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年来武汉东湖介形虫组合变化及其环境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825.52 KB
- 文档页数:9
第43卷第3期2012年2月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 Vol.43,No.3Feb.,2012收稿日期:2011-09-29作者简介:雷明军,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保护与设计工作。
E -mail :mjlei@163.com文章编号:1001-4179(2012)03-0059-03武汉大东湖水网构建工程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雷明军,蒋固政(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1)摘要:由于江湖通道隔截,武汉大东湖各湖泊变得相对“孤立”,水质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为此,武汉市实施了大东湖水网构建工程,将长江与大东湖各湖泊连通起来。
根据大东湖目前的污染现状、工程引水规划以及长江和东湖的水质和水生生物情况,分析了工程实施对湖泊生境、水生生物、鱼类及鸟类的影响。
工程的实施,将增强水体的流动性、提高湖泊的水体置换能力、减少死水区、扩大湖泊环境容量,为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创造适宜的生境。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水网构建;大东湖;武汉市中图法分类号:X171文献标志码:A1工程概述武汉大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地区,北临长江,包括东沙湖水系的东湖、沙湖、杨春湖和北湖水系的北湖、严西湖、严东湖等6个湖泊,总水面面积62.5km 2,总汇水面积330.7km 2,湖泊总有效容积12031.5万m 3,大东湖各个湖泊的概况见表1。
表1大东湖各湖泊概况湖泊名称汇水面积/km 2正常水位/m 水面面积/km 2有效容积/万m 3杨春湖4.019.150.678.5沙湖18.819.153.2260.0东湖121.719.1532.56870.9北湖79.519.132.2332.3严西湖69.319.1315.72989.8严东湖37.418.638.31500.0合计330.762.512031.5武汉大东湖水网构建工程由点源控制工程、面源控制工程、水网连通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景观建设工程等五大部分组成,其中点源和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是水网连通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前提条件[1]。
武汉东湖的特点
武汉东湖,又称为裹脚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城区东部,是武汉市的重要水源地、水产养殖基地,也是知名生态旅游风景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东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环境:东湖依自然环境分为六个游览区,其中听涛区景点比较集中。
这里沿湖有垂柳、荷池,周围冈峦起伏,景物颇动人。
2.旅游功能:东湖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
这里每年接待游客达数百万人次,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风景游览地。
3.生态价值:东湖是武汉市的重要水源地,维护了当地的生态稳定性。
这里的水生植物资源丰富,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东湖也是鸟类的天堂,有珍稀鸟类5大类型234种,是观鸟旅游的绝佳场所。
4.文化底蕴:东湖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历史上屈原、李白等不少名人曾在东湖留下足迹。
这里也是楚文化的中心,有浓郁的楚风和精妙的楚韵。
此外,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文化底蕴深厚。
总的来说,武汉东湖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重要的生态价值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景观生态学论文题目春风不改旧时波——东湖风景区的变迁院(系)美术学院专业美术学年级2012级学生姓名韩梦宇学号指导教师二○○一四年四月内容摘要:东湖位于武汉武昌区东部,北邻武钢,南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作为典型的半封闭浅水湖泊,东湖的水面面积达33平方公里,汇水面积有119平方公里。
东湖曾是我最喜爱的游乐场。
十几年前的时候物质还很匮乏,游乐场所委实是不多,东湖是很多武汉本地人游玩时的不二选择。
等到我差不多七八岁的时候,东湖富营养化问题更加严重。
随着城市居民的增多、连岛通路工程的实施和东湖周边餐饮业的发展,东湖已经不是它原先的样子了。
关键词:东湖、污染、治理、新生说到武汉,怎能不提东湖。
东湖位于武汉武昌区东部,北邻武钢,南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作为典型的半封闭浅水湖泊,东湖的水面面积达33平方公里,汇水面积有119平方公里。
依湖而建的听涛风景区、磨山风景区、东湖海洋世界、武汉植物园等景区使东湖成为风景宜人的水上乐园。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的“霸主”地位不可撼动。
遗憾的是在很多年以来,东湖似乎一直被“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压在脚下。
但是很多去过西湖的人在将东湖与西湖进行比较的时候都会认为还是东湖更胜一筹。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妹子,东湖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也见证了东湖这么多年来的变迁与沉浮。
东湖曾是我最喜爱的游乐场。
十几年前的时候物质还很匮乏,游乐场所委实是不多,东湖是很多武汉本地人游玩时的不二选择。
当时的东湖还没有被污染的很严重,湖水还比较清。
据我的奶奶回忆,东湖原本是通江湖泊,通过青山港与长江连接在一起,湖水夏涨冬枯。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东湖清澈见底,水草生长茂盛,湖里的鱼、螺、蚌、虾、蟹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数量及其丰富。
但是好景不长,1957年的时候青山港武丰闸改建,东湖从此与长江隔绝,水位完全受人为控制。
1972年,东湖开始放养草鱼、鲢鱼、鳙鱼等鱼类。
几年后,湖中的水草被草鱼吃光,藻类大量生长,演变成富营养化湖泊。
武汉东湖水生植物区系四十年间的变化与分析
于丹;涂芒辉
