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中蜂的几个关键技术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7
养中蜂的详细技术方法养蜂可以说是现今很多人所热衷的一个活动,而养中蜂作为一种优质的蜜蜂品种,再加上其蜜质量好、柔和香甜、粘稠而不粘牙、口感醇香,日渐受到广大养蜂爱好者的追捧,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养中蜂的技术方法。
一、合适的养蜂场地合适的环境是蜜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选择合适的养蜂场地是很重要的。
蜜蜂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在20℃~35℃之间,湿度不宜过高,空气新鲜,附近没有大型污染源。
通常情况下,山地、丘陵、平原、河、海岸这些经典的蜜源地都是比较理想的养蜂场地。
二、选用优质的蜜蜂品种养殖兑现需要选用品种优良的蜜蜂,中蜂的优点是蜂群繁殖能力强、蜜源适应能力强、集蜜能力强、攻占新蜂位能力强,基本上适应我国所有的气候特点,克服了海洋蜜蜂不适于北方、北蜂不适于南方的情况。
在选择中蜂品种的时候,要注意选用肉眼和显微镜下外表健康、行动敏捷、卢翠亮、产蜂多、蜜质优良的种蜂。
三、适宜的管理方法1.科学、规范的养蜂技术养蜂具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科学、规范的养蜂技术。
首先要做好蜜蜂饲养的规划,根据饲养区域的气候、地形选择适应的饲养方法。
然后需合理安排春、夏、秋、冬四季的管理计划,及时完成繁殖育种、搜集蜂蜜,定期检查蜂窝状况,安排蜂群清洁,还要留意蜜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蜜蜂饲养环境的维护蜜蜂饲养环境包括蜂箱、蜜蜂补给物及蜂群繁殖育种的维护,其对于蜜蜂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蜂箱的维护包括蜂箱选用、处理、组装、摆放及蜂箱内蜂群的管理等方面,可采用引进先进设备或自行制作蜂箱;蜜蜂补给物需要准备充足,且要保证质量,包括蜜源、蜂花粉、糖等;蜂群繁殖育种需要科学、规范地执行,保证种蜂健康,以达到繁殖优良种蜂的目的。
四、做好安全生产养殖中不可缺乏的事,就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养殖中可能会遇到飞虫蜂伤人事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还可能针超人力、自燃等不时之需。
因此,养殖中必须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包括科学规范的饲养流程、使用生产器材、防风安全防护门、应急搜救设防等,预防和应对各种事故的发生。
中蜂越冬养护管理关键技术中蜂是中华蜜蜂的简称,现在在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养殖。
现在到冬季了,那么中蜂养殖要注意什么?下面一起来了解冬季中蜂管护技术要点。
1、要留足蜜一箱应该留有10公斤左右的蜜,才能保证蜂群安全越冬。
在一些地方,受土蜂蜜旺盛市场需求的影响,一些蜂农尤其是传统养殖户往往采用“杀鸡取卵”的错误做法,一般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左右取蜜时几乎全部取走蜂蜜,放任蜂群自生自灭。
这是造成冬季蜂群大量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2、保障强群越冬前注意开箱观察,将蜂群数量低于5脾的蜂群合并养殖,保持每箱5个满脾、蜂总数1.2万头左右。
蜜蜂在越冬期具有主动避寒的本能,会集中朝着蜂箱中间聚集报团取暖。
因此五脾蜂的放置间距不要均匀,左右各两脾适度缩短脾间距,中间一脾与左右两脾的间距至少3cm以利于蜜蜂抱团聚集越冬。
3、选好越冬场所要求越冬场所清洁卫生、背风向阳,干燥安静。
由于改良蜂箱箱体较薄不利于保温,因此可用草帘或者玉米秸秆把蜂箱左右和后面围住,箱底垫15厘米左右的干草或者树枝。
在选好的越冬场所放置好蜂箱后,应注意扫除蜂箱底部的蜂蜡和絮状物防止滋生绵虫,调节蜂巢巢门为仅容一只蜜蜂通过,并用新鲜牛粪和泥填补箱体上的裂缝,增强保暖性。
4、注重人工饲喂取蜜过度者,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人工饲喂的原料,首先选用优质“洋蜂蜜”,油菜花蜜等廉价“洋蜂蜜”在原产地的批发价往往只有20元/kg左右,仅仅相当于“土蜂蜜”的1/10左右。
由于“洋蜂蜜”蜜源和发酵原理与中蜂比较接近,对中蜂的消化系统几乎没有损害。
因此可以在早春采购,以备冬季饲喂之需。
5、其它注意事项冬季要减少蜂箱内湿度,降低蜜蜂外出排泄次数,因此具体饲喂浓度较高,水分太大越冬蜂容易拉痢死亡。
一般按照蔗糖:水=1:2的浓度熬制,高温杀螨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后,凉至室温再行饲喂。
冬季蜜蜂活动能力较弱步履蹒跚,因此饲喂时最好可以在液面放置细小漂浮物,以供采食蜜蜂立足。
其实除了越冬期间不宜频繁开箱检查,还应选择晴暖的天气、温度在12摄氏度以上,应巢门全开,鼓励蜜蜂大批量排泄飞行预防“大肚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清除排泄物和死蜂及其残肢。
养中蜂的详细技术方法中蜂是蜜蜂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中蜂可以说是蜜蜂家族的代表,因为它们在采蜜、传粉、繁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蜂的养殖,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中蜂的技术方法,希望能对广大养蜂人士有所帮助。
一、中蜂的品种中蜂的品种繁多,主要有黑蜂、意大利蜜蜂、卡尼奥拉蜜蜂、土蜂等。
其中,黑蜂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但采蜜量较低;意大利蜜蜂采蜜量高,但抗病能力较差,容易感染疫病;卡尼奥拉蜜蜂适应性强,采蜜量高,但繁殖能力较差;土蜂适应性强,采蜜量低,但抗病能力强。
因此,选择中蜂品种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养殖技术水平、采蜜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二、中蜂的养殖方法1.选址中蜂的养殖选址应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无污染、交通便利的地方。
一般来说,选在山坡、丘陵、河谷等地形地貌较好的地方,有利于中蜂采蜜、传粉、繁殖等方面的发挥。
2.建房中蜂的养殖房屋应该选择结构简单、通风良好、保温性能好的房屋。
一般来说,中蜂的养殖房屋可以采用木质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等多种材料进行建造。
房屋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进行合理设计,一般来说,每亩地可养殖20-30个蜂箱左右。
3.蜂箱中蜂的蜂箱可以采用木箱、塑料箱、铁箱等多种材质进行制造。
一般来说,蜂箱的大小应根据蜜蜂的繁殖规模进行合理设计,一般来说,每个蜂箱可养殖1-2个蜜蜂家族。
蜂箱的密度应适当,不宜过于密集,以免影响蜜蜂的采蜜、传粉等活动。
4.养蜂技术中蜂的养殖技术包括蜜蜂的繁殖、采蜜、防病、管理等方面。
其中,蜜蜂的繁殖是中蜂养殖的重点,其方法有人工繁殖、自然繁殖两种。
人工繁殖是指通过人工干预,采取人工分蜂、人工孵化等方法,来增加蜜蜂的繁殖数量。
自然繁殖是指蜜蜂自然繁殖,通过蜜蜂的自我繁殖能力,来增加蜜蜂的繁殖数量。
采蜜是中蜂养殖的另一重要环节,采蜜的方法有手工采蜜、机械采蜜等多种。
中蜂的养殖方法和技巧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中蜂的养殖方法和技巧呀!
