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话专题优化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CDMA网络优化中的掉话分析与优化措施摘要随着当今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CDMA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地位不断加深。
介绍CDMA网络的发展历史以及网络优化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DMA 无线网络掉话现象,并且对CDMA通信中掉话的优化方法做出详细的论述。
以上这些工作对于优化网络,改善网络的运行环境,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CDMA;掉话;分析优化CDMA网络中掉话率是最关键的一个网络性能指标,也是运营商最为关注的指标。
全面的分析解决掉话,保持稳定的低掉话率是网络优化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1CDMA网络优化中的掉话分析1)掉话的基本概念。
掉话定义为在没有经过用户同意的情况下由基站或移动台释放业务信道。
掉话率定义为掉话次数与总的通话次数的比率。
通常定义掉话率在5%以下为可接受,具体的目标值可由运营商确定,如联通规定优化目标值为2%。
掉话率是网络运营商最为关注的指标,因其在用户方面的负面影响最为直接。
掉话率是评估CDMA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移动台侧的掉话机制在标准中已经制定。
但在标准中并没有具体规定基站侧的掉话机制的实现,具体实现由各设备厂家来决定。
2)移动台的掉话机制。
基于坏帧数:协议规定移动台中维持着一个长为55(Tsm)的衰落计时器。
如果移动台连续收12(N2m)个坏帧,移动台停止发射机工作,同时衰落计时器开始计时。
如果衰落计时器在期满之前没有被重置,移动台将重新初始化,从而导致掉话。
基于移动台定时器:移动台在业务信道上可以传送Nlm次需要证实的消息。
如果移动台在传送Nlm次消息后(每次间隔0.45(Tlm)),仍未收到证实,移动台将重新初始化,从而导致掉话。
基于基站证实失败:基站制造商可能会制定与移动台类似的基于坏帧和基于证实失败的的掉话机制,这些机制由基站制造商设定。
3)处理掉话的思路和流程。
处理掉话一般遵循以下的思路,首先检查本站是否是新开站,或者其周围有无新开站,然后就是进行临区配置检查,这一步确保无错配和漏配的情况,对于双载频基站需要特别注意临界小区以及优选邻区的设置要正确。
1 网优类1.1 掉话类掉话排查总体思路流程图1.1.1 CS掉话类问题处理流程现网的掉话监测分成RNC级的掉话与小区级的掉话两个方面,若出现网元大面积掉话,可能由RNC硬件故障引起。
但还有一种情况是全网所有的RNC掉话率都较高,此时可以考虑可能是由于CN的故障或是由其它系统原因造成,比如系统升级。
造成RNC掉话升级的原因可以有以下几种:1. 参数配置错误:这有两个方面参数配置存在问题,一是RNC中的全局参数配置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是由CN中对RNC的参数配置存在问题。
2. RNC硬件故障问题:需要通过对RNC告警的检查以及对RNC日志的检查来确定是否是由硬件故障引起。
小区级掉话率较高,造成小区掉话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 干扰造成的掉话:(同频干扰、相关性较强的扰码引起的干扰、导频污染、上下行交叉时隙干扰、上下行导频间干扰、系统间干扰、其它无线设置的干扰)2. 切换造成的掉话:(硬件故障导致切换异常、同频同扰码小区越区覆盖导致切换异常、越区孤岛切换问题、目标小区上行同步失败导致切换失败、无线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切换不及时)3. 基站硬件故障造成的掉话4. 终端问题造成的掉话5. 链路失衡造成的掉话6. 参数配置错误造成的掉话覆盖问题造成的掉话(覆盖空洞造成的掉话、越区覆盖造成的掉话、孤岛效应导致的掉话、导频杂乱导致的掉话、阴影衰落导致的掉话)1.1.1.1 RNC级问题处理思路1. 确定问题小区的分布情况(比如是否集中在同一框的某一单板上)。
2. 出现RNC级掉话后,首先需确定该RNC级的掉话是由多个小区引起的,还是由个别高掉话的小区所导致。
如果是由个别小区引起的,应进行小区级的掉话处理步骤,否则进入网元级的掉话处理过程。
3. 检查RNC的系统告警,检查是否存在相关硬件的告警信息,如果存在单板的告警,则需要进行排除。
4. 检查RNC的系统日志,对其中不正常部分进行检查。
