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 (一)
- 格式:pdf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2
专题五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设计者审稿人:高一历史组1课时班级第小组号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2、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3、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4、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现实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合作学习基本史实,编制历史大事年表,共同构建知识体系,能总体把握知识结构并学习如何构建知识结构;3、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准备,进一步掌握收集资料并进行有效选择、利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自豪;体会“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形成“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意识;2、培养爱党爱国的情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 中美关系的改善难点: 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自主学习】(课前知识梳理)一、重返联合国1、背景:(1)广大、和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2)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3)新中国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的合法地位。
2、实现:年7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选票,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提案。
3、意义:是新中国的重大胜利,中国从此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1、原因:(1)美国方面:①长期实行“”中国政策的失败②在与争霸中处于受势地位③自身经济实力下降,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相对下降④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2)中国方面:①地位日益提高②与关系恶化,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③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2、过程:(1)乒乓外交:1971.4 中国乒乓球队邀请访华,史称“”,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2)基辛格访华:1971、7,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助理秘密访华,宣布美国总统将访华。
二、判断题(1x10=10分)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13()经济全球化不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只有利没有弊。
14()中国需要世界,世界可以没有中国,中国走向世界只是为了自身的发展。
15()我们生活在世界中,世界是我们共有的家园。
16()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17()只有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的国家才有必要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
18()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19()教育是人们在知识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20()教育没有什么用,不读书照样能赚大钱。
21()树立全球观念是大人们的事,中学生还不需要树立全球观念。
22()教育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我们要珍惜受教育权。
三、简答题(35分)23、中国属于世界,世界需要中国,开放的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亚太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请回答:(1)中国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8分)(2)写出一个与改革开放有关的历史人物。
(3分)(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中去。
请各列举二个中国加入国际组织名称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事例。
(12分)24.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00亿吨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导致了严重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农业生产条件恶化,生物圈失调。
制冷工业和农业生产产生的有害气体,破坏了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
大面积的酸雨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
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17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每年有2100多万公顷的良田变成荒漠,每天超过70个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每年有0.28亿人沦为生态难民,12亿人生活在缺水的城市里。
(1)上述材料说明了说明问题?(4分)(2)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8分)四、分析说明题(19分)25、材料一;我国主要资源在世界144个国家中的排序:主要资源总量排序人均占有量排序耕地面积第五位126位以后森林面积第四位107位以后淡水面积第六位55位以后材料二:安化县从今年开始对于初中学生使用的《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教科书要求各级学校要循环使用。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
(易混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与实质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
(重点)3.结合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运用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地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难点)[知识梳理]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1.原因(1)历史条件: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空前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2)科技条件: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3)国际环境: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4)各国政策: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5)推动因素: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2.评价(1)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对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3)对发展中国家①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②策略: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背景(1)关贸总协定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2)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2.前身:关贸总协定。
3.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4.宗旨: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5.作用(1)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2)促使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各成员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3)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淄博市周村区城北中学王惠【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来阐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造成的影响,介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共用一个规则: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最后说明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
本课教学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行讨论式教学,用衣食住行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经济问题,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学情分析】对于身边的全球化现象,学生了解得较多,也较为感兴趣。
但全球化毕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理解全球化可能会对不同的群体带来利弊的问题上,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尽量采用一些通俗易懂且学生兴趣点较大的材料,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解决难点。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帮助学生开阔国际交往视野,尊重、包容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俗。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事例导入事例1:教师展示课前提示中《海尔大厦》照片,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中的有关部分:2002年中国的海尔集团在美国纽约设立了北美总部。