中蜂养殖,那可是一门大学问呢!首先得选择合适的场地,要安静、背风向阳、有清洁水源的地方。
然后就是准备蜂箱啦,得干净、无异味。
接下来就是引进蜂群啦,要挑选健康、活跃的蜂群。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给蜜蜂补充饲料,特别是在蜜源不足的时候。
还要定期检查蜂群,看看有没有病虫害,一旦发现要及时处理。
这就像是照顾小孩子一样,得细心、耐心!
中蜂养殖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很重要的呀!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一般不会出现大问题。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哦,比如在操作蜂箱的时候,一定要穿戴好防护用具,不然被蜜蜂蛰了可不好受呀!而且要时刻关注蜂群的动态,保持蜂箱的环境稳定,这样蜜蜂们才能安心地生活和工作呀!
中蜂养殖的应用场景那可多啦!可以生产出美味的蜂蜜,还可以为农作物授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呢!这多棒呀!中蜂养殖还有很多优势呢,比如中蜂适应能力强,能利用零星蜜源,而且蜂蜜的品质也很好。
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小的宝藏,只要我们好好挖掘,就能收获满满的惊喜!
我就知道有个养蜂人,他刚开始养中蜂的时候也是啥都不懂,但是他勤奋好学,不断摸索,现在他的蜂场规模越来越大,蜂蜜的产量和质量都非常高。
他的成功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这说明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能养好中蜂呀!
所以呀,朋友们,中蜂养殖真的很有前途呀!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掌握好方法和技巧,就能让中蜂为我们带来甜蜜和财富呢!还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蜜蜂品种之一,其饲养对于蜜蜂产品的
生产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蜂饲养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养
蜂人员更好地了解中蜂的饲养技术。
首先,中蜂的饲养原理主要包括蜂群管理、饲料供应和疾病防
治三个方面。
蜂群管理是指对蜂群的数量、结构、状态等进行科学
合理的管理,包括巢箱的布局、蜂群的调整和蜂王的管理等。
饲料
供应是指为蜜蜂提供充足、优质的花粉和蜂蜜,以满足蜜蜂的生长
繁殖和生活需要。
疾病防治是指对蜂群的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保障蜜蜂健康成长。
其次,中蜂的饲养方法包括巢箱管理、饲料喂养和疾病防治三
个方面。
巢箱管理是指对蜂巢的布局、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
管理,保障蜜蜂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饲料喂养是指根据蜜蜂的生长
发育需要,科学合理地提供花粉和蜂蜜等营养物质,保障蜜蜂的生
活需求。
疾病防治是指对蜜蜂的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保障蜜
蜂的健康生长。
最后,中蜂的饲养技术需要养蜂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包括蜜蜂生物学、蜜蜂疾病诊断和防治、蜂产品加工等方面的
知识。
养蜂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养蜂技术水平,以保障蜜蜂产品的生产和质量。
综上所述,中蜂饲养的原理和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养蜂人员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只有科学合理地管理蜂群,提供充足
的饲料,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才能保障中蜂的健康生长和蜂产品的
生产质量。
希望本文对于养蜂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养蜂人员能够
不断提高自己的养蜂技术水平,为我国蜂产品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蜂管理技术要点OK蜜蜂论坛一、谈中意蜂的主要不同点及其管理中意蜂有许多不同点,了解和掌握这些不同点,对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大有好处。
总结其主要不同点有:中蜂不采树胶;意蜂采树胶,且粘性大,养蜂员操作时往往要用起刮刀帮忙,较费时费力。
中蜂在巢门扇风时腹部向里头朝外,鼓风机式的扇风;意蜂正相反,头朝里腹朝外,抽水机式的排风。
