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23种修辞格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成语中的23种修辞格归纳成语中的23种修辞格归纳1、比喻修辞手法,具体又分为三种类型(1)明喻如“大笔如椽”、“光阴似箭”、“味同嚼蜡”。
这些成语中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是典型的明喻。
又如:虚怀若谷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呆若木鸡挥汗如雨浩如烟海门庭若市轻如鸿毛易如反掌亲如手足如虎添翼如胶似漆对答如流如花似玉如饥似渴水平如镜如鱼得水呆若木鸡胆小如鼠骄阳似火视死如归心细如丝气势如宏温润如玉碧空如洗多如牛毛水平如镜口若悬河如释重负情同手足恩深似海高手如林观者如云挥金如土铁证如山爱财如命稳如泰山门庭若市冷若冰霜如雷贯耳守口如瓶浩如烟海如履薄冰如虎添翼如法炮制稳如泰山安如磐石美若天仙骨瘦如柴如火如荼如狼似虎(2)暗喻如“一字一珠”、“枪林弹雨”。
前者意为“一个字像树林,子弹像下雨,炮火异常密集”。
成语中有本体、喻体,但没有比喻词,是暗喻。
又如: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人声鼎沸妙语连珠(3)借喻如“冰消瓦解”、“鳞次栉比”。
前者以“冰的融化,瓦的分解”,比喻事物完全消失或崩溃;后者以“鱼鳞的梳齿”比喻房屋等建筑物一幢接一幢排列着。
成语中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是借喻。
又如:望穿秋木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愚公移山成竹在胸风烛残年切肤之痛人面兽心丧家之犬刀山火海4、对仗如“大刀阔斧”、“深入浅出”。
前者“大”对“阔”,“刀”对“斧”,是近义词对仗;后者“深”对“浅”,“入”对“出”,是反义词对仗。
5、对比如“面善心恶”、“先礼后兵”。
前者说一个人“外表和善而内心险恶”;后者说对人“先讲道理,以礼相待,而后采取强硬手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又如: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口蜜腹剑口是心非虎头蛇尾好逸恶劳阳奉阴违南辕北辙外强中干吃一堑长一智挂羊头卖狗肉6、对偶:地大物博感恩戴德山穷水尽谦受益,满招损家喻户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7、排比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成语中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分析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汇形式,是由多个汉字组成的固定搭配,具有特定的意义,常用于文言文、口语和现代汉语中。
成语中常常运用了古代汉语修辞现象,这些修辞现象使得成语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下面将对成语中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进行分析。
1. 象征成语中常常使用象征手法,通过借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指一个抽象的概念。
“卧薪尝胆”中的“薪”和“胆”分别代表了苦难和勇气,用来象征通过吃苦耐劳来取得成功的态度和行动。
2. 比喻比喻是成语修辞中常见的手法。
成语中的比喻常常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进行语义的转移。
“敝帚自珍”中的“敝帚”比喻了自己的贫困和卑微,寓意了珍惜自身价值的含义。
3. 夸张成语中的夸张手法常常通过对某种现象的夸大表述来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
“独善其身”中的“独善”夸张地强调了一个人只追求自己利益而不顾他人的行为。
夸张手法使得成语更具有表现力和印象力。
4. 对仗成语中的对仗手法是指成语中的词语或句子在形式上的呼应和对称。
“坚定不移”中的“坚定”和“不移”形成了一种平行的结构,增强了句子的韵律感和修辞效果。
5. 双关成语中的双关手法是指通过一个词语或句子具有两层或多层意思来达到修辞效果。
“刻舟求剑”中的“剑”既可以表示刀剑,也可以表示目标,寓意了固守成规的局限性。
6. 倒装成语中常常使用倒装句来增加语句的艺术感和独特性。
