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造业信息化探讨论文

制造业信息化探讨论文

制造业信息化探讨论文
制造业信息化探讨论文

制造业信息化探讨论文

一.引子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国家,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制造业,约70%~80%的物质财富来自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

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如何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国家科技部已正式启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将投资八个亿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

从八十年代中期企业逐步开始应用CAD软件,到国家在九十年代实施CAD应用工程,到企业广泛应用财务软件,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道路上已经度过了近二十年时间,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深层次的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能够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信息技术能够真正为企业经营服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代理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2)负责制定政策,实施项目和计划,以点带面,重点扶持,树立样板,推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发展。

3)负责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

4)负责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保证各个基本要素实现多赢。

2.制造业企业是信息化的最终客户,是主体,其他要素都是为这个客户服务的。

每个制造业企业,都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管理体制,来选择个性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要实施好信息化工程,企业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领导必须对信息化建立基本的认识,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是一个工具,是一种手段,需要为我所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信息化是首长工程,企业领导必须把它当作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必须真抓实干。

3)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把信息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大项目来进行科学地管理。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对信息化工程这个大项目的实施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阶段的目标、项目的人员组织、成本、考核标准进行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监控,必须对每一个阶段的实施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信息化工程这一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项目的成功实施,必须满足项目成功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实施周期、实施成本和实施效果。

4)任何一个试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革新,一开始总是会降低效率、提高成本。企业这个大系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把革新的成果融入企业,信息化工程也不例外。因此,对信息化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制造业企业应有客观、理智的认识,企业领导要敢于冒有准备的风险。

5)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是企业能够在咨询服务商或者软件公司的帮助下,弄清自己的需求。信息化软件实际上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理念的一种载体,如果软件本身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与制造业企业相冲突,信息化工程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企业需要有既懂管理,又能够清晰地描述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需求,并能够与咨询公司或软件企业进行交流和配合的管理人才队伍。

6)软件既然是一种工具,就必须有能够熟练使用这种工具的人。因此,企业需要培训一批能够熟练软件的应用人才队伍。

7)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应用平台日趋复杂。因此,企业需要有熟练掌

握计算机硬件、网络和数据库的维护人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这类工作外包给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

8)信息化建设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资金,因此,企业要充分考虑资金的获取渠道与方式,做好预算与成本控制,避免信息化工程因为资金问题而中途夭折。 3.咨询服务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枢纽,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需求的诊断和分析,制定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2)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方案的选型、实施与监理。 3)帮助企业进行多层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

4)不断跟踪和研究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变化趋势,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制造业企业推荐最合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4.制造业软件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工具制造商,其职责是:

1)提供能够满足制造业企业功能需求,能够在企业的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安全、可靠运行,并能实现与其它应用软件集成的软件产品。

2)软件产品应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开放性、易学易用性等特性。

3)为制造业提供软件产品的安装、培训与服务。其中服务包含软件实施、软件升级、客户化开发、解决应用中的问题等。

5.软件服务和集成商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桥梁,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的客户化开发、培训和系统升级。

2)帮助企业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

3)帮助企业维护整个信息系统,并解决信息备份、信息安全问题。

6.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组成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的、与具体应用无关的平台。该平台必须保证整个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兼容性。

7.渠道与代理商负责帮助产品供应商进行产品的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大多数硬件与网络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以分销和渠道销售为主;而制造业应用软件公司则主要采用直销,自主从事产品的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

三.决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

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决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因素,而其中,政府主管部门、咨询服务体系和制造业软件企业,是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整个价值链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如何、导向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提出的CAD应用工程,就顺应了当时的企业信息化状况,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甩掉图板,使用CAD软件,使企业真正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激发了企业实现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的热情。反之,有些地方和行业的主管部门,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采取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做法,规定企业只能用某某产品、某某软件,这就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二,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咨询服务企业的参与,参与的程度与方式如何,也是导致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许多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建网络、买软件和硬件,在购买前看演示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好功能,到了企业就是用不起来,数据格式不兼容、借口连不上等问题随着而来。有的企业甚至成了“软件展示厅”,买了一大堆软件,但还是一个混合物,没有真正实现“化合”,没有真正集成起来。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引进咨询服务企业,进行认真、仔细的需求分析,缺乏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及集成方案。

另一方面,咨询服务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比较缺乏专业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咨询企业,高校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是从事咨询服务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优势是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但是往往缺乏在企业工作和实施项目的实际经验。

