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5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9篇)可能性教案篇一在听完“可能性”、“认识更大的数”、“观察物体”这三节课,特别是最后这节“观察物体”之后,我有些话想跟大家说一说。
刚才的这节课引发了我的回忆,因为两年前,我也上过这样一节课:观察物体。
我的那节课设计得没有刚才这节课这么饱满,这么丰富。
当时,学生也是分成四人小组坐在桌子周围,中间放着一些物体让学生画,听课的人也很多。
下了课以后,听课的老师对这一节课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或者说是冲突,有一位说了这样两句话:你这节课是数学课还是美术课?你的课乱糟糟的,像什么?把当时的情形与今天的课作一个比较,我的感触很深。
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过去,我们常常把数学描述成为计算加证明,好像公式、计算、法则就是数学。
其实,数学是非常饱满丰富的,像“观察物体”就是很好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课例,但是,有人认为它不是数学。
我们这套新教材有很多课,像观察物体、设计图形等,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这些课是教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重新去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要求,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数学可以给学生丰富多彩的知识,不像过去,只是单一的计算加证明。
《标准》对原来的数学知识删减了很多,也增加了很多内容来扩大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更多接受数学,尤其是现代数学的机会。
我欣喜地看到,今天的这节“观察物体”课,学生离开了座位,在课堂上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而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规规矩矩坐在座位上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可以背着手到处巡视,但是学生是不可以动的,甚至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上课时小手背在后面。
这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在课堂中,我们究竟应该关注学生什么?哪些是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应当把它淡化?《标准》颁布之后,随着大家的讨论、交流,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变革,尤其体现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
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生一个幸福的学习数学的环境。
《可能性》优秀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可能性》优秀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可能性》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在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的过程中,提高探究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主动参与丰富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描述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进行小组评比,看看哪个小组能成为今天的优胜小组。
你们猜想一下哪个小组可能获胜呢?生:我们小组一定获胜。
生:我觉得我们小组可能获胜。
师:看来同学们都想获胜,现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智慧星都是0,所以现在我们只能说你们小组可能会赢。
但陈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你们小组就一定会获胜的。
二、自主探索师:实际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像这样不确定确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学生活动(一)师:现在我们做一个小游戏。
老师这里有2个袋子,里面装了相同数量的球,我把咱班同学分成两大组,男生组和女生组。
分别找表现最好的五名男生和女生来做这个游戏,每人上来摸一个球,谁摸到白球就给哪一组加一面小红旗。
(选五名男生和女生上讲台上来摸球。
找一名同学上来统计男生女生成绩。
结果女生摸到5个白球,男生摸到4个白球1个黄球。
)师:同学们,现在哪个组赢了?生:女生。
师:男生不是很高兴,那你们想想是因为你们男生运气太差,还是因为袋子里有什么秘密?生:有秘密。
师:有什么秘密,谁想来说?生:我认为女生袋子里全是白球,男生袋子里有白球和黄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范文三篇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它属于课标中“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
关于“可能性”,小学全套教材分为两次进行编排,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一次就是本册。
三年级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而在本册中,要求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本质上就是各参与者获胜的机会是否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就以“游戏活动”为教学内容展开,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主轴,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熟知的“游戏活动”这一内容,我们在设计时采用情境创设、探究发现、拓展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设计理念:1、根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利用课本情境和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活动,把知识教好教活。
2、依据“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尊重生活经验,创设活动情境教学从“游戏活动要讲求公平、公正”这一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个个游戏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公开课教案第【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8-99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根据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初步感知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数学含义。
教学难点:验证抛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准备:硬币、写有数字1-6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出示故事视频: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
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
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
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
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
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
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
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
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2023年《可能性》教学设计15篇《可能性》教学设计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高度社会化,大量的信息数据需要处理,出现许多决策问题需要人们去分析、评价,统计知识及其方法已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每个领域里的策略分析方面,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
统计知识已作为数学教育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经。
北京市21世纪数学实验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结合生活实例、通过例题的教学对学生渗透有关统计的初步知识,以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统计的意义,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可能性》一课是数学教材第四册第十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概率知识主要是以直观为主的。
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实验,亲自实践、体验,在游戏中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
从而获得有用的概率基础知识,用来解释生活现象,更为全面地分析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奠定基础。