“废为投机”中的“废为”就是将“为废”调换顺序而成的,倒装句使得成语表达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7. 排比成语中的排比手法是指将同类的词语或短语按照一定的语序进行列举,以增强修辞效果。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中的“各尽所能”和“各取所需”构成了一种并列的排比结构,使得句子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古代汉语修辞现象在成语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使得成语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更丰富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成语中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涵和修辞特点。
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运用和传承成语这一独特的语言文化形式。
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例举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恩重如山冷若冰霜成竹在胸呆若木鸡风烛残年挥汗如雨浩如烟海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声名狼藉易如反掌切肤之痛亲如手足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望眼欲穿对答如流刀山火海骨瘦如柴2.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狐朋狗友鼠目寸光鸦雀无声花枝招展鸟语花香烘云托月风卷残云百花争艳鼠窃狗盗兔死狐悲龙争虎斗卧虎藏龙3.其他(除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成语a明喻: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b暗喻: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c借喻:望穿秋水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愚公移山d对比:口蜜腹剑口是心非虎头蛇尾好逸恶劳阳奉阴违南辕北辙外强中干吃一堑长一智挂羊头卖狗肉e对偶:地大物博感恩戴德山穷水尽谦受益,满招损家喻户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f借代:目不识丁披坚执锐扭转乾坤迫在眉睫拈花惹草大江东去灯红酒绿咬文嚼字青黄不接手无寸铁g比拟:闭月羞花百花争艳草木皆兵风尘仆仆呆若木鸡生龙活虎莺歌燕舞抱头鼠窜肥头大耳土崩瓦解风烛残年h反复:登峰造极星移斗转提纲挈领审时度势情真意切罪魁祸首丰功伟绩心灰意冷真凭实据一心一意i反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塞翁失马,焉之非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j双关:风雨同舟藕断丝连立地成佛乐在其中k回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l顶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传十,十传百一而再,再而三m夸张:日理万机日月如梭三头六臂怒发冲冠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胆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步登天日上三竿总结:修辞手法有这样几大类: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对比,联想,通感,双关,顶真(顶针),互文,回环以及移情.更多精品文章,请到。
成语中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分析成语是中国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语言艺术的代表。
在成语中,有许多古代汉语修辞现象。
本文将从七种修辞现象入手,对成语中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进行分析。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其指在表述中运用一个既定的事物,以此来说明另一个事物。
成语中的比喻多表现出一种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说明。
1. 云开见日:比喻事情有了明朗的结果。
2. 花好月圆:比喻夫妻恩爱。
3. 狗急跳墙: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不管对错,以逃避为主要目的的行为。
4. 走马观花:比喻看事物没有重点,只是浮于表面,停留不深。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削弱或者增强表达效果的手法,常常被用于强调语言的表现力。
