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旅游发展实践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旅游市场前景分析(宜昌)旅游市场前景分析(宜昌)第一章市场分析考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内部,还需要分析旅游目的地面对外部的市场环境。
当前的消费市场正逐步进入后消费主义时代。
消费者不仅追求商品本身,也追求隐藏在商品中的消费意义和价值。
旅游市场也无法控制。
消费市场的分析也需要关注旅行成本。
一、当前市场形势1.宜昌国际市场是三峡国际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然而,宜昌的中心城市几乎没有什么旅游景点,这使得它成了三峡的旅游目的地。
XXXX接待海外游客42.02万人次,居全省首位,占总数的41.2%。
然而,海外游客在宜昌的停留时间仅为1.17天/人,其中81%仍为一日游。
中心城市旅游业的“空心化”没有改变,这与三峡和宜昌三峡工程的魅力形成鲜明对比。
XXXX年居住时间比较(单位:三峡旅游线主要旅游城市接待境外游客日/人比较(单位:从上图可以看出,三峡旅游线沿线几个主要节点城市接待的海外游客数量逐年增加。
宜昌接待游客数量增长最快,接待游客数量逐渐接近重庆。
这表明宜昌已逐渐确立了在三峡旅游线上的中转地位,成为三峡真正的主入口区。
宜昌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2、国内市场(1)根据相关数据分析(XXXX),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是:国内旅游围绕着春节这个节日展开首先,国庆节在一年内形成了三个旅游高峰,创造了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8%。
城市居民仍然是国内旅游的主体,旅游率逐年上升(XXXX为104.4%),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70%。
虽然农村居民的旅游人数高于城市居民,但受到消费能力的限制,旅游率仅为44%,总支出仅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30%。
(2)根据对XXXX旅游业的各种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春节和第五个首先,国庆节两个黄金周是不同的。
相对来说,春节是家庭纽带的春节。
还有五个首先,国庆节更加强调休闲。
低龄化、高等教育和高收入是中国城市居民假日旅游的主体。
XXXX接待国内游客76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0亿元,分别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的11.4%和37.2%。
宜昌市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宜昌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作为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它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主要包括三峡大坝、夷陵老城、宜昌三峡、野人谷、秭归竹海等。
而就近的周边城市如武汉、南昌、长沙等都是多个省份的人口集中地,这也就意味着来宜昌旅游的贡献人群广泛。
本文对宜昌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展开调查,从宏观的政策举措到微观的旅游服务做个全面的分析。
一、宜昌市旅游业高速发展的政策优势宜昌市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一贯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
自2013年以来,宜昌市已连续6年被誉为全国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这证明着政府在旅游服务方面的用心。
同时,宜昌市还在不断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梳理,推出各式各样的旅游产品和十分吸引眼球的旅游线路,逐渐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知名旅游城市之一。
宜昌市政府还特别重视和关注精品旅游的发展。
就像野人谷这一旅游景区,虽然并不是像三峡大坝那样全国知名的旅游景区,但是野人谷的开发和宣传却颇有建树。
精品化的开发和宣传,使得野人谷在所有的山野穴洞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以人文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胜地。
二、“非遗”文化和旅游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宜昌市非常注重非遗文化的推广。
以往许多地方遗漏了民俗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导致旅游市场的浪费。
而宜昌市比较注重旅游开发与历史文化、风情民俗的融合,形成了重要的发展优势。
宜昌市的非遗文化遍布山川河流之间,在宜昌境内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包括煌上煌、月阳节、五家渠、天赐龙舟、望牛墩灯彩等非遗文化。
这些华美绝伦的文化,吸引着各地的观光游客前来品味、且纷纷赞叹宜昌市的多样化旅游资源。
三、积极发展高质量旅游服务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是旅游业的命脉之一,而宜昌市政府的旅游服务做的相当到位。
政府鼓励企业引入先进的科技技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效率,形成一个高效便捷的旅游服务模式。
同时,宜昌市对旅游服务员的培训和普及也十分重视。
政府引导和举办各种培训班、课程和专项讲座,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宜昌市旅游发展现状1.宜昌市旅游业现状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依长江而建,具有便利的交通网,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宜昌市是我国比较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并且具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并且具有“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钢琴之城”、“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美誉。
对宜昌市具体的旅游资源进行统计,宜昌市旅游业发展中,拥有四处国家5A级景区,5A级景区数量在我国城市中占据第四位,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了宜昌市旅游业蓬勃发展。
宜昌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背景下,传承了丰富的人文文化财产,具有“三国故地”之称,名著《三国演义》中所讲述的故事情节,其中有三十六个故事都发生在宜昌。
并且我国众多文人墨客,例如:李白,白居易,杜甫以及苏轼等都在此地留下了千古绝句。