【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
【年(卷),期】1998(022)003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近年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前人的有关研究资料,对东湖四十年间(1954-1994)水生植物区系组成变化进行了讨论。
文中分析了东湖水生植物区系组成、东湖水生植物在中国与世界水生植物区系中的位置、东湖水生植物种属的分布区类型、单种属和寡种属的地理分布格局、东湖水生植物区系的性质、东湖与10个湖泊水生植物种属相似性的分析。
最后对东湖水生植物分类群及种类变化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11页(P218-228)
【作者】于丹;涂芒辉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98
【相关文献】
1.武汉东湖水生植被现状调查及群落演替分析 [J], 吴振斌;陈德强;邱东茹;刘保元
2.武汉东湖水生植被现状调查及群落演替分析 [J], 吴振斌;陈德强;邱东茹;刘保元
3.武汉东湖水生植物生态学研究Ⅱ.后湖水生植被动态与水体性质 [J], 邱东茹;吴振斌;刘保元
4.武汉东湖·天下东湖——访武汉东湖风景区管委会主任石大鸿 [J],
5.东北水生植物区系与周缘地区水生植物区系关系的分析 [J], 于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武汉东湖的保护、开发与管理每当谈到中国湖泊,人们总要提的是杭州西湖,然后,武汉东湖比西湖更大更美,却总是被人忽略,在这里我想借欧洲一些湖泊的开发管理来谈谈武汉东湖的相关问题。
武汉东湖风景区建立于1950年,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东湖风景区已初步形成听涛、磨山、落雁、白马、吹笛、珞洪六个游览区,听涛和磨山是东湖六个游览区中相对成熟的二个景区,多年来东湖的旅游活动也集中在这二个区。
九十年代后东湖的开发重点主要在磨山,先后建设了楚城、梅园等大型景点,在听涛区建设了海洋世界等景点,近三年来开发重点转移到落雁景区。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项目策划的指导,且东湖环湖沿岸土地被分属于农、工、商、学、部队等多个行业的44个单位占用,它们纷纷在湖泊周围征地开发,使东湖的宏观布局和项目建设难以有统一的计划;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沿岸的许多建设项目破坏了湖岸带景观的协调性;湖岸带的开发空间受到限制。
同时,东湖深厚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应有的挖掘。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英国湖区,位于英格兰西北海岸,靠近苏格兰边界,方圆2300平方,这里有著名的温德米尔湖和葛拉斯米尔湖,它的开发管理有五个特点:1. .旅游产品丰富多样、特色鲜明。
充分地利用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增强产品的体验性和附加值,特别注重旅游产品、纪念品的独具匠心和特色. 而丰富的旅游商品和主题活动在游客消费上的直接体现就是,旅游者在这些湖泊往往有较高比例的购物和娱乐支出。
2. 充分利用名人效应。
湖区,是诗人的故乡。
这是个非常英国的地方,它位于英格兰西部,靠着大海,被称为英国的旅游名片。
3.湖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周边的城镇建设紧密结合。
湖区的风景优美,空气质量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如今湖区的旅游发展和城镇建设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 .湖泊旅游设施完善,同时还有一系列多彩、刺激的文化娱乐活动。
作为湖泊旅游产品,即包括核心层的湖面旅游,即在湖泊的核心水域上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在湖中岛屿上的观景活动,在水上进行的康体活动,无论发展哪一层面的旅游活动都必须有完善的旅游设施,才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东湖水环境研究报告东湖水环境研究报告(一)东湖是我国湖泊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东湖水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展开了一项东湖水环境研究。
我们首先对东湖的水质进行了采样和分析。
结果显示,东湖的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物质和有机物。
这些污染物可能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
此外,我们还发现东湖水质中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低,表明水体存在氧气缺乏的情况。
这可能会对湖泊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接下来,我们对东湖的水生生物进行了调查。
研究发现,东湖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等。
然而,由于水污染的影响,部分物种数量明显减少。
这给湖泊的生态平衡带来了威胁。
我们还发现,东湖的鱼类数量明显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了不利影响。
另外,我们还对东湖周边的陆地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
研究发现,湖泊附近的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质量较差。
这可能是由于土地过度开发和废弃农田导致的。
土壤质量的下降对湖泊的水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综上所述,东湖的水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生态问题。
为了保护东湖的水质和生态系统,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应加强对东湖周边地区的排污管控。
对农业和工业废水进行严格监管,防止有害物质进入湖泊。
同时,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再排放。
其次,应加强水域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采取措施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同时,加强湖泊周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高土壤质量,为湖泊提供更好的生态支持。