5. 检查CT数据中掉话部分的信令,分析其错误代码,常见的RNC级参数设置错误引起的掉话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中:unknown_target_rnc则表明CN中对RNC的SGSN解析地址定义错误,此时容易造成PS业务RNC间切换失败,从而引起掉话的产生。
网络指标提升专题-掉话专题目录1.概述 (4)1.1.编写目的 (4)1.2.预期读者与建议 (4)2.掉话/掉线相关流程及参数 (4)2.1.无线掉话/掉线率的定义 (4)2.2.掉话/掉线的相关流程 (4)2.3.定时器、计数器介绍 (8)2.3.1.UE侧相关参数及定时器、计数器 (8)2.3.2.Node B侧相关参数及定时器、计数器 (9)2.3.3.RNC侧相关参数及定时器 (10)3.无线掉话/掉线的分析流程 (10)3.1.KPI统计指标分析 (11)3.2.TOP小区分析及测试必要性 (13)3.3.掉话/掉线问题分析 (14)3.3.1.邻区漏配 (14)3.3.2.覆盖差 (14)3.3.3.干扰导致的掉话 (15)3.3.4.切换导致的掉话 (15)3.3.5.异常分析 (15)3.3.6.常见问题分析 (16)3.3.6.1.RL failure or RLC error timer expiry (16)3.3.6.2.Cell Update Confirm 超时 (17)3.3.6.3.Receive Ue Timeout Msg during HO (18)3.3.6.4.The reason for the action is expiry of timer TRELOCoverall. (18)3.3.6.5.Re-access Release (19)3.3.6.6.Release requested due to UE generated signalling connection release (20)3.3.6.7.Receive Ue Failure Response Message In DTD Proc (21)3.3.6.8.Receive UE TimerOut Response Message (22)3.3.6.9.RRC release when INTEGRITY CHECK fail (22)3.3.6.10.The action of ue failure result RRC release (23)3.4.掉话/掉线常见原因总结 (23)3.5.分析思路小结 (27)4.案例分析 (30)4.1.UE2切换后掉话问题分析 (30)4.2.小区更新失败导致掉话问题分析 (36)4.3.呼叫重建失败导致掉话问题分析 (45)4.4.RNC边界区域掉话问题分析 (52)4.5.UE切入碧桂园小区掉话问题分析 (55)4.6.广州明经村附近掉话问题分析 (58)4.7.广州东仁新街附近掉话问题分析 (61)4.8.虹六村曹家角附近掉话问题分析 (64)1.概述1.1.编写目的本专题教材从KPI 分析的角度,以现网TOP小区分析的方法为引子,对TD-SCDMA网络掉话率/掉线率指标优化思路进行阐述,包含CS,PS域各项业务掉话率指标的提升。
5G网络掉话率指标优化经验总结1.掉话率提升针对5G掉线率指标,通过专项优化、指标监控预警及日常TOP小区处理等动作进行指标提升,目前全省5G掉线率指标0.1%以下,改善明显。
1.1.5G掉线率专项优化通过基于MRO的邻区漏配优化、PCI混淆优化、互操作策略优化、边界小区优化、BWP节电功能与终端兼容性优化等专项优化动作有效降低5G掉线率。
1.1.1.基于MRO的邻区漏配优化通过MRO数据文件进行采样点级统计,当服务小区与邻区存在多个达到切换门限的采样点且服务小区与邻区未定义邻区关系,同时判断服务小区与邻区距离与相对角度,均满足合理邻区条件时,则判断该邻区关系漏配,需进行添加。
截止目前基于MRO数据核查出邻区漏配52742条,添加邻区34009条,其余邻区因小区背向覆盖、站点搬迁、中间间隔多层站点等原因暂不进行添加。
1.1.2.PCI混淆优化当邻区外部定义存在PCI混淆(NR基站配置2个同频点同PCI的LTE外部小区)时,可能会导致执行阶段切换失败,进而引起用户掉线。
通过一定规则对NR基站NR/LTE外部小区进行核查优化,截止目前共优化1862个小区,小区整体NR切换成功率由98.05%提升至99.57%,对应小区无线掉线率由0.18%降低至0.05%。
PCI混淆优化原则如下:(1)存在PCI混淆情况的邻区对1周累计切换次数≦5次或距离大于3km,进行删除;(2)存在PCI混淆情况的邻区对均不满足条件1时,距离大于2km且1周累计切换次数≦20次的,进行删除;(3)存在PCI混淆情况的邻区对不满足条件1和条件2时,修改LTE小区PCI,且需注意复用距离与修改后的PCI不会对其他NR、LTE外部小区造成PCI 混淆情况;(4)均满足条件1或条件2时,选择距离更远、5-4切换次数更少的进行删除。
