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县学校劳动基地结出科普硕果
- 格式:pdf
- 大小:100.76 KB
- 文档页数:1
龙源期刊网 芦溪县:劳动实践小载体素质教育大舞台作者:谭绍萍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12期“学习是进步的源泉,技能是谋生的基础。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我劳动,我快乐。
”“锻炼意志,收获喜悦。
”这一条条标语,不是在学校的围墙上看到的,而是出现在教室旁的一块块菜地、一片片果林里。
这是笔者在芦溪县中小学看到的情景。
近年来,芦溪县把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到劳动实践中“动手做”,促进了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劳动实践基地这个小载体成为了育人大舞台。
在开展劳动技术和社会实践教育中,该县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小学生中,该县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掌握简单劳动常识和种养知识、共享劳动成果为主线。
南坑镇中心学校把劳技教育与社会综合实践课紧密结合,分年级自编教材,在基地上现场教学,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该方法列入省级教研课题,并获省优秀教研课题。
银河镇中心学校在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时做到了与学校建设整体规划同步,做到了高标准、高起点,提出了“以劳树德、以劳促智、以劳促体、以劳审美”的劳动教育办学理念,既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技术教育,又美化了校园,成为了全县劳动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中学生中,该县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为主线。
银河镇第二中学根据劳动实践场所和当地蔬菜种植这一特点,重点进行蔬菜栽培技术的传授,抓好特种蔬菜、大棚蔬菜、供港蔬菜等知识的培训,不仅为当地“三农”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学生都能吃上自己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在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据悉,该县的中小学都建立了劳动实践场所,全县现有劳动实践场所375亩,花卉苗木园5个,盆景根雕厂2个,印刷厂2个,大部分寄宿制学校都建有蔬菜基地。
(谭绍萍)。
桐乡凤鸣蚕桑与农耕文化研学基地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Title:难忘的蚕桑农耕之旅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去桐乡凤鸣蚕桑与农耕文化研学基地的经历。
这是一次超级有意思的研学之旅,让我亲身体验了蚕桑养殖和农耕劳作的乐趣!那天一大早,我们就集合出发了,大家个个兴高采烈,谁也没想到会在这里学到这么多好玩有趣的知识。
到了研学基地,我们先参观了蚕室,里面养着好多小蚕宝宝呢!工作人员阿姨告诉我们,小蚕宝宝吃桑叶长大后,就会开始结茧、做温床,最后化蛹变成蚕蛾。
我们都惊奇地看着那些勤劳的小家伙日夜不停地啃食桑叶。
接着,阿姨带我们去体验喂蚕,我们每人拿了一把新鲜的桑叶,把它们一片片地放进蚕笼里。
小蚕宝宝们马上就蜂拥而上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相太可爱了,我都看入迷了!阿姨说,如果我们喂养得好,将来就能收获很多漂亮的丝茧呢。
下一个环节是DIY制作蚕茧画。
阿姨先示范怎么把漂亮的丝线从茧里剥出来,然后我们就开始动手了。
虽然看似简单,做起来却需要耐心和技巧,没剥好就断了好多次。
不过最后我终于做出了一幅漂亮的蝴蝶图案,真是太有成就感了!中午时分,我们到田园体验农耕文化。
阿姨先教我们怎么用双手把泥土捻成种子球,然后再把种子埋进去。
大家都踩着泥巴种地,弄得裤脚上全是泥点子,好不自在啊!不过最有趣的还是收获的时候,我们拔下一棵棵新鲜蔬菜,心里的成就感满满的。
吃自己种的蔬菜,味道可真是香甜无比啊!此次研学之旅,让我亲身体验了蚕桑养殖和农耕劳作的全过程,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看到勤劳的小蚕宝宝和农夫伯伯们的辛勤付出,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了。
以后长大了,我也要像他们那样勤劳努力,为社会作贡献!篇2桐乡凤鸣蚕桑与农耕文化研学基地之行放暑假了,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去桐乡凤鸣蚕桑与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游玩和学习。
一路上,我们看见很多绿油油的梯田,像绿色的台阶一样,很漂亮。
到了基地,我们先参观了蚕室。
里面有很多架子,上面挂着盘盘桑叶,上面爬满了小毛毛虫,就是蚕宝宝。
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吃自己种的菜感觉真好——江西省萍乡市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掠影“能吃上自己亲手种的菜感觉真好,再也不用天天吃霉豆腐和腌菜了。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联星学校,一名寄宿生一边吃饭一边兴奋地说。
现在萍乡市农村中小学校寄宿生的饭碗里,新鲜蔬菜变得多了起来。
过去,当地农村学校寄宿学生大多吃的是自家带的干菜、辣椒、咸萝卜、腌菜等,营养问题堪忧。
萍乡市有关部门将寄宿生吃菜问题摆上议事桌面,提出“让寄宿生每天吃上新鲜、放心的蔬菜”的工作目标。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萍乡市教育部门另辟蹊径,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在校园中的空地上开辟“劳动实践基地”。
自2009年至今,萍乡已建立40多个校园劳动基地,将田间地头作为第二课堂的同时,也解决了寄宿学生吃菜难的问题。
