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天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每日一题之2017快乐暑假高二地理人教版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28.59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1.下表是某国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图。
据此回答(1)~(2)题。
A.阶段ⅠB.阶段ⅡC.阶段ⅢD.阶段Ⅳ(2)该国1975-2005年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总量有波动,但变化不大B.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减缓C.经历了慢—快—慢的过程D.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加快2.读2008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第(1)~(2)题。
A.广西B.广东C.新疆D.湖南(2)广东省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A.文化水平高B.迁入人口多C.自然条件好D.经济水平高3.(2012·潮州二模)读某地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金字塔图(下图),回答关于该地户籍人口叙述最有可能错误的是() A.女多男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B.大量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C.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较严重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4.(2012·汕头市二模)“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人口比重低。
若总扶养比(0—14岁和65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超过50%,人口红利消失。
读我国抚养系数表,回答(1)~(2)题。
()A.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B.汽车、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C.金融、软件维护等服务业D.矿产资源开发等基础产业(2)表中所列年代中,人口红利最大的是()A.1982年B.2000年C.2010年D.2050年5.(2012·茂名市二模)下图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均呈上升趋势B.人口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呈正比C.8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都呈下降趋势D.从当前情况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还不会出现6.读漫画,回答(1)~(3)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 A.8 000 B.10 000C.6 000 D.4 500(2)如果用a表示2009年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A.a<b<c B.c<b<aC.b<a<c D.a<c<b(3)下列有关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D.新疆—水资源二、综合题1.(2012·烟台模拟)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夯实基础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体趋势:不断。
2.决定因素:______和______。
3.时间差异【答案】增长出生率死亡率4.空间差异(1)特点:地区上。
(2)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_______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______【答案】不平衡缓慢很快【注意提示】人口“三率”的计算(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婴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人口出生率=同期活产婴儿数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100%(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人口死亡率=同期死亡人数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10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征及转变高低高 低低低原始型 现代型传统型 现代型 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注意提示】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和类型差异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爆炸”(1)含义: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情况,反映近100多年来_____________的现象。
(2)人口的指数增长:开始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答案】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世界人口猛增2.环境承载力(1)实质:环境能。
(2)衡量指标:。
3.环境人口容量(1)制约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以及等。
(2)估计: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左右。
【答案】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资源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100亿4.人口合理容量(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2)保持措施①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之内;建立。
《人口的合理容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
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多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A.①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2.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3.地球上适合供养多少人口是由哪个指标来反映的( )A.环境承载力B.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D.科技水平4.下列因素中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的是( )A.资源B.科技C.消费水平D.交通5.关于环境人口容量(A)和人口合理容量(B)的数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B.A<BC.A>BD.A可能大于B,也可能小于B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块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可以。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如上图,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7.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下表为2019~2019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材第 14 页活动当前我国人口增加模式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但因为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旧好多,控制人口增加的任务仍旧十分艰巨。
我国人口自然增加率的降落,主要受益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当控制在 16 亿左右,这是就我领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而言的,当前的 13 亿多人口已使我国的很多资源不堪重担。
16 亿左右的人口是我国的极限容量,其实不是人口的合理容量。
不论是从人口增加的趋向看,仍是从环境人口容量看,我国都一定采纳计划生育政策,甚至在此后较长的历史期间内持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学业达标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
读表,回答1~2 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奉养的人口数目饱暖型花费水平最适合的人口数目小康型花费水平富饶型花费水平①约 16亿②10 亿以内③8 亿~9 亿④7 亿以内1.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A.①B.②C.③D.④2.表中②③④数值的差别,说明人口合理容量()A.只受人口花费水平影响B.与人口花费水平呈正有关C.与人口花费水平呈负有关D.与人口花费水平没关分析:第 1 题,剖析表中供给的信息,①表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②③④表示在不一样花费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第 2 题,②③④数值的差别,主假如由花费水平的差别造成的,花费水平越高,最适合的人口数目越少,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花费水平呈负有关。
答案: 1.A 2.C3.环境人口容量拥有不确立性的原由是()A.人口总数目处于不停变化之中B.就全世界而言,当古人口重生产种类为过渡型C.人口迁徙的数目、规模、范围愈来愈大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要素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分析: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花费水平限制着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答案: D。
