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肿大图片
- 格式:pdf
- 大小:190.23 KB
- 文档页数:4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淋巴结肿⼤就是淋巴瘤?别怕,看完这篇你就明⽩了⼤学⽣⼩美脖⼦上发现了⼀个淋巴结,说⼤不⼤,说⼩不⼩,“跟奶茶⾥的珍珠差不多⼤”,摸上去有点疼的,⼜似乎不是特别疼。
⼩美第⼀时间打开了⼿机⽹页,开始搜索“淋巴结肿⼤”相关的信息。
这下好了,不搜不知道,⼀搜吓⼀跳!“淋巴瘤,⽩⾎病......”。
“完了......”当她看完这条新闻“脖⼦上有淋巴结需警惕:花季少⼥淋巴结肿⼤确诊淋巴瘤”,⼩美再也坐不住了。
“医⽣,怎么办呀,我脖⼦上有个淋巴结!”医⽣开始耐⼼询问她的情况,从最开始的病史问起,最近有什么不舒服啊之类。
“没有啊!什么不舒服都没有,也没发烧,也没感冒,也没喉咙痛。
”“医⽣,我看⽹上说,莫名其妙出现的淋巴结,很有可能是淋巴瘤!怎么办啊......”诚然,每个⼈都希望⾃⼰是那个“特别的个体”,但是疾病⾯前,我们不要这份“特别”,⽣活可不是偶像剧的剧情,“花季少⼥”那么多,不会个个淋巴瘤。
“去做个检查吧!”医⽣问好了情况,做了基本的体格检查之后,开了⾎常规和淋巴结B超两项基本检查。
报告回来了。
⾎常规显⽰,⽩细胞轻度升⾼,中性粒细胞达82%;B超提⽰淋巴结肿⼤,但⽆特殊描述。
“你看,医⽣,果然有淋巴结!”⼩美忧虑的神情中甚⾄还有些兴奋,弄得医⽣哭笑不得。
“没事!你有呼吸道感染,给你开点⼝服抗⽣素哦,按疗程吃完再复诊。
”“医⽣,我没发烧,也没感冒,怎么感染了呢?”原来,医⽣在耐⼼询问病史时了解到,⼩美最近常熬夜。
熬夜会导致免疫⼒下降,⽽⼩美从⼩就⼀直有慢性扁桃体炎。
免疫⼒下降时候,慢性扁桃体是很容易再次发作的。
这个时候,如果不是特别严重,是可以不发热、不明显疼痛的。
颈部的各个淋巴结就是“分管”和“镇守”头颈、五官地区的“警备队”,⼀旦有感染、炎症发⽣,淋巴结就会肿⼤起来,⽣产“⽩细胞⼤军”,奔赴抗击病菌的前线。
刚刚问完病史后,医⽣让她张嘴看了⼀下喉咙:咽红,粘膜明显充⾎,两侧扁桃体明显肿⼤,印证了医⽣的推测。
淋巴结肿大症状图片一、简介淋巴结因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而体积增大的现象。
临床常见的体征。
可通过触摸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而发现,但肺门、纵隔、腹膜后和肠系膜等体内肿大的淋巴结则要靠X射线、CT和B超等才能发现。
淋巴结肿大常见3种情况:①良性肿大。
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肿大。
临床常呈良性经过,随着病因去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
②恶性肿大。
包括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
临床呈恶性经过,淋巴结持续性进行性肿大,若不积极治疗,常会进行性恶化死亡。
③介于良性与恶性间的肿大。
如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和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等。
开始常为良性,可变成恶性而致命。
因此在确定淋巴结肿大后,关键是确定其原因和性质,局部肿大伴明显疼痛者常提示感染;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者常提示恶性肿瘤性疾病。
骨髓穿刺特别是淋巴结活检可帮助确诊。
淋巴结肿大的治疗以病因而定,如淋巴腺结核可应用链霉素和雷米封等,若为恶性淋巴瘤,应以联合化疗为主,若为癌症晚期转移,则预后极差。
二、原因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谈一谈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常见的淋巴结肿大可分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腋下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耳后淋巴结肿大。
多是由于这些部位出现炎症所致,下面一一进行分析。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原因: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通常提示腹股沟周围的生殖系统、腹腔各器官病变,也包括全身性疾病。
此外,恶性淋巴瘤可侵犯纵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肤、乳腺、神经系统等引起肿大。
腋下淋巴结肿大原因:躯干上部、乳腺、胸壁等处的炎症,会引起腋窝部淋巴结肿大,简单的说可以引起淋巴结肿大的疾病有,乳腺炎、乳腺肿瘤,或者是同侧胸壁的疾病。
解剖图系列之四——颈部淋巴结分区绘图/编辑:罗晓东(新郑市第⼆⼈民医院)放射沙龙公益联盟综合5群投稿邮箱:2519330936@版主微信号:gx1747523627颈部淋巴结数⽬较多,除收纳头、颈部淋巴结以外,还收集胸部及上肢的部分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包括颏下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颈浅淋巴结及颈深淋巴结等。
