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_王永喜
- 格式:pdf
- 大小:298.63 KB
- 文档页数:5
水利部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04.04.14•【文号】•【施行日期】2004.04.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水利部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2000年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工作会议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大力开展生态修复,持续进行水土保持建设,重视水土流失治理的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建设了一批科研试验和示范推广园区,开展了许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项目,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促进了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开展。
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打造精品,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普及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科技意识,我部决定在全国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活动。
现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抓紧组织实施。
附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水利部2004年4月14日附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科技支撑、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建设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条件(一)示范园区所在区域的水土流失应具有典型性,能够代表区域内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程度、危害及生态环境、地质地理等基本特征。
(二)示范园区应具有一定规模,面积不小于50公顷,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布设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各项措施。
(三)示范园区应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基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视,群众对水土保持有积极性。
河长制背景下的平原县马颊河景观规划策略赵梦佳,翟付顺(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通过研究河长制实施后河道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变化,以平原马颊河为例,从自然、人文、美学等方面,提出了生态、人文、美学3个规划原则,并分别就自然、人文、美学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河长制;马颊河;滨河景观;规划策略和空间的构成。
河道景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生态性、文化性、历史性、空间连续性,是人们享受大自然的理想区域;是人们追思历史足迹,感受时代变迁的场所;是贯穿城市文脉与自然环境的通道;更是城市中独立且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2河长制背景下的河道景观规划原则2.1生态原则河长制的背景下,河道规划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为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水质、土壤等环境,应对水质、土壤调查取样,测其污染程度及酸碱度;选择植物时,尽量采用乡土树种;种植过程中,要考虑植物的生长情况,乔灌草相结合,密度搭配合理,注意植物的种间关系,避免植物病虫害等死亡现象[2]。
通过人工管理与保护,使植物获得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
2.2人文原则通过了解河道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经济政策等,全方面掌握了解地域特色后,采用保留与再现[3]、重构与创新[3]的方法,遵循河道的基本规划原则,设计出更具有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
2.3美学原则带状滨河景观的总体规划方案,要充分体现当地区域性的生态景观,结合当地实际的情况,因地制宜,从植被的季相、林冠线、色彩变化等设计出符合当地特征的富有美感的景观。
点线面相结合,多种形式营造出不同的景观特色,形成不同的尺度、光线、声音、气味[4]。
景观服务功能在完善道路规划、全面景观设施、详细信息展示的基础上,设备多采用环保材料,景观设施快捷方便、易操作,解说全面详细、易懂。
3马颊河景观的规划策略3.1自然规划策略3.1.1水域区规划策略。
策略1:构建“湿地+漫滩”生态湿地系统,建立河漫滩核心保护区。
建立水土保持示范基地推广先进技术水土保持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土壤、改善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广水土保持的先进技术,建立水土保持示范基地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建立水土保持示范基地的必要性,并介绍一些先进技术的推广方法。
一、水土保持示范基地的必要性建立水土保持示范基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1. 保护土壤资源: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建立示范基地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化肥等,减少土壤污染,保护土壤资源。
2. 改善水资源利用: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建立示范基地可以推广一些水资源管理的好经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示范基地可以推广一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先进技术,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4. 增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示范基地,可以向农民展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农民积极参与水土保持事业的意识。
二、推广先进技术的方法建立水土保持示范基地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还需要合适的推广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推广方法:1. 举办培训班和讲座:可以邀请水土保持专家、科研人员等给农民举办一些培训班和讲座,传授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和理念。
2. 示范田地的建设:在示范基地中设置示范田地,展示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并邀请农民参观,让农民亲眼见到技术的好处。
