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弹力 弹簧测力计
- 格式:ppt
- 大小:12.41 MB
- 文档页数:21
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弹性变形的仪器,通常用于测量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基于胡克定律,弹力是通过弹簧受到的拉伸或压缩产生的。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产生弹力,通过弹簧的形变量可以推算出所受外力的大小。
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是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的基础。
它描述了一根弹簧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的形变与所受外力的关系。
胡克定律的数学表达为F=kx,其中F表示所受外力的大小,k是弹簧的弹性系数,x是弹簧的形变量。
这意味着外力与形变量之间成正比,弹簧的弹性系数越大,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弹簧测力计通常由弹簧、固定座和测力表组成。
当外力作用在弹簧上时,弹簧产生形变,使得测力表指针指示出受力大小。
弹簧的弹性系数取决于弹簧的材料和工艺,一般通过精密的校准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弹簧的形变过程
弹簧在受到外力时,会产生形变,这是由于弹性变形的特性。
当外力作用在弹簧上时,其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弹簧分子受到扭曲和位移,形成了弹性势能。
一旦外力消失,弹簧会重新回到原来的形状,释放储存的弹性势能,此时称为恢复力。
弹力的应用
弹簧测力计的弹力原理不仅应用于测力仪器,也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和工程领域。
例如,弹簧在汽车悬挂系统中起到减震和支撑的作用;在工业生产中,弹簧也常用作紧固元件和控制元件。
因此,弹簧测力计的弹力产生是基于弹簧的弹性变形原理,通过对形变量的测量可以精确地获取所受外力的大小,是一种常用的测力工具。
弹力弹簧测力计弹力的定义弹力是指受到变形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的回复力。
在物理学中,弹力属于一种反向的力,当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后,会产生相反的弹力以抵抗变形。
常见的弹性变形包括压缩、拉伸和扭曲。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压力、重力等物理量的仪器。
其原理基于胡克定律,即物体的弹性形变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启动时,被测物体的力会使弹簧发生变形,并且变形的幅度与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弹簧的变形,就可以得出被测物体的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基于弹簧的弹性变形原理。
常见的弹簧测力计有拉伸式和压缩式两种。
拉伸式弹簧测力计采用一根弹性缠绕的钢丝作为弹簧,被测物体的重力或拉力会使钢丝产生变形,从而形成一个与所受力成比例的电信号。
压缩式弹簧测力计则是将被测物体压在测力计上,使内部的弹簧发生压缩变形,从而产生一个电信号。
弹簧测力计的应用弹簧测力计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和材料测试中。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它们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机械制造中,弹簧测力计通常用于测量机械元件的强度和性能。
例如,它们可以用于测量机床切削刃和剪刃的硬度和强度。
弹簧测力计也可以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和制动器的力和压力。
材料测试中的应用材料测试中,弹簧测力计通常用于测试材料的抗拉强度、压缩强度和剪切强度。
材料测试通常需要通过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来测量材料的力和应力。
弹簧测力计还可以用于测量材料的硬度。
弹簧测力计的优势和缺点弹簧测力计具有许多优点和缺点。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它们。
优势弹簧测力计具有以下优势:•精度高:弹簧测力计的精度高,可以用于测量一系列力的大小和方向。
•结构简单:弹簧测力计的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和维护。
•反应迅速:弹簧测力计的反应速度快,对瞬时力的测量有明显优势。
•成本低:弹簧测力计的成本低,适合于在不同领域广泛运用。
缺点弹簧测力计的缺点主要包括:•精度受限:弹簧测力计的精度受到弹簧的质量影响,因此其精度相对于其他高端测力仪器有所限制。
沪科版八年级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6.3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知识梳理】一、物体的形变(根据能否恢复原状分类)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当力撤去后,物体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例:气球、篮球形变。
2.塑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当力撤去后,物体不能自行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例:橡皮泥、面包形变。
3.弹性: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能够自行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做弹性。
二、弹力1.定义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阐述:弹力即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原状从而施加给与其接触物体上的力。
例:用手把气球压扁,气球发生的是弹性形变,气球想要恢复原来的球形,从而给手施加的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且产生弹性形变(即接触并挤压)3.弹力的三要素① 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 ② 作用点:作用于接触面上③ 大小:在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即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
三、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
2.使用使用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与恢复原状方向相同与发生形变方向相反}①选:估计待测力的大小并根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与分度值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②调零:a、上下拉动挂钩,防止弹簧测力计卡壳b、将指针调节至零刻度线处③测量: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要与被测力方向保持相同。
(所以,弹簧测力计的摆放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由被测力的方向决定)④读数:a、待指针静止时再读数b、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易错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伸长的长度才与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
当弹簧所受的拉力超过一定范围后,弹簧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规律总结】弹力时接触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包括人眼不易观察到的物体的微小形变)。
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典例分析】1.(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利用一根长橡皮筋自制简易测力计,装置如图1所示。
沪科版物理《弹力与弹簧测力计》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01教学目标掌握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测量力的基本单位“牛顿(N)”。
知识与技能1过程与方法23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及条件;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自主探究,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02教学内容分析学生需要掌握弹力以及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重点学生需要深刻理解弹力的产生和特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精度和误差来源。
难点重点难点03教材中还介绍了弹簧测力计的内部结构和不同类型,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教材编排特点01教材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逐步介绍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02教材中涉及大量的插图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应用。
