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二章观察生物
- 格式:ppt
- 大小:21.63 MB
- 文档页数:49
第二章观察生物一、生物与非生物1.我们周围的物体可分为和两大类。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即、、、、、。
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本质区别)是3、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从外界摄取养活自己;植物从外界吸收,通过制造有机物;动物能进行,植物却不能。
请写出动物与植物之间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观察蜗牛,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你认为蜗牛的_________最敏感,________有保护作用。
它的摄食器官是________。
(2)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
(3)通过实验,我知道蜗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感觉,但是没有________。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即具有______________。
二、常见的动物1、根据有无,动物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3、脊椎动物可分为五大类:(1)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的是:_____________;(2)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的是:_____________;(3)体表有角质鳞片,适应陆地生活,卵生,有卵壳的是:_____________;(4)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上陆生活,用肺呼吸的是:____________;(5)体表有鳞片,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的是:____________。
4、动物中成员最多的是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动物。
它们的身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有______对足,一般有______对翅。
5、节肢动物门的特征:6、由于哺乳动物具备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二章科学初一上浙教版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第一节1.放大镜构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使用方法:功能:具有放大观看物体的功能。
观看到的是被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蜗牛有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组成,蜗牛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没有听觉。
蜗牛生活在陆地上,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耐饥饿能力强,多栖息于阴暗潮湿环境中,常在夜间活动。
它的要紧食物是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对农林作物有害。
3、生物与非生物最全然区别是:有无生命。
生物体的差不多特征是应激性、呼吸、生长、摄取营养物质、繁殖、遗产和变异第二节1、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看木栓切片时发明了细胞〔事实上是细胞壁〕。
2、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其差不多内容是:动物和植物基本上有相同的差不多结构——细胞所构成的。
3、完善的细胞学说的内容:〔1〕所有动物和植物基本上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时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3〕细胞是由分裂产生的。
4、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细胞的差不多结构分别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它们的作用如下。
细胞膜:保护并操纵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遗传有关。
除此以外,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的作用如下。
细胞壁:保护与支持植物细胞;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
5、显微镜下的各种细胞的形状:精子细胞呈蝌蚪状,卵细胞呈椭圆形……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看等过程。
〔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左前侧。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
用左眼通过目镜观看,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放片: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看的部分对准通光孔;2〕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第2章观察生物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非生物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2能生长不能生长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
第2章观察生物复习要点1、蜗牛是一种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它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无听觉。
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七点,它们也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标准。
①具有相同化学成分。
②生物一般由细胞构成。
③生物体能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④生物体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⑤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应激性)⑥生物体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⑦生物体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的最根本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需摄食。
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靠摄食获取营养物质。
▲动物的分类:根据身体上有无脊椎骨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4、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最先发现细胞的人是罗伯特·胡克其实他也只是看到细胞壁。
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三部分:(1)细胞膜:主要起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
(2)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由纤维素组成)。
叶绿体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只有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才有。
液泡:含有大量的细胞液,可以溶解多种物质。
)16、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科学家施来登和施旺,其内容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5、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裂是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最引人注目的是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最终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细胞生长是子细胞不断长大的过程,它们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