3. 发放宣传资料:可以准备一些水土保持的宣传资料,如手册、海报等,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民发放,提高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4. 联合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同推广水土保持技术,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业生产资料。
5. 进行现场指导:可以派遣专业人员到农田现场,给农民提供水土保持的指导,并解答农民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三、水土保持示范基地的管理为了保证水土保持示范基地的正常运行,需要加强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巡查和维护:定期巡查示范基地的设施设备和示范田地的情况,及时处理问题,保持基地的良好状态。
最新精品作文: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一游_350字作文
今天,我随着小记者们一起来到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我们今天来着主要是学习并了解如何保护环境等等。
一下车,我们便看到几个炯炯有神的大字:“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接着我们走了进去看到了一个黄黄的,有大窟窿的巨型建筑,我们刚开始还很疑惑的,不过,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明白了原来这个巨型建筑名叫“蚯之丘”,它很大,就像一个蚯蚓一样。
原来啊它就是仿造蚯蚓来建的。
因为蚯蚓有很多优点:1。
蚯蚓能松土。
2。
它拉出来的粪便可以当做肥料等等优点
之后,我们又去了土厚园。
这里有五色土,它们分别是:白土、青土、红土、黑土和黄土。
他们代表不同的地方。
白土是西方的,青土是东方的,红土是南方的,黑土是北方的,而黄土就是中央。
紧接着,我们相继来到木华园和金泽园。
我还看到了西丽水库,西丽水库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加上一层朦朦胧胧的雾,让人仿佛置身在梦幻般的境界里。
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了不少知识。
我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要爱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深圳水土保持示范园参观心得早就听说深圳有个水土保持示范园,一直心痒痒想去瞧瞧。
终于,找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亲自去体验了一番。
这水土保持示范园啊,位置还挺特别,在闹市之中藏着这么一片宁静又充满奥秘的地方。
一进园子,那满眼的绿色就跟我来了个大大的拥抱,瞬间让人心旷神怡。
沿着蜿蜒的小路往里走,最先吸引我的是那些展示水土保持原理的模型和展板。
以前吧,我对水土保持这概念也就一知半解,觉得不就是种种树、护护土嘛。
可在这儿,通过那些形象生动的模型和简单易懂的文字介绍,我算是彻底明白了其中的门道。
比如说,有个模型展示了山坡上不同的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一边是光秃秃的山坡,雨水一冲,那泥土就跟不要钱似的哗哗往下流;另一边呢,种满了树木和草皮,雨水落下来,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乖乖地渗入地下,或者顺着植物的根系慢慢流淌,几乎看不到泥土被冲走。
看到这对比,我不禁咋舌,原来这小小的植被作用这么大呀!再往前走,有一片模拟的梯田。
那梯田一层一层的,错落有致,看上去就像大地的指纹,美丽极了。
我凑近仔细观察,发现每一层梯田的边缘都有小小的田埂,这些田埂可不光是为了好看,它们能有效地拦住雨水和泥土,防止水土流失。
而且,梯田里种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有水稻、蔬菜啥的,绿油油的一片,充满了生机。
我就在想啊,农民伯伯们可真是聪明,既能种出粮食,又能保护水土,一举两得。
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小池塘边。
池塘的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来游去的小鱼。
池塘边种着垂柳,柳枝随风飘舞,就像姑娘的长发一样轻柔。
我站在那看了好久,发现池塘里的水一直都很清澈,没有一点浑浊的迹象。
后来看了旁边的介绍才知道,这是因为池塘周围的植被起到了过滤和净化的作用,能够把雨水里的杂质和污染物去除掉。
哎呀,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真是神奇!在园子里,我还看到了很多有趣的小细节。
比如,有一条小路是用废旧的轮胎铺成的,走在上面软软的,还挺有弹性。
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增加路面的渗透性,减少雨水的径流。
政府主导创新管理 打造城市水土保持示范平台—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之路林军1,李舂艳2(1.深圳市水务局,广东深圳518000; 2.深切I 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3)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深圳市南山 区西丽街道,总规划面积50万m 2,是我国第一个 以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为主.题的示范园。
园区先后被 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全国中小学水 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 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水利博物馆联盟 成员单位”,一期设计被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 )亚太区大会评为第九届国际风景园林管理类“主席奖”。
知種r •深斓山•水丨:保抟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全国水丨:保持科代教疗基地中N 水丨:K 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9年3月:0 1:年丨• J Im m i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国家水慵教育基地教育部水利部中毕人部二〇-兮二月w mJ I H tJ园区前身为昔日废弃的南山区乌石岗采石坑 口,为治理开山采石遗留的裸露边坡,消除废弃场 地对西丽水库水质的影响,改善生态环境,自2008 年起,深圳市水务局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充分 利用原有采石坑口的场地和建筑,因地制宜建园,目的是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强化人们保护水土园区入口园区治理前资源的意识,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T 作的认知。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总体布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做好园区顶层设计为了建设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打造深圳巾水土保持宣传平台,让水土保持理念深人人心,深圳市水务局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深圳市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通过竞争择优选用设计单位 对园区进行规划,要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水土流失模拟设施径流试验小区然元素相生相和、引人入胜的水土天地,建成集科 普教育、科技示范、试验研究、技术交流于一体的 宣教平台,让青少年及广大市民了解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
