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经济学原理现象论文本文探讨了经济学中一些基本原理所产生的现象。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探讨了个体和集体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理是供需关系,即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由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
当需求增加时,价格往往会上涨;当供给增加时,价格则可能下降。
另一个重要的原理是边际效用递减,即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小。
这意味着当消费者获得某种商品或服务时,初始的满足感会高于后续的满足感。
此外,成本和收益的概念也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
企业需要在成本和收益之间取得平衡,以保持盈利。
如果成本过高或者收益不足,企业很可能无法生存下去。
总的来说,经济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理解和分析各种经济现象都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学习经济学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从而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经济学原理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选择某个选项而放弃的其他选项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必须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取舍,因为选择了某个选项就意味着失去了其他选项所带来的机会。
因此,了解机会成本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权衡不同选项之间的利弊,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另一个经济学原理是生产要素的组合。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不同要素的组合方式会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
企业需要在不同生产要素之间寻找最佳的组合形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合理的生产要素组合,企业可以实现最大化利润的目标。
此外,消费者的理性选择也是经济学原理中的重要概念。
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通常会考虑价格、质量、需求等因素,力求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化的满足感。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会权衡不同选择之间的利弊,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
通过理解消费者的理性选择,企业可以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需求。
最后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市场效率低下。
经济学论文十大原理1. 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人们必须做出选择,以满足他们最重要的需求和欲望。
2. 个人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和实际成本。
机会成本是放弃其他选择所付出的成本,而实际成本是直接支付的成本。
3. 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是经济决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边际成本是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而边际利润是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4. 市场是一种分配资源的机制,市场价格是货物和服务的相对价值的正确表达形式。
5. 政府的干预可能会改变市场的资源配置,但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
6.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供需关系对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产生影响。
7. 机会成本不仅适用于个人和企业,也适用于整个国家。
资源的利用可能会导致机会成本的损失,而最优的资源配置将会最大化社会福利。
8. 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之间存在差异。
会计成本是企业报告的实际支出,而经济成本则涵盖了这些额外的机会成本。
9. 经济周期是经济体的一种规律性循环,其中包括繁荣,衰退和复苏。
了解和预测经济周期对个人和企业做出决策至关重要。
10. 经济学是对资源如何获取和分配的研究。
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市场和经济现象。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的学科,它不仅仅关注于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同时也关注于宏观经济现象。
通过经济学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如何制定政策以及如何最大化社会福利。
在经济学中,人们关注的主要是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
人们必须在有限的资源中进行选择,而这种选择受到成本和收益的影响。
因此,经济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做出最优的选择,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以及交易的数量。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需求大于供时,价格上升。
了解供求关系对企业的生产和定价至关重要。
除了市场价格,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也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原理。
关于经济学供求原理的论文供求原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上买卖双方的相互关系。
供求原理认为,当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价格会上涨;而当供应增加时,价格会下降。
这一原理是市场经济中价格形成的基础,也是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供求原理的核心在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商品的总量,而需求则是商品的总需求量。
当需求增加时,供给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价格就会上涨。
这是因为商品的供给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导致价格上涨以平衡市场。
相反地,当供给增加时,需求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价格就会下降。
这是因为市场上商品过剩,导致价格下降以鼓励更多的购买。
供求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商品市场上,供求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商品价格的形成过程,帮助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在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原理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工资的变动规律,帮助雇主和雇员做出更合理的工资安排。
总的来说,供求原理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市场经济中价格形成的基础,也是分析市场的重要工具。
通过理解和运用供求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从而做出更合理的经济决策。
供求原理作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还有着深远的实际应用。
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供求原理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通过了解商品市场上供求关系,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调节经济,以保持市场稳定。
另外,了解劳动力市场上供求的变化也能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制定就业政策和人力资源规划。
此外,在国际贸易中,供求原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供给和需求关系,直接影响着跨国贸易的发展和进程。
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的商品供给和需求情况,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帮助企业和政府更好地开展国际贸易。
