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洛的诗《五十年后的旅行》与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4
时间老人诗赏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时间老人,顾名思义就是掌管时间的老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关于时间老人的描述最早可以在古代的传说和文学作品中找到,比如《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时间老人的记载,称为“岁星”。
而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时间老人的描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顾城的诗歌《时间的沙漏》了。
顾城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抒情性和哲理性著称,而《时间的沙漏》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时间老人手持沙漏,在人们耳边轻声低语,告诉他们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诗中的时间老人被描绘的十分形象生动,他“穿着一件黑布长袍/头上色彩斑斓的帽子/手中拿着一把沙漏”,仿佛就站在读者面前。
时间老人在这首诗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他的出现提醒了人们要珍惜每一刻,不要虚度光阴。
诗中的时间老人虽然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但却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警示,让人们不敢忘记时间的宝贵。
除了顾城的《时间的沙漏》外,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还有很多关于时间老人的作品。
比如余华的小说《活着》,就有一个关于时间老人的描写。
在小说中,主人公福贵醒来后看到时间老人拿着一个发亮的青麻绳圈,每过一秒钟就挤掉一滴腥味的水,让人不敢忘记时间的残酷和无情。
时间老人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意象,它代表了时间的力量和生命的脆弱。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琐事和烦恼所困扰,容易忘记时间的宝贵。
在阅读关于时间老人的作品时,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珍惜每一天,不辜负时间的赐予。
【这里可以加一两首关于时间老人的诗歌鉴赏分析】时间老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被广泛运用。
通过时间老人这个形象的描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珍贵和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加珍惜每一个时刻,珍惜生命,在短暂的人生中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篇示例:时间老人,是一位传说中的神秘人物,掌管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生命的轨迹。
他常常在暮年的时光里出现,让人们感叹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旅行日志》北岛的诗解读北岛的《旅行日志》是一首充满思考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旅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见解。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首先,诗中的“旅行”不仅仅是指地理意义上的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探索和成长。
诗人通过旅行,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种旅行是一种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的过程,是对人生意义的不断追求。
其次,诗中强调了独立思考和质疑的重要性。
在旅行的过程中,诗人不断地思考、观察和反思,对所见所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是北岛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他个人的人生哲学。
他认为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和质疑,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和自己,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关注。
在旅行的过程中,诗人见证了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荒诞,这些体验加深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
他认为人性是复杂的,既有善良也有邪恶;社会是有缺陷的,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完善。
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关注,也是北岛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最后,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
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见解,让读者在简洁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这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也是北岛诗歌的特色之一,他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将复杂的思考和感受化为简洁的文字,让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美妙之处。
