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引导研究——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经济管理93论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引导——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网络舆情为例蓝 晔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网络逐渐登上突发事件的舆论高地,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加强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引导势在必行。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中图分类号:TP30;G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093-01突发事件难防,但网络舆论可以通过人为的正确引导而得到控制。
本文结合6月1日发生的“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网络舆情,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引导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突发事件与网络舆论概述论题中的“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是由两个中心词汇构成,分别为“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即本文论述的内容是针对围绕突发事件产生的以网络为载体的舆论的引导。
下面是中心词汇的概念及特征。
(一)突发事件概念及特征本文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定义,即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即为一件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必须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突发性,而是公共性。
(二)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如前文所述,网络舆论的概念即指公众以网络为载体,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总和。
网络舆论的主要特征为开放性、隐蔽性、复杂性等。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意义当前,网络成为了舆论发布的重要平台,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意义重大,具体来说,结合“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安抚人心6月1日21时28分许,一艘从南京驶往重庆的客船“东方之星”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
事发客船共有458人。
因事件涉及众多人员的生命安全,事件发生后,引发了广大网民的关注。
因轮船制造公司和旅行社未及时发声,网络上各种传言乘虚而入,如声称船难的原因是因为轮船私自改造等,由此引发部分民众对选择乘船出行的担忧与不安。
舆论认为“客船翻沉”敲响水路交通安全警钟来源:荆楚网6月1日21时30分许,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所属旅游客船“东方之星”号客轮在由南京驶往重庆途中,突遇龙卷风发生翻沉。
据初步统计,事发客船共有458人,其中旅客406人。
除了为船上的乘客及工作人员担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员及早获救之外,由此事件所引发的安全相关的关注和思考也随之而来。
舆论认为,在当前政府各相关部门如此反复强调安全重要性的前提下,仍然冷不防出了如此让人揪心的重大事故。
此事故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重庆东方轮船公司客轮均为重庆市“市级文明船”,“东方王子”、“东方之星”、“东方之珠”,曾被交通部评为“部级文明船”,船上配有GPS导航系统、卫星电视、电话、卡拉OK厅等设备设施。
船上的便民设施如此齐全,不知相关安全预警通讯设施是否齐全,相关系统是否已按时更新、按要求定时检查可用?舆论认为,回过头来看,相关管理部门有无暴风暴雨等意外灾害提醒机制?对相关机制有无严格有效执行?相关管理部门有无在第一时间将灾害预警通知到江上出行的船只?是否已确认相关船只事发前已经收到通知?在12级大风和暴雨来临之际,为何船上人员还能安心准备休息,在“东方之星”号客船在事发之前未发出任何求救信号?业内人士认为,不管如何,事故已发生,目前能做的是尽快“亡羊补牢”。
一方面要全面发动各方面人员力量,配齐救援设备,全力全面开展搜索救援工作;另一方面要妥善做好在事故中不幸身亡的人们的善后处理、家属安慰工作;还有就是尽快确认江面上是否还有类似的船只在航行,将其通知、引导、管理到位,以确保同类事故在此刻不再发生。
舆论认为,“客船翻沉”事件已为水路交通中的公共安全敲响了警钟。
愿警钟长鸣,安全第一;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愿惨痛的教训人人铭记心底,客船翻沉的惨剧从此不再发生。
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调查报告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是我国近年来造成巨大社会影响的一起重大灾难事故。
该事件发生于2015年6月1日,当时该客轮从南京开往长兴岛,中途船舶倾覆,造成442人死亡,乘客及船员共计454人,仅12人生还。
为了深入了解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国务院成立了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对事故进行彻底的调查。
调查报告指出,此次事件的导致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和管理人员严重失职据调查,东方之星号本来是一艘从事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沿海船舶运输业的客轮,该公司一再变更业务模式,忽视企业标准化建设和安全规范要求,船舶保养维护不善,管理严重失职,给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