水土修复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佚名【期刊名称】《风景园林》【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4页(P92-95)【正文语种】中文“食之自所生,土与水也”,水土是人类生存繁衍之本。
所谓“百谷草木丽乎土”,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但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带来的高强度开发建设,水土资源一度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使全社会走上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深圳市水务局贯彻水利部相关精神,主持开展了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创建工作。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水库片区,属西丽水库的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外部交通较为方便。
园区为低山丘陵地貌,最高点位于已建园景区,海拔约为93.70m。
园区的地形可以概括为“三山环两谷”。
南北向的山谷较宽,地形坡度较缓,现状集中分布为人工桉树林地;而园区东南侧的山谷地形曲折蜿蜒,坡度相对较陡。
规划以“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以水土流失的形成、形式、危害、治理为设计主线,通过景观化的处理手法,集中展示了边坡防护措施、水土流失模拟试验、沟道工程、径流小区对比试验、气象水文观测、水保植物栽培等水保技术工艺和科研设施,并对园区内典型的崩岗、冲沟等地形地貌做了完整诠释。
主门区因地就势,建设了抽象表达水土元素的主题园区和景点,“蚯之丘”模仿蚯蚓在土壤中拱起的洞穴,通过放大、形象的人工塑造,让观众在洞内感受蚯蚓在土中穿行的过程,揭示自然界土壤中的动物疏松、改良土壤的活动。
这与我们保护水土资源的理念是息息相关的。
“土厚园”选用我国具有文化标志性的黑土、白土、红土、黄土、青土(水稻土),分别营造了黑土沼泽、白沙银滩、乡韵红土、水润黄土、青土白茅五个土壤主题园,艺术地展现了中国大地上的重土文化和土壤之美。
阐述了土壤看似平凡无奇实则伟大而又弥足珍贵的道理。
“木华园”内以原有保留的遮天荔枝为盖,展示涵养水源植物,固土护坡植物,土壤改良植物,生态修复植物等,让人在绿荫间初步了解有关水土保持的植物知识。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创建暨业务能力说到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哎呀,这可是个大话题!大家都知道,咱们的土地一旦“受伤”,可就麻烦大了!所以这个科技示范园,它可不仅仅是一个园子,简直就是一个“魔法盒子”,帮咱们的土地恢复健康,重焕生机。
说白了,水土保持就是要保护咱们的大自然,防止雨水把土壤冲走,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你想啊,水土一失去,那可就啥都没了,农田荒了,草也不长,别说庄稼了,连草都种不成了。
所以呢,搞个水土保持示范园,搞科技,真的是大有裨益。
示范园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让咱们看见水土保持技术的实际效果。
你要知道,很多老百姓根本不了解什么叫水土保持,直接给他们讲复杂的技术,估计他们都懵了。
所以,示范园就是一个“活广告”,让大家一眼看到水土保持是怎么做的,效果如何。
你看那些新技术,啥草种、啥种植模式,都可以直接给你展示,普通人也能看懂。
像现在一些地方,用植被带、生态挡土墙啥的,效果杠杠的。
这些看似高大上的技术,其实就是通过一点点小小的调整,把咱们的土地“治愈”过来。
这园子里还不止有技术展示,最牛逼的还是这里面的“智慧”。
比方说,园里有些技术就是用先进的传感器去监测土壤的湿度,甚至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来预测土壤的“健康”状况。
你想啊,想要了解土地情况,还得看大数据,这可比过去靠经验要靠谱多了!比如说,某块地水分不够,系统自动发出预警,农民朋友就知道该去浇水了。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那些科技示范园的项目团队,简直是“秒懂”土地的脾气,真的是全程跟踪,点对点解决问题。
话说回来,很多时候我们一说到水土保持,大家的反应就是“这不就是种树、撒草种嘛,能有啥技术?”其实并非如此。
水土保持,不仅仅是简单的种树种草,还是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来精准设计。
比方说,有些地方可能雨水多,土壤容易被冲走,那就需要搞些高效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
这可不是撒点草就能解决的问题。
要看天气,察土壤,做出合理的规划,这样才能做到“术”与“道”的统一。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实践房焕英;熊永;龚来红;张春杰【摘要】结合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建设实践经验,论述了科技园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及其注意事项,并围绕项目管理重点,从管理体制、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监督、建设进度控制、建设投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能为我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投资,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以顺利进入运行状态尽早发挥效益.【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水土保持;科技园;工程建设;江西【作者】房焕英;熊永;龚来红;张春杰【作者单位】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和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最早的国家之一[1]。
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有加剧趋势,水土保持工作任重道远。
20世纪末我国福建、江西等地水保科研部门首先开始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规划和建设,2004年4月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通知》(办水保〔2004〕50号),正式启动了创建活动。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科技园创建工作,截至2014年底已有104个示范园被水利部命名。
水保科技示范园已成为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提升水保科技含量、加快技术推广、展示防治技术的平台和水土保持人才培养的基地,具有积极的辐射作用。
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主要包括自发兴建、根据水利部标准和规范新建、在原先基础上拓建和扩展等类型[2]。
本研究以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为例,结合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阶段注意事项,分析了建设项目的管理重点,同时为确保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建设体系,对建设中引发的生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水保科技示范园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水保科技示范园是指以水利、水保、环保科技为主题,集水保科技研发、示范推广、科普宣传、产业培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水保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目标1. 建设水保科技示范园,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 推广水保科技成果,提升水保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社会参与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