这样就造成了中蜂在流蜜期网酿蜜水分向箱体内冷凝,蜂巢内湿度很大,巢外的热空气义往里鼓,蜂群容易受到闷热。
在采集上,中蜂比意蜂早出晚归,全天的采集时间比意蜂多1~2小时;中蜂的嗅觉要比意蜂灵敏得多,利用零星蜜源比意蜂强,所以在外界蜜粉源较差的情况下,生存能力比意蜂强,比意蜂节约饲料;但中蜂的个体采集花蜜、花粉的量不及意蜂;中蜂比意蜂耐寒,对低温蜜源的利用较好,较适合采集冬蜜;中蜂的盗性比意蜂强,所以在外界流蜜不好时要注意防盗,即使在流蜜期。
如果管理不好也会引起盗蜂。
在抗病敌害方面,中蜂抗螨能力强,大小蜂螨对中蜂的危害较小;中蜂飞行迅速,能躲过胡蜂的袭击;但中蜂易生巢虫,因此在管理中要经常保持蜂箱内和蜂场的清洁,并定期进行清理,装巢础时巢框上梁一般不开槽,以免巢虫潜伏在里面危害蜂群;中蜂抗幼虫病的能力也差。
中蜂的卵较大,意蜂的卵较小;中蜂王的产卵量较少,每日1000粒左右,意蜂2000粒以上,因此中蜂繁殖速度比意蜂慢,群势比意蜂弱;中蜂的产卵量随外界蜜粉源成正相关,意蜂则与气温成负相关,因此中蜂不会挨饿,意蜂常会出现饲料短缺的现象;中蜂三型蜂的繁殖周期比意蜂短。
中蜂爱咬旧巢脾,喜造新巢脾,所以中蜂要年年更换巢脾,意蜂一般不会咬旧巢脾。
中蜂易发生飞逃,主要是由于缺蜜,受巢虫危害,巢脾过老,病害,农药中毒,外界的干扰过度等原因引起;意蜂一般情况下饿死也不飞逃。
中蜂的分蜂性较强,而且季节性明显。
中蜂白天防卫能力较强,而在晚上防卫能力较弱;中蜂可以在室内的红灯下过箱。
中蜂在失王的情况下较易发生工蜂产卵,所以对中蜂失王群要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工蜂产卵;中蜂在组织交尾群时一定要控制蜂群中无王的时间。
中华蜜蜂高效养殖技术,值得养蜂人学习的技巧养蜂技术是一门值得不断学习的技艺,每天一起无保留的学养蜂,交流养蜂!未关注的蜂友请先点击上方蓝字“追花精灵”再点,以免走失找不到追花精灵传递国内外蜂业前沿资讯、经验交流、法律法规!是养蜂人的帮手,爱蜜者的助手!为了能让更多的蜂友看到这篇文章,请在文末点个在看。
中华蜜蜂是我国独有的蜜蜂品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华蜜蜂高效养殖技术、中蜂取蜂蜜的最佳时间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华蜜蜂高效养殖技术一、收捕蜂群中华蜜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尤其在南方山区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资源,若能将其收捕并人工养殖无疑是最好的蜂种来源,目前收捕野生中华蜜蜂的方式主要有诱蜂和收蜂两种,其中诱蜂是利用诱蜂箱引诱分蜂群或迁飞蜂群,而收蜂则是找到野生中华蜜蜂的蜂巢后将其收捕回来。
二、蜂群过箱中华蜜蜂在我国的养殖方式主要传统土养和活框蜂箱养殖两种,为了便于今后管理蜂群建议大家尽量选用活框蜂箱养殖,但不管是新收蜂群还是土养改活框都需要用到过箱技术,在过箱时是主要利用中华蜜蜂有恋脾的习性来进行的,简而言之是要先在蜂箱中安放些巢脾后再进行过箱操作。
三、人工饲喂中华蜜蜂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人工进行饲喂,但在春繁和秋繁时需要“奖励饲喂”来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育虫,另外在冬季或早春也需要“补助饲喂”来为蜂群提供必需的食物,饲料方面可以是蜂蜜水也可以是糖浆或花粉,其中养蜂人用得最普遍的是白糖加适量开水融化后制成的糖浆。
四、分蜂处理中华蜜蜂最大的缺点是分蜂性较强,在分蜂处理上主要有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这两种方式,其中自然分蜂是等蜂群分蜂后再将分蜂群收捕回来,而人工分蜂则是在王台发育成熟时人为将蜂群拆分成两群,一群中有老蜂王和老工蜂,另一群中则有王台和新工蜂(未进行过认巢和试飞的工蜂)。
五、介入蜂王中华蜜蜂相对而言较容易失王,因此养蜂人必须掌握一定的介王技术,在介王时根据操作不同有直接介王和间接介王两种,其中直接介王是将蜂王喷上蜂蜜水后放入蜂群中,而间接介王则是用介王器介王,值得注意的是发生围王时不要用手去拨蜂团,要采用喷烟或洒水等方法来解救蜂王。
中蜂的传统养殖方法引言中蜂是我国最常见的蜜蜂品种之一,也是最主要的蜜蜂养殖对象之一。
传统养殖方法是指以人工介入为主的养殖方式,包括蜂箱的搭建、蜜蜂的引种与繁殖、饲养与管理等一系列操作。
本文将介绍中蜂的传统养殖方法,希望能对蜂农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蜂箱的搭建与管理蜂箱是中蜂养殖的基本设施,搭建和管理蜂箱是养殖的重要环节。
1. 蜂箱的选择:常用的蜂箱类型有木蜂箱和塑料蜂箱两种。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蜂箱类型,保障蜜蜂生长和繁殖的环境。
2. 蜂箱的搭建:蜂箱的搭建可以根据蜜蜂的生长特性,设计适宜的蜂巢大小、蜂巢间距等。
保证蜂巢的通风、适温以及蜜蜂进出的便利。
3. 蜂箱的管理:定期对蜂箱进行检查,及时清除蜂巢中的积蜜、积蜂胶等杂物,确保蜂箱的卫生。
二、蜜蜂的引种与繁殖蜜蜂的引种与繁殖是中蜂养殖的核心内容,合理的引种与繁殖可以保证蜜蜂的质量和数量。
