《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2
十、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三步走”战略目标制定的根本依据是什么?2、“三步走”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什么?3.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其最终目的是什么呢?这一制度与第二框要学习的内容有何关系?教师小结:三步走战略目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那么,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呢?第一框题和第二框题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了解这些内容.。
多媒体展示一块蛋糕,教师讲解上节课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经济。
今天这节课讲如何分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学生思考回答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什通过分析提问,让学生初步了解上节课与本节课之间的联系,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新课推进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板书)(多媒体展示: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师: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的国民经济显著增强,社会财富的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在蛋糕做大以后,要将做大的蛋糕分得更加公平合理,这还需要我们贯彻落实好我国现行的基本分配制度。
1、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板书)先请同学们了解课本活动1的内容: 【活动探究】:说说自己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我们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靠付出不同形式的劳动获得的。
这正充分体现出了,在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A .按劳分配为主体——什么是按劳分配?教师:除了按劳分配的收入外,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还有那些形式呢?(多媒体展示其它的分配方式),多样化的家庭收入反映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B .多种分配并存 师: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呢?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媒体展示)和县善厚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件制作;翁基树2013年1月26日星期六分配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国情之间的关系决定适应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决定适应师:接下我们来看王大伯一家获取家庭收入的不同途径(多媒体展示):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
《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教案赖日胜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2、进一步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决定因素。
3、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和政策。
4、掌握如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教学重点:掌握如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教学难点: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和政策。
教学方法:1、课件、案例教学法。
2、情景教学和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巩固情况:二、新授:(一)1、让学生总结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劳动、智慧、开拓精神、科学技术、资本、管理等因素,都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2、为什么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作用是什么?)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保障。
3、如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其次,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再次,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二)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1)内容: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作用:这一制度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积极性。
(3)决定因素: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公有制:(1)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处于主体地位。
(3)国有经济:a、含义:b、地位作用:(4)集体经济:a、含义:b、地位: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作用:3、非公有制经济:(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2)、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弥补了公有制经济的不足,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政策: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分配制度和政策: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第十一课财富之源教学案第十一课财富之源教学案【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和创造精神2、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正确认识劳动与懒惰、劳动与财富、智慧与财富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掌握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途径【教学重点】创造财富的源泉。
【教学难点】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途径。
【教学过程】一、【导学示标】由课本p86故事《庄稼汉和他的孩子们》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
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重要问题。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
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重要问题。
)1、如何理解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人类所享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晶。
(2)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著称。
我们的祖先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五千年的光辉文明。
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越来越繁荣富强的国家。
(3)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广大人民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和苦干实干的劲头,实现了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2、如何正确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1)创造财富,不仅要靠勤劳,还要靠智慧,要有发现财富的慧眼和敢于创新的头脑。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敢于突破的精神,对于创造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2)智慧创造财富的一一个重要方面是科技进步和科学创新。
科技进步和科学创新是发展答:财富基于勤劳,财富源于智慧,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2.2.2 科技创造财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教案教科版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科技创造财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分析:第五课“财富之源”阐述了财富的源泉:财富来源于劳动,财富来源于创造,财富来源于科学技术等。
第三框题“科技创造财富”,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创造财富中的重要作用,特别阐述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提出的意义,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自己的天地。
第四框题“开拓创造财富的源泉”综合前面三个框题,提出了在实现社会主义小康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劳动、知识、资本、机制等,让一切能够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尽快地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
2.学情分析:对于基本经济制度,学生在八下已学过,有一定的基础。
本课注重说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在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财富的源泉后,引用大量事实,进一步坚定学生的认识。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3.重、难点的确立:本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事例理解科学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懂得要充分挖掘多方面潜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的现实意义(这是第五课的落脚点)。
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
(2)对资本、管理等因素创造财富需补充一些相关材料。
5.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通过查找大量的有关事实,认识到劳动、科学技术、自强不息精神等在财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1)讨论法。
(2)问答法。
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
(3)阅读法。
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
(4)笔记法。
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
2021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七课第2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是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还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是本课的内容之一。
本设计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大多数基础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教材分析本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四个尊重”等内容;由两目构成,第一目“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内容与上一目的内容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上一目主要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目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