此外丰富的植被,水源以及多种类型地质地貌并存,进一步丰富了宜昌市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成为带动宜昌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据宜昌市旅游局对2016年宜昌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得知,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为5655.53万人才,同比2015年增长19.5%,统计全年宜昌市旅游全年总收入为602.05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33.7%,占据宜昌市全年整体经济收益的较大的比例。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宜昌市的游客数量以及旅游也的整体收益情况仍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宜昌市旅游业以蓬勃发展之势,具有较好的发展效果。
2.宜昌市旅游酒店业现状宜春市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是宜昌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其中对旅游酒店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本文以宜昌桃花岭饭店为例,对宜昌市旅游酒店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宜昌市旅游酒店包括高、中、低端各个档次,酒店数量遍布景点商圈周围,为游客提供便利住宿条件,并且价格以酒店档次,地理位置等情况进行定价。
在实地调查中得知,距离景点商圈越近,酒店价格越贵,此外,酒店整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对定价具有一定的影响。
宜昌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调查汇报摘要: 文化是旅游灵魂, 旅游是文化关键载体。
宜昌文化和旅游业资源丰富, 但文化和旅游融合不够, 必需经过培育文化旅游新品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 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深度融合, 使之成为宜昌支柱性产业。
关键词: 文化旅游融合调查汇报文化和旅游有着天然亲密联络,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现有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加紧文化产业发展, 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为此, 笔者对宜昌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调研, 情况以下:一、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问题(一)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现实状况1.资源清查为融合奠定基础。
在文化、旅游等部门共同努力下, 全市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得到全方面清查。
在文化资源方面, 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8个,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个;全国关键文物保护单位10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
在旅游资源方面, 拥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
全市生态文化、水电文化、巴土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三国历史文化、军事文化、饮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富集, 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水乳交融, 地域特色十分鲜明, 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厚实基础。
2.企业创新为融合探索了路子。
全市一批企业在文化旅游融合上先行先试, 主动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
景区主打文化品牌, 彰显文化特色。
三峡人家景区原生态、场景式、体验型地展现峡江地域文化, 在景区建设中注入文化元素, 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三峡影视外景基地, 被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教授认定为长江三峡地域将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做最好景区, 受到游客一致好评。
旅游企业深度挖掘文化内涵, 精心编排文艺节目, 增强产品竞争力。
三峡大坝旅游区推出《盛世峡江》演出, 集中表现了长江文化、三峡文化及水电工程文化, 让游客在轻松和愉快气氛中感受宜昌文化。
车溪、九畹溪、昭君村等景区编排含有鲜明地域特色文艺节目, 成为全市旅游文化宣传推广主力军。
宜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马敬桂;韦鸿;裴必高;孙海燕【摘要】通过对宜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调查分析.总结宜昌丰富优越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发展特点,同时对宜昌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促进宜昌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8)003【总页数】3页(P154-156)【关键词】乡村旅游;自然景观;行为特征【作者】马敬桂;韦鸿;裴必高;孙海燕【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荆州,434025;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0;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7宜昌位于湖北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是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东邻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古城,北靠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
境内峡谷,雄奇险峻,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幽深秀丽,曲折迂回,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堪称世界自然奇观。
