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份制公司的起源12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股份制公司的起源关键词:大生纱厂,股份制,招股难,体制变革,官利制度。
股份制公司,股份制度是指通过发行股票,建立股份公司来筹集资本,进行生产经营的,投资人按其资本的份额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以及分配利润与承担风险的一种经营制度。
世界范围内,最早起源于10世纪天主教会,教会企业是现代股份制的前身;成立于1602年3月20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最早的股份公司之一,成立的目的主要是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而在中国,最早股份制经济兴起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张謇刨办的南通大生资本企业集团,是我国民间较早以股份制方式组织创办的企业集团。
下面以大生纱厂为背景材料分析我国早期股份制公司的特点及其成因和对企业的影响。
特点一:招股难。
成因不外乎外资的影响,外国资本的侵入使得当时上海“华商各纱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这是对所有企业来说都存在的,同时张謇非官非商亦非买办的身份也使他招股集资屡遭挫折。
两个因素使得企业的资信度非常低,招股自然难,而募集不来股资空谈企业显然纸上谈兵。
特点二:筹备发起人的身份对早期募股影响极大,有职有权的官员和广有资财的买办商人显然要有更高的资信度。
他们属于社会已经认可的能兴办近代企业的两种人,前者可以可以通过职权奏拨或借拨官款,解决兴办企业所需的资金问题,待有成效后再筹还官款或招商承办,后者则在多年的买办生涯中又集攒了巨额射富,其对股民的吸纳作用可见一斑。
发起人的身份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属性,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特点三:体制变革频繁,就在大生纱厂开车之前厂的体制就经历了商办、官商,台办三个阶段,。
一个企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稳固的体制,至少短期内不能频频变动,这搞不好随时置企业于一个动乱的境况。
特点四:官利制度盛行,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凡股东一经入股,不论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均需按年利八厘起息。
这是使得承担经营亏损的全是企业自身,减少企业的资本积累,增加了企业的困难这也是是大生企业集团后来衰落极快的根本原困之一。
我国股票市场形成的原因和发展历程我国股票市场形成的原因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尽相同,都是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的日益发达、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取代了自始自足的小生产。
这时,无论是生产者自身的资本积累,还是有限的借贷资本。
都难以满足企业从事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于是股份公司和股份制度应运而生。
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投资股份公司,谋求财富的增值。
于是逐渐发展,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股票市场。
我国最早的股票要追溯到19世纪后半叶,1872年,李鸿章等要创办招商局时,因为搞航运需要的资金数额特别庞大,官府无力承办,单靠一两个巨商也难支撑起来,于是在筹集资本上做了一次创新,学习西方股份制企业,向民间发行股票,以“招商集股”方式筹集资金。
于是我国第一只股票由此诞生了,1872年10月,由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发行了中国第一只股票。
在招商局的带动下,当时中国兴起了一批股份制企业。
19世纪70~90年代中国有了第一批股份制企业数十家。
股票的出现,自然也就有了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的出现,促进了证劵交易的发展。
最早的证券交易也只是外商之间进行,后来才出现华商证券交易。
1869年中国第一家从事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成立。
1882年9月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制定了相关章程,使证券交易无序发展变得更加规范。
1916年,北洋政府在北京设立中国首家证券交易所。
不久,上海也成立了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交易所时代。
到1921年,中国的交易所数量高达200多家,竟然位居世界第一。
至20世纪上半叶,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日益壮大,股份公司也不断地建立,上海成为股票交易的中心,在抗战时期,上海滩已有多家股票交易所存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5月发布命令,在上海重建证券交易所,并于同年9月开业。
1949年5月,在上海解放的时候,上海证券交易所被关闭。
中国股票的起源和发展【原创版】目录一、中国股票的起源1.19 世纪末,西方股份制公司和股票交易传入中国2.1872 年,李鸿章、盛宣怀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股票3.1882 年,上海初步形成了证券市场,华商组织了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二、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1.1920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2.1990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3.21 世纪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正文一、中国股票的起源股票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随着西方国家的股份制公司和股票交易逐渐传入中国,股票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1872 年,清朝名臣李鸿章和盛宣怀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并发行了股票。
此举不仅为中国的股票市场提供了一个早期的样本,同时也为后来的股票发行和交易奠定了基础。