2. 船舶装载超标、违规东方之星号客轮装载货物和人数远超过其载重能力,有数十个集装箱超出货物的极限序列,超载状态下该船的稳定性能很低,且装载人员的分布也十分不均衡。
同时,船舶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在危机情况下,安全和生命成为次要考虑,超时、超员、违规航行也成为可能的出现情况。
3. 紧急处置能力不足当时,东方之星号客轮遭遇强风和高浪袭击,船舶进水严重,导致翻沉。
调查组指出,船员和船长急于求解,不仅没有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置措施,还错估了事故的严重性,没有正常使用救生设备,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将船员和乘客安全疏散。
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是一次由企业、管理人员和监管部门共同存在的事故。
大家必须深入认识到这种事故的严重性,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和放火防范措施,强制执行相应的安全要求,依法查处在安全上面孔的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加大安全信息宣传力度,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以推动构建安全生产基本制度,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015关于东方之星沉的高考作文有这样一条新闻,在搜救工作进行了40多个小时之后,被救起的生还者只剩下了3位。
也就是说,当初这里还有30多位被困乘客,最终逃出来的只有3位。
而且这三位还都是男士,他们让我想起了日本沉船事件中的那些中国同胞。
从某种意义上讲,东方之星的灾难比日本沉船事件更严重、更可怕。
因为东方之星上的乘客大部分是中国人。
众所周知,每年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的留学生。
他们来中国是求学的,很多人为了节省费用,选择乘坐廉价的中国籍轮船回国。
但正是由于这些乘客都是中国人,一旦船只遇到巨浪或其它不测,这些人将成为首先面临死亡威胁的“第一波”乘客。
沉船的可怕与灾难的降临是无法预测的。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船会在哪里靠岸。
除非有幸能登上另外一艘载满中国人的客轮,否则绝大多数人在恐惧中等待着被冲到海里,成为失去生命的“大海孤魂”。
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悲剧!日本沉船事件中,船上的中国人和美国人并没有死亡,但因为船体发生倾斜而活活被困在冰冷的船舱内。
而东方之星上的幸存者们大部分又何尝不是如此?谁能保证在水里漂流了十多天之后,不会产生精神崩溃的边缘呢?以前看到过一些图片,是关于黄海海域打捞上来的中国游客尸体,他们的脸上一个个表情极度痛苦,身体也已经扭曲变形。
根据以往的媒体报道,目前已经有许多人开始质疑这些生还者的真实性。
尽管他们全部来自日照和[gPARAGRAPH3]两家日本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但问题是,旅游团的导游已经离奇死亡,而且日照海事局的值班电话已经变成了空号。
有什么办法可以确认他们就是那些侥幸存活的人吗?人性的自私本就如此,谁也不愿意再多死一个人。
或许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必须得死,因为船体倾斜,只有他们几个才可能侥幸获救。
一旦剩下的人全部丧生,船沉了,他们就会像羊群一样,被扔到水里喂鲨鱼。
心中暗暗希望,所有被救起的中国同胞,无论生还者还是失踪者,一定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别再参与这种超负荷的超速度的水上运动了。
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写一篇珍爱生命的作文600字左右职专作文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自5月20日,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以来,令人心碎。
失去了孩子,父母已无
法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
在这里,我们应当一起唱出一首《珍惜生命》给那些无法起身的「海上鬼梦」惊醒,提醒大家应当珍惜自己。
珍惜自己是衡量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准,珍惜自己意味着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和
保护,尊重和保护自己不仅是相互关爱的表现,更是对社会的责任。
要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就要重视自身的生态环境。
加强宣传,搞清楚环境
污染的危害,保护自然资源,建立节约的积极思维习惯;学会绿色消费,从细节处节约资源去节能减排,才能真正保护环境,珍惜生命。
此外,应当珍惜自己的身体,做持之以恒的运动,以合理的休息及饮食,健康
的生活习惯,养成正确的睡眠概念,妥善管理好自身情绪,不断建立锻炼自身的乐观自强的性格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最后,生命是宝贵的,不可浪费!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珍惜生命,以一份安定、和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以期给大家带来安全幸福的生活。
谢谢老师,大家一起努力!珍惜生命!。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作文材料
材料一:
2015年6月2号,在“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
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率先救出两名幸存者,
而在他出水后,双眼通红鼻孔流血,耳朵胀痛。
他以英雄之举诠释了
人民军队一心为民的朴素情怀,展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的
奉献精神。
在网络上,官东成为网友们心目中的“潜水男神”,有网友留
言说:“官东好帅,不仅有颗勇敢的心,还有睿智的大脑,你的正能
量感染着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给你点赞!”