4. 建立水保科技示范园品牌,打造国内领先的水保科技示范基地。
三、建设内容1. 建设水保科技示范园基础设施,包括科研实验室、示范田地、展示中心等。
2. 开展水保科技研发,重点围绕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展科研工作。
3. 推广水保科技成果,组织示范田地观摩、科技交流会议等活动,向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传播先进技术。
4. 开展环保科普宣传,组织环保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5. 培育水保科技产业,引导企业投资兴建水保科技示范园周边的农业生产基地、加工厂等。
四、建设步骤1. 确定建设地点,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2. 制定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规划,明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建设周期等。
3. 筹集资金,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资金,形成多方合作建设模式。
4.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场地平整、建筑施工、设施安装等。
5. 开展科研实验和示范推广工作,培育水保科技示范园的核心竞争力。
6. 加强环保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水保科技示范园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7. 建立水保科技示范园品牌,推动示范园产业化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五、建设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
2. 加强科研力量,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搭建科研平台,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3. 加强宣传推广,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水保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成果和社会效益。
广东省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助推生态文明建设郑佳丽【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1页(P72)【作者】郑佳丽【作者单位】深圳市水务局【正文语种】中文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以水、土、木、金等元素为全园开篇,浓缩与汇总了近年来深圳城市水土保持治理经验和科研成果,是集科普教育、科技示范、试验研究、技术交流为一体的示范平台和市民喜闻乐见的生动课堂,对帮助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了解水土生态和人居环境,对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务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选址于深圳市南山区乌石岗,规划占地面积50万m2。
昔日的乌石岗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坑口,由于濒临西丽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开山采石遗留下的裸露边坡和废弃场地不仅对城市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威胁到西丽水库水质。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自2008年起,深圳市水务部门在原有废弃采石场坑口和建筑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创建工作,在全国率先打造了以城市水土保持为主题的科技示范园。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主要理念是:因地制宜,依据深圳水土流失特点选定园区地址为确保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的作用,依据深圳市水土流失特点和地貌条件,将园区选在乌石岗废弃坑口改造区内。
园区为低山丘陵地貌,主要由土石构成,现状地形丰富,山体、丘陵、坡地交错分布,水体、山体、滩涂、湿地等自然构成要素齐全。
园区内部分区域为废弃石场,经过阶段性综合整治,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扭转;其余水土流失类型以崩岗为主,具有典型的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特点。
规划先行,高水平建设科普教育基地以“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进行规划,围绕水土文化和水土保持科普展示两条主线开展设计,将“文化性”与“景观性”融入场地设计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其中,主门区域因地就势,规划建设了抽象表达水土元素的主题园区,包括“蚯之丘”“土厚园”“木华园”“金哲园”“水清园”,均以水土文化为内涵,从景观上表达了水土与人的密切联系,形象地点明全园的主题;而在优美的山林自然环境中有序地设置了多项水土保持科普设施,主要包括径流试验小区、根箱模拟设施、生物排水沟、谷坊群、崩岗、水土保持植物展示区、园区林相改造区、湿地植物护岸展示区、小型气象站、林地地表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区等。
“深”耕细作“圳”美润泽———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成效高 阳,林 军(深圳市水务局水土保持处,广东深圳518036)[关键词]城市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生产建设项目;深圳[摘 要]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城市发展的缩影,也曾由于大规模无序开发建设,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
2011年,随着水保法的修订和实施,深圳直面问题,以法律为准绳,通过理顺机制、强化监管、宣传创新等多手段并举,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显著。
指出了目前深圳城市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问题,对未来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他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0941(2021)05-0001-04 深圳,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岸,依水而生、因水得名,河川密布。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精彩缩影,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大规模开发建设和无序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也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水土资源一度遭到严重破坏,成为影响民生福祉的痛点和短板[1-8]。