不少制造业软件企业除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应用软件之外,实际上也扮演了咨询服务的角色。企业常常要求制造业软件公司为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甚至进行软件与系统集成等。但是,由于制造业软件企业是以卖自己的软件为目的,所以免不了王婆卖瓜,少数软件甚至用一些模糊、错误的概念来误导制造业企业。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呼唤专业、独立、中立的咨询服务企业,来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武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2年1月成立,它是在制造业

信息化工程深化实施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在全国首创了由政府引导、高校和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新型运作模式。工程中心致力于通过深入的研究,来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体制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制造业企业推荐最优化、最佳性能价格比的解决方案,使企业通过实现信息化,真正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显著降低成本,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避免信息化投资的失误。

第三,制造业应用软件的选型、实施、客户化开发与信息集成,也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许多企业采用行业标准、甚至是企业标准。连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产品设计过程,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要求,例如明细表的书写方式等。在后续的工艺编制环节,则根据企业的产品、行业的特点不同,需求差别更大。有的以装配工艺为主,有的以机加工工艺为主,有的以焊接工艺为主等。企业生成各种清单、报表的方式以及编码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企业的管理模式则差别更大,一些传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以纵向一体化为主,在整个企业集团建立了严格的分工,建立了内部的供应链,如一汽。而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则建立了横向一体化,形成了外部的供应链,如广东南海的铝行材供应链、重庆的摩托车供应链和浙江永康的小五金供应链等。不同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产品特点、营销模式、采购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不可能用一种类型的管理软件来适应所有的企业。对于流程型企业,如石油、化工、钢铁企业,所使用的管理软件与离散型制造业又有根本的区别。

制造业的内部管理环节众多,差别巨大,因此,应用软件的选型、客户化开发和信息集成十分关键。每个应用软件都有不同的市场定位,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生产和管理模式的企业。目前,市场上各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往往会使企业看得眼花缭乱,难以辨别。因此,咨询服务企业的责任重大,它必须帮助企业甄别、选择应用软件,帮助企业确定特殊的开发和客户化需求,以及信息集成的需求。

制造业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的信息集成,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和瓶颈问题,需要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和应用软件供

应商共同研讨,确定合理、优化的信息集成解决方案。

许多应用软件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但是大多数提供的是语言开发工具,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开发。比较有特色的是开目CAPP和开目BOM软件提供了可视化的配置工具,企业可以自行根据报表汇总的方式、表格格式和生成过程进行配置,配置方法简单实用。

为了实现客户化和信息孤岛问题,许多大企业专门建立了开发队伍,开发了一些自行使用的工具和模块。但是,随着应用系统日趋复杂,系统的维护越来越困难,一种新的趋势是将这种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任务进行外包。这就产生了对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的市场需求。目前,在美国,已经有大量的面向不同行业的专业软件服务和集成商,而在中国,由于还存在对服务价值的认同等问题,软件服务和集成商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角色目前主要由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来扮演。

第四,信息安全问题,在整个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随着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对这些电子文档如何存储、备份,如何保证安全,是近年来制造业企业碰到的问题。企业在指定信息化解决方案时,也要进行充分考虑。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企业建立了Intranet,怎样在保证Intranet用户能够访问Internet,又能够避免信息被盗,怎样防止网络病毒和黑客袭击,这都是企业在建立信息化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由制造业软件企业和软件和系统集成商提出了解决方案。制造业企业需要在方案选型时,充分考虑和比较各种信息安全方案,选择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战略理念

1.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信息化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制造业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使得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止步不前。

2.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企业管理改革联系起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国有大中型制造业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

的,布局很不合理。在进行了体制改革之后,国有制造业企业依然面临着严重的与市场接轨,加快市场反应速度的问题。而中国新兴的乡镇和私营企业,以及广大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是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顺应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已经通过特色经营和成本优势确立了自身在市场的地位。但是,这些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也遭遇了技术、管理等问题,企业也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前提是管理现代化。只有摸清企业的现状和改革的目标,才能制定出改革的方针和行动纲领。对许多企业,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产品定位,理顺营销渠道,找到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推进管理改革的一种手段,是先进管理思想的载体,例如,通过实施CRM系统,可以要求销售人员每天填写访问客户的情况,购买意向信息和客户的详细档案,客户服务的情况等,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的客户信息不应该人员的更替而遭受损失,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PDM系统,可以更好地贯彻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中规定的规范的工作流程。