岩溶地形多种多样,山奇、石美、洞异、水秀,遍野奇花异草、灌木丛林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四季分明的宜人气候是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同时,便捷的高速公路、水路和空中通道为旅游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此外,广大农村良好的生态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农家小院,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农民朋友,都是极好的乡村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宜昌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因此,对宜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为宜昌乡村旅游及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 发展特点经过近10年的发展,宜昌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8年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中有“农家乐”1 653家,乡村旅游景点49处,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从业人员共计1.8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1.5万人;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07万人次,总收入6 422万元。
实习报告:宜昌旅游景区实习体验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清楚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利用大三暑假期间,前往湖北省宜昌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旅游景区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了解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模式,掌握导游服务技巧,感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单位:实习单位为宜昌市某著名旅游景区,该景区包含三峡大坝、三峡人家风景区、清江画廊风景区等多个景点。
2. 实习岗位:实习期间,我担任了景区导游助理和景区管理员的双重身份,参与了景区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
3. 实习内容:(1)导游工作:协助导游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解答游客疑问,引导游客参观景点,确保游客的安全与满意度。
(2)景区管理:参与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票务管理、游客服务中心服务、环境卫生维护等。
(3)活动策划:协助策划景区举办的各类活动,如节庆活动、亲子活动等,以吸引更多游客。
(4)市场营销:了解景区的市场营销策略,参与市场调研,为景区的宣传推广提供数据支持。
4. 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景区的运营管理模式,学会了如何与游客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服务意识。
同时,通过参与活动策划和市场营销工作,我对旅游业的宣传推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1)掌握了导游服务的基本技巧,如讲解、沟通、组织等。
(2)了解了旅游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如票务管理、环境卫生等。
(3)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实习反思:(1)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实践操作又能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景区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湖北省宜昌市大旅游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湖北省宜昌市位于中国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宜昌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三峡大坝、夷陵古镇、宜昌楚文化遗址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文将对宜昌市大旅游行业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
在宜昌市大旅游行业市场的发展上,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宜昌市优质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宜昌市的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但目前尚未实现有效整合和开发,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形成特色旅游产品供给,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宜昌市旅游品牌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
其次,宜昌市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条件。
宜昌市需要加大对交通、酒店、景区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同时,还需要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另外,宜昌市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游客只是选择到宜昌市游览三峡大坝等知名景点,而忽视了其他潜在的旅游产品。
宜昌市需要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健康旅游产品等的开发力度,形成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特色的旅游活动,如夷陵古镇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等,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就发展趋势而言,宜昌市大旅游行业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宜昌市作为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将受益于旅游市场的增长。
同时,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对旅游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宜昌市需要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控制和提升,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最后,宜昌市大旅游行业市场的投资前景广阔。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宜昌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投资宜昌市的旅游行业将有望获得可观的回报。
特别是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投资,将为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收益。
宜昌市位于长江中上游交界处,地处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