1.1.3.互操作策略优化(增加盲重定向的应用)针对现场可能还存在的少量邻区漏配或者错配等原因导致的5G终端在5G 弱场无法及时切换到4G导致的拖网掉线情况,引入保底盲重定向和邻区漏配直接走重定向策略,降低用户掉线风险,目前已在试点推广,试点区域5G掉线率由0.13%降低到0.07%。
目录:解决掉话的经验单通故障处理经验非法短信(机)查找高话务密集区域的话务量吸收经验西安校园网话务及投资效益分析郊县覆盖问题的解决经验陇海铁路宝鸡西段解决方案北电1205型BSC备用chain反复重启分析及处理PCUSN MUX端口故障处理关于优化解决掉话的经验摘要:掉话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需要不断解决和优化的网络问题,不同种类的掉话形成的原因也各有不同。
本文主要介绍日常分析、优化、处理解决掉话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掉话覆盖切换拥塞信令掉话率在移动通信网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网络投诉的热点问题,掉话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移动网通信质量的优劣。
如何针对掉话问题进行定位并加以解决,是日常优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掉话的分类掉话主要在无线方面体现为两种形式,一类是在SDCCH信道上的掉话,一类是在TCH信道上的掉话,在北电设备中,SDCCH的掉话是当BSC给移动台分配了SDCCH信道而TCH信道还未分配成功期间的掉话,它记入计数器C1163/x中,而TCH的掉话是当BSC给给移动台分配TCH信道成功直至将TCH信道释放掉,期间内不正常的掉话,它会记入计数器C1164/x,按照掉话原因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由于覆盖原因导致的掉话✓由于切换引起的掉话✓由于干扰而导致的掉话✓硬件故障导致的掉话✓由于Abis接口和A接口失败产生的掉话✧解决掉话分析思路在集团公司统计的掉话成分中,主要包括无线掉话,切换掉话以及各种硬件和异常掉话等。
首先应该针对北电计数器进行求和统计,了解全网各类掉话成分所占的比例,进而对全网或者局部的掉话情况进行总体的把握,通过和前一阶段掉话水平相比较找出近期影响掉话的主要因素,比如是否新开基站,进行了大规模网络割接,是否存在网内外干扰,优化设备和硬件性能下降等情况等等,确定近一段时间内对掉话的重点解决区域,与此同时针对个别高掉话小区进行专题分析,可以从干扰,频点,覆盖,邻区等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进行相应的调整,调整后做好相应的测试验证工作。
XXXX室分优化掉话专题总结报告XXXX室分优化项目组2/28/20201概述掉话率是衡量无线链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掉话率过高直接影响用户感知度,进而导致网络竞争能力降低,是运营商重点考核的指标之一。
XXXX室分系统TCH掉话率优化前较高,针对此问题,XXXX室分优化项目组于2011年6月底开展了掉话专项优化。
➢华为TCH掉话指标定义TCH掉话率(含切换)=业务信道掉话次数/(TCH占用成功次数(信令信道)+TCH 呼叫占用成功次数(业务信道)+TCH切换占用成功次数(业务信道))×100%TCH掉话率(不含切换)=业务信道掉话次数/(TCH呼叫占用成功次数(业务信道)+BSC内入小区切换成功次数+BSC间入小区切换成功次数-BSC内出小区切换成功次数-BSC间出小区切换成功次数)×100%2优化思路本次TCH掉话专项优化目的在于提升TCH掉话指标及用户感知度,从日常TOP小区处理、隐性故障排查处理及邻区关系调整优化3个方面进行优化,确保掉话指标和用户感知度两个方面均有所提升。
2.1.日常TOP小区处理日常TOP小区直接影响TCH掉话率,因此对于掉话指标的提升,日常TOP小区的处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下图为掉话分析流程图,日常TOP小区处理结合此流程图,找出TOP小区掉话次数多的主要原因,然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化。
掉话率高的可能原因:●硬件故障●传输故障●参数设置问题●网内、外干扰●覆盖问题●上下行不平衡●直放站问题每日根据话统指标筛选出掉话TOP小区,从硬件故障、传输、干扰、上下行不平衡、覆盖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整,累计处理TOP小区72个,TOP小区调整记录如下表所示:。