此外,供求原理的应用也不局限于商品和劳动力市场,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比如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
通过了解不同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可以帮助投资者和政府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和监管政策,从而更好地维护市场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学原理作文回答1:Sure, let's start with the English response:Economics is a social science that studies how individuals,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s make choices when faced with limited resources. These choices involve how to allocate resources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how to distribute them among different individuals and groups, and how to use them over time.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is the concept of scarcity. Resources such as land, labor, and capital are limited, but the desires and needs of people are infinite. As a result,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must make choices about how to use scarce resources efficiently. This is where the concept of opportunity cost comes into play. When resources are used for one purpose, they cannot be used for another. Therefore, the cost of using resource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is the value of the next best alternative that must be foregone.Another important principle of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incentives.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whether they are positive or negative. Understanding how individuals and businesses respond to incentives is crucial in determining how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and how markets function. For instance, higher prices can incentivize producers to increase supply, while lower prices can incentivize consumers to purchase more goods and services.Additionally, the concept of supply and demand is central to economics. It explains how prices are determined in markets. When the demand for a good or service increases, but the supply remains constant, the price typically rises. On the other hand, when the supply of a good or service increases, but the demand remains constant, the price usually falls. Understanding these dynamics can help predict market outcomes and inform decision-making.Furthermore, economics encompasses the study of market structures, such as perfect competiti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oligopoly, and monopoly. Each market structure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s on pricing,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 Understanding these structures isvital for policymakers and businesses in making informed decisions and crafting effective strategies.In conclusion, economics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how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make choices in the face of scarcity. It analyzes how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how incentives drive behavior, and how market forces determine prices and quantities. By studying these principles, we can better comprehend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economy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to improve overall welfare and efficiency.现在我们来用中文进行回答: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企业和政府在面临有限资源时如何做出选择的社会科学。
从通胀经济学看当前中国经济摘要:泡沫经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是今年中国乃至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的经济问题,理解今天的世界,仅有市场推动型经济增长的思维、仅有通常经济周期的思维乃至于在衰退时期仅持有萧条经济学的思维都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需要有对经济增长的更加接近于现实的理解、需要对政府干预下的经济周期的波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建构通胀经济学的思维。
本文总结了一些学者在研究通货膨胀的一些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国物价上涨的原因、人们的通胀预期以及通过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对当今政府主导经济增长作了分析。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通胀预期序言:2009年以及2010年突如其来的经济乐观向上的变化,使中国经济正走在通胀的路上。
这该用什么样的经济分析框架来理解呢?凯恩斯主义及新凯恩斯主义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干预的主流理论基础,但许多人也许忽略了,由此政策主张而出现的将是明显的政府制造型的“经济增长”,并必然伴随通胀压力的转换,所以通缩不再是常态,通胀将变成常态。
鉴于此,理解今天的世界,仅有市场推动型经济增长的思维、仅有通常经济周期的思维乃至于在衰退时期仅持有萧条经济学的思维都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需要有对经济增长的更加接近于现实的理解、需要对政府干预下的经济周期的波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建构通胀经济学的思维。
正文:通胀经济学思维:加入政府因素后的经济增长模式从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构成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为-3.9%,鉴于中国的最终GDP增长率为8.7%,这意味着国内经济部分的增长为12.6%,这是自1993年以来消费和投资增长最快的一年。
中国为了对抗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收缩而实施的巨大经济刺激方案,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银行贷款和公共项目支出的激增把投资推到了几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国家统计局称资本形成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3%,即8.7%的经济增长率中的8个百分点是政府主导的投资所拉动。