宜昌古称夷陵,素为“川鄂咽喉,鄂西重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宜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既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宏伟的现代建筑工程。
而且宜昌旅游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较好,发展势头强劲。
近些年来,宜昌以旅游为龙头,依托“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逐步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实现其对宜昌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①宜昌市旅游局和宜昌市两个旅游公司的的走访调查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宜昌市旅游局,宜昌市旅游局是研究拟定宜昌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的单位。
我们想通过走访宜昌市旅游局的方式了解宜昌市近几年的旅游业的发展状况,通过旅游公司了解一下旅游公司的运行模式和当前的热点景区。
旅游局的工作人员想我们介绍到宜昌近几年来以长江三峡、三峡大坝为核心旅游品牌,依托丰富的自然山水和人文历史景观,并通过“一极、三轴、六区”的旅游地空间结构对宜昌市自然、文化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多样化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和广度开发强化宜昌旅游软环境建设,整体提升宜昌旅游竞争力,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自2010年以来近五年的全年全市的旅游总收入分别为104.04亿元、141.28亿元、195.92亿元、260.12亿元、330、5亿元,目前共有旅行社126家,其中全国百强社1家,5A社3家,4A社2家,3A社16家;星级饭店55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29家;全市3A 级以上旅游景区31家,其中5A级3家,4A级12家,3A级16家;旅游客运公司15家,客运车辆500台;旅游船公司7家,豪华游轮15艘;持证导游3800多名。
但我们随后走访几家旅游公司后发现,几家公司大都靠价格优势或交通工具等附件的配置来赢得竞争力,久而久之,行业内部竞争转为价格战,整个旅游市场的产值降低,我们分析旅游公司提供的景点参观人次的数据后发现,像三峡人家、三峡大坝等5A级景区的参观人数远远多于鸣翠谷等偏冷门的景区,而且存在明显的淡季和旺季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旅游公司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景区不能够充分的凸显景区的特色导致出现一些冷门景区,而且旅游公司与景区欠乏沟通,信息不能得到良好的反馈,大大削弱了景区顺应市场的能力,也就失去了旅游公司的市场份额,旅游公司没有根据旅游淡季和旺季的情况及时的调整旅游套餐,景区不能够提供适应不同季节的看点。
宜昌市运河公园调研报告宜昌市运河公园调研报告一、引言运河公园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宜昌市城市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了解运河公园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
二、调研结果分析1.公园环境运河公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草香气四溢。
沿着运河散步,可以欣赏到远处的山水秀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但是,公园内部的绿化管理有待加强,草坪的修剪不够整齐,花坛的花草种植欠缺变化,缺乏新颖的设计。
2.设施设备运河公园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公共厕所、饮水处、休息亭等,并且还有一些儿童游乐设施,能够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
但是,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不够到位,造成一些设施设备的损坏和破损,给市民使用带来不便。
3.管理服务运河公园的管理服务能力较强,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公园内的管理和维护,保持公园的安全和整洁。
但是,公园的开放时间较短,没有夜间开放,限制了市民的使用时间。
此外,公园内缺乏相关活动和娱乐设施,无法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三、问题分析基于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发现运河公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绿化环境管理不够到位,整体美观度有待提升。
2.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不够精细,无法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
3.公园开放时间较短,限制了市民的使用时间。
4.缺乏相关活动和娱乐设施,无法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四、改进建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加强绿化环境的管理,定期修剪草坪,更新花坛的花草种植,并增加新颖的景观设计,提升公园的整体美观度。
2.改善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定期检查和维修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使用,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3.延长公园的开放时间,尤其是夏季和周末,提供夜间开放,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
4.在公园内增加相关活动和娱乐设施,如健身器材、活动广场、音乐喷泉等,丰富市民的休闲娱乐选择。
五、总结通过对宜昌市运河公园的调研,我们认为该公园在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一些管理和服务问题。
宜昌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湖北省,有一个充满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美丽城市——宜昌。
这里拥有世界著名的葛洲坝和三峡大坝,是地理科学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生的理想实习地。
作为一名热爱自然地理学科的大学生,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这次宜昌野外实习的旅程。
二、实习内容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师生一行前往了三峡大坝,了解了大坝的选址及功能。
在坛子岭和185平台,我们深入学习了坝区的岩层、地貌等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大坝的建设过程和结构。
在截流纪念园,我们探寻了有关三峡大坝截流和百万移民的历史,临时党支部还在园区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分别在莲沱村和洋坪进行了地质和地貌实习。