掉话率的优化分析及解决目录前言 (2)第一章、掉话及掉话率的定义 (3)第二章、信令流程 (4)1. 正常的呼叫信令流程 (4)2.射频掉话的信令流程 (6)3.切换掉话的信令流程 (7)第三章、掉话产生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2)1.由于基站设备硬件问题造成的掉话 (12)2.由于基站软件问题造成的掉话 (17)3.由于覆盖问题造成的掉话 (17)4.由于干扰造成的掉话 (19)5.由于参数设置不够优化造成的掉话 (20)6.由于邻区问题缺少邻区或者邻区不合理造成的掉话 (21)7.由于切换引起的掉话 (24)8.由于传输问题造成的掉话 (29)9.Abis口和A口问题产生的掉话 (29)第四章、如何查找掉话,分析掉话原因 (31)TCH掉话分析方法 (31)切换掉话分析方法 (41)第五章、掉话具体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法 (47)1.硬件问题造成的掉话实例分析 (47)2.覆盖问题造成掉话的实例分析 (47)3.断站造成的掉话的实例分析 (48)4.带外干扰造成掉话的实例分析 (49)5.频率问题造成掉话的实例分析 (50)6.切换掉话的实例分析 (51)7.软件问题造成掉话的实例分析 (51)8.数据或参数问题造成掉话的实例分析 (53)结束语 (55)前言掉话是用户在使用手机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用户申告的热点。
掉话率在移动通信网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掉话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移动网通信质量的优劣。
另外,无线系统掉话率也是考核无线网络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所以如何降低无线系统掉话率,是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和无线网络优化的重点之一。
本文对可能引起掉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减少掉话次数的一些方法和思路,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了一些分析和处理掉话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掉话及掉话率的定义在移动通信中,通常定义的掉话是指在分配了话音信道(TCH)后,由于某种原因,使呼叫丢失或中断,正常通话无法进行的现象。
关于VOLTE掉话率定位分析及优化1.1.1.1.优化思路定界流程:1.1.1.2.定位及优化1.1.1.2.1.基于话统定位优化流程对小区的QCI1的ERAB异常释放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对于传输层问题占比大,则需传输侧进行排查分析;➢切换流程失败原因则重点分析无线质量、邻区关系、参数配置;●排查源小区及目标小区覆盖、干扰等无线质量情况,避免切换时与目标小区同步失败。
●核查邻区关系及参数,并结合地理图层确保已完善周报邻区,保证邻区关系及参数合理性;●参数一致性:核查确保外部邻区基站标识、小区标识、频点、PCI与邻区小区实际参数一致性、避免测量上报错误小区导致切换失败。
●核查切换参数配置:现网同异频切换基本都是基于A3事件:Mn+Ofn+Ocn-Hys>Ms+Ofs+Ocs+Off。
同频切换参数,主要核查优化同频切换参数组ID的同频切换幅度迟滞、同频切换偏置、同频切换时间迟滞:异频切换参数,主要核查优化异频A3偏置、基于A3的异频A1 RSRP触发门限、基于A3的异频A2 RSRP触发门限。
异系统的切换参数,主要合理设置 A2 测量门限,避免由于测量过晚导致终端来不及测量目标小区信号无法切换掉话;➢无线层问题原因则重点排查弱覆盖、过覆盖、PCI模3干扰、外部干扰、参数配置等;●借助MR数据等措施判断弱覆盖及优化;●核查小区干扰情况并进行处理优化;●通过CQI上报指标统计各调制方式占比,可反映下行信道质量情况,正常情况是64QAM远大于QPSK占比,反之则说明无线质量存在异常。
如下为正常小区下各调制方式占比情况:●通过性能平台TA数据统计评估是否存在过覆盖问题,当TA统计距离明显大于最小站间距,则该小区极可能存在过覆盖。
对于过覆盖问题需进行增大下倾角、降低功率、站点整改等。
➢无线网络拥塞原因。
对于无线网络拥塞原因导致语音掉话,则需对拥塞原因进行排查及扩容等优化处理。
1.1.1.2.2.基于路测定位优化流程➢基于测试数据在ATU平台进行异常事件统计。
