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35.81 KB
- 文档页数:13
徐州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考前模拟检测语文第I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千百年来,一些名篇巨著历经欣赏,名家按语结论,无形中形成了定势,这对不同见解的展开造成极大的,以至我们在欣赏美时总是十分狭隘。
A. 莫衷一是制约格调B. 大同小异掣肘格调C. 莫衷一是掣肘格局D. 大同小异制约格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制约:限制约束。
掣肘:拉住胳膊,指阻挠别人做事。
前者多指抽象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后者只能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故此处应选“制约”。
格局:对事物所处的位置(时间和空间)及未来变化的认识程度,也指人格气度。
格调: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也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格调”只有高低之分,且下文的“狭隘”一般与“格局”搭配。
故应选“格局”。
综合考虑,此题答案应为D项。
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 下列句子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A. 会议嘉宾发言时,谦虚地说:“这个问题我没有深入思考过,只能谈点个人粗浅的想法,以便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
”B. 毕业论文答辩现场,完成答辩的林汉生擦擦额头的汗,恭恭敬敬地站起来鞠一躬,对老师们说:“感谢老师们的耐心聆听与悉心指导!”C. 听到小高的丈夫获得全国顶级大奖的消息后,同事们都来给小高祝贺,许多人都问:“你家先生贵庚?不是很年轻吗?这么厉害啊!”D. 张教授在好友儿子的婚礼上,给新人们送上了真诚的祝福:“愿花开并蒂,琴瑟相和;伉俪情深,白头偕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iI.(3分)C2.(3分)D3.(3分)A4.(3分)B5.(3分)C二、文盲文阅读(19分}6.(3分)B(徽:警戒,警告。
)7.(3分)D(文中“朱子”应是朱栗,《朱子家丑ii》为朱柏庐所著。
)8.(1)(4分)汤海秋在军机处(任职),能够看到全国各地(呈送)的奏章,又曾在户曹任职,熟悉官场事务,情绪激昂,有担负当世(重任)的志向。
评分建议:“习”、“慨然”、“荷”,语句通顺,各1分。
(2)(5分)(汤海秋)没有来得及上奏,就改任了官职,他看到自己的主张不能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想把自己的主张在天下显露、陈述出来,写了《浮邱子》九十一篇。
4乎分建议:被动句、“用”、“暴”、状语后置句,语句通顺,各1分9.(4分)严明执法;敢于谏育;善于总结得失;心忧天下。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4分)借“杜字”的典故,表达恩归而不得的愁苦及家国之痛(2分);使这首词含蓄蕴藉,富有艺术感染力(2分)。
11.(6分)由对故土失陷的痛惜、对物是人非的感叹(2分),到对受难百姓的同情、对金兵惨无人道暴行的痛恨(2分),再到激起报仇雪恨的决心(2分)。
评分建议:答对情感而不结合内容,每点得1分;不能体现变化过程,最多得3分:“对故土失陷的痛惜”与“对物是人非的感叹”答出其一即可,“对受难百姓的同情”与“对全兵惨无人道暴行的痛恨”答出其一即可。
四、名旬名篇默写(8分}12.(8分)(!)信誓旦旦(2)是非之心(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日月忽其不淹兮(即以咨置在善道(6)荡胸生曾云(7)一尊还固守江月(8)涵泳工夫兴味长语文答案第1页(共2页)。
徐州市2003-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样题)两部分。
第Ⅰ卷l-3页,第Ⅱ卷4一9页.考试结束,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徐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
选择题部分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能结合在一起,这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压缩时液体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C)用打气筒向篮球充气时需要用力,这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D)液体易分开,但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2被活塞封闭在气缸中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增加,压强保持不变,则(A)气缸中每个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增大(B)气缸中单位体积气体分子数减小(C)气缸中的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气体内能的增加量(D)气缸中的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气体内能的增加量3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情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射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了(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4关于光电效应的规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入射光的频率越高,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就越大(B)当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如果入射光的强度减弱,从光照至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C)对某金属来说,入射光波长必须大于一极限值,才能产生光电效应(D)同一频率的光照射不同金属,如果