可用话题:
1、大爱;
2、奉献;
3、高尚品德或者高尚人格
4、仁爱之心;
5、为他人着想;
6、无私无畏
7、尽职尽责;8、善良之心;9、战士:最可爱的人
材料二:
江西都市频道《都市现场》报道:就在事故发生的同一天上午,同在南京港口,与倾覆游轮“东方之星”号同时出发的游轮,还有来自江西南方国际旅行社的旅行团所乘坐的另一艘船。
报道称,到了长江湖北段时,天气预报显示;将有大风大雨。
江西游客所乘坐的这艘船的船长决定临时停靠在了湖北赤壁;而“东方之星”号为了在第二天下午赶到湖北荆州,冒雨继续前进,结果不幸沉船。
可用话题:1、欲速则不达;2、安全第一;
3、生命大于天;
4、不要轻易冒险;
5、聆听别人的忠告。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作文材料作文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使得一百多名遇难者在沉船时家属深深地饱受了悲痛。
几乎所有的家庭都重新考虑了生活,因为事件发生后,它们失去了家人,使他们感到空虚和无助。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发生在2014年4月16日,与此同时,更多的人被震惊了,他们只能看着船只的残骸沉没。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引起了一阵谴责,并激起了一股关注航运安全的浪潮。
在船舶安全方面,人们更加重视船舶的维修,也加强了乘客和船舶安全方面的知识培训;在海事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变得更加严格,触犯者会受到严厉惩罚;在航运安全科技方面,科学家提出了新的船舶安全技术,更加重视船舶系统的安全及时性等;而最重要的是,要加大船舶安全保障力度。
受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影响,家属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变。
对于丧失亲人的家庭,当事人几乎一夜之间就成了遗孀和孤儿。
他们突然面临着精神和经济上的挑战,他们需要一个新的支柱来支撑自己的生活,但他们也发现没有办法克服损失的情感伤害。
此外,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也影响了船舶设计和制造过程。
许多国家轮流开展调查,以查明发生灾难时沉船的原因。
他们对沉船原因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根据沉船原因提出了新的技术和设计方案,以减少起航风险和让航行途中的乘客更安全。
此外,也有许多个人和团体采取了行动,试图帮助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受害者,试图减轻他们所承受的痛苦。
有些组织和个人为受害者筹集捐款,援助遇难者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有些社会组织会参与搜索遗体并安葬,以及死者家庭会获得法律援助,以帮助他们正确实施刑事诉讼程序。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发生后,政府和船舶公司都采取了紧急行动,以拯救生还的乘客,也把这次事件作为警钟,加强了航运安全和安全教育。
凡是在航运行业工作的人们,都要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素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从而有效地降低沉船的风险。
总之,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提醒了大家,对船舶安全以及航运安全管理应当加强重视。
网络舆论引导研究——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新闻学专业 13新闻班徐晓雪指导老师:张博摘要:在新的媒体格局下,网络民众越来越成为社会主导力量,网络舆论日益丰富,所以,对于舆论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对此事件发生后的网络舆论形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网络舆论的特点和形成规律,阐述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希望为加强舆论引导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舆论;引导;意见领袖;东方之星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各种深层次问题所引发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社会风险频频出现,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舆论引导工作至关重要。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作为灾难性的突发公共事件,在事故发生后,国务院立即成立救援和处置工作组开展现场指挥,各大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事故现场消息,因此谣言少,网上舆论大多是积极肯定的声音,救援行动也受到西方媒体的积极评价,沉船事件在网络上的舆论引导处理的较好,希望通过这次对沉船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研究,对于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提供一些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舆论生成(一)事故发生与曝光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隶属于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轮,在从南京驶往重庆途中突遇罕见强对流天气,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
“东方之星”号客轮上共有454人,其中成功获救12人,遇难442人。
