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相关标准与技术要求
- 格式:pptx
- 大小:21.53 MB
- 文档页数:10
T/CSAE XW 2019新能源汽车非金属材料燃烧特性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Tech ni cal Requireme nts and Test Method for Combusti on Characteristics ofNon-metallic Materials for New En ergy Vehicles(征求意见稿)2019-XX-XX 实施2019-XX-XX 发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目录前言 (III)新能源汽车非金属材料燃烧特性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s (1)3.2 B 级电压Class B Voltage (1)3.3 三电系统Eic system . (2)3.4 水平燃烧速度Horizontal Burning rate . (2)3.5 层积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 (2)3.6 单一材料Single material (2)4. 技术要求. (2)4.1 新能源汽车非金属零件分类 (2)4.2 阻燃特性技术要求 (3)5. 试验方法. (3)5.1 样品尺寸 (3)5.2 试样取样 (4)5.3 试验方法 (5)5.4 结果表示 (5)6. 试验报告 (6)、八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轻量化联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江玲、熊芬、李彬、付丹、刘波、李智、李军、罗萍、郭峰、林瑞雪、周建、张吉光、韩冰、吴旭。
新能源汽车安全检测规程引言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然而,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和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检测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1. 目的和范围新能源汽车安全检测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确保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对驾驶员、乘客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该规程适用于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检测,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2. 术语和定义2.1 新能源汽车:指以电能为动力源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2.2 安全性能:指新能源汽车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的能力。
2.3 安全检测:指对新能源汽车的各项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和检验的过程。
3. 安全检测内容3.1 车辆结构安全性检测 3.1.1 车身强度和刚度检测:测试车身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在碰撞等意外情况下车身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护。
3.1.2 碰撞安全性检测:测试车辆在前、侧、后碰撞等不同方向的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3.1.3 燃烧安全性检测:测试车辆在火灾等情况下的燃烧特性,以确保车辆在燃烧时不会产生过多有害气体。
3.2 动力系统安全性检测 3.2.1 电池安全性检测:测试电池的充放电性能、短路和过充电保护等功能,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
3.2.2 高压系统安全性检测:测试高压系统的绝缘性能和防护性能,以确保高压系统的安全使用。
3.2.3 电控系统安全性检测:测试电控系统的稳定性、故障诊断和安全保护功能,以确保电控系统的安全性能。
3.3 制动系统安全性检测 3.3.1 制动性能检测:测试制动系统的制动距离、制动力和制动稳定性等性能指标,以确保制动系统的安全性能。
3.3.2 制动液安全性检测:测试制动液的沸点、湿度和防腐蚀性能,以确保制动液的安全使用。
3.4 安全辅助系统检测 3.4.1 防抱死系统(ABS)安全性检测:测试ABS的工作准确性和故障诊断能力,以确保ABS的安全性能。
新能源车检验范畴:
燃气汽车(Irlg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新能源车(BEV)、压缩天然气车辆、氢能动力车、油电混合汽车(油气混合、油电混合动力)太阳能汽车和其它新能源技术(如有效储能器)汽车和,其废气排放量非常低。
新能源车检验项目
一、环境监控系统与可靠性检测:
冷热冲击试验、温度湿度实验、三综合实验、盐雾测试、复合型盐雾测试、标气灯实验、UV紫外线实验、耐活性氧实验、砂尘实验、IP防水试验、周期时间侵润实验、冷疑露实验、蒸制实验、低气压试验、黄曲霉菌实验、气密性检测…
二、力学性能测试:振动测试、应力测试、跌落试
验、模拟汽车运送、推拉力测试、扭矩实验、碰
撞测试、插拔力实验
三、灯色电气性能检测:
灯源性能试验、光照强度精确测量、灯源室内空
间光遍布、灯源中间视觉精确测量、照明灯具结
温检测及寿命评估、光通信保持度及寿命评估……
四、失灵说明检测:
金相分析切成片、电力学特性、显微镜观查、透
射电镜、能谱仪、X光、超音波…失效机理分析和
判断、产品责任方判断。
五、物理化学检测:
元素分析、有机化合物剖析、危害化学物质
剖析、配方分析……六、充电电池安全系数:
挤压成型检测、扎针检测、滚动检测、碰撞试验、浸泡检测点燃检测、跌落测试……
七、非标准特点:
大型机器设备、非标机械设备都可配和检查而订制。
检验项目及标准依据参考以下:。
新能源汽车驱动器环境可靠性试验规范目录一.目的和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引用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试验设备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术语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标准大气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2.高温贮存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3.低温贮存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4.高温运行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5.低温运行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6.恒定湿热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7.温度循环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8.高温极限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9.低温极限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能源车涉水试验标准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车的涉水试验是评价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制定相应的试验标准是必要的。
新能源车涉水试验标准一方面是为了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
涉水试验是模拟车辆在雨天、泥泞路面或者淹水等环境下的行驶情况,通过检测车辆在水中的浸泡时间和水深等指标,评估车辆在水中行驶时的性能和安全性。
标准中通常规定涉水试验的水深和浸泡时间,以及试验过程中车辆各部件的功能、耐久性能和密封性要求等。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涉水试验标准也是为了推动行业发展和提高新能源车的技术水平。
标准在涉水试验内容和要求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如车辆涉水部件的防水设计、电池组和电气系统的防护等。
标准的制定促使车辆制造商在设计和生产新能源车时更加关注车辆在涉水环境下的性能和安全。
新能源车涉水试验标准的制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标准应该有明确的涉水试验方法和流程。