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则所有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相同5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状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C)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D)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6用a、b两京单色光分别照射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在距双缝恒定距离的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干涉图样,其中图甲是a光照射时形成的,图乙是b光照射时形成的,则关于a地两束单色光,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a光光子的能量比b光的大(B)在水中a光传播的速度比b光的大(C)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大(D)b光的波长比a光的短7如图所示为xoy平面内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象,波速为1m/s,此时P点沿-y方向运动,关于图上Q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t=0时,速度方向沿-y方向(B)t=0.1s时,速度最大(C)t=0.1s时,加速度方向沿+y方向(D)t=0.3s时,加速度最大8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像。
2 0 1 8年高三年级调考试题语文本试卷分四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 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测试号用黑色字迹的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雾霾(mái)的出现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过度开发、超标排放,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水源、天空成为了垃圾桶;雾霾的加重,说明空气承载(zài)力已到了零界点。
B晚秋澄(dèng)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的棵棵高粱时时摇曳(yè)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树叶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C《我爱我家》的一张旧剧照,葛优在沙发上那副慵懒的躺姿,走红网络,被网友戏称为“葛优躺”,其背后所深藏着的某种职业倦怠(dài)和精神困顿,藉(jiè)一张图片淋漓尽致地发泄了出来。
D.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zá)驿马,朗读,已经不再仅仅是朗读,它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bó)纱,提醒我儿思念那回不去的过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诗人固穷’’和“诗人高贵”这两种观念都在唐宋时期绵延..甚久、影响甚广。
[乙]到底谁是“诗人’’呢?穷愁的寒士,还是高贵的艺术家?这个问题本无答案。
对它的追问本身,就是一段精彩的唐宋士大夫精神生活史。
[丙]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固穷”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永恒依赖:“诗人高贵”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自觉疏离。
纯粹艺术气质的“诗人”形象在南宋诗歌中的普遍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新动向一一他们不只..追求官僚、学者、文人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士大夫气象,而是安然并合理地追求某一种身份,自觉地塑造某一类人格。
2017—2018学年度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B(并称:一齐称道,齐名;相提并论。
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春兰秋菊: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花秋月:比喻美好的时光与景物。
渊源:比喻事情的本原。
源远:源头很远,常说“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2.(3分)A(句中的“像”仅表示例举;B项“困难的边缘”喻为“悬崖”;C项“浪花”喻为“白玉”;D项“尘土”喻为“旗号”)3.(3分)D(A项“秋高”为主谓结构,与之对应的“楼台”则是名词;B项“争赴”为动词,与之对应的“遗迹”为名词;D项“几处”不能与名词“楼台”对应)4.(3分)C(根据前文的四个词语,紧承的应是⑥句,①④②⑤四句依次对应,③与后文对应,所以选C)5.(3分)D(漫画题要看画中的组件和细节、神态等。
画中明月高悬,人凭桥看溪水东流;D 项今夕对明月;A项不是柳树;B项没有鸟,也不是山涧;C项写的是梅花,所以只能选D项)二、文言文阅读(18分)6.(3分)C (覆:翻转)7.(3分)C (乡曲,即乡里)8.(1)(4分)郭仲翔很有才干能力,(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
(“干用”“为”“委之军事”句式各1分,文句通顺1分。
)评分建议:“干用”译为“有才干”亦可;首先看翻译的文句是否通顺,其次看实词和句式的翻译准确程度。
(2)(4分)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墓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
(“庐”“行服”“德”各1分,“亲庐其侧”句式1分)评分建议:“庐”译为“建造了一座庐舍”亦可;“行服”译为“守孝”亦可;“德保安不已”译为“感激吴保安从未停止”也算对。
9.(4分)吴保安倾家赎回郭仲翔;郭仲翔厚葬吴保安并为之守丧三年。
(每点2分)评分建议:如果答成“吴保安帮助郭仲翔;郭仲翔回报吴保安”,每点只能得1分;“郭仲翔厚葬吴保安并为之守丧三年”答成“郭仲翔厚葬吴保安并刻石颂美”也算对。
