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国文化》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中国古代教育【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7.56 MB
- 文档页数:36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目录内容简介视频讲解教师简介目录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第1章总论1复习笔记1.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2章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1复习笔记2.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3章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1复习笔记3.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4章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1复习笔记4.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5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1复习笔记5.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6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复习笔记6.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7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1复习笔记7.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8章教材的选择和使用1复习笔记8.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9章测试9.1复习笔记9.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10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1复习笔记10.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11章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复习笔记11.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12章教案设计1复习笔记12.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二部分语言学[视频讲解]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1.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2章语音和语音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2.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3章词汇和词汇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3.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4章语法和语法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4.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5章文字和文字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5.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6章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6.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7章语言的类型分类和谱系分类1复习笔记7.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第第1章总论1.1复习笔记一、“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由来及发展(一)含义及由来1.含义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第4章中国哲学4.1复习笔记一、孔孟之道1.孔子(1)儒家孔子号称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他的一些见解和谈话,由弟子们记录和整理成《论语》,集中反映他的思想。
产生在鲁文化氛围里的儒家思想,自然维护周文化的核心成分——“礼乐制度”。
(2)孔子的思想①中心思想一个“仁”字,几乎包括了一切美德,即“推己及人”,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自己想要得的好处也给予别人;另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得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绝不要强加于人。
孔子由“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一套修身达仁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
②政治思想a.主张“正名”,即按照一定的是非标准恢复纲纪,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b.主张统治者“立信”,即政府要获得人民的信任。
主张用道德教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而不主张使用强权暴力。
③教育思想也有许多精辟的东西,直到今天仍有继承的巨大价值。
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2.孟子(1)孟子孟子是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的第二位儒学大师。
据说他是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一生不曾做官,专以讲述为业。
其思想集中反映在他与弟子共同编写的《孟子》一书中。
由于他对儒学的巨大贡献,后世常把儒家学说称为“孔孟之学”或“孔孟之道”。
(2)孟子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主张“性善”和“良知”。
①在“仁学”理论方面,孟子补充提出了“义”,仁是发自内心之爱,义是所以为人之道。
在孔子“杀身成仁”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舍生取义”。
使儒家所主张的道德观更加完备。
②在政治思想方面,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地位。
同时,他还提出了“仁政”的观念,即主张国家要养民,要实行“仁政”,并且就实施“仁政”提出许多具体措施。
3.荀子(1)他是先秦儒家的另一位大师,他的思想集中反映于《荀子》中。
2005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国文化试题(高级)样卷及答案资料格式: OFFICE文档文件大小:45KB发布日期:2008-7-6下载次数:937(点击查看下载说明)举报下载错误本资料需要注册并登录后才能下载!·用户名密码验证码找回密码·您还未注册?请注册您的账户余额为元,余额已不足,请充值。
