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类生物制品安检与效检共36页
- 格式:ppt
- 大小:7.43 MB
- 文档页数:36
生物制品是指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或制造的药物、疫苗、生物诊断试剂和细胞疗法等产品。
对于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验项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制品检验项目:
1. 物理性质:包括外观、颜色、透明度、pH值、浓度、稳定性等。
2. 细菌污染:通过菌落计数法、培养基检测、真菌/霉菌检测等方法,检查产品中是否存在细菌污染,确保产品的微生物质量。
3. 病毒安全性:包括病毒清除和病毒灭活等方面的检验,以评估生物制品是否存在潜在的病毒污染风险。
4. 有害成分检测:检查生物制品中是否存在有害的毒素、残留物、重金属等物质。
5. 细胞活性和效能评估:一些生物制品,如细胞疗法产品,需要进行细胞活性和细胞功能的评估,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6. 免疫原性评估:对于疫苗等生物制品,免疫原性评估是重要的,以评估其引起免疫反应的能力。
7. 蛋白质纯度和结构评估:生物制品中的蛋白质纯度和结构的评估对于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8. 稳定性研究:评估生物制品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以确定其有效期和储存要求。
这些仅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制品检验项目,实际检验项目的选择和范围取决于具体的生物制品类型、法规要求和相关标准。
为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生产厂商通常会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检验。
生物制品的检测内容有哪些?
答:生物制品的质量检定包括安全性和效力检定两个方面:前者包括毒性试验、防腐剂试验、热原质试验和有关安全性的特殊试验等;后者包括浓度测定(含菌数或纯化抗原量)、活菌率或病毒滴度测定、动物保护率试验、免疫抗体滴度测定和稳定性试验等。
将生物制品的质量检测大致分为理化检定、安全检定和效力检定三个方面。
1、物理性状的检查:包括外观、真空度及溶解速率和装量;
2、蛋白质含量测定:用以检查有效成分、计算纯度和比活性。
常用测定方法有凯氏定氮法、酚试剂法和双缩脲法等;
3、防腐剂和灭火剂含量测定:苯酚、甲醛、三氯甲烷和汞制剂等非有效成分的含量应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4、纯度检查:通常采用电泳法和HPLC;
5、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大小测定:常用凝胶层析法、SDS-PAGE法和超速离心分析法;
6、其他:水分、酸碱度和氯化钠测定;
7、安全检查:过敏性物质检查;杀菌、灭活和脱毒检查;残余毒力和毒性物质的检查;外源性污染的检查;
8、生物制品的效力测定:免疫力试验(定量免疫定量攻击法、变量免疫定量攻击法、定量免疫变量攻击法、被动保护力测定)、活菌数和活病毒滴度测定、血清学试验和其他有关效力的检定和评价;
9、杂质:宿主细胞(菌)蛋白质残留量检查、外源性DNA残留量检查、残留抗生素的检查和产品相关杂质的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11.15•【文号】国食药监注[2007]693号•【施行日期】2007.1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告(国食药监注[2007]693号)为切实保障生物制品质量安全,根据《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以及北京、吉林、上海、湖北、广东、四川、甘肃等省(市)级药品检验机构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授权15位签发人代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文件(见附件1)。
二、目前已开展生物制品批签发的品种包括所有预防用疫苗、人血白蛋白及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类血液制品;用于血源筛查的4种体外生物诊断试剂及ABO血型定型试剂仍按原批批检定方式进行(见附件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根据实际情况,年内逐步对所有血液制品实施国家批签发。
三、各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的药品检验机构在本单位的网站上每2周公布已批签发产品的情况。
内容包括:品种名称、企业名称、规格和数量、批号、有效期、签发结论等有关信息。
四、生物制品批签发采用批记录摘要审查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实验室检验项目和抽检比例等具体事项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组织论证后确定并通知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的药品检验所。
疫苗、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派驻监督员负责批签发产品的现场抽样和封样工作(抽样程序见附件3)。
五、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的药品检验机构如增加批签发品种的检验或者复核工作,须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检查和验收,被授权后方可开展批签发工作。
六、纳入生物制品批签发的疫苗类制品和人血白蛋白进口通关备案时,需按照《药品进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提供由生产国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或者授权批签发机构)出具的批签发证明原件。