1882 年,上海初步形成了证券市场,华商组织了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这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专门从事股票交易的机构,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二、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20 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股票市场在中国逐渐蓬勃发展。
1920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总商会开创立会,并采用股份公司形式。
此后,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股份公司开始涌现,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0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正式迈入现代化。
这两个交易所的成立,不仅为中国的股票交易提供了更加规范和专业的平台,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股票市场在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005 年,中国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进一步优化了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
2010 年,中国推出了股指期货,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工具和风险管理手段。
此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股票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升。
总之,从 19 世纪末股票的传入,到 20 世纪初股票市场的逐步形成,再到 21 世纪以来的改革和发展,中国股票市场已经走过了近 150 年的历程。
中国A股发展史一、中国股市诞生1986年9月26日,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
从静安证券交易柜台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的股市就此已经走了20年。
诞生背景◎中国第一股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9月26日正式开业1986年9月26日清晨,南京西路1806号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投资者蜂拥而至。
当时在柜台交易的股票只有2家,飞乐音响公司总股本50万元,延中实业公司总股本500万元,总共只有550万元。
开市第一天交易到16时30分收盘,共成交股票1540股(当时为50元1股,现在的77000股),成交金额85280元。
◎从小柜台到大市场股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从品种来说,20年前只有2家公司股票进行交易,如今上市公司已近1400家,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将要发行的工商银行股票将创全球IPO新高。
除了股票,已有权证、基金、可转债等多样化的品种,股指期货也将要推出。
如今光沪市每天的成交金额就上百亿元,与20年前8万余元不可同日而语。
二、恋曲1990:纯洁构想的曲折实现1、1984年-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1984年,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
2、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1984年11月18日,新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3、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600651)在南京西路1806号静安证券业务部正式挂牌买卖,当天上市的100股股票不到一个半小时即被购买一空。
世界股票的起源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
在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资本短缺,资本不足便成为制约着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于是,出现了以股份公司形态,由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进而又将筹集资本的范围扩展至社会,产生了以股票这种表示投资者投资入股,并按出资额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权益和承担一定的责任的有价凭证,并向社会公开发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会上的资金。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即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
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
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
据文献记载,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进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买卖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即股票交所。
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股票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而股票的发行和市场交易亦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证券市场的重要基本经营内容,成为证券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股票的起源中国的早期证券市场是中国的民族资本在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融资形态,又叫资本市场,是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封建专制主义政治顽固地维护着农村小农业和小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十九世纪初期,西方的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了满清锁国政策的“破篱笆”以后,中国被迫成为开放的国际市场。
随着外国资本在华投资的增加,其持有的经营方式———股票、债券在中国出现了。
金融资本市场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股票。