您的账户余额为元。
此购买将从您的账户中扣除费用0.0元。
内容介绍>>2005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国文化试题(高级)样卷及答案一、填空题说明:第1—25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个空;每个空1分,共25分。
请仔细阅题,并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填入恰当的答案。
1.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______,因其遗址中有大量黑陶,故又称“黑陶文化”。
2.中国历史上“郡县制”的设置,最早始于_____。
3.中国人的姓氏的来源很多,司马、司徒等姓来源于_____。
4.先秦时期出现最早的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历史著作是______。
5.古代中国人最突出的三大崇拜是天地崇拜、______和君师圣贤崇拜。
6.中国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茶经》的作者陆羽是______朝人。
7.唐代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位于今河北省的______。
8.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是______菩萨的道场。
9.两汉时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属于______。
10.北朝作家骊道元所著的______是一部颇具文学价值的历史文献。
11.唐代僧人玄奘所著的______是中外史上的不朽著作。
12.“知行合一”是宋代理学家______提出来的。
13.历史上著名的《春江花月夜》等音乐都属于______。
14.元人钟嗣成记录元杂剧作家作品的著作取名为______。
15.曾被人誉为“我明一绝”的文学形式是指______。
16.阿注婚是中国云南______族摩梭人的传统婚姻形式。
17.“曲水流筋”是古人在______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
18.“教外别传,不留文字”是中国佛教的______主张。
2005年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考试中国文化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1.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属于_旧_石器时代化石,为研究古人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2.通行于西周时期,俸在青铜上的文字,后世称为—金—文,也叫钟鼎文。
3.儒家经典中的“三礼”是指《仪礼》《周礼》和—礼记o4.古代一些帝王曾专程赴泰—山祭拜天地,并把这一隆重典礼称为封禅。
5.“民为贵,社稷为重,—君为轻—”是思想家孟子对春秋以来民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
6.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史记》分为“本”、“世:家”等几大部分,其中记述为典章制度的部分称书" O7.中国古代丧服制分成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纸麻五个等级,称作“玉:服—”,它反映了生者与死者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
8.汉武帝时设立了一种专门的乐舞机构乐府负责搜集、整理民间音乐创作,对后世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9.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祭祀,其中“文圣”是孔子,而“武圣” 是—关羽。
10.北魏是鲜卑贵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孝文帝—帝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中国北方各民族大融合。
11.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所以后世也称他为—王右军12.中国的“寒食节”来源于春秋时期介了推的故事。
大约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了。
13.为人传诵的《陋室铭》一文是—唐—朝文人刘禹锡所作。
14.北魏时期,_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地理学专著。
15.唐太宗的昭陵规模宏大,据记载,原内陵冢四周建有方城并四面开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南有—_朱雀」、J,北有玄武门。
16.明朝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欧儿里德的《儿何原理》。
17.明朝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远达_非—洲东海岸,说明了当时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
18.对于西藏喇嘛教的“灵童转世”制度,清朝—乾隆—皇帝开始采用“金瓶掣签”的办法产生新活佛,并须经中央朝廷正式批准生效。
【中国文学】一、填空1、《山海经》2、风、雅、颂、赋、比、兴3、竹林七贤4、《清商曲》5、《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6.小令、套曲7.块状结构…………二、选择填空1、《玉台新咏》2、王粲3、《饮酒》4、鲍照5、诚斋体6、马致远7、《醒世姻缘传》8、龚自珍…………三、名词解释1、《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时鲁左丘明所撰。
其以《春秋》为本,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四年间二百六十年史事,也保存了一些古代传说,共18万字。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2、“临川四梦”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四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名剧《紫箫记》(后改为《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都与“梦”有关,有因为汤显祖出生于江西临川,所以四戏被合称为“临川四梦”。
3、文学研究会“文研会”是我国现代第一个大型的文学社团。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发起人是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
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是“文研会”的会刊。
“文研会”主张文学要为人生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并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他们创作一批所谓“问题小说”。
4、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文学创作流派,专指在“文革”过去之后诞生的不少暴露内心伤痕和经历的文学思潮。
