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8
文献综述怎么写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综述怎么写文献综述怎么写1)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①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②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③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④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
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国内外文献综述是指对某一特定领域内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评述的一种学术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可以全面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在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时,首先需要对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广泛的收集。
国内外期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都是搜集文献的重要来源。
其次,需要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类和总结。
接着,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评述,可以从理论、方法、实证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根据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撰写综述文章或报告,对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其次,国内外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避免重复他人研究的工作,从而提高研究效率。
此外,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者还可以发现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争议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然而,国内外文献综述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国内外文献数量庞大,研究者很难对所有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搜集和分析,因此可能会存在遗漏某些重要文献的情况。
此外,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结果也受到研究者个人能力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总的来说,国内外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然而,在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注意搜集文献的广泛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要注意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就是针对自己论文选题,全面搜集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选择的课题原来有哪些人做过哪些研究,研究的进展程度及结果如何等。
二、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写作文献综述,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掌握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还可以弥补以前所学知识的不足。
2.查找文献资料”写好文献综述是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也是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基础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其毕业论文一般均为综述性的形式。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写作文献综述的步骤写作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最后成文。
1.收集和阅读资料。
论文题目确定后,就要围绕题目搜集有关的文献资料。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
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第1篇一、什么是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的概念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
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
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2、文献综述的作用文献综述在于高度浓缩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乱无序的同类文献之成果与存在问题或争论焦点,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之达到了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程度。
3、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文献综述的选题与文献资料的搜集(一)选题原则1.结合所学知识选自己专长的或有基础的题目,否则难以写出水平较高的综述。
2.根据所占有文献资料的质和量选题。
3.选题一定要能反映出新的学科矛盾的焦点、新成果、新动向。
4.题目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
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二)文献资料的搜集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
对于创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欢迎参考~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4、总结。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
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5、参考文献。
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二、格式要求: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纸型—a4;单面打印;字号: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作者及单位名—宋体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行间距:1.5倍距离;字符距离:标准。