信息化是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客户购买产品是追求其使用价值,他们并不会因为制造业企业的产品是用CIMS制造的就购买。不少CIMS示范企业,因为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陷入了困境。因此,企业在考虑信息化方案时,应该着重考虑性能价格比,没有必要都搞大投入,动辄上千万。

3.企业选型必须注重实用,避免贪大求全。

不少企业在选型过程中,片面追求先进性。实际上,一些按照美国的国际化巨型企业作为样板开发的软件是不可能直接适应中国企业需求的。例如,某国外大型PDM软件的原型为为了解决世界上最大的一家汽车公司与其外部供应商进行物流供应的问题。而而我国最大汽车公司的产值恐怕也只有那家企业的百分之几,这种软件的过程与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相差甚远,实施成功的概率很小。

企业必须警惕一些概念性的炒作。一些新的名词,实际上没有新的含义,只是一些软件企业将其系列软件打包销售的一种手段。

一些软件产品的功能存在着交叉。例如,一些国外大公司开发的PDM软件,

或者PLM软件,与ERP系统在管理思想上有根本的不同,一个是以产品为核心,另一个是以企业为核心。这两种软件从功能上相互交叉,存在互相排斥的关系,因此,能否集成,如何集成是需要深思的。

信息产业竞争激烈,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生命周期很短。有的技术一年前还是先进的,一年后就落后了。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还是应该从分析自身的需求出发,面向实用,解决主要问题,不能片面的追求先进性。国产的CAD/CAPP/CAM/PDM系统和ERP等系统,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可以经济有效地满足制造业企业的需求,不少产品的性能价格比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4.应处理好整体规划与分布实施的关系

信息化工程的整体规划实际上就是对一个大型项目所要使用的资源、达到的目标、任务分解的步骤、里程碑,成本计划等进行计划。而分布实施就是按照这个总体的计划进行执行,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和企业自身需求的变化而逐渐调整的过程,由于信息化工程的内容庞杂,实施周期较长,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变化是十分常见的。

整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没有整体的分析和计划,就可能造成许多局部最优解,而得不到整体最优解;分布实施也是必要的,它使得企业可以适应自身和外围环境的变化,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技术更先进的产品,同时避免一次性的较大投资。在总体规划时,应仔细考虑信息集成方案;而在分布实施过程中,则不管选择的技术和产品如何变化,仍然需要保证应真正按计划实现集成,使得信息流在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能够畅通无阻。

5.如何看待服务的价值

目前,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领导的观念还停留在买产品可以理解,而买服务难以理解的阶段。实际上,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可以说是三分产品,七分服务。光买产品不买服务,就象不进行诊断就乱吃药一样,是十分危险的。制造业企业的个性很强,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必须通过咨询服务来诊断清楚问题,通过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来解决软件的实用化问题。

五.中国制造业软件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应明确的战略理念

1.制造业软件企业应处理好研究、开发与销售的关系

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客户提供了经济实用的软件产品,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在CAPP和财务软件方面,形成了以国产软件为主的格局。

但是,要应对国际上规模比国产软件企业大得多的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企业还必须处理好研究、开发与销售的关系。一些企业没有处理好这三者关系的企业,在市场上形成比较大的波动,一个不错的新产品开发出来,销售额会上来,但下一个版本或者产品跟不上,又会造成比较大的滑坡。

研究工作包括跟踪最新的计算机和管理技术,以及研究市场需求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关键是要深入制造业企业,研究制造业企业本身要解决的问题,获取准确的、有代表性的需求,找出共性,然后结合掌握的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企业提供既实用,又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产品。软件企业应注意研究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形成发展的后劲。软件企业应注意产品的独创性,切忌盲目跟踪国外产品、模仿国外产品,必须形成自己鲜明的工程特色,真正开发出符合其目标客户需求的软件。

在软件开发方面,必须大力引进软件工程技术,对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别是软件需求管理和配置管理。

在销售方面,随着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由单元应用转向集成应用,客户已经从购买软件产品转变为购买解决方案,因此制造业软件企业应该更多地增加应用工程师和项目实施队伍,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2.应处理好产品与项目,个性化与标准化的关系

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形态复杂、历史背景各不相同,而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管理者的特色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需求的个性化、差异性和多样性,这就需要解决方案的“量身定制”。因此,软件企业需要提供的是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而不仅仅是产品。

