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13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熟记本单元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点燃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o25 点燃、铁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o234点燃3、硫在空气中燃烧:硫+氧气二氧化硫So2点燃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co2点燃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锰6、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加热二氧化锰7、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加热8、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课题1空气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如右图。
a、可燃物要求:要足量且产物是固体不能是气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约占1/5,22可支持燃烧;N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液面上升2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不能用铁代替红磷。
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碳、硫代替红磷。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可吸入颗22粒物和臭氧o 等。
3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氧气o氮气N二氧化碳co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222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三、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如:氧气、氮气、22氦气、磷、五氧化二磷等是纯净物。
2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如:空气就是混合物。
四、几种常见气体:?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与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供给呼吸。
一、空气成分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1 空气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体积约占1/5,氮气约占4/5。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⑴实验装置图,如右图所示⑵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气体,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最后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就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
⑶实验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集气瓶装少量水,作下记号(或将剩余部分五等分);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迅速塞紧橡皮塞;红磷燃烧停止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⑷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水面上升到剩余部分的1/5处。
⑸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⑹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⑺红磷燃烧后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以上实验得出氮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氮气难溶于水;化学性质是: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注意:实验准确要满足红磷足量、装置严密、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小于1/5的原因:红磷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3.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常见纯净物:水、纯净的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液氧、铁水、酒精等常见混合物:空气、矿泉水、饮料、酒(即乙醇)、醋、酱油、加碘食用盐等注意:混合物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保持各自的性质。
例如,空气中的多种成分可以稳定的存在,氧气仍然具有助燃的性质,不受其他物质的影响,其他物质也仍然具有它们各自的性质。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的成分用途氧气氧化性供给呼吸:潜水、登ft、医疗救护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药品;红磷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4、原理:5、实验误差分析(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硫代替红磷,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瓶内压强不能减小6、为什么选择红磷。
而不用其他物质呢?红磷燃烧产生的是固体,而不是气体,并且只消耗氧气7、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白烟,防止污染空气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举例: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冰水共存物等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举例:溶液、合金、海水、湖泊水、盐水、糖水等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2、稀有气体:霓虹灯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污染》知识点
- 空气污染的定义:指空气中含有有害物质超过一定限值,对
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 工业排放:工厂和发电厂的废气排放,包括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等。
- 交通尾气: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包括一氧
化碳、颗粒物等。
- 生活污染:家庭燃烧煤、油等能源产生的烟尘及二氧化硫。
- 农业活动:农田农药使用、畜禽养殖等释放的氨气、甲烷等。
- 空气污染的危害:
-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物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长期暴露还可能导致肺癌等严重疾病。
- 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会造成酸雨,破坏土地和水资源,
对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 控制工业排放:加强环保监管,采取减排措施,如使用清洁能源、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等。
- 减少交通尾气:鼓励绿色出行,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和电动车辆,减少机动车使用。
- 家庭环保: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燃煤、燃油烧烤和焚烧活动,注意户外烟气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 农业环保:合理使用农药,科学施肥,减少畜禽养殖对空气环境的污染。
以上是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污染》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一、空气和污染物的种类1、悬浮颗粒物:包括PM10、PM2.5等,是由有机或无机粉尘,生物检测物,金属及其它颗粒分子混合而成,主要来源有工厂排放,农业活动,道路扬尘,森林燃烧,室内燃烧等。
2、二氧化硫:是一种温度碱性物质,主要来源于燃烧煤炭,汽油,柴油等燃料,也可以来源于金属冶炼厂和污水处理厂。
3、氮氧化物:包括氮氧化物NO、NO2、NO3三种,主要来源有工厂烟气的排放,机动车排放,放射性物质等。
4、臭氧: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它在上空,中空和地表层都有,它是来自太阳紫外线照射大气中氧和氨气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物质,它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也可能对大气空间环境造成影响。
二、空气污染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空气污染会引起健康问题,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会使人的免疫系统减弱,导致慢性疾病,诸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2、对自然界的危害:空气污染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造成植物死亡;还会影响动物的健康,会破坏动物的生态环境,并导致动物灭绝。
三、空气污染的防治1、污染源控制:要加大工业污染排放的检查力度,限制污染源的排放,实行严格的排污管理,禁止污染源未经国家授权的活动,减少空气污染的发生。
2、有效的环境管理:管理者可以尽快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来提高空气质量,提高空气污染的治理能力,及时发现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空气污染。
3、非污染技术: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发展非污染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更多符合国情的污染控制技术,发展更环保更有效的能源,从而减少空气污染的发生。
四、空气污染的预防1、绿色出行:要注重保护环境,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
2、及时补充绿色植被:应定期补充绿色植被,改善空气质量,净化大气,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
3、减少室内空气污染:要避免使用室内可燃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室内的空气得到更有效的净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组成》知识点
空气是我们周围非常重要的物质,它由多种气体组成。
本文将
介绍一些关于我们周围空气组成的主要知识点。
1. 氮气(N2)
- 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大的气体,占据了空气的约78%。
- 它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是惰性的,不与其他元素产生直接反应。
- 氮气在植物生长和动物呼吸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氧气(O2)
- 氧气是空气中另一个重要的气体,占据了空气的约21%。
- 它是动物呼吸所必需的气体,也支持燃烧过程。
- 氧气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地壳和生物体中。
3. 二氧化碳(CO2)
-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占据了空气的约
0.04%。
- 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也是动物呼吸的产物。
- 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4. 水蒸气(H2O)
-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分子,以无形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 它的含量在不同地区和天气条件下变化较大。
- 水蒸气的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对气候和水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5. 其他成分
除了上述气体外,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其他成分,如氩气、氦气、氖气等。
这些成分的含量较低,但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了解我们周围空气的组成对于理解大气现象、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对《我们周围的空气组成》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参考资料:
- 参考来源 1
- 参考来源 2。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 现象:产生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体积.(2)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3) 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红磷要过量;②容器要密封,不漏气;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①红磷量不足,氧气未耗尽;②装置漏气;③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②止水夹未夹紧,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从导管口逸出。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①红磷被点燃后再伸入集气瓶内,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
②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污染空气。
