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红盆地区地热构造地球物理勘查
- 格式:pdf
- 大小:290.95 KB
- 文档页数:4
江西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与地震分布规律吴富江;毛素斌;钟千秀;杨明桂【摘要】本文以新编《江西省区域地质志》总结的地质构造新成果为基础,结合江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记录,对江西省新构造格局、地震活动特点和动力机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江西省地震震中分布与新构造格局密切相关,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北东向的幕阜山一罗霄山地震活动带和怀玉山-武夷山-九连山地震活动带的南部。
进一步理清了江西省主要的破坏性发震断裂和主要发震地区的构造环境,为优化地震区划、地震监测和防震工作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华东地质》【年(卷),期】2016(037)002【总页数】9页(P97-105)【关键词】江西省;新构造格局;地震断裂带;地震分布规律【作者】吴富江;毛素斌;钟千秀;杨明桂【作者单位】[1]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昌330030;[2]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昌3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自晚中生代以来,江西省经历了燕山期强烈的陆内活化造山和造山后与喜马拉雅裂谷期的强烈伸展。
古近纪末结束了断陷成盆活动,至新近纪进入新构造活动时期,地壳活动趋缓。
江西省处于弱隆起活动构造区[1],长期形成的密集断裂网络大部分处于休眠状态,但部分断裂或断裂带迄今仍有活动,在形成丰富地热资源的同时,给地壳的稳定性带来了影响,特别是赣南、赣西北有多条引发破坏性地震的断裂带。
江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于1982年编制的1∶1000000江西省构造体系与地震分布规律图及说明书、《江西省地震志》 [2]、《江西省地质矿产志》[3]、《江西生态》[4]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2)等,先后总结了江西省新构造与地震活动的规律。
笔者在研编《江西省环境地质志》工作中,根据新编《江西省区域地质志》总结的区域地质背景,结合新构造运动和江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记录,对江西省内发震断裂作进一步研究,分析断裂控震作用特征,取得以下认识,与地震地质界同仁讨论。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运用,文章中首先介绍了地热资源的成因及分布,其中包括地热资源的成因、地热资源的分布等两个方面。
其次介绍了地热资源的勘探方法,其中包括遥感技术、电法勘探、重磁勘探、地震勘探等四个方面。
然后介绍了综合物探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其中包括综合物探方法的组合、综合物探方法在某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
最后对本文做了总结。
关键词:勘查技术;地球物理;运用引言我国目前对于地热资源的利用率还不够高,并且我国目前在关于地热资源勘查方面还仅仅局限于与底壳浅层的地热资源勘查,很大一部分地热资源仍然埋藏在地表较深的位置处,并且我国对于这些勘查难度较大的地热资源正处在尝试阶段。
本次研究对于将物探方法在地1地热资源的成因及分布1.1地热资源的成因1. 1.1放射性元素生热放射性:元素在发生衰变的时候往往会放出大量的热能。
在地球的矿物以及岩层中,存在的放射性元素非常多。
这些放射性元素并不是都起到为地球提供热量的作用,而是只有部分放射性元素才能够为地球提供热量,这些放射性元素满足以下这几个特点:第一,在底壳中,方式性元素的含量要足够多。
第二,放射性元素在发生衰变反应的时候所产生出来的热量要足够大。
第三,反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时间需要与地球的年龄大体相等。
现在我们已经发现的能够为地球提供热量的放射性元素只有三种:铀、钍、钾。
1.1.2地球的重力生热根据科学家们研究,在45亿年前地球还是一个处于原始状态下并未形成完整形状的“混合物体”。
这种混合物体的主要成分是:硅化物、铁镁氧化物等,这些混合物的成分基本上与球类陨石差不多。
随着时间变化,这些混合体开始慢慢聚集,并且其体积也在随之不断的收缩,进而形成了地球。
地球在发生收缩的过程中物质之间会相互发生碰撞产生的热能也会成为一种长期的热源。
有一部分热能会从底层中间向地表以外的地方进行辐射,而还有一部分热能存储在了底壳里面,为地球提供热量。
地热勘查主要技术方法及要求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地热勘查主要技术方法及要求第一节区域地质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地热资源的埋藏分布大多与区域构造断裂,基底埋藏分布,深部地层岩性等密切相关,广泛搜集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已有石油,煤炭的勘查资料,是开展地热勘查的必备工作,进而确定地热勘查区所处地质构造部位,基底埋藏特征、地层岩性特征、地热水储存和运移特征等,为地热勘查提供基础地质条件。
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1:20万—1:5万区域地质测量成果。
2、1:20万—1:5万重力、航磁、电法物探资料。
3、石油勘查成果资料,主要有地震勘查时间剖面及其解释推断剖面平面成果图件,勘探孔资料(钻孔柱状图、测井资料、参数井获取的各种参数)。
4、煤炭勘查资料,主要有地震勘查、钻探、测井、测温等成果。
自治区在各盆地中大多进行了煤炭勘查,资料比较丰富。
第二节航卫片解译航卫片的解译可以判断地热勘查区地质构造基本轮廊及隐伏构造;可以显示泉群和地热溢出带位置,地面水热蚀变带的分布,热红外解译可判断地表异常分布等。
在勘查面积较大,已有地质资料较少地区,可提供较多的地热地质信息。
该方法在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呈带状分布的地热田勘查中更加有效适用,应采用不同时段的高分辨率的数据源(如我国已启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资源三号卫星数据)进行解译。