对于制造业软件企业而言,如果以项目的形式,为每个企业都进行开发,一方面开发成本很高,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很大,另一方面也难以保证软件的质量。因此,制造业软件企业必须考虑软件的开放性和柔性,同时尽量把开发工作控制在有限的水平。

对于制造业企业,也必须充分将企业实际与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不能

纯粹让软件来适应自己可能已经落后的管理模式,尽量推行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应用标准化的软件产品,降低使用成本。

3.规范市场和竞争秩序,实现多赢

制造业软件市场属于一个专业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参与者的竞争策略应该是以特色经营和优质服务为主。然而,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软件市场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竞争局面,同样是提供一个制造业企业的解决方案,报价差距非常大。由于软件是零边际成本,有的小企业为了短期的生存和发展,掀起了一轮有一轮的价格战。而他们的低价位往往是以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的,常常在连企业的需求都没有搞清楚,就匆忙报价。

这种恶性的价格竞争有至少以下恶果:

1)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中国制造业软件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大大降低。而且往往是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损失最为惨重,甚至退出市场。

2)影响了整个中国制造业软件的形象,使不少客户认为国产软件是质次价低。

3)造成许多制造业企业只注重考虑价格,而不是考虑软件能否解决自身的问题。最终导致许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失败而告终。

另一个问题就是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某些地方采取购买本地的软件就给予资金扶持,购买外地软件就不给扶持的不平等政策;有些军工行业至今还采用行政方式统一采购,指定品牌等方式。这些,都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相背道而驰的,最终的结果也只会破坏市场秩序,影响应用效果。

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一个供应链、价值链,每个环节都应该是增值的过程。只有价值链的每个要素都能够赢,整个价值链才能够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企业应该把竞争与竞合结合起来,共同维系整个中国制造业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多赢的良好局面。

六.结论

随着我国入世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制造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价值链的各个要素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经济生态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及思考教学总结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制造业一般有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轻型制造业和重型制造业、民用制造业和军工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之分,其中装备制造业越来越重要。装备制造业是指资本品的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投资类产品的企业的总称。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形成,只有两百年的历史。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和工具机发明为特征的产业革命,开始了以机器为主导地位的制造业新纪元,促成了制造企业雏形――工场式生产的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引发了制造业的革命;由福特、斯隆开创了流水式、大批量生产模式,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导致了制造技术的过细分工和制造系统的功能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推动了制造技术向高质量生产和柔性生产的方向发展。从70年代开始,大量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特点,于是相继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丰田生产模式(精益生产)。也就是说,受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牵引及商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制造技术进入了面向市场、柔性生产的新阶段,引发了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的革命。在90年代, 相继出现了智能制造、敏捷制造、下一代制造等新的制造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制造技术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两百多年的历史充分揭示了市场牵引与技术推动两种力量对制造技术发展所起的作用。改革开放前,我们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取得了重大成就,提供了12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以30000吨模锻水压机、辊宽2800毫米热轧和冷轧铝板轧机、辊宽700毫米二十辊极薄带钢轧机等为代表的9大成套设备以及锻轧火车车轮和轮箍成套设备、攀枝花钢铁公司成套设备、葛洲坝工程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等重大民用装备;以“两弹一星”、核动力潜艇、歼击机、主战坦克等为代表的众多武器装备。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等制造业的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如在激光照排机、秦山300兆瓦核电站、300兆瓦和600兆瓦亚临火电发电机组、宝钢三期工程成套设备,500千伏输变电成套设备、石油加氢裂化和精制成套设备、大露天矿成套设备、大秦重载铁路设备、港口大型设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年产1~2千万

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写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参考文献的内容外,本人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声明人(签字): 2012年7月15日

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学号:115311298435 姓名:兰静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正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发挥经济的“后发”效应;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必须与国民经济信息化同步。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对于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加强和改善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加快向农业领域渗透,在未来新的农业技术革命中,信息技术将上升到更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研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掌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 关键词: 农业信息经济市场 全国人民对农业信息化有着不同的定义,例如:张燕认为农业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形成集采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李道南认为农村信息化简单为四个字:程度,就是普及的程度。过程,农村信息化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它是若干年的发展过程,所以说它是一个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农民生活中普遍应用的程度和过程。 一、农业信息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也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建设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生产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有利于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建立城乡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提升农村发展速度,有利于缩短城乡之间发展的距离,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推进农村科技、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二、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农业信息化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促使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方式的改变。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实现电视网、电话网和电脑网的“三电合一”,农民可以利用这些网络,了解国内外农业、农民和农村生活的发展动态。农业信息化扩大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还将促使农村居民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变革,促使农民由注重物质文化生活的消费,向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的转移。 三、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目标。在现代信息社会,农民素质主要体现在接受、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上,谁能最先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谁就能走在市场的前列,就能掌握生产经营主动权。如果信息不灵,反应不快,就会丧失机遇,陷于被动,遭受损失。高素质经营型农民正是以自身很强的信息意识,不断地搜集、筛选、利用信息,使有价值的信息成为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不断地为自身创造发展机会。农业信息化要求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农民学习生活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有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连接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养殖管理等方面。