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如何体现课改新理念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具体做法如下: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这几只小螃蟹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它们都雄心勃勃,想取得胜利,不信你听!(课件)你们说说谁能得第一?(个别发言)要是再来一场比赛呢?是呀,在不同场次的比赛中,每一只螃蟹都有可能取胜,这就是可能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动脑来体会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自主探究(一)师生共同体验“一定”,“不可能”1、我们先来做个摸球的游戏:(出示一个口盒都是粉色球)师:我这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彩球,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谁来摸一个给大家看看?(指名到前面)(1)你们猜猜他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2)你说说你有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摇一摇,不能偷看)(3)我也想猜猜,你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的。
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最新3篇)可能性教案篇一活动一:完成调查表活动二:接力长跑活动三:有奖游戏教学内容:教材P93《铺地砖》教学目标:l.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能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4.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
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与设计一、汇报课前调查情况,做好设计准备师:要铺地砖,我们必须先选地砖,那选地砖时必须要考虑哪些条件才能选好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各种地板模型及规格。
(40×40,50×50)二、联系实际,小组讨论计算。
1、出示卧室地面的平面图,并介绍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5米,宽4米。
2、师指定50×50这种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此种规格的地砖多少块。
(估计学生都用“客厅地面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所需地砖的块数”这种方法计算)50×50=2500(平方厘米)=0.25(平方米)5×4=20(平方米)20÷0.25=80(块)80×8=640(元)师指定40x40这种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此种规格的地砖多少块。
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5×4=20(平方米)20÷0.16=125(块)125×5=625(元)通过计算用40x40地转铺地更省钱三、活动小结,发散联想师:通过本节活动课你受到什么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或在布置装饰家居时)还有哪些方面的计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板书设计:估计学生都用“客厅地面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所需地砖的块数”这种方法计算)50×50=2500(平方厘米)=0.25(平方米)5×4=20(平方米)20÷0.25=80(块)80×8=640(元)师指定40x40这种规格,让学生计算需要此种规格的地砖多少块。
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3、在活动交流中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课件、棋子(两种颜色)、小球(三种颜色)、大盒子、反馈练习、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实物投影展示转盘,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转盘得奖活动,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看来像转盘的奖、抽奖等等许多事情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
(板书: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师:通过刚才的转盘得奖活动,你有什么想法?生:获得一等奖的可能性小,获得纪念奖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一等奖占的面积大,纪念奖占的面积小。
师:是这样吗?下面通过大家的试验,验证一下是不是有这种规律存在。
2、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师:我们共同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
袋子里只放入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共10枚,其中黑棋子表示一等奖,白棋子表示纪念奖,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打算怎样设计这次摸奖活动?师:自己想一想,同桌两个人相互说一说。
3、汇报自己组的想法生:黑棋子放1个,白棋子放9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少一些。
生:黑棋子放3个,白棋子放7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多一些。
师:按两人一组的想法,把棋子又轻又快的放入袋中。
4、小组合作实验明确要求:1、每人各摸10次,一人摸另一人记录,不能看,摸完一次后放回去,要一要再摸。
2、把每次摸得的结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并把结果填入表中,同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5、展示、汇报、交流(1)把记录单按照黑棋子的多少依次贴在黑板上。
《可能性》教学设计(最新7篇)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一课题:可能性教学目标:1、通过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
重难点:1、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过程:资源目标“学”与“教”课前谈话:《非常6+1》通过谈话和节目的观看,放松孩子的情绪,吸引孩子关注课堂,同时了解砸金蛋的游戏规则,为课堂第一个游戏做好铺垫。
1、师生谈话:离上课还有几分钟,!看会儿电视休息一下吧!2、播放《非常6+1》的片断,和孩子一起收看3、关掉视频,提问:看过这个节目吗?节目的名字叫什么?刚刚播放的一段在干什么?(砸金蛋)金蛋砸开之后金花四溅说明什么?(中奖了)如果砸开以后什么也没有呢?(没有中奖)一、组织教学,蕴伏数学学习方法。
二、课堂活动活动一:砸金蛋游戏三枚金蛋,两枚空蛋,一枚有金花一个“担心”提醒孩子上课的许多注意事项;一个“玩”,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埋下伏笔。
三枚金蛋一出,金光闪闪,十分诱人,孩子的兴趣一触即发。
砸第一枚金蛋,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同时,明确不确定时可以用“可能”来描述。
砸第二枚金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砸最后一枚金蛋,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
同过小结让孩子明确,只要边玩边想,就能学到知识1、孩子们知道老师最担心什么吗?其实老师最担心你们不会玩。
(贴“玩”)孩子们会玩吗?那玩数学游戏和别的游戏有什么不一样?(动脑思考,学到数学知识)是啊,玩数学游戏还能学到数学知识呢!想不想试试?那我们来玩第一个游戏:砸金蛋!1、介绍:点击课件出示。
问:几枚?三枚金蛋中有两枚都是空蛋,只有一枚里有金花。
砸出金花可是有奖品的哦!谁先来?2、第一枚指名上台,采访,你砸几号蛋?问全班:我想问问大家,他这一锤砸下去,会砸出金花吗?根据孩子的发言,让孩子感受到“不确定”的意思,提炼出“可能”来表达。
人教版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6篇《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104~10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一)教学例题1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
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
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3、活动小结(二)教学例题2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3、汇报、讲评4、练习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可能性(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 通过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的概念。
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
3. 可能性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的概念,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可能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索新知(1)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的概念,并学会区分。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a. 引入概率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b.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求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应用拓展(1)可能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可能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2)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判断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
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可能性》教学设计(通用7篇)《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一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内容:课本第71-74页的内容。