成语中的夸张主要通过修辞手法来达到强烈地表达效果。
1. 一鸣惊人:夸张说一次震耳欲聋的鸣叫声便可震动时空。
2. 人模狗样:夸张形容做事笨拙。
3. 画蛇添足:夸张说毒蛇已经完美,却因为额外加入了蛇足而成了缺陷品。
4. 龙马精神:夸张形容人的生机勃勃和精神饱满。
三、对比对比是一种陈述方式,其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和比较,在对比中,一方面可以突出优越,另一方面可以突显不足,增强表达效果。
1. 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迥然不同。
2. 独步天下:对比别人,形容自己最出色,达到极致。
3. 以毒攻毒:对比两种毒品,并用更凶猛的毒品来消灭更弱的毒品。
四、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一个明显的问题,但其答案在前提的构建上是不自然的,来强调语言的表现力的手法。
成语中的反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修辞效果。
1. 无以复加:反问式强调说有比现在更加严重的情况吗?2. 讳疾忌医:反问式引出他们忌讳疾病和治疗,强调自己没有这个毛病。
3. 九九归一:反问强调说九九归一,难道再高明的数学也不会否定这句话吗?五、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将相似或有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整理。
成语中的排比表现出明显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1. 眼高手低、水落石出、睡眼惺松:排比说明这些引起太多困难的人,使自己不能成功。
成语积累: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借代、反复、反问、双关(2015-04-03 08:54:31)转载▼标签:转载原文地址:成语积累: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借代、反复、反问、双关、回环、顶针、ABCC等作者:橄榄树1.比喻类的成语⑴明喻: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恩重如山、呆若木鸡、浩如烟海、轻如鸿毛、对答如流、易如反掌、挥汗如雨、如胶似漆、目光如炬、栩栩如生、水平如镜;⑵暗喻: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⑶借喻:望穿秋水、破镜重圆、风平浪静、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愚公移山。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成竹在胸风烛残年震耳欲聋声名狼藉切肤之痛亲如手足人面兽心丧家之犬望眼欲穿对答如流刀山火海 2.比拟类的成语狐朋狗友、鼠目寸光、花枝招展、鸟语花香、风卷残云、鼠窃狗盗、兔死狐悲、龙争虎斗、卧虎藏龙、闭月羞花、生龙活虎、莺歌燕舞、抱头鼠窜、肥头大耳、土崩瓦解。
3.夸张类的成语日理万机、日月如梭、一字千金、胆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步登天、一日千里、一毛不拔、一尘不染。
4. 对比类的成语口蜜腹剑、口是心非、虎头蛇尾、好逸恶劳、阳奉阴违、南辕北辙、外强中干、挂羊头卖狗肉。
5.对偶类的成语地大物博;感恩戴德;山穷水尽;谦受益,满招损;家喻户晓;口诛笔伐;口蜜腹剑;山珍海味;山重水复;披星戴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6.借代类的成语目不识丁、披肩执锐、扭转乾坤、拈花惹草、灯红酒绿、咬文嚼字、青黄不接、手无寸铁。
7.反复类的成语登峰造极、星移斗转、提纲挈领、审时度势、情真意切、罪魁祸首、丰功伟绩、心灰意冷、真凭实据、一心一意。
8.反问类的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塞翁失马,焉之非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成语中常见修辞汇览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材料,里边包含有大量的修辞手法,注意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形象而又简洁、鲜明地表达各种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的汉语表达水平。
这里以部分成语为例,介绍其中常见的一些修辞手法。
