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 格式:pdf
- 大小:62.32 KB
- 文档页数:4
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开篇精读课文,该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
文章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作为文章的总起。
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声、水声、动物叫声的美妙。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
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语,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使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感受风声的美妙,培养学生自己的语感并完成“我的自然摘抄本”的摘抄积累。
同时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知,在朗读中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会写“妙”等13个字。
2.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 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2.体会风声的美妙,积累美妙语句。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让学生听音频,能听出哪些声音。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有听到过哪些引起你注意的声音。
一、聚焦篇章页,揭示课题1.出示单元篇章页,明确单元主题、语文要素,出示本单元目录,明确本单元的课文组成。
2.创设“我的自然摘抄本”情景,介绍目录和对应课文。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完成课后习题二。
2.读词语,发现特点:拟声词。
读词组,放进句子,全班齐读。
3.交流课后习题2,理清音乐家名单。
(板贴音乐家)4.联系第六单元旧知,明确关键句的作用。
三、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风声”的美妙1.风这位音乐家的乐曲是怎样的美妙?带给你什么感受?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风声美妙的句子,尝试读出美妙。
三年语文《大自然的声音》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喧闹”、“和谐”等词语造句。
(3)了解课文中描绘的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学会通过朗读节奏、语调、表情等表现课文内容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喧闹”、“和谐”等词语造句。
3. 了解课文中描绘的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学会通过朗读节奏、语调、表情等表现课文内容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2. 朗读教学法:通过示范朗读、学生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大自然声音的音频素材。
4.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格或卡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大自然相关的课文,如《四季的脚步》、《小池》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大自然的声音吗?它是什么样子的?(3)引入课文《大自然的声音》。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讲解生字词,如“喧闹”、“和谐”等,并让学生造句。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的声音。
3. 朗读训练(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指出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
(3)学生个别朗读,教师指导。
4. 讨论交流(1)小组内讨论: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大自然声音有哪些特点?(2)全班交流: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知识目的: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能力目的: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
背诵古诗。
情感目的: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抵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点:朗诵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诵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画导入课习题。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
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
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
写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诵录音。
3.解习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学生尝试相互解疑,老师点拨解说难懂的词语句子。
2.老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重复朗诵,领会诗的意境。
1.放课文朗诵录音,或老师范读。
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领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指名读,评议指导,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发展朗诵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第3习题。
篇二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领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朴素,格调的雄浑豪放。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丰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2. 领会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朗诵悟意,启发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宏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鄂教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鄂教版三年级上册(通用6篇)《大自然的声音》教案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篇1【教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文章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
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
在第二自然段侧重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
第三自然段运用了顶针句式。
第四自然段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美读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1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注意读准“柔、敲、湃”这三个字以及多音字“呢”的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思路】《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
本课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入境、想像、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让大自然带领学生聆听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让学生置身于自然之中,俨然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大自然的声音教案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提高观察大自然、发现美的能力。
(2)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声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如何让学生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声音。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溪水、风吹等,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这些声音。
2.学生分享自己听到的声音,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绘这些声音。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思。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针对每段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生字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注意字音、字形和词语的意思。
2.教师辅导学生书写生字,强调书写规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二、课文深入学习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大自然声音,并用语言描绘。
三、写作训练1.教师提出写作要求:以“大自然的声音”为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大自然声音,并用语言描绘。
《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文章结构严谨,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
以下是整理的《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
《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
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温柔雄伟充满威力汇聚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2)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
)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3)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呢喃”鼻音读得很准。
)全班一起读“呢喃细语”。
师: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怎样说话才是呢喃细语呢?我们去听听。
(课件)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的、柔柔的说话,这就是“呢喃细语”,全体_读。
《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版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二、教材分析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写得丰富鲜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
课文围绕第一自然段展开,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风、水和动物3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前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在识字方面难度不大,但由于三年级学生直观感受强的特点,在理解词语方面还需要多联系生活经验,多种感官调动去感受词语的生动性。
在本册《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找出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总起句填写在图表中,并借助图表完成对课文大意的梳理,落实本课的重点。
四、设计理念(一)识字写字本课生字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教学,本课的多音字“呢”,结合语境辨析读音:在词语“呢喃”中读ní,用作句末语气词时读ne,如“你呢”“为什么呢”。
指导“琴”字时,运用字理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改字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二)创设情境理解文章语言丰富,读懂生动具体的课文句子需要学生一定的入境。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音频导入,将学生代入进大自然,仿佛自己就是大自然中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聆听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只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学生才能与文本语言产生共鸣。
(三)朗读体验感受优美的语言是用来朗读的。
在学生读懂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教师要给出充分的读的时间,根据不同的语言特质,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配乐读、学生展示读等不同方式,感受大自然声音的“呢喃细语”与“充满力量”,并在不同方式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与结构特点。
(四)拓展延伸内化拟人化的手法让文本的语言更加生动。
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写了什么”,更要引导学生关注“怎么写”。
五、教学目标1.认识“妙、奏”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琴”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大自然的声音教案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声音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大自然声音的音频素材3.学生分组讨论准备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流水、风吹等。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听到的大自然声音。
(3)引出课题《大自然的声音》。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选取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4.感受大自然的声音(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闭眼倾听。
(2)学生分享自己听到的大自然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描述大自然的声音。
5.表达对大自然的爱(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
(2)教师选取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观察大自然,记录自己听到的大自然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观察大自然,记录自己听到的大自然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
2.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大自然的声音,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声音,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声音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大自然的声音学习目标:1、学会10个字及相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2、课文重点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1、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的内容及在段落中的作用.2、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声音?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同座互读,正音.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重点指导读好”柔、诉、敲”,区别“呢,量”是多音字.4、小组读书比赛.5、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三. 课堂练习1、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2、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第二、三、四段构段方式相同,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段落重点指导,教师通过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特点,初步了解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
其余两段由扶到放。
(注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意境。
)4、朗读全文,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背诵。
5、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相关段落。
三、拓展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地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8 、大自然的声音可以再生不可再生的;风呢喃细语雄壮水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哗啦啦动物叽叽喳喳唧哩唧哩。
小学三年级上册2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背诵第2~3自然段。
2.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了解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4.了解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背诵第2~3自然段。
2.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了解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师: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等动植物,它们每天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那它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中各种动植物的声音)同学们,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去聆听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主学习,质疑问难(一)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次。
(二)检查自学反馈:1.(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演奏雄伟打击乐器汇聚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淙淙潺潺哗哗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2)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读。
(3)第三行词语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我们把它叫作——拟声词。
2.(1)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热闹的音乐会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2)理解词语意思。
3.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字,重点指导“敲”字。
(2)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