无锡联通CS掉话率提升专项随着联通网络的发展,3/4G网络的不断完善,用户的日益增多,无锡联通CS掉话率也出现了波动,从2015年10月初开始CS掉话率开始出现恶化,从10月中下旬我们开始了CS掉话率专项优化提升工作,经过两个多月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进展。
1 无锡联通CS掉话率专项提升成果简介1.1 无锡联通CS掉话率趋势介绍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从10月初开始我们的CS掉话率开始出现恶化,在0.4%上下波动,上下波动比较明显。
从10月中下旬开始,我们开始了CS掉话率提升专项,从基础工作做起,经过1个月左右努力,指标开始稳定在0.32%上下。
2 无锡联通CS掉话率专项工作内容鉴于CS掉话率指标不断恶化,我们通过对无锡联通网络现状以及掉话特点进行分析,成立了CS掉话率提升专项。
结合日常投诉、BO话统打点、GPEH分析以及日常TOP小区处理,我们总结分析了无锡联通掉话率原因分类占比如下图所示:根据以上分析,现网由于邻区问题导致掉话最严重,其次是覆盖问题,拥塞导致的掉话主要集中在高话务拥塞区域。
我们的专项主要从邻区优化、参数优化、基站扩容、故障推动排查和外场协助调整优化五方面展开,通过一系列基础优化,力图先稳定住指标,继而提升指标。
2.1 邻区优化邻区是切换的基础,对接入、切换、掉话有直接影响,随着3G新站的不断入网,相邻站的变更,相邻站之间的邻区也跟着变化。
经过我们核查发现,我们网络邻区配置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大量的掉话由于邻区不全导致。
邻区优化,尤其是新站周边邻区需要重点优化。
我们邻区核查的思路是根据网络配置、话统、GPEH以及工参文件按优先级依次进行全网同频邻区核查、异频邻区核查以及异系统邻区核查;邻区核查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共站非邻小区和单向邻区核查,二是邻区漏配核查,三是无切换的冗余邻区删除。
目前我们邻区核查的手段主要有:1.利用爱立信网络性能优化软件XNOW 对GPEH 解析的邻区漏配模块进行邻区检查;2.根据网络配置以及工参信息利用MCOM3g 地理化显示进行邻区核查;3.通过BO平台Counter进行邻区优化;根据尝试次数和信号强度就可以来完善邻区关系。
掉 话 专 题(E D I T B Y :纪浩广)掉话是网络优化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掉话产生既与无线网络有关,也与交换网络有关,但发生在无线网络的掉话占绝大部分的比例,本课程主要讲述无线网络的掉话及其一般处理方法.一、掉话的种类掉话基本上分为四种:弱信号掉话: 掉话时的信号电平低于交换机属性中设的弱信号掉话门限,判决为弱信号掉话.质差掉话: 掉话时的信号质量低于交换机属性中设的质差门限,判决为质差掉话. 超T A 掉话: 由于超过M A X T A 导致的掉话.突然掉话: 除了以上掉话外其它原因导致的掉话,多为切换或基站硬件及传输问题引起.小经验:通过合理设定交换机属性中的掉话门限,有利于清楚观察到各掉话分布的情况,摸清掉话产生的基本原因。
二、掉话的产生的过程A、下行链路失败TCH 掉话SDCCH 掉话G S M 规范定义,移动台中有计时器S (T 100),在移动台通话开始时被赋予一个初值,即无线链路超时R L I N K T , 该参数在B C C H 上广播发送给移动台。
每当移动台无法正确解码一个S A C C H 消息(4个S A C C B L O C K )时,S 减1。
每当移动台正确解码一个S A C C H 消息时,S 加2。
但S 不会超过R L I N K T 定义值。
当S 计数为零时,移动台放弃无线资源的连接,进入空闲模式。
发生一次掉话。
H 的初B、 上行链路失败爱立信系统监视上行链路失败的参数是R L I N K U P 。
当基站不能正确解码一个S A C C H 消息时,对应的计数器S (最大值由R L I N K U P 定义)减一。
当计数器为零时,基站停止发射下行的S A C C H ,同时启动r r _t 3109定时器(r r _t 3109>T 100)。
当移动台的T 100超时,移动台返回空闲模式,发生掉话。
基站等到r r _t 3109定时器到时,释放无线信道。
掉话专题优化案例掉话率在移动通信网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掉话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移动网通信质量的优劣。
掉话是指在分配了话音信道(TCH)后,由于某种原因,使呼叫丢失或中断,正常通话无法进行的现象。
掉话对系统接通率等指标虽没有重大影响,但却给用户造成许多不便,是目前用户投诉的热点。
掉话是用户衡量企业运营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必须予以重视。