1、比喻:如:归心似箭、胆小如鼠、洞若观火、望穿秋水、草木皆兵、饱经风霜、逐鹿中原、半路出家……2、拟人:如:天荒地老、青蝇吊客、天从人愿、形影相吊、莺歌燕舞、天诛地灭、眉飞色舞、风木含悲……3、夸张:如:胆大包天、响遏行云、入木三分、垂涎三尺、火冒三丈、流金铄石、一步登天、七窍生烟……4、借代:如:开卷有益、双管齐下、青黄不接、手无寸铁、大兴土木、片甲不留、不修边幅、化干戈为玉帛……5、衬托: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无一失、沧海一粟、众星捧月、百里挑一、百闻不如一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6、反问:如:岂有此理、何足挂齿、何乐而不为、杀鸡焉用牛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既有今日何必当初……7、对偶: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8、对比:如:少年老成、人弃我取、欺软怕硬、笑里藏刀、满招损谦受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言者谆谆听者藐藐……9、引用:如:孤家寡人、有志者事竟成、三人行必有我师、小不忍则乱大谋、树欲静而风不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10、排比:如:彰明较著、生老病死、切磋琢磨、青红皂白、生聚教训、多快好省、怪力乱神、梦幻泡影……11、叠词:如:堂堂正正、轰轰烈烈、浩浩荡荡、兢兢业业、三三两两、鬼鬼祟祟、原原本本、熙熙攘攘……12、互文:如:打家劫舍、争权夺利、诗情画意、文从字顺、字斟句酌、熙来攘往、油腔滑调、伶牙俐齿……13、移就:如:铁面无私、怒发冲冠、热血沸腾、民怨沸腾、凄风苦雨、愁云惨雾、冷嘲热讽、春风得意……14、拈连:如:强奸民意、食言而肥、秀色可餐、捕风捉影、偷天换日、食古不化、搜索枯肠、吃一堑长一智……15、省略:如:晓以利害、贻笑大方、引以为戒、燕巢幕上、不赞一辞、平步青云、东风马耳、兄弟阋墙……16、紧缩: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三姑六婆、三教九流、四书五经、五脏六腑、五劳七伤、七情六欲……17、节缩:如:尔虞我诈、尺短寸长、出尔反尔、见仁见智、兔死狗烹、千虑一得、瓜李之嫌、池鱼之祸……18、同语:如:玄之又玄、大错特错、一误再误、丁是丁卯是卯、一是一二是二、稂不稂莠不莠、一物降一物、以眼还眼以牙还牙……19、联边:如:涕泗滂沱、汹涌澎湃、瑶环瑜珥、怡情悦性、袒裼裸裎、魑魅魍魉、拱揖指挥、喑噫叱咤……20、镶嵌:如:载歌载舞、优哉游哉、空空如也、溜之乎也、堂而皇之、低三下四、一清二楚、七零八落……21、摹声:如:不如归去、期期艾艾、诺诺连声、咄咄怪事、嗷嗷待哺、人言啧啧、磨刀霍霍、饥肠辘辘……22、摹状:如:摇摇欲坠、跃跃欲试、拍手称快、拂袖而去、捧腹大笑、捶胸顿足、蜂拥而上、摩拳擦掌……23、讳饰:如:皮里阳秋、三长两短、半截入土、山高水低、一暝不视、百年之后、与世长辞、粉身碎骨……24、倒装:如:栉风沐雨、实繁有徒、大权旁落、耳提面命、夜以继日、善自为谋、饱以老拳、人莫予毒……25、转品: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不毛之地、风雨无阻、沐猴而冠、生死肉骨、焚书坑儒、粉墨登场……26、精警:如:隔墙有耳、尺短寸长、不破不立、山雨欲来风满楼、置之死地而后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7、顶针:如:一传十十传百、言必行行必果、一而再再而三、说曹操曹操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等等。
成语修辞一、明喻。
如“归心似箭”、“浩如烟海”。
其中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一看就是典型的明喻修辞格。
二、暗喻。
如“一字一珠”、“抱头鼠窜”。
前者意为“一个字像一颗珍珠”;后者意为“抱着头像老鼠乱窜一样逃跑”。
两个成语都有本体、喻体,没有比喻词,是典型的暗喻修辞格。
三、借喻。
如“土崩瓦解”、“瓜剖豆分”。
前者以“土的崩塌、瓦的分解”比喻事物完全崩溃;后者以“瓜被剖开,豆从豆荚中裂出”,比喻领土等被分割。
两个成语都只有喻体而没有本体和比喻词,是典型的借喻修辞格。
四、对仗。
如“扶弱抑强”、“花好月圆”。
前者“扶”对“抑”,“弱”对“强”,是反义对仗;后者“花”对“月”,“好”对“圆”,是近义对仗。
五、对比。
如“面善心售”、“前裾后恭”。
前者是说一个人“外表善良而内心阴险”;后者是说对待人“先傲慢而后恭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六、映衬。
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
前者用“九头牛”和“一跟牛毛”相映衬,突出极少;后者用“千均的重量”和“一跟头发”相映衬,突出极险。
七、互文。
如“伶牙利齿”“天南地北”。
前者实际为“牙齿伶俐”,意思是能说会道;后者实际为“天地南北”,意思是相隔遥远。
八、反复。
如“赤县神州”、“鸿篇巨制”。
前者“赤县”和“神州”都指中国;后者“鸿篇”和“巨制”都是指大部头的著作。
九、借代。
如“乘坚策肥”和“一丝不挂”。