标准应规定涉水试验的实施步骤、试验设备和试验环境的要求,以及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同时,标准还可以给出一些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提供车辆在涉水情况下的紧急救援指南。
标准应该有一些必要的性能要求和指标。
涉水试验是为了验证车辆在水中行驶时的安全性能,因此标准应该规定车辆在涉水过程中的最大水深、最长浸泡时间等参数。
此外,还可以规定车辆在涉水后的关键部件的功能和性能测试要求,如制动系统、灯光系统、通风系统等。
标准应考虑车辆的可行性和实际情况。
涉水试验是对新能源车的一项极端条件下的测试,因此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兼顾技术可行性和实际应用。
标准应该遵循合理、科学、先进的原则,对新能源车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起来,新能源车涉水试验标准的制定是保障车辆安全性和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标准应有明确的测试方法和流程,具备必要的性能要求和指标,并考虑车辆的可行性和实际情况。
随着新能源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涉水试验标准的制定也将不断完善,为新能源车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安全性能评估。
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企业标准CVTC 38002-201124V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电气试验技术要求24V VCU Electrical Test Requirements for New Energy Vehicle2011—12—30发布2011—12—30实施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 CVTC 15003-2010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新能源技术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新能源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正礼、杜建福。
本标准于 2011年 12月首次发布引言对整车控制器进行电气、环境、EMC 测试是保证零部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标准和《24V新能源整车控制器环境试验技术要求》、《24V新能源整车控制器 EMC试验技术要求》一起构成 24V新能源整车控制器的测试技术要求。
为了规范测试工程师在进行测试要求和测试方法的制定,提高工程师制定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的工作效率。
我们引用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和行业的相关内容编制了本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本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仅是对整车控制器常规、通用、普适的内容。
各测试工程师在参照本标准制定测试要求和方法时,宜结合控制器的实际情况,对具体测试内容进行补充和选择。
24V新能源整车控制器电气试验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新能源整车控制器所有验证试验的操作模式、负载的曲线图及测试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24V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并包括售后件。
针对每一个安装区域,本标准还是整车控制器产品设计规范、质量规范和试验规范的基础。
在获得任何工程签署前,供应商必须提交一份符合所有验证或有偏差许可的最终验证报告。
任何与本标准的偏差,都必须完全地得到上海汽车商用车技术中心新能源技术部的批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电动PTC技术规范(检验规范)前言为实现新能源电动汽车PTC加热器检验的规范化,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政策、技术要求,结合我公司产品开发流程,编制本检验规范。
本检验规范主要指导生产部门对零部件检验、判定工作。
本标准由产品开发技术中心提出,前瞻性技术科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审核人:本标准批准人:1概述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PTC加热器的术语与定义、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电动汽车PTC电加热器的设计、制造、检查与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1.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GB/T 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GB/T 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GB/T 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GB/T 2423.22-200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GB/T 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GB/T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GB/T 7153-2002直热式阶跃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GB/T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 6461-2002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GB/T 9969-2008工业产品保证文件GB/T 12666.2-2008单根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GB/T 14436-1993工业产品保证文件GB/T 20626-2006特殊环境条件GB/T 2164-1995家用和类似用途的风扇型PTCR发热器GB/T 2165-1995家用和类似用途的风扇型PTCR发热器安全要求GB/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GB/T 417.1-2001车用电线束接插件3术语与定义3.1风扇型PTCT发热器(表面带电型和绝缘型)由一片或多片并联使用的PTCR陶瓷发热元件和金属散热器组合,用机械方法使空气流动-加热的发热器:根据外表面的带电情况分为表面带电型和表面绝缘型。
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管理办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逐渐成为人们购买的首选。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制定一系列的质量管理办法尤为关键。
本文将就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管理办法进行探讨。
一、质量管理概述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行为,确保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质量管理办法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质量管理体系: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职责与责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政策、流程控制、持续改进等方面。
2. 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管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供应商应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与零部件,并接受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质量检查。
3. 生产过程控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制定严格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控制规范,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生产过程应受到有效监控,并建立相应的记录保存和追溯机制。