总之,《旅行日志》是一首充满思考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旅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见解。
诗人通过独立思考、关注人性和社会、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等手法,将诗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美妙之处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一)1、我遥望曾卓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A.诗歌前后照应,“年轻的时候”与“而今”,“偶尔回头”与“有时回头”相照应。
B.“远在异国的港口”和“烟雾中的故乡”分别是诗人年轻时对年老时、年老时对年轻时的两种感受和认识。
C.诗人把人生比作一段远洋航程,在寥寥数语中,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体念。
D.这首诗采用对比、比喻的手法,把人生六十年来的共同感悟都形象地表现出来,意蕴绵长,耐人寻味。
2、海臧克家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A.作者称“海”为“你”,这不仅是一种拟人化的技法,更是对大海亲如友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B.前四句作者从视觉印象和嗅觉印象两个方面写“海”,委婉含蓄,体现了诗歌艺术的蕴藉美。
C.“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是作者在大海中畅游时的真实写照。
D.全诗从白天写到黑夜,写出了大海的美好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依恋。
3、海峡洪泓母亲身上的/一条鞭痕。
/这样深,这样深----/我问波涛/是谁/这样凶狠、残忍?/波涛没有回答/一行雁/正剪接着海空的云----A.诗人把台湾海峡比作“母亲身上的一条鞭痕”,可谓新颖贴切。
B.“大雁剪接着海空的云”与大陆、台湾被人为隔开对比,表达作者对祖国难以统一的失望之情。
C.作者通过“雁”这一意象,让人看到了祖国统一的希望所在。
D.作者的感情一波三折,由对母亲身上鞭痕的愤慨到诘问到最后流露出的内心的欣慰,使这首诗的立意显出了独有的深意。
4、湖光蒙蒙雨,淡淡风,/岸横,杨柳依依草色青。
云中鱼,水中鹰,/多情,都在青山倒影中。
新船下水如白鹭,/西东,女娃头上一点红。
笑一层,网一层,/重重,诗情画意浓-----A.诗的第二节从静的角度看动的景物,动静结合。
《和子由渑池怀旧》译文注释及赏析《和子由渑池怀旧》是由苏轼所创作的,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和子由渑池怀旧》宋代: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译文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和子由渑池怀旧》注释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
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
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
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老僧:即指奉闲。
坏壁:指奉闲僧舍。
嘉祐三年(公元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闲。
蹇(jiǎn)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
蹇:跛脚。
《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飞向何方,哪里还去考虑南北东西!因为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而且深刻,所以后来便成为“雪泥鸿爪”这个成语,用以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
第三联写渑池当年寄宿过的那座佛寺的情况:当时接待咱们的那个老和尚已经死了,按传统习惯,他的尸体经过火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宫玺诗歌《最后的飞翔》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宫玺诗歌《最后的飞翔》原文及赏析【导语】:《最后的飞翔宫玺》全文与读后感赏析一只受伤被缚的鹰,终于挣脱绳索,奋力冲上了天空!可是绳索撕去它一条腿,鲜血淋漓,心肝如迸!为了重获自由,即使只有片刻,它也甘愿付《最后的飞翔·宫玺》全文与读后感赏析一只受伤被缚的鹰,终于挣脱绳索,奋力冲上了天空!可是绳索撕去它一条腿,鲜血淋漓,心肝如迸!为了重获自由,即使只有片刻,它也甘愿付出被缚的生命;为了最后的飞翔,它聚集起周身的力量,忍受着难以忍受的剧痛!盘旋着,盘旋着,一圈、一圈、一圈……向大地倾洒无尽的柔情!啊!……山河收留了它的羽毛和血肉,蓝天拥抱了它不死的魂灵!一九八一年一月六日夜至翌日凌晨这首诗,内涵极富。
诗人笔下的旅行旅行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逐的梦想和寻找自我的方式之一。
在现代社会旅行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从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解除压力。
而在古代,诗人们也曾经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关于旅行的感受。
在他们的笔下,旅行不再只是一种行动,而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内心的感知。
纳兰性德《南游记》“念犂堆积白头陌,开渠曲折小桥丛”,这是《南游记》中的一句。
纳兰性德通过这句诗歌描绘了自然景观带来的感受。
在旅行途中,人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美好的景色并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魅力。
而对于性德来说,旅行不仅是一种享受美景的方式,还带来了对于生命的思考。
正如他在《南游记》中写道:“道旁青涧流夜响,星上白云绕古木。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性德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宝贵,同时也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
