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的图象3[上学期]--北师大版-
- 格式:pdf
- 大小:891.20 KB
- 文档页数:10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3《一次函数的图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的图象》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次函数的图象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图象来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一次函数图象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一次函数图象的认识和分析还相对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来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能够通过图象来分析一次函数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来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黑板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一次函数图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让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图象的规律,总结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一次函数图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提高: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次函数图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教学设计4.3 一次函数的图象(第1课时)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的第三节.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变量与函数、以及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等相关的知识。
学生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熟练的表示一个点,为画图像做好的充分铺垫作用。
本节课也是后续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重要基础。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本节课的主要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能熟练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理解正比例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正比例函数图像画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图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相关函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画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索的学习意志。
体验“数”与“形”的转化过程,让学生感受函数图像的美妙,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会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难点: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及|k|的大小对正比例函数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是什么?2、表示函数的方法有哪几种?二、探究新知1、函数的图像(1)用图象表示的函数关系举例: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函数关系的图像。
(2)函数的图像定义把一个函数自变量的每一个值与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3)举例正比例函数y=2x当自变量x=1时,相应的函数值y=2,我们把1作为点的横坐标,相应y 的值2作为纵坐标,从而得到一个点(1,2)再取一组,当自变量x=2时,相应的函数值y=4,我们把2作为点的横坐标,相应y的值4作为纵坐标,从而得到另一个点(2,4)……这样我们能得到很多的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一次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的图象》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特点,学会如何绘制一次函数的图象,并能够通过图象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相关性质,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次函数的图象,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图象的绘制和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特点,学会绘制一次函数的图象。
2.能够通过图象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的图象特点。
2.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
3.通过图象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形结合法:通过图象和函数性质的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一次函数图象的课件,展示一次函数的图象特点和绘制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一次函数图象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绘图工具:准备一些绘图工具,如直尺、圆规等,方便学生绘制一次函数的图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一次函数的图象,让学生感受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次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形状、位置等特征,总结一次函数图象的一般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一次函数图象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于一次函数图象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一次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的图象》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点,能够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次函数的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函数的图象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次函数的性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点,能够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次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点。
2.讲解法:教师对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加深对一次函数图象特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每人一份一次函数图象的素材,如直线、折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次函数的图象,如y=2x+1,y=3x-2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1.这些图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如何根据图象判断一次函数的性质?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且斜率k决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b决定了直线与y轴的交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