江苏六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 1试题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从南北朝到晚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A. 并肩望洋兴叹视而不见B. 并肩赞不绝口侧目而视C. 比肩赞不绝口视而不见D. 比肩望洋兴吸侧目而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
并肩:(1)肩并肩地挨着。
(2)比喻团结合作,行动一致。
比肩:比喻地位相等。
第一句话是将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和希腊雕塑艺术比较,所以应填“比肩”。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
今天的艺术家们面对敦煌石窟等大型雕塑群应该是“赞不绝口”。
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
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结合前面语境,从情感色彩来看,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敦煌石窟艺术作品应为“视而不见”。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
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B. 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江苏徐州2019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扫描版)徐州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C(A项“言”应为“颜”;B项“积”应为“集”;D项“戴”应为“带”)2.〔3分〕C(A项成分残缺,应在“姓名权”前加上“侵犯其”;B不合逻辑“突破2亿多人”;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依据此次联考笔试成绩”或“以此次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3、〔4分〕促进出口、吸引外资、加快储备、克服通缩4.〔5分〕〔1〕〔2分〕白居易〔2〕〔3分〕不赞同。
理由:〔例如〕不论是“维修性拆除”依旧“保护性拆除”,其本质基本上拆除。
这是狡辩。
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薪火。
赞同。
理由:〔例如〕这些文物经风雨侵蚀,差不多破败,无法正常修复,在现代化都市中,犹如美人脸上的疤痕。
必须拆除,使它浴火重生。
〔观点1分,理由2分;没有修辞扣1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
意思对即可〕【二】文言文阅读〔19分〕5、〔3分〕B〔抚:抚恤,抚慰〕6、〔3分〕C〔①交待与滕君交游的缘由⑤是老百姓的行为〕7、〔3分〕C〔“滕宗谅因为定州城内缺乏士兵”中“定州”应是“泾州”〕8、〔10分〕〔1〕滕宗谅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我才和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
〔3分,“登进士第”、“游”、“笃”各1分〕〔2〕滕宗谅又用金银财物招募勇敢轻捷的人,日夜侦察,了解敌人的距离远近和情形势态。
〔4分,“以”、“募”、“知”各1分,句意1分〕〔3〕梁坚把各军队的每月军饷〔与三千缗钱〕合并来说这件事,用那个数字诬陷他。
〔3分,“月给”、“诬以其数尔”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滕君名叫宗谅,字子京。
大中祥符八年春天,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才和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
等到他历任潍州、连州、泰州从事以后,在泰州时,我在泰州〔西溪镇〕做盐官,看到滕君在本职工作之外,勤勉地搜集图书写作文章,喜爱〔结交〕宾客。
全国统一招生考试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
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
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
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
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
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2018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从南北朝到晚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________。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________。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________。
A. 并肩望洋兴叹视而不见B. 并肩赞不绝口侧目而视C. 比肩赞不绝口视而不见D. 比肩望洋兴叹侧目而视2.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 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 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D. 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 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 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
D. 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________这样的风景就像在明信片上看到过的一样。
①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②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③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④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⑤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