页码设置:居中。
3、排版格式:(示例)××××××××(选题)文献综述*班级作者指导老师××××××(正文)。
文献综述的步骤
文献综述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阅读、分析和综合,以达到全面、客观、深入地了解某个问题的目的。
文献综述的步骤如下:
1.明确问题和研究目的。
确定需要查找的文献范围和检索关键词。
2.收集文献。
通过图书馆、期刊数据库等途径收集相关文献,注意筛选文献的来源和质量。
3.筛选文献。
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初步筛选,去掉与研究问题无关或者质量较差的文献。
4.阅读文献。
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深入阅读,并进行摘录和分析,提取文献中关键信息和结论。
5.整理文献。
把筛选、阅读、分析的文献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便于后续的研究和撰写。
6.撰写文献综述。
按照学术规范和格式,对整理好的文献信息进行综合性的撰写和表述。
文献综述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
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
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主体,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名,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
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
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于《论淮南市标识语的翻译策略》的文献综述学生:马兆荣指导老师:丁立福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2011届一、前言标识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用语,在社会公共场合向人们提供各类信息,比如商店招牌、街头指示牌、旅游景点等的介绍给人们以提示、指示、宣传、警示等各种信息。
在我国加入WTO,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背景下,许多地方城市的标识牌都配以汉英双语以达到与世界接轨和给外国人提供方便的目的,淮南市同样也不例外。
但是在淮南市的中英标识语中,有很多英译不规范甚至有明显语用错误的现象,同时也有很多不尊重英语语言表达习惯或是英语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的现象。
这不仅未能达到使用双语标识语的最初目的,同时还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影响到淮南市的国际形象。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汉英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现阶段标识语翻译不规范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何自然认为:如果我们善于对汉英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熟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我们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当机立断。
译者从事城市标识语汉英翻译工作时,要认真比较两种文化,考虑采取直译或者意译的策略确保读者能正确或较容易地理解译文,不至于产生误解或不知所云(何自然 1997:1)。
本文在总结淮南市标识语翻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借译,仿译,套用英语习语表达法等翻译策略,期望对淮南市的标识语提供一些帮助,进而可以提升淮南市的国际形象。
二、研究历史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年的光辉灿烂历史。
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一些简短的佛经翻译。
到了苻坚时代设置了译场,翻译事业出现了一大进步,成为有组织的活动。
从隋代起到唐代,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
到了近代,出现了以徐光启,严复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方科学、文学的翻译家。
这其中,严复在其《天演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并仍然被翻译工作者沿用至今。
而在翻译中有关翻译策略的讨论可以最早追溯到汉代佛经翻译时期的“文”、“质”说,此后又有明清时期科技文献翻译出现的“创译”、“译述”等策略,以及五四前后社会科学与文学翻译时期关于归化和欧化(洋化)翻译策略的讨论,直至今天被中国翻译理论界广泛探讨的以文化层面为基础、涵盖文化、政治与诗学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际间的交流不断频繁,来华的外国友人不断增多。
为了方便外国人在华出行,一些城市街道、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的公示语大都配有外文翻译,并以英语翻译为主。
而译者关于标识语的翻译策略也日趋丰富,标识语(公示语)由汉语译为英语过程中应“简洁、明了、语气得当、规范化和适度诙谐”(倪传斌、刘治1998: 20)。
同时标识语语篇类型决定了其翻译策略,因此约定俗成是标识语英译中不可忽视的翻译原则;翻译时要避免城市标识用语翻译上的无序、不规范,需要引入相关的管理;而相关部门应尽快设立翻译资格认证机构和译文权威审定机构,凡对外使用的路标、广告、印刷品等必须送审,译文确定后方可公开使用(王银泉、陈新仁2002: 82)。
目前城市标识语的发展,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
戴宗显、吕和发通过考查2004年奥运会主办城市雅典的标识语,提出:功能对等、情境相同、对象一致、目标明确、转换对应是公示语汉英翻译所应遵循的一般标准。
他们认为标识语的汉英翻译研究不仅要注重英语公示语的实地应用调查研究和相关资料搜集,还要需要请英语专家参与审校,以确保“译出语”确实是源语的“译入语”;并主张开办“汉英公示语研究在线”网站,利用现代传媒的信息反馈迅速、互动优势,搜集专家、翻译人员、网友的需求、点评和意向,这些都将为标识语汉英翻译的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戴宗显、吕和发2004:42)。
随着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标识语翻译所受到的重视不断加大,城市标识语的翻译策略也必然不断完善。
三、研究现状李长春同志对对外宣传办提出了“三贴近”原则,即要求有关人员在外翻译中注意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现阶段。
城市标识语翻译不断增多,针对标识语翻译中的问题,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发现了不同的问题。
王银泉、陈新仁将标识语(公示语)英译失误分为交际信息失真、施为功能错位、语言礼貌蜕变、译文刻板不够贴切和地道等方面(王银泉、陈新仁2004: 81-82)。
贺学耘指出我国公示语翻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信息的篡改与丢失;语言的失当与错误;标牌制作者的粗心(贺学耘2006: 57-58)。
罗选民、黎土旺把公示语翻译问题归类为:指令不清楚;意图被歪曲;语气不和谐(信息度过弱、过强和语用失误);术语不匹配;文化不兼容(罗选民、黎土旺2006: 68)。
