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霞客游记》与云南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
- 格式:pdf
- 大小:877.02 KB
- 文档页数:5
典籍中国徐霞客游记观后感500
当我看完《典籍中国·徐霞客游记》这部纪录片时,内心充满了震撼与感动。
这部纪录片以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游记为线索,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风光,也感受到了徐霞客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徐霞客一生致力于地理考察和旅行,他的游记不仅记录了自然风光的美丽,更蕴含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大地,用文字描绘山水,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地理文化遗产。
在观看过程中,我深深被徐霞客的精神所打动。
他不为名利所动,只因对自然的热爱而踏上旅途,即使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也从未放弃。
他的坚持和勇气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此外,《典籍中国·徐霞客游记》的制作也堪称精良。
画面精美绝伦,音效震撼人心,配乐更是将观众的情感引向高潮。
整部纪录片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典籍中国·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纪录片。
它让我们领略了自然的美丽,感受到了徐霞客的精神魅力,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典籍里的中国之徐霞客游记观后感
徐霞客是中国明朝和清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探险家和旅行家。
他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走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写下了《徐霞客游记》这一千古名篇。
在这部游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徐霞客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追求,也可以领略到他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造诣和深刻认识。
观看《典籍里的中国之徐霞客游记》纪录片,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徐霞客和他的旅行经历。
徐霞客在旅途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旅行梦想。
他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也深深地感染了我。
他在游记中写到:“山河大地,乃万物
之本源,人生于世,当有更远的追求。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于
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深厚底蕴。
徐霞客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探索和领悟。
他在游记中写到:“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份文化遗产。
”这句话,也表达了他对于
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总之,观看《典籍里的中国之徐霞客游记》纪录片,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徐霞客和他的旅行经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深厚底蕴。
我相信,这部纪录片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观看体验,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升华。
云南旅游如何保护当地文化遗产云南,这片充满神秘色彩和多元文化的土地,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如何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云南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从古老的城镇到独特的民族风俗,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壮丽的历史建筑,无一不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云南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数量的激增给当地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些热门景点人满为患,过度的踩踏和触摸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
例如,一些古老的寺庙和宫殿,其墙壁和地板在大量游客的影响下逐渐磨损。
此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在文物上乱涂乱画、随意破坏,也对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了保护云南的文化遗产,加强管理和监管至关重要。
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旅游景点的游客流量进行合理控制。
可以通过预约制度、分时段游览等方式,避免游客过度集中。
同时,加强对景点的巡逻和监管,对于不文明行为要及时制止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提高游客的文化保护意识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关键。
在游客前往云南旅游之前,可以通过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渠道,向他们提供有关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和注意事项。
在旅游景点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说明,提醒游客尊重文化遗产,不随意破坏。
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讲座、宣传活动等方式,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云南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
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和景点时,要充分考虑对文化遗产的影响,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评估。
对于那些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的文化遗产,要及时进行修复和保护,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参与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他们是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应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建立社区文化保护组织,让居民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
《徐霞客游记》的人文地理学价值Jiang江Hu湖跟着徐霞客去旅游徐霞客对我们有着很多的重大的意义。
中国旅游日也是根据徐霞客的开篇之日设定的。
2001年5月19日,浙江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建议以《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
2009年12月0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设立“中国旅游日”的要求。
2009年12月04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了设立“中国旅游日”的相关工作。
