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基本工作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9
单元7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思考与拓展题参考答案7-1 施工测量有哪些主要工作内容?答:施工测量主要工作内容有:施工控制测量、测设、检查验收与竣工测量、变形观测。
7-2 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答:测设的基本工作有水平距离测设﹑水平角测设和高程测设。
7-3 在地面上要测设一段长为46.500m 的水平距离AB ,所使用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 =30+0.009+0.000012×30(c -20℃)。
测设时钢尺温度为12℃,拉力与检定时的拉力相同,A 、B 两点桩顶间的高差为0.70m ,试计算在地面上需要测设的长度。
解:用该钢尺量距46.500m 时尺长改正数为:014.05.4630009.00=⨯=⋅∆=∆l l l l d 温度改正Δl t =α( t - t 0)l=0.000012×(12-20)×46.5=-0.004m倾斜改正数Δl h 为m l h l h 005.05.4627.0222-=⨯-=-=∆则在地面上需要测设的长度D=46.5-(0.014-0.004-0.005)=46.495m7-4 在地面上要设置一段长为48.642m 的水平距离CD ,先沿CD 方向按一般方法测设48.642m ,定出D'点,再用名义长度为30m 的钢尺精确量得CD'的水平距离为48.658m ,问应如何对D'点进行改正?请绘出示意图。
解:距离差为:ΔD=D'-D=48.658-48.642=0.016m 。
D 点应从D'往回改正0.016m 。
7-5 如图7-37,OA 为角度基准线,测设出直角∠AOB 后,精确测定其角值为90°01′12″,又知OB 的长度为48m ,问B 点应在OB 的垂线上移动多少距离才能得到90°角?应往内侧移还是外侧移?解:角度的差为Δβ=β′-β=72″B 点应在OB 的垂线上移动距离为:m AB d 017.02062657248=⨯=''∆⨯=ρβ 因为Δβ为正,所以应往内侧移。
工地测量员岗位职责工地测量员是在建筑工地上负责测量和采集相关数据的专业人员。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确保建筑物的准确测量和定位,以支持工程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工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地测量员的岗位职责。
一、工地测量员的基本工作职责1. 测量工程:测量员需要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和规范,使用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工地的测量工作。
他们将测量结果准确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建设工作使用。
2. 配合工程师的工作:测量员与工程师密切合作,根据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测量工作。
他们需要按照工程师的指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满足工程师的设计需求。
3. 绘制测量图纸:测量员需要使用专业的绘图工具和软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图纸。
这些图纸将用于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因此必须准确无误。
4. 检查施工质量:测量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他们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5. 数据分析和报告:测量员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准备相应的报告。
这些报告将被提交给相关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以供他们评估和决策使用。
二、工地测量员的技能要求1. 测量技术:测量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测量技术和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
他们还必须了解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测量误差的控制。
2. CAD和绘图能力:工地测量员应具备一定的CAD和绘图能力,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测量图纸的绘制和编辑。
他们需要掌握细节,并保证绘图的准确和规范。
3.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工地测量员需要与工程师、施工队伍和其他相关人员紧密合作。
他们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合作,以完成任务。
4. 解决问题的能力:工地测量员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快速发现并解决测量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