2011年3月1日,水土保持法修订实施后,深圳市各级水土保持部门以此为契机,直面问题,奋力破解开发建设与水土保持之间的突出矛盾,将水土保持管理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不断创新治理模式,着力建立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生态安全保障,水土流失面积从2009年的104.3km2下降至2019年的39.17km2,净减65.13km2。
同时,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顺应“放管服”需求,修订、完善《深圳经济特区水土保持条例》,出台系列配套法律法规文件,实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从方案审批—后续设计—监测监管—专项验收的“全链条”管理[9],蹄疾步稳地推进水土流失监管智慧化、科技化、可量化,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实现了以水润城、以土养生。
2010年深圳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总结作者:[ 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陈兴明] 发表时间:[ 2011-5-6 ] 阅读次数:[ 191 ]2010年,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按照市水务局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及时、准确、系统地向市水务局提供了全市水土流失动态及其防治现状信息,为全面开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及水土流失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一、全面开展水土保持日常监测工作为协助市水务局抓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落实“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我站加大水土保持日常监测工作力度,全面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裸露山体缺口治理项目和饮用水源水库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治理跟踪监测工作。
(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跟踪监测为大力推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我站结合工作实际,首先制定《2010年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计划》,明确总站和各区分站监测工作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分工和年度任务,使此项工作更有统一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为使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措施落到实处,避免汛期造成水土流失危害,我站结合项目实施情况,根据检查方案,分三个阶段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第一阶段:开展汛前水土流失隐患排查工作为摸清全市开发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我站联合各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于2010年3~5月开展汛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隐患排查监测工作。
通过排查,摸清全市在建开发建设项目分布、以及水土流失隐患情况,并筛选出103宗存在较大隐患开发建设项目作为下阶段重点监测项目;同时在监测工作开展中,及时把存在严重水土流失隐患项目上报市水务局进行整改处理。
第二阶段:开展汛期水土保持巡查跟踪监测工作汛期是水土流失易发期,为推动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全面落实,强化水土保持全过程监测管理,我站于2010年5~9月,加大开发建设项目巡查跟踪监测力度,对有造成水土流失或整改不到位的项目,及时报告市水务局,进行执法处理。
基于城市水土保持理念的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方法与途径李龙香;黄春霞【摘要】近些年来大中城市被内涝灾害困扰,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深圳地少人多、水资源匮乏,极为重视生态建设,是全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典型.从水土保持的专业角度,就深圳市如何建设海绵城市提出了一些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坚守生态底线,尽力扩大绿地面积;严格执行住建部规定,提高建筑工程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城市植被以乔灌木为主;科学利用城中造景、填洼和采矿挖沙迹地恢复设置填土场;制定标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透水面积率,并控制建筑容积率;高楼四周排水管增设渗水孔,以利硬化地表下的土壤水分补充;逐步提高城市中水回用率.【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城市水土保持;海绵城市;深圳【作者】李龙香;黄春霞【作者单位】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5;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2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 952.84 km2。
由于在城市建设方面注重环境保护和恢复,深圳市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多项称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也因此于2011年落户深圳,深圳成了全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领跑者。
城市水土保持原先是为区别于传统的农村水土保持而提出的,简单地理解就是在城市中如何管好、用好水土资源。
所谓管好、用好水土,理应是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水土资源都能妥善安排在适宜的位置上,并科学利用、发挥其基础地位的巨大功能。
在农村则主要表现为山、水、林、田、路的合理布局,水土资源的科学利用,实现稳产、高产,在非特殊气候条件下,其保证率可达90%以上;而在城市中,这一科学理念应被理解为楼、路、园(绿地)、场、池(河、塘、库)等科学布局,而且所有工程清场挖土、拆迁垃圾、运货弃物都各有适宜归宿,城市整体呈现为集中而不散乱,繁华而不喧嚣,在非特殊气候条件下无涝无旱,整体生态环境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
城市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理念和实践
王永喜;夏兵;刘萌萌;王耀建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
【年(卷),期】2024()3
【摘要】针对城市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动态变化特点,近年来深圳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方面通过合理设置临时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