③导管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氧气用途: (1) 供给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航空等〉2 氮气用途:(1) 作保护气(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2) 制硝酸和化肥。
(3)冷冻麻醉(4)制造低温环境。
3 稀有气体用途:(1)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保护空气1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空气中的有害气体:CO 、 SO2、 NO2等。
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
3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拉瓦锡用定量法研究空气成分实验步骤:①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小约15;①研究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支持燃烧;①把在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体体积;①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u u u u u r点燃五氧化二磷①实验步骤: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然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③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4)纯净物和混合物: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3.保护空气(1)空气污染源①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者死亡;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等);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飞机等的尾气;会引发眼睛、呼吸系统炎症;形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等);一氧化碳(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破坏人体血液输氧功能,使人窒息死亡等);氟氯烃(主要来自空调机;会破坏高空臭氧层)。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循环》知识点空气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我们每天都依赖空气进行呼吸和生活。
了解空气循环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持空气的清洁和健康。
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关于我们周围的空气循环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空气的大部分,约78%;氧气占约21%;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是空气中的其他成分。
2. 空气的循环过程空气的循环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空气的循环空气的循环- 水循环- 蒸发- 凝结- 降水- 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 工业排放- 车辆尾气- 垃圾焚烧- 燃煤等能源燃烧- 空气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 酸雨- 烟雾- 加重温室效应3. 空气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常见的空气污染问题包括酸雨和温室效应。
- 酸雨酸雨- 酸雨是指带有酸性物质的降水,主要由化学工厂、发电厂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所引起。
- 酸雨会对土壤、植物和水体造成损害,加剧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一部分气体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的热能,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极大影响。
4. 空气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空气和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以下是一些保护空气的措施:- 节约能源节约能源- 减少能源消耗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 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减少车辆尾气排放- 骑自行车、步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 推行清洁能源推行清洁能源- 开展清洁能源项目,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加强环境监测加强环境监测-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应对污染问题。
5. 个人的责任和行动每个人都能为保护空气和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初三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初三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一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初三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二1、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及其它0.03%。
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气等;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气焊练钢等;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3、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中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药品: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3)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4)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5)验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内是氧气。
(6)注意事项: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水的倒流。
5、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6、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硬度等(2)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毒性、稳定性等7、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1)本质区别:宏观,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是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A+B+……=C分解反应:D=A+B+……1、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检测项目中不包括(B)(A、C 有毒,D能浑浊空气,B是植物生长需要的。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4P+5O22P2O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四、混合物和纯净物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用途】① 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这一点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② 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③ 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④ 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2.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总称)【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① 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② 用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③ 用于激光技术;④ 氦气可作冷却剂;⑤ 氙气可作麻醉剂。
六、空气污染和防治1.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是有害气体和烟尘。
污染源包括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大有害气体),还包括工业废气等方面。
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4.防治空气污染: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等。
七、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①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④ 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第二节氧气一、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不易溶于水。
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二、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三、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22P2CO2SO22H222Al22MgO22CuO22HgO22CO2石蜡+氧气四、探究实验1.木炭燃烧实验【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盛有集气瓶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C+O2CO2【注意事项】木炭应该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原因: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持木炭燃烧,防止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木炭熄灭,确保实验成功。
2.硫燃烧实验【实验操作】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分别观察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O2SO2【注意事项】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注意事项】① 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杂质。
② 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 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使细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 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⑤ 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细铁丝燃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⑥ 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六、氧化反应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3.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会发光、放热,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放热较少,但不会发光,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第三节制取氧气一、气体制取装置1.气体发生装置⏹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加热时的注意事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加热结束时,酒精灯的火焰应该用灯帽盖灭。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
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
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
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
(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2.气体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适用情况: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注意事项:●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在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之前,导气管管口不应伸入到集气瓶口。
●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
●如果需要较干燥的气体,请不要使用排水法。
●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暂存气体时,需要盖上毛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导气管属于发生装置。
把导气管画在收集装置中,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