在莲沱大桥的长江支流三道水河流地貌,我们现场测试了宜昌峡东地区震旦系地层的产状,远眺长江南岸山地的三级古夷平面,还探究了南华系莲沱组和南沱组交界处的岩层。
在洋坪的大小天坑,我们观测了岩溶地貌的特点,并采集了岩石标本、测量了岩层的产状。
此外,我们还对宜昌地区的植被和土壤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比对土壤样品颜色,测量树的胸径与树高,并估算了当地的生物量。
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宜昌野外实习,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三峡大坝的工程奇迹,还对自然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和分析地质地貌、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现象,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这次实习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为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回顾在宜昌的野外实习历程,我们不仅在实践中丰富了自然地理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
这次实习是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我们将珍惜这段时光,继续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宜昌调研报告宜昌调研报告一、引言宜昌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长江中游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作为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宜昌市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宜昌市的发展状况和潜力,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宜昌的经济发展1.宜昌的地理优势首先,宜昌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中段,具有重要的水运优势。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通过长江运输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区域间的联系和货物流通速度。
其次,宜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煤炭、石灰岩等,这些资源为宜昌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宜昌的产业结构宜昌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资源能源和现代服务业为主。
制造业方面,宜昌市拥有一些重点行业,如汽车、电子、化工等。
资源能源方面,宜昌市供应全国许多地方的电力和石油。
现代服务业方面,宜昌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前往观光、休闲和度假。
三、宜昌的发展优势1.政策优势宜昌市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政府在资源配置、税收优惠、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了宜昌市巨大的支持,这对宜昌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交通优势宜昌市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
宜昌至武汉的高速铁路已经建成,大大缩短了两地之间的交通时间。
此外,宜昌市还有长江黄金水道和沪蓉铁路等重要交通通道,能够方便快捷地连接国内其他地区。
四、宜昌的发展挑战1.环境污染尽管宜昌市拥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过度开采和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排放,宜昌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宜昌市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2.人才短缺宜昌市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目前人才供给不足。
由于宜昌市的经济相对较为滞后,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择前往大城市就业,这导致宜昌市的人才流失。
五、宜昌的发展前景1.转型升级为了解决宜昌市的发展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推动宜昌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此外,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宜昌文化旅游调研报告范文1. 引言宜昌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宜昌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为宜昌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
通过与相关专家、旅游从业者和游客的交流,我们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3. 宜昌市的文化旅游资源3.1 自然景观宜昌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如三峡、夷陵以及多处溶洞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其中,三峡是世界闻名的自然风景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观光。
3.2 历史文化宜昌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例如,宜昌古俑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俑塚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汉代文物;宜昌中国三峡博物馆则展示了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态。
3.3 民族文化宜昌市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土家族、苗族、汉族等。
这些族群的传统乐器、手工艺品和民间风俗等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游客。
4. 宜昌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4.1 发展优势宜昌市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并且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
此外,政府也非常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兴办文化旅游项目。