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施工图设计的技术要点、设计内容和深度、动态重复的工程量计列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满足施工区水土流失防治的条件下,合理设计各项措施内容,促进水土保持措施内容与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相适应,可对水土保持措施量化落实、精细化管理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
【总页数】4页(P15-17)
【作者】王永喜;夏兵;刘萌萌;王耀建
【作者单位】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浅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与生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要点
2.浅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与生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要点
3.政府购买服务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中的应用——以浙江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为例
4.浅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浅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监测——以昌金高速公路建设为例5.新理念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布设要点探讨--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化工类项目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1卷第4期2013年8月中国水土保持科学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Vol.11No.4Aug.2013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王永喜1,叶枫1,夏兵1,马义虎1,陈霞2,郑佳丽2(1.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518045,深圳;2.深圳市水务局,518036,深圳)摘要:为促进当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良性发展,推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通过回顾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过程,介绍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深圳水土保持园区包括水土文化区、水土保持科普试验区2大部分,将文化性、景观性与水土保持各种技术展示相结合,建设以城市水土保持特色为主的专业示范园。
突出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广大市民的水土保持宣传、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营造寓教于乐的户外课堂,同时分析园区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对今后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提出设想:准确定位,以科普宣传功能为主;规划设计创新,多专业领域参与,多方面、多层次宣传水土保持理论与实践内容;建立良好的园区运行管理机制,保障长期有效运营。
关键词:城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科普教育;户外课堂;运营管理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007(2013)04-0067-05收稿日期:2013-01-21修回日期:2013-07-01第一作者简介:王永喜(1970—),男,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水土保持。
E-mail :wangyx868@21cn.com Desig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Shenzhe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Science Demonstration ParkWang Yongxi 1,Ye Feng 1,Xia Bing 1,Ma Yihu 1,Chen Xia 2,Zheng Jiali 2(1.Shenzhen Beilinyu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Ltd ,518045,Shenzhen ,China ;2.Shenzhen Water Service Bureau ,518036,Shenzhen ,China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e new idea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demonstration parks ,this paper tells the story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elaborat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aking the Shenzhe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Demonstration Park (hereinafter “the Park ”)as an example.The Park comprises two parts ,namely soil and water culture area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ot.Both of the parts integrate culture ,landscape with techniqu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aking it a professional park that features urba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The Park also offers varieties of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and citizens to receive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In add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ark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Creativ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ories with multi-discipline practices will be needed to create an excellent operation system and offe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Key words :urba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demonstration park ;science education ;outdoor education program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推进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活动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水平,增强科技示范的带动作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从2004年开始,水利部在全国开展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创建活动。