细胞分化是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
17、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知识点1】生物与非生物思考:婴儿会生长吗?汽车会生长吗?猫吃东西吗?鹅卵石吃东西吗?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特征和区别:生物非生物对刺激有反应(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能生长、发育不能生长、发育需要营养不需要营养能繁殖后代不能繁殖后代能遗传和变异不能遗传和变异能适应并影响环境不能适应并影响环境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结构能进行新陈代谢(主要区别)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知识点2】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⑴蜗牛的生活习性:①陆生动物,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
②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内,喜欢夜间活动。
③主要吃植物的茎、叶,是一种农业害虫。
⑵放大镜的使用①结构: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②作用: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③使用:靠近物体。
(可移动放大镜也可移动被观察物体)⑶观察蜗牛的外形:标出图中壳、足、触角、眼、口等部分。
⑷观察蜗牛的爬行①蜗牛爬行了吗?②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吗?足有足腺,能分泌黏液,有痕迹③粘液有什么作用?润滑,有助于蜗牛爬行⑸观察蜗牛是否有视觉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盖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观察到蜗牛爬向阴影部分。
结论:蜗牛能对光线的强弱产生反应(有视觉)。
⑹观察蜗牛是否有触觉①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触角;②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足;③用铅笔头轻触蜗牛的壳;④为何要轻触?避免对蜗牛造成伤害,同时可检验出蜗牛身体各处的敏感程度结论:蜗牛有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触角⑺观察蜗牛是否有听力离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蜗牛无明显反应。
结论:蜗牛无听力⑻观察蜗牛的嗅觉和味觉①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一点米醋,蜗牛有反应,两对触角回缩或身体缩回壳内。
②蜗牛前方滴几滴蔗糖溶液,蜗牛会尝蔗糖溶液。
结论:蜗牛有嗅觉和味觉。
蜗牛小结:(1)外形体外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触角:有两对,一对长,一对短,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
蜗牛头部眼:长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作用。
口:有摄取食物的作用。
腹部:有肥大的足,是运动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粘液,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观察生物---知识点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A.生物与非生物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1.生物: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具备生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生石花、珊瑚虫、细菌、蘑菇等都属于生物2.非生物:非生物是自然界中不具有生命的物体,不具备生物的所有特征,如珊瑚、钟乳石、机器人、桌椅等B.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动物和微生物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通过呼吸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动物可以通过呼吸、出汗、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植物可以通过呼吸、落叶等方式排出废物2.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后代1)生长: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使生物体能由小长大2)繁殖:生物体长到一定阶段,由母体产生子代的现象3.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1)遗传: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特征的现象2)变异:生物体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的现象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生物体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这叫应激性2)生物的应激性有利于生物趋利避害,利于生存5.其他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3)生物能够进化C.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1.观察顺序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2.蜗牛的整个身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结构。
蜗牛的运动器官是腹足,能分泌黏液,因此它在玻璃板上爬行时会在板上留下痕迹3.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但没有听觉。
蜗牛在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遮其一半身体,蜗牛会爬向阴影处。
蜗牛的触角对碰触反应最敏感。
蜗牛远离米醋,趋向蔗糖溶液。
第二章:观察生物一概念汇总1.蜗牛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壳、足、口、眼、两对触角2.蜗牛是有感觉的生物体,它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但没有听觉3.生活中的物体可以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①.有应激性②.能生长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有严整的结构⑤.能生殖和发育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区别是:①、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根本区别)。
植物可以,而动物不能。
②、能否自由或快速地运动。
动物可以,而植物不行5.地球上生存的动物已确定名称的约有125万多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6.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7.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躯干、尾,体表覆有鳞片,鳞片上有一层粘液,运动器官是鳍,呼吸器官--鳃,卵生、变温.8.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卵生、变温,代表动物:大鲵、青蛙.9.爬行类:真正的陆生动物,皮肤上有鳞片或甲,呼吸器官--肺,卵生、变温,代表动物:鳄鱼、蛇、蜥蜴.10.鸟类: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适于飞行,身体呈纺锤形,有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中空,没有牙齿,卵生、恒温,膀胱退化以适应空中飞行,鸡鸭鹅属于鸟类;11.哺乳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胎生、哺乳、恒温,雌性哺乳动物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后代,呼吸器官--肺,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适宜陆地奔跑。
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
12.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代表动物:原生动物有草履虫、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有珊瑚虫、水母、水螅、海葵、海蛰等;扁形动物有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等;线形动物有蛔虫、蛲虫、蠕虫等;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等,软体动物有蛤、河蚌、乌贼、蜗牛、章鱼等,节肢动物有蝗虫、虾、蟹、蜘蛛等;棘皮动物有海参、海星等。