1. 引种:选择优良品种的蜜蜂通过人工手段引进蜂群,最好选择天然优良品种的采集蜂王。
避免引入病虫害。
2. 繁殖:中蜂的繁殖主要通过人工授粉和蜂王繁殖来实现。
蜜蜂的授粉可提高蜜蜂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增加了蜂产品的产量。
3. 注意事项:引种时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蜜蜂品种,尽量避免引入外来种蜜蜂;繁殖时注意蜂王的选育和保护,做好繁殖材料的管理和保存。
三、饲养与管理饲养与管理是蜜蜂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对蜜蜂的生长和产蜜起到关键作用。
1. 饲养:根据季节变化和蜜蜂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饲养蜜蜂,保障其生长和发育。
常用的饲养方法包括喂糖水、喂蜂蜜等。
2. 管理:定期检查蜂箱内的蜂巢、蜂虫状况,及时处理蜜蜂的病虫害问题。
根据蜂群的需要,适时进行蜂巢的扩建或蜂群的分群。
3. 技术操作:掌握合理的蜜蜂繁殖技术,如人工授粉、蜂王繁殖等,并注意蜜蜂的选择和蜜蜂疾病的防治。
四、结语中蜂的传统养殖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养殖经验,它是中蜂养殖的基础,也是中蜂养殖的特点之一。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蜜蜂品种,其饲养对于提高蜜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具有
重要意义。
中蜂饲养的原理与方法是决定中蜂养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将从中蜂饲养的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蜂饲养的原理。
1.选择合适的蜂种。
中蜂的饲养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蜂种,以保证蜂群的生长和发育。
2.科学合理的饲养环境。
中蜂饲养需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蜂房、蜜源植物、水源等,保证蜜蜂
的正常生长和生活。
3.科学的饲养管理。
中蜂的饲养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包括定期巡查、疾病防治、蜂群扩繁等,以保证蜂群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二、中蜂饲养的方法。
1.科学合理的饲养技术。
中蜂饲养需要掌握科学合理的饲养技术,包括蜂群的分群、补充王浆、采蜜技
术等,以提高蜜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合理的饲养饲料。
中蜂饲养需要提供合理的饲养饲料,包括蜜源植物、蜂糖、蜂蜜等,以满足蜜
蜂的营养需求。
3.科学的饲养管理。
中蜂饲养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包括定期巡查、疾病防治、蜂群扩繁等,以保证蜂群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总结,中蜂饲养的原理与方法是保证中蜂养殖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掌握了科学合理的饲养原理和方法,才能提高蜜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中蜂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广大养蜂人员能够加强对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养蜂技术水平,为我国蜜蜂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林下中蜂养殖关键技术黄龙县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高温度为36.7℃,极端最低温为-23.7℃,年均降水量602mm,无霜期126~186d,一年四季,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林草覆盖率92%,有各种植物1012种,其中蜜源植物300余种,如刺槐、狼牙刺、五倍子、椴树等。
黄龙县是陕西的一叶肺,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蜜库”。
全县境内无工业污染,中蜂养殖业条件得天独厚,被誉为“中华蜜蜂之乡”,是养殖中蜂的理想之地。
经过多年的学习及探索,认为要管理好中蜂蜂群,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蜂场的选择林下养殖中蜂,蜂场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蜂群的发展和蜂场的效益,蜂场的选址十分重要,就要求仔细对坡向、蜜源植物进行调查研究。