掉话的种类和原因掉话与BSS的配置和功能参数设置有很大关系。
引起掉话的原因很多,直接原因由于场强、干扰、传输链路阻塞或误码、基站软硬件故障引起,间接原因为越区切换失败、紧急呼叫失败、参数设置不当造成。
在GSM网中,话音掉话主要包括无线网络掉话、Abis接口掉话、A接口掉话、TC接口掉话及其它原因造成的掉话,其中约有一半以上的话音掉话是无线网络的掉话。
根据OMC-R话务分析、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无线场强测试以及结合基站实际运行状况,掉话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1)无线射频掉话这里不包括手机掉电、非正常关机造成的掉话,主要指受地形地貌、建筑物的影响,由于信号快衰落、信号覆盖原因而引起的掉话。
通常在楼内(室内)、基站信号覆盖的边缘地带很容易造成这类掉话。
(2)天馈线原因天馈线连接至天线的电压驻波比VSWR较大,导致BTS收发信性能下降,使该小区内的手机接收到的倍号品质变差,最终产生掉话。
(3)BTS原因BTS中FHU单元是连接FU和CU的跳频单元,如果FHU成为FLT状态,将严重影响通话正常接续,CU、FU连接不畅或有误,产生掉话。
(4)天线方位角BTS天线实际发射方向偏离数据定义方向,使得无线覆盖范围发生变化,出现信号特弱甚至盲点的地方,手机进入该小区时就会发生掉话。
(5)覆盖盲区手机在移动过程中,进入无线覆盖盲区请求切换不成功产生掉话。
(6)切换过程中的掉话包括局间(MSC、BSC之间)切换、小区之间切换、常规层与超层之间切换等引起的掉话。
切换过程中的掉话在总的话音掉话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
掉话分析与优化1、RX Power(好)、TX Power(好)、FER(差)、Ec/Io(差)前向链路干扰解决方案:(1)邻集列表问题:a)检查邻区的配置关系,对不必要的邻区进行删除,并优化邻集列表中的优先级;b)调整搜索窗的大小,提高手机的搜索速率并使有用信号落入搜索窗范围内;(2)突发强PN干扰:a)适当的增大导频功率和增大突发PN的导频功率,使突发PN顺利软切换;b)调整天线方向角、导频功率等措施,将信号反射至原来的阻挡区域以造成覆盖;c)降低切换参数T_ADD;d)适当增大SRCH_WIN_x 窗口(包括Remaining, Neighbor),以便手机发现该PN);e)用直放站覆盖原来“突发PN”受阻挡的区域;f)适当调整天线方向角和下倾角;(3)共PN干扰:a)改变其中一个基站的PN值;(4)外部干扰a)通过扫频清除干扰源2、RX Power(好)、TX Power(差)、FER(差)、Ec/Io(正常)反向链路干扰解决方法:(1)通过扫频清除干扰源;(2)通过增加基站对高话务进行负荷分担,从而解决话务热点区;3、RX Power(好)、TX Power(差)、FER(差)、Ec/Io(好)前反向链路不平衡解决方法:(1)调整导频信道的发射功率;(2)增加新的基站;(3)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4)调整跳线的挂高;(5)通过扫频清除干扰源4、RX Power(差)、TX Power(差)、FER(差)、Ec/Io(好)边缘覆盖解决方法:(1)如果小区覆盖范围过大:a)调整天线方位角和下倾角;b)调整天线挂高;c)减小导频功率;d)更换低增益天线;e)必要时在基站发射天线的馈线上加一个衰减器;(2)如果小区覆盖范围过小:a)调整天线方位角和下倾角;b)增加导频功率;c)调整基站站高;d)更换高增益天线;e)采用直放站,必要时加站或迁站;5、RX Power(低)、TX Power(正常)、FER(差)、Ec/Io(差)弱覆盖(边缘覆盖+覆盖空洞)解决方法:a)调整天线方位角和下倾角;b)增加导频功率;c)调整基站站高;d)更换高增益天线;e)采用直放站,必要时加站或迁站;6、RX Power>-95dbm、TX Power<+12dbm、Ec/Io<-12db、FFER>5% 导频污染解决方法:(1)调整天线方位角和下倾角;(2)调整天线挂高;(3)更换增益天线;(4)调整基站发射功率;(5)必要时在导频污染区加站,形成主导频;(6)采用电调下倾天线;(7)优化切换和小区重选参数;(8)通过检查路测及调试台打印数据,避免有漏配强导频存在,从而形成干扰7、切换掉话解决方法:(1)调整小区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和天线挂高,减少越区覆盖;(2)调整小区切换参数T_ADD、T_DROP;(3)配置好邻区列表关系和邻区优先级;(4)平衡周围小区话务量;(5)解决时钟同步问题;(6)更换系统硬件设备;8、干扰(同/邻频干扰)解决方法:(1)增加两个同邻频道小区之间的间距;(2)消除玻璃幕墙反射引起的同频道干扰;(3)降低基站的天线挂高;(4)更改天线的安装位置;(5)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6)更换小区频道;(7)通过扫频排查清除小区干扰源;9、负荷过重(造成小区拥塞)(1)调整天趣的切换门限,减轻小区负荷;(2)调整小区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减少小区覆盖面积;(3)调整小区的导频功率;(4)平衡周围小区的话务量;。
