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二节 N2胆碱受体阻断药—骨骼肌松弛药
- 格式:doc
- 大小:4.69 KB
- 文档页数:2
第九章胆碱受体阻断药(II)—N胆碱受体阻断药第一节N N受体阻断药—神经节阻断药美卡拉明(美加明)阻断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影响节后去甲肾上腺素或胆碱能神经功能。
心血管:交感支配占主导,阻断后,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降压作用强)。
胃肠道:副交感支配占主导,阻断后,抑制胃肠蠕动→便秘、尿潴留、扩瞳等。
应用:1 降压作用强,不良反应多,已不用于降压。
2 主动脉瘤手术,可控制血压并防止手术撕拉引起的交感反射。
第二节N M受体阻断药—骨骼肌松弛药分类:去极化型、非去极化型一、去极化型肌松药药物与N M受体结合→细胞膜持久去极(I相阻断),不能对Ach反应。
进而转为II相阻断(N a+通道失活)。
作用特点:(1)早期短时肌束震颤(肌肉去极先后不一)(2)连续给药产生快速耐药(3)中毒抗胆碱酯酶药禁用(增强毒性)(4)治疗量不阻断神经节琥珀胆碱(司可林)【作用】1.作用迅速(注射1min)短暂(5min)2.肌松前常见胸腹肌束震颤,肌松顺序:颈部→肩胛→腹部→四肢(颈、四肢肌松强)。
3.中毒抑制呼吸肌,无拮抗药,禁用新斯的明对抗(琥珀胆碱被假AchE代谢),需人工呼吸。
4.连续用药(0.6g)可发生快速耐受。
【应用】1.对喉肌麻痹强,静注作气管、食管镜操作2.外科手术肌松,静滴用药3.清醒时禁用,具有强烈窒息感(先硫喷妥钠麻醉)不良反应1.升高血钾:骨骼肌持续去极化,细胞内钾外流;高血钾病人(烧伤等)禁用。
2.遗传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抑制其代谢),易中毒3.过量呼吸肌麻痹(人工呼吸,待药效消失)二、非去极化型肌松药阻断N2受体→阻滞终板膜去极,拮抗Ach对N2受体的作用→骨骼肌松弛。
筒箭毒碱【作用特点】1.起效快,静滴3-6min,持续80-120min。
2.肌松前无肌束震颤,肌松顺序:眼→四肢→颈、躯干→肋间肌。
3.吸入性全麻药、氨基甙类抗生素有协同作用。
4.过量中毒可用新斯的明对抗或用呼吸机。
5.治疗剂量可阻断神经节,并促进组胺释放,血压下降。
第二节N胆碱受体阻断药一. N1受体阻断药N1受体阻断药,又称为神经节阻断药(ganglionie blocking agent),能选择性阻断神经节突触后膜的N1照碱受体,竞争性阻断了乙酰胆碱对N,受体的作用,从面阻断了神经冲动在神经节中的传递本类药物对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均有阻断作用阻断交感神经节,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阻断副交感神经节,使瞳孔扩大视物模糊、便秘、尿潴留、口干等该类药曾作为降压药使用,但不良反应较多、较重,现已被其他降压药取代主要用于主动脉瘤手术,因其在降压的同时能有效防止因手术剥离而撕拉组织所造成的交感神经反射,使患者血一不致明显升高有时,也用于麻醉时控制血压,可减少手术区出血。
目前,此类药中较常用的有樟磺咪芬(trimetaphan camsilate,阿方那特)和美卡拉明mecamvlamine,美加明)二.N2受体阻断药N2受体阻断药,又称为骨骼肌松弛药(skeletal muscular relaxants,简称肌松药)。
按照其作用机制不同,分为去极化型肌肉松弛药和非去极化型肌肉松弛药。
(一)去极化型肌肉松弛药琥珀胆碱琥珀胆碱(suceinylcholine)为去极化型肌肉松弛药,阻断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上N,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持久去极化,导致N2受体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降低,产生骨骼肌松弛作用。
