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式电梯侧置对重导轨支架设计技术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66.25 KB
- 文档页数:2
电梯结构及原理教案-1 曳引式电梯1 曳引式电梯Traction lift电梯是一种机电结合紧密地用电力拖动的特殊升降设备,是一种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广泛应用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在现代城市文明中,电梯不但已成为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设备,也将成为低层建筑中的代步工具。
在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中曳引式电梯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电梯。
因此,本文以介绍曳引式电梯为主。
Being a special system moving upwards and downwards by combining mechanics and electrics, lift has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our modern life by serving as widely-used vehicle that runs vertically;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vertical vehicle for high-rise buildings, but for low-rising buildings. As a vertical vehicle, traction lift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lift;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 will be based on traction lift.1-1 电梯的基本结构Lift basic structure1-1-1 曳引系统Traction system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及反绳轮等组成。
Traction system is composed of traction machine, traction rope, diverter pulley and counterweight sheave.1-1-1-1曳引机有驱动电动机、制动器、减速箱、机座、曳引轮等组成。
工程名称北京金地华府1#楼交底日期年月日施工单位北京一建工程有限公司分部/分项工程名称交底摘要风云唐朝搭设标准必须按电梯安装单位提出的使用要求,遵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有关规定搭设,脚手架高度超过30m的应有卸载措施。
(二)脚手架立管最高点位于井道顶板下1.5~1.7m处为宜,以便稳放样板。
顶层脚手架立管最好用四根短管,拆除此短管后,余下的立管顶点应在最高层牛腿下面500mm处,以便轿厢安装(见右图)。
(三)脚手架排管档距以1.4~1.7m为宜,为便于安装作业,每层厅门牛腿下面200~400(mm)处应设一档横管,两档横管之间应加装一档横管,便于上下攀登,脚手架每步最少铺2/3面积的脚手板,板厚不应小于50mm,板与板之间应铺满铺严,如有空隙应不大于50mm,以防踏空或大工具坠落,所留的上人孔要相互错开,留孔一侧要搭设一道护身栏杆,以减小坠落危险(见下图a)。
工程名称北京金地华府1#楼交底日期年月日施工单位北京一建工程有限公司分部/分项工程名称交底摘要风云唐朝(四)脚手板两端探出排管150~200cnm,用8#铅丝将其与排管牢(见上图b)。
(五)脚手架在井道内的平面布置尺寸应结合轿厢、轿厢导轨、对重、对重导轨、层门等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电线槽管、接线盒等的位置,在这些位置前面留出适当的空隙,供吊挂铅垂线用,不能影响部件组装工作(见下图)。
(六)为防止脚手架摇摆,应在每5m(或每3层脚手板)的间隔与墙壁进行抵住支撑,在脚手架的顶部也应与墙壁支撑。
(七)脚手架搭设完后,必须经搭设、使用单位的施工技术、安全负责人共同验收,合格后签字,方准交付使用。
(八)现场施工用电、照明用电必须符合国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九)安装前,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土建施工单位、电梯安装单位应共同对电梯井道和机房(如工程名称北京金地华府1#楼交底日期年月日施工单位北京一建工程有限公司分部/分项工程名称交底摘要风云唐朝1一机房楼板;2一样板架;3一木梁;4一固定样板架铁钉5一铅垂线;6一木楔块2若井道壁为砖墙,应在井道顶板下1m左右处沿水平方向剔洞,稳放样板木支架,并且端部固定(下图)。
一、曳引系统曳引系统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及反绳轮等组成:(1)曳引机由电动机、联轴器、制动器、减速箱、机座、曳引轮等组成,它是电梯的动力源。
