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根部病害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26
茶树病虫害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茶树作为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遭受病虫害的威胁时常不可避免。
茶树病虫害对茶叶质量和产量都有严重影响,因此及早了解茶树病虫害的常见症状,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对保障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茶树病虫害的常见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茶树病害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1. 茶青枯病茶青枯病是由茶树黄曲霉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水浸状斑点,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茶青枯病的关键是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和清除病株,同时,合理施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2. 茶树炭疽病茶树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会导致茶叶叶片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黑色病斑,严重影响茶叶品质。
防治茶树炭疽病的方法包括合理管理茶园,保持适宜的株行间距和株距,以提供充足的光照和通风;及时采摘病斑患病部位,及时处理有病株、病果以及残留的茶树垃圾,还可以使用特定的炭疽病药剂进行喷洒。
3. 茶树红脚病茶树红脚病是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其症状表现为根部和茎部出现红色病斑,受感染的植株生长矮小,严重会导致茶树死亡。
防治茶树红脚病需要定期检查茶树的根系和茎部,发现病害及时处理感染部位,使用专业的病害防治药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此外,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增强茶树的抵抗力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二、茶树虫害常见症状及防治方法1. 茶毛虫茶毛虫是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
其幼虫会食用茶树的嫩叶,导致茶树枝条憔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茶叶减产。
防治茶毛虫的方法包括定期巡查茶园,发现虫害即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有针对性的杀虫剂。
此外,保持茶园的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害虫共生的植株也是预防虫害的重要手段。
2. 茶丝螟茶丝螟是另一种常见的茶树害虫。
它以茶芽和嫩叶为食,导致同样会导致茶叶品质下降和产量减少。
预防和控制茶丝螟的方法包括设置黄板诱捕器、频繁播放捕食昆虫、合理施肥以增强茶树免疫力等。
在严重感染时,可以使用低毒性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一、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二、幼嫩枝梢及茎部的主要病害及其防茶紫纹羽病茶白星病茶苗白绢病茶芽枯病茶根癌病茶苗立枯病茶苗根结线虫病茶苗茎枯病茶红根腐病三、枝干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四、成叶和老叶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茶红锈藻病茶云纹叶枯病地衣和苔藓茶轮斑病茶菟丝子茶赤叶斑病茶树膏药病茶炭疽病茶树枝梢黑点病茶煤病茶枝黑痣病茶网饼病茶胴枯病茶褐色叶斑病茶圆赤星病茶树缺素症一、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茶树紫纹羽病症状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根部及根颈部。
发病初期病部生有纤细的紫红色菌丝,后根部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棍表面产生紫褐色根状菌素,其上有时可见紫红色半球状菌核或在根部或茎基部产生一层紫红色绒状物,表皮变黑或腐烂。
发病轻的枝叶略呈黄绿色,发病重的全株干枯而死。
病原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 Jacz..称桑卷担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该菌1890年日本田中延次郎定名为H.mompa Tanaka,1909年爪哇雷西巴斯凯把属名改为隔担耳菌属,1919年日本泽田谦吉发现该菌不形成球形的前担子囊,又将其改回卷担菌属。
1987年我国对该菌进行深入研究。
该菌有两种菌丝。
侵入皮层的称营养菌丝,寄生并附着在表面的称为生殖菌丝。
营养菌丝黄褐色,直径5一10μm,粗细不一,生殖菌丝体为紫色。
该菌在土壤中呈垂直分布,分布在5—25cm土层内,个别可深达1.5m,缺氧时发育不好,但可存活50多天。
发育温限8—35℃,适温为27℃。
土壤通气性好、持水量60%一70%、pH5.2—6.4最适合该菌繁殖。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束或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中越冬,该菌在土中可存活3—5年。
土壤中的菌核或菌索在条件适宜时,病菌长出营养菌丝,侵入新的寄主植物的幼根,后向主根或侧根蔓延。