前者中的“坚”带“车辆”、“肥”代“马匹”,全词又以“坚固的车”、“肥壮的马”代豪华的生活;后者中的“一丝”带衣服、“挂”是“穿”的意思,全词是说人赤身裸体。
十、夸张。
如“投鞭断流”、“一手遮天”。
前者为了形容士兵多、兵力强,就夸张为把马鞭丢在江河里可以截断河流;后者为了形容一个人的权利大,就夸张为一只手可以遮住天。
成语的修辞格还远不止这些,成语使用典故的更多。
了解这些对于我们正确使用成语很有帮助。
小学生常用成语——比喻构词1、一败如水yī bài rú shuǐ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近义词】:一败涂地、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反义词】:出奇制胜、旗开得胜、捷报频传2、胆小如鼠dǎn xiǎo rú shǔ胆子小得象老鼠。
形容非常胆小。
近义词】:胆小怕事、畏首畏尾【反义词】:胆大包天、浑身是胆、胆大妄为3、引狼入室yǐn láng rù shì引:招引。
把狼招引到室内。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近义词】:开门揖盗【反义词】:拒之门外4、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â驰:奔跑;掣:闪过。
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近义词】:流星赶月、电炮火石【反义词】:老牛破车、蜗行牛步5、刀山火海dāo shān huǒ hǎi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近义词】:龙潭虎穴、刀山剑树【反义词】:风平浪静6、一贫如洗yī pín rú xǐ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
形容十分贫穷。
【近义词】:一无所有、一寒如此、家徒四壁【反义词】:荣华富贵、丰衣足食、腰缠万贯7、料事如神liào shì rú shãn料:预料。
预料事情象神仙一样准确。
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近义词】:心中有数、先见之明【反义词】:鼠目寸光、目光如豆8、视死如归shì sǐ rú guī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
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9、对答如流duì dá rú liú对答:回答。
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
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近义词】:滔滔不绝、巧舌如簧、伶牙俐齿、出口成章【反义词】:才疏口拙、笨嘴拙舌、支支吾吾、张口结舌10、挥金如土huī jīn rú tǔ挥:散。
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
成语中的修辞手法举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词语,由于成语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含义,因此在修辞手法中也有其独特的地位。
成语中的修辞手法既包括修辞格,也包括各种修辞方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优美,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些成语的例子来看看成语中的修辞手法。
1. 拍案称奇:指由于某一事件或现象令人感到非常惊奇,让人不禁拍案赞叹。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拍案”和“称奇”的反复出现,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见异思迁:指一个人心思不定,见到一点新鲜事物就想改变主意。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见异”和“思迁”的对立对比,突出了一个人心境的反复和无常。
3. 画龙点睛:指在画龙的眼睛部分着重点画,使整幅画作更加生动传神。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点画龙眼的动作比喻为为整个事物加上关键的点睛之笔,使其更加出彩。
4. 九牛一毛:指数量巨大的事物中的一个微小部分,用来形容数量很多的事物中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通过九头牛的数量和一根毛的微小对比,形象地表达了事物的数量关系。
5. 一叶障目:指由于一个小小的障碍物而阻碍了视野,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一叶”比喻障碍物的微小和视野被阻碍的现象,表达了人们因小事而失去大局的情况。
