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6.36 MB
- 文档页数:32
教科版科学六下《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个课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些简单的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方法,从而达到减少资源浪费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具体方法和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掌握这些方法和经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重要性,掌握一些简单的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学会在生活中实践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重要性,掌握一些简单的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方法。
2.难点:在生活中实践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方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践操作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重要性,介绍一些简单的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方法。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生活中。
4.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感受,深化对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理解。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在生活中实践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方法的重要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这个主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是对于如何具体地在生活中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可能还缺乏具体的认知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和探索如何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索和总结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具体的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索和总结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重要性。
2.探索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索和总结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方法。
3.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生活实例图片、物品等。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安排适当的教学空间,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图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呢?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的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方法,如:修理损坏的物品,而不是直接丢弃;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如环保袋、水瓶等;回收利用废弃物品等。
科学《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案(两篇)第一篇:减少丢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减少丢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减少丢弃,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教学内容:1. 减少丢弃的概念及意义。
2. 生活中的减少丢弃实例。
3. 减少丢弃的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节约故事,引发学生对减少丢弃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减少丢弃的概念及意义。
3. 实例分享: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减少丢弃实例,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4. 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减少丢弃的方法与技巧,如购物清单、分类存放等。
5.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或学校的减少丢弃实践经验。
6. 总结提升:强调减少丢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
四、课后作业:1. 制定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减少丢弃计划,为期一个月。
2. 观察并记录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篇:重新使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新使用的意义,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重新使用物品,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教学内容:1. 重新使用的概念及意义。
2. 生活中的重新使用实例。
3. 重新使用的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节约故事,引发学生对重新使用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重新使用的概念及意义。
3. 实例分享:分享一些生活中的重新使用实例,如废旧报纸的利用、空瓶子的改造等。
4. 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重新使用的方法与技巧,如清洗、改造等。
5.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或学校的重新使用实践经验。
6. 总结提升:强调重新使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
四、课后作业:1. 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尝试进行改造或利用。
科学《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方法来减少丢弃物品,并能够重新使用一些废弃物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方法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的能力,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废弃物品,如瓶子、纸盒等。
2. 学生准备一些自己不再使用的物品,如旧书、旧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废弃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
3.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些方法来减少丢弃物品,并重新使用一些废弃物品。
4. 分享与展示:每组分享自己的方法和实践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来减少丢弃物品,并重新使用一些废弃物品。
2. 学生写一篇关于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日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科学《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方法来减少丢弃物品,并能够重新使用一些废弃物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方法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的能力,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废弃物品,如瓶子、纸盒等。
2. 学生准备一些自己不再使用的物品,如旧书、旧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废弃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如何减少浪费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丢弃物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学习如何通过重新使用物品来减少浪费,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在生活中也能自觉地做到节约用水、用电等。
但是对于如何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物品,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实际的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出发,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掌握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丢弃物品对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学会在生活中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物品。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物品。
2.难点: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丢弃物品对环境的影响。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重新使用物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如矿泉水瓶、报纸、塑料袋等。
2.准备一些重新使用物品的例子,如用矿泉水瓶做花盆、用报纸做手工等。
3.准备教室内的垃圾桶,用于学生实践环节的垃圾分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引发学生对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物品的思考。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节约和环保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丢弃物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重新使用物品来减少浪费。
同时,教师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生活中的环保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废弃物品,思考如何将其重新利用。
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概念。
2. 分析生活中可以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物品及方法。
3. 探讨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
2. 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互动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认识。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教材、PPT、实物等。
2.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废旧物品、工具等。
3. 布置教室,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主题。
2. 学习新知识:讲解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概念,分析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的案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5. 分享与总结:各小组分享实践活动成果,总结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方法和经验。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重要性。
2. 强调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所学,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
2. 完成一幅关于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物品的手抄报。
十、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针对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十一、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是一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活动课。
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提倡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对废弃物的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导致无法很好地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学会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废弃物。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废弃物。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环保理念,将废弃物重新利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废弃物样品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引导学生思考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教学新课:教师讲解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废弃物的重要性。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将废弃物重新利用,制作出实用、美观的作品。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案
知识目标:
减少垃圾很重要,它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能力目标:
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感目标:
能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养成废旧利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包装盒的观察研究。
教学难点:认识生活物品的重新使用。
教学准备:
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袋。
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校园优美风景转入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二、新授
(一)减少丢弃
1、日常生活中可以减少的垃圾
①思考问题
②汇报结果
2、包装盒的观察研究
①包装的作用
②小组观察交流,完成实验记录表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讲解过度包装,给厂家提减少包装浪费的建议
(二)、重新使用
1、物品重新使用的探讨
①重新使用的含义、重新使用的作用、重新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②小组讨论物品(包装绳、玻璃瓶、塑料袋)重新使用的方法
(三)、手工制作
欣赏别人的作品,激发创作兴趣
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2、课堂思考: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你同意这句话
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板书设计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一次性物品
过度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