他们需要有条不紊地工作,确保测量工作顺利进行。
5. 报告撰写能力:工地测量员需要具备撰写报告的能力,能够准确地记录和描述测量结果,并向相关人员提供清晰和详细的报告。
4 施工测量4-1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4-1-1 基本原则建筑施工测量是研究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建筑场地上地面的位置进行度量和测定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1)对建筑施工场地的表面形状和尺寸按一定比例测绘成地形图。
(2)将图纸上已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按设计要求测设到地面上,并用各种标志表示在现场。
(3)按设计的屋面标高、逐层引测。
4-1-2 距离测量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距离测量有普通量距和精密量距两种方法。
精密量距时所量长度一般都要加尺长、温度和高差三项改正数,有时必须考虑垂曲改正。
丈量两已知点间的距离,使用的主要工具是钢卷尺,精度要求较低的量距工作,也可使用皮尺或测绳。
4-1-2-1 普通量距1.测距方法先用经纬仪或以目估进行定线。
如地面平坦,可按整尺长度逐步丈量,直至最后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若地面起伏不平,可将尺子悬空并目估使其水平。
以垂球或测钎对准地面点或向地面投点,测出其距离。
地面坡度较大时,则可把一整尺段的距离分成几段丈量;也可沿斜坡丈量斜距,再用水准仪测出尺端间的高差,然后按式(4-2)求出高差改正数,将倾斜距离改化成水平距离。
如使用经检定的钢尺丈量距离,当其尺长改正数小于尺长的1/10000,可不考虑尺长改正。
量距时的温度与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一般规定为20℃)相差不大时,也可不进行温度改正。
2.精度要求为了校核并提高精度,一般要求进行往返丈量。
取平均值作为结果,量距精度以往测与返测距离值的差数与平均值之比表示。
在平坦地区应达到1/3000,在起伏变化较大地区要求达到1/2000,在丈量困难地区不得大于1/1000。
4-1-2-2 精密量距1.测距方法先用经纬仪进行直线方向,清除视线上的障碍,然后沿视线方向按每整尺段(即钢尺检定时的整长)设置传距桩。
最好在桩顶面钉上白铁片,并画出十字线的标记。
所使用之钢尺在开始量距前应先打开,使与空气接触,经10min后方可进行量距。
前尺以弹簧秤施加与钢尺检定时相同的拉力,后尺则以厘米分划线对准桩顶标志,当钢尺达到稳定时,前尺对好桩顶标志,随即读数;随后后尺移动1~2cm分划线重新对准桩顶标志,再次读数;一般要求读出三组读数。
工程施工测量基本工作一、施工测量的概念:施工测量是指在建筑、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行测量、计算、监控和调整的工作。
它是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施工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二、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内容:1、施工前测量:在施工前对工程进行测量,确定工程位置、高程和线型等基本要素,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行测量、监控,及时处理工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3、施工后测量:在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测量验收,检查工程质量和达到设计要求的程度,做好工程的结算和归档工作。
三、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流程:1、编制施工测量方案:根据工程性质和要求,编制施工测量方案,确定测量方法、仪器设备及工作流程等。
2、进行施工前测量: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对工程进行前期测量,确定设计要求和位置控制点等。
3、施工测量: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行测量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4、施工后测量:在工程竣工后进行验收测量,确定工程质量和达到设计要求的程度。
四、施工测量中的常用测量方法:1、全站仪测量:通过全站仪进行高程、水平和角度的测量,是目前工程施工中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2、GPS定位测量: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地理位置测量,适用于大型工程的位置控制和监控。
3、测量软件应用:利用专业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五、施工测量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测量精度不足:在测量过程中出现测量精度不足的情况,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可通过提高测量仪器设备精度、加强测量人员培训等措施解决。