IE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运用【论文】

IE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运用 本文作者:刘斌、冯树林、郑化冰、杨晓英单位:洛阳中重发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内涵 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1]。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1)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各种软硬件和计算机网络。IT设施是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物质基础,是各种软件和管理系统运行的支撑。 (2)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

实现系统功能的大幅提升。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地抛弃原来的手工作业,而是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原有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 (3)实现企业信息化需循序渐进。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来制定战略目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不能一蹴而就,随大流。要以最小的投入带来最大的效益,保证制造业信息化的成功实现。综上所述,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论。 2我国工业工程应用现状 工业工程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工业工程起步较晚,早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并未被广大企业所重视,而我国多数企业技术落后,管理更加落后,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极其严重,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但IE技术是着眼于现有生产系统,改善操作,不断探索减少现有企业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现在,一系列的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工业工程,完善了工业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特别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决策理论、控制理论等武装了工业工程后,使其应用范围从微观到宏观,从制造业到其他行业得到了大范围扩展。工业工程在不断的实践

农业信息化课程论文

农业信息化课程论文-计科1201班-刘怡然-10 遥感技术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摘要:遥感估产是基于作物特有的波谱反射特征,利用遥感手段对作物产量进行监测预报的一种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传统的统计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客观、动态、快速、精准地获得农作物长势、产量等信息。遥感技术必须与其它工具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估产。本文主要研究了遥感技术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先介绍了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几种与遥感技术结合的估产模型的优劣;然后以冬小麦和玉米为例,介绍了两种遥感估产模型;最后,分析了现有遥感估产存在的问题和遥感估产的发展方向,为遥感估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关键字:遥感技术,农业,估产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Estimating Crop Yield Abstract Estimating crop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is a technology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crop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based on specific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crop. It

has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it can acquire growing and yield information of crops in a object,dynamic,fast and accurate way. To estimating crop yield better,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must be combined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estimating crop yield is introduced. To begin with,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crop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are mentioned, then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estimating models integrated into remote sensing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 are statemented, which proposed direction and thoughts for next researches.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Agriculture,Yield Estimation 1 农业信息化课程论文-计科1201班-刘怡然-10 目录 1引言--------------------------------------------------------------3 2遥感估产的原理和方法----------------------------------------------3 2.1基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

“数据库技术”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一、数据库技术概述(一)、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是基于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包括了以数据为主体的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系统的系统软件DBMS,还包括了支持数据库系统的计算机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环境、管理和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人。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是通过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以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并利用这些理论来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的技术。即:数据库技术是研究、管理和应用数据库的一门软件科学。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技术研究和解决了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大量数据有效地组织和存储的问题,在数据库系统中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以及高效地检索数据和处理数据。数据库技术研究和管理的对象是数据,所以数据库技术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对数据的统一组织和管理,按照指定的结构建立

相应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挖掘系统设计出能够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处理、分析、理解、报表和打印等多种功能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挖掘应用系统;并利用应用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理解。(二)、数据库技术发展数据管理技术是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输入,存储,检索,维护和输出的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值计算。从当时的硬件看,外存只有纸带,卡片,磁带,没有直接存取设备;从软件看(实际上,当时还未形成软件的整体概念),没有操作系统以及管理数据的软件;从数据看,数据量小,数据无结构,由用户直接管理,且数据间缺乏逻辑组织,数据依赖于特定的应用程序,缺乏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磁鼓,磁盘等数据存储设备。新的数据处理系统迅速发展起来。这种数据处理系统是把计算机中的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系统可以按照文件的名称对其进行访问,对文件中的记录进行存取,并可以实现对文件的修改,插入和删除,这就是文件系统。文件系统实现了记录内的结构化,即给出了记录内各