病根表面形成的菌索扩展至树干基部形成菌膜状的子实体,并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担孢子多在5—6月份产生。
担孢子萌发又产生菌丝,病菌通过灌溉水或雨水、农具使土壤中的菌核及残存在病根里的茵丝与新寄生的根系接触进行传染。
茶叶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茶叶产量和质量。
然而,茶叶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干扰,其中茶叶根部的病害是常见且重要的一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茶叶根部主要病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1. 茶根突聚病茶根突聚病是茶树根部常见的病害之一,由真菌侵入根系引起。
该病在潮湿的环境下发病较为严重。
其主要症状包括根系发黑,根失活,根须憔悴,进而导致茶树生长发育不良。
防治方法: - 在种植茶叶之前,应选择抗病性强的茶树品种,在育苗过程中加强对种苗的病害防控。
- 对育苗床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伏的病原菌。
- 加强茶园的通风,及时排水,减少茶树根部受潮机会。
- 积极施用抗菌剂,如甲基硫菌灵等,防止茶根突聚病的发生。
2. 茶树炭疽病茶树炭疽病是由一种名为炭疽菌的真菌引起的病害。
该病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下易发生,主要通过飞沫、风、昆虫等传播。
茶树炭疽病主要侵害茶树的根颈部位,导致茶根坏疽、腐烂,进而影响水分和营养的吸收。
防治方法: - 确保茶园排水良好,防止土壤积水。
- 定期清理茶园中的杂草,减少病害菌的滋生和传播。
- 在病害较为严重的茶园中,可以进行适度疏伐,增加通风和日照。
- 茶树根颈部位可以进行农药喷洒,以消除病害侵害。
3. 茶根腐病茶根腐病是茶树根部常见的病害之一,由多种真菌引起。
该病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易发生,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茶根腐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茶根溃烂、坏死、腐烂,根系失去吸收营养的功能。
防治方法: - 种植茶树之前,选择优质的苗木,降低发病风险。
- 坚持轮作制度,避免连续种植茶树,以减少土壤传播的机会。
- 在茶园中进行适度疏伐,促进光照和通风。
- 注意茶园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并进行农药喷洒来控制病害的扩散。
4. 茶根结线虫病茶根结线虫病是由一种称为茶根结线虫的线虫引起的病害。
该线虫寄生在茶根部,通过口器刺入根部组织,并导致茶根膨大、生长不良。
茶根结线虫病在多年生茶园中比较常见。
汇报人:日期:•茶树病虫害概述•茶树病虫害的主要类型•茶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目•茶树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茶树病虫害的科研与教育录茶树病虫害概述茶树病虫害是指危害茶树正常生长发育的昆虫、病原微生物、有害植物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导致茶叶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
茶树病虫害主要包括虫害、病害和草害三大类。
虫害包括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等;病害包括茶饼病、茶炭疽病等;草害包括野燕麦、狗尾草等。
定义与分类分类定义危害程度与影响茶树病虫害对茶叶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轻则导致茶叶减产、品质下降,重则绝收。
同时,病虫害的传播还会对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威胁。
影响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对茶农的经济收入、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建设都有极大的影响。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策略加强茶园管理,如修剪、施肥等,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安全间隔期和农药使用量。
防治措施防治策略与措施茶树病虫害的主要类型茶饼病茶枯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01020304一种常见的茶树病害,可导致茶叶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
常发生在成龄茶树的主干和主枝上,可导致树皮开裂、脱落,甚至全株枯死。
主要发生在老叶上,可引起叶斑和落叶,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可导致茶叶出现黄色或红褐色的斑点或斑块,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芽叶液汁为害,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假眼小绿叶蝉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茶叶吃光,影响茶叶产量。
茶尺蠖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芽叶液汁为害,使芽叶呈现黄色或褐色斑点,影响茶叶品质。
茶黄蓟马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羽化出土,在茶树根际啃食树皮、嫩根,导致树势衰弱。
茶丽纹象甲复合侵染病害类型•由真菌和细菌复合侵染引起的病害,如茶树根癌病等。