6. 东施效颦:指一个人不具备某种条件或能力,却勉强去模仿,并表现出一种假势的表情。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反诘的修辞手法,通过东施效颦的对比,突出了一个人的自欺欺人和不自量力。
7. 小题大作:指对于一个小事物而过分重视、夸大,处理过于认真。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通过“小题”和“大作”的对比,表达了事物被夸大处理的荒谬和无谓。
8. 杞人忧天:指一个人杞人忧天的成语一般指无事生非,胡思乱想。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杞人忧天”比喻为一个人没事生事,无事生非的庸人之见。
修辞艺术探究成语在修辞中的运用与表达效果修辞艺术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技巧,通过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成语作为中文独特的表达方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形象,常被用于修辞表达中。
本文将探究成语在修辞中的运用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一、成语的常见运用方式1.比喻:成语常用于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成语进行类比,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如成语“如鱼得水”可用来比喻人找到自己适应的环境,形象地表达融入某个新环境的心情。
2.夸张:通过夸张手法来表达强调,成语可以起到夸张的作用。
比如成语“人山人海”用于形容人群众多的场景,通过夸张的表达方式,使形容更加生动。
3.反衬:成语常用于反衬,通过对比来达到强调某一方面的效果。
比如成语“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正好相反,通过反衬两者的差异,更加突出表达的目的。
4.排比:成语常用于排比,通过在表达中重复使用成语,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艺术效果。
比如“悬梁刺股,南辕北辙,鸦雀无声”,连续使用了几个成语,使句子更加流畅且具有韵律感。
5.对仗:成语常用于对仗,通过运用成语与其他修辞手法的对应,使得表达更加鲜明突出。
如成语“举一反三”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子打洞”中,“举一反三”通过对仗的表达方式,更加强调了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二、成语在修辞中的表达效果1.形象生动:成语作为固定的短语,具有独特的形象,因此在修辞中使用成语能够直观地让读者产生明确的联想和印象,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意义凝练:成语凝练的特点使得其在表达中能够用简洁的语言传达丰富的内涵,通过成语的使用,使修辞更加简明扼要,表达效果更为集中。
3.情感共鸣:成语常常携带着某种特定的情感色彩,通过运用成语,能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增加修辞表达的感染力。
4.语言优美:成语作为中文独特的表达方式,具备一定的韵律和美感,通过运用成语进行修辞,可以使语言更加优美流畅,增强修辞表达的艺术效果。
成语中的23种修辞格归纳
教学博苑
2012-08-25 0710
5d56b7b40102dz84
成语中的23种修辞格归纳
1、比喻修辞手法,具体又分为三种类型
(1)明喻如“大笔如椽”、“光阴似箭”、“味同嚼蜡”。
这些成语中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是典型的明喻。
又如虚怀若谷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呆若木鸡挥汗如
雨浩如烟海门庭若市轻如鸿毛易如反掌亲如手足如虎添翼如胶似漆对答如流如花似玉如饥似渴水平如镜如鱼得水呆若木鸡胆小如鼠骄阳似火视死如归心细如丝气势如宏温润如玉碧空如洗多如牛
毛水平如镜口若悬河如释重负情同手足恩深似海高手如林观者
如云挥金如土铁证如山爱财如命稳如泰山门庭若市冷若冰霜如雷贯耳守口如瓶浩如烟海如履薄冰如虎添翼如法炮制稳如泰山安如磐石美若天仙骨瘦如柴如火如荼如狼似虎
(2)暗喻如“一字一珠”、“枪林弹雨”。
前者意为“一个字像树林,子弹像下雨,炮火异常密集”。
成语中有本体、喻体,但没有比喻词,是暗喻。
又如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人声鼎沸妙语连珠
(3)借喻如“冰消瓦解”、“鳞次栉比”。
前者以“冰的融化,瓦的分解”,比喻事物完全消失或崩溃;后者以“鱼鳞的梳齿”比喻房屋等建筑物一幢接一幢排列着。
成语中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是借喻。