杜甫《北征》杜甫的《北征》诗歌中充满了旅行途中所见所闻带来的各种感触。
他用诗歌将旅行变成了一段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旅程,途中充满了危险和考验,但最终杜甫却依然激荡于人生的意义之中。
在这首诗中,杜甫用“寒夜”和“烽火”等词语来表达北征路上的艰辛和危险。
但在诗歌结尾,他却用“扁舟一叶浪前头,信风相送入瀛洲。
”这样的词语表达了他对于未来的向往和生命的意义。
在这首诗歌中,北征不再只是一个行动,而是一个精神上的追求和成就。
白居易《喜见外子》白居易的《喜见外子》也是一首充满了旅行感受的诗歌。
在诗中,他描述了很多旅途中的细节和情感。
尤其是当他看到外地的女婿回来时,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感激。
这种情感体现了旅行所带来的感受不仅仅是对于外界的认知,更多是对于自我的发现和成长。
正如他在诗中写道:“疑是相逢未尽欢,想扣樽前道一番。
”白居易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人们,旅行不仅仅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美好,还有更多更深层次的意义。
总结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关于旅行所带来的感触。
旅行不仅仅是行动,还包含了精神上的追求和成长。
在旅行途中,人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美好的景色并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魅力。
2023绵阳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寂寞卞之琳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3.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失去的岁月艾青赏析
《失去的岁月》是艾青的经典诗作之一,诗人通过回顾自己被流放大西北二十多年的辛酸岁月,表达了对“失去的岁月”的悲痛与无奈。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情感表达深刻:艾青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描绘,将抽象的岁月和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失去的岁月的悲痛和无奈。
这些比喻和描绘不仅富有诗意,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在阅读过
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语言质朴无华:艾青的诗歌语言非常质朴无华,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但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让读者更容易被诗人的情感所打动。
3.主题思想深刻:这首诗的主题是“失去的岁月”,艾青通过回忆自己被流放大西北二十多年的辛酸岁月,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思考。
这首诗不仅具有浓郁的诗意,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
理,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4.艺术风格独特:艾青的诗歌风格独特,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内涵,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注,同时也融入
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思考和探索,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总的来说,《失去的岁月》是一首充满情感、思想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岁月的悲痛与无奈,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
内涵,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诗歌赏析《我的故乡》-名篇欣赏名篇欣赏诗歌赏析《我的故乡》-名篇欣赏诗人李小洛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安康,成名于二十一世纪初。
她出道算是比较晚的,在成为一名诗人前,她所从事的是画家和医生的职业,她的画风与她的诗风颇为相近。
目前,李小洛是首都师范大学的驻校作家。
本诗获得当年中国诗歌奖,是《偏爱》组诗中的一首。
作者用排比的句子铺陈,“一直以为我的故乡在远方……”,其中用了七个意象来描述远方的“故乡”,大河的尽头、关外、陌生人的身旁、桃花溪畔、草原雪域、北国、梦里还没去过的地方。
作者用十分优美的词语来表达自己曾经对远方的美好想象,寄予了自己对远方故乡的渴望,去远行,去寻找在远方的故乡。
诗人幼时对于外面世界的向往,对于远方的好奇,都倾注在了这七个意象上。
安康之外的世界在那时的作者眼中是美好的,然而,在末尾处作者笔锋一转,发现自己的故乡从未去过远方,令人不禁动容。
全文围绕“我的故乡”这一主题,从远方到没有去过远方,这中间的时间跨度与情感宽度,是诗人成长的时间,是诗人情感的沉淀与升华。
第一句“一直以为我的故乡在远方”,开篇点明主题。
第二句“在那些大河的尽头”,大河给人一种恢宏大气的感觉,大河的尽头则有一种追根溯之意,作者此语未尝不含有此意,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大河尽头的故乡。
第三句“在关外”,关外一词象征着极远的地方,一道关,似乎便隔着千山万水。
第四句“在陌生人的身旁”,说明“我的故乡”是一个我从未去过的地方。
第五句与第一句重复,增强印象,强调“远方”这一概念。
第六句“在桃花溪畔”,仿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宁静美好。
第七句“在草原雪域,在北国”,辽阔,自由。
第八句“梦里还没去过的地方”,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第九句转折。
诗人在最后点出“我的故乡”情之所在,“我看见妈妈站在铁轨旁,风把她的白发翻起,我才知道我的故乡她从来都没有去过远方”。
全诗共有三次提到“我的故乡”,作者在最后一句用“她”来指代故乡,故乡在诗人心中已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诗人情感的归宿。