一般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燥,坡度15°~25°的场地为宜。
附近1km 范围内至少有一种主要蜜源植物和几种辅助蜜源植物,满足蜂群的生存需要。
1.1 蜂场附近有丰富的蜜源植物林下养殖中蜂,应选择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幼林、中龄林、成熟林为主。
保证三季有花、蜜粉源植物丰富,且零星蜜源植物品种较多,一般年份均流蜜。
树种以刺槐、漆树、桦树、栎类、狼牙刺和枫树等树种为主,如果有条件的话可选择刺槐林养殖作为最佳场地。
1.2 蜂场的设置根据蜜蜂的生活习性,蜂场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的地方,在山脚山腰向阳的坡地上,背有挡风屏障,前面地势开阔、阳光充足的林地。
蜂场周围的小气候直接影响蜜蜂的飞行、出勤、收工时间以及植物的流蜜。
这样选择的蜂场优点是:背风向阳有利于蜂群活动,有林地可以为蜂箱遮光,避免太阳直晒。
高山顶、峡谷、容易积水的沼洼地等不宜建立蜂场。
以黄龙县为例,蜂农选择养蜂方位都以坐北向南为主(在村后、房后或者石崖下有树林的地方),坡度在15°~25°,主要在废弃的宅基地或者在种植的刺槐树坡地进行养殖,一方面离林农居住地较近便于管理;另一方面黄龙县森林覆盖率高,蜜源植物丰富,蜜蜂就近就可以找到蜜源。
中蜂养殖技术要领
中蜂(Apis cerana)是我国常见的野生蜜蜂品种,也是一种重要的蜜蜂资源。
中蜂养殖技术要领如下:
一、蜂箱的选择
中蜂数量少,选用规格较小的蜂箱。
一般选用10架蜜蜂的标准蜂箱,每箱可养50-60只中蜂。
蜂箱要符合以下要求:
1.材质要求:选用耐用、不易变形、不透水、不变质的材料制作,如优质木材、铁皮等。
2.结构要求:密封性好,通风性好,保温性能好,方便作业和运输。
3.尺寸要求:高不超过20厘米,不宜太小,以免限制蜂群发展。
二、饲料和饮水
中蜂采食花蜜和花粉,蜂箱内需放置专门的饲料罐或喂食器。
可用淀粉、葡萄糖等食品作为中蜂的临时饲料。
同时,为了让中蜂喝到清新的水,蜂箱内还需放置一定量的饮水设备。
三、疫病预防
中蜂易受许多疫病的感染,如蜂毒、白蜜病、蜜蜂一次性膜病等。
因此,要定期对蜂箱进行检查和消毒,在确保蜜蜂健康的情况下进行养殖。
四、蜂群管理
中蜂养殖要进行严格的蜂群管理,包括定期梳蜜、添加蜂饵、巡查蜂巢状况、(注意蜜蜂的繁殖、整理储藏蜜蜂产品,及时清理垃圾等。
在冬季要注意保温措施,避免过冷或过热,使蜜蜂安全过冬。
以上就是中蜂养殖技术要领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四季中蜜蜂的养殖技术与管理要点根据不同季节的自然条件及蜜蜂的生育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技术,是促进蜂群增殖,获得蜜浆高产、稳产的关键。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一年四季中蜜蜂的养殖技术与管理要点都有哪些。
一、蜜蜂的春季管理春季是蜂群恢复,发展的重要时期。
为了促进繁殖,增强群势,春季蜂场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干燥温暖的地方,注意调节巢门的大小,并密集群势,做到蜂脾相称,或采取双群夹箱饲养等方法,加强保温,使蜂王早产卵、多产卵。
如春季气温较低,天然蜜粉源不足,应进行奖励饲喂,以刺激蜂王产卵。
同时应及时调脾,加脾,切除卵圈周围的蜜盖,并在蜜房上喷以温水作为奖饲,以促进卵圈迅速扩大。
二、蜜蜂的夏季管理夏季是最重要的生产季节,许多蜜源植物都在夏季开花流蜜。
为了使蜂群在流蜜期保持强大的群势,并经常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以增加产量并消除分蜂热,在主要流蜜期开始前,要组成有足够青、壮年蜂的强群。
如估计群势不足,应提前20天补充蛹脾。
在华南地区的七、八月份,气候炎热,蜜粉源缺乏,病敌害严重,是养蜂的困难时期,必须特别注意越夏管理。
因此,必须保持适当群势,巢内应有足够的贮蜜,经常饲水,注意遮荫及环境的安静、凉爽,并以防为主,加强病敌害的防治,预防农药中毒,以便让蜂群安全越夏。
三、蜜蜂的秋季管理秋季的蜜源仍然比较丰富,除继续进行生产外,应重点抓好秋季繁殖,扩大群势,并准备好贮蜜等,为安全越冬及第二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蜜蜂的冬季管理华南温暖地区,冬季气温不很低,并有一定的蜜粉源条件,蜂群仍可进行适当的采集和繁殖。
但其他地区冬季寒冷,霜期较长,越冬管理是个关键。
为此,冬前即应掌握好群体状况,以大量排过粪的幼年和青年蜂越冬最为理想。
同时还应注意集中群势,备足越冬饲料,做好包装保温工作,或放在山洞,越冬室内越冬。
有条件的蜂场,转地到华南适宜的地方越冬繁殖,则效果更佳。
养殖中蜂注意事项一、不要贪脾:不要盲目往蜂群里加脾加础,弄得脾多于蜂。
脾面蜂少,是群势发展的大忌。
1、不要幼虫多,哺喂蜂少,造成营养不良,导致一部分出巢新蜂先天性残疾(爬蜂)。
2、酷夏时节,由于脾多蜂少,工蜂煽风驱热很难顾及各个领域,过高的室温缩短工蜂寿命并造成烂子。
3、春冬季节不利保温,造成伤冷,极易引发疾病(如中囊病)。