03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直观教学探究教学合作学习问题式教学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规律和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问题导入、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多媒体教学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教学通过类比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促进知识迁移。
类比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和作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教学04教学过程设计展示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弹力弹簧测力计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三河中学(黒城中学)段花75520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通过对弹簧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
●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拉力计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弹力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弹簧测力计。
13.1《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背景】在新课标要求下启发学生学习掌握《弹力弹簧测力计》的知识要点【教学课题】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科目】物理【教学年级】初中九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2.通过自制测力计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学方法】初中学生是活泼好动的,这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
在课堂探究的时候活泼的性格使他们会积极参与,但是在练习的时候活泼的性格又会使他们浮夸,所以课堂采用了启发,引导作为探究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小测和小组统计作为练习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启发教育:故事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或接触到一些有趣的物体.它们在被挤压后,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变化,但一旦撤消挤压,它们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而一些物体即使撤消挤压后,它们也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样貌.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日常所见、所用,找找哪些物体能够恢复形状?哪些物体不能恢复原貌?现在我们用力改变弓、弹簧、橡皮泥的形状。
大家观察,它们都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但它们有什么区别?弓图片:/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 0%AD%B9%AD&in=2801&cl=2&lm=-1&st=-1&pn=4&rn=1&di=5089588605&ln=1998&f r=&fm=index&fmq=1009821421504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 &face=&is=&istype=2#pn4&-1&di5089588605&objURLhttp%3A%2F%2Fwww.hainin %2Fd%2Ffile%2F201009%2Fff6850744dbd91ad6f2d96765bb651da.jpg&from URLhttp%3A%2F%%2Fe%2Fwap%2Fshow.php%3Fclassid%3D2%26 id%3D60825&W546&H408&T8608&S48&TPjpg橡皮泥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F %F0%C6%A4%C4%E0&in=8302&cl=2&lm=-1&st=-1&pn=2&rn=1&di=41748783450&ln= 2000&fr=&fm=detail&fmq=1009821521443_R&ic=0&s=&se=1&sme=0&tab=&width= &height=&face=0&is=&istype=2#pn2&-1&di41748783450&objURLhttp%3A%2F%2F %2Fp%2F20110102%2F20110102102445-1464585759.jpg&fromUR Lhttp%3A%2F%%2Fz%2Fq253652907.htm%3Fsp%3D1001&W140&H140&T7466&S4&TPjpg二、新课教学启发教育:1、弹性与塑性总结上面问题学生的见解后的出:像钢尺、弹簧那样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特性叫弹性。
《弹力弹簧测力计》课件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详细内容将围绕弹力的概念、弹簧的弹性特性以及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与应用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理解胡克定律。
2. 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的基本技能。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弹簧的弹性特性,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弹力的计算,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胡克定律,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演示用弹簧,悬挂物品。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品,包括弹簧测力计,不同质量的物体,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悬挂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弹簧的伸长程度,引发学生对弹力的思考。
2. 理论讲解:a) 弹力的概念与产生条件。
b) 弹簧的弹性特性,胡克定律的介绍。
c)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实际例题,讲解如何计算弹力及使用弹簧测力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
b) 记录数据,分析弹簧的弹性特性。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与产生条件。
2. 胡克定律:F=kx(k为弹簧常数,x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长度)。
3.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 力的计算及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各题的弹力,已知弹簧常数k和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长度x。
a) k=10N/m,x=0.2m。
b) k=15N/m,x=0.3m。
2. 答案:a) F=2N。
b) F=4.5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弹力的理解程度,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研究弹簧的弹性限度,了解非线性弹簧的特性,拓展学生对弹力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弹力的计算,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共含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来理解物体的弹性、塑性以及弹性有一定限度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2.通过亲手去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来感受弹力的作用,再通过抽象性思维归纳出弹力的一般概念,从中隐约地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表面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演示“共同自制弹簧测力计”自然而然地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并且能增强自我创造的自信心。
再通过观察生活中其它的形形色色的测力计能够找出它们的共性(都是利用了弹簧的形变大小与所受外力大小的关系,将抽象的外力的大小转化为直观的长度或角度的大小)。
并以此能拓展认识到其它基本测量工具都是如此。
4.通过“使用测力计”的分组实验总结出使用的要领,并且联系前面学过的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刻度尺、量筒,理解它们有共同的使用要领,从而对逐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产生一些自发的认识。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弹性、塑性及弹性限度1、演示一:(1)拉橡皮筋,观察其伸长,撤去拉力,观察其恢复原状。
{2} 拉泡泡糖条,观察其伸长,撤去拉力,观察其不能恢复原状。
(3)压海绵,观其变薄,撤去压力,观其复原。
(4)压橡皮泥,观其变薄,撤去压力,观其不能复原。
(5)压钢尺,观其弯曲,撤去压力,观其复原。