1977年刘心武推出《班主任》,其后卢新华又推出《伤痕》,这两篇小说成为早期“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
“伤痕文学”作品所讲述的悲情故事,唤醒了中国人内心感情中久遭压抑的一面,成为当时关于思想解放和艺术民主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由于“伤痕文学”的政治意义大于文学意义,自其问世后即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四、论述题简要评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在依据正史,博采传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虚实结合,巧妙构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三)一.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形成1.中华民族起源于全国范围内,并非一时一地,而是经长期融合交汇而形成。
2.四大区域: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有四大区系:1)黄河流域文化区: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3)珠江流域文化区:石峡遗址、百越文化4)北方和东北文化区:红山文化3.我国历史的开端:1965年在云南发现的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二.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1.中国历史缩略(1)人文始祖黄帝,中国原始氏族社会走向统一,并有重大发展父系社会,生力大发展,出现私有财产产生战争(2)夏启建立奴隶社会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至春秋末,奴隶社会达2000年。
(3)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大发展(铁器广泛使用);生产关系大变革(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民);意识形态里产成了诸子百家。
(4)秦始皇统一中国:创皇帝制,废分封制,设郡县制,统一全国多种事物,完善国家统治机构(5)汉武帝扩大疆土,形成汉文化(汉字、汉人、汉族)。
文景之治,加强中央集权。
(6)南北朝分裂,形成民族大融合,佛教大发展。
(7)唐初百年,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空前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8)宋代懦弱。
面对金元政权,汉族从此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9)元朝统一,奠定了多民族趋势,发展了中国版图。
(10)清代强调民族融合,将周边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形成了中国今日版图(台湾、西藏、新疆、蒙古)(11)清中叶后,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2.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事件1)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法家人物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革,也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改革。
公元前359年350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两次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是:1)在全国建立县级行政单位,县设令和丞。
是秦始皇设立体制的开始;2)编制户口:五家为伍,两伍为什,确立了严格的集成管理;3)奖励军功:可按功劳授予20等爵位;4)实行小家庭制,以利于战争动员和税收;5)废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6)统一度量衡;7)制定法律。
2023年国际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1)2023年国际中文老师资历证考试真题第一部分中国文化一、填空题1.自秦至今,我国向来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是__ 。
【答案】县2.“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儒家中的孟子与荀子的观点存在着根本的对立,持“人性本恶”观点的是_____。
【答案】荀子3.明代废爵__著有《乐律全书》,他提出的“十二平均律”是对古代音乐理论的巨大贡献。
【答案】朱载堉4.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祭奠天地的仪式,历史上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 ______。
【答案】秦始皇5.明清科考有三级考试,在北京外的各省城进行的考试称为“____试”。
【答案】乡6.被称为“最大的碑刻艺术博物馆”是西安的____。
【答案】碑林7.现存最古老的宗祠是位于山西省闻喜县的____祠。
【答案】裴氏8.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______》。
【答案】《兰亭集序》/《兰亭序》9.明代画家____被称为“大写意”画家。
【答案】徐渭10.历史上共有十个皇帝亲往曲阜祭奠孔子,最早的是_______。
【答案】汉高祖/刘邦11.汉族政权最早主动接受异族文化的重事件件是“_________胡服骑射”。
【答案】赵武灵王12.在殷墟王陵出土的______鼎,代表了殷商时期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答案】司母戊13.闻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是______文化时期制作的器物。
【答案】龙山14.历史上,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灭佛大事,佛教称之为四次“法难”,而史学界简略地称之为——“__________”。
【答案】三武一宗15.中国传统的祥瑞动物中,“四灵”指的是麟、龙、凤、龟,再加上__,则称为“五灵”。
【答案】虎16.清代浮现的以满族菜为主,沿袭明代宫廷风格的菜肴,被称为“___________”。
【答案】满汉全席17.中国书画史上,将书、画、金、石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代表是清代书画家______ 。
【答案】吴昌硕其次部分现代汉语一、填空题1.在语音四要素中,由外力大小或振幅大小打算的是。
国际汉语教师考试《中国文化》试题(网友回忆版)样题及解析[单选题]1.下面哪座古代的城池仍然保存完好?()A.秦国雍城B(江南博哥).唐代长安城C.元代大都城D.荆州古城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目前考古发现的古城遗址和保存完好的城池很多,它们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化遗存。
如近年在河南省偃师市发现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和位于陕西省凤翔县的春秋时期的秦国都城“雍城遗址”。
[单选题]2.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出名的文赤壁是在()。