浙教版初一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提纲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一、生物的差不多特点自然界物体分为__生物__和__非生物__两大类;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因为生物有许多差不多特点,如生物有__细胞__结构(除病毒外)、生物能___呼吸_、能__生长__ _、能繁育、能新陈代谢、能能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__进化__ 等。
观看蜗牛:蜗牛有_ 触__觉、__视__觉、__味___觉、__嗅__觉,没有__听__觉。
野生的蜗牛是农业的___害虫___(填害虫或者益虫)。
第2节:细胞一、细胞的发觉和细胞学说1、胡克发觉了细胞,他发觉的事实上是__细胞壁___。
2、细胞专门小,直径一样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__显微镜_ 的发明让发觉细胞成为可能。
3、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人大量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
4、细胞学说要紧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差不多上由_ 细胞___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差不多单位;③细胞是由__细胞分裂__产生的。
二、细胞的结构1、细胞的差不多结构分别是___细胞膜___、__细胞质_____、___细胞核____,它们的作用分别是:细胞膜:爱护并操纵细胞与外界的__物质交换__;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内含___遗传物质___,起传宗接代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操纵中心。
2、植物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它们的作用分别是:细胞壁:具有__爱护__ 与__支持__ 植物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它要紧是由纤维素组成的。
叶绿体:内含_叶绿素_,是进行_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
三、显微镜的使用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①说出右图显微镜要紧结构的名称:(书41页)⑴名称_镜座__ ;⑵名称__镜臂__ ;⑶名称_ 指示不明确__ ;⑷名称_载物台___;⑸名称__物镜__ ;⑹名称_遮光器___ ;⑺名称_反光镜_ 、;⑻名称_物镜转换器_ ;⑼名称_粗准焦螺旋__ ;⑽名称_细准焦螺旋_ ;⑾名称_ 物镜__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__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_2.显微镜的使用:一样步骤为__安放___、__对光____、__放片___、_ _调距___、___观看__。
第二章观察生物单元复习一、知识回顾1.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是生物体能否,即是否需要从外界2.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外有无果皮包被。
3.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是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最低等的动物是动物。
45.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植物;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植物;只有茎、叶的植物是植物;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植物。
6.显微镜的使用:(1)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放在体前略。
(2)对光:转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取一个大小适宜的,眼观察目镜,用手转动反光镜,当观察到一个视野,对光完成。
(3)放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物对准通光孔的,用压片夹压住装片。
(4)对焦:眼看物镜,向前转动,使物镜和装片接近。
眼看目镜,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观察到模糊的物像时停止,双手转动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5)观察。
7.人体的结构:细胞→→器官→→生物整体。
’8.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动物体内的四大组织是:,,和。
植物体内的组织有,,,,。
9.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细胞内有无。
细菌属,有,和三种形态。
10.细胞的主要结构有,和三部分。
其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是;具有遗传物质的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间的不同结构有,和等。
11.生物体生长的原因是细胞不断、生长和的结果。
细胞在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而产生不同组织的原因是。
二、课内例题例l :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
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
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
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反思: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
【知识点1】细胞发现和细胞学说(1)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际上是死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也即木栓的细胞壁结构)。
(2)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A.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B.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C. 布朗与歌德虽然没有提出细胞学说,但是他们分别发现了细胞核,以及提出了“原型”的说法;D.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答案】D例2、早在300多年前,一位名叫(Robert Hooke)的英国科学家,用自己精心改良的观察瓶塞的软木,发现了蜂窝状的小室,并把这些小室称之为“细胞”。
事实上,胡克当时所看到的只是植物细胞的外壳——,而对细胞里面的细微结构却一无所知。
到了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和终于发现动物细胞虽无细胞壁,但有与植物细胞一样的细胞核,于是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内容)。
【答案】罗伯特·胡克显微镜细胞壁施旺施莱登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细胞构成。
【知识点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较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较:(1)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2)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2、我们把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称为细胞的基本结构。
