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还剩下多少》教学课件(1) (新版)北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838.00 KB
- 文档页数:15
教案:《还剩下多少》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减法,并能够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描述计算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认识减法: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算式的结构和读法。
2. 1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10以内的减法,并能正确书写减法算式。
3.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书写减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观察故事中的数量变化,初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减法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教师点评,强调减法算式的书写规范。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互相交流学习。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及答案见附录)1. 完成课本P37页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减法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还剩下多少一、减法的意义二、1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三、减法算式的书写规范四、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P37页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减法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
还剩下多少——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掌握“多少”概念的意义,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2.能够理解“还剩下多少”的含义,并且能够用简单的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1.什么是“多少”?2.“还剩下多少”是什么意思?3.如何用算式进行计算?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首先,老师可以通过问学生一些关于数量的问题来引出“多少”的概念,如:“教室里有几个同学?”“你们班有多少个学生?”等等。
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多少”的概念,并了解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二:讲解接下来,老师可以讲解“还剩下多少”的概念。
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例子,如:“小明吃了5颗糖果,他手上还剩下3颗,那么他原来有多少颗糖果呢?”,帮助学生理解“还剩下多少”即为“原来有多少减去已经使用了多少”。
步骤三:实践应用在学生理解了“还剩下多少”的概念后,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应用题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如以下的例子:题目一:小明去超市买了10个苹果,吃掉了3个,那么他现在还剩几个苹果?解法:原来有10个苹果,吃掉了3个,所以现在还剩下7个苹果。
算式:10 - 3 = 7题目二:小华买了15颗口香糖,妈妈拿走了其中的6颗,那么小华手里还剩下多少颗口香糖?解法:原来有15颗口香糖,妈妈拿走了6颗,所以小华手里现在还剩下9颗口香糖。
算式:15 - 6 = 9通过这样的实际应用题,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步骤四:巩固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还剩下多少”的知识点,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如:1.小明上午写了12页作业,下午又写了9页,那么他一共写了多少页作业?2.老师给小华发了16颗糖,小华吃掉了5颗,那么小华现在手里还剩余多少颗糖?3.小红有18个玩具,她送走了7个,请问她现在还有几个玩具?通过这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还剩下多少”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多少”概念的意义,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理解“还剩下多少”的含义,并且能够用简单的算式进行计算。
《还剩下多少》(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减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减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减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计数器、小棒、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减法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新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主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还剩下多少》2. 课题:100以内减法3. 板书内容:(1)减法的意义:表示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
(2)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逐个减、借位减。
(3)应用举例: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100以内的减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100以内减法。
3. 拓展题:探索其他减法计算方法,如竖式计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后作业及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100以内减法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反思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实际操作等环节的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3. 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通过苹果树上掉下果子的情景以及小老鼠搬运蛋糕这一故事形式引出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中体会减法的含义,也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减法的问题。
教材采用连环画的形式,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体会到从总数中取出一部分,求剩余的部分时可以用减法计算。
“画一画,算一算”让学生先划掉几个圆后再写算式,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直观地感知减法的含义及计算,可以让一个学生做,另一个学生解释进行检测学生的理解,力图从习题的设置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学情分析: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也比较短,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动手操作、做游戏等形式的活动,调动孩子学习的热情,让每一分钟都发挥出作用。
另外,刚入学的孩子各方面的行为都需要不断规范,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也要不断地采用动作示范、竖大拇指、语言激励等形式,提醒孩子养成注意倾听、用正确坐姿写字和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读题要仔细等良好的习惯。
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4、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活动一: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1、观察情境,读懂题意①师: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请你仔细观察第一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情景图)二:探究新知生:苹果树上有5个苹果。
师:一阵风吹过,发生了什么事?生:掉了2个苹果师:谁能用一句话把故事讲完整?生: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两个苹果,树上现在还剩下3个苹果(找2-3个学生说)师:全班一起说一说生: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两个苹果,树上现在还剩下3个苹果②师:你能用学具摆出这个故事吗?边摆边说。
第二单元第2课时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32.还剩下多少【核心素养】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成功带来的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展。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前已有一些简单减法的生活经验。
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减法的意义仍是比较抽象的,对初入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基础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将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学生容易体会的事物,把学习减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提高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的思考过程,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并构建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并会读写减法算式,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用做减法想加法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初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探究”【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1.看图列式计算。
提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二、新知探究—习“方法”【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了解主题图,加深理解减法的含义,探究计算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任务一:探究减法的意义1.树上还剩几个?说一说,数一数。
提问:认真观察图片,把你看到的讲个小故事吧?图一:树上原来有5个。
图二:掉地下2个。
2.你能把图上的情境完整讲出来吗?预设1:树上原来有5个,掉了2个,树上还剩几个?3.去掉2个,还剩下几个?数一数。
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式,数一数,1,2,3,还剩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