高考地理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考纲呈现]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考纲解读]1.综合思维:通过人口统计资料,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判断人口增长的时空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
2.人地协调观:通过具体区域案例,对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进行对比区分,树立人地协调观。
[思维导图]1.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2)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3)时间差异①10万年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的趋势。
②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4)空间差异①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②发展中国家: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方法技巧1.根据数值特征判断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4%左右4%左右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传统型3%左右1%以上2%左右现代型1%左右1%左右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2.区域人口增长分析区域人口增长⎩⎪⎨⎪⎧区域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区域人口机械增长(人口基数×机械增长率)自然(或机械)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增长,但最大时人口不是最多; 自然(或机械)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减少,但最小时人口不是最少; 自然(或机械)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最多(人口数量达到极大值)或最少(人口数量达到极小值)。
(2017·海南地理)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 A .中国 B .美国 C .印度D .俄罗斯(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 A .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答案(1)C (2)B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答案由上述材料可知,2000年世界人口为60亿,预测2050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到90亿,由统计资料可知,该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一直是18%左右。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16·湖北八市联考)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A.①B.②C.③D.④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A.东亚B.南美C.西欧D.北非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大约在②所示时间段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为0,此段时间以后总增长率大于0,人口开始增加。
第2题,图示城市自然增长率较低,且有一段时间为负增长,而有大量的人口迁入说明经济发达,因而最可能位于欧洲。
(2016·贵州八校联考)2015“两会”期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方案2020年前肯定出台,这个时间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的2020年前改革的一大任务,“人社”部门肯定会在此期间把这个方案推出。
下图是我国某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
读图,回答3~4题。
3.推出该方案的现实背景是( )A.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B.多子多福的思想导致我国人口迅速增长C.近年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D.我国各劳动部门都有老带新的传统4.关于统计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B.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C.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迅猛增多D.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明显减少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根据图文材料得知,延迟退休是为了应对老龄化后社会养老负担重,选项C符合。
第4题,图中时间先后顺序应该是③②①,拐点乙为80年代限制人口增长,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划生育政策,拐点甲为近年开放二孩政策,综合分析得知选项B符合。
下图为某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递减B.0~14岁人口比例2000至2010年增加较慢C.15~64岁人口比例1964年至1982年增加较快D.65岁以上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增加最快6.该市15~64岁人口增加最少的时期是( )A.1953~1964年B.1964~1982年C.1990~2000年D.2000~2010年答案:5.C 6.C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上升,A项错误。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好题精选)(含参考答案)下图表示“2017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密度”。
读图,回答1~2题。
1.(人口增长)图中()A.科威特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发达国家均呈现人口负增长C.俄罗斯人口增长特点导致就业压力大D.尼日利亚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解析读图可知,尼日尔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A项错误;发达国家人口并不都呈负增长,如美国,B项错误;俄罗斯人口增长特点是增长缓慢,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严重不足,C项错误;尼日利亚的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
答案 D2.(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关于当前图示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叙述合理的是()A.德国人口死亡率高,应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健康水平B.尼日利亚少年儿童比例过大,应全面实施延迟退休政策C.日本人口老龄化突出,应鼓励生育并适当接纳移民D.科威特人口增长过快,应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外来移民数量解析德国和日本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都很突出,应采取鼓励生育和适当接纳移民的人口政策,A项错误,C项正确;尼日利亚人口增长过快,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应该实施延迟退休政策,B项错误;科威特人口基数小,尽管人口增长较快,但净增人口少,不需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外来移民数量,D项错误。
答案 C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20多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图示阶段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A.2001年B.2007年C.2013年D.2016年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运用公式“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净迁移率”来分析。
1998年之前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为负值,1998—2016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为正值(不包括1998年),说明该地区1995—1998年人口数量持续减少,1998年人口数量最少,1999—2016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2016年人口数量最多。
高二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试题答案及解析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题。
A.约15~16亿B.15.1或16.6亿C.约8~9亿D.约14~15亿【答案】C【解析】依农业资源或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为环境人口容量;而合理人口容量即该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
据表可知,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8亿到9亿,即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到9亿。