(6)压铁丝,观其弯曲,撤去压力,观其不能复原。
2、用示意图再现以上六个演示实验的现象。
3、学生分组讨论,将以上六个现象分类。
4、各抒己见再导向统一,得出弹性和塑性的概念。
5、演示二:用很小,较大,很大的`力分别拉同一根弹簧,观察其能否复原。
6、共同分析得出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二、弹力1、学生动手实验: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感受皮筋、弹簧、尺子对手的力。
2、分析以上弹力的产生,得出弹力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知道其在物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1.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2.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应用中的误差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
2. 实验器材:细线、钩码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引入弹簧测力计的话题。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讲解弹簧在受到拉力时的伸长与拉力大小成正比的原理。
3.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挂载、如何读取数值等。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6. 误差分析:讲解弹簧测力计在实际应用中的误差来源,如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弹簧测力计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9.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称重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弹簧测力计的制造和使用介绍,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原理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或实验室,实际观察弹簧测力计在生产中的应用。
3. 开展弹簧测力计设计竞赛,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使用前进行检查。
第十三章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吕标初中罗金刚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4.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预习内容:一、(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第52-53页,简要回答以下问题,请将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保证在10分钟内独立完成)1.什么叫弹性?什么塑性?2.什么叫弹力?他的产生原因?3.测力计的作用是什么?弹簧测力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4.如图所示,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它的一大格表示 N。
每一小格表示 N。
调零后,如果在挂钩上施加向下的2.6 N的力,请你在图中画出测力计指针的位置。
5.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什么?三、在你预习过程中,你还有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来(每人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课内探究学案一、明确学习目标:(请四人一组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写到黑板上)二、合作探究,自主研修:探究要求:1.分别在大弹簧上挂1个、2个、3个200克的钩码,并记下指针没挂钩码时及每挂一次钩码时的位置。
最后测量每次弹簧的长度及伸长的长度。
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将结果填表: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根头发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⑴小组合作,进行实验⑵组间交流,归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全班交流,精讲拓展交流一:根据几位同学所展示的实验记录数据表,分析结论并说出这一原理的应用。
交流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请同学们整理反思刚才的学习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
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请先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存在疑问的题目。
)1、弹簧秤是测______的工具,力的单位是______。
2、测一个大约是6N的力时,所选用的弹簧测力计,最恰当的规格是[]A、量程10N,分度值0.2NB、量程5N,分度值0.1NC、量程15 N,分度值0.5ND、上述三个测力计都可以用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必须注意的几点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弹簧测力计不能用来测量小于它的最小刻度值的力4、有关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越长,所受拉力一定大B.弹簧的长度与所受拉力成正比C.只要弹簧不断开,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D.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课后练习学案:1、下列的测量工具中,属于测力的工具是 [ ]A.天平B.弹簧测力计C.杆秤D.电子秤2、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错误的是[ ]A.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测量的最大值B.测量后应检查指针能否回复原零位C.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底板摩擦D.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要保持竖直位置3、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 (填“能” 或“不能”)马上用来测力的大小,需要先.4、某弹簧测力计受力50N时,弹簧伸长2cm,若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1cm,则弹簧测力计受力大小是 [ ]A.50NB.25NC.100ND.0N。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一、填空题
1、物体的___ 或___ 的改变叫做形变,弹力是由于_________而产生的力。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符号是___。
实验室常用测量力的工具是______ 。
二、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是( ) A 、被拉长的橡皮筋 B 、被压扁的橡皮泥 C 、被压弯的竹竿 D 、钟表内被旋紧的发条
2、有一弹簧测力计,当秤钩上没有施加力时,指针不是在零刻度线上,而是在0.2N 的位置,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秤钩,读数为4N ,则手拉弹簧的力为( )
A 、4.2N
B 、4N
C 、3.8N
D 、无法判断
三、作图题
1、下列各图中,物体A 静止。
画出物体A 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四、计算题
1、有一弹簧,当其两端各受沿轴线方向相反的拉力20N时,弹簧伸长了2cm,试求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
答案
一、填空题
1、形状 体积 弹性形变
2、牛顿,N ,弹簧测力计
二、选择题
1、B
2、C
三、作图题
1
、
四、计算题
1、解:示意图为 F =20N ,x =2cm
劲度系数F =kx ,k =F/x =20/0.02=1.0×103N/m。
茨榆坨初中九年物理导学案
三、当堂检测
1.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受压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
像跳板这样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_________________。
2.类似于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所发生的这一类形变,人们把它称为________形变。
弹簧测力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_________,也就是它的____________。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_____________,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校零
B.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使用
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应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
5.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B.万有引力C.人对墙的推力D.地面对人的支持力6.下列测量工具中,不属于测力计的是()