6月2日2时37分,央视新闻客户端进行了事故通报。
快讯内容为:6月1日深夜,一辆载有400多人的客船在长江湖北段翻沉,客船名为“东方之星”,隶属重庆万州。
央视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也是第一个发声,至此事件曝光。
(二)进入公众视野6月2日7时38分,新华社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东方之星旅游客船翻沉事件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国务院派出救援组前往现场,要求全力做好人员搜救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随后,各家媒体如搜狐、新浪、头条新闻等也都开始大篇幅争相报道“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从原因深入剖析,到哀悼死者安慰家属,报道的十分详细,因事件涉及众多人员的生命安全,事故报道后,引发了广大网民的关注。
由此,“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完全进入了公众视野。
(三)网络舆论形成因轮船制造公司及旅行社未及时发声,网络上各种传言趁虚而入,如声称船难的原因是因为轮船私自改造,还有质疑看似天灾背后的阴谋论等,由此引发部分民众对选择乘船出行的担忧与不安。
各媒体的报道关注在救援工作上,以及人员的获救情况、救援工作进展等,但也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在这种时刻,偏要扰乱视听,把矛盾引向国家、引向政府,质疑“东方之星”沉船事故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从而引起民众的哗然,各种各样的网络舆论出现。
二、沉船事件网络舆论形态(一)舆论参与面广、时效性强突发公共事件受到普遍关注,易形成社会舆论焦点和热点。
沉船事故发生后,首先在网络上曝光,如微博、微信平台等,随着事件影响力的扩大,之后各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主要也是以网络更新为主,因为网络更新速度快,受众不仅能及时获得想要的信息,也能够主动参与讨论,进行反馈。
网民的年龄分布很广,十几岁到五六十岁都有,呈现出全民参与的局面。
尤其是在互动性很强的微博平台,媒体官方微博有了最新动态就会随时更新,消息散布快,使用微博的用户又是各个年龄阶层和不同职业的人,所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网络舆论参与面很广。
此次“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传播呈现出四个阶段,即潜伏预警期、爆发持续期、缓解下降期、趋于平淡期。
在潜伏预警期和爆发持续期,网络舆论的发展态势最为强烈,当此事件进入爆发持续期时,凭借网络的时效性和便捷性,网络媒体第一时间积极地、快速地启动应急系统,并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进行现场报道,传播自己对于事件的报道与观点,网民根据新闻的报道,坚持或者改变对于事件的理解,在网络上形成舆论热潮。
因为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消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到达受众面前,此事件在网络上传播就肯定了它网络舆论时效性强的特点。
(二)关注点呈现多样化沉船事件的发生,引发了民众们的广泛关注。
在此事件的爆发持续期,网络舆论呈现多元化。
网络上出现各个不同方向的言论,人们的关注点也大不相同,更多人关注寻求事件真相的报道,还关注船上人员名单以及搜救的最新动态。
也有些人在祈求平安,哀悼逝者,安慰家属,传播正能量。
还有人比较关注自救知识,在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的灾难面前我们该如何自保。
沉船事件一出在网络上散布开来,不了解情况的网友都很想知道事情发生的真实原因以及各种细节问题,所以网上的消息提供会出现失衡状态。
但随着信息量的增加、网络议题影响力的扩大,舆论内容会越来越丰富,涉及范围也会更广泛。
网络舆论形态的形成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新媒体的互动性,传统媒体的从传者到受着的单向传播方式已经被极大改变,受众一方面通过各种平台来发布他们知道的信息,一方面又积极进行互动交流,受众通过新媒体,有的时候成了名副其实的“传者”。
在发表意见的同时,公众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影响事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公众的舆论地位得到了提高。
新媒体使公众的舆论地位上升,提高了公众在传播中的参与度。
所以受众在传播中会更有热情,有条件也会更加积极地去关注事件发生的情况,加之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就出现了他们关注点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三)网络舆论的复杂性、隐蔽性一般认为,传统的社会舆论具有较强的公开性,人们更容易清楚地感受舆论的存在和导向。
但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期,依托互联网,网络舆论主体变成一个虚拟的人群。
在互联网自由的虚拟空间,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用ID或者匿名发表言论,我们无法推断网络舆论主体的真实身份,所以网络舆论比起传统社会舆论具有隐蔽性。
随着网名规模的逐渐扩大,网名结构与现实生活中的结构逐渐趋近,也就是说,网络舆论主体的结构已经渐渐趋同于现实中的民众结构,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性的特征。
互联网自由的环境赋予了网名更多的话语权,因此各种各样的言论也会随之而来,这也造成了网络舆论的复杂性。
关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各种热议,往往容易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话题,并发展成为整个社会舆论的导火线。