(2)曳引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对重(或者两端固定在机房上),依靠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轿厢升降。
(3)导向轮的作用是分开轿厢和对重的间距,采用复绕型时还可增加曳引能力。
导向轮安装在曳引机架上或承重梁上。
当钢丝绳的绕绳比大于1时,在轿厢顶和对重架上应增设反绳轮。
反绳轮的个数可以是1个、2个甚至3个,这与曳引比有关。
二、导向系统导向系统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架等组成。
它的作用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使轿厢和对重只能沿着导轨作升降运动。
(1)导轨固定在导轨架上,导轨架是承重导轨的组件,与井道壁联接。
(2)导靴装在轿厢和对重架上,与导轨配合,强制轿厢和对重的运动服从于导轨的直立方向。
三、门系统门系统由轿厢门、层门、开门机、联动机构、门锁等组成。
(1)轿厢门设在轿厢入口,由门扇、门导轨架、门靴和门刀等组成。
(2)层门设在层站入口,由门扇、门导轨架、门靴、门锁装置及应急开锁装置组成。
(3)开门机设在轿厢上,是轿厢门和层门启闭的动力源。
四、轿厢轿厢用以运送乘客或货物的电梯组件。
它是由轿厢架和轿厢体组成。
轿厢架是轿厢体的承重构架,由横梁、立柱、底梁和斜拉杆等组成。
轿厢体由轿厢底、轿厢壁、轿厢顶及照明、通风装置、轿厢装饰件和轿内操纵按钮板等组成。
轿厢体空间的大小由额定载重量或额定载客人数决定。
五、重量平衡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由对重和重量补偿装置组成。
对重由对重架和对重块组成。
对重将平衡轿厢自重和部分的额定载重。
重量补偿装置是补偿高层电梯中轿厢与对重侧曳引钢丝绳长度变化对电梯平衡设计影响的装置。
六、电力拖动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由曳引电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调速装置等组成,对电梯实行速度控制。
(1)曳引电机是电梯的动力源,根据电梯配置可采用交流电机或直流电机。
乘客电梯对重导靴选型设计发布时间:2023-02-22T08:27:58.60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33卷17期作者:陈镜聪[导读] 曳引驱动为乘客电梯常用的驱动方式。
陈镜聪蒂升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摘要:曳引驱动为乘客电梯常用的驱动方式。
曳引电梯的钢丝绳悬挂在曳引轮上,一端悬挂轿厢,一端悬挂对重装置,轿厢和对重装置上均装有导靴,通过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水平移动,使其只能沿着导轨上下运行,从而对轿厢和对重的运行进行导向。
对重导靴的选型设计,需根据电梯速度,对重导轨型号,对重侧井道部件布局等因素综合考虑。
本文在此基础上,就对重侧导靴选型设计进行讨论,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作阐述,对电梯机械部件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乘客电梯;对重导靴;滑动导靴;滚动导靴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电梯产量每年都在增长。
电梯是建筑物中最主要的垂直运输交通工具,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这种形势下消费者们对电梯性能及服务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导靴作为电梯导向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在保证电梯的功能性、舒适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轿厢导靴相比,对重导靴选型设计相对简单,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全面、准确地选型,是电梯机械部件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对重侧导靴选型设计进行讨论。
1、对重导靴的功能和类型曳引驱动为乘客电梯常用的驱动方式。
曳引电梯采用曳引轮作为驱动部件,钢丝绳悬挂在曳引轮上,一端悬挂轿厢,一端悬挂对重装置,由钢丝绳和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产生驱动力使轿厢上下运动。
因此对重装置是曳引式电梯运行过程中保持曳引能力的装置,是必备的机械部件。
依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10.2.1,“轿厢、对重(或平衡重)各自应由至少两根刚性的钢质导轨导向。
”一般情况下,轿厢、对重是以其上安装的导靴与导轨配合实现导向作用。
其中,对重导靴通过限制对重装置的水平移动,使其只能沿着对重导轨上下运行。
众所周知,在曳引式电梯中,对重是一个用来最大限度平衡轿厢重量的部件。
虽然在井道中,对重与轿厢同时并交替上下运行,而为了保证人身安全,每台电梯轿厢都必须装有安全钳,以防止其超速运行,对重则因其不载人,通常不必安装安全钳,但也有例外。
一、什么时候对重也要加装安全钳呢。