A.弹簧测力计 B.握力计 C.磅秤 D.牵引测力计
7.如图,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示数是_______。
8.使用弹簧测力计上测量前,如果零点没有校正,指针指在零点的下方,测得力的大小与真实值相比:()
A.偏大 B.偏小 C.相同 D.不能确定
9.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13、1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2.通过自制测力计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测力计的原理.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教具准备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木板、钩码、铁架台、投影仪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学生活动后汇报)[生]钢尺或钢锯条,在用力弯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恢复原状,[生]我们平时用的橡皮用力扭时也会发生形变,松开手后又会恢复原状.[生]女同学扎辫子用的橡皮筋也是用力拉时能变长,松手后恢复原状.[生]用力按皮球时,球会凹下一个坑,松手后恢复原状.[师]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例子,这些例子中物体的共同特性是什么?[生]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师]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是和弹性不一样的特性呢?[生]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能恢复原状.[生]玩泥巴时也是一样,撤去外力泥巴也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师]像橡皮泥和泥巴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有塑性的物体.二、进行新课1.弹力[师]刚才同学们在弯钢尺、拉橡皮筋(或弹簧)时,有什么感觉呢?[生]我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师]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elastic forcc),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请同学们讨论.[生]我们不拉弹簧也不压弹簧时,弹簧对手就没有作用力,如果用手去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改变,对手就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你对别的物体施力,物体肯定也会对你有力的作用,所以我认为物体不发生形变也会有力的作用.[师](积极鼓励同学们互相辩论,发表不同的意见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右上图)[师]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吗?[生]小车受到力以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自由伸缩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师]进一步向同学们说明,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师]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这只小青蛙(出示实物),给它上弦后,放在地上就会自己跳起来(演示),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同学们讨论后汇报交流)[生]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生]跳水运动中1m板和3 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生]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生]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杆形变后产生的弹力.[生]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生]自行车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弹簧的弹力.[生]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大家能说出这么多利用弹力的例子,说明在乎时的生活中大家一定是注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了,以后还要继续保持这种好习惯.老师今天正好带来了一个拉力器,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试一试?(请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上台拉动拉力器,提醒全体同学注意观察)[师]在他们拉这个拉力器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生]他们拉得不一样长,女同学拉得较短,男同学拉得较长.[师]拉力器被拉的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长短不同,说明了两个同学力的大小不同.[生]可以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来判定力的大小.[师]同学们可不可以根据这样的原理来自己制作一个测力计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桌子上的材料试一试.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学生操作,老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各组交流)[师]请一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制作的过程.[生](1)将一块光洁平整的硬纸板竖直地固定在铁架上.再将一根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纸板上.弹簧自然下垂时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在纸板上作好记号.(2)将0.5 N的钩码挂在弹簧上,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并在纸板上作上记号.(3)分别将1 N、1.5 N、2 N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上,并在硬纸板上分别记下弹簧最下端对应的位置.(4)在对应的位置上标出所用钩码的重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弹簧测力计.[师]其他组的同学有不同的地方吗?[生]将0.5 N、1 N、1.5 N、2 N的钩码挂在弹簧下端时,用刻度尺测量硬纸板上相邻两个记号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所受的力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把每相邻的两个记号间又平均分成了5等份,这样测量可以更精确.[生]我们组把弹簧下面加了一根线,可以方便挂上物体测量.[生]我们组在弹簧的最大端固定了一根指针,可以使读数更方便.[师]老师再在你们共同制作的测力计上加一个拉环,就变成了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出示弹簧测力计),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结构.[生]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师]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生]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师]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一下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物体的重力,同学们注意观察,看他使用的对不对.(学生演示,结束后同学们交流)[生]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正对(学生示范).[生]拿弹簧秤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生]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物重力,以免被测物重力太大,损坏弹簧秤.[演示]一根弹簧在持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弹簧秤测量文具盒及课本的重力,然后归纳弹簧秤的使用规则.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4)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5)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师]生活中除了弹簧测力计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测力计.[投影]形形色色的测力计.三、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可以先讨论一下.[生]今天的这节课,我知道了测力计的构造,并且还可以自己制造测力计,用自己做的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白了我们身边很多平时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利用,比如一块小纸板、一根弹簧、几个钩码就能做成测力计.以后我们应多动脑、多动手,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