(奖牌给哪组)知识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让学生通过讨论“奖牌给哪组”,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录像: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最后老师把比赛的结果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并提出思考:到底奖牌要分给哪一组?2.学生讨论并汇报。
有的学生说,第一组投中的总数多,应该发给第一组;有的学生提出相反意见,因为第一组的人多,第二组的人少,不公平。
从而得出应该要看平均每个同学投中几个球。
3.揭题。
二、探索新知。
1.让学生尝试解答。
2.生汇报。
第一种解法:分别用“总数÷人数”的方法,计算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投中篮球的个数。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个)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个)第二种解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3.师小结:通过研究奖牌发给谁这道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计算平均数?4.拓展:生活中,应用平均数解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谁能举例?三、巩固练习:1.做书本第72页试一试。
本道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销售量与今天的进货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据前三天卖出冰糕的平均数来进货的',但不是唯一的。
比如,可以联系气温的升高,可以联系休息日等问题。
2.做书本第73页练一练第一小题。
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再汇报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在统计表上直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4页主题图、例1、第45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第49页“生活中的数学”。
第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说出一个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根据条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定性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经历摸球、摸牌等活动及其分析过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理解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含义;感受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感受随机事件的趣味,逐步形成研究问题的兴趣;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发展相互合作的态度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
2.教学难点:体验、了解随机现象及结果。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口袋(不透明),让学生观察教师放进1个红球和1个黄球。
活动要求:小组里依次轮流每人任意摸1个,一共摸10次,每次摸完后再放回口袋;各人按每次摸到的颜色,用水彩笔在课本上表格里画出圆形,并且按红球或黄球用红圆片、黄圆片按序号整齐地贴在黑色卡纸上;小组完成后把卡纸交给老师,在小组里观察记录的结果?提问1:你发现每次任意摸一个,摸到的球是怎样的呢?提问2:如果老师现在再摸一次(拿口袋做摸球状),结果会是怎样的?(板书: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追问3: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交流后再集体说一说)回顾我们摸球的过程,观察摸球的结果,你有什么体会?为什么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学生总结:口袋里有1个红球、1个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事先不知道会摸到什么球,结果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也就是说,每个球都有可能摸出。
(板书:可能性)(二)主题探究一、指导探究1.观察分析,认识“一定”出示“试一试”的情境图,提出“试一试”里的问题: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哪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交流: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可能是哪个球?你能确定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理解:这个口袋里两个都是红球,如果把它编成1号红球、2号红球,任意摸一个,有几种可能?(贴出表示红球的并标注有和的红圆片)不管摸出的是哪个球,一定是哪种球?(板书:一定是红球)2.思考解释,认识“不可能”引导:(教师在口袋里装进2个黄球)如果口袋只放了两个黄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和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可能性》教学设计《可能性》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可能性》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可能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难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生举例…..2、抛硬币试验(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德摩根409220482044蒲丰404020481992费勒1000049795021皮尔逊240001201211988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3、师生小结: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
三、练习1、P.99.做一做2、练习二十第1---3题四、课内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题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在四年级的学习中,他们又认识了等可能性,而本学期所学的概率知识主要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所以说,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在前两个年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与发展。
《可能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6篇)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一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兔子家族正在运动场上举行长跑比赛,推选出的6名运动健将个个雄心勃勃,想取得胜利,你们猜猜谁能得第一?(指名回答)要是再来一场比赛呢?是呀,在不同的比赛中,每一只兔子都有可能取得胜利,这就是可能性。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动脑体会可能性。
二、小组游戏师:接下去我们一起玩摸球游戏。
每个小组里都有一个袋子,袋子里放有4个白球,2个黄球。
摸球要求如下(小黑板出示):1、每组4个人,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白队和黄队。
2、每次摸一个球,摸球时不可打开袋口看,摸完后再放回袋中。
3、每组的2人中,一人摸球,共摸30次;一人记录,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
4、摸到白球次数多的算白队赢,摸到黄球次数多的算黄队赢。
师: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们猜一猜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学生游戏。
同学之间交流结果。
三、引导探究1、师:现在我要给赢的队颁奖,你们有意见吗?2、黄队为什么不同意?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师小结:黄队认为袋中的黄球个数比白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反之,白球的个数比黄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所以,这个游戏规则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对于这样的分析,大家同意吗?4、学生发表意见:比赛要公平,取胜才光荣。
5、你们认为怎样修改这个游戏规则,比赛才公平?(小组讨论,修改规则)6、集体交流得出:在袋中再放入2个黄球或拿掉2个白球,使白球和黄球的数量一样多。
7、学生根据新的游戏规则重新开始游戏,并统计结果。
8、活动反思:通过刚才两组摸球游戏,你对游戏的公平性有什么认识或想法?在刚才的合作过程中,你们小组有没有什么好的做法或不足?四、巩固应用1、完成“想想做做”1—3题2、阅读资料。
学生先自己阅读再交流体会。
认识到:随着实验次数的不断增加,正反面向上的次数会越来越趋向于相等,硬币正反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五、课堂总结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或体会。
反思:本节课我以游戏贯穿整堂课的探究新知中,使学生在好奇、有趣的情感体验中有序、有效地完成了新知的探究、尝试应用的学习任务。
篇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99-100,可能性。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和对生活中几种常见游戏(或现象)剖析与解释,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实验记录表;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的长方体,多种转盘,空白转盘(每人学生一个)。