1、国标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下简称GB7588)第5条中有这样的规定:5.5位于轿厢与对重(或平衡重)下部空间的防护如果轿厢与对重(或平衡重)之下确有人能够到达的空间,井道底坑的底面至少应按5,000N/m2载荷设计,且:a)将对重缓冲器安装于(或平衡重运行区域下面是)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或b)对重(或平衡重)上装设安全钳。
标准中没有说明什么情况下必须用b),一般来说是先选用a),但是有时延伸下来的实心桩墩正好是底坑下面空间的出入口,所以在不能选a)而又必须保留进人空间的情况下,只能采用b)。
实际上,这种选用目前尚不太多,而建筑设计的趋势为了充分利用地下的面积,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多。
一旦遇到,还真的比较麻烦,所以一定要认真处理,妥善安排。
2、GB7588-2003版新增的第9、10条为“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其中一种就是在对重上加限速器和安全钳。
二、上述情况为什么对重要加安全钳呢。
当然,其目的肯定是为了保证人身的绝对安全。
这是因为曳引式电梯的轿厢和对重是通过钢丝绳;和其两端的绳头体(有的用巴氏合金,有的用楔形卡子),绳头杆(包括螺杆和螺母),以及吊装板(或盘)组装成的悬挂机构来承重的,而这些环节中任何一项在特殊情况下断裂时,轿厢和对重将失控成为自由落体下降。
所以每台电梯轿厢必须加装安全钳。
见GB7588第9.8.1.1条。
例如:美国帝国大厦有一台电梯曾发生轿厢在44层时,悬挂机构断裂,其轿厢安全钳起作用,把轿厢停在约4层处,保证了人身安全。
因为对重和轿厢最大的区别是对重中无乘客,所以可以把它分为3种情况来处理:1、电梯底坑下面无进人的空间,此时悬挂机构断裂,对重成为自由落体下降,也只是砸坏了缓冲器和底坑,这些都可以修复,不会造成人身事故!2、电梯底坑下面有进人的空间,也就是前面说的GB7588中5.5 a),此时对重成自由落体下降,将砸坏了缓冲器、底坑以及其下面“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
电梯检验项目“对重制导行程”的检验方法及应用探析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梯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使用电梯,因此需要保证极高的运行质量,必然对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电梯在检验中必然要检查其安全性能。
本文首先概述了电梯对重制导行程的检测方法,接着分析检验中对重制导行程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最后分析了实际检验中解决某小区电梯对重制导行程不足的方法。
关键词:电梯,检验,对重制导行程正文:1.电梯对重制导行程的测量检验方法1.1要求电梯运行中,制导行程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冲顶蹲底时导靴脱离导轨的风险,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中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要求当电梯的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有不小于0.1+0.035v2(m)的制导行程,此要求中虽然明确指出是“轿厢完全压缩在缓冲器上时”的行程,但由于轿厢缓冲距和缓冲器压缩行程都容易获得,因此只需测量出轿厢在底层端站平层时对重导轨的制导行程即可。
1.2测量轿厢在底层端站平层时,对重位于井道上方,检验人员无法直接接近对重从而测量制导行程,这就是测量难度的来源。
TSG T7001-2009中推荐的痕迹法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测量方法,不过痕迹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还需要带一些痕迹标记物,实用性差。
在实际测量中,可以使用一把卷尺进行。
在电梯中,左边是轿厢在顶层端站平层时的状态,右边是轿厢在底层端站平层时的状态。
对重导轨顶端距离对重导靴的距离△S即为轿厢在底层平层时的制导行程,轿厢完全压缩在缓冲器上时的制导行程只需用△S减去缓冲距和压缩行程即可,可以概括为:△S=a-b;其中a为对重导轨顶端与顶层地坎之间的距离,可以在轿顶上测量获得,b为轿厢在顶层平层时对重上导靴与底层地坎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底坑测量获得。
电梯运行的两个状态下(运行至顶层和底层),轿厢的运行距离等于提升高度L1,对重的运行距离同样等于提升高度L1。
电梯安装过程易产生的质量缺陷(一)轿厢导轨支架与对重导轨支架电梯主要部件在安装过程中所产生的质量问题,如不及时地予以解决,将造成日后难以弥补的缺陷。
主要部件的安装过程必须要按照安装过程质量控制的要求严格执行工序检验规程,上一工序的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作业。
1.轿厢与对重导轨支架安装未达横平、竖直要求【原因分析】(1) 导轨支架平面不水平。
(2) 导轨支架立面不垂直。
(3) 导轨产生非正常作用的扭曲内应力。
【纠正措施】导轨支架安装过程应按各部位基本尺寸要求,应横平、竖直、尺寸到位。