4.2 存在问题虽然宜昌市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旅游景区的开发利用能力较弱,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其次,宜昌市的文化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缺少创新和差异化,影响了游客体验。
最后,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导致宜昌市的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
5. 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了推动宜昌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5.1 加强景区建设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景区的投资,提升设施和服务水平。
同时,注重景区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好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工作。
5.2 多元化文化旅游产品宜昌市应致力于开发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和演出等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
明,缺少核心吸引物的支撑,有说头、无看头,无法满足游客体验参与、感受独特文化的深层需求,未能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有效转变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是全市缺少文化旅游融合的核心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是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开发出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核心旅游吸引物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根基。
目前,文化旅游融合卓有成效的城市,都成功打造了各自的核心吸引物,如主题公园类的核心吸引物,深圳有东部华侨城、开封有清明上河园、桂林有《印象刘三姐》。
总体上看,宜昌市文化吸引物、旅游吸引物很多,但缺少文化与旅游成功对接的核心吸引物。
2、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广泛,产业链条偏短。
文化与旅游融合目前更多表现在景区景点的开发中,在旅游其他要素如吃、住、购、娱等环节融合不够。
地方特色风味餐饮开发不够,缺少文化演艺和特色餐饮为一体的剧院式餐厅;酒店文化氛围不浓厚,缺少文化主题酒店;旅游纪念品对本土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乏接待大型团队的旅游购物商店和特色街区,缺少可以接待旅游团队的高档次、小规模演出场所。
3、文化与旅游复合型人才不足,创意发展不够。
目前,全市文化领域和旅游领域都有一批专业人才,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带头作用。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需要精通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同时精通文化、旅游,能将两个专业领域打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全市主要缺少旅游文化创意人才、经营人才,尤其是缺乏既熟悉历史文化,又懂文化创意、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文化旅游的创意缺失成为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短板。
二、宜昌文化旅游业跨越式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大项目引领,培育文化旅游新品牌以宜昌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充满魅力的民族民俗风情等为基础,重点引进、建设一批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项目,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形成核心旅游吸引物,培育文化旅游新品牌,提高我市文化影响力和旅游竞争力。
一是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
整合两坝一峡文化旅游资源,增加娱乐、休闲、康体、运动、理疗等度假休闲设施与服务,建设一批演艺、特色酒吧、棋牌、互联网、歌舞厅等文化项目,将该区域整体创建成宜昌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并成为生态文化旅游综合示范区。
宜昌市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旅游资源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两千年。
宜昌是湖北省第三大城市,是长江三峡大坝所在地,长江的上、中游分界地。
宜昌市旅游资源丰富,大坝雄姿、三游古洞、白马仙踪、东山图画、桃花新村、儿童公园、滨江画廊、广场夜景、宜昌天然塔、镇江阁等景观遍布城区,白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如虹,蔚为壮观;情人泉体态婀娜的钟乳石,连体成双,如情人相拥,昭君故里景色秀美,千年传说永不褪色。
在宜昌,美景与江水的滋润,巴楚文化的浸染,让这座江边之城涌动着独具一格的迷人魅力。
宜昌市境内风光旖旎,素以三峡旅游为闻名,宜昌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宜昌境内有三游洞、白马洞、桃花村、黄陵庙、金狮洞、白果树瀑布、晓峰悬棺、猇亭古战场、高岚风光、葛洲坝工程、三国古战场、玉泉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
因神农氏(炎帝)曾在此遍尝百草而得名的神农架,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原始森林,林中古树参天,野花遍地,珍禽异兽时有出没,是休闲避暑、滑雪赏景、探险猎奇的好去处。
截止2020年1月,宜昌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46家(其中5A级3家,4A级19家,3A级22家,2A级2家)。
二、旅游人数《2020-2026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2019年宜昌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持续增加,2018年宜昌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38.23万人次,同比增长16.9%;2019年宜昌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8900.5万人次,同比增长15.0%。
2014-2019年宜昌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逐年增加,2018年宜昌市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691.28万人次,同比增长17.0%;2019年宜昌市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85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1%。