事例2:当前全球笔记本电脑的95%都是由中国人研发和生产的,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外观,都与国际品牌达到同一水平。
从中国走出去的联想,华硕和神舟正逐步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主角。
事例3: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事例4:1905年,瑞士人亨利。
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知识点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背景(1)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迅速提高。
(2)关贸总协定在调整国际贸易上难以适应时代潮流。
2.建立(1)1986年9月,关贸总协定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启动。
(2)1994年4月,“乌拉圭回合”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3)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3.宗旨和基本原则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4.意义(1)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2)表明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构筑起来。
(3)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开始。
(4)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全球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仅指经济方面的发展趋势,全球一体化还有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内容,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全球化并不等同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经济一体化必须有共同遵守的协定,参加国受一体化规则的制约,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
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其他国家并不受某种特定协定的限制,当然也不能享受一体化中的排他性权利。
知识点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背景(1)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
(2)1986年7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向关贸总协定提出关于恢复其创始缔约方地位的申请,从此拉开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谈判的序幕。
2.经过(1)1995年11月,中国“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
期待奥运【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当那嘹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中国人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那奥运的圣火即将点燃,那奥运五环旗也即将在中国北京升起!当北京的天空一片欢腾,带来了无数中国人的翘首期盼和热情呐喊;当圣火、五环离我们越来越近,带来了无数少年儿童欢呼跳跃。
中国的天空如此蔚蓝,中国人的斗志有着冲天的感染力。
年北京奥运会将是开放、团结的。
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
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与强国之梦与体育是密不可分的。
自从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一声枪响,打破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纪录以来,已历经20年。
在这20年里,中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体育大国年北京奥运会将把全世界的人凝聚到一起,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热爱中国。
年北京奥运会,将是充满智慧的、绿色的。
它将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像打开生日礼物包装后那种惊喜。
正如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所说年北京的奥运会将为中国和世界体育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
我深信,我们的运动健儿会用智慧和勇气横扫奥运会赛场,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北京升起。
长江后浪推前浪,奥运会在我心中无比精彩,在我眼中犹如天堂。
绿色奥运给人自信、成功,给人新的享受;竞技场上运动员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是奥运匹克运动的奋斗精神。
“更高,更快”的宗旨,是神圣的。
“和平、友谊、进步”的目标,是永恒的。
啊!中国!我愿与你相逢在京奥运五环下,相逢在奥运旗帜下。
看着你获得更大的收获和精彩!我们共同的期待!期待奥运【2】年8月8日,北京,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运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我身边。
记得申奥的那个深夜,心怀忐忑的我坐在电视机旁前凝神注视,生怕错过那个关键的时刻当这个熟悉、亲切的词语从萨马兰奇口中说出时,中国沸腾了,世界沸腾了奥运会自此属于北京,属于中国,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记得奥运会吉祥物公布的那个时刻,中国印便烙入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记得奥运会口号发布的那个夜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便铭记于我心中,成为奥运的代名词。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导言: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二战后至今)1、第一阶段(1945-20世纪60年代末)特征: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特征: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特征: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考点展示:1、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战前(早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情况: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海外殖民地;使用暴力方式;缺乏内部统一的、有效的管理机制来协调和解决重大的矛盾冲突。
→协调世界经济,稳定经济秩序一、形成标志: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全部形成二、内容1、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必要性:原有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国际金融秩序混乱可能性: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美国↗)(2)概况:时间、参与国、决定(体现美国地位)(3)组织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汇率;短期贷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初期-欧洲复兴;目前-全球性的发展援助,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4)核心制度内容──“双挂钩一固定”的世界货币制度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1盎司黄金;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5)影响:积极影响:稳定秩序(IMF);恢复经济(WB)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2010年下期文昌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期末测试参考答案一、世界与中国(10分)21答(1)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1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亚太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我国是国际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分)(2)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1分)我们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我国的日益强大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4分)三、理想与使命(16分)22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分)因为(1)任何理想的实现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我们共同理想的实现也不例外。
(1分)(2)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的结晶。
(2分)(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
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2分)(4)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需要我们艰苦奋斗。
(1分)(5)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一种美德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2分)23答: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分)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新时期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4分)四、人类与自然(10分)24答:(1)共同问题是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
(2分)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自然、掠夺式地利用自然造成的。
(2分)(2)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同选择的发展模式。
(2分)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分)它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