【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答案】D【解析】影响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地区开放程度的高低、科技和消费水平的高低等,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和主要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理解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况和差异,并能结合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的基础知识的落实。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对外开放程度C.生活消费水平D.资源【答案】D【解析】由于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总量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而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都是通过影响资源的开发与消耗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故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个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关系及相互关系即可判断。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3.(16分)阅读“PPE怪圈”的材料,完成问题:“PPE怪圈”(“贫困-人口-环境”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回答1—3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的迁移2.A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低—高B.低—低—低C.高—高—低D.高—低—低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A.AB B.BE C.DE D.AE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人口是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人口数量①。
2.决定因素:②和死亡率。
3.时间差异(1)10万年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的趋势。
(2)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4.空间差异: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④。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 ⑨ 。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⑩ 。
(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 ⑪ 的转变。
二、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概念: ⑫ 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指标: ⑬2.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某区域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⑭ (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3)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人口容量的极限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⑮ 的人口数量。
2.特性和意义(1)特性: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字的 “ ⑯ ”。
(2)意义:制定人口战略的依据;制定 ⑰ 的依据;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前言
地理在文科中属于较为理科的科目,需要一定的逻辑理解,同时也需要刻苦的死记硬背。
所以合适的学习课件对大学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读不同时期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完成1—3题。
1.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B.人口增长模式呈传统型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2.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C.就业压力太大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3.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永远不变的
C.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D.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参考答案】1.A 2.B 3.D
2.按照台湾目前的人口模式和自然增长率的特征,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
故选B。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对资源的开发程度及资源的存储程度是不同的,所以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不同的,A错;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B错;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以提高,但并不是无限的,C错;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低,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故选D。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人口是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总趋势:人口数量①。
2.决定因素:②和死亡率。
3.时间差异
(1)10万年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的趋势。
(2)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4.空间差异: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④。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 ⑨ 。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⑩ 。
(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 ⑪ 的转变。
二、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
⎩
⎪⎨⎪⎧
概念: ⑫
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指标: ⑬
2.环境人口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某区域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⑭ (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
3
)
对
环
境
人
口
容
量
的
估
计
⎩⎪⎨⎪
⎧
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人口容量的极限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⑮ 的人口数量。
2.特性和意义
(1)特性: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字的 “ ⑯ ”。
(2)意义:制定人口战略的依据;制定 ⑰ 的依据;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当前世界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且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存在。
4.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区域 具体措施
世界
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 ⑱ 的规模之内
建立 ⑲ ,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各国、各地区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 ⑳ 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答案】①不断增长 ②出生率 ③缓慢 ④很快 ⑤现代型 ⑥高低高 ⑦社会经济发展 ⑧人口政策 ⑨现代型 ⑩传统型 ⑪现代型 ⑫环境 ⑬人口数量 ⑭资源 ⑮最适宜 ⑯虚数 ⑰人口政策 ⑱合理 ⑲公平的秩序 ⑳持续发展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
下图为我国分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升降交替变化趋势
B.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主体集中在20—49岁
C.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波动上升趋势
D.15—19岁人口劳动参与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我国为应对劳动参与率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放开二胎生育政策B.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
C.适当延长退休年龄D.取消养老金
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到,“十三五”期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适时出台拥堵费政策,实施居住证制度,稳定推进在京常住人口落户工作等。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是无限的
B.人口合理容量主要决定于生存空间的大小
C.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人口合理容量影响很大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
4.针对把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作为长期调控目标,北京市应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人们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保持北京市较高的人口增长速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B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