2014-2019年宜昌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2018年宜昌市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6.95万人次,同比增长3.6%;2019年宜昌市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7.5万人次,同比增长1.2%。
1.2011宜昌旅游发展现状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市旅游行业以国务院41号文件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效,不断突出精致建设、活力营销、温馨服务三个重点环节,全面推进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930.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1.28亿元,分别增长25.2%和35.8%。
截止2011年底,全市旅行社120家,其中组团社5家;星级饭店58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1家,三星级36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26家,其中5A级2家,4A级10家,3A级14家;持证导游2889名,景区导游298名。
(来源:宜昌旅游信息网)1.1.旅游接待1.1.1.国内旅游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905.43万人次,同比增长25.4%,其中一日游游客690.20万人次,在亲友家过夜的356.48万人次,在住宿设施过夜的858.7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37.36亿元,同比增长36.9 %。
1.1.2.入境旅游全年接待入境游客248565人次,同比增长7.0%,其中外国人228912人次,同比增长7.8%;台湾同胞7628人次,同比增长0.6%;澳门同胞2521人次,同比增长55.0%;香港同胞9504人次,同比下降10.9%。
接待入境游客272087人天,同比增长1.2%。
2011年全国入境游客花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入境游客在宜人均天花费为220.18美元,同比增加9.9%,其中外国人为222.09美元,同比增长8.5%;香港同胞为217.13美元,同比增长19.9%;澳门同胞为183.70美元,同比下降4.1;台湾同胞为229.10美元,同比增长23.1%。
入境游客在宜平均停留时间为1.09天。
按入境游客在宜人均天花费测算,全年旅游创汇6033.67万美元,同比增长10.6%。
1.1.3.出境旅游2011年,我市旅行社组团出境游客67246人次,同比增长38.3%。
1.2011宜昌旅游发展现状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市旅游行业以国务院41号文件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效,不断突出精致建设、活力营销、温馨服务三个重点环节,全面推进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930.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1.28亿元,分别增长25.2%和35.8%。
截止2011年底,全市旅行社120家,其中组团社5家;星级饭店58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1家,三星级36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26家,其中5A级2家,4A级10家,3A级14家;持证导游2889名,景区导游298名。
(来源:宜昌旅游信息网)1.1.旅游接待1.1.1.国内旅游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905.43万人次,同比增长25.4%,其中一日游游客690.20万人次,在亲友家过夜的356.48万人次,在住宿设施过夜的858.7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37.36亿元,同比增长36.9 %。
1.1.2.入境旅游全年接待入境游客248565人次,同比增长7.0%,其中外国人228912人次,同比增长7.8%;台湾同胞7628人次,同比增长0.6%;澳门同胞2521人次,同比增长55.0%;香港同胞9504人次,同比下降10.9%。
接待入境游客272087人天,同比增长1.2%。
2011年全国入境游客花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入境游客在宜人均天花费为220.18美元,同比增加9.9%,其中外国人为222.09美元,同比增长8.5%;香港同胞为217.13美元,同比增长19.9%;澳门同胞为183.70美元,同比下降4.1;台湾同胞为229.10美元,同比增长23.1%。
入境游客在宜平均停留时间为1.09天。
按入境游客在宜人均天花费测算,全年旅游创汇6033.67万美元,同比增长10.6%。
1.1.3.出境旅游2011年,我市旅行社组团出境游客67246人次,同比增长38.3%。
按游客到访人数多少,出境旅游目的地前十位依次为台湾、香港、澳门、泰国、韩国、新加坡、英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
1.1.4.旅游黄金周春节、“十一”两个长假加“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230.61万人次,旅游收入10.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0%、70.9%。
春节假期,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94万人次,旅游收入1.18亿元;“五一”三天小长假,全市接待游客58.67万人次,旅游收入1.75亿元;“十一”假期,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37万人次,旅游收入7.1亿元。
1.2.旅游企业经营2011年旅行社接待量同比大幅增长。
全市118家旅行社外联组团入境游客3.87万人次,同比增长36.3%;接待入境游客59.55万人次,同比增长30.2%;外联组团国内游客96.93万人次,同比增长67.0%;接待国内游客332.37万人次,同比增长19.8%。
全市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平均房价同比双双小幅增长。
58家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2.8%,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
其中五星级为61.0%;四星级为61.3%,同比增加9.7个百分点;三星级饭店为64.5%,同比增加5.3个百分点;一二星级饭店为65.5%,同比增加19.5个百分点。
星级饭店平均房价为210.6元,同比增加29.3元,其中五星级饭店为420元;四星级饭店为274.5元,同比增加18.1元;三星级饭店为174.5元,同比增加12.1元,一二星级饭店为91.4元,同比增加1元。
我市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783.99万人次,同比增长28.6%,其中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两个5A级景区接待人数过百万人次。
1.3.旅游客源市场1.3.1.国内旅游市场对旅行社接待的国内游客统计表明,2011年,山西、安徽来宜游客成倍增长,四川、陕西、湖南、辽宁、河北、黑龙江、贵州、江西、新疆、广西、甘肃、湖北、宁夏、内蒙古、青海、山东、吉林、河南、江苏、福建、上海、北京、西藏等省市区来宜游客呈两位数增长;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市旅行社国内游客主要客源地,其中长三角占17.7%,环渤海占14.2%,珠三角来宜游客锐减,降幅达45%;北京取代广东成为我市第一大省外市场,上海紧随其后;来宜超过10万人次的省外市场有北京、上海、湖南、江苏、广东、浙江、重庆等7个。