2011年0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在去世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崇祯九年(1636年),年已51岁的徐霞客,开始了他一生中时间最长、路程最远、也是最后一次考察旅行。
崇祯十二年(1639年)。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指出:“《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查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徐霞客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看见过许多地貌形态。
记录在游记中的地貌类型就有岩溶地貌.山岳地貌、红层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缘地貌和应用地貌七种。
被他描述过的地貌形态名称多达一百零二种。
其中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尤为详细。
地表岩溶方面,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我国东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岩溶地貌最发达的地区,非常全面而系统地记录了这些地区地表岩溶的各类地貌形态,如石芽、溶沟、岩溶裂隙、落水洞、漏斗、竖井、溶蚀洼地、岩溶槽谷、岩溶盆地、盲谷、干谷岩溶嶂谷、天窗、天生桥、岩溶湖岩溶泉、峰林、孤峰、岩洞、穿山、溶帽山等。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游历天下自然之美在阅读《徐霞客游记》之后,我深深地被自然界的壮美所震撼,这本书使我更加确认了自然之美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感受和对于自然之美的理解。
徐霞客是中国明代的一位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曾游历中国各地并记录下了他所见所闻。
他的游记中记录了各种自然美景,从巍峨的山峰到清澈的湖泊,从奔流的江河到苍茫的草原,每一处景致都是如此的引人入胜。
读完他的游记,我仿佛置身于这些自然美景之中,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
我们生活在一个喧嚣的城市中,经常被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所包围。
但是在自然之中,我们才能真正感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写到他发现了无数的自然美景,这些美景让他在游历的路上能够放松身心、畅游其中,甚至可以找到人生的方向。
我相信,自然之美的力量不仅在于让我们感到愉悦,更在于能够影响我们的思想和内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现自己。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许多珍贵的物种在人类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下逐渐消失;许多自然美景在人类的不断污染和破坏下成为历史。
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强调了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责任。
我们应该珍视每一个物种、每一处景色,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让自然之美得以永久保存下去。
总之,读完《徐霞客游记》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了自然之美的魅力。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心灵上的满足和内在平衡,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走出城市的喧嚣,去寻找大自然的美丽。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有义务去保护自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游历天下自然之美’的壮丽和神秘,留下一份自然之美的丰厚遗产给后代。
云南晋宁汤云明投稿:(约4259字)徐霞客流连南滇池一个文化和科学名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远远大于一个帝王,徐霞客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以自己喜欢和追求的方式度过了不平凡的一生,也为中国乃至于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百科全书。
1638年的10月4日,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第二次从昆明城出来,傍晚从南坝上船,连夜航行到滇池西岸的观音山和白鱼口,天亮以后再横渡滇池20里,来到滇池东南岸的晋宁州安江村码头,开始了他为期20天的南滇池之旅。
本只想到晋宁与晋宁知州唐元鹤、名士唐大来等短暂告别,然后西行去鸡足山,完成把旅途同行,在路上病故的僧人静闻的骨灰送到鸡足山安葬和考察滇西地区的愿望。
没想到,他一到晋宁,就被南滇池的美景和历史人文所吸引,再加上唐大来(担当和尚)等人的极力挽留,他一待就是20天,在晋宁期间与当地文人雅士下棋谈诗,品茶论道,游览名胜古迹,晋宁20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成为他的《滇游日记(四)》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普通的州府为什么能让游历过大江南北,见识广泛,志向高远的徐霞客流连忘返,不舍得离开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历史文化留客。
晋宁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云南青铜文化的中心,也是古滇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自西汉设益州郡以来,就一直是滇池周边的重镇,它的建城历史比昆明城还要早上千年。
古滇国管辖范围主要在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云南省中部及东部地区,领土主要位于滇池周围,东至石林、泸西一带;北达会泽、昭通等地;南抵新平、元江及个旧一带;西到安宁及其附近地区,即一个东西宽约150公里,南北长约400公里的区域。
战国时期,楚国大将庄蹻入滇,开启了滇池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
汉武帝元封二年,分封滇王,赐予金印,承认了滇国的地位,以及确立了滇国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西晋时,只有16岁的宁州刺史李毅之女李秀,在父亲李毅平定叛军失利而死的情况下,毅然代父挂帅,带领将士多方征战数月,击败叛军,保住了一方平安和国家领土完整,被后世供奉为天女或女神,并建庙宇纪念。
徐霞客在云南的游踪时间:2020-02-04理论教育联系我们二、徐霞客在云南的游踪云南是徐霞客一生旅游和地理考察的终点(有学者认为,徐霞客离开云南时,是绕道经四川的盐源、西昌、汉源、雅安、峨眉、宜宾、泸州等地,再乘船顺长江东下到黄冈,又从黄冈乘船东下回归故里的。
若此说成立,重病在身全靠坐滑竿行路的徐霞客,也只能途经四川等地,而不能对四川等地进行地理考察,所以笔者认为云南仍是徐霞客“万里遐征”的终点)。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初九日,“万里遐征”途中的徐霞客来到了贵州盘县的亦资孔,因“雷雨大作。
宿于西门内周铺”。
由于《滇游日记一》的散佚,我们无法知道五月初十日至八月初六日徐霞客在曲靖府、云南府、临安府的详细游程,但从散见于《徐霞客游记》内的一些追叙和专题文章,我们仍能大致了解到徐霞客在这段时间内的游踪。
大约是五月初十日,徐霞客从贵州盘县亦资孔经火烧铺越小洞岭,再经明月所过滇南胜境关进入云南。
到交水(今沾益)后,住龚起潜家。
以后,沿南盘江以坐船为主,到了曲靖和陆凉(今陆良),途经石堡温泉和曲靖府城南面的越州。
《盘江考》提到这段旅途经过:“余憩足交水,闻曲靖东南有石堡温泉胜,遂由海子西而南。
”“抵曲靖郡。
出郡南门,东南二十五里,海子汪洋涨溢,至是为东西山所束,南下伏峡间。
桥横架交溪上,曰上桥。
桥西开一坞东向,即由上桥西折入坞,半里至温泉。
泉可浴,泡珠时发自池底,北池沸泡尤多,对以六角亭,曰喷玉。
”“有船南通越州,州在曲靖东南四十里。
舟行至州,水西南入石峡中,悬绝不能上下,乃登陆。
十五里,复下舟,南达陆凉州。
”此后,徐霞客又从陆良至杨林,从杨林的嘉利泽南岸,经过杨林西登老脊,来到了云南的省城昆明。
徐霞客从陆良至杨林,走的是哪一条道路呢?因《滇游日记一》散佚,其他内容中又不见追叙或补叙,我们无法得知。