2、测量数据错误:测量数据出现错误,导致工程中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可通过加强测量数据的核对和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测量仪器设备故障:测量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无法进行正常的测量工作。
第十一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施工测量是指把图纸上设计好的建(构)筑物位置(包括平面和高程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的工作,即按设计的要求将建(构)筑物各轴线的交点、道路中线、桥墩等点位标定在相应的地面上。
这项工作又称为测设或放样。
这些待测设的点位是根据控制点或已有建筑物特征点与待测设点之间的角度、距离和高差等几何关系,应用测绘仪器和工具标定出来的。
因此,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知水平角、测设已知高程是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11-1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是从地面一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测设出给定的水平距离以定出第二个端点的工作。
根据测设的精度要求不同,可分为一般测设方法和精确测设方法。
一、用钢尺测设已知水平距离1、一般方法在地面上,由已知点A 开始,沿给定方向,用钢尺量出已知水平距离D 定出B 点。
为了校核与提高测设精度,在起点A 处改变读数,按同法量已知距离D 定出B ′点。
由于量距有误差,B 与B ′两点一般不重合,其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则取两点的中点作为最终位置。
2、精确方法当水平距离的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按照上面一般方法在地面测设出的水平距离,还应再加上尺长、温度和高差3项改正,但改正数的符号与精确量距时的符号相反。
即 h t l D S ∆-∆-∆-=式中:S ——实地测设的距离;D ——待测设的水平距离; l ∆——尺长改正数,D l l l ⋅∆=∆0,0l 和l ∆分别是所用钢尺的名义长度和尺长改正数; t ∆——温度改正数,)(0t t D t -⋅⋅=∆α,51025.1-⨯=α为钢尺的线膨胀系数,t为测设时的温度,0t 为钢尺的标准温度,一般为20°C ;h ∆——倾斜改正数,D h h 22-=∆,h 为线段两端点的高差。
例:如图10-1所示,欲测设水平距离AB ,所使用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m C t m m l t )20(30102.1003.0000.305︒-⨯⨯++=-测设时的温度为5°C ,AB 两点之间的高差为1.2m ,试求计算测设时在实地应量出的长度是多少?解:根据精确量距公式算出3项改正: 尺长改正:m D l l l 006.06030003.00=⋅=⋅∆=∆温度改正:m t t D t 011.0)205(102.160)(50-=-⨯⨯⨯=-⋅⋅=∆-α 倾斜改正:m D h h 012.06022.1222-⨯-=-=∆则实地测设水平距离为: m D S h t l 017.60012.0011.0006.060=++-=∆-∆-∆-=测设时,自线段的起点A 沿给定的AB 方向量出S ,定出终点B ,即得设计的水平距离D 。
第十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1、什么是放样?放样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通过测量工作把设计的待建物的位置和形状在实地标定出来,叫做放样、测设或定位。
放样的基本任务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照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实地上,以便据此施工。
放样是设计和施工之间的桥梁。
2、放样与测定的区别是什么?答:(1)放样是测量的逆过程。
通常意义上的测量是对实地上已埋设标志的未知点用测量仪器进行观测,从而得到角度、距离和高差等数据;放样则是根据设计点与已知点间的角度、距离和高差,用测量仪器测定出设计点的实地位置,并埋设标志。
3、角度放样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操作?答:(1)正倒镜分中法如图1所示,A、B为现场已定点,欲定出AP方向使β∠BAP,具体步骤如下:=将经纬仪安置在A点,盘左后视B点并读取水平度盘的读数a(或配制水平度盘读数为零),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βb,式中正负号视P点在AB线的左方=a±图1 正倒镜分中法还是右方而定,左方为负,右方为正。
在视线方向上适当位置定出P1点;然后盘右后视B点,用上述方法再次拨角并在视线上定出P2点,定出P1、P2的中点P,则∠BAP就是要放样的β角。
(2)多测回修正法先按正倒镜分中法在实地定出P′点,如图所示。
以P′为过渡点,根据放样精度选用必要的测回数实测角度∠BAP′,取各测回平均角值为β′,则角度修正值 Δβ=β-β′。
将Δβ转换为P ′点的垂距来修正角值,垂距计算公式为:P A P P '⋅∆='ρβ式中,ρ=206265″,Δβ以秒为单位。
长度 AP ′可用尺概略丈量。