1.3.2.入境旅游市场我市入境旅游小幅增长,四大市场中香港下降,台湾持平,外国市场略增,澳门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从洲际看,美洲增长20.0%,欧洲增长4.3%,大洋洲增长3.8%,亚洲下降12.8%;从国别上看,蒙古、新西兰、俄罗斯、菲律宾、西班牙等5个国家成倍增长,韩国、瑞典、缅甸、瑞士、印度、加拿大、朝鲜、越南、法国、美国等增长达到两位数。
我市入境旅游仍然以远距离的欧美游客为主,欧美游客占入境游客的77.9%,占外国人的84.6%;欧美市场又以美、英、德三国为主,三个国家来宜游客占入境游客的63.0%,占外国人的68.5%;韩国继2005年后,再次成为入境旅游市场前十名。
来宜超过万人次的有6个国家。
2.宜昌旅游资源概况和评估2.1旅游资源概况(1).世界级旅游品牌:长江三峡、三峡工程和屈原故里长江三峡,是上苍赐给人类的自然奇观,是宜昌自然风光中的极品,高山雄奇,长江汹涌,山水绝配,相得益彰。
三峡工程蓄水后,高峡出平湖,新老三峡风光并存,使三峡风光更具魅力。
除此之外,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与世界最大的电站三峡大坝之间的“百里画廊”,构成了世界独有的“两坝一峡”景观,是三峡蓄水后仍保持着原有风貌的三峡地段。
“两坝一峡”之间的“百里画廊”,原汁原味,已成为长江三峡的“绝版”,必将成为世界旅游关注的热点地区。
屈原,是世界古代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中国古代历史造就的文化奇才。
屈原故里的文化遗存,是世界游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2).秀美的山色风光除长江三峡外,宜昌的名山景点有:三峡极顶--黄牛岩(夷陵区境内);巴人发祥地--武落钟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中武当天柱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绝壁悬崖景观石牌(夷陵区境内)、小峰(夷陵区境内)、五爪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泗溪(秭归县境内);丹霞地貌鸣凤山(远安县境内);峰柱峡谷--柴埠溪(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境内)、九湾溪(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岚(兴山县境内);佛教名地玉泉寺(当阳市境内)、梁山(宜都市境内)、文佛山(点军区);宜昌小桂林百宝寨(当阳市境内);野花四季的香山宋山(宜都市境内)。
(3).独特的文化景观宜昌的文化丰富多彩,从而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文化景点,通过这些景点的游览,对宜昌文化会有一个大致了解。
当阳市有:佛教文化景点玉泉寺;忠义文化景点关陵庙;三国古战场景点三国猇亭古战场、长阪坡、关公文化园。
秭归县有:屈原文化景点屈原祠;古建筑民居景点凤凰山;三峡移民集居地移民新村。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有:土家民俗文化景点日月山庄、民俗文化村(观音阁)、仙人寨;宜都市有:书法大家杨守敬故居。
夷陵区有:巴人长城三峡古兵寨;巴人遗存古悬棺;虎亭区有:三国古战场虎牙山;点军区有:民俗文化景点车溪。
(4).丰富的动植物景观宜昌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有高等植物5682种,其中珍稀植物100多种,森林动物414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63种。
生物的多样性,造就了宜昌大批动植物景观。
后河自然保护区是宜昌市惟一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也是森林旅游观光的胜地。
三峡野生动物世界,有老虎、狮子、黑熊等珍稀野生动物1000多头只,是宜昌最集中的野生动物观赏地。
中华鲟园,三峡风园长江水族馆是中华鲟等水生动物的大观园。
除此之外,全市现有森林公园10个,分别是:大老岭(夷陵区)、玉泉寺(当阳)、清江(长阳)、柴埠溪(五峰)、龙门河(兴山)、三峡坝区、金银岗(夷陵)、磨基山(点军)、宋山(宜都)、西塞国(夷陵)。
另外,长阳天柱山度假村、西陵峡口仙人溪、枝江四陵坡白鹭、长阳仙人寨猴群、渔洋关大鲵、当阳陈院铁坚杉、西陵区沙河白鹭,都是动植物观光的好地方。
(5).别致的草原风光夷陵区百里荒草原,是距三峡大坝最近的一处草原风光,百余处“侏儒石林”、5000亩火杞、连片华山松林、独立古怪松、4万亩丘岗式草原形成了独特的南方草原风貌;秭归县朱祺荒,兴建了滑雪场,跑马场,夏季观草,冬季滑雪;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草原,则是一个盛产高山蔬菜大“农场”,新兴的集城在草原和蔬菜的包围之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6).迷人的深山瀑布宜昌的瀑布也是三峡一绝。
夷陵区白果树瀑布,宽30多米,落差近100米,加上能移动的瀑布彩虹,是三峡最壮观的瀑布;秭归泗溪的三吊水瀑布,形成五个阶梯,自天而降,落地成花;仙人溪瀑布群以细柔见长,滚动成白色水花;长阳九湾溪瀑布群落地形成竹节、抛成梅花;长阳五爪观兰草谷有大小瀑布10多处,终年使峡谷水雾弥漫;车溪天龙云窟的瀑布从草间流过;长阳大溪瀑布群中,有两道瀑布落差约500米,有可能挑战亚洲之最。
而情人泉的“三叠泉”,则是洞中瀑布奇观。
至于三峡大坝、葛洲坝、隔河岩大坝泄洪形成的飞瀑,则更加壮美。
(7).与山水亲近的漂流宜昌溪河纵横,为开发旅游漂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漂流参与性强,很受游人欢迎。
目前,宜昌已建、在建的大小漂流项目有12个。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有兰草谷冲浪(贺家坪镇)、丹水漂流(高家堰镇)、九湾溪漂流(资丘镇)、清江漂流(渔峡口镇)、天池漂流(渔峡口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有柴埠溪漂流(渔洋关镇),夷陵区有野人谷漂流(黄花乡)、古龙溪漂流(黄花乡);秭归县有九畹溪漂流(周坪乡);远安县有灵龙峡漂流(正在开发);点军区有卷桥河漂流(联棚乡);宜都市有古潮音洞水渠漂流(聂河镇);峡口风景区有下牢溪漂流。
其中兰草谷冲浪、丹水漂流、野人谷漂流、九畹溪漂流、柴埠溪漂流(又称洞河漂流)、古龙溪漂流、灵龙峡漂流为大型漂流项目。
(8).奇特的石林景观点军土城乡的三峡石林,石皮尖绉,石峰尖削,连片成线,如航拍的昆仑山脉,号称“鬼街”;五峰长乐坪的梦幻石城,由石峡、石洞、石雕三层组成,方园数公里;长阳的方山石林,峰柱独立,粗大高耸,雄霸一方;夷陵区百里荒的侏儒石林,高不过三尺,浑身灰白,密密地一片,如“侏儒集会”;宜都奥陶季石林,如兽如怪,漏透无常。
长阳、宜都、五峰都还有大量未被列入开发计划的石林资源。
(9).神奇的洞穴景点宜昌属石灰岩地貌,洞穴资源十分丰富,在宜昌2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开发的洞穴景点39个,“地下景点”勘称三峡一绝。
长阳有300多个洞穴资源,已开发的有巴王洞、女神寨、灵泉洞、禹王宫、巴山洞、水帘洞、藏枪洞、白龙仙宫、仙人洞、海螺洞等10个景点;西陵峡口有:三游洞、白马洞、龙泉洞、仙鹤洞;点军区有:紫阳龙洞、车溪天龙云窟、车溪风洞;夷陵区有情人泉、金狮洞、灯影洞、太阳洞;猇亭区有天湖山鬼洞;伍家岗区有二郎洞;宜都市有古潮音洞、双龙洞、石佛洞、金龙洞、老虎洞;当阳市有鬼谷洞;五峰有长生洞、暑天冰穴;远安有太清洞;秭归有龙王洞、鱼泉洞、玉须洞、犀牛洞、冰洞;兴山县有神农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