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首宋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凝香斋①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注)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潮畔。
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
②香炉:香炉峰。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
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
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
B.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齐州大治,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
C.任所济南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
颈联上句湖光,下句泉水。
纯静的湖水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砂石如玉,清寒的泉流冲激,悦耳清幽。
D.尾联归结全诗。
置身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潜心书史,其清幽意境与高雅情趣让诗人疑是在庐山香炉峰的景物绝佳处。
愉悦之情,如超脱世外,暗含辞官归田之念。
2)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①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天宝二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
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从送别和入蜀两方面落笔,通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景象。
B.诗歌开头是平静的叙述,与《蜀道难》以饱含激情的感叹句开头的写法迥然不同,“见说”显得很委婉。
C.诗歌颈联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描绘了一幅瑰伟的蜀道山水画。
D.诗歌中间两联对仗精工严整,颔联语意奇险,颈联描写纤丽,笔力开阖,富于变化。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短文文章欣赏及赏析【篇一:短文文章欣赏及赏析】篇一:美文摘抄赏析沙原隐泉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
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
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赏析:人生并不是总是阳光明媚,并不总是春意盎然,并不总是鸟语花香,并不总是富有诗情画意,有时也有暴风骤雨,有时也有阴霾,有时更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让人不能承受,人生有时更像无边无际的沙漠,还有的看似平坦的一片,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下就松松的下滑,用力由大,陷得由深,下滑也就由厉害,不由感叹人生如此之复杂,让你茫然、让你在无所适从。
夏感梁衡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
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李白《秋夕旅怀》原文|翻译|鉴赏《秋夕旅怀》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排律诗,约为李白出蜀后于开元十四年游淮阳时所作。
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词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秋夕旅怀》原文唐代:李白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秋夕旅怀》译文秋天的凉风度过秋海,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以逝去的流水何时才能回来呢?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
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常常梦到银河落了下来,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
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涕泣涟涟有谁能挥去呢?《秋夕旅怀》鉴赏第一联,秋天万物衰落,草木凋敝,本来就是个愁苦的季节。
而诗人独处他乡,秋风吹过海面带来的寒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吹我乡思飞”中的“吹”字不仅吹来了秋风,也吹起了诗人的忧愁。
第二联,诗人放目远去,却只看到了层叠的山峦,没有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远去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就像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家一样。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借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把诗人的愁苦具体化。
第三联,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月晖”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目之所到,体之所感,只有深深的愁思。
第四联,诗人直抒胸臆,白天倒还罢了,到了秋夜傍晚时候,思乡的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昏暗寒冷,极其萧瑟的深秋。