一.机构与人员[检查要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对做好药品生产全过程监控至关重要;适当的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人员的职责必需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培训是实施药品GMP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0402 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负责人是否具有相应得专业知识(细菌学、病毒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医学、药学等),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在其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其职责。
1.主管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应具备医药及生物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确保其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
生物制品是药品的一大类别。
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蛋白质工程(ProteinEngineering)、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寄生虫等)、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体液等生物材料制备,其制备过程是生物学过程和无菌操作过程,并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药品。
我国目前生产和使用的生物制品有200多种,各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品种各不相同,基于生物制品起始原辅材料、生产制备过程及质量控制等的固有特性,细菌类或病毒类疫苗(包括毒素、类菌素、抗毒素及抗血清等)生产企业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具备细菌学或病毒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细胞因子及其他活性生物制剂生产企业,应具备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等方面的专业知识;DNA产品生产企业,应具备现代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体内及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应具备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应具备生物化学、分析生物学、病毒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本项规定应具备的相应专业知识,也不可机械地局限到一个人所学的具体专业学科。
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生物制品不得含有杂菌(有专门规定者除外),灭活菌苗、疫苗不得含有活的本菌、本毒。
在制造过程中应由制造部门按各制品制造及检定规程规定进行无菌试验,分装后的制品须经质量检定部门做最后检定。
各种生物制品的无菌试验除有专门规定者外,均应按照本规程的规定进行。
1 抽样1.1原液及半成品原液及半成品应每瓶分别进行无菌试验,其抽样量应至少为0.1%,但不得少于1.0ml。
1.1.1 大罐稀释的制品抽样数量不得少于10ml。
1.1.2 原液及半成品每开瓶一次,应如上法抽验。
1.2 成品每亚批均应进行无菌试验,样品应随机抽取,应具有代表性(包括分装过程的前、中、后样品)。
1.2.1分装量在100支(瓶)或以下者抽检不少于5支,101~500支(瓶)者抽检不少于10支(瓶),501~10000支(瓶)者抽检不少于20支(瓶,10001支(瓶)以上者抽检40支(瓶)。
1.2.2每瓶装量20ml以上的冻干血液制品,每柜冻干200瓶以下者抽检2瓶,200瓶及以上者抽检4瓶。
6~20ml抽检量加倍。
5ml和5ml以下者按1.2.1项抽检。
1.3凡规定需作支原体检查的制品,均应在半成品时按亚批进行检查,成品可不再做。
2 无菌试验用培养基(培养基处方可附录1)2.1 检查制品中本菌是否存活应采用适于本菌发育生长的培养基(在半成品时检查,有专门规定者除外)。
2.2 检查需氧性和厌氧性杂菌应采用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检查不含汞类防腐剂制品中的需氧性和厌氧性杂菌时,该培养基中可不加硫乙醇酸盐。
检查霉菌和腐生菌应采用改良马丁培养基。
检查混浊制品可采用不含琼脂的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检查活菌苗时可加大琼脂含量,做成斜面。
2.3 检查支原体应采用猪胃消化液半固体或牛心消化液半固体培养基。
2.4 生物制品无菌试验用培养基亦可用经检定合格的干燥培养基配制。
2.5 无菌试验培养基的灵敏度,乙型溶血性链球菌(32210株)应达到10-8,短芽胞杆菌(7316株)和生孢子梭状芽胞杆菌(64941株)应达到10-7,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和腊叶芽枝霉应达到10-6。
附件4生物制品检验工作规范第一章依据、术语与适用范围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生物制品检验检测工作,依据《药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与检验工作规范》、《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生物制品是药品的一部分。
生物制品是指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起始原材料,用生物学技术制成,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类疾病的制剂,如疫苗、血液制品、生物技术药物、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诊断制品等。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承担生物制品检验检测的实验室。
第二章实验室和人员第四条生物制品检验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应当是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验室应当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第五条实验室所在机构应当有相应的部门管理试剂耗材、仪器设备、实验室设施和实验动物,做好各项条件保障的组织和供应工作,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六条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所在机构应当设立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和监督。