第三节地热地质调查一、地热地质调查的工作比例确定地热地质调查比例尺调查阶段一般为1:20万—1:5万,预可行性勘查阶段一般为1:5万,可行性与开采勘查阶段一般为1:5—1:1万。
二、不同类型地热田调查重点1、主要受断裂控制的带状地热田,着重调查断裂带的位置、类型、规模、产状、断距、力学性质、活动性及断裂带附近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断裂带充填物、胶结情况,测定断裂带附近的地温及水化学成分,调查侵入岩、火山岩的分布、岩性及其与构造的关系,圈定地热异常区。
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江西省位于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特别是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江西的一项独特优势。
因此,对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进行潜力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一、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指一种能量来源,它来自地球深部的热岩体,通过地热循环作用而释放出来的热能。
干热岩地热资源的特点是储量大、稳定性高、传输距离远,可以持续供给高温热能。
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利用热岩体的热能,主要包括直接化学转换发电和间接化学转换发电;二是利用干热岩体中的热水,通过热水驱动汽轮发电机进行发电。
二、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分布情况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地区和吉安富源盆地、泰和盆地等地。
其中,鄱阳湖地区是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分布面积达3500平方公里。
该区域的干热岩体主要分布在邵山玄武岩群内和长岭花岗岩中。
吉安富源盆地、泰和盆地等地的干热岩体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侵入斑岩等岩体中。
这些干热岩体具有较高的温度和稳定性,适合作为地热开发的主要对象。
三、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1.资源量评估据第三次全国地球物理普查结果,江西的干热岩地热资源储量达到11.3亿吨标准煤。
其中,鄱阳湖地区的储量超过5亿吨标准煤,富源盆地和泰和盆地等地区的储量也较为可观。
因此,江西的干热岩地热资源量属于全国重要的储量区。
2.资源质量评估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的温度范围较为广泛,从100℃到400℃不等。
其中,以鄱阳湖地区的干热岩体质量最优,热水温度达到190℃以上。
在吉安富源盆地等地区,干热岩体温度较高,热水温度达到150℃以上,也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3.资源利用评估根据目前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经济实际,江西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利用主要以直接化学转换发电和间接化学转换发电为主。
其中,直接化学转换发电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可以实现较高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而间接化学转换发电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和经验积累。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2.09•【字号】洪府发[2004]4号•【施行日期】2004.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通知(洪府发[2004]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南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讨论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0四年二月九日南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一、总则第一条矿产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经济的基础产业。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相关法规、《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依据《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市相关行业、部门的发展规划,编制《南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适用于南昌市所辖行政区域。
第二条《规划》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南昌市地质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对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做出总体安排和规划。
《规划》的目标和主要指标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部分。
《规划》是对本行政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与合理利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等,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规划期为2001—2005年;展望期到2010年。
《规划》基准年为2000年。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形势第四条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南昌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阳湖的西南隅。