关于经济类论文经济学术语是经济学理论和概念的载体,是其学科知识的结晶,是其学科展开深入研究的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关于经济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经济类论文范文一:经济学安全农产品供给研究内容摘要: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激发生产和流通主体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动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本文首先在新制度经济学框架下从农产品供给主体视角分析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总结了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内源动力和外源动力,文章最后给出的政策启示为:尽量保障安全农产品供给主体的经济利益,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机制,充分重视对安全农产品供给主体的激励作用,持续加强对不安全供给行为的制度约束。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生产流通主体;安全;供给动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因其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健康而成为政界、学界、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已在不同维度和视角上广泛展开。
这些研究的基本关注点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一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原因的考察;二是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三是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路径的研究。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是由生产者和流通主体的行为导致,从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着手进行研究成为必然。
综述文献,这个视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安全农产品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周洁红,2006;赵建欣和张忠根,2007;陈雨生等,2009;代云云和徐翔,2012);安全农产品供给意愿研究(刘芳等,2010;孙世民等,2012;江激宇等,2012;张蓓等2014);安全农产品供给决策研究(周洁红,2006;赵建欣和张忠根,2007)。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陈君石院士曾说过“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更不是检测出来的”(陈君石,2011)。
那么各经济主体为何不供给和不愿供给安全农产品?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如何促进经济主体供给安全产品?当前鲜有研究对这些问题做出系统回答。
经济学原理论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学的原理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决策、行为以及社会的运转。
经济学不仅仅是关于金钱和市场,它更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选择以满足无限欲望的学科。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机会成本”这一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比如说,你有一个周末的下午,你可以选择去看电影,也可以选择在家读书学习。
如果你选择了看电影,那么你放弃的在家读书学习所能带来的知识增长和自我提升,就是你看电影的机会成本。
同样,当企业决定投资一个项目时,它所放弃的将资金投入其他项目可能获得的收益,也是机会成本。
理解机会成本有助于我们更明智地做出决策,不仅仅看到我们所选择的行动带来的直接收益,还要考虑到因为这个选择而放弃的其他可能的好处。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也十分有趣且实用。
边际效用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
通常情况下,随着消费某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其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例如,当你非常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面包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满足感,但是当你连续吃了几个面包之后,每多吃一个面包所带来的满足感就会逐渐降低。
在生产领域,企业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合理规划产品的产量和种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实现利润最大化。
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当某种商品的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时,价格往往会下降;反之,当供给减少而需求不变时,价格会上升。
同样,如果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价格会上涨;需求减少而供给不变,价格则会下跌。
以房地产市场为例,如果在某个地区新建了大量的房屋,而购房需求没有相应增加,那么房价可能会下降。
而如果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购房需求增加,但房屋供应没有跟上,房价就会上涨。
供求关系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商品的价格,还对生产、消费和资源配置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弹性”概念在经济学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原理论文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价格对生活的作用傅杰摘要:价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决定所付出的钱而已,但实际上价格的作用不仅局限在此。
许多你看的见的、看不见的市场的规律和理性消费者的顾虑,很多都来源于价格。
但大多数人对价格的本质还存有疑虑,究竟是价值决定价格,还是市场的供求决定价格?电费和水费设置的原因、黄牛对于市场的作用,都和你直观的理解有所不同。
关键词:价格;市场;火车票;黄牛一、价格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一)价格与价值、社会必要劳动生产时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而价值又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实际上,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价格,是在纵向地看待商品的价格,不是横向看待,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反应的是一种横向的比较。
比如这瓶水的价格,是由你对这瓶水的需求所决定的,和这瓶水旁边的其他水也有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景区的水价格比较贵的原因。
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待上述的问题,景区的水比较贵,是因为景区路途离市中心较远,运输成本和贩卖风险大,所以消耗在它身上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时间比较多,因此这瓶水的价值就大,价格也高。
这是一种纵向的思考。
我们再从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这瓶水的价格之所以高,不仅仅因为是你口渴,十分想喝这瓶水,同时你旁边的人也想喝这瓶水。
你和你旁边的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瓶水的价格,再加上商家对这瓶水的供应,双方共同决定了这瓶水的价格远高于建议零售价。
这就是在横向的思考。
马克思的价格理论和市场的价格理论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分别只能对特定的问题做出解释,毕竟横向的纵向的思考都不完全。
(二)价格的本质那么价格到底是有谁决定呢火车票价、水费、电价到底是由谁制定的呢谈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说下我对经济学的定义了,我觉得经济学是哲学加统计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济学有一些说法,是必然的,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是规律,这一部分就是哲学。
经济学原理结课论文这个学期我选修了经济学原理这门课,主要是为了增加自己在这方面的了解以后肯定会跟经济打交道的,另外自己也在这方面很感兴趣。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经济学也在各种层次上进行研究。
我们可以研究个别家庭与企业的决策,也可以研究某种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易。
我们还可以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整体经济只是所有这些市场上所有这些决策者活动的总和。