黄田从语境角色认知的角度指出三种语境角色认知错位的表现:忽视受众的文化背景,导致译文不能准确传达意图;语境角色理解单一,影响目的语的语用解读;忽视受众角色的平等性,强化公示语强制性,从而影响目的语受众对公示语的语用解读,不能起到真正的公示作用(黄田2007: 101)。
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纷纷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标识语翻译的翻译策略。
朱丽萍,刘传,赵军征从分析公示语的结构特征入手,提出依据不同的文本类型,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这两种译策略来对其进行可行的翻译。
他们指出公共牌标识语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但是由于它不同于面对面交流,其效果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起到服务大众的目的,除此以外,译者或者牌示制造者还必须对英语文化,和读者的期望有所了解。
公共牌标识语的英译不只是要翻译信息,而且要译出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朱丽萍,刘传,赵军征2008:2)。
西南民族大学的焦聪聪,徐珊珊等人从实用角度提出几个改进翻译策略的建议,目的是提高翻译质量,准确传达信息。
在翻译策略上,他们提出:完善标识语的相关法律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套用英语国家已有的标识语,标识语的翻译应尽量采取“拿来主义”,在英语中找到有着相同意义和功能的标识语,直接引用外国的标识语;灵活运用正说反译法和反说正译法,在标识语的翻译过程中需要译者灵活选择;删繁就简,体现人性关怀。
作者指出在一些特定语境中,有些话语被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其语用含义比词语本身具备的意义更重要;不译,设立英文标识牌,是为了给外国朋友或游人提供便利,绝对不是为了赶时髦(焦聪聪、徐珊珊2008:140)。
贺学耘在《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一文中,认为在中国与世界接轨的今天,汉英公示语翻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其文分析了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并在探讨公示语文本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
作者认为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了解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并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才能得出正确的译文(贺学耘2006:57-59)。
陶玮在《公示语翻译的语用策略探析》中提出了公示语翻译语用策略,即基于交际翻译法的公示语翻译策略一般可采用“七译原则”:借译、仿译、创译、音译、意译、定译和不译。
最后,他提出了对公示语的翻译要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换,以适应时代的需要(陶玮2010:164)。
任凤梅在《汉英公共标示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一文中,提出规范的双语标示语具有规约公共行为、感召读者的语用效果,有助于营造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提高标示语的外宣效果,进而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
在阐述我国公共标示语及其翻译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作者着重探讨了标示语的文本类型、语用功能和翻译策略(任凤梅2010:135-137)。
最后,对于规范中等城市的公示语翻译,贺学耘和皮上玉的《中等城市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借用已有通则,保证公示语翻译的统一性;遵循翻译原则确保公示语翻译的正确性;政府适当干预,宣传公示语翻译的重要性;整顿翻译市场,力求公示语翻译的规性(贺学耘、皮上玉2010:130)。
四、发展趋势随着淮南市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标识语的应用也将不断广泛。
而为了树立淮南市良好的国际形象,标识语翻译将会不断趋于完善,更多更好的翻译策略也将会不断地涌现。
未来的标识语翻译策略可能会更加注重译文是否准确、有效地传达了使用者的意图;注重译文与原文一致性时主要考虑是否再现了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并以原文为中心;注重译文与受众之间关系时主要强调译文对受众的影响,而不以使用者意图和原文为重心。
相信淮南市的标识语翻译质量会越来越好,整个城市标识语的翻译也会更加健全。
参考文献1 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1997.2 Reiss. Katherina, Type, kind and individuality of text: decision making in translation [M], translated by S.Kitron,in Lawrence Venuti .2000.3 Hatin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4 Jack. C. Richard,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63.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0.6倪传斌,刘治.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例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1998:18-20.7王银泉,陈新仁.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2002:81-82.8戴宗显,吕和发.标识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04年奥运会主办城市雅典为例[J].中国翻译,2004:38-42.9王银泉,陈新仁.试析深圳的英语弊病及翻译谬误[J].上海科技翻译,2004:81-82.10 贺学耘.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7-58.11罗选民,黎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66-69.12黄田.语境角色认知与公示语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00-103.13 朱丽萍,刘传,赵军征.公共牌示语:问题及翻译策略.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 2.14 焦聪聪、徐珊珊.“Chinglish”式标识语英译失误及其翻译策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 : 140-142.15贺学耘.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7-59.16 陶玮.公示语翻译的语用策略探析.文学与审美教育,2010:164. 17任凤梅.汉英公共标示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135-137.18贺学耘、皮上玉.中等城市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策略研究.衡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