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试卷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42
试题: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
参考答案:现在来吴县担任县令,政令简明、政治清平,全然不见他处理政务的繁忙,但是他心中常常好像并不快乐。
评分标准:“令吴中”“令简政清”“了”“繁”“其中”和“不自得”,翻译正确,各1分。
评分细则:“令吴中”可译为:担任吴中县令;掌管吴中;为吴中长官;管理吴中;做吴中的地方官……“令简政清”可译为:政令清简;命令简洁,为政清廉……“了”可译为:全然;完全;一点儿都……“繁”可译为:(他的)繁忙(繁乱);(政务的)繁琐(繁杂)……“其中”可译为:他心中;在心里;这之中;在这样的为官生活中……“不自得”可译为:不得意;不自在的意味(感觉);不快乐……评阅示例:6分如今兄长来吴地为地方官(1分),命令简要,政治清明(1分),完全(1分)不见其中繁杂之处(1分),但在这之中(1分)常常能看到他不自在的意味(1分)。
5分如今(中郎)在吴中做县令(1分),政令简单而又清平(1分),全然(1分)不见他的繁忙(1分),但那其中也经常像是有不快乐的感觉(1分)。
现在(中郎)在吴中做地方官(1分),政令简单,政事清明(1分),看不出他有什么繁杂的公务(1分),但(中郎)内心(1分)却常常有不快乐、不满足的心思(1分)。
1分),条令少,政治清肃(1分),完全(1分)看不见事情的繁多(1分)1分)经常像有不能自得其乐的感觉(1分)。
4分如今中郎来掌管吴地(1分),政令简明、清晰(1分),清清楚楚而不见其繁杂(1分),但其中经常好像有不舒适不快乐的情感(1分)。
如今来管理吴中(1分),政令简单(1分),工作不忙不觉得繁琐(1分),时常还感到有些不顺心(1分)。
现在中郎来管理吴中(1分),政令简洁,政治清明(1分),完全(1分)没有看见为官治理的繁琐(1分),但中郎在其中常常好像有不自得的想法。
3分现在来到我兄长这里,政令规范,政事清闲,几乎看不见业务的繁重(1分)。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考试整体评析2018年高三海淀二模考试在题型上与高考基本一致,依次考查社科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小说阅读、微写作和大作文,卷面结构整体比较稳定。
同时稳中有变,变中出新,不仅仅考查学生在文学上对文章理解、赏析的能力,也关注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和感悟。
从卷面看,各模块的考查特点如下:1.社科文阅读与当今社会联系非常紧密。
以电子游戏和数据化的生活作为文本,极大的提升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在出题方面,在考查对文本理解的同时,加入考查同学们文学性的内容,让我们看到了题目的灵活和多样。
2.文言文阅读,题型方面选择题依次考查实词、虚词、文意理解,主观题考查翻译和理解,题型稳定、难度适中。
3.古诗鉴赏考查了严羽的《送廖叔仁赴阙》,从出题方式来看,依然沿用了两诗对比类的出题方式,考查送别类的情感,相信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都已经驾轻就熟。
4.北京各个城区的模拟考试向来是一模考查散文阅读,二模考查小说阅读,高考考查散文阅读的几率极大。
本次海淀二模考试果然考查的是小说阅读的相关内容。
在出题上,本次散文阅读的题目更倾向于对于文本的理解,对于文中细节描写的赏析,还结合了名著,考查了对于人物命名的解说,需要同学们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对于文章情感的洞悉力。
5.微写作与时俱进,2017年高考名著阅读重点考查篇目为6篇,2018年重点考查篇目为7篇,加入了对于《论语》的考查,本次考试中微写作也考查了《论语》的相关内容,《论语》作为新加入高考的热门考点,希望同学们加强学习。
6.本次考试大作文依然采取二选一的形式,记叙文考查了我们对于精神层面的坚守,议论文考查了我们“穷则变,变则通”的发展理念,对于个人的修养、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崇高上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纵观整张试卷,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语文考试出题形式更加灵活了,出题内容更贴近于现实了,考查方向意图摆脱套路更贴近文本了,要求同学们有思维上的深度和高度。
2018 年全国三卷语文试卷评讲剖析第 5 题。
满分六分,均匀分四分以上。
大多半学生都能答出先行者落地后的伤心和看到地球上还有人类后的充满信心两条。
第一条这类局促不安极少学生领会到。
有的回答看到地球后的愉悦,有的回答为地球祷告。
有一些学生不分条作答。
第 6 题,分值6分,学生得3分者居多。
失分原由:1.没有读懂文章,真话实说这篇文章对高一学生来说很难。
2.没有审准题干,题干是联合文本,说说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和幻想。
谈科学和想象有个前提是科幻小说中,不是抛开前提谈。
好多同学都是平常谈想象和科学的关系。
一般的科学和想象的关系应当是想象是基础,在追求想象的实践中行成了科学,反过来在科学的基础上去形成新想象,二着互为依托共同发展。
科幻小说是人类对将来生活的展望,或许对将来危机的思虑。
它的想象是成立在当前的科学基础之上的,如科幻小说中人物驾驶的交通工具,使用的武器,都是当前现实的延长。
所以在科幻小说中,科学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科学的延长,这和平常的科学和想象是有区其他。
3,谈的是二者关系,必定是两方的联系,不是各谈各的,最后才说有联系,二者的联系要求情楚。
4.分点作答仍是有学生不做。
此次改卷前忘了说了,下次月考或周练,提早安排,凡是不分点作答的,此题一律零分。
第 9 题:此题观察的是学生对不连续性的资料阅读进行信息的挑选,以及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题满分 6 分,均匀得分在三四分左右。
主要问题有: 1:没有分条作答,不标出序号。
2:笔迹很差。