为便于交流及临床应⽤,1991年美国⽿⿐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将颈部淋巴结按Level分区法划分为6个区(即I区、II区、III区、IV区、V区、VI区)。
2002年美国头颈协会(AHNS)和美国⽿⿐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对Level分区法做了更新,补充了VII区,并细化了I区、II区、V区的分区,⽬前学术界对颈部淋巴结分区⼴泛采⽤VII区法。
2009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外科组、美国内分泌外科医师协会(AAES)、美国⽿⿐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以及美国头颈学会(AHNS)⼀起讨论并进⼀步定义了VI区淋巴结的统⼀术语。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上以下颌⾻为界,下以⼆腹肌及⾆⾻为界,其中⼜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前界为茎突⾆⾻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下缘。
以在该区中前上⾏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前界为胸⾻⾆⾻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上界平⾆⾻⾆⾻下缘,下界为肩胛⾆⾻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环状软⾻下缘⽔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Ⅳ区(Level Ⅳ):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上界为环状软⾻下缘⽔平,下界为锁⾻上缘,前界为胸⾻⾆⾻肌外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Ⅴ区(Level Ⅴ):包括颈后三⾓区及锁⾻上区淋巴结群。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肌前缘,下界为锁⾻。
老司机带你上路,一小时教你了解淋巴结绪论我本人患淋巴结肿大已经接近5年的历史了,其间高峰全身大约40个肿大的淋巴结,最大位于下颌部位(颈部1区B)28X16mm。
目前大多数消退,剩下颌部位两侧对称生长以及颈部3、4区各一。
今年三月进入淋巴结吧,发现病友若干。
发帖以来,累积给3900余病友咨询,发现大家的问题多带有共性。
对于这些问题,我结合普通外科、肿瘤临床病理学、血管和淋巴管外科、超声诊断学、放射诊断学、血液内科学、人体解剖学、等我所学过的知识给大家做一个讲解。
本文部分内容代表我个人见解,其中涉及理论资料均出自正规医学文献。
本文加粗部分是我个人认为的重点,蓝色部分是正规医学教材和文献的原文引用。
第一章我千叮万嘱的话,你们一定要记住1、没有任何一种或者几种身体症状是判断自己是否有恶性肿瘤的依据,在没有科学仪器检查报告的支持下,所有你的感受和疑点都是浮云。
2、让你生不如死的根本不是肿瘤,是你的思想。
3、恐惧不是来自于无知,更不是是来自于渊博,而是来自于一知半解。
知识不是来自于病友间的以讹传讹,也不是来自于百度里那些“可能”“不排除”之类的未知来源的参考资料,而是来自于正规出版社的专业书籍以及有大量临床经验的老师的衣钵传承。
4、我愿意尽全力帮助病友参考大家的检查报告,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也愿意为进了医院一头雾水的病友参考选择科室,但是不解答“我明天会不会的癌症”“我这些症状到底是不是癌症”“你怎么和百度说的不一样”······这样的话题。
拿百度来跟我说事的,我拒绝回答。
你拿出正规的理论依据,我也愿意向你学习。
学无止境,我只是个自学的患者,不是权威。
5、因为我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每天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大家服务。
上午十点——晚上九点,我不定时的解答大家的问题,在贴吧、在QQ567778807群,在QQ好友私聊123513333,还有我自己的微信LS123513333 。
图⽂:颈部淋巴结肿⼤千万别不当回事拥有洁⽩光滑颀长的脖颈对于⼥性来说,会为⾃⼰增加不少魅⼒,⾮常性感。
⽽我们往往重视外在⽪肤上却忽视了颈部的内在问题,尤其是当颈部出现⼩包包时,不疼不痒,就以为是⾍叮或是⽿喉病变引起的,直到肿块越来越⼤影响到美观以及吞咽才去检查治疗。
在⽆锡⼯作的陈⼥⼠就因此被诊断为淋巴瘤,可谓是晴天霹雳!颈部长疙瘩千万不能⼤意,有可能是淋巴瘤在潜伏。
淋巴瘤的早期特征1.局部表现:多数患者在早期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以后其他部位如颌下、腋窝淋巴结陆续被发现,但肿⼤的淋巴结却⽆痛痒之感。
淋巴结可从黄⾖⼤到枣⼤,中等硬度,坚韧、均匀⽽丰满,彼此不粘连。
2.全⾝表现:⼤约有10%的患者以发热、⽪疹、盗汗和消瘦等全⾝症状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有的患者长期不规则发热的原因不明,⼏年以后才发现有浅表淋巴结肿⼤,经过检查才确诊。