A.武威B.临潼C.黄冈D.怀化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黄冈东坡赤壁位于湖北省黄州城西,又称文赤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游览,并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佳作,因而得名。
[单选题]3.以下哪个传统故事体现了古人的辩证思维?()A.塞翁失马B.田忌赛马C.叶公好龙D.庄周梦蝶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塞翁失马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
[单选题]4.“鼎”既是礼器,又是生活用具,主要是用来()。
A.盛水B.盛酒C.装煮食物D.放置武器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三足,两耳,通常刻有精细的纹饰。
鼎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牺牲,而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权力的象征。
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天子之制,七鼎为诸侯之制,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
[单选题]5.汉代舞蹈一般具有很强的技艺性,()是汉代最负盛名的舞蹈。
A.《胡旋》B.《盘鼓舞》C.《绿腰》D.《霓裳羽衣舞》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盘鼓舞》是中国汉代一种踏在盘子和鼓上表演的舞蹈,《盘鼓舞》将舞蹈与杂技巧妙地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特殊风格。
第2章文字2.1 复习笔记一、汉字概说(一)文字的性质1.文字释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文字的作用文字使语言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因此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二)汉字的产生1.汉字的产生汉字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的画画记事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来的。
2.汉字的地位汉族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汉字也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
(三)汉字的特点汉字的主要特点有:1.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是记录语素、词的文字;2.汉字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3.汉字同音不同形,这具有分化同音词的作用;4.汉字不分词连写;5.汉字的结构体是个方块形。
(四)汉字的作用1.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且一直使用到现在的唯一的文字,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的国家统一,对汉族语言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2.中华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如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重大成果,都靠汉字记载下来,传播四方,流传到现在,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3.汉字也曾被越南、朝鲜、韩国、日本借去记录各自的民族语言,至今,日本、韩国还在使用部分汉字。
新加坡,马来西亚把我国的现行汉字作为国家运用的正式文字之一。
汉字对保存使用汉字的国家的文化遗产,对促进我国同这些国家的交往与文化交流,也有重要作用。
4.汉字不但在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5.联合国把我国的规范汉字作为工作用的6种文字之一,汉字在国际交往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汉字的形体(一)现行汉字的前身现行汉字的形体结构是怎样从古代汉字演变来的,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1.甲骨文甲骨文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
第三章历史发展1.(元谋猿人)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2.(北京猿人)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3. 从(新石器时代)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
特点是:使用石器到发明制造陶器和铜器;渔猎发展到农业;由氏族分化为家庭;由公有财产分离出私有财产;由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
4. 最能反映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5. 最能反映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6. 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1)黄河流域文化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三峡文化(3)珠江流域文化区:百越文化(4)辽河、内蒙古地区文化区(北方和东北草原文化区):红山文化7.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神农)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
五帝:少昊、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8. 三王:禹、汤武王、周武王9. 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1) 西方的华夏集团;(2) 东方的东夷集团;(3) 南方的苗蛮集团。
10.(夏代)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11. 夏代在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牧)。
12.(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13. 卜辞:即殷墟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
14. 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15. 西周通过实行(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宗法制)。
16. 西周农业生产已有了(百谷)之称。
17.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有渴望,无实绩)18.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19. 秦王嬴政建立(皇帝)制度,以自己为始皇帝。
20041、《诗经》和《楚辞》合称________。
2、《史记》的________和列传以记人为主。