将P ′垂直于AP ′方向偏移PP ′定出P 点,则∠BAP 即为放样之β角。
实际放样时应注意点位的改正方向。
4、如何进行距离放样?答:距离放样是在量距起点和量距方向确定的条件下,自量距起点沿量距方向丈量已知距离定出直线另一端点的过程。
采用尺量法距离放样,当距离值不超过一尺段时,由量距起点沿已知方向拉平尺子,按已知距离值在实地标定点位。
施工测量现场基本工作施工测量现场的基本工作主要包括测角、测距和测高差。
这三个环节是保障施工精准度和质量的关键步骤,它们相互补充,共同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测角是施工测量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测角,我们可以获取准确的角度信息,这对于确定施工方向和保证施工线条的直顺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还是附属设施,都需要精确的角度数据来指导施工。
此外,测角还可以应用于工程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测距也是施工测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测距主要用于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这有助于精确计算施工所需的材料、人力和设备,从而确保施工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实际施工中,测距不仅可以应用于平面距离的测量,还可以应用于高程距离的测量,为施工提供全面、准确的距离信息。
测高差是测量两点之间的高度差,这对于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等,需要密切关注高差变化,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此外,测高差还可用于监测施工过程中地面的沉降和变形,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工程需求和施工条件,灵活运用这些测量方法,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施工测量带来了诸多便利,如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为施工测量提供了更加精确、高效的支持。
然而,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测角、测距和测高差这三大基本测量原理依然不可或缺,它们将继续在施工测量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施工测量现场的基本工作——测角、测距和测高差,是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的重要手段。
只有做好这三个环节,才能为施工过程提供准确的指导,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在今后的施工实践中,我们应继续重视和强化施工测量工作,努力提高测量技术和水平,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第二节放样的基本测量工作一、已知直线长度的放样例:某厂房主轴线AB的设计长度为24m,欲从地面上相应的A点出发,沿AC方向放样出B点的位置。
设所用的30m钢尺,在检定温度为20℃,拉力10Kg时的实长为30.005m,放样时的温度t=12℃,概略量距后测定两端点的高差h=+0.4m,求放样时的地面实量长度。
图9-1已知直线长度的放样1、各项改正数的计算2、放样长度的计算放样时,从A点开始沿AC方向实量24.001m得B点,则AB 即为所求直线的长度。
二、已知角度的放样1、一般方法(1)将经纬仪安置于O点,盘左度盘读数为零瞄准A点。
(2)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使度盘读数为α时,沿视线方向在地面上定出点B′。
(3)倒转望远镜,以同样的方法用盘右测设一角值α,沿视线方向在地面上定出另一点B〞。
(4)取B′和B〞的中点B为放样方向,即∠AOB为要测设的α角。
图9-2已知角度放样的一般方法2、精确方法图9-3已知角度放样的精密方法(1)将经纬仪安置于O点;(2)用盘左放样角,沿视线方向在地面上标定出B′点;(3)然后用测回法观测∠AOB′若干测回,取其平均角值为′;(4)与设计角之差为;为了得到正确的方向OB,先根据丈量的OB′长度和值计算垂直距离B′B,即(5)过B′点作OB′的垂线,再从B′点沿垂线方向,向外(为负时)或向内(为正时)量取B′B定出B点,∠AOB即为欲测设的角。
三、已知高程的放样1、地面点的高程放样A为已知水准点,其高程为HA,B为欲标定高程的点,其设计高程为HB。
现将B点的设计高程HB测设于地面。
(1)在A、B两点间安置水准仪;(2)在A点立尺,读取后视读数a,计算B点水准尺上应有的读数b为:b=HA+a-HB(3)在B点上立尺,使尺紧贴木桩上下移动,直至尺上读数为b时,紧贴尺底在木桩上划一红线,此线就是欲放样的设计高程HB。
2、高程的传递图9-4已知高程的放样A为地面水准点,其高程已知,现欲测定基槽内水准点B的高程。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第一节施工测量概述各种工程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
包括:施工前施工控制网的建立;施工期间将图纸上所有设计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设到相应的地面上;工程竣工后测绘各建(构)筑物的实际位置和高程;以及在施工和管理期间对建(构)筑物进行变形和沉降观测等。