脾多于蜂是养蜂的致命伤,无论任何时节,群势必垮。
二、不要贪群:对某些养蜂人来说,总爱贪群,见箱内有4-5脾蜂就分群。
群多脾少的害处是:1、增加养蜂人的劳动强度。
2、不利蜂群的保温和降温。
3、群势发展迟缓。
4、影响经济收入。
5、容易诱发疾病。
三、不要乱用药:有经验的养蜂人,一年四季甚少发生蜂病,如发病,会针对性地施药,很快就会得到抑制。
有一部分养蜂人养蜂技术不错,但在蜂病防治上仍然是个盲区。
见病就滥施药,不分病理和病因。
常常把“烂子”(细菌病)和“中囊”(病毒病)混淆不清。
动辄就是“四环素、土霉素……”,常造成:1、蜂病越治越重,最后导致整个蜂场倾灭。
2、造成严重精神打击。
3、经济损失惨重。
四、白头蛹不全是巢虫:白头蛹引起的原因不单是巢虫,还有摇蜜以及检查不慎造成的死蛹,以及蜜蜂蛹病。
各种白头蛹的表象有:1、白头蛹连线不断,是巢虫。
2、白头蛹零星稀疏,是人为所致。
3、白头蛹密集成片,是蜂蛹病毒。
五、不要轻信复式移虫:育王是养蜂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为了达到及时换王的目的,经验老到的养蜂人会采取移虫育王。
迄今尚未证明采用“复式移虫育王”培育的蜂王优于单式移虫育王。
除了接受率高以外,还未找出其它有利之处。
而“复式移虫育王”的害处有:1、增加无谓的劳累。
2、延缓了育王日期。
3、把握不好,蜂王质量更差(先天移入2、3日龄的幼虫,第二天挑出幼虫,再移入1日龄的幼虫。
1日龄的幼虫食用了2、3日龄幼虫的王浆后,导致幼虫发育紊乱,成长加速,出台日期缩短。
虽然出台处女王体形粗大,但实际上已成了劣王)。
养中蜂14⼤操作技术1、添加格⼦繁殖期间,如果巢脾即将达到底座圈⼦上,就把原有的蜂箱搬离底座,先在底座上部添加1个格⼦箱圈,再将格⼦蜂群放回新加格⼦箱圈之上。
⽣产期,⼤泌蜜期在上添格⼦箱圈,⼩泌蜜期在下添加格⼦箱圈,适时取蜜。
2、检查蜂群打开底座活动侧板,点燃艾草绳,稍微喷出烟,蜂向上聚集,暴露脾下缘,从下向上观察蜂脾,既能发现有⽆王台,造脾快慢,卵⾍发育等问题,以便采取处理措施。
3、捕捉蜂王向上撵:第⼀,准备1个与蜂巢相同的格⼦箱圈,1⽚同⼤的隔王板,先将被抓蜂王蜂巢搬离原址,另置底于原箱位,再取蜂巢上盖盖在底座上,收拢回巢中蜂。
第⼆、撤下副盖,并在蜂巢上⽅添加1层箱圈,其上加上隔王板,隔王板上再加2层箱圈,盖上箱盖;第三,轻敲下部箱体,驱蜂往上爬⼊空格结团,或⽤烟熏,或⽤风吹,最后在隔王板下⾯箱圈中寻找蜂王,并⽤王笼关闭。
向下赶:箱圈下底座上添加箱圈,关闭巢门,再将底座活动箱版改换纱窗封闭,然后使⽤风机向下吹蜂离脾,即时在空格和巢箱之间加上隔王板,最后,⼯蜂上⾏护脾,在空格箱圈中寻找蜂王。
4、更换蜂王分蜂季节,清除王台,在蜂巢下⽅添加隔王板,将上层储蜜箱取下置于隔王板下,底座上,诱⼊王台,新王交配产卵后,如果不分蜂,按正常加箱格管理,抽出隔王板,⽼蜂王⾃然淘汰;如果分蜂,待新王交尾产卵后,就把下⾯箱体搬到预设位置的底座上,新王,⽼王各⾃⽣活。
5、喂蜂外界蜜源丰富,⽆框蜂群繁殖较快,外界粉,蜜稀少,隔天奖励饲喂。
越冬前备⾜封盖蜜,饲喂糖浆需要早喂。
蜂蜜或⽩糖⽔,前者加⽔20%,后者加⽔70%,混合均匀,置于容器中,放上⽊杆让蜂攀附,最后搁在底座中,边缘与蜂团相接喂蜂,如果容器边缘光滑,就⽤废脾⽚裱贴。
喂蜂的量,以当晚午夜搬运完毕为准,如果⼤量饲喂,需全场蜂群同时进⾏,⽽且保证周边没有其他蜜蜂关顾。
6、收蜂准备好蜂箱,树杈下或屋檐下的分蜂团,找⼀⽶袋⼦,反卷⼀点⼝,直接套上去,向中间封⼝,抖蜂进箱内。
中华蜜蜂的养殖入门实用技术,50只蜜蜂和蜂王能发展吗?摘要强群饲养管理:选评分在70分以上、二级以上的种王,并用双王群和双箱的饲养方式,同时保证有充足的饲料。
繁殖期管理:繁殖期主要注意保温,及时扩大群势,在人工育王的前20天,培育雄蜂。
越夏管理:高温时,合并2框以下的弱群,每群调整至4-5框群势,并给蜂群喂水和在箱外洒水降温。
一、中华蜜蜂养殖入门实用技术1、强群饲养管理(1)选王①选择评分在70分以上、二级以上的种王。
②在春季或冬季换王,1年应换王1-2次,保持蜂群强势。
(2)饲养方式①方式建议采用双王群和双箱的饲养方式。
②蜂箱: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并使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全设在箱前。
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箱,在流蜜期叠加继箱取蜜,加继箱时应从巢箱中取出3-4框盖子脾或大幼虫脾以及1张蜜粉脾放在继箱的一侧,外加隔板,然后在巢脾内补加空巢脾,在巢箱或继箱之间加隔王板,让蜂王在巢箱内产卵,产蜜期需在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
(3)保证饲料充足当外界蜜粉缺乏且蜂群内又无贮存蜂蜜时,可采用灭菌的花粉灌脾饲喂,或用花粉代替品做成花粉饼放在框梁上饲喂。
在缺蜜时,将装有蜂蜜的饲喂器放在蜂箱内饲喂,饲喂时间选在晚上,饲喂量以能够供给蜂群食用2-3天为宜。
2、繁殖期管理(1)繁殖期时间一般春、夏、秋是繁殖期,在繁殖期需注意保温,提供足够的饲料,及时扩大群势,人工育王、双王同箱饲养。
(2)人工育王①选5框以上的蜂群,并用隔王板把蜂群分为育王区和繁殖区,蜂王应留在繁殖区内,在育王区内放蜜粉脾和幼虫脾,育王区应占原巢脾的2/3,或将育王群的蜂王暂时拿来出来,待王台被接受后再放回去。