但距陆良不远之处有名闻遐迩的石门(今称石林),根据徐霞客酷爱探胜和常取间道,尽量不走重复路线的习惯,徐霞客很有可能从陆良西到石门,再从石门北达嵩明县南境,又经大板桥、金马山到昆明城。
徐霞客游记的主要内容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科学家,他以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对旅游经验的把握而著称。
徐霞客的游记叫做《徐霞客游记》。
以下是徐霞客游记主要内容的介绍。
徐霞客曾经游历了中国的许多地区,包括现在的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他在旅途中,记录了中国的众多自然风景、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等等,并且记录了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历史遗迹,这些珍贵的记录对后代有着极大的史料和文化价值。
在贵州的旅途中,徐霞客发现了大量的岩洞和石林等自然地貌,在这些地貌中,徐霞客不仅感叹自然之美,也注意到了这些地貌可能蕴含着重要的地质学、生物学等科学价值。
这一点在当时的中国非常罕见。
另外,徐霞客还记录了他在旅行时的饮食、住宿、交通等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例如,在游历大衡山时,他记录下了当地的特色美食---糯米饭和豆腐,以及当地特有的风俗---抬山翻峰;在游历安徽时,他记录了当地的特色建筑---众妙观等等。
这些记录对于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风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了记录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和风俗文化之外,徐霞客还非常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
在游记中,他记录了一些当时社会的问题和现象,如黑妇传说、蜀中变乱、水灾等,用自己的思想去切入这些话题,着力分析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思想价值。
总而言之,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游记,它涵盖了自然、文化、科学、人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巨大的价值。
在徐霞客所处的时代,中国处于明朝末期的动荡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在政治方面,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导致了对王朝的不满和反叛,这些不稳定的政治局势给当时的文化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随着海外贸易的逐渐增多,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这也给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与新的学派在当时共同存在。
徐霞客对云南的描述徐霞客(1587年-1641年)是明末清初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游记作家之一。
他曾多次到云南旅行,对云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以下是对徐霞客对云南的一些描述的相关参考内容:1. 自然风光描述:徐霞客对云南的自然风光赞不绝口。
他描述道,云南“七百里之南,山势危巇”,“天下绝顶之奇胜也”,“即入此地,山行山水俨然,游目骇然”。
他特别提到云南的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形成壮丽的山水画卷。
他还描述了云南的大理洱海,称其为“水面秘色、山环女眷”,美不胜收。
此外,他还赞美了云南的峡谷、瀑布和湖泊等自然景观,形容其如诗如画。
2. 文化人文描述:徐霞客对云南的人文景观也进行了描述。
他对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说道:“少数番薄俗,以着人己可。
其砌石瓦屋,融如村落。
”他认为云南的少数民族建筑简朴、自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他还对云南的习俗和民风民情进行了细致描绘,包括服饰、婚礼、饮食、农耕等方面。
3. 历史古迹描述:徐霞客还对云南的历史古迹进行了描述。
他对大理的洱海附近的佛寺和佛像进行了详细描绘,并称赞其规模宏大、壁画绚丽。
“壁间所书,亦云传奇,咸贞艳韧,耐久无磨”,可见其艺术价值。
他还描述了云南的古城昆明,并称其“城内四街八陌,纵横直达,别无它类”。
4. 人民生活状况描述:徐霞客对云南的人民生活状况进行了描绘。
他说道:“云南人人精力充沛”,“夜则歌舞,旦则晨钟暮鼓”,形容当地百姓生活充满了动力与活力。
他还描述了云南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包括寺庙祭祀、道教文化、庙会活动等。
徐霞客的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古代旅行文学的杰作,其中对于云南的描述极为详尽。
他以真实的观察和生动的笔触,将云南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古迹和人民生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些描述不仅给后人带来了对云南的了解,也为云南的文化和旅游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少年读徐霞客游记分享发言大家好,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我最近读过的书,那就是徐霞客的《游记》。
徐霞客是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探险家,他在18世纪的时候游历了中国的很多地方,记录下了许多珍贵的地理和历史资料。
这本《游记》不仅仅是一本地理学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中国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
在这本书中,徐霞客详细地描述了他游历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西南山川的壮美景色,还有北方草原的广袤无垠。
通过他的文字,我仿佛能够看到那些古老的建筑、繁华的城市和原始的自然景观,感受到了中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与神奇。
除了地理风景,徐霞客在《游记》中还记录了许多有关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历史传统。
他描述了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宗教信仰,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他的眼睛,我看到了中国古老的文明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读完《游记》,我深深地被徐霞客的探险精神和学术追求所感染。
他不畏艰险,不辞辛劳,为了探索未知的地方,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穿越荒漠,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地理资料和文化遗产。
他的精神鼓舞了我,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珍惜历史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仅了解了中国的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种探索未知的精神和对知识的追求。
我希望能够像徐霞客一样,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徐霞客的《游记》是一本充满魅力的书,它不仅仅是一部地理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中国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仅了解了中国的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种探索未知的精神和对知识的追求。
希望大家也能够读一读这本书,感受一下徐霞客的探险精神和学术追求,让我们一起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珍惜历史文化的传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