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知识点复习:辛亥革命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2018初二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重要知识点2018初二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重要知识点一、背景: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
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应当推翻清政府;⑵清政府进行改革,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⑶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⑴原因: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⑵思想武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⑶重要阵地(宣传中心):上海和日本东京。
⑷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⑴基础: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立。
①时间:1894年。
②概况: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驱除鞑,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⑵概况:①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同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②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③领导机构: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④机关报:《民报》。
⑤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军事基础: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进入高潮。
⑴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进入高潮。
⑵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
⑶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使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6、直接原因:四川保路运动⑴原因:①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②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
⑵影响: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但消息泄漏,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二、过程: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12日。
2、过程: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在熊秉坤、金兆龙率领下首先起义(革命首创精神)。
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
12日,武汉三镇光复,史称“辛亥革命”。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鸦片战争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原因: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市场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要求禁烟最坚决:林则徐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4.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5.鸦片战争:⑴时间:1840.6~1842.8 ⑵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⑶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⑷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⑸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南京条约》: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⑵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⑴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⑵时间:1856.10~1860.10⑶发动者:英法联军⑷帮凶:美俄2.列强的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⑴太平天国运动:①时间:1851~1864年②领导人:洪秀全③爆发地点:广西桂平金田④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城太平军②抗击洋枪队:李秀成第3课收复新疆1.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整个新疆:左宗棠2.左宗棠收复新疆:结果: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教版⼋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第1课鸦⽚战争【知识要点】1.爆发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业品、掠夺原料。
2.导⽕线:1839年6⽉3⽇,林则徐虎门销烟。
3.时间:1840年6⽉-1842年4.过程:1840年6⽉,英舰攻陷浙江定海、直逼天津。
1841年,英军占领⾹港岛、关天培在虎门奋起抵抗战死。
1842年,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
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标志: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难点解析]1.为什么中国会在鸦⽚战争中失败?①清政府腐败⽆能。
②清政府由于闭关⾃守,经济发展⽔平远远落后于西⽅国家。
③⼤英帝国武器装备先进,性能优良。
2.你知道鸦⽚对中国有哪些危害?①导致⽩银⼤量外流、国家财政收⼊减少②腐化统治集团、毒害⼈民⾝⼼健康③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军队战⽃⼒。
[重点考点]1.鸦⽚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业品,掠夺原料。
)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时间:1842年内容:①割⾹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岸;④英商进出⼝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下,鸦⽚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割⾹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量赔款,加重了中国⼈民的负担;开放⼝岸、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侵略,结果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
4.(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为了抗击英军,(关天培)在虎门率兵抵抗、最后战死。
6.第⼀次鸦⽚战争,由(虎门销烟)引起。
7.(林则徐)领导了禁烟⽃争,显⽰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他是当之⽆愧的民族英雄。
第2课第⼆次鸦⽚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知识要点]⼀、第⼆次鸦⽚战争爆发原因:鸦⽚战争后,西⽅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企图进⼀步打开中国市场,扩⼤侵略权益。
辛亥革命一、革命综述1911年中国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过程:①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武昌起义爆发。
②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③袁世凯强大的军事力量,列强的支持,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支持,革命党人的妥协,使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
③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他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二、革命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应当推翻2.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物质条件3.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4.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是思想武器5.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初步发展并登上政治舞台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有了新的气象。
1905年孙中山发起成立同盟会,提出了实质上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并努力用革命手段来实现这个纲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课程名称与知识点及重点第8课:辛亥革命知识点1:辛亥革命的背景重点: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以及革命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知识点2:辛亥革命的经过重点: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迅速占领武汉三镇,并宣布建立湖北军政府。
随后,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知识点3: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影响重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第9课: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北洋政府的统治知识点1:中华民国的建立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果。
然而,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华民国并未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
知识点2:北洋政府的统治重点: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各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频繁发动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同时,北洋政府也面临着严重的外交危机和财政危机。
第10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重点: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民族危机依然严重。
同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和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也激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
因此,一场旨在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重点: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他们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
知识点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重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革命团体)2、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成立了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2、成立革命团体3、同盟会的成立(1)时间:1905年8月(2)地点:日本东京(3)目的: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4)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5)领导机构: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刊物:《民报》同盟会机关报(6)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7)意义: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8)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第9课辛亥革命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发动萍浏醴起义。
这次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秋瑾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
4.黄花岗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赵声在广州举行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主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3、经过:起义爆发——攻占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4、结果: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知识点复习: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
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3、辛亥革命
(1)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孙中山创建革民党
〈1〉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见书36页会址)
〈2〉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民报》。
〈3〉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阐释为民族)
建立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为民权),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阐释为民生).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武昌起义:1911年,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
武昌起义成功带来的影响: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知识点复习:辛亥革命,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