一、施工测量的特点施工测量与地形测量相反,它是将图纸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按其设计位置和高程,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因此,测量员应熟悉图纸,对放样数据要反复校核,对所用的仪器、工具应进行检验校正,放样之后,还要对建筑物自身尺寸进行检查,以确保建(构)筑物关系位置正确。
施工测量与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关系密切,因此,测量员应了解施工方案,掌握施工进度,使测量工作能满足施工进展要求。
由于机械化施工和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的堆放,人来车往,土方填挖量大以及交叉作业等原因,使得地面变化和震动大,各种测量标志易遭破坏,因此,必须将测量标志埋设牢固,妥善保护,经常检查,及时恢复。
施工现场工种繁多,干扰较大,测设方法和计算方法应力求简捷,以保证各项工作衔接。
同时要注意仪器安全和人身安全。
二、施工测量的原则施工测量与地形测量一样,也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
因此,在施工之前,应在施工场地上,建立统一的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位置的依据。
这一原则能使分布较广的建筑物、构筑物保持同等精度进行测设,以保证各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关系位置正确。
有关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将在后面章节中作详细介绍。
施工测量的另一原则也是“步步有校核”,以防止差、错、漏的发生。
三、施工测量的精度为了保证建筑物、构筑物放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施工测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由建筑物、构筑物的定位精度和控制网的范围大小等决定。
当点位精度标较高和施工场地较大时,施工控制网应具有较高的精度。
具体要求可参照不同工程的有关规范。
总之,测量应根据具体的测设对象,制定切实可行且必须满足工程要求的精度标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如果制定的标准偏低,将影响施工质量,这是不容许的;如果太高,则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概括起来讲,对于精度问题,因具体工程而异,既要满足工程标,又要经济合理。
第二节测设的基本工作测设就是根据已有的控制点或地物点,按工程设计要求,将建(构)筑物的特征点在实地上标定出来,因此,首先要确定特征点与控制点或原有建筑物之间的角度、距离和高程关系,这些关系称为测设数据,然后利用测量仪器,根据测量数据将特征点测设于地面。
测设的基本工作包括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一、水平距离的测设水平距离的测设是根据给定的起点和方向,按设计要求的长度,标定出线段的终点位置。
(一)钢尺测设1、一般方法测设给定的水平距离,当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用钢尺从已知起点开始,根据所给定的水平距离,沿已知方向定出水平距离的另一端点,为了校核,将钢尺移动10~20cm,同法再测设一点 ,若两次点位之差在限差之内,则取两次端点平均位置作为最后的位置,如图9-1所示。
2、精确方法精确地测设水平距离,必须考虑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
根据给定的水平距离计算出在地面上应测量的距离D′(9-1)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测设。
举例如下:已知待测设的水平距离 =26.000m,在测设前进行概量定出端点,并测量两点之间的高差=0.800m,设所使用的钢尺尺长方程式=30+0.005+0.000012×30(-20℃)m,测设时的湿度=25℃,求的长度。
按第四章中的方法求出三项改正数。
(1)尺长改正(2)湿度改正=0.000012×(25-20)×26.000=0.0016m(3)倾斜改正最后结果=26-(0.0043+0.0016-0.0123)=26.0064m故测设时应在已知方向上量出26.0064m定出端点,要求测设两次求其平均位置并进行校核。
(二)光电测距仪测设由于光电测距仪的普及,目前水平距离测设,尤其是长距离的测设多采用光电测距仪。
1、趋近法如图9-2所示,安置光电测距仪于点,用视距法测设已知水平距离D,定一点。
用光电测距仪测出的水平距离,算出与之差值:= -当为正时,说明小于 ,再用钢尺从点沿方向,向前量得点。
若为负,测沿方向量。
将反光镜移到点,再测实长,如果与之差在限差之内,则为最后的测设结果;如果与之差超过限差,则按上述方法再次测设,直到小于规定限差时为止,从而是定出点。
2、跟踪法当距离较长时,宜用自动跟踪的光电测距仪进行测设,如图9-2所示,安置仪器于点测出气象参数:湿度和气压,输入到仪中,观测时将由仪器自动改正。
将反光镜安置于点附近,开动光电测距仪自动跟踪开关,进行跟踪测量,并根据所显示的斜距移动反光镜,当斜距稍大于已知距离时,停止跟踪,测出竖直角,计算斜距 ,再按自动跟踪键,并在直线上移动反光镜,这时测距仪上会不断显示距离变化的数字,直至显示D′长度时,反光镜停止移动,再测竖直角 , 与,便将镜站中心投到地面上点处,得到水平距离另一端点。