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五联,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以稀少,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
来鹄《鹭鸶》刘象《鹭鸶》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鹭鸶来鹄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鹭鸶刘象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①清软冷接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②,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③凰别苇丛。
[注释]①顶丝:头顶上细长的羽毛。
②紫阁:指鹭鸶居所。
③鸾: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1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诗均在吟咏鹭鸶中寄寓情怀,来诗聚焦于一幅画面,刘诗则描绘了多个情景。
B.来诗一二句描写鹭鸶依傍清波、翘足独立、凝神静思的神态,引出后面的议论。
C.刘诗开篇赞美鹭鸶的品质,中间两联运用拟人、烘托等手法来塑造鹭鸶的形象。
D.刘诗以“摩霄”“苇丛”表现鹭鸶的生存环境,用“会”字强调其实现愿望的信心。
16.刘诗额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C.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唐庚《春日郊外》)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17.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鸶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6分)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诗文中,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①,②”,借鸟鸣渲染离情;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③,锦鳞游泳”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④,⑤”以鸟鱼对举,赞颂生命的蓬勃自由;再如庄子《逍遥游》用“水击三千里,⑥”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参考答案】:15.(3分)D16.(3分)C17.(3分)来诗塑造的鹭鸶表面悠闲、实则有较强的物欲追求。
前两句写鹭鸶仪表不凡(袅丝翘足)、洁净悠闲(傍清澜,伫思),三四句用“若使”把寓意点破,鹭鸶“消尽年华”、全神贯注,原来是在思考谋取眼前之物。
五十年后的旅行李小洛五十年后我去见你的妻子我要向她坦白我曾经爱过你但那时候你已经不在了落叶一样,消失我只能拿着你曾经告诉过我的地址在路上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拄着拐杖跟着一个旧信封一路走向你那里到了你住过的房子前我停了下来看看你的枣树和花椒树,已经很高了继承着你的气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和我一样孤独地站着打量我,像打量一个期待多年的仇敌你歌颂过的庄稼、秋天是至今不肯远去的燕子它们从前陪伴你如今继续陪伴你的土地我放下身后的行李,走向它们在你的安放马铃薯的土窖前放慢脚步。
冷却的炉灰前流下伤心的泪滴向那个和你共度一生的人表达我的谢意向她坦白我也曾经是多么的爱你请她回忆你少年时的模样风流、放荡、桀骜、轻狂在悲伤的月夜里你曾经和谁站在一起然后和她商议我也要在你住过的老屋住上一些日子去你走过的田间小路,走上一阵子在你坐过的田埂上、石头边你抚摸过的荒草、洼地淋着小雨的草丛、河流、水井边停下来,替你再轻轻地哭一次向那个和你共患难的人坦白我也是多么的爱你你的脸庞,由远处慢慢接近慢慢清晰,我是多么的爱你你用过的碗筷、抽完的空烟盒穿旧的毛衣,我双手抓住它们在你巨大的沉默里在你一生建造的王国里我是多么的爱你但是你已经不在了像一片落叶一样,你已经抱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你的房子里,到处都是你的影子灯光下,只有我和她两个老姐妹,你的两个遗孀在心平气和聊着一些话题说着你的童年、少年、饥饿、蒸汽你爱吃的蔬菜、水果、衣服、鞋子你在春天里爱过的其他的女人曾经在心里信奉过的上帝我拿出那副我珍藏了多年的手套你放在我这里的旧书、稿纸送回你的故居,交给她交到另一个老妇人灰暗的手里在你睡过的床边你用过的镜子前,梳一梳头上的白发在你父母的坟前静立、磕头在分给你一些呼吸,早晨的氧气五十年过去了我们都已经老了,你也不在人世我再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那时我再也没什么好害怕的了我要问自己:我们的一生到底曾经和谁永不分离?我要回答自己我一生之中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要告诉他们我是多么的爱你五十年后,我走在一个老人白发苍苍的旅途上在最后一天悲伤的旅途上我依然是多么的爱你速朽的红颜与恒久的疼或暖——评李小洛《五十年后的旅行》鲁克尘世之中,生命何其短暂,而爱情也未必多么久长——在这样一个爱情速食年代,总把“我爱你”这三个被俗人们叫唤得滥俗不堪的字挂在嘴边,多少也显得有些矫情。
古诗十九首诗意解读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人民的情怀。
在这十九首古诗中,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诗意和意蕴。
下面将对这十九首古诗逐篇进行解读,探究其中的深意与美丽。
第一首古诗:《登鹳雀楼》这首诗描述了登临鹳雀楼的壮美景色。
通过描绘江山如画、云霞万里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第二首古诗:《静夜思》这首诗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中,思考着人生的短暂和离别的苦闷。
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死的思考,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第三首古诗:《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磅礴壮美景象,借景抒发诗人自身的豪情壮志。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庐山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抱负和对人生的一种澎湃之感。