制造业信息化探讨论文

制造业信息化探讨论文 一.引子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国家,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制造业,约70%~80%的物质财富来自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 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如何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国家科技部已正式启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将投资八个亿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 从八十年代中期企业逐步开始应用CAD软件,到国家在九十年代实施CAD应用工程,到企业广泛应用财务软件,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道路上已经度过了近二十年时间,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深层次的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能够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信息技术能够真正为企业经营服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代理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2)负责制定政策,实施项目和计划,以点带面,重点扶持,树立样板,推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发展。

农业信息化课程论文

遥感技术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 摘要:遥感估产是基于作物特有的波谱反射特征,利用遥感手段对作物产量进行监测预报的一种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传统的统计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客观、动态、快速、精准地获得农作物长势、产量等信息。遥感技术必须与其它工具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估产。本文主要研究了遥感技术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先介绍了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几种与遥感技术结合的估产模型的优劣;然后以冬小麦和玉米为例,介绍了两种遥感估产模型;最后,分析了现有遥感估产存在的问题和遥感估产的发展方向,为遥感估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关键字:遥感技术,农业,估产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Estimating Crop Yield Abstract Estimating crop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is a technology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crop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based on specific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crop. It has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it can acquire growing and yield information of crops in a object,dynamic,fast and accurate way. To estimating crop yield better,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must be combined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estimating crop yield is introduced. To begin with,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crop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are mentioned, then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estimating models integrated into remote sensing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 are statemented, which proposed direction and thoughts for next researches.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Agriculture,Yield Estimation

《制造业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

《制造业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制造业信息化 英文名称 The Introd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3110621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分 2 总学时 32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考试课,平时成绩30%,结课考试70% 课程概要 讲解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使能技术,每次课为一个专题讲座,使学生能够了解CAD、CAE、CAPP、CAM、PDM、ERP、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绿色制造等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技术的理论内容、实际应用和指导意义。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着眼于学生对制造业信息化基本使能技术的了解,课堂教学采用专题讲座方式进行,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孙家广等,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背景、内容和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主要参考书: [1]孙林岩等,先进制造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2 [2]刘文剑等,CAD/CAM集成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2 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背景(3学时) 了解本课程介绍的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背景,国内外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第二章 CAD技术(3学时) 了解CAD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特征建模技术、参数化设计、变量化设计的含义,能够列举出几种常用的CAD软件。 第三章 CAE技术(3学时) 了解CAD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工程分析的一般步骤,能够列举几种常用的CAE软件。 第四章 CAPP技术(3学时) 了解CAPP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CAPP技术的基本构成,能够对企业实施工艺设计自动化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析。 第五章 CAM技术(3学时) 了解CAM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发展趋势有所分析;基本了解数控机床的几种类型;基本掌握CAM软件的编程原理和方法。

制造业信息化论文:信息化推进制造业大力发展

制造业信息化论文:信息化推进制造业大力发展 摘要:本文阐述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及其过去的发展情况,并对其在我国制造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及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进行了论述。 关键:制造业信息化两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05-0077-01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结合与应用,为传统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进程,形成了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制造业信息化是一项重大国事,对于我们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升、做大做强,以及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都具有重大意义,是我国发展工业的重点之一。我们要总结“十一五”的经验,推进“十二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的大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认真制定和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

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它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获取最大效益的过程,满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只有实现制造企业信息化,才能构造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平台。 2、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

农业信息化论文

农村信息化发展初步研究 学号: 学生姓名: 所属学院: 专业: 班级: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目录 引言 (3) 1农村信息化的含义 (3) 2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意义 (3) 2.1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 2.2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与市场的适配性 (3) 2.3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快速整合农村的信息资源 (4) 2.4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 3农村信息化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4) 3.1城乡居民共享信息资源不对称 (4) 3.2信息资源实用易用信息延伸不足 (4) 3.3农村信息化建设仍然有很多道路要走 (5) 4发展农村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5) 4.1培育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优良环境 (5) 4.2提高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关装备的水平 (5) 4.3应加大对农村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整合的力度 (5) 4.4应逐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6) 4.5开展试点示范以及推广工作 (6) 6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7) 结论 (9)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0)