②育王框内径为200-250mm,高200-220mm,并安装直径8mm,深11mm的人工王台,台间距9-10mm,每框放入出生24小时以内的幼虫15-20条,然后放入育王区中,第二天拿出育王框,取出台基中的幼虫,从母群中移入出生18-24小时的幼虫,将其培育成蜂王。
1 养中蜂的几个关键技术要点
早春繁蜂群技术要点 1.适时排泄,蜜蜂排泄对天气的要求是:最好是风和日丽的天气,最高气温6度以上;阴天,最高气温14度以上。越冬良好的蜂群排泄时间尽量往后推迟,这样在下个回暖期,气温一般会更高和稳定,能减少蜜蜂伤亡;越冬不好,有下痢和有下痢倾向的及伤热蜂群,排泄时间应尽量提前,以避免下痢造成的损失。不要在蜜蜂飞翔踊跃时检查蜂群和换箱,以免偏集。停飞后,速查巢门,如果有蜂乱爬,且发信号是蜂王损失的表现。应及时纪录。快速检查蜂群内的贮蜜量,蜜多的和蜜少的都要纪录,蜜少群立即从蜜多群调入一张蜜脾。以防天气变坏,不能调入而饿死蜂群。 2.蜂群排泄到开繁日一般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冻蜂”,让蜜蜂解团,以减少活动。这段时间还是以关王为好,能有效的控制蜂王产卵。 3.天气转暖,每5天能有一个安全飞翔日就应开繁了,放王繁殖后,要保证蜜、粉、水充足,喂水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巢门饲喂器,它既能保证蜂群有充足的饮水,又不使蜂箱内过于潮湿。不开箱、不散时热量。不惊扰蜂群。喂水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被忽视,应引起广大养蜂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4.繁殖后,保温要轻,即仅给蜂箱上下保温,蜂箱前后左右都不保温。轻保温的目的是减少蜜蜂的活动,在外界没有蜜粉源之前,蜜蜂大量活动只能减少蜜蜂寿命,和多消耗饲料,所以,要尽量“控飞”。给巢门遮荫,也可以将巢门朝向东北方向,(在北方有挡风屏障的前提下) 5.不留上蜂路,覆布直接压在框梁上,草帘再压在覆上布上,这样可节省大量蜜蜂。热量损失也少。检查蜂群也比较方便。 6.幼虫没封盖前,要彻底治蜂满。此时消灭一只蜂螨等于秋后百只蜂满。 7.在早春,蜂群的发展速度与蜜蜂的飞翔率呈负相关,即飞向时间越多,蜜蜂寿命越短。所以,第一代子不奖饲,不然,天冷时,有很多蜂飞出被冻死。气温稳定后,外界有适量蜜粉源时,才能开始奖饲 8.要注重蜂虫关系,越冬蜂交替前,蜂虫比为7比1,越冬蜂交替后,蜂虫比为4比1。 9.早春应用暖蜂路,蜂巢布置如下:巢门口留在蜂箱一侧,正对这巢门口这张脾为冷边脾,这张冷边脾应为粉脾,向内依次为蜜脾、少蜜 2
脾、草隔板(只有前蜂路)、大蜜脾(冷区)。以上是以5脾蜂为例。草隔板厚 10.产卵脾要用优质巢脾,最好是“二年红脾”,加入蜂箱前要割浅。既能得倒蜂蜡又有利于蜂王产卵。 11.合理扩巢,越冬蜂交替前,一般不扩大蜂巢,越冬蜂交替后,随着蜂数的增长,就要适时的扩大蜂巢了。每三天检查一次冷边脾,冷边脾产上卵时,应调做暖边脾,原位加一张少蜜脾做冷边脾,冷边脾一面产上卵时,表明蜂群已能维持这样多的脾了,不论另一面是否产卵都应调做暖边脾,原位再加空脾产卵,加脾的顺序是:冷边脾、暖边脾、边二脾。 中蜂逃群及处理方法 中蜂对自然环境适应极为敏感,一旦原巢的环境不适应生存时就会发生迁栖,另寻适当巢穴营巢。这是中蜂抗逆性强的表现,它有利中蜂种族的生存及繁衍。但中蜂的这种习性,常常给养蜂生产造成损失。因此,称之为“逃群”。针对中蜂逃群的原因,为中蜂创造较好生存条件,采取防中蜂逃群饲养管理措施,是养好中蜂的重要环节。 1.单群逃群 ⑴中蜂单群逃群的原因 ①巢内缺蜜 当外界蜜源枯竭,或因盗蜂导致巢内缺蜜时,蜂群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易发生逃群。 ②病虫敌害侵袭 中蜂由于幼虫病严重,或受到巢虫严重侵扰或胡蜂袭击,对蜂群的生存构成威胁时,便会弃巢迁逃。 ③异味刺激 新法饲养的中蜂,若使用有浓重木材或油漆气味的新箱,或蜂箱、巢脾和巢框等被汽油、农药、消毒剂等污染,具有异味均会引起迁逃。 ④震动惊扰 蜂群在过箱、转地、防治病害、检查时受惊扰,或是蜂箱放在木楼板过道,行人经常走动震惊蜂群也会发生迁逃。 ⑤盗蜂严重 中蜂被盗,导致蜂群缺蜜或严重干扰蜂群生活时易逃群。 ⑥ 气候不宜 由于气候因子,如严寒和酷热,威胁蜂群的生存,蜂群维持蜂群繁殖 3
所需温度和湿度时易引起逃群。 ⑵逃群前兆 ①工蜂出勤减少,哺育幼虫次数减少; ②工蜂叼食2d以上的幼虫,造成巢内无子状况; ③蜂王依然产卵,但接受到的饲料减少,产卵量减少; ④工蜂没有像分蜂活动那样追逐蜂王,有一些工蜂(包括采集蜂)吸饱蜜汁后,停留在巢脾上部一动不动。 ⑶逃群发生时间 一般当群内已没有幼虫及很少蛹时,在上午发生逃群。 ⑷逃群发生情景 逃群时全群倾巢蜂涌而出,直飞空中。多数蜂群不在蜂场停留,直飞远处的新址,也有的蜂群在蜂场周围的树杈上停留,但停留时间很短。 蜂群逃群之后,旧巢脾上几乎没有蜜,也没有幼虫和残留的幼蜂。 2.集体飞逃 当蜂场中有一群蜂发生飞逃时,常引起其他蜂群一起飞逃,各群的工蜂集合在一起,在蜂场附近的树杈上结成大型蜂团,所有飞逃蜂群的蜂王都聚集在大蜂团中。由于各群的气味不同,在这种大蜂团中发生围王现象,结果多数蜂王被围而死亡,工蜂之间也互相厮杀,造成蜂场的严重损失。 转场到新场地之后,由于工蜂对新环境不熟悉,开巢门后产生迷巢现象而引起集体逃亡。 据认为,在集体飞逃的蜂群中,那些原先没有飞逃“情绪”,还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蜂群也出现逃群,可能是由于飞逃蜂发出高频率的呜叫声及强烈的招呼信息素(蜂臭)所诱发的。这也是中蜂对外界敏感性极高的一种特性。 3.中蜂逃群的防止与处理 ⑴防止逃群的方法 针对中蜂逃群的可能原因进行预防。 ①平常要保持蜂群内有充足的饲料,缺蜜时应及时调蜜脾补充或饲喂补充; ②当蜂群内出现异常断子时,应及时调幼虫脾补充; ③平常保持群内蜂脾比例为1∶1,使蜜蜂密集; ④注意防治蜜蜂病虫害; ⑤采用无异味的木材制作蜂箱,新蜂箱采用淘米水洗刷后使用; 4