第二目“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引导学生理解“四个尊重”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进取精神,大胆创业。
【教学重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教学难点】允许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实现共同富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收入结构,收集这方面的材料。
(二)、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本P93-95页《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材内容,完成以下问题的分析研究:第一,家庭成员中有哪几个人有收入?第二,他们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第三,先富帮后富对促进共同富裕有什么作用?第四,教材中小严的创业之路对你有什么启示?【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1课时【板书设计】第七课关注经济的发展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一)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1、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劳动、技术、管理、知识……2、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3、作为个人: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教学过程】mNIB38830 97AE 鞮37852 93DC 鏜33303 8217 舗32856 8058 聘@cz31601 7B71 筱019992 4E18 丘。
《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更多的创造财富的源泉懂得如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意义2.能力目标学习综合、归纳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如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是本框的重点问题。
要解决这个重点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层次要先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因为这一内容在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二课中已经学过。
可采用让学生回忆旧知识来完成教学。
第二层次正确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
2.难点:正确认识我国分配制度对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归纳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简要操作过程】一、新课导入设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现代社会创造财富的途径主要有三种,请问分别是哪三种途径?由学生回答。
继续设问:除了上述三种途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创造财富的途径?二、新课教学环节一:拓展创造财富的其他源泉指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例子和阅读教材P35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来回答前面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教师指出:教材另外给我们补充了“资本”和“管理’两种途径。
展示相关图片,简单介绍资本和管理是如何创造财富的。
教师归纳:创造财富的源泉包括劳动、科技、智慧与开拓精神、资本、管理等。
环节二:分析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意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5“党的十六大报告的内容”。
设疑:为什么十六大报告要提出“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教师提问: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呢?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1.3《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是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创造财富的源泉,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并理解国家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来激发这些源泉的活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财富的创造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他们对财富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创造财富的源泉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数据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造财富的源泉,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并理解国家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来激发这些源泉的活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创造财富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为社会做贡献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创造财富的源泉以及国家相关政策。
难点:理解国家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来激发财富创造源泉的活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创造财富的源泉及国家相关政策。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如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创造财富的源泉,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并简要介绍国家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
15《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劳动光荣观念和培养敢于创新的激情。
(重点)2、能力目标:学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难点)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政府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自主学习】深度预习101 ——103页,用双色笔画出教材要点并完成下列习题:1、现阶段,我国分配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度?2、共同富裕的地位、途径是什么?如何理解?3、怎样才能保证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4、怎样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合作探究】阅读教材101--103页,完成后面的问题。
(答案写在课本上)【训练反馈】选择题1.1.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都应该得到①承认②尊重③保护④打击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2.某著名大学的一位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事业单位,不久便下海搞起了杀猪卖肉的行当。
对此,人们议论纷纷。
你赞同的观点是 ( )A.做生意很赚钱,这位大学生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B.事业单位工作缺乏激情,杀猪卖肉自由C.该大学生有新的思想观念,新的创业精神D.大学生毕业杀猪卖肉,大材小用,说明好工作太难找了3.进入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提倡当代青年的创业精神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 ( )①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②当代青年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③当代青年特别缺乏艰苦奋斗精神④具有创业精神的当代青年才能更好地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多④ D.①②④4.我国现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确立了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
以下属于生产要素的有 ( )①劳动’②资本③技术④管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5.为了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社会当中就应该养成——的社会风气。
( ) ①尊重劳动②尊重知识③尊重人才④尊重创造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6.在我们社会,“四大尊重”蔚然成风,使得 ( )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进发②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③一切科技成果都得到扼杀④一切想法都能实现A.①②一.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拓展延伸】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1.3 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2.能力目标学习综合、归纳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方法。
3.知识目标了解更多的创造财富的方式;懂得如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如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我国分配制度对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意义。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内容;采访家人和朋友家庭收入的主要方式。
【教师导语】亲爱的同学们,随着国力的强盛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新兴事物越来越多,人们赚钱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视频,思考:美食达人是靠什么创造财富的?你还知道哪些创造财富的方式?【播放视频】美食达人。
(设计意图:播放美食达人的视频,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环节一:拓展创造财富的其他源泉【学生交流】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引导学生结合身边人物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创造财富的源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的人物采访,对创造财富的方式略有了解,引导其通过讨论自主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另外,资本和管理也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环节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意义【呈现课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交流分享】这样强调的意义是什么?【教师总结】能充分调动各种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因素,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