二、水平角的测设水平角测设是根据一个已知方向及所给定的角值在地面上标定出该角的另一个方向。
(一)一般方法如图9-3所示,为已知方向,欲在点测设角,定出该角的另一边 ,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1)安置经纬仪于点,盘左瞄准点,同时配水平度盘读数为:。
(2)顺时针旋转照准部,使水平度盘增加时,在视线方向定出一点。
(3)纵转望远镜成盘右,瞄准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4)顺时针旋转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增加时,在视线方向定出一点。
若和重合,则所测设之角已为。
若和不重合,取和的中点C,得到方向,则就是所测设的角。
因为点是和的中点,故此方法亦称盘左、盘右取中方法。
(二)精确方法当水平角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垂线支距法进行改正。
如图9-4所示,在点安置经纬仪,先用盘左盘右取中方法测设角,在地面上定出点,再用测回法多个测回测出得。
设和的长度,计算垂线支距。
(9-2)式中过点作的垂线,从点沿垂线方向外侧(<0=或向外侧(>0)量支距定出点,则就是所测设的角。
为了检核,再用测回法测出,其值与角之差应小于限差。
【例】已知地面上、两点,要测设直角。
作法:在点安置经纬仪,利用盘左盘右取中方法测设直角,得中点C,量得=50m,用测回法测了三个测回,测得=89°59′30″=89°59′30″-90°00′00″=30″过点作的垂线向外侧量(<0==0.007定得点,则即为直角。
三、高程测设高程测设是根据邻近水准同程,在现场标定出某设计高程的位置。
如图9-5所示,设某建筑物室内地坪(±0)的设计高程为 =31.495m,附近一水准点的高程为 =31.345m,现要将室内地坪的设计高程测设在木桩上,其测设步骤如下:(1)安置水准仪于水准点和木桩之间,读取水准点上水准尺读数 =1.050m。
(2)计算水准仪的视线高程及木桩点水准尺上的应读读数 := + =31.345+1.050=32.395m=- =32.395-31.495=0.900m(3)将水准点靠在木桩的一侧上下移动,当水准仪水平视线读数恰好为=0.900m时,在木桩侧面沿水准尺底边画一横线,此线就是室内地坪设计高程(31.495m)的位置。
当需要向低处或高处传递高程时,由于水准尺长度有限,可借助钢尺进行高程的上、下传递。
现以从高处向低处传递高程为例说明操作步骤。
如图9-6所示,已知高处水准点的高程,需求低处水准点的高程。
施测时,用检定过的钢尺,挂一个与要求拉力相等的重锤,悬挂在支架上,零点一端向下,分别在高处和低处设站,读取图中所示水准尺读数、和、,由此,可求得低处点高程:(9-3)从低处向高处传递高程方法与此类似。
在图9-6中,若已知点高程 ,求点高程,则(9-4)为了检核,应改变钢尺位置再观测一次,两次高程之差应满足限差要求。
第三节坡度线测设在道路和管道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坡度线的测设工作。
测设给定坡度线是根据现场附近水准点的高程、设计坡度和坡度端点的设计高程等,用高程测设方法将坡度线上各点的设计高程在地面上标定出来。
测设的方法通常采用水平视线法和倾斜视线法。
一、水平视线法如图9-7所示,、为设计坡度线的两端点,点的设计高程 =32.000m, 、两点的距离为75m。
附近有一水准点 ,其高程=32.123m。
欲从到测设坡度的坡度线,其测设步骤如下:(1)沿方向,根据施工需要,按一定的间距在地面上标定出中间点1、2、3的位置。
图中、、均为20m, 为15m。
(2)按下式计算各桩点的设计高程(9-5)则第1点的设计高程=+=32.000+(-1%×20)=31.800m第2点的设计高程= + =31.800+(-1%×20)=31.600m第3点的设计高程= + =31.600+(-1%×20)=31.400mB点的设计高程= + =31.400+(-1%×15)=31.250m检核: = + =32.000+(-1%×75)=31.250m(3)如图9-7所示,安置水准仪于水准点R附近,读取后视数a=1.312m,则水准仪的视线高程为= =32.123+1.312=33.435m(4)按测设高程的方法,算出各桩点水准尺的应读数:=33.435-32.000=1.435m=33.435-31.800=1.635m=33.435-31.600=1.835m=33.435-31.400=2.035m=33.435-31.250=2.185m(5)根据各点的应有读数指挥打桩,当水平视线在各桩顶水准尺读数都等于各自的应有读数时,则桩顶连线为设计坡度线。
若木桩无法往下打时,可将水准尺靠在木桩的侧,上下移动,当水准尺的读数恰好为应有读数时,在木桩侧面沿水准尺底画一横线,此线即在坡度线上,图9-7中的3点。
若桩顶高度不够,可立尺于桩顶,读取桩顶实读数,则=填挖尺数 (9-6)当填挖尺数为“+”时,表示向下挖深,填挖尺数为“-”时表示向上填高。
图9-7中的1点, 与之差即为桩顶填土高度。
二、倾斜视线法倾斜视线法是根据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时,其两线之间的铅垂距离处处相等的原则,以确定设计坡度上各点高程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坡度较大,且地面自然坡度与设计坡度较一致的地段。
其测设步骤如下:(1)按高程测设方法将坡度线的端点的设计高程标定在地面的木桩上。
其A 点的高程可在设计图上查到, 点的高程按下式计算式中——设计坡度。
(2)图9-8所示,将经纬仪安置于点,并量取仪器高 ,瞄准点的水准尺,使该数为仪器高,此时仪器的倾斜视线平行于设计坡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