⑥蜂群排放的场所应僻静、向阳遮阳,蟾蜍、蚂蚁无法侵扰处; ⑦尽量减少人为惊扰蜂群; ⑧蜂王剪翅或巢门加装隔王栅片。(剪翅只是为了防止蜂群飞逃的损失,即逃群时蜂王飞失,工蜂返回蜂巢) ⑵中蜂逃群的处理 ①逃群刚发生,但蜂王未出巢时,立即关闭巢门,待晚上检查和处理(调入卵虫脾和蜜粉脾); ②当蜂王已离巢时,按收捕分蜂团的方法收捕和过箱; ③捕获的逃群另箱异位安置,并在7d内尽量不打扰蜂群; ④集体逃群形成“乱蜂团”处理 当出现集体逃群的“乱蜂团”时,初期关闭参与迁飞的蜂群,向关在巢内的逃群和巢外蜂团喷水,促其安定。准备若干蜂箱,蜂箱中放入蜜脾和幼虫脾。将蜂团中的蜜蜂放入若干个蜂箱中,并在蜂箱中喷洒香水等来混合群味,以阻止蜜蜂继续斗杀。在收捕蜂团的过程中,在蜂团下方的地面寻找蜂王或围王的小蜂团,解救被围蜂王。用扣王笼将蜂王扣在群内蜜脾上,待蜂王被接受后再释放。 收捕得逃群最好应移倒2~3km以外处安置。 ⑤防止“冲蜂” 蜂群迁飞起飞之后,因蜂王失落,投入场内其他蜂群而引起格斗的现象,称为“冲蜂”。冲蜂会使双方大量死亡。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立即关闭被冲击蜂群的巢门,暂移到附近,同时在原地放1个有几个巢脾的巢箱。待蜂群收进后,再诱入蜂王,搬往他处,然后把被冲击群放回原位。 中蜂管理之加框造脾 脾是蜜蜂栖息、繁殖后代和贮存食物的场所。在蜜蜂繁殖时期,如果巢脾不够,就会限制蜂王产卵,影响蜂群的增长,还会加速分蜂热的产生;在大流蜜期,如果巢脾不够,缺乏贮蜜的地方,就会影响蜂的产量,因此蜂群繁殖到一定程度就要加脾,以满足蜂群扩大的需要;此外,中蜂具有喜新脾厌旧脾的习性,要从蜂群中抽取旧脾换上新脾(一般一年要全面换1~2次)以利于中蜂的繁殖;为了防治病虫害,也有必要用新脾换旧脾。(一)加框造脾的条件;加框造脾需要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强行加框,会适得其反,蜜蜂不但不造脾,而且还会影响蜜蜂对蜂巢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初学者为了急于扩大蜂群,往往在蜂群无加框条件时也要加框,这对蜂群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应该加以注意。加框造脾的外部条件是有大 5
量的蜜粉源植物开花,气候良好;内部条件是蜂多于脾尚未产生分蜂热,并且有大量8~18日龄的青壮工蜂,巢脾上的幼虫已封盖或接近封盖,边脾的两下角已被蜜蜂补齐,框梁的上方出现赘脾,无病害等。具备适宜的内外条件就要及时加框造脾。(二)加框造脾的方法;首先要做好巢础框。可在巢框内横拉3条23号的铁丝,把巢础切成长与巢框内围长度相同,宽比巢框内围高度少10毫米左右,两下角切去边长20毫米的三角形。把巢础放在巢框里的铁丝下面,紧贴巢框上梁,用加热的埋线器放在铁丝上面,往下轻压并慢慢拉动,把巢枢的铁线埋到巢础里。埋线器如用电烙铁改装的,可通电加热,如用其它材料做的,可用火烧加热,但加热温度要适当,否则会造成巢础被熔穿。埋好线后,用熔化的蜂蜡把巢础的上边跟巢枢的上梁黏紧。巢础框做好后应平整、牢固。在傍晚把上好巢础的巢础框加进蜂群里,一般一次加一框,放在蜜粉脾和子脾之间,刚加入时一般不留框间蜂路(与相邻的两个巢框紧贴),第二天可视蜜蜂造脾情况,适当加大蜂路,等蜜蜂把新加的巢脾基本上造好后,才恢复正常蜂路。在加脾的当天晚上,可适当喂点糖水,以刺激蜜蜂的造脾积极性,加快脾速度。如果蜜蜂造脾较差,第二天;第三天个晚上还要继续奖励饲喂。如内外条件比较好,新加的巢础经过一个晚上往往可以造好百分之六十以上,甚至全部造好,如能在2~3个晚上造好,也算正常。
简易的育蜂王,换蜂王,换巢脾,换外勤蜂,合并方法 育王:一共有三种方法,自然育王,失王育王,合并育王。自然育王比较方便.就是靠自然分蜂而育王,失王育王;是人为捉走蜂王之后再急造蜂王;合并育王是人为横仿自然分蜂。如果蜂群数量太少,应该使用自然育王,如果要快速育王,可用失王育王,如果群势太弱,可合并育王。自然育王有花期性限制,后两种随机。 为什么要人工育王? 因为蜜蜂是一种有社会行为的生物,如果不人为分群,可能出现自然分蜂逃飞到野外!不但削弱了蜂群,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并且增加了追蜂,收捕工作.直接影响到蜂场的采花,甚至出现乱蜂团;所以人工分蜂十分重要,而且事半功倍。 自然育王:越过寒冬之后,每群蜂都统一称为老王群,老王群出现自然分蜂是在流蜜期前后。如果是当年培育的是新王群,新王群一般当年不进行自然分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