3:答案的有关信息集中在资料一和资料三中,大多半同学能够从文段里面找到有关的句子,可是是直接抄下来的,而没有进行答案的梳理和整合。
4:不会对得分点进行整合,比如答案第三条是“图书的流传速度加速,信息获得方式也发生转变” ,好多学生抄的句子“图书第一版能够实现内容的迅速流传,而且不会受时间的空间的限制” ,这样的答案就很啰嗦。
13题:针对此次月考的翻译,实在有些困难,通次改卷发现,第一题得分率比较低,假如严格依据标准答案得两三分是已算高的,还有好多同学交了空白,第二题得分率较高,一般在三到四分也有得满分的。
绝密★启用前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
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
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
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
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
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
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
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
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
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
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
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
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溥德鹤【摘要】2018年高考尘埃落定,语文学科历来都是受到关注最大的一门学科。
社会上很人可能已经不会做数理化生,不再看得懂英文,但是一定都会看得懂语文,并且还会形成自己的见解。
相比较2017年的语文全国卷Ⅲ试题,2018年试题整体上呈现出稳定性和变化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扣紧?考纲?,关注时代和生活,突出了能力考查。
【期刊名称】《新作文:教研》【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备考建议【作者】溥德鹤【作者单位】云大附中星耀校区,云南昆明6502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2018年高考尘埃落定,语文学科历来都是受到关注最大的一门学科。
社会上很人可能已经不会做数理化生,不再看得懂英文,但是一定都会看得懂语文,并且还会形成自己的见解。
相比较2017年的语文全国卷Ⅲ试题,2018年试题整体上呈现出稳定性和变化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扣紧《考纲》,关注时代和生活,突出了能力考查。
一、试卷结构和题型稳中有变,变中求新2018年高考,云南省的语文试卷选用的是全国新课标卷Ⅲ。
该卷结构与往年全国卷Ⅲ大体一致:四大板块题型——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保持基本稳定。
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延续了2017年的两种文体皆为必答题的特点、文言文阅读、语言运用中的成语与病句考查保持稳定。
但是整套试卷仍然呈现出下列变化:1.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由往年的考查散文化小说变成了科幻小说,并且第5题分值变化,由去年的5分变为6分。
2.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题型出现变化。
第8题选择题由去年的五选二变为今年的四选一,该题的分值也从去年的5分变为今年的3分。
同时,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第9题分值增加,从去年的4分,变为今年的6分。
3.诗歌鉴赏考查的选择题由去年的五选二变为四选一,分值也从去年的5分变为3分。
2018年全国三卷语文试卷评讲分析第5题。
满分六分,平均分四分以上。
大多数学生都能答出先行者落地后的悲伤和看到地球上还有人类后的充满信心两条。
第一条这种忐忑不安很少学生体会到。
有的回答看到地球后的喜悦,有的回答为地球祈祷。
有一些学生不分条作答。
第6题,分值6分,学生得3分者居多。
失分原因:1.没有读懂文章,实话实说这篇文章对高一学生来说很难。
2.没有审准题干,题干是结合文本,谈谈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和幻想。
谈科学和幻想有个前提是科幻小说中,不是抛开前提谈。
好多同学都是泛泛谈幻想和科学的关系。
一般的科学和幻想的关系应该是幻想是基础,在追求幻想的实践中行成了科学,反过来在科学的基础上去形成新幻想,二着互为依托共同发展。
科幻小说是人类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或者对未来危机的思考。
它的幻想是建立在目前的科学基础之上的,如科幻小说中人物驾驶的交通工具,使用的武器,都是目前现实的延伸。
所以在科幻小说中,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幻想是科学的延伸,这和泛泛的科学和幻想是有区别的。
3,谈的是两者关系,一定是双方的联系,不是各谈各的,最后才说有联系,二者的联系要说清楚。
4.分点作答还是有学生不做。
这次改卷前忘了说了,下次月考或周练,提前安排,凡是不分点作答的,本题一律零分。
第9题: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不连续性的材料阅读进行信息的筛选,以及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满分6分,平均得分在三四分左右。
主要问题有:1:没有分条作答,不标出序号。
2:字迹很差。