体内过程琥珀胆碱由琥珀酸和两个分子的胆碱组成,可被体内血液和肝脏中的假性胆碱酯酶水解为琥珀酸和胆碱,故只有10%~15%的药量能到达作用部位,绝大部分药物以代谢产物形式经肾排出,约2%以原型从尿液中排出。
药理作用琥珀胆碱和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使该部位细胞膜较持久地去极化,复极过程受阻,出现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
其作用特点如下:(1)肌松作用显效快、维持时间短。
最初可出现短暂的肌束颤动,很快转为肌肉松弛,肌肉松弛的顺序依次为颈部,肩胛部、胸腹部、四肢,面部、舌、咽喉和咀嚼肌,呼吸肌。
2014江西医疗卫生考试西药学备考:N2胆碱受体阻断药
药学知识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内容,卫生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相关知识。
骨骼肌松弛药简称肌松剂,为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使骨骼肌完全松弛以便于进行外科手术的一类药物。
肌松药最早应用于临床始于1942年,当时应用的筒箭毒碱是由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生物碱,其后有许多应用于临床的均是半合成的或完全合成的肌松药。
本类药物按其作用方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去极化和非去极化两型。
有些药物兼有此两型的药理作用。
1.去极化型:此类药物与运动终板膜上的N2胆碱受体相结合,产生与乙酰胆碱相似但较持久的除极化作用,使终板不能对乙酰胆碱起反应(处于不应状态),骨骼肌因而松弛。
如琥珀胆碱,亦能与终板膜的胆碱受体结合,产生去极化状态,且会极化作用较乙酰胆碱持久,导致终极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降低,因而亦产生肌肉松弛。
新斯的明不但不能对抗本型肌松剂的作用,甚至加剧之。
2.非去极化型:又称竞争型肌松药,此类药物与运动神经终板膜上的N2胆碱受体结合,能竞争性地阻断ACh的除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
属于非去极化型的筒箭毒碱、汉肌松等,能竞占膜上的胆碱受体,阻断乙酰胆碱的去极化作用,而其本身并不产生去极化作用,结果使骨骼肌松弛。
本型肌松剂的作用,可为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所对抗(因新斯的明能拮抗胆碱酯酶而使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浓度增高,从而减弱肌松剂的竞争作用)。
主要品种:
常用者有简箭毒碱、氯化琥珀胆碱、弛肌碘等。
我国医药工作者从中草药中发掘出多种肌松剂,已应用于临床上的有汉肌松、八角枫碱、傣肌松等。
N2胆碱受体阻断药(N2-cholinoceptor blocking drugs)也称骨骼肌松弛药(skeletal muscular relaxants),简称肌松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N2胆碱受体妨碍神经冲动的传递,使骨骼肌松弛,便于在较浅的麻醉下进行外科手术。
根据其作用方式的特点,可分为除极化型和非除极化型两类。
一、除极化型肌松药这类药物与运动终板膜上的N2胆碱受体相结合,产生与乙酰胆碱相似但较持久的除极化作用,使终板不能对乙酰胆碱起反应(处于不应状态),骨骼肌因而松弛。
除极化型肌松药(depolarizing muscular relaxants)的特点是:①常先出现短时的肌束颤动。
这是由于不同部位的骨骼肌在药物作用下除极化出现的时间先后不同所致。