持续发热、多汗、体重下降等多种症状的存在可能预⽰着疾病的进展。
淋巴结肿⼤和发热经治疗有时好转,但经常有反复,并且总的趋势为进展性。
淋巴瘤“钟爱”青壮年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的⼀种,临床证实,40⾄50岁这⼀年龄段的⼈往往忙于⼯作和家庭,⼀旦出现晚上睡觉时出汗、不明原因的低热以及淋巴结肿⼤等症状,往往会误以为是太累了⽽未及时到医院就诊。
专家指出,由于⽬前对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分清楚,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前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淋巴瘤患者,死亡患者⼈数超过20万。
我国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死亡2万⼈。
早期⽆痛易被忽视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般常侵犯浅表淋巴结,不少患者在早期表现为⽆痛性的颈部淋巴结肿⼤,并不断增⼤,以后其他部位如颈部、腋窝淋巴结也会陆续被发现。
淋巴结可从黄⾖⼤到枣⼤,中等硬度,坚韧、均匀⽽丰满,通常没有触痛和压痛。
到疾病后期,淋巴结会长到很⼤,并互相融合成块。
不了解淋巴瘤的早期症状⽽忽视⾃⾝健康状况,是造成死于淋巴瘤患者多为青壮年的主要原因。
颈部CT检查报告颈部CT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可以对颈部组织和器官进行高清晰度影像的获取,从而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发现颈部疾病。
一份典型的颈部CT检查报告通常包含有关扫描结果、异常所在位置和程度、可能的疾病原因,并给出诊断建议。
以下是一份典型的颈部CT检查报告的解读。
扫描结果首先,颈部CT检查的结果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图片和文字描述。
图片一般是一系列横断面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颈部内部结构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包括颈椎、喉部、颈动脉、甲状腺和淋巴结等。
而文字描述则一般是医生的诊断结果和建议,主要是对图片中发现的异常结构或组织进行文字描述、分析和解释。
异常颈部CT检查中最常见的异常是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是一种位于颈部淋巴系统中的小型腺体,通常可以帮助人体抵御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然而,如果我们的身体感染了某些特定的病原体,淋巴结将对这些病原体做出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
因此,在颈部CT检查中发现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某种感染的信号,这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其他常见异常包括甲状腺结节、颈部肿块、炎症和肿瘤等。
颈部肿块可能是淋巴结肿大或其他致病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结果,而甲状腺结节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和肿瘤等引起的。
炎症则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等引起的炎症反应的结果,肿瘤则可能是恶性或良性的实质性和上皮性肿瘤,这一点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来确定。
疾病原因对于发现的异常,医生通常会分析和解释它们的原因,这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可能的原因包括:感染:感染是颈部CT检查中最常见的异常原因之一,可能和各种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感染有关。
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测试来明确。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可能是甲状腺结节、甲亢或甲减等引起的,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测试来确定。
肿瘤:颈部肿瘤可能是恶性或良性的实质性或上皮性肿瘤。
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测试来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其他疾病:除上述疾病外,颈部CT检查还可能发现其他疾病,如淋巴管瘤、软骨瘤、淋巴瘤等。