此次的“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由于事发突然且涉及各种错综复杂的自然与社会关系,事件刚发生的几天,网络上出现一些谣言,表明事故发生与船长有关或者是有人故意破坏,网络舆论在此刻体现出“突发”与迅速的传播特征。
因此在公开性的网络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中,网络舆论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信息表达与汇集从而助长其隐蔽性和复杂性。
三、事件传播过程中的舆论引导(一)意见领袖影响受众意见领袖是指那些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力的人物。
因为自媒体自由平等的话语权和多元化的交互性,受众能够主动搜索大量的信息,因此网络意见领袖的议程并不一定会被受众接受。
所以网络意见领袖的议程设置,更是一种双向的、非控制性的意愿表达,意见领袖对议程设置影响有限,受众接受议程也是情愿的,因此通过网络意见领袖表达的网络舆论,是代表与其呈相同意见的一个群体的舆论,具有代表性。
此次“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也是突发的公共性事件,整个救援行动得到社会舆论的肯定,质疑声音少;网上舆论大都是积极肯定的声音,谣言传闻少。
因为在事件发生后,国务院立即成立救援和处置工作组开展现场指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水利部、气象局等也都立即实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这些消息第一时间通过媒体传播出去,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第一时间以文字、图片、视频各种形式报道事故现场、发生原因、救援情况等。
在广大的普通网民心里,这些权威性的官方媒体就是他们的意见领袖。
网民们愿意去关注并且相信这些媒体所发布的消息,所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才没有出现过多的负面报道。
(二)网络把关人控制负向舆论在网络传播中,大众传媒的报道并不是“有闻必录”,为了对新闻进行取舍,需要“把关人”来控制信息的发布,使受众接收到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区分“把关”的概念,一是微观,即个别网站对于自己站点内容的把关;二是宏观,即在整个网络传播环境中的“把关”,亦即对于整个网络中特定内容的控制能力。
网络把关人控制负向舆论主要是对网上不良信息的阻止和过滤,对不良意见的调控和影响。
在实际的运作中,微观与宏观的把关、网站与政府的把关往往是相互融合的,都是利用网络信息与意见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内容进行控制。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没有爆发大规模的谣言,除了政府有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及时作出反应外,各大媒体也会控制网络上的负向舆论,将信息公开透明化,把网络舆论朝正面的方向去引导。
因此,对于网络舆论引导而言,网络把关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尤其体现在对网络负向舆论的控制上。
(三)立法保障信息传播制度信息自由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也是对国家和政府的保护。
信息一旦不能自由流通,事情真相就会被扼杀,流言、谣言就会趁机肆意横行,从而引发集体恐慌。
网络舆论之所以有时能引起极大的负面效应,就在于主导信息的一方没有及时澄清事实。
在我国,突发公共性事件的信息传播基本都是政府主导,政府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掌握着大量的公共信息。
现行立法重视政府对突发公共性事件信息的收集、利用和报告制度,这种信息传播模式封闭、迟缓,不仅不利于政府及时发布事件信息,也阻碍了媒体和公众对信息的获得。
媒体、公众参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缺乏制度保障。
现行立法对信息传播的规制主要是对政府机构内部的信息传播制度的确定,未对媒体在事件中的信息披露规则作出明确规定和说明,公众的信息传播更是缺乏制度肯定和约束,虽然有诸多互联网管理的法律,但是对于网络舆论的监管却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
立法保障信息传播制度就是为了能够让信息快速公开,免去民众的猜疑,向大家还原事件真相。
此次“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由于政府快速启动应急机制并第一时间向民众公布灾难原因、搜救情况等,网络上才没有出现大量谣言和不实信息。
此次“东方之星”沉船事件舆论引导很成功,主要是因为启动应急机制及时,公布信息快速,这与国务院及各部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媒体及时有效的报道密切相关。
但通过对这次沉船事件的网络舆论形态分析,不难发现突发公共事件在事件发展的初期就很容易形成舆论热潮,全民参与,而且网民的关注点不同,呈现多元化,偶有不实消息出现。
这就需要意见领袖进行议程设置,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
当然此次,政府部门及时公布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保障了公众对信息获得的自由。
这次舆论引导的成功,带给我们很多经验。
但以往的经历表明,多数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都没能按照这些要求与原则去做。
因为谁都不能预料到灾祸的发生,所以初发阶段,网上舆论总是一片混乱,一些媒体忙着煽情,网民们忙着质疑和责怪,政府忙着辟谣,而真正事件的进展则是毫无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