经济学领域被分为两个分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一个微观经济学家可以研究租金控制对纽约市住房的影响,外国竞争对美国汽车行业的影响,或者接受义务教育对工人收入的影响。
一个宏观经济学家可以研究联邦政府借债的影响,经济中失业率随时间推移的变动,或者提高一国生活水平增长的不同政策。
我这学期主要学习的是宏观经济学。
下面我就谈一些对宏观经济学中的成本论的认识。
机会成本是指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就拿我们读大学为例,你不去上大学,你可能是去学某种手艺,学完可以直接去挣钱了,当让然也就不会有要交学费了,交学费钱也在机会成本之内。
显成本就是一般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
它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费用。
隐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它包括(1)自有资金的利息;(2)自有土地的租金:(3)经营者自身管理才能的报酬工资。
会计成本就是显成本生产成本等于机会成本总成本也就是机会成本它等于显成本跟隐成本的和。
会计利润:总收益减去显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成本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属于一个隐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再减去隐成本。
换句话说,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有关经济学的论文经济学术语是经济学理论和概念的载体,是其学科知识的结晶,是其学科展开深入研究的基础。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经济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经济学的论文范文一:发展经济学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内容摘要】发展经济学是诠释发展中国家如何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发达的经济学,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主题,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我国后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具有普适性。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一个国家如何由穷变富的问题,实质上已涉及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亚当斯密关于经济发展的构想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是国民财富和社会财富的集聚与增长。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劳动力人数的多少决定了国民财富的增长。
这是发展经济学的雏形。
但是,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则产生于二战后。
当时一些国家为摆脱殖民压迫,纷纷独立,迫切需要发展经济。
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在实践上,一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二是当时战败国的经济复苏问题;要么对原有理论加以改造,这比较容易,要么建立新的理论,这相对困难。
一些学者深入研究各发展中国家之后发现,其环境与发达国家最初完全不一样,传统理论无法复制和拷贝到发展中国家。
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理论由于条件不同、问题很多、相去甚远,也无法照搬到发展中国家。
所以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迫切需要一门新理论,由此发展经济学诞生了。
早在1939年,克拉克(Clark,C.G.,1939)就出版了《经济进步的状况》一书,对后来经济发展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和《东欧与东南欧工业化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发展经济学的发展中具有引领性和开创性的历史地位,是发展经济学的标志性文献。
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发展经济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其政策演化和发展思路的差异性,发展经济学家将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你知道要如何来写吗?以下是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查阅更多内容请关注!篇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法摘要: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论文对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进行了分类,认为案例教学实践中现存的问题有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当、案例质量不高、本土化的案例少、缺少师生互动等,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学校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经济学案例教学团队经验不足、微观经济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度不强等,提出可以从案例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案例的编排这两方面入手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最后探讨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微观经济学;探讨一、问题的提出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来说,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讲授,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
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案例教学法是指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或历史事件带到课堂之中,并利用与本课程相关的原理分析生活事例和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某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
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案例评审型,就是给出案例中的问题及问题评审的方案,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分析;二是讨论分析型,就是只提出问题而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三是发展理论型,就是通过案例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理论体系。
经济学原理宏观论文Title: The Role of Fiscal Policy in Achieving Macroeconomic StabilityIntroductionMacroeconomic stability is essential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t refers to the overall health of an economy, including low inflation, low unemployment, and stable economic growth. Government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through the use of fiscal policy, which involves the use of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taxation to influence the economy.