外国投资家在中国的沿海商埠兴办企业进行经济掠夺,从而把资本主义国家集股筹资的做法带入了中国。
1872年底开业营运的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第一家以西方股份制公司为学习对象,通过向民间发行股票(当时亦称“股份票”)“招商集股”,筹集资金进而兴办的新型股份制企业。
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方式,对此后洋务民用企业的兴办影响很大,此后十几年中陆续成立的一批股份制企业,大体均仿效轮船招商局兴办就是明证。
其影响正如《申报》刊载的文章所总结,是“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
”关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企业,过去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发表,成绩有目共睹。
但是,从股份制企业的角度对这时期出现的以“招商集股”方式成立的新型企业进行研究,考察其组织方式、观察其招商集股的过程和特点,尤其是通过这些企业发行的股票和章程考察其在“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时显现出来的传统与近代、中国与外国的不同特点及结合的文章,还几乎没有。
因此,本文准备首先对这时期出现的股份制企业的概况进行整理,同时通过介绍分析这些企业在当时发行的股票,即通过分析这些股票的形制、内容以及这些企业制定的章程,对十九世纪后半期中国首次出现的股份制企业的状况和特点,进行一些粗浅的归纳与探讨。
一、近代中国第一批股份制企业的概况探讨近代中国第一批股份制企业的状况,首先需要对“第一批”股份制企业所指的时间和范围进行界定。
本文探讨的第一批股份制企业,以1882年6月9日至1887年1月13日在《申报》上刊载过股票价格的企业为主。
之所以如此界定,理由如下:1、当时成立的新型工商企业,无论厂址在那里,绝大多数都以上海为中心募集资金和买卖股票。
因此,以在《申报》这一上海同时也是中国当时最主要的中文报纸上刊载过股票价格的企业为主,应该具有代表性。
2、1882年6月9日是《申报》这期间刊载企业股票价格之始。
《申报》能在1882年6月9日开始刊载中国近代企业的股票价格,这件事实本身就证明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后,历经十年,陆续成立的中国股份制企业发行的股票以及形成的交易市场在上海不仅已经存在,而且具有了一定规模。
中国股市历史1983年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1984年一帮从没见过股市的穷学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
在1984年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上引起的思想风暴的规模1984年7月20日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11月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企业飞乐音响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全流通股票1985年、北京的天桥公司、开始发行股票,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1987-09-27 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
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同日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黄浦万国每天收市晚上交流信息者络绎不绝上海一景1991年7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帐户,逐渐取代股东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向社会公布上海股市8种股票的价格变动指数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开业,1991年8月1日第一只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公司琼能源1991年10月31日,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股份制.txt我很想知道,多少人分开了,还是深爱着。
ゝ自己哭自己笑自己看着自己闹。
你用隐身来躲避我丶我用隐身来成全你!待到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狗。
亦称“股份经济”。
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伙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分散的使用权转化为集中的使用权。
股份制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经济范畴,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并采取了不同的具体形式。
在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自由民之间或手工业者之间以人、财、物各项要素的一项或几项为联合内容的合伙经营的经济形式。
这种经济形式,在合伙内容、经营方式、分配办法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范,更没有形成严格的股份分配制度,这是股份制的一种原始的形式。
到17世纪初期,由于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较高程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已经出现并有所发展,因而出现了以股份公司为特点的股份经济。
19世纪后半期,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力已达到相当高的社会化程度,致使单个的私人资本已经容纳不了社会化的生产力,于是几个乃至几十个私人资本,以资本入股或发行和认购股票的形式组成的股份公司便迅速发展起来。
以股份公司为主要形式的股份经济,成为资本主义股份经济的典型形态。
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
编辑本段股份制企业1.概念股份制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利益主体,以集股经营的方式自愿结合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它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职能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2.股份制企业的主要特征①发行股票,作为股东入股的凭证,一方面借以取得股息,另一方面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②建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股东代表大会是股份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的常设机构,总经理主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③具有风险承担责任,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收益分散化,经营风险也随之由众多的股东共同分担;④具有较强的动力机制,众多的股东都从利益上去关心企业资产的运行状况,从而使企业的重大决策趋于优化,使企业发展能够建立在利益机制的基础上。