1X掉话专题性能提升优化案例江西省网优中心新余系统优化项目组2016年03月【关键字】【掉话、TOP处理、参数优化、One-Twoway、PN/邻区优化】【摘要】掉话是用户通信非正常中断,其在用户方面的负面影响最为直接,是一种严重的网络故障现象。
所以确定掉话原因和解决办法,降低掉话率及掉话次数,在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和维护中非常重要。
2016年江西省网优中心系统优化持续对新余开展了近1个月时间,针对掉话率专题优化工作,今年系统优化CDMA网络主要是围绕该重点主题开展,其他专项多举并施,整体上取的较好的优化结果,达到了省网优中心此次开展系统优化重点考核目标,在此对本次优化进行小结一下优化经验,为后续掉话专题优化提供思路参考。
【优化背景】本次系统优化总体上节奏突出一个“快”,迫于目前的情况,一方面省网优中心有硬指标考核,而另外一方面下到本地网则要依托其实际的网络架构和运行指标状态进行不断了解和熟悉本地网找出重点薄弱环节,然后再作出优化尝试和调整。
本次系统优化主题思路是先进行为期一周的粗略评估,下到本地网后重点围绕着1X掉话专题进行日常TOP N分析处理(跟踪重点TOP或RF调整),邻区或PN专题优化,以及多载频必掉场景优化,优选出重点掉话区域开展针对性的性能参数优化。
其实诸如邻区优化,多载频优化,”簇”优化都是一个需长期持续开展,不断重复进行的网优手段,对于此次系统优化,需要我们在短期内去熟悉网络并且改善运行指标,常规网优手段固然重要,比如针对高掉话TOP站点以及掉话贡献率较大的区域站点,个人认为积极去寻找全网短板,在保证真实的网络质量与用户感知的前提下,我们应多尝试一些前反向链路功控方面的参数深入优化,去改善指标并积累经验。
1.1CDMA掉话机制及定义1.1.1CDMA掉话机制在CDMA网络中移动台和基站分别有相应的掉话机制。
移动台的掉话机制在协议中有详细的规定,而基站的掉话机制在协议中未做详细规定,由设备制造商设定。
掉话专题优化
1覆盖引起的掉话
原因分析:
● 服务小区由于各种原因(如无线环境好,功率过高,站点设置太高)产生越区覆
盖,导致UE 在移动到被越区覆盖的小区后,因无邻区关系配置,导致掉话。
● 越区覆盖导致的频率干扰和扰码相关性问题。
● 波导效应和湖面效应会使服务小区覆盖过远,引起干扰或切换判断混乱,产生掉
话。
● 由于孤岛效应,处于孤岛的UE 无法切换出去,产生掉话。
● 由于一个地方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出现导频污染,手机通话过程中,乒乓
切换会比较严重,导致掉话率上升。
● 两个小区交接部分出现明显的无信号覆盖的漏洞,UE移动出覆盖范围,产生掉话。
● 由于高大建筑物遮挡产生的阴影效应。
解决措施:
● 消除漂移信号的影响
对覆盖区进行定期路测,查找覆盖不规范的基站,通过调整该站的下倾角,方位
角,或降低它的最大发射功率等方法来优化覆盖区域,同时避免基站天线沿街道或湖
面覆盖,避免街道效应和湖面效应等产生难以控制的信号,消除漂移信号对其它基站的影响.
● 查找覆盖不足的地区
通过用户投诉和路测来查明覆盖不足的地方,看是否可以通过调整下倾角,方位
角,挂高,以及发射功率等方法增大覆盖范围(这需要综合考虑频率、扰码规划以及
其它方位覆盖的情况)。
如果弱场区处于商场、隧道、地下停车场、地铁入口、高层建
筑等特殊场合,则需要增加RRU,或室内分布来解决。
● 排查硬件故障
如果掉话率突然上升,则需要检查本小区和相邻小区此时是否工作正常,通过
OMC-B检查本小区和相邻小区告警,并检查小区各通道输出功率是否正常,排除因为
硬件原因产生的小区功率收缩。
● 检查邻小区是否定义完整
根据整个网络结构,结合路测情况,在OMC-R 数据库检查是否存在漏配邻区的
情况,特别是不同省市相邻边界处应经常对照相邻小区数据。
2切换引起的掉话
原因分析:
切换原因导致的掉话包括:
● 硬件故障导致切换异常引起掉话;
● 同频同扰码小区越区覆盖导致切换异常引起掉话;
● 越区孤岛切换问题引起掉话。
在环境比较复杂时,由于较近小区的信号阻挡产生一定损耗,而其他小区可能会
从建筑物夹缝中透露出来,形成较强越区孤岛。
由于该区域的小区和该越区小区之间
不会互配置邻小区,在干扰没有严重到导致下行失步时,UE 将不会选择到该小区上。
但在服务小区信号较弱时,UE 很可能会重选到该越区孤岛上。
当在该小区上通话(建
立其他的DPCH 也是一样)后,将会导致无法切换从而掉话的现象。