阳春三月,正值春季蔬菜成熟的季节,记者来到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联星学校,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里看到一派收获的景象。
学校领导介绍,目前已分批采收了各类蔬菜近7000斤。
去年,除提供寄宿师生食用外,还向市场输送了4000多斤,3000余元收入设为班级奖励基金和帮扶困难学生的基金。
真是一举多得!在芦溪县银河镇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中,以班级设立的“责任地”里,一棵棵绿油油的大白菜,以及生菜、大蒜等生长得格外喜人。
每一块菜地上,分别插着标牌,上面写着负责班级和指导教师的名字,以及不同时间段要种植蔬菜的品名。
“这块地2010年以前还是杂草丛生,现在开垦出2500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划分成菜地、植物园和花圃三部分,同时可以容纳3个班级、150余名学生同时参加劳动实践。
学生们在劳动中既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也获得丰收的喜悦。
”校长介绍说。
一位正在劳动的学生补充说:“现在我来学校时只需带米就可以了,吃菜直接到菜园子现摘就行,还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呢。
”2008年,萍乡市各地利用学校校园内空余土地,开辟劳动实践基地。
科普基地工作总结村委会创建科普示范基地申报工作总结下岔河村委会地处哀牢山腹地,东与朵苴村委会的小中山和____村民小组相邻,北与闸上村委会的小平掌村民小组接壤,西与____的小龙街和太忠乡毗邻,距市府____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____公里。
是一个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行政村,全村共有国土面积____平方公里,境内海拔____米至____米之间,呈立体气候。
耕地面积____亩,其中:水田____亩,旱地____亩,有国家级公益林____亩,省级公益林____亩,自留山____亩,核桃经济林果____亩,森林覆盖率达____%。
全村委会有____个村民小组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具有得天独厚的林业资源。
现将创建科普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总结如下:一、抓____建设,把科普工作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多年来,村两委就将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
但当时对科普工作的认识不足,科普宣传仅停留在按照上级要求定期出科普专刊的层次上。
____年以来,根据省、市开展创建科普示范基地的要求,结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需要,党支部、村委会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依托____市西舍路乡鑫合核桃专业合作社,下岔河村成立了科普宣传工作小组,由村委会主任马天荣担任组长,还聘请了乡科技专干担任科普宣传工作顾问。
制定了年度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等,做到科普工作有人抓,年度计划有安排,年终总结有成果。
完善硬件设施,在村委会院内设置____平方米的科普宣传栏,村委会设有科普图书室、电教室等),从此,下岔河村的科普宣传工作走上了新的台阶。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下岔河村在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中,在"实"上下功夫,想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使科普工作逐步在社区形成多样化、经常化和规范化。
具体体现在:1、坚持开展经常性的科普讲座(报告会)。
村委会按照年度科普工作计划,坚持经常性的科普电视讲座,定期播放科普电教片,为广大群众进行内容丰富的各种讲座,有中老年健康讲座,有家电使用常识,有破除迷信方面的,也有环境保护方面的。
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高中生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想和你们聊一聊关于"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这个话题。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有很多宝贵的经历要与大家分享。
大家都知道,学习是我们重要的任务,可是只有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通过亲身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变成真正的能力。
就像小鸟要学习飞翔一样,我们也要动手去体验,去实践,才能不断成长。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植树的知识。
老师带着我们去校园里亲手种下一棵小树苗。
起初,我们对于怎么浇水、施肥都一无所知。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亲自动手,我们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方法。
日复一日地呵护着它,看着它一点点长大,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到了初中,我们开始学习电子产品的拆装和维修。
虽然书本上有详细的图文解释,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遇到了很多困难。
有时是工具使用不当,有时是步骤搞错了顺序。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们通过一次次实践,终于掌握了窍门。
回想起来,那些挫折和汗水都是宝贵的经历,让我懂得了坚持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来到高中,学习的内容更加专业和深入。
比如说生物实验课,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亲自动手做实验。