农村信息化发展初步研究 摘要 农村信息化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新途径。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发展现代农业,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工作。因此,要加强基础农业地位,推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市场的竞争力,必须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发现农业现代化、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参与国际竞争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信息技术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formatization Abstract The "three rural issues" in the rev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and in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to realize the dream of the great journey of Chinese. Rural inform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provides new historical opportunity, is co 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new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Rur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hree rural".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s the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is the main work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position of agri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to promote rural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structure adjustment,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agricultural market, we must further promo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formatization for the discovery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ural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rural informat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制造业信息化研究论文

制造业信息化研究论文 一.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代理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2)负责制定政策,实施项目和计划,以点带面,重点扶持,树立样板,推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发展。 3)负责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 4)负责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保证各个基本要素实现多赢。 2.制造业企业是信息化的最终客户,是主体,其他要素都是为这个客户服务的。 每个制造业企业,都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管理体制,来选择个性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要实施好信息化工程,企业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领导必须对信息化建立基本的认识,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是一个工具,是一种手段,需要为我所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信息化是首长工程,企业领导必须把它当作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必须真抓实干。 3)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把信息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大项目来进行科学地管理。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对信息化工程这个大项目的实施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阶段的目标、项目的人员组织、成本、考核标准进行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监控,必须对每一个阶段的实施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信息化工程这一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项目的成功实施,必须满足项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论文

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作者:梁亚洲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农学14-2,学号:1011210232) 摘要:精确农业农业要实现三方面的精确:一是精确定地即精确地确定灌溉、施肥、杀虫的地点;二是精确定量,即精确地确定水、肥、杀虫剂的施用量;三是精确定时,即精确地确定定农时操作的时间。这三面的精确,是通过组成精确农业体系的若干项信息技术的发展并通过信息系统集成而实现的,其中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要干技术(RS)/作物管理专家系统、变量投入技术(VRT)等 关键词:农业信息技术精确农业农业现状应用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的信息化,就谈不上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发展很不平衡,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信息化手段和成果的应用无疑将加速这一进程。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农业信息化具有不同的内涵。目前,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农业信息技术应用;(2)农业信息资源;(3)农业信息基础设施;(4)农业信息安全;(5)农业信息化环境。 ?1我国的农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在耕地方面 1.11 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耕地减少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这是原因之一,这其实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第一,城镇用地浪费严重(城镇面积的扩大基本上是靠征用近郊土地,主要是占用耕地。);第二,村镇用地扩展无度;第三,工矿交通废弃地多(我国废弃地复垦率低)。还有就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地方经济权力分化日益明显,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有强烈的占用耕地的冲动,主要表现在发展地方经济驱动、土地收益日益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搭车收费”形成占用耕地的恶性循环。数量经济分析也表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财政收入对占用耕地的依赖在增加。因此,需要对影响我国耕地保护的经济体制障碍进行改革,减少地方财政收入对占用耕地的依赖。 1968至1997年间耕地面积变化[1] 年份年平均耕地面积净变化量+(增加) —(减少) 1968~1978 1978~1997 16万公顷 23.25万公顷 — —(图一)

制造业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_毕业论文

前言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只有拥有高质量、高性价比、有特点和更人性化的多种优点相结合的产品,才能占有更多的市场分额。为此,企业需要提高研发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简化销售与采购流程、提升客户服务满意程度、同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获取更新信息。 随着企业全面走向信息化运作的道路,各种新的管理手段不断问世。ERP、MRP、SCM、CRM等企业应用迅速发展起来,有力地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这些应用的安全风险需求如下: ?ERP(企业资源管理)-成熟的ERP系统包含:财务子系统、进销子系统、人事劳资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和企业运营 息息相关,要求7×24不间段运行,数据安全性要求高。 ?CAD系统(产品设计与开发)-数据量大,主要是矢量图。数据分布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上。对实时性要求次之,但由于涉及到知识产权, 数据要求有严格的防泄漏管理。 ?SCM、CRM、PDM、PLM(供应链、客户关系、产品数据与周期管理)-客户、供应商和产品信息,数据量不大,要求系统稳定,数据可靠不 能丢失。 ?WEB、代理-企业对外门户,实时性要求高。直接与互联网相连,网络安全性高,一旦出现问题,要快速恢复。 ?OA/邮件系统-系统数据量大,要求运行稳定。由于是企业日常办公系统,要具备法规遵从的能力,能够从历史数据中查询相关证据。 通过对的信息架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多种风险来源:关键业务系统宕机造成的系统停机、数据丢失;人为错误和磁盘物理故障造成的数据删除、丢失;网络病毒、攻击造成服务器、客户端宕机、服务停止;企业机密数据泄漏;大量垃圾邮件侵入造成OA/邮件系统效力低下等等。 企业的IT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结构也变得异构化:异构的网络、服务器、存储、数据库、中间件等,虽然异构平台给企业带来了低成本、高适应性,同时也引起了复杂性、可管理性的问题。