3.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收录了()4、________是晚唐作品最多,影响最大的词人5、李清照的作品当时被收入()6、关汉卿、白扑、马致远、郑光祖合称________。
7、元代有两大戏曲圈,北方以大都为中心,南方以________为中心。
8、《长生殿》和《桃花扇》的作者合称________。
9、谌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篇代表作是________。
10、“陈奂生系列”的作家是________。
11、近代用文言翻译外文小说的是________。
12、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
13、冰心早期的问题小说代表作是________。
14、曾文清是曹禹话剧________的主人公。
15、有时代鼓手之称的是________。
二、选择(每空1分,共15分)1、贯穿新月派前后期的诗人是________。
2、20年代的创造社的艺术倾向是________。
3、现代最早的新诗集是________。
4、《棠棣之花》、《虎符》是________的作品。
5、赵树理的最大贡献是塑造了一大批()6、鲁迅小说通过对下层百姓病态灵魂的描写,尖锐指出了________这一主题。
7、老舍在20、30年代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________。
8、《乡愁》的作者是台湾诗人________。
9、先秦最早的载言记事散文是________。
10、《过秦论》的作者是________。
11、左思的________导致洛阳纸贵。
12、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诗文大家是________。
13、“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宋代________的诗句。
14、元杂剧的结构是________。
15、章回小说是由________发展而来。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诗经2、三言二拍3、五四新文学运动4、孤岛文学四、论述题(需答300字以上,10分)论述唐传奇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7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7.1复习笔记一、科举制以前的选士制度1.古代的选士制度(1)远在周代,已有选士做官的情况存在。
(2)春秋战国以前由于奴隶主贵族把持政权,因此官吏的选拔,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即奴隶主贵族凭借血统关系,子孙世代做官,国君不能随意任免,选士做官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已。
(3)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士的数量越来越多,士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齐桓公时代已形成“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士位居第一。
这时实行的选士制度是“客卿制”,即将相重臣往往从下层军士或平民中选拔,只要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解决君主或其他统治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登上政治舞台一展才干。
2.由秦及汉,进入封建集权时代统治阶级需要大批为它效命的人才,便扩大了选拔的范围。
其基本办法有两种:一是察举,二是征辟。
(1)“察举”。
即由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等官员经过考察把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由朝廷授予他们官职。
察举的对象主要是官府的属吏和地方学校的学生。
察举的科目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秀才”(才能优秀者)、“孝廉”(孝敬廉洁者)、“明经”(通晓经义者)。
对被举荐的人员,朝廷有时也要进行考试,方法是由皇帝提出政治或经义方面的问题,称为“策问”;然后把这些问题按难易程度分为甲、乙等科,由被举荐者抽选答对,称为“射策”或“对策”。
(2)“征辟”。
由皇帝和官府直接聘请有名望的人来做官。
“征”,是由皇帝聘请,“辟”,是由官府来聘请。
3.曹魏时期到魏文帝曹丕当政,采用礼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
到了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豪门显贵把持了中正的任命权,有许多中正甚至直接由他们担任,选取标准以门第为重,于是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选士制度沦为门阀制度的组织保证。
4.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下令废除九品中正制,规定各州被举荐的人必须经过考试,才能被录用,从而拉开了科举制的序幕。
第3章文字3.1 复习笔记一、汉字的构造(一)关于“六书”汉字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分析,如“徒”“行”“章”三个字,启蒙教学和书法教学从记忆字形和安排结构考虑,前两个认为是左右结构,后一个认为是上立下早的上下结构。
但如果要从造字意图来对汉字进行分析,这就是传统语言文字学,即“小学”所说的“六书”。
1.“六书”三家说“六书”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养国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六书是六艺之一,但书中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
到了汉代,才有人对六书进行了阐述,有三家,其名称和次序如下: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转注、谐声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从三家所解说来看,“六书”的内容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名称稍异,次序也不同。
清代以后,一般人在名称上采用许慎的,次序上采用班固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和字例三家中,班固和郑众只说出了“六书”的名称,而没有给“六书”下定义,也没有举出字例。
而许慎不但有理论,还有实践,其理论和实践就在他花21年心血写成的《说文解字》一书中。
其理论主要在《说文解字·叙》中,在叙中,许慎给六书下了定义,还各举了两个字为例。
下面简要介绍:(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段注:“诘诎,犹今言屈曲也。
”许慎的解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画成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形状而屈曲。
物象总是由弯弯曲曲的线组成的,因而在该屈曲之处要屈曲,如“日”是圆的,字形也是圆转的。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
”按:段注:“有在一之处者,有在一之下者,视而可识为上下,察而见上下之意。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按:比者,排比之意;“谊”是“意”的本字;指撝,指意义的指向(“指”即意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