茶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养分等对茶树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茶叶根部主要病害及防治茶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但是,茶叶在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茶叶根部的病害是茶树生长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茶叶根部主要的病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1. 茶树根溃疡病茶树根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茶叶根部病害,它会导致茶树根系部分坏死,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
以下是该病害的特点和防治方法:•特点:茶树根溃疡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土壤中的真菌,它们通过土壤中的伤口侵入根部造成病害。
患病的茶树根部会出现溃疡状病斑,颜色通常为暗褐色或黑色。
受感染的茶树根系会逐渐坏死,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要预防和控制茶树根溃疡病,首先要确保茶园的排水良好,防止积水。
其次,定期清理茶树根部周围的杂草,保持茶园的通风和干燥。
另外,可以使用防治根溃疡病的化学药剂,如双环素、甲氧菜酯等。
2. 茶树根结线虫病茶树根结线虫病是茶叶根部的另一种常见病害,它会导致茶树根部的根绒融合,影响茶树的营养吸收。
以下是该病害的特点和防治方法:•特点:茶树根结线虫病主要是由土壤中的线虫引起的。
感染的茶树根部会出现根绒化症状,根部表面布满细微的白色根结。
受感染的茶树根绒会影响茶树的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茶树生长发育不良。
•防治方法:针对茶树根结线虫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防治。
首先是茶园的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湿润、透气和排水性良好。
其次,及时清理茶树根部周围的落叶和杂草,减少虫害的滋生环境。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线虫杀灭剂,如苏力多、杀线虫唑等进行根部处理。
3. 茶树根腐病茶树根腐病是茶树根部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导致茶树的根部腐烂,影响茶树的正常营养吸收。
以下是该病害的特点和防治方法:•特点:茶树根腐病主要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感染的茶树根部会呈现褐色到黑色的腐烂状。
病害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茶树根部的坏死,植株逐渐失去生机。
•防治方法:为了预防和控制茶树根腐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茶树病虫害知识(全)(总8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叶部病害——1、茶饼病茶树芽叶的重要病害之一, 又名叶肿病。
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安徽、湖北、广西、台湾等省区的山区茶园, 尤以云、贵、川三省的山区茶园发病最重。
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均有发生。
1、症状嫩叶上初发病为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后渐扩大并下陷成淡黄褐色或紫红色的圆形病斑,直径为2~10毫米, 叶背病斑呈饼状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状物, 最后病斑变为黑褐色溃疡状, 偶尔也有在叶正面呈饼状突起的病斑, 叶背面下陷。
叶柄及嫩梢被感染后, 膨肿并扭曲, 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
花蕾及幼果偶尔发病。
2、病原外担子菌学名为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 属外担菌目外担菌科外担菌属。
病斑背面隆起部分的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子实层。
担子圆筒形或棍棒形, 单胞、无色, 长宽为49~150×~6微米。
顶生2~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生一个担孢子。
担孢子肾形, 长椭圆形, 单胞无色, 长宽为9~16×3~6微米,成熟时产生一隔膜, 变成双胞。
3、侵染规律以菌丝体潜伏于病叶的活组织中越冬和越夏。
翌春或秋季, 平均气温在15~20℃, 相对湿度85%以上时, 菌丝开始生长发育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初侵染, 并在水膜的条件下萌发, 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寄主组织, 在细胞间扩展直至病斑背面形成子实层。
担孢子成熟后又飞散传播进行再次侵染。
一个成熟的病斑在24小时内可产生近百万个担孢子, 病菌寄生性强, 当病组织死亡后, 其中寄生的菌丝体也随之死亡。
担孢子寿命短, 2~3天后便丧失萌发力,在直射阳光下, ~1小时即死亡。
病害的潜育期长短也与气温、湿度和日照的关系密切。
一般日平均气温为℃时, 为3~4天; ~℃, 需9~18天。
ONGYE JISHU /农业技术N|四川农业与农机/2019年4期|图1茶饼病图2茶圆赤星病茶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饮料作物之一,是四川省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山区茶农脱贫致富的物质基础,是茶农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