虽然过程有些枯燥乏味,但当看到petri皿里生长出绚丽的细菌菌落时,我的眼睛为之一亮。
实践让生硬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知识也渐渐内化为我的一部分。
除了课内学习,我还参加了许多社团活动。
比如说学生会,我们需要筹备各种校园活动。
从制定计划、分工协作到实际执行,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我们的组织能力和沟通技巧。
有时会出现分歧和矛盾,需要我们通过互相包容、协调解决。
这些宝贵的经历都在锻炼我们的综合能力,为将来的人生道路做好准备。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看,劳动和实践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它不仅能让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变为真正的本领,更能磨砺我们的意志品质,增长我们的综合素质。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勤于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茁壮!篇2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学六年级的小明,今天我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对劳动和实践的理解。
劳动实践基地活动总结:打造阳光明媚、美丽宜居的校园一、活动背景和意义劳动实践基地活动是我校贯彻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责任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
在活动中,我们以学校的整体环境和设施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他们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校园环境整治、植树造林、花草养护、垃圾分类等。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亲身参与劳动实践,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本次劳动实践基地活动的开展,对于推动我校学生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和谐美丽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二、活动内容和组织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提前筹划,合理安排。
首先,设置了学生的活动目标和任务。
活动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建设美丽校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活动任务则包括:校园环境整治、植树造林、花草养护和垃圾分类。
然后,我们组织学生分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和工作安排。
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和若干名学生组成,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步骤等,工作安排则包括每个小组的具体任务和责任。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具体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确保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活动回顾和效果评价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并积极互相帮助。
在校园环境整治活动中,学生清理了校园里的杂草和垃圾,清洁了走廊和教室。
在植树造林活动中,学生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树木,为校园增添了绿色和生机。
在花草养护活动中,学生认真学习了花草的养护知识,精心照料花草,使校园更加美丽宜人。
在垃圾分类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正确分类垃圾,做到了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劳动育人探新路作者:雷杰能来源:《江西教育A》2021年第10期今年5月28日上午,九江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现场会在九江市双峰小学濂溪校区举行,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九江市双峰小学濂溪校区劳动教育特色成果展”,学生现场擀皮包饺子、烘焙蛋挞、制作水果拼盘、编绳结等。
会上,双峰小学作了题为《多元融合劳育资源多维实施劳动教育》的发言,介绍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做法。
双峰小学创办于1873年,其前身为儒励女中附属小学,是一所文化积淀深厚的品牌学校。
学校一校两区,濂溪校区是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的一座现代化的校园,其中建有“半亩园”农耕实践基地,学生在这里可以静心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采摘劳动果实,收获快乐与成长。
劳动教育成为双峰小学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弘扬劳动精神走进双峰小学濂溪校区,迎面看到一棵枝繁叶茂的柿子树。
校园内果树众多,从初夏到深秋都有水果挂满枝头,柚子、橘子、柿子、枇杷、石榴、杨梅等果实累累,浓厚了劳动教育的氛围。
双峰小学副校长吴颖介绍,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有两出“重头戏”:举办劳动周和农耕文化节。
2020年10月19日,双峰小学举办了首届农耕文化节。
此次农耕文化节的主题为“传承农耕文化,播撒希望种子”。