4. 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各项产品质量检测,并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进行质量认证。
产品质量认证应由权威第三方机构进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5. 售后服务与用户反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处理用户的投诉和意见反馈。
对于产品质量问题,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并对产品进行召回或更换。
二、质量管理的重点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管理,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设计与研发阶段:在产品设计和研发阶段,应注重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
对于核心零部件和系统,应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和性能要求。
2.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应确保原材料的合格使用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控制。
新能源车涉水试验标准(一)新能源车涉水试验标准介绍•新能源车涉水试验是对汽车在水中行驶的能力进行测试的一项重要标准。
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涉水试验标准的制定变得尤为重要。
安全性要求•对于新能源车的涉水试验,首先要确保车辆的安全性。
以下是涉水试验的安全性要求:–车辆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确保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车辆应具备稳定的浮力和扬水性能,以防止车辆在水中倾覆;–车辆的电池系统应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以避免电池系统短路。
涉水试验项目•涉水试验应包含以下项目:–静止浸泡试验:将车辆浸泡于水中一段时间,并检测车辆各部件的防水性能;–驶入水中试验:车辆在不同水深的情况下进行行驶,并测试车辆的浮力、扬水和操控性能;–转向试验:车辆在水中进行转弯试验,测试操控稳定性和转向性能;–刹车试验:车辆在水中进行紧急刹车试验,测试刹车效果和防滑性能;涉水试验标准•涉水试验的标准应满足以下要求:–标准应明确车辆在不同水深、不同车速下的试验条件;–标准应规定车辆在涉水试验过程中的最大深度和最大车速;–标准应规定试验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测试方法和要求;–标准应规定试验结果的评判标准,以判定车辆是否合格。
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新能源车涉水试验标准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标准的制定可以保证新能源车在水中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增强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信心,促进新能源车市场的繁荣。
结论•制定符合行业实际和科学原理的新能源车涉水试验标准,既有利于提升新能源车的品质和竞争力,也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期待未来新能源车涉水试验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与落地。
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能效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基本信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能效技术要求1. 节能性能要求: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应该具备较高的节能性能,尽可能减少能耗,提高整车的能效。
可以通过选择高效的压缩机、换热器、蒸发器等核心部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来提升空调系统的节能性能。
2. 制冷效果要求: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要能够在各种环境温度下都能够有效制冷,确保车内空气舒适度。
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也能够正常运行,确保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 环保性要求: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应该符合环保标准,减少对大气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可以采用环保制冷剂、低功耗电机等技术手段来实现空调系统的环保性要求。
4. 效果稳定性要求: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要能够保持稳定的制冷效果,确保车内温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通过设计合理的系统结构和配件选材,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测试验证,可以保证空调系统的效果稳定性。
1. 制冷性能试验:制冷性能试验是评价空调系统制冷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常采用性能试验室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制冷操作,测量不同工况下的制冷量、制热量、能效比等参数,评估空调系统的性能。
2. 能耗试验:能耗试验是评价空调系统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模拟车辆在不同环境温度和负载下的运行情况,测量空调系统的能耗,分析不同条件下的能效差异,为节能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3. 环保试验:环保试验是评价空调系统环保性能的必要手段。
可以通过实验室或实车试验的方式测量空调系统对大气的排放情况,评估空调系统的环保性能,确保符合相关环保标准。
4. 效果稳定性试验:效果稳定性试验是评价空调系统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长时间稳定运行、高温、低温、高湿度等恶劣条件下的试验验证,检测空调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纯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能效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对于提升纯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汽车振动试验标准
1. 振动试验类型,振动试验标准会明确规定进行的振动试验类型,包括正弦振动、随机振动、冲击振动等。
不同类型的振动试验
适用于不同的振动环境和应用场景。
2. 振动试验条件,标准会规定振动试验的条件,包括振动频率、加速度、持续时间等参数。
这些条件是根据实际运行环境和车辆设
计要求来确定的。
3. 振动试验设备,标准会要求使用符合规定的振动试验设备进
行试验,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通常会包括振动台、加速
度计等设备。
4. 振动试验方法,标准会详细描述振动试验的具体方法,包括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要求,以及试验后的
数据分析和评估方法。
5. 振动试验评定标准,标准会规定振动试验的评定标准,根据
试验结果对车辆的振动性能进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要
求和法规标准。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振动试验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车辆在各种振动环境下的安全可靠性和舒适性,为车辆设计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并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安全。
这些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特殊性和实际运行环境,以及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新能源汽车振动试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