②连续用药可产生快速耐受性。
③抗胆碱酯酶药不仅不能拮抗这类药的肌松作用,却反能加强之。
④在临床用量时,并无神经节阻断作用。
⑤肌松作用可有2个时相。
第1相是持久除极阻断,此时终板四周钠道关闭而不可激活,故致肌松,大量或反复给药后进入第2相,是N2受体脱敏所致,周围钠通道关闭而激活,呈可兴奋状。
琥珀胆碱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又称司可林(scoline),由琥珀酸和两分子胆碱组成。
【药理作用】静脉注射10~30mg琥珀胆碱后,患者先出现短时间肌束颤动。
一分钟内即转为松弛,通常从颈部肌肉开始,逐渐波及肩胛、腹部和四肢。
约在2分钟时肌松作用最明显,在5分钟内作用消失。
为了达到较长时间的肌松作用,可采用持续静脉滴注法。
肌松作用出现时,四肢和颈部肌肉所受影响最大,而、舌、咽、喉部肌肉次之,呼吸肌无力现象不明显,肺通气量仅降低25%。
【体内过程】琥珀胆碱在血液中被血浆假性胆碱酯酶迅速水解,1分钟内血浆中总量的90%已被水解,其余部分在肝中被水解。
首先水解成琥珀单胆碱,肌松作用大为减弱;然后又缓慢水解成为琥珀酸和胆碱,肌松作用消失。
仅有不到2%琥珀胆碱以原形从肾排泄。
N2胆碱受体阻断药(N2-cholinoceptor blocking drugs)也称骨骼肌松弛药(skeletal muscular relaxants),简称肌松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N2胆碱受体妨碍神经冲动的传递,使骨骼肌松弛,便于在较浅的麻醉下进行外科手术。
根据其作用方式的特点,可分为除极化型和非除极化型两类。
一、除极化型肌松药这类药物与运动终板膜上的N2胆碱受体相结合,产生与乙酰胆碱相似但较持久的除极化作用,使终板不能对乙酰胆碱起反应(处于不应状态),骨骼肌因而松弛。
除极化型肌松药(depolarizing muscular relaxants)的特点是:①常先出现短时的肌束颤动。
这是由于不同部位的骨骼肌在药物作用下除极化出现的时间先后不同所致。
②连续用药可产生快速耐受性。
③抗胆碱酯酶药不仅不能拮抗这类药的肌松作用,却反能加强之。
④在临床用量时,并无神经节阻断作用。
⑤肌松作用可有2个时相。
第1相是持久除极阻断,此时终板四周钠道关闭而不可激活,故致肌松,大量或反复给药后进入第2相,是N2受体脱敏所致,周围钠通道关闭而激活,呈可兴奋状。
琥珀胆碱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又称司可林(scoline),由琥珀酸和两分子胆碱组成。
「药理作用」静脉注射10~30mg琥珀胆碱后,患者先出现短时间肌束颤动。
一分钟内即转为松弛,通常从颈部肌肉开始,逐渐波及肩胛、腹部和四肢。
约在2分钟时肌松作用最明显,在5分钟内作用消失。
为了达到较长时间的肌松作用,可采用持续静脉滴注法。
肌松作用出现时,四肢和颈部肌肉所受影响最大,而、舌、咽、喉部肌肉次之,呼吸肌无力现象不明显,肺通气量仅降低25%. 「体内过程」琥珀胆碱在血液中被血浆假性胆碱酯酶迅速水解,1分钟内血浆中总量的90%已被水解,其余部分在肝中被水解。
首先水解成琥珀单胆碱,肌松作用大为减弱;然后又缓慢水解成为琥珀酸和胆碱,肌松作用消失。
仅有不到2%琥珀胆碱以原形从肾排泄。
新斯的明抑制血浆假性胆碱酯酶而加强和延长琥珀胆碱的作用。
「临床应用」静脉注射作用快而短暂,对喉肌的麻痹力强,故适用于气管内插管、气管镜、食道镜等短时的操作。
静脉滴注适用于较长时手术。
因可引起强烈的窒息感,故对清醒的患者禁用。
一般继硫喷妥钠静脉注射后给药,成人短时外科手术,通常用1%~5%氯化琥珀胆碱溶液静脉注射,剂量为0.5~1.0mg/kg,为了达到长时间肌松作用,可用5%葡萄糖液配制后静脉滴注,对此药反应的个体差异较大,须按反应情况控制滴速,以达到满意的肌松程度。
「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过量致呼吸肌麻痹,用时必须备有人工呼吸机。
肌束颤动的危害是损伤肌梭,引起肌肉酸痛甚至有形态的改变。
一般3~5天自愈。