第四首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通过描绘古原草与人们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充满了对人生无法挽回的失去的思索与抱憾。
第五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元二使安西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行者的祝福和对壮丽河山的赞美。
融合了对友谊、对自然的留恋和对逝去岁月的缅怀。
第六首古诗:《江雪》这首诗以极简的词语描绘了江雪的美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想象力和情感。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由的向往。
第七首古诗:《春晓》这首诗以春天的早晨为背景,展示了大自然苏醒的景象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孩童的眼睛看世界,抒发了对纯真与美好的追求。
第八首古诗:《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时牛渚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思念和对久远历史的回忆。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第九首古诗:《登高》这首诗以登高观景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壮志凌云的豪情。
展示了诗人将人生理想与壮丽自然景色相融合的情感表达。
第十首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这首诗通过描绘广阔的古原草原和离别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逝去和对离别的思索。
西安市铁一中学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注】①蘼芜:一种香草。
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风”本无形,却在诗人笔下各具神韵。
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风”的特点。
(2)这两首同写田野漫步的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名词解释: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
宋人洪迈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
”代表诗作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
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兄长,后苏轼作诗相和。
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请仔细品读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苏轼以“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一联答苏辙的“________”,以“________”一句答苏辙的“无方骓马但鸣嘶”,以可见,所谓酬和必答来意。
(2)苏轼在首联里以“应似飞鸿踏雪泥”答苏辙首联的“怕雪泥”,结合两诗内容,借助“名词解释”和“写作背景”,简析苏轼的用意。
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①(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咏柳(唐)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②飞花③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①此诗约做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世人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
五十年后的旅行李小洛五十年后我去见你的妻子我要向她坦白我曾经爱过你但那时候你已经不在了落叶一样,消失我只能拿着你曾经告诉过我的地址在路上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拄着拐杖跟着一个旧信封一路走向你那里到了你住过的房子前我停了下来看看你的枣树和花椒树,已经很高了继承着你的气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和我一样孤独地站着打量我,像打量一个期待多年的仇敌你歌颂过的庄稼、秋天是至今不肯远去的燕子它们从前陪伴你如今继续陪伴你的土地我放下身后的行李,走向它们在你的安放马铃薯的土窖前放慢脚步。
冷却的炉灰前流下伤心的泪滴向那个和你共度一生的人表达我的谢意向她坦白我也曾经是多么的爱你请她回忆你少年时的模样风流、放荡、桀骜、轻狂在悲伤的月夜里你曾经和谁站在一起然后和她商议我也要在你住过的老屋住上一些日子去你走过的田间小路,走上一阵子在你坐过的田埂上、石头边你抚摸过的荒草、洼地淋着小雨的草丛、河流、水井边停下来,替你再轻轻地哭一次向那个和你共患难的人坦白我也是多么的爱你你的脸庞,由远处慢慢接近慢慢清晰,我是多么的爱你你用过的碗筷、抽完的空烟盒穿旧的毛衣,我双手抓住它们在你巨大的沉默里在你一生建造的王国里我是多么的爱你但是你已经不在了像一片落叶一样,你已经抱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你的房子里,到处都是你的影子灯光下,只有我和她两个老姐妹,你的两个遗孀在心平气和聊着一些话题说着你的童年、少年、饥饿、蒸汽你爱吃的蔬菜、水果、衣服、鞋子你在春天里爱过的其他的女人曾经在心里信奉过的上帝我拿出那副我珍藏了多年的手套你放在我这里的旧书、稿纸送回你的故居,交给她交到另一个老妇人灰暗的手里在你睡过的床边你用过的镜子前,梳一梳头上的白发在你父母的坟前静立、磕头在分给你一些呼吸,早晨的氧气五十年过去了我们都已经老了,你也不在人世我再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那时我再也没什么好害怕的了我要问自己:我们的一生到底曾经和谁永不分离?我要回答自己我一生之中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要告诉他们我是多么的爱你五十年后,我走在一个老人白发苍苍的旅途上在最后一天悲伤的旅途上我依然是多么的爱你速朽的红颜与恒久的疼或暖——评李小洛《五十年后的旅行》鲁克尘世之中,生命何其短暂,而爱情也未必多么久长——在这样一个爱情速食年代,总把“我爱你”这三个被俗人们叫唤得滥俗不堪的字挂在嘴边,多少也显得有些矫情。