—1 —第七条实验室所在机构应当设立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应当明确其职责和权力。
第八条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医学、药学或生物学等相关专业教育背景,本科或以上学历,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有5年以上药品检验工作经历和2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
第九条质量负责人应当具有医学、药学或生物学等相关专业教育背景,本科或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有3年以上药品检验工作经历和2年以上质量管理工作经验。
第十条授权签字人应当具有医学、药学或生物学等相关专业教育背景,本科或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有5年以上药品检验工作经历或药品检验管理工作经验。
应当熟悉标准和方法,对生物制品检验中有关问题能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并对所签发的检验报告负责。
第十一条承担检验检测工作的实验室负责人应当具有医学、药学或生物学等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并具备5年以上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经验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能有效地组织和开展生物制品的检验工作,对检验检测中的有关问题做出正确判定和处理。
USP36 1117 优良微生物检测规范(中英文1/ 2)2013-08-09 15:30:46| 分类:USP|举报|字号订阅1117 MICROBIOLOGICAL BEST LABORATORY PRACTICES 优良微生物检测规范INTRODUCTION 介绍Good laboratory practices in a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consist of activities that depend on several principles: aseptic technique, control of media, control of test strains,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equipment, diligent recording and evaluation of data, and training of the laboratory staff. Because of the inherent risk of variability in microbiology data, reli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are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accepted methods and adherence to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s.优良微生物检测规范由一些活动组成,这些活动依赖于几个基本要素:无菌技术、培养基控制、检测用菌株控制、设备操作和控制、完善的记录和数据评估、化验室员工的培训。
由于微生物数据具有天生的不确定性,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取决于是否使用被接受的方法,以及是否严格遵守化验室规范。
MEDIA PREPAR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培养基制备和质量控制Media Preparation 培养基制备Culture media are the basis for most microbiological tests. Safeguarding the quality of the media is therefore critical to the success of the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Media preparation, proper storage, and quality control testing can ensure a consistent supply of high-quality media.培养基是大多数微生物测试的基础。
检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检定方法:见《病毒检测SOP》S0P-Z1008-01 一、设备/用具二、试剂1细胞病变检查(1)样品制备:取m1待检血清加入m1的MEM细胞培养液中;再取m]阴性血清加入m1'IEM细胞培养液中。
(2)接种细胞:将准备好的二倍体细胞、Vero细胞、牛肾细胞、BT细胞消化后,种入75cι√细胞瓶中,加入上述培养液(含15%待检样品和阴性血清的培养液),每种细胞接种瓶,每瓶加液体m1,于37C培养天。
第天换液一次。
(3)盲传:第一天进行第一次盲传,将上述接种供试品的四种细胞和阴性对照,分别传出个75cm2细胞瓶,继续培养天,在第天时换液一次。
(4)第二次盲传:第天时进行第二次盲传,将第一次传代后的细胞培养物分别传至_____________ 孔细胞培养板中,每种细胞接种孔。
其中孔加入已处理好的盖玻片。
继续培养至第21天。
剩余细胞保存备用。
(5)阴、阳性对照制备:第天阴性对照瓶细胞达到70%汇合时,取VerO和BT细胞种入含盖玻片的12孔板中,置37°C5%C02培养箱中,次日,Reo3和PI3种入VerO细胞,每种病毒种5孔,留2孔做阴性对照。
BVDV.BPV>BAV-3接种于BT细胞中,每种病毒种3孔,留3孔做阴性对照。
置37℃5%C02培养箱中,吸附_____________ 至______ ,弃去上清液,加入细胞维持液,继续培养7天。
(6)接种观察记录日期:_____ 年____ 月_____ 日2血吸附病毒检查:.培养天后,将上述接种供试品的每种细胞取—孔,接种了BPI3的Vero细胞取—孔,未接种病毒的VerO细胞取孔,用%的鸡和豚鼠红细胞混合悬液覆盖于细胞表面,℃放置_____ 至o然后置 ____________ C至,分别进行镜检,观察红细胞吸附情况。
3、免疫荧光抗体检查法(D取第二次盲传后的供试品飞片,每种细胞取2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