最后,加强对东湖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科学的监测系统,定期对水质、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此外,加强对东湖周边活动的管理,减少对湖泊的人为干扰。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东湖的水环境和生态系统将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
同时,这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共同努力为东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武汉东湖昆虫多样性现状及展望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insect diversity in Donghu Lake of Wuhan■文 / 相英坤1 王耀明1 肖鼎1 霍军2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是中国第一大城中湖。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东部,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国发〔1982〕136号文件将东湖风景区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根据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风景名胜区范围为东至武广铁路,西至东湖路,北边以筲箕湖以北地区及中北路延长线为界,南边界至老武黄公路、喻家山、南望山一线山脉南麓区域。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是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共划分为听涛、渔光、白马、落雁、后湖、吹笛、磨山、喻家山八大景区。
2010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先后颁发多个生物多样保护法律法规,并对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提出具体要求。
2014年经省政府同意,湖北省环保厅颁发了《湖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纲要(2014-2030年)》。
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凝聚全球治理合力,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强调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水平,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生物圈中已知命名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其中,植物45万种左右,动物150多万种,鸟类9000多种,鱼类2万多种,而无脊椎动物昆虫有100多万种,占整个动物种类的2/3。
昆虫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范围广,水、陆及高空中都能发现昆虫活动的行踪。
昆虫的食性十分复杂,有取食植物的植食性昆虫,有取食其他昆虫的肉食性昆虫,有取食腐烂物质的腐食性昆虫,有取食动物尸体的尸食性昆虫,还有为农作物、树木、花卉传播花粉的授粉昆虫,昆虫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圈的资源与平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湖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摘要:湖泊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元素湖泊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可以提供水源,渔产,发电,还可以防洪,灌溉,旅游等多种功能,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分析了湖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并提出了相关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湖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威胁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化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包括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所形成的生态过程和所有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1]。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作为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2]。
湖泊是指陆地表面洼地积水形成的比较宽广的水域。
湖泊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元素湖泊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可以提供水源,渔产,发电,还可以防洪,灌溉,旅游等多种功能,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面临诸多的威胁。
1水生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1.1 江湖阻断导致生境破碎、萎缩和丧失水利工程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
同时,在生态建设方面也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调节水量丰枯,抵御洪涝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冲击干扰,改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状况以及调节生态用水等方面,水利工程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
一些水利工程的兴建,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河流形态的多样性[3]。
生境的变化导致水域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降低,使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4],水坝是近百年来造成全球9000种可识别淡水鱼类近1/5遭受灭绝、受威胁或濒危的主要原因 ,将近3/4的德国淡水鱼和2/5的美国淡水鱼受到了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