A. ②①③⑤④B. ②④⑤①③C. ③②④①⑤D. ③④⑤①②5. 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拟一个专题名称。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作为自由的话语,最初就是历史学和哲学叙述的文体承载方式,与历史学和哲学有着亲缘性关系,但是,人们常常关心其诗学和美学意义,而很少关心散文和哲学之间的关联。
散文中可以有哲学的思致、认识和发现,但是,散文文体毕竟不能真正代替哲学文体,散文中有哲理,或哲学中有散文,应该是二者关系的基本表达。
在话语表达中,散文必须以情感表达为主调,而哲学必须以理性解释为主调。
这就是说,散文是情感与思想的自由谐和,仅有思想而没有情感,不是散文的本质性要求。
哲学与散文之间的关联是内在的,表现为思想与情感间显示着最本原的生命亲近,《庄子》与《孟子》就标志着中国哲学与散文之间最古老的联系。
庄子不是借助纯粹概念的分析来表达思想,而是善于借助形象和寓意之间的关联,揭示深刻的人生奥秘,虽然他的散文中也有一些概念。
孟子的说理,带着人生的全部激情,并正视人性的善良和伟大说理,因而,情感因素的参与,使《孟子》本身具有抒情的力量。
中国古代思想的诗歌源头和散文源头,使古老的思想始终保持激情创造与诗意抒情的力量,当然,思想发展到后来,逐渐与诗性分离。
走上了专门化道路。
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导致这一转变的文化英雄,则不太容易确定。
但是可以肯定,是哲学家导致了这种根本性转变。
在西方,哲学与散文之间关联,可以通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作获得深刻说明。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
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从南北朝到晩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A.并肩望洋兴叹视而不见B.并肩赞不绝口侧目而视C.比肩赞不绝口视而不见D.比肩望洋兴叹侧目而视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D.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
D.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
这样的风景就像在明信片上看到过的一样。
①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②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③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④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⑤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
A.②①③⑤④B.②④⑤①③C.③②④①⑤D.③④⑤①②5.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拟一个专题名称。
所拟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壶口瀑布》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第三组:《传统团圆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你》A.亲近自然儿时回忆美好生活B.行万里路儿时回忆潇洒人生C.行万里路田园风光美好生活D.亲近自然田园风光潇洒人生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汤海秋转姚莹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
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喜。
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京。
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
每致书大吏,多所议论。
及为御史,再旬而章三上。
有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其人讦.之,上置尚书吏议。
君以为司官朝吏,过失当付有司,不可奴隶辱之;此臣作威福之渐也,吏议轻,不足以儆.,援嘉庆中故事争之。
上以为不胜言官任,罢回户部员外。
而君方草奏,大有论建。
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
篇数千言,通论治道学术;《明林》十六卷,指陈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明经义;《止信笔初稿》,杂记见闻事实。
诸作皆出示人,惟《止信笔初稿》人多未见。
或问之,曰:“此石室之藏也。
“英夷事起,沿海诸省大扰。
上再命将无功,卒议抚通市。
君愤甚,已黜,不得进言,犹条上三十事于尚书转奏焉。
大臣用事者曰:“书生之见耳!”上虽召见君,而无所询,报闻而已。
君是时已更为本部四川司郎中,京察亦竟不得上考。
君感慨郁抑,诗多悲愤沉痛之作。
二十四年七月卒。
年四十四。
君少为文,有奇气。
初成进士..,所为制艺,人争传其稿,市肆售之几遍。
君曰:“是不足言文也。
”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必求其似,务备其体,已梓.者三十馀卷。
又好为文,尝谓其友人曰:“汉以后作者,或专工文辞,而义理、时务不足;或精义理、明时务,而辞陋弱;兼之者惟唐陆宣公、宋朱子..耳。
吾欲奄有古人,而以二公为归。
”其持论如此。
姚莹曰:以宗室尚书之亲贵,举朝所屏息者,而君倡言弹之,亦见骨鲠之风矣。
君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徐廉峰及亨甫以诗相驰逐。
犹忆君探余狱中,及出狱后,与诸君置酒相贺,又同治亨甫之丧,依依送余出都门时也。
俯仰二十年间,升沉存殁若此,悲夫!(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人讦.之讦:揭发B.吏议轻,不足以儆.儆:敬重C.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拟:模仿D.已梓.者三十余卷梓:刊刻7.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光,皇帝的年号。
古代除了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外,也有用干支等纪年的。