自2007年以来,水利部先后命名了4批84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这些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水土流失治理和监测示范、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平台,为增强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年全社会公众的水土流失忧患意识、展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提升水土保持科技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1]。
深圳,这座由全国人民携手共建的年轻城市,在建市初期因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为因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也曾有过血的教训。
1995年后,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历经10余年的探索与努力,深圳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
为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的科普教育和示范辐射作用,展示城市水土保持的成果,提高市民的水土保持意识,本着高起点、高标准、新理念的建设方针,深圳市从2007年开始开展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拟建设一座集科技示范、科普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基地,一个城市水土保持发展与交流的平台,一个国内外水土保持先进科技技术的展示窗口,一个寓教于乐的户外大课堂。
1示范园概况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深圳水保园)选址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水库西南侧,距市中心区12km,交通便利。
项目区占地50万m2,属西丽水库的一、二级水源保护区。
园区地貌为低山丘陵,最高点海拔93.7m,最低点海拔35.1m。
园区原先为废弃采石场,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初步治理后,水土流失危害减弱。
植被主要为人工柠檬桉树(Eucalyptus citriodora)林及荔枝(Litchi chinen-sis)林地,物种贫乏,林相单一。
园区的地形山谷环绕,南北向的山谷宽阔,为缓坡山地,而园区东南侧的山谷地形曲折蜿蜒,坡度相对较陡。
园区大多为燕山期花岗岩,地下水受大气降雨量影响,主要有松散土层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深圳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无冬,雨量充沛,四季常青,无霜无雪,盛行东南风,7—9月台风较为频繁。
多年平均气温22.4ħ,其中极端最高气温36.6ħ,极端最低气温1.4ħ,最热月月平均最高气温32.0ħ,最冷月月平均最低气温10.5ħ。
多年平均降雨量1948.4mm,年最大降雨量2662.2mm(1976年),年最小降雨量912.5mm (1963年),日最大降雨量314.8mm(1966年),1h 最大降雨量99.4mm(1966年),降雨多分布在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
2深圳水保园建设的新理念2.1新型目标,独特定位深圳水保园在规划设计初期,考察了当时有代表性的福建金山水保园、茂名小良水保园等地方,分析这些园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同时借鉴台湾水土保持户外教室的理念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结合深圳城市水土保持的特点,确定了深圳水保园建设的目标和定位,提出创建新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目标,即以城市水土保持为主题的创新建设模式,开展城市水土保持科普宣传、科研试验,结合主题公园建设模式,建设一个风景优美、有文化内涵、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专题公园,使参观者在游憩过程中,从多方面接受科普宣传教育。
2.2关注利用,合理选址深圳市的水土流失主要因城市开发建设而造成,如采石、取土活动;高速公路、公路、铁路、市政道路等建设;开山造地、填海及机场、港口码头等建设活动;涉及场地平整工程的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及工业企业建设开发;外运土石方的弃置工作(如地铁修建、建筑物基坑开挖、河道清淤等);环境工程(如纳土场、垃圾处理场、危险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3]。
在这些开发建设项目中,开山、采石、取土为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
根据深圳水土流失特点、地形地貌特征,园区选址于具有水土流失典型性的深圳市南山区乌石岗废弃采石场内,在废弃场地上进行规划设计。
通过对场地的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治理,既营造了优美的山水自然景观,又创造性地融入水土保持科普、科研功能。
各地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大多位于城市边缘地带或者郊区,周边人口密度低,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示范园难以发挥示范作用。
深圳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将园区建设与水源保护结合,其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确保深圳水保园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
2.3多元融合,水保、文化、景观三位一体深圳水保园以“水土文化—水土科技—水土保持”为主线,从生态保护的角度,以废弃利用的可循环经济理念,将“文化性”和“景观性”融入水土保持的科普展示之中,以新颖的设计手法概括表达水、土2大自然要素。
通过景观化的处理手法,展示水土文化、城市水土保持成果、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水土保持科研试验等内容[4]。
构建具有深厚中国水土文化底蕴、丰富的水土保持科技知识、具有水土保86第4期王永喜等: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持研究深度的近自然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4润物无声,开辟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户外课堂深圳地域面积虽然不大,但有来自全国的众多建设者,具有人口众多的特点,水土保持宣传可起到以一市带动全国的效果。
结合中小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将深圳水保园建设与深圳市教育实践基地相结合,不但为社会大众提供宣传教育,也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外学习、参观的户外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