【教学过程】:一、在游戏中发现新知【出示】一元硬币师:同学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硬币)师:现在,老师将这枚硬币藏于一只手中,同学们猜猜看会在哪只手里呢生:可能在左手/可能在右手(引导:你能确定在左手/右手吗)师:到底在哪只手呢我们来揭晓答案。
(为猜对的同学鼓掌。
)在实际生活中,像刚才这样不确定的现象还有很多。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可能性方面的知识。
【板书】:可能性二、实验验证,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鼓励猜想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还记得足球比赛开始前用什么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开球吗请同学们看屏幕。
【课件演示】:如下图情境(教科书第99页的情境图)。
师:请观察图片,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开球的【板书】:抛硬币师:同学们说得对,他们是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由哪个队先开球的,那么你们认为用这种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个队开球公平吗为什么(引导:试想抛一次会出现什么情况用哪个分数表示出现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2、动手实验,获取数据。
师:刚才有人认为硬币掉下来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相等,觉得抛硬币的方法很公平,也有人认为这样不公平,那到底这种方法公不公平呢下面就来做一个实验,由大家亲自动手抛一抛硬币,看这种方法到底公不公平,好吗师:在开始实验之前,同学们要弄清楚实验要求哦,请看屏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例1一)、互动新授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节目形式有三种:唱歌、跳舞、朗诵。
我们要抽签来决定每个同学表演什么节目。
谁愿意上来示范抽签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
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
(以抽到跳舞为例)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5.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
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板书:可能不可能一定) 二)、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和绿棋子。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等问题。
2.用合适的语言描述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太阳()从东边落下。
②明天()考试。
③冬天()会下雪。
④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三)、引导归纳: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
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它通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情况。
小学数学8组《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44—46页例1—例2“做一做”,47页练习十一1—5题。
【教材分析】
本课“可能性”这一内容,是三年级上移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性和不确定的,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还会通过比较的方式,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
例1 通过充分感知和分步体会,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2 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进行定性描述。
【学情分析】本课例1内容涉及的知识从三年级教材上移,并根据新课标要求进行调整,学生已具备相关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观察力、判断力、思维能力已达到一定要求,并且易接受新鲜事物,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判断,并为下一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判断,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2、使学生学会记录事件发生的结果,初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会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体验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理解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难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引探式教学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自制转盘骰子棋子、盒子若干【教学设想】
本教学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对统计可能性教学的要求,以教材和生活素材为载体,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与教学过程浑然一体,使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直观,课堂容量增加,充满活力。
教学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亲历活动的全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大小事件。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大小。
(板书课题: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设计意图】创设接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望。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出示例1(多媒体展示):
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
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设计: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预设)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
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
(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预设)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
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
(预设)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亲历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实验数据,感受体验可能性中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和认识。
5.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
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板书:可能不可能一定)
6.反馈练习
(1)指导完成教材第45页上面的“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和绿棋子。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
(2)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指导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出示教材第45页例2情境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1)小组自主分工,选一人记录,准备活动。
(2)学生活动提示:在盒子里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同学们观察他们摸完20次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3)思考:根据活动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2.汇报交流,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
(1)追问: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小结: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
越小。
(板书)
(2)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抽奖、买彩票等。
【设计意图】并由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45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再汇报。
并说出为什么这么想。
引导学生总结:在总数中占的颜色多的可能性大,占的颜色少的可能性小。
【设计意图】设计活动和自学提示,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进一步从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2题。
先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交流汇报,互相评价。
(体验感悟可能性中“公平”思想)
2.完成47页练习十一3—5题
四、总结全课
(一)引导归纳: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二)布置作业《学习之友》第四单元练习一1-3题。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可能性(1)确定性不确定性→可能一定不可能
可能性(2)大←→数量多小←→数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