九江市濂溪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干良应邀参加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孩子们身穿以蔬菜瓜果为主题的造型服装,一个个化身为行走的“辣椒”“玉米”“南瓜”“茄子”“草莓”“葡萄”……学生穿的裙子是用芹菜做成的,有的上衣是用粽叶做成的。
开幕式现场,学生表演了情景剧朗诵“农耕——劳动最美”,由衷地赞美了勤劳而又智慧的劳动者;快板“新农村——稻田画”,仿佛把现场观众带进了稻穗飘香的田野。
与会代表还饶有兴致地欣赏了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农耕文化手抄报、农耕文化摄影作品。
开幕式结束后,孩子们来到“半亩园”挖红薯、犁地、堆肥。
虽然裤腿上、脚上满是泥巴,他们却非常开心。
每次劳动结束后,学生都要写“农耕日志”,谈劳动的体会与思想的收获,劳动精神春风化雨般洒进了学生的心田。
在田间地头做好德育文章作者:徐光明吕江虹曾金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2年第04期萍乡市农村学校开辟劳动实践基地的做法推广至今已有三年多了,硕果累累。
近日,记者一行前往采访,旧地重游,适逢安源区联星学校寄宿生的午餐时间,看到他们个个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很是欣慰。
学生的饭碗里,不再是往日单调的腌菜、咸菜,新鲜蔬菜变得多了起来。
“能吃上自己亲手种的菜感觉真好,再也不用天天吃霉豆腐和腌菜了。
”一位学生告诉记者,“现在只需要带米就可以,吃菜的话直接到菜园子现摘就行了,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早春三月,在萍乡市安源区联星学校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已分批采收了近7000斤的各类蔬菜,这些蔬菜除提供给学校食堂供给学校的寄宿师生外,还向市场提供了4000多斤,将收入的3000余元变为班级奖励基金或作为帮扶困难学生基金。
将“网上农场”搬到校园,变荒地为菜地,不仅让寄宿学生吃上了自己亲手栽种的新鲜时蔬,还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内涵,而这都归功于萍乡市另辟蹊径开辟的“劳动教育”的载体——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
自2009年至今,萍乡已开辟了40多个学校劳动基地,将田间地头作为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变荒地为菜地寒冬刚过,走进银河镇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的“菜园子”,映入眼帘的是各个班级“责任地”上一株株绿油油的大白菜、生菜、大蒜……每一块菜地上都分别插着一块班牌,上面写着负责班级和指导老师以及各个时间段要种的蔬菜品种。
四年级(1)班,一到三月种菠菜,四到六月种小白菜和茄子,七到九月种大白菜,十到十二月种大蒜;五年级(2)班,一到三月种植菠菜,四到六月种豆角和辣椒,七到九月种白萝卜,十到十二月种芹菜。
“这块地2010年以前还是杂草丛生,现在这块投资了10万余元的2500平方米劳动实践基地被划分为菜地、植物园和花圃三部分,可以同时容纳三个班级150余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该校校长还告诉记者,2009年组织师生到这块荒地上开荒,最终整平了这块地。
学校的实验基地种植蒲公英的过程感受作文在学校的日子,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新奇的事儿。
要说最让我难忘,还得数在实验基地种植蒲公英的那段经历,那可真是一段妙趣横生的时光。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老师带着我们一群兴奋不已的小伙伴来到了学校的实验基地。
这块基地不大不小,刚好能让我们大展拳脚。
一到那儿,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想象着我们即将要种下的蒲公英会长成什么样子。
老师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把小锄头和一些蒲公英的种子。
我手里握着那小小的锄头,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农民,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
老师开始给我们示范怎么松土,只见他轻松地挥动着锄头,不一会儿,一块硬邦邦的土地就变得松软又平整。
我在一旁看得眼睛都直了,心里想着:“这看起来也不难嘛!”轮到我们自己动手了,我学着老师的样子,高高地举起锄头,用力地往下一挖。
哎呀!这土地可比我想象中的难对付多了,锄头就像是被什么东西吸住了一样,怎么也挖不进去。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挖出了一点点土。
再看看旁边的同学,有的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有的则是弄得满脸泥巴,像只小花猫。
好不容易把土松好了,接下来就是播种啦。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装着蒲公英种子的小纸袋,那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安静地躺在里面。
我轻轻地捏起几颗种子,撒在了刚刚松好的土地上。
看着那些小小的种子,我心里默默地祈祷着:“小蒲公英们,你们可要快快长大呀!”播种完了,可还没完事儿呢!我们还得给它们浇水。
老师拎来了水桶,我们拿着小水瓢,一个接一个地去舀水。
我舀起一瓢水,慢慢地倒在土地上,水一下子就渗进去了,仿佛是土地在大口大口地喝水。
浇完水后,我们又在土地上铺上了一层薄薄的干草,这是为了给种子们保暖保湿。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课间我都会迫不及待地跑到实验基地去看看我们的蒲公英有没有发芽。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土地还是没有什么动静,我心里开始有点着急了。
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当我再次来到实验基地时,惊喜地发现土地上冒出了一点点嫩绿的小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