支架立面的不垂直将对紧固在其面上的导轨产生非正常作用的扭曲应力造成支架与导轨互相间产生内应力,影响轿厢的运行质量和在导靴通过时易产生运行异声。
【预防措施】导轨支架的安装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把各尺寸及时调整到位,如附表(1a)与表(1b)所示。
表(1a)轿厢导轨支架安装过程检测记录表(1b)对重导轨支架安装过程检测记录2.轿厢与对重导轨支架安装中心偏差太大,支架整体受力不均【原因分析】(1) 在井道混凝土壁或圈梁上钻打支架底模固定膨胀螺栓孔时,没有按照工艺要求按样板尺寸在井道壁钻孔位置作定位标识(通常弹垂直与水平线交汇点为钻孔中心)。
(2) 在钻孔时遇到钢肋而无法使支架底模固定螺栓定位至所需正确位置造成支架中心偏置较大。
【纠正措施】导轨支架安装过程要严格按照规范的工艺要求正确安装,在井道混凝土壁钻孔位置作定位标识。
施工中采用质量和功率都符合相应要求的冲击钻及钻头将所遇钢肋打穿,使支架底模正确定位。
【预防措施】导轨支架安装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各尺寸及时调整到位,见附表(1a)与表(1b)所示,避免因中心不正而造成导轨两压导板不在同一水平位置。
3.框式导轨支架整例在井道内同一垂直位置偏差大【原因分析】侧置对重框式导轨支架整例从下至上两端角不在同一垂直位置、支架水平度偏差大,中心偏置大,造成安装内应力与支架整体受力不均。
曵引式电梯对重缓冲距最大最小允许值计算方法分析韩园园【摘要】本文以《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曵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中对曵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要求以及极限开关的技术要求,分析计算对重侧缓冲距的最大最小允许值.【期刊名称】《中国设备工程》【年(卷),期】2017(000)015【总页数】2页(P107,109)【关键词】电梯;允许值;计算方法【作者】韩园园【作者单位】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陕西西安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57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常与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近年来,电梯冲顶、蹲底等事故时有发生,这就要求电梯井道顶部的空间满足规范的要求,顶部空间足够大可以有效防止轿厢冲顶时对人员和设备的损害,要求安装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井道顶部空间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而对重缓冲距符合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国关于电梯行业的检规,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曵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自2010年4月1日开始施行后,对于对重缓冲距的确定较2002版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分别探讨,以计算对重缓冲距的最大最小允许值。
电梯监督检验规程(2002)7.4项要求:轿厢在两端站平层位置时,轿厢、对重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耗能型缓冲器应为150~400mm,蓄能型缓冲器应为200~350mm,这个规定最早是基于电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曵引钢丝绳会伸长方面考虑。
而2009版检规,在满足电梯井道顶部空间和极限开关在接触缓冲器之前动作的情况下,对重缓冲距已不再需要区别耗能还是蓄能,只要电梯顶部有足够的空间,对重缓冲距可以足够大;如顶层井道高度不够充足而能满足极限开关在接触对重缓冲器前动作,对重缓冲距也可以小与150mm,甚至更小。
2009版检规3.10项规定:井道上下两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如有)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架安装。
2、对重后置式承重梁安装方式。
电梯布局如图二。
3、对重侧置式承重梁安装方式。
电梯布局如图四。
对重侧置,曳引机与对重处于同一侧,曳引机通过机架装
于主承重梁上,主承重梁下方悬挂对重,副承重梁的安装比主
承重梁稍高,一般高出400~600mm,这样可以提高限速器的
安装高度,防止其与上梁提拉机构干涉。
一般情况下,
底面到井道顶部的距离为1200mm左右(如图五)
主要问题是主承重梁安装高度与门机的高度问题,
1)门机与主承重梁的垂直投影不重叠,这样承重梁的安装
高度对门机没有影响,主要影响件还是导靴和护栏,
这两项即可。
(2)门机与主承重梁的投影重叠,因为前面假定主
承重梁底面离井道顶面1200mm,这个尺寸大于最大的护栏高
度1100mm的要求,并且门机顶部几乎都会高出轿顶面,
机顶面与护栏顶面的高度差必定会小于主承重梁底面至井道
2、对重后置式承重梁安装方式。
电梯布局如图二。
相关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