B.户部,朝廷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与“礼、吏、兵、刑、工”合称“六部”。
C.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朝廷殿试而录取的人。
D.朱子,文中指朱柏庐。
他所著的《朱子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
(4分)(2)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
(4分)9.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汤海秋在为官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王澜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
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
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国攻蕲州,城陷。
王澜因避蕲州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了本词。
10.词的上阕运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4分)11.请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情绪的变化过程。
(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2)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智也。
(《孟子·告子章句上》)(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4)▲,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5)陛下亦宜自谋,▲,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诸葛亮《出师表》)(6)▲,,决眦人归鸟。
(杜甫《望岳》)(7)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8)读书切戒在慌忙,▲。
(陆九渊《读书》)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失乐园师陀①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至少在我们乡下是如此:端午不喝雄黄酒,仲秋不赏月,除却上坟照例烧化纸钱外,大抵与平日无异。
只有上元节,孩子们得到一只花纸糊的灯笼已喜出望外,间或有人肯破费买两筒小号“花子”放放,简直要动员全村上下了。
这村子小而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它一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②然而孩子们正也和别处的毫无差别,总不肯让寂寞重重压到身上,让时光白白逝去。
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
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
此刻,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禾场一被孩子们占领,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了。
他们也会翻出许多花样。
其中有一种叫做“老鳖晒盖”,是要四个人前后左右四角站正,一个人上去,脚蹬住后两人的肩膀,手抓住前两人的肩膀,一气向前跑去的,有些类似叠罗汉。
还有多种是摆起阵势,双方一问一答,然后以力量的盛衰决胜负的。
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添上一抹生气。
③自然,孩子们之所以玩耍,并非为点缀村坊冷落的门面,他们还没学会遮掩丑恶,他们只知道娱乐。
乡野的各种玩法究竟有多大价值,我不曾作过估计,但和学校里规定的一比,也不逊色,即便这野变的玩法也要失去,岂不是大可哀哉?④我失去乐园是因为父亲送我进学校,随后他故去了,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按一般成年人那样去生活,所以是极其平常的。
倘若仍跑到那叫做乐园的禾场上,参进那小小的队伍中去,纵然是月下的夜间,恐怕也要引起不平常的反响的吧。
我已经不是孩子。
有时坐下来好久,明明对着纸壁,却看见一群孩子在捉捕,在逃避,在吵闹,而且连唿哨也听见了。
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哀伤便一一来了。
⑤前年偶尔因着变故回到家里,第一个想起的便是禾汤上的乐园。
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天气还不很冷,一地好月光,连树木也都照得像童话中才应有的;想来场上一定大热闹,该藉以温一温旧梦。
可是禾场上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连吵闹声、唿哨声像一起被冷然的月光扫去了个干净。
街上呢,也看不见有人似的东西活动。
⑥那些“无有家教”的孩子呢?当然不会绝种的,那么有事情?也不至于都这般凑巧。
然而第二天事情却弄明白了。
在土谷庙前,我看见一个孩子,十一二岁光景,瘦小身量,面容枯槁。
他昂首眺望着原野,正悠然地吸着烟。
虽然他并不留神四近,然而任谁也会感动的吧;模样是那样像一个流氓,一个盼望着故土的水手,可是不更像一个大人吗?⑦暴力起初仅及于大人,孩子还只间接受到影响,渐渐的连大人也不够填满那贪婪的肠胃时,这恶毒的网也就捕罗起孩子。
本来还只是该嬉戏的孩童,已被残害去天真,被轧去一切快乐,逼着不得不负担起成年人的任务和优愁。
我们的“天才“呢?哪里去了!⑧这话离我当孩时只不过八九年光景,似乎不不算怎样长久,然而八九年间已有过这样一番大的变动,孩于们就连那样不大高明的乐园也一并失去了,现在又是将近三年,孩子们怎样了呢,谁知道?(选自1937年3月版《黄花苔》,有删改)13.请简要说明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4分)14.作者为什么说“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6分)15.请根据第④段文意,简要分析“哀伤”的内涵。
(4分)16.请探究标题“失乐园”的深刻意蕴。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说破”的艺术陈益①昆曲《烂柯山》,由朱买臣“马前泼水”的故事演释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