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见,竟是这两大病因导致的文章导读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结炎是导致双侧颈部淋巴结的重要病因所在。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慢性淋巴结炎可以是急性淋巴结炎的一种转归,也可以是原发于面颈部低毒性感染的刺激及机体抵抗力较强的一种反应。
1.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来源可以是任何口腔、面部、头皮和颈部的化脓性炎症,如牙源性感染(根尖炎、牙周炎、冠周炎和牙龈炎等)、颌周间隙感染、颌骨炎症、口腔黏膜感染和溃疡、扁桃体炎、咽炎、面部皮肤和头皮的疖痈等,感染也可来源于口腔及颌面部的损伤。
其中以继发于牙源性感染和口腔感染者最为常见。
尤其婴幼儿及儿童的全身抵抗力较低,淋巴结的屏障防御结构不完善,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体炎很容易引起这种淋巴结炎。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包括卡他性炎)的病理变化是变质和渗出。
早期为淋巴结充血,窦腔扩张,网状内皮细胞脱落,淋巴结边缘窦和副皮质区的淋巴窦内有嗜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这些细胞吞噬细菌后,发生变性而崩溃,形成细胞碎片和变性的物质。
与此同时,淋巴窦扩大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窦细胞增生,深皮质区也有免疫母细胞增生。
由于这些细胞增多,细胞之间的网眼缩小,窦和索不易辨认。
晚期伴有细胞坏死,淋巴结遭到破坏,出现坏死。
大量的坏死形成后成为脓肿,脓肿可突破被膜形成淋巴结周围炎或腺源性蜂窝织炎。
当然,也有急性炎因及时用药治疗或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而转变为慢性淋巴结炎的。
2.慢性淋巴结炎:慢性淋巴结炎可以是急性淋巴结炎的一种转归,也可以是原发于面。
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有过滤、增殖和免疫作用。
正常人体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cm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黏连,亦无压痛。
当机体受到致病因素侵袭后,信息传递给淋巴结,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有效地杀伤致病因子。
两者“斗争”的结果是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
颈部淋巴结肿大则是因致病因素侵袭引起。
颈部淋巴组织来自鼻,鼻窦,咽,喉,口腔和面部的淋巴回流,这些部位的炎症或癌肿可侵及或转移到颈部各组的淋巴结。
有时食管,胸部甚至胃肠癌肿也转移至此。
一般可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来鉴别其性质和原因,探查可能的原发病灶。
常见原因有:
(1)炎症
急性者有红,痛,热的特点,起病快,局部有压痛,经抗炎后肿块消退。
慢性者病程长,活动,无压痛,常位于下颌下区。
(2)结核
可原发性或继发于,腹腔的结核病灶,病程长,肿大淋巴结呈串状,质中等,可活
动,无压痛,可互相粘连成团,若干酪样坏死,溃破则形成瘘管。
(3)转移性恶性肿瘤
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之一,其原发灶多位于头颈部,肿块逐渐增大,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常为一侧性,也可双侧受累。
鼻咽癌,扁桃体癌,喉癌多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鼻,鼻窦,口,面部癌常侵及下颌下淋巴结,食管,癌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
(4)恶性淋巴瘤
为一种发生于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
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肿块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质硬,活动度差,何杰金淋巴瘤多为双侧性,有发热,肝脾肿大,消瘦乏力症状。
淋巴结炎如果情况轻微的话,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或是吃一些普通意义上的消炎药,打些消炎针,就会好。
这不算个什
么问题。
但如果肿大厉害的话,又长时间消炎治疗不愈,那就需要中药治疗了:一是避免它的进一步加重恶化,二是身体需要让它恢复功能,发挥它的免疫杀菌作用,增强体质。
中药可充分考虑。
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针对疙瘩、肿块、炎症的中药宁结肿消方来治。
患者平时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保持情绪乐观、心情舒畅,切忌暴怒郁闷和思虑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