使眼外骨骼肌短暂地收缩,能升高眼内压,青光眼和白内障晶体摘除术患者禁用。
遗传性血浆胆碱酯酶活性降低的特异质病人和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者对琥珀胆碱高度敏感,易中毒,应提高警惕。
国外报道3000人中有一人具有上述遗传性缺陷,我国人可能少些,但仍应注意。
特异质反应尚可表现为恶性高热。
此外,琥珀胆碱能使肌肉持久性除极化而释出钾离子,使血钾升高,故在烧伤,广泛性软组织损伤、偏瘫和脑血管意外的患者(一般血钾已较高),禁用琥珀胆碱,以免产生高血钾症性心跳骤停。
有些氨基甙类抗生素和多肽类抗生素在大剂量时,也有肌肉松弛作用,与琥珀胆碱合用时,易致呼吸麻痹,应注意。
严重肝功能不全、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者慎用。
二、非除极化型肌松药又称竞争型肌松药(competitive muscular relaxants),此类药物与运动神经终板膜上的N2胆碱受体结合,能竞争性地阻断ACh的除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
竞争型肌松药的作用特点是:①在同类阻断药之间有相加作用。
②吸入性全麻药(特别如乙醚等)和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能加强和延长此类药物的肌松作用。
③与抗胆碱酯酶药之间有拮抗作用,故过量时可用适量的新斯的明解毒。
④兼有程度不等的神经节阻断作用,可使血压下降。
筒箭毒碱筒箭毒碱(d-tubocurarine)是从南美洲生产的植物浸膏箭毒(curarc)中提出的生物碱,右旋体具药理活性。
口服难吸收,静脉注射后3~4分钟即产生肌松作用,头
颈部小肌肉首先受累;然后波及四肢、躯干和颈部的其它肌肉;继而因肋间肌松弛,出现腹式呼吸;如剂量过大,进而累及膈肌,病人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由于筒箭毒碱的作用维持时间较短,如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可挽救生命。
同时可用新斯的明解救。
因筒箭毒碱具有神经节阻断和促进组胺释放等作用,故可使血压短时下降、心跳减慢、支气管痉挛和唾液分泌过多。
禁用于重症肌无力、支气管哮喘和严重休克患者。
10岁以下儿童对此药高敏反应较多,故不宜用于儿童。
由于本药来源有限,并有一定缺点,故已少用。
国产的氯甲左箭毒(dimethyl-L-curine dimethochloride)可供代用。
加拉碘铵加拉碘铵(三碘季铵酚gallamine tricthiodide,flexedil)是含有三个季铵基团的人工合成的非除极化型肌松药。
肌松作用和筒箭毒碱相似,但无阻断神经节和释放组胺的作用,却有较强的阿托品样作用,能明显解除迷走神经的张力,使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心输出量增加。
静脉给药大部分经肾排出。
重症肌无力、心动过速、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泮库溴铵类近年研制出几种更较安全的新的非除极化型肌松药,它们是:泮库溴铵(pancuronium),肌松作用较筒箭毒碱强5~10倍。
静脉注射量为0.04~0.1mg/kg,在体内约20%在肝代谢,余者经肾与胆汁排泄。
维库溴铵(vecuronium),肌松作用强,静脉注射0.08mg/kg经3~5分钟,血药浓度即达峰值,维持效应20~35分钟,介于琥珀胆碱与筒箭毒碱之间。
在体内部分经胆汁排泄,部分被酯解(非胆碱酯酶所催化)。
阿曲库铵(atracutium),静脉注射0.4mg/kg也迅速见效,维持20~35分钟,也属中等强度肌松药。
在体内很少被排泄,大部分被酯解。
以上三药都不阻断神经节N1受体,较少促组胺释放。
不良反应也较少。
适于在各类手术、气管插管术、破伤风及惊厥时作肌松药用。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