地理坐标东经115°27′—116°35′、北纬28°10′—28°11′。
在盆地区进行地热资源勘查的可行性分析——以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为例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徐太国徐高海祝国庆丁吉辉摘要:随着重庆市“温泉之都”的授牌,极大的带动了重庆周边省市的温泉开发热潮。
本文对在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进行地热资源勘查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勘查风险及环境影响等,对于在盆地区进行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具有一定的探讨意义。
关键词:地热资源盆地区遂宁可行性勘查风险环境影响重庆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温泉文化底蕴深厚,经国土资源部评审,重庆市获得“中国温泉之都”第一名。
2011年4月22日,在第42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重庆金源大饭店向重庆市政府授予“中国温泉之都”牌匾。
随着重庆“中国温泉之都”的授牌,推进了重庆市温泉产业发展,也极大的带动了重庆周边省市对温泉的开发热潮。
1区域地质环境条件1.1位置与交通四川省遂宁市位于成都与重庆之间,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在重庆“中国温泉之都”的带动下,也拉开了开发地热资源的帷幕。
区内交通十分便利,公路、铁路、水运立体交通网络密集,具有便捷的交通优势和良好的区位优势。
1.2气象水文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凉、降雨充沛的特点。
区内主要河流为涪江,涪江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长江的二级支流,流域宽广,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与九寨沟县之间的岷山主峰雪宝顶。
涪江南流经平武县、江油市西南部,绵阳市、三台县、遂宁市等区域,在重庆市合川区城区汇入嘉陵江,遂宁境内长171km。
1.3地形地貌地处四川盆地腹部,区内广阔的丘陵地形,属构造剥蚀形成,零星分布的河谷阶地为堆积后侵蚀抬升所致。
主要有侵蚀堆积形成的河漫滩、阶地;构造剥蚀形成的平谷圆缓浅丘、宽谷圆顶中丘、箱形谷枝状中丘、箱形谷驼脊状深丘、窄谷枝状深丘。
海拔高度一般在280~500m,相对高差50~150m。
1.4地质构造遂宁市属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褶带之川中褶内。
1 主题内容与合用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1 ∶50000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综合勘查的设计编写;综合勘查精度要求;综合勘查技术要求;环境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城市发展规模地质论证及预测;报告编军、成果验收和提交等要求。
1.2 本规范合用于城市以及国家重点项目,国土综合开辟重点地区的1 ∶5000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综合勘查工作。
其他比例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综合勘查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T 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 ∶50 000)DZ 44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 D14 003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 ∶25000—1 ∶50 000)DZ 55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3 总则3.1 1 ∶50000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综合勘查(以下简称1 ∶50 000 综合勘查) 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
应在1 ∶200000 区域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上进行。
3.2 1 ∶50000 综合勘查目的是:提高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研究程度。
为城市地区、国家重点项目和国土综合开辟的重点地区专门性勘查奠定基础;为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现代化管理提出地质依据与建议: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科学发展提供资料。
3.3 1 ∶50000 综合勘查基本任务是:在查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有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界质问题,研究不良环境界质现象(灾害)的诱发因素、活动规律以及提出相应的防护和整治措施。
根据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对地质环境作出评价,从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出发,论证工作区适宜的建设发展规模、布局及产业结构。
3.4 1 ∶50 000 综合勘查区的确定,必须服从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近期主要部署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重要经济区,国土综合开辟区,农业综合开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