【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B.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无细胞膜C. 有的植物细胞内液泡很大D. 植物细胞不一定都有叶绿体【答案】B例2、为了鉴别空难者的身份,需要进行遗传物质的检查,下列各项中,带有遗传物质的是()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答案】D例3、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假如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不会变成菜汤,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沸水破坏了细胞中的()A. 细胞核B. 细胞膜C. 细胞壁D. 细胞质【答案】B例4、下面是两种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甲、乙两细胞的[D]是,它是储存生物体的场所。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归纳一、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能 ______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______,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 ______,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______,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 ______ ,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生物最基础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 ______。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动物 ______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 ______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______,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 ______。
二、常见的动物1、动物的分类:根据有无分节的 ______,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节肢动物门约有 ______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 ______ ,并且拥有外骨骼。
[有四个纲:昆虫纲(典型动物: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蜈蚣、马陆)]4、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 ______、 ______、 ______三部分,有 ______对分节的足,一般有 ______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 ______。
5、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 ______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三、常见的植物1、植物的分类。
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 ______植物、 ______植物、 ______植物、 ______植物、 ______ 植物。
2、五大类植物的特征如下:四、细胞1、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细胞 ______、细胞 ______、细胞 ______,它们的作用如下:细胞 ______ :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 ______交换;细胞 ______:是细胞进行 ______的场所;细胞 ______:内含 ______ 物质,与遗传有关。
第2章观察生物2.1 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非生物1 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2 能生长不能生长3 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 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5 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细胞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类群代表物特征生活习性呼吸器官鱼类鲫鱼,醮鱼生活在水中,无四肢,体表有鳞片,用蛆呼吸,用鳍游泳,卵生水生蛆两栖类青蛙,娃娃鱼幼体生活在水肿,用蛆呼吸,成体生活在在陆上或水中,卵生成体水陆两栖幼体用蛆,成体用肺兼用皮肤爬行类蜥蜴,乌龟一般贴地爬行,表皮干燥,覆盖若鳞片或甲,在陆地上产卵,卵生陆生用肺呼吸鸟类家鸽提表有光泽的羽毛,体温恒定,卵生陆生并能飞翔肺较发达有气囊相连哺乳类人,虎,鲸体表有毛,胎生,用母乳哺育幼儿,体温恒定陆生用肺呼吸类群代表动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扇形动物涡虫腔肠动物水母,海蛰线形动物蛔虫环节动物蚯蚓软体动物哈,乌贼,螺棘皮动物海星节肢动物蝴蝶,蜘蛛,虾,蟹第二章观察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1.1植物和动物的最主要区别是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动物通过摄取食物狭得营养。
2常见的动物2. 1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 2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特征不同分为5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 3无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特征不同分为8类: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楝皮动物。
2. 4(脊椎动物中)鱼类:生活在左中,用履呼吸,用遂游泳,一般体表有鳞片,变温,卵生。
(注意)娃娃鱼是两栖动物;鳄鱼是爬行动物;鲸是哺乳动物;统鱼是软体动物。
它们都不是鱼类2.5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左中,用腹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有四肢,主要用盹呼吸。
变温、卵生。
青蛙、大貌(姓姓鱼)、蝶蜩等都是两栖动物。
2. 6爬行动物的特征是:脸生,贴地爬行,用瓯呼吸,体表覆盖鳞片或甲,变温、卵生。
龟、蛇、鳖、鳄(鱼)、蜥(蜴)等都是爬行动物。
暨动皴是最早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2.7鸟类:前肢特化成翼,体表有羽毛,适合飞行。
恒温、卵生。
鹰、家鸽、鸵鸟、企鹅、鸡、鸭等都是鸟类,(注意)蝙蝠是哺乳类,不是鸟类。
2. 8哺乳动物:全身被毛,恒温,胎生,哺乱。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1、蜗牛的相关知识:(观察蜗牛用放大镜)蜗牛是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两对触角,眼(长触角顶端),壳(具保护作用),腹足(运动器官),触角(两对、上长下短)、口。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但无听觉;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为腹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止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
蜗牛为何四处爬行?为了觅食、求偶、躲避天敌……。
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2、生物与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
生物基本特征:具严格的生物结构(细胞);有新陈代谢现象;能生长发育;有生殖、繁衍后代的能力;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第二节:细胞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
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郎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0年后魏而啸进一步总结,得出最终细胞学说(书上37页最下面)2、动物与植物细胞的区别3、细胞的结构:(1)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都有):细胞膜(保护,控制细胞内外之间的物质交换)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在分裂时会出现染色体)(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液泡(内含细胞液水果的汁液就是液泡里的细胞液。
如番茄和西瓜的果汁)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洋葱表皮细胞中没有4、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比如可以伤口愈合、头发长长。
细胞分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进而形成了各种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