又如望穿秋木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愚公移山成竹在胸风烛残年切肤之痛人面兽心丧家之犬刀山火海
4、对仗(对偶)如“大刀阔斧”、“深入浅出”。
前者“大”对“阔”,“刀”对“斧”,是近义词对仗;后者“深”对“浅”,“入”对“出”,是反义词对仗。
又如地大物博感恩戴德山穷水尽谦受益,满招损家喻户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对比如“面善心恶”、“先礼后兵”。
前者说一个人“外表和善而内心险恶”;后者说对人“先讲道理,以礼相待,而后采取强硬手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又如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口蜜腹剑口是心非虎头蛇尾好逸恶劳阳奉阴违南辕北辙外强中干吃一堑长一智挂羊头卖狗肉
6、通感如水瘦山寒、甜言蜜语、冷嘲热讽、余音绕梁、柔情蜜意,等等。
7、排比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前者四个字并列表示声音有时低,有时高,有时停顿,有时转折,节奏分明,和谐优美;后者四个字并列表示事情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应该分清主次,按序完成。
8、反复如“高楼大厦”、“鸿篇巨制”。
前者“高楼”和“大厦”都是指高大的房子;后者“鸿篇”和“巨制”都是指大部头的作品。
又如登峰造极星移斗转提纲挈领审时度势情真意切罪魁祸首丰功伟绩心灰意冷真凭实据一心一意
9、反问岂有此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塞翁失马,焉之非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可忍,孰不可忍
10、借代如“椿萱并茂”、“掌上明珠”。
前者中的“椿”即椿树,代指父亲;“萱”即萱草,代指母亲。
整个成语以“椿树和萱草都很茂盛”代指父母都很健康。
后者以“明珠”代指“被宠爱的女孩”。
又如目不识丁披肩执锐扭转乾坤迫在眉睫拈花惹草大江东去灯红酒绿咬文嚼字青黄不接手无寸铁
11、比拟闭月羞花百花争艳草木皆兵风尘仆仆呆若木鸡生龙活虎莺歌燕舞抱头鼠窜肥头大耳土崩瓦解狐朋狗友鼠目寸光鸦雀无声花枝招展鸟语花香烘云托月风卷残云百花争艳鼠窃狗盗兔死狐悲龙争虎斗卧虎藏龙
12、夸张日理万机日月如梭三头六臂怒发冲冠震耳欲聋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胆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步登天一目十行一日三秋千钧一发不毛之地不计其数
排山倒海、羊肠小道。
13、回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14、顶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传十,十传百一而再,再而三说曹操,曹操到
15、映衬如“沧海一粟”、“千钧一发”。
前者用“茫茫沧海”与“一粒粟子”相映衬,突出事物极小,微不足道;后者用“千钧之力”与“一根头发”相映衬,突出情况极其危急。
16、双关风雨同舟藕断丝连立地成佛乐在其中
17、叠词如堂堂正正、轰轰烈烈、浩浩荡荡、兢兢业业、三三两两、鬼鬼祟祟、原原本本、熙熙攘攘……
18、互文如打家劫舍、争权夺利、诗情画意、文从字顺、字斟句酌、熙来攘往、油腔滑调、伶牙俐齿……
19、移就如铁面无私、怒发冲冠、热血沸腾、民怨沸腾、凄风苦雨、愁云惨雾、冷嘲热讽、春风得意……
20、拈连如强奸民意、食言而肥、秀色可餐、捕风捉影、偷天换日、食古不化、搜索枯肠、吃一堑长一智
21、讳饰如皮里阳秋、三长两短、半截入土、山高水低、一暝不视、百年之后、与世长辞、粉身碎骨
22、倒装如栉风沐雨、实繁有徒、大权旁落、耳提面命、夜以继日、善自为谋、饱以老拳、人莫予毒
23、飞白,又名“非别”,是明知说错或写错而不予改正,有意将错就错,如实加以记录或援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通常都说,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和简练,似乎和飞白无关;但其实不然,有许多成语即因飞白而来,或包含着飞白修辞手法。
从语言因素的使用角度而言,飞白可分为字形飞白(白字)、语音飞白(白音)、词义飞白(白义)和逻辑飞白等几种。
字形飞白利用的是文字使用上的错误,是因字形相近而读错或写错,被记录或援用下来而构成的飞白。
比如成语“不识一丁”,语出《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
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个字。
”因“个”与“丁”字形相近,人们将“个”误写为“丁”,以致以误传误,后来便把一个字也不识称为“不识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