全省现有产茶县120多个,截至2018年,全省有茶园总面积为36.33万hm 2,茶叶总产量30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占60%,茶叶总产值171.82亿元。
茶产业的发展得到了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但是,茶园的大面积发展,内需已趋饱和,而农药残留问题仍然突出,严重限制和阻碍了茶产业升级。
因此,发展绿色有机茶,扩大出口,多渠道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升级,是实现四川省千亿茶产业目标的重要基石。
古人云:“高山云雾出好茶”,适于高品质茶叶生长的环境,也是病害发生的最适环境。
茶树感病后,会引起大量落叶、树势衰退,用感病的芽叶做成的茶产品滋味苦涩、腥臭、碎断,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基于此,笔者对茶区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提供参考。
1茶园病害的分类根据为害部位将茶园病害分为叶部病害、枝干部病害和根部病害。
茶园以叶部病害产生的危害最大,常见叶部病害按发生条件分为低温高湿型病害和高温高湿型病害,前者包括茶饼病、茶圆赤星病、茶白星病等;后者常见病害有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赤叶枯病、茶轮斑病等。
枝干部病害有枝梢黑点病、茶粗皮病、茶黑痣病等;根部病害包括茶苗白绢病、茶根癌病、茶根腐病类(茶紫纹羽病、茶白纹羽病、茶红根腐病、茶褐根腐病、茶黑纹根腐病等)。
2茶园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1)茶饼病。
主要为害嫩叶和新梢,病斑呈直径0.3~1.2cm 馒头状疱斑,其上具灰白色或粉红色的粉末状物,发病后期粉末消失后,凸起部分萎缩形成褐色枯斑,似饼状(见图1)。
以菌丝体潜伏于病叶的活组织中越冬和越夏。
翌春或秋季,气温15~20℃、相对湿度85%以上时,菌丝开始生长发育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并在水膜的条件下萌发,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寄主组织,在细胞间扩展直至病斑背面形成子实层。
茶麸防治茶树根结线虫病技术荼根绪线虫病是茶苗圃和幼龄茶园的严重病害,世界各主要产茶国均有发生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由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根结线虫属的多种线虫引起.该属线虫的雌成虫为柠檬形,黄白色,头部尖.身体膨大.寄生于攫部皮层内.用细针挑开根瘤即可见到.虫体大小0.5—1.0毫米印无色,椭圆形.雄虫和幼虫均为线形,无色透明.除茶外,谈虫还为害瓜类,豆类,麻类,烟草,茄科,花生等数百种撞物根结线虫病发生规律是以幼虫在土壤中或以成虫和卵荏病根内越冬.次年春季当气韫E升至0℃以上时.线虫开始活动,卵蜉化哦I龄幼虫.蜕皮后2龄幼虫从卵壳中出来.迁入土中,成为侵染的幼虫.幼虫一般在土内的移动距离井不远.其传播主要途径为流水,农具,病根的残留组织,病土种子(如花生)和移栽的染病埴物的根以及带病茁木调运.远距离传播也主要因带病苗木的调运而引起.幼虫从茶苗幼嫩根部的根尖侵入.吸取汁液并分泌物质刺激根部细胞形成忡瘤(虫瘿).大的似黄豆,小的似菜籽.病根密集成团.外表蛆靖呈黄褐色.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约20~30天即可完成—代.痈害主要分布在钟厘米以上的表土层.翥害发生轻重与土壤温,湿度及土壤类型有关.地势高燥,土壤疏松的砂质壤土以及前作为染病寄主的土壤,发瘸较重.土温25—30℃,土壤湿度40%左右时.最适宜干线虫发育.10℃以下就停止皤动. 表土层中线虫的数量比下层的多.茶树短穗扦插育苗的苗圃如果感染上根结线虫病+尚未生根的荼穗下部剪口处的胞伤组织就会形成根癌而无法生根,而已生根的荼穗和幼苗根系就会形成8÷瘤(虫瘿),小苗受害后根系腐烂.大苗和茶园中的幼龄茶树受害后. 《四川农监科技》根系皮层组织疏松,后期皮层腐烂脱落,引起地上部分植株停止生长,叶片黄化.最后死亡.茶麸具有杀虫作用,尤其对杀灭根结线虫具有特效因此,以预防为主荼麸加综台技术措施是防冶茶耐根结线虫病的有效方法一,茶麸加缘台技术措施防治茶树苗圃报结线虫病的方法I.茶苗圃发生根结践虫病的主要逢径(1)作苗圃的地(田)块,其前作曾经感染过根结线虫病,致使土壤带病.(2)采心土的地方感染过根结线虫病,致使心土带病.(3)灌溉,喷淋甩的水中带有病原.(4)未腐熟的农家肥或犁耙用具带有病原.2.综夸防浩的主要技术措施(1)选择没有染病的田(地)块怍为苗圃用地.(2)整地前.以旱地作为苗圃地的地块要在盛夏进行深翻,将土壤由的线虫耕翻至土表并暴晒1个月以上,期间每隔10天翻耕1敬;必要时甩地幞或塑料薄膜覆盖使土温升到椰℃以上:以水田作为苗圃地的田块.要用深水幔泡1个月以上以杀死土壤中的线虫和虫卵(3)整地时.扦插苗圃以生荼麸粉或腐熟的有机肥拌和生荼靛粉作为基肥,在铺心土前将茶麸粉均匀地酒在摊平后的表土层上.或将拌有生荼麸粉的有机肥与表土层拌匀摊平.然后再铺盖心土.直播苗圃则将荼麸粉或拌有腐熟有机目日料的茶麸粉与表土层拌匀,然后播种每亩约用生茶麸掰5o公斤.(4)选择从未耕作过的生荒地采取心土.(5)灌溉,喷淋用自来水和平净流动的不能用流经带有病原苗圃用水.(6)已生根的茶苗染病初期拔出病苗进{ 后,按1公斤生茶麸糊比例,将荼鼓粉与水拌的时候.要将土壤淋透经染病的地方淋适.萄一般淋3~5次.二,茶麸加缘台技;线虫瘸的方法1.茶园根蛄线虫精龄以下妫龄蔡圆)的染(1)用于种茶的地{埴物.土壤带病(2)茶苗移栽时带2.综合防治的主要(1]选择生荒地或f物的地块作为茶园(2)定植茶苗之前土壤进行翻耕.将土表,使其在烈日下暴晒的线虫.(3)以生荼蕺粉拌j作为基肥,每由约用生(4)选用无病苗木.查和植物检瘙,犍现摘毁,以防止因苗术带痛(5)在茶树行间间j虫生长物质的梭物,如以减少土壤中的线虫数还可以作为幼树的遮太阳光的暴晒.提高定(6)用复台肥加腐生荼麸粉作追肥,每亩公斤[通联广西壮族自.作轴站54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