● 目标邻小区负荷过高导致切换失败引起掉话
当目标邻小区的负荷过高时,切换将无法完成。
另外,当目标小区的部分传输通
道由于误码较高或者频繁瞬断时,将会导致地面电路资源无法激活,从而引起切换(选择)失败。
如果是跨RNC时,由于源RNC不了解目标RNC的传输故障情况,因此只
要有切换请求,就会尝试进行切换执行,而最终导致切换失败,引起掉话。
● 目标小区上行同步失败导致切换失败引起掉话
目标小区上行UPPCH 干扰严重,或者同时有其他UE 的上行同步碰撞,导致和目
标小区的上行同步失败;
目标小区的UPPTS期望接收到的功率设置过小,功率步长设置不当等原因可能会
导致同步无法完成。
● 原小区下行干扰严重导致切换失败引起掉话
在切换过程中,如果原小区下行干扰严重,有可能会导致原小区无法有效接收到
UE 上报的测量报告,从而不进行切换。
此时,系统侧应该有“物理信道重配置超时”消息。
而UE 会出现失步,并发出“小区更新”。
此时路测设备上的DPCH SIR会相应的较差。
在切换带处出现下行干扰,有可能是相应小区的下行信号遭受到了其他无线信号
的干扰。
干扰源可能来自于TD 系统内其他同频小区,也可能是其他异系统的干扰,
自然界的干扰,由于其有效频段较低(主要集中在100MHz以下)影响一般不大。
● 无线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切换不及时引起掉话
切换过程分为切换测量、切换判断以及切换执行等3 个过程。
哪一个过程没有及
时执行都会导致切换比较慢,不及时。
切换测量,有两种策略,分别为周期性上报型和事件触发型。
采用周期性上报型,
系统可以较好的了解UE 的状态,可以对切换较好的控制,但是会导致系统信令负荷
较重,故目前一般采用事件触发型的测量策略。
目前系统的切换主要触发事件有1G(频内最佳小区变化,触发频内切换)和2A
(频间最佳小区变化,触发频间切换)事件。
如果切换触发事件上报不够及时,将会导致切换不够及时,从而导致切换失败和
掉话的可能性
解决措施:
● 排查硬件故障,消除硬件告警
● 调整天线参数
对于具有明显偏高的站点,需注意其扇区天线下倾角的设置不要太小,且最好选
用具有垂直上波瓣抑制特性的扇区天线,以规避越区现象的出现。
● 调整优化参数
⏹ 切换允许下行功率门限
为保证系统的掉话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对于已在系统中的需要进行切换的用户,
其优先级应较新接入的用户高。
因此,考虑到系统中为切换预留的容量,通常下行切
换功率门限一般需要大于下行接入功率门限。
⏹ 切换允许上行干扰最大门限
为保证系统的掉话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对于已在系统中的需要进行切换的用户,
其优先级应较新接入的用户高。
因此,考虑到系统中为切换预留的容量,通常上行切
换干扰门限应比上行接入干扰门限小。
⏹ 小区个性偏移
利用本参数,可以调整UE 选择的小区。
例如当一个小区由于街道拐角等原因,
将存在一个质量的突变,这样就可以将小区的本参数设置为正值,增大UE 选择本小
区的几率,可以减小切换失败导致的掉话。
⏹ PCCPCH RSCP切换迟滞量
该参数设置过大,将会导致UE 无法及时切换,甚至发生掉话可能。
⏹ 切换开关
如果测试UE 上可以看到相应的邻小区PCCPCH RSCP 远大于服务小区(比如大
6dB 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5 秒以上)而不进行切换,可能是由于服务小区无线参数中的“切换开关”参数设置为“TRUE”,从而导致该UE 无法切出该小区。
下行干扰解决措施包括:
切换带处源小区遭受到严重的下行干扰,可以使用扫频进行排查;
源小区信号陡降或者目标小区陡升导致的下行干扰问题,可以适当调整天线参数进行优化解决。
3干扰引起的掉话
干扰的原因包括:
⏹ 同频干扰;
⏹ 相关性强的扰码引起的干扰;
⏹ 上下行交叉时隙干扰;
⏹ 导频污染;
⏹ 上下行导频间干扰;
⏹ 系统间干扰;
⏹ 卫星接收器、屏蔽器、雷达等干扰。
干扰方面引起掉话主要体现在:
⏹ 切换小区是同频小区,C/I较差;
⏹ 主小区和待切换的邻小区的扰码相关性较强引起的干扰;
⏹ 下行交叉时隙配置错误而引起的干扰;
⏹ 导频污染;
⏹ 系统间干扰。
对于以上情况解决措施的优先级通常为:
⏹ 设置频点优先级和时隙优先级来尽量避免在弱场区同频同时隙切换;
⏹ 对局部区域进行扰码规划,优化重点切换关系扰码的相关性;
⏹ 后台查看各小区时隙比例配置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进行更改;
⏹ 控制主服务小区的覆盖范围,减弱导频污染;
⏹ 外部干扰通过干扰排查方式查明干扰源进行有效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