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探秘2008-12-28在烟波浩淼的微山湖畔,129年前曾诞生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
北洋政府两任大总统先后出任公司董事会会长,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朱启钤曾任公司总经理。
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有着如此显赫的声威?它就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旧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私营企业。
它的盛衰见证了一段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
至今,它仍然称得上是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
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的诞生1308年(元·至大元年),枣庄便开始掘窑采煤。
1740年,山东巡抚朱定元奏请大力开办山东诸县矿业,得到清廷户部批复,枣庄煤业随之大兴。
至鸦片战争前,枣庄地区已形成“商贾辐辏,炭窑时有增值,而漕运数千艘,连樯北上,载煤动辄数百万担”的著名煤炭基地。
光绪初年,窑主金铭等人联络东明知县米协麟、候补知县戴华藻,禀呈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筹集股银2万两,创办了由官僚、富商和地主合资的“山东峄县中兴矿局”。
这就是枣庄煤矿的前身。
中兴矿局经营16年,共开煤井12座,工人由初办时的几百人增至数千人,出煤约200万吨。
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仍“用民窑之制,而以官法行之”,终于酿成1839年半截筒子小窑透水事故,100多名矿工被淹死,引起公众义愤。
加之经营者腐败无能,引发内讧。
1896年1月,山东巡抚李秉衡以“山东历办矿务并无成效”为由,奏请清政府封矿。
中兴矿局停办。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7月,张莲芬受直隶总督王文韶委派,来枣庄勘察煤窑。
次年4月,张莲芬向王文韶报告枣庄煤窑情形,并与张翼等禀请清政府批准复开枣庄煤矿。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2月20日,在张莲芬的主持下,正式成立“商办山东峄县华德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奏请清政府批准,划定中兴公司矿界,规定“百里内不准用机器采煤,十里内不许民人用土法采煤”。
德商以“定章太严”为由始终不按协议入股。
中国股份制公司的起源
关键词:大生纱厂,股份制,招股难,体制变革,官利制度。
股份制公司,股份制度是指通过发行股票,建立股份公司来筹集资本,进行生产经营的,投资人按其资本的份额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以及分配利润与承担风险的一种经营制度。
世界范围内,最早起源于10世纪天主教会,教会企业是现代股份制的前身;成立于1602年3
月20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最早的股份公司之一,成立的目的主要是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而在中国,最早股份制经济兴起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张謇刨办的南通大生资本企业集团,是我国民间较早以股份制方式组织创办的企业集团。
下面以大生纱厂为背景材料分析我国早期股份制公司的特点及其成因和对企业的影响。
特点一:招股难。
成因不外乎外资的影响,外国资本的侵入使得当时上海“华商各纱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这是对所有企业来说都存在的,同时张謇非官非商亦非买办的身份也使他招股集资屡遭挫折。
两个因素使得企业的资信度非常低,招股自然难,而募集不来股资空谈企业显然纸上谈兵。
特点二:筹备发起人的身份对早期募股影响极大,有职有权的官员和广有资财的买办商人显然要有更高的资信度。
他们属于社会已经认可的能兴办近代企业的两种人,前者可以可以通过职权奏拨或借拨官款,解决兴办企业所需的资金问题,待有成效后再筹还官款或招商承办,后者则在多年的买办生涯中又集攒了巨额射富,其对股民的吸纳作用可见一斑。
发起人的身份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属性,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特点三:体制变革频繁,就在大生纱厂开车之前厂的体制就经历了商办、官商,台办三个阶段,。
一个企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稳固的体制,至少短期内不能频频变动,这搞不好随时置企业于一个动乱的境况。
特点四:官利制度盛行,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凡股东一经入股,不论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均需按年利八厘起息。
这是使得承担经营亏损的全是企业自身,减少企业的资本积累,增加了企业的困难这也是是大生企业集团后来衰落极快的根本原困之一。
对比现代股份企业制度完善的体系,能发现代表中国股份制公司的大生企业集团迅速衰败的一些无关乎社会背景的关乎企业体制本身的一些固有弊端。
第一,大生集团虽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但却没有实现投资与经营风险的分担,在企业出现亏损时仍然要按时按利率缴纳利息给出资的大股东——官府,也就是官利制度的存在破坏了股份制公司应有的生态平衡;第二,管理团体的冒进,主要是张謇的个人志向所致,张謇放弃仕途,经商办实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而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几乎不是用企业的思想与策略来管理经营公司。
在1901-1911十年间大生集团新增了18个厂,入股的企业也高达9个,这种高速扩张使得企业难以与市场接轨,难以维持企业的生产运作,也对经营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加剧企业体制本身弊端的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