但是,在这样一个早晨,突然读到这样一首诗,诗行间分明而真切地闪耀着这三个字,我却蓦然动容而至唏嘘不已。
爱是多元而立体的;爱往往也是无奈而又疼痛的。
当岁月老去,有谁还能为自己青涩年华里那些爱的胚芽或花朵保鲜?开门见山,一个痴情而忠贞的女子,她一开口,就让世俗的人们闭上或干张着惊愕的嘴巴。
大胆,直接,坦荡而有着不顾一切的自毁式的冲动。
但那时候你已经不在了落叶一样,消失深度的忧伤蓦然前置,让你猎奇的眼睛猝不及防。
原来,“他”已经不在了啊……一瞬间疼痛的屏息——我只能拿着你曾经告诉过我的地址在路上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拄着拐杖跟着一个旧信封一路走向你那里时光的蒙太奇,将一个颤巍巍的老妪手拿曾经恋人信封默默找寻的身影刻画得触目惊心!“他”已经死了,可她却坚持执著的追寻,那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到了你住过的房子前我停了下来看看你的枣树,红椿他们已经老高了继承着你的气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和我一样孤独地站着打量我,像打量一个期待多年的仇敌“情敌”的贸然出现,让另一个沧桑老人同样措手不及,她们之间将发生怎样的争斗或纠缠?所有的读者读到这里都会为她们尤其为前一个“她”捏把汗。
但是,实际情形却那么出人意料——……我放下身后的行李,走向它们在你的安放花生,马铃薯的土窖前放慢脚步。
冷却的炉灰前流下伤心的泪滴向那个和你共度一生的人表达我的谢意向她坦白我也曾经多么地爱你……然后和她商议我也要在你住过的老屋住上一些日子去你走过的田间小路,走上一阵子在你坐过的田埂上、石头边你抚摸过的荒草、洼地淋着小雨的草丛、河流、水井边停下来,替你再轻轻地哭一次向那个和你共患难的人坦白我也是多么的爱你……你用过的碗筷、抽完的空烟盒穿旧的毛衣,我双手抓住它们在你巨大的沉默里在你一生建造的王国里我是多么的爱你但是你已经不在了像一片落叶一样,你已经抱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你的房子里,到处都是你的影子灯光下,只有我和她两个老姐妹,你的两个遗孀在心平气和聊着一些话题时间磨灭了爱人的生命,也泯灭了两个女人纠缠半生的恩怨与情仇,那是一种大恨后的宽恕、苍凉中蓦然呈现的人性温暖,不禁让人战栗。
说着你的童年、少年、饥饿、蒸汽你爱吃的蔬菜、水果、衣服、鞋子你在春天里爱过的其他的女人曾经在心里信奉过的上帝拿出那副珍藏多年的手套你放在我这里的旧书、稿纸送回你的故居,交给她交到另一个老妇人灰暗的手里曾经不顾一切的坚守与进取,在人生暮年,却都已化作了沉静的呼吸。
当她把自己那珍藏一生的没有名分的爱,坦然而又凄然地“交到另一个老妇人灰暗的手里”,那是怎样的悲凉,却有着泪水的温度。
曾经对传统道德的叛逆,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却又以另外的形式回归。
爱本无所谓对与错,而当爱人消逝,那份一直没有落到实地的爱情,却成了“她”了此一生之前的沉重负荷,“她”是想寻求一种良心的救赎,还是要将那空中楼阁的爱情进行到底?在你睡过的床边你用过的镜子前,梳一梳头上的白发在你父母的坟前静立、磕头再分给你一些呼吸,早晨的氧气五十年过去了我们都已经老了,你也不在人世我再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那时我再也没什么好害怕的了我要问自己:我们的一生到底曾经和谁永不分离?悲凉的诘问,在这里你还需要答案吗?耗尽了一生的韶华,只为了与一份真爱“永不分离”,这时候她忘记了自己因了这份爱在人间饱受的煎熬与磨难,而依然刻骨铭心地记得自己对爱的初衷——我要回答自己我一生之中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要告诉他们我是多么的爱你一个傻女人,一个痴女人,她无怨无悔或亦怨亦悔地用一生去爱一个有“家”的男人,她在生命的最后都敢于、勇于说出自己的爱,并直面那些指点了她和他们一生的世俗的指头,这份蚀骨的执著能不让你动容?!五十年后,我走在一个老人白发苍苍的旅途上在最后一天悲伤的旅途上我依然多么的爱你——用血泪和生命说出的爱,说一千遍、一万遍都不矫情;用心用意、用苦用疼书写的诗篇,在怎样的黑夜都温暖而光明。
茫茫人海,浩浩星河,生命的红颜只是匆匆一瞬,而真爱的光芒却比生命本身持久得多。
李小洛,用最朴素的诗歌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女人的一生,爱的一生,也是疼的一生。
那哀婉中的绵绵暖意,却轻而易举地击碎了物质年代包裹在我们日渐麻木的心灵之上的——坚冰……2009-3-31 20:32 回复紫色 de 忧郁五月槐花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好诗了,一首关于爱情的诗,《五十年后的旅行》作者李小洛,是一个1973年出生的年轻女诗人。
在诗中,却象一个老态龙钟、满脸沧桑的老妇人,向我们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地讲述着自己曾经的爱、曾经爱过的人,曾经的点点滴滴的琐碎事物和细节。
诗的语言朴素、纯粹、但那种忧郁、细腻、朴素、善良、深沉的情感深深地感动着我,或者说是尖锐地刺痛了我,诗人喃喃自语式的诉说让我们感到一种沉静的忧郁,这种沉静的忧郁又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秋日般的温暖。
我反复地诵读她,象是在秋天的黄昏,看着满地金黄的落叶,听着一首低沉、舒缓的萨克斯,那种沉静的忧伤渐渐地包围了我的整个身心,这是一种艺术的沉醉。
不知是谁说过:“有的人生下来是为了活着,而有些人生下来是为了爱的”。
人一生只有“爱”,才让我们变得高贵变得美丽。
作者肯定读过叶芝的《当你老了》,并且受过他的影响。
《当你老了》假设的情景是老了的时候,在炉火的旁边,衰老了的脸上有着温情的容颜,只有当站到那么远的、“老了”的距离,才看得清遥远的青春。
也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才能品味纯粹的爱情。
时间创造了一切,又带走了一切,不变的只有真挚的爱情。
《五十年后的旅行》假设的就更远:五十年后我去见你的妻子/我要向她坦白/我曾经爱过你//但那时候你已经不在了/落叶一样,消失。
这是一种历尽沧桑的不悔的爱情,生命消失了,可爱还在。
时光只能消逝我们了容颜,带走我们的青春。
对于这种永恒的坚如磐石的爱情,时光又算得了什么?!清人陈延棹说,一首好诗,贵在沉郁。
世上的爱情诗很多,沉郁的诗也不少,然而能像李小洛这样,把爱情诗写到如此沉郁的却少见,我私下认为:李小洛的这首诗比起叶芝的《当你老了》更耐读,更让人柔肠百转、回味无穷。
李小洛,真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女人,那么年轻,却象活过了几辈子似的,全诗用的是第一人称,自我倾诉、喃喃自语。
诗中表达出来的干净、伤感、清澈、酸楚和善良,我相信不只是感动了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