3:答案的相关信息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大部分同学可以从文段里面找到相关的句子,但是是直接抄下来的,而没有进行答案的梳理和整合。
4:不会对得分点进行整合,例如答案第三条是“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很多学生抄的句子“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的空间的限制”,这样的答案就很啰嗦。
13题:针对此次月考的翻译,着实有些困难,通次改卷发现,第一题得分率比较低,如果严格按照标准答案得两三分是已算高的,还有很多同学交了空白,第二题得分率较高,一般在三到四分也有得满分的。
2018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考试整体评析从总体来看,本卷在题型安排、知识点覆盖、难度设计上保持了稳定,符合当前高考模拟的总体需求,对于考生适应高考节奏、了解自身水平、合理安排下一阶段复习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文本,符合近年来高考题选材的基本方向,题目难度合理。
一般此类题目属于高考题中较为简单的题目。
如果本道大题出现4分以上的失分,或者在考场上占用时间超过20分钟,考生应当在下一阶段复习中注意反思自身在答题策略和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安排相应的针对性训练。
文言文题目选择了宋代理学家程颐的文章,符合目前文言文选题的基本趋势,即选取古代思想家对某一社会思想的精彩论述文段,考生应当在最后阶段复习中多加留意,对古代各主要哲学流派的思想有基本了解,避免出现读懂字词却读不懂文章的问题。
具体题目的安排难度适中,考生如果基础扎实、方法得当,应当能够顺利完成。
对照正确答案,考生应当认真分析失分原因:第9题考查点设置正好是文言文中重要且容易被考生误读的字词,如果失分说明对文言文重难点实词的掌握还有欠缺。
第10题难度不大,如果考生出现失分表明对文言文虚词的掌握和对此类题答题方法的了解不够。
第11题考查同样涉及考生对文言文关键实词,特别是在语境中含义的理解问题,如果出现失分需要改进自身的答题习惯和方法。
第12题涉及文言文重点句式和关键虚词用法的掌握,考生如果出现丢分务必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因为这些考查点都是高考高频考点。
第13题需要考生在读懂基本文意的基础上对选项涉及的具体文段逻辑进行分析,如果出现失分需要找到问题根源,是基本文意理解问题还是逻辑分析问题。
第14题符合文言文问答题出题的基本模式,考查考生对文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如果出现失分可能存在文意理解上的盲区或误解,在答题规范性上也可能存在问题。
古诗词阅读选择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难度较大。
吴文英被称为“词中李商隐”,考生可能对梦窗词朦胧的写作风格了解不够。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018广东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卷分析要想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复习好高考语文的试卷。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东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卷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广东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卷分析命题上继续坚持“文化立意+能力立意”的命题方向。
试卷结构、题目数量、总体难度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散文阅读与经典名著阅读、微写作有机结合,体现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如24题,与经典名著阅读有机结合,涉及到《红楼梦》《边城》《红岩》《呐喊》四部名著。
考生通过对散文中的人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感悟,延展到阅读经典小说中主要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知识运用的迁移能力和整体阅读作品能力。
25题微写作中的第①题,要求考生在对散文意蕴的理解基础上,结合《平凡的世界》的阅读,选择恰当的人物及相关情节,并对其“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的意义或价值有所思考,并作出点评,是对考生阅读能力、判断信息能力、语用能力的考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考生“读”与“写”综合能力的考查。
这种读写延展实际是考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出语文教育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文本阅读与经典阅读、微写作勾连,由此及彼,也便于考生产生联想,顺利作答。
应该说今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能力点是明确的。
语文基础题整体难度不大,如第19题,考查词语在文本中的意思,强调了语境下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文本意思。
20、21、22、23题突出文本特点意识,强调了散文阅读中“理解、赏析”的阅读目的,侧重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悟以及写作手法的赏析,这些能力点是考生高中语文学习中应具有的文学类文本的基本阅读能力。
高考语文作文生活于我如同一个环形的塑胶跑道,我跟着时间在跑道上风雨兼程、坚持不懈地追寻,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