农业信息化论文

农村信息化发展初步研究学号: 学生姓名: 所属学院: 专业: 班级: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目录

农村信息化发展初步研究 摘要 农村信息化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新途径。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发展现代农业,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工作。因此,要加强基础农业地位,推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市场的竞争力,必须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发现农业现代化、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参与国际竞争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信息技术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formatization Abstract The "three rural issues" in the rev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and in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to realize the dream of the great journey of Chinese. Rural inform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provides new historical opportunity, is co 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new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Rur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hree rural".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s the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is the main work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position of agri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to promote rural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structure adjustment,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agricultural market, we must further promo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formatization for the discovery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ural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rural informat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引言 本文主要研究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意义它有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作物与市场的适配性、快速整合农村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信息化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城乡居民共享信息资源不对称、信息资源实用易用信息延伸不足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仍然有很多道路要走;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农村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策,解决方式主要有培育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优良环境、培育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优良环境、加大对农村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整合的力度、逐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开展试点示范以及推广工作。 1农村信息化的含义 农村信息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社

制造业信息化课程论文

浅谈敏捷制造与虚拟制造结合及其应用 一、制造业信息化概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发达国家都是从战略高度关注制造业的发展。今天的制造业已经成为同时对物质信息和知识进行处理的产业,制造业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包括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是最活跃的,物流和能量流是在信息流的指挥下运作的。 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的渗透、改造和提升,以及在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集成和共享,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制造业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现代管理和生产制造技术相结合,提高了信息流的速度、质量和准确度,促进了产品的开发设计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大幅度增强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二、敏捷制造与虚拟制造概述 敏捷制造是将柔性生产技术、熟练掌握生产技能的劳动力, 与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灵活管理集成在一起, 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 对迅速改变或无法预见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它旨在不可预测的持续变化的环境中使企业具有卓越的自我适应能力, 从而占据主导地位的总体战略, 同时也是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快速重组的生产模式; 敏捷制造是一种哲理或管理哲学, 是企业管理的战略性变革。其特征是:制造柔性和成员合作, 制造柔性是敏捷制造的组成部分, 包括人员、设备和软件3 方面的柔性。提高从产品设计、制造和销售全过程的整体柔性, 进而保证敏捷制造系统快速响应、快速重组的能力。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生产出低成木、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 从而去面对市场的挑战。 虚拟制造又叫拟实制造, 它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 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措施, 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

制造业信息化导论论文

贵州师范大学 学科论文 题目:知识管理信息化 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12级机械《三》班 姓名:陈大云 学号:121404010012 科任老师:张太华

知识管理信息化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正在作为企业的重要竞争优势资源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挥绝对作用。企业的生存要素从以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为主变为以可获得的金融资本为主,当今发展为以知识资本作为企业生存乃至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因此,对于知识资本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新的管理内容,研究知识管理的相关内容成为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出来,研究我国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多年来管理学者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方向,以期能够显示知识管理的发展脉络。 知识管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成为专家学者、商界精英关注的焦点,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知识为基础的,企业在竞争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研发生产出具有知识含量及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保持其长期的竞争优势,曾经的单纯的价成本降低和表层的差异化竞争的时期已经渐渐退去,对于知识资源的管理,使其发挥出强大的创新力,成为企业面临的新的管理问题,它不

同于常规的对组织的管理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国际大公司多数通过知识管理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自身发展带来了客观的收益。现代意义的知识管理在中国出现虽然仅仅十几年的时间,但这十几年正是中国伴随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十几年。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管理在中国从理论萌芽、借用他山之石的起步阶段,已经转入实践阶段。但是,因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地域或不同领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决定了我们在知识管理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一种途径。因此,知识管理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管理学界及企业的研究重点。 知识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管理范式,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各方面的转接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种定义。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总体看来企业知识管理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的管理的延伸,这种观点认为知识管理是着重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将员工个人的需求、愿望、目标与企业组织发展的目标相结合的管理。这种观点认为,每一位员工都有被重视、尊重的需求,都已经从马斯洛的五需求层次论中的低层次需求转向了中,高层次的需求,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企业中的员工尤为如此,他们希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