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fiscal policy in achieving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It explores how changes in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taxation can impact key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such as GDP growth,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in stabilizing the economy, particularly during times of economic downturns.The Impact of Fiscal Policy on Macroeconomic VariablesFiscal policy can influence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through its effect on aggregate demand. Government spending directly contributes to aggregate demand, while taxation reduces disposable income and can have an impact on consumer spending. By adjusting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taxation levels, policymakers can influence the level of aggregate demand in the economy.For example, during a recession, the government can increase its spending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and create jobs. This can help to increase aggregate demand and stabilize the economy. Conversely, during times of high inflation, the government can reduce spending and increase taxation to reduce aggregate demand and control inflation.The Effect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in Achieving Macroeconomic StabilityThe effect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in achieving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depends on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size of the government's fiscal stimulus, the timing of policy changes, and the overall flexibility of the economy. In general, fiscal policy is most effective when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macroeconomic policies, such as monetary policy.During times of economic downturn,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can be used to stimulate demand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policymakers must be careful to ensure that fiscal policy is sustainable and does not lead to high levels of government debt. In addition, fiscal policy must be targeted and timely in order to be effective in stabilizing the economy.ConclusionIn conclusion, fiscal polic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achieving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By adjusting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taxation levels, policymakers can influence aggregate demand and promote stable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fiscal policy must beused judiciously an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economic policies in order to be effective.Going forward, policymakers should continue to monitor the economy closely and be prepared to adjust fiscal policy as needed to promote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By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fiscal policy in the economy, policymakers can help to ensure a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environment for all.。
经济学原理有关论文经济学原理论文摘要:经济学原理是研究个体和集体的资源分配和利用的一门学科。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边际效用、均衡价格、市场失灵等方面探讨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供给和需求;边际效用;均衡价格;市场失灵一、引言经济学原理是研究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的学科,它对于我们了解经济现象、预测市场走向以及制定政府政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会受到经济学原理的影响,因此对经济学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原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当供求达到平衡时,价格会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供给和需求的不均衡会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从而影响市场的运行。
三、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弱。
了解边际效用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消费行为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四、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水平。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会出现均衡价格,这个价格会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
通过调整价格水平,市场会自动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五、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实现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通常是由于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垄断等问题所导致的。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解决市场失灵现象,比如实行反垄断政策、提供公共产品、设立环境保护规定等。
六、结论经济学原理是研究资源分配和利用的重要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市场运行的规律和经济现象的发生原因。
通过对供给和需求、边际效用、均衡价格、市场失灵等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经济问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经济学原理靖马超〔学校,院系,地区,〕摘要:经济原意指家产管理,现泛指一般的谋生活动,是指人们在一定生产关系之下进行谋生所需的物质资料和相互提供服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日常生活中仅指节约的。
经济学是关于稀缺的学问,是关于选择的学问,是研究节约的学问。
即是有关在稀缺性的限制下人们如何进行选择的学问,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关键字:经济经济学理论原理正文:一、经济学导论〔一〕、经济学经济学的目的是追求最大化即节约,也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
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
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
政府和对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经济学的任务是如何有效利用可选资源以求人类无限欲望的最大满足。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经济模型——经济政策。
基中处于核心的是经济理论。
经济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谁做决策。
〔二〕、经济学的假设1、完全理性2、完全信息3、完全竞争〔三〕、经济学的分类1、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2、制度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3、标准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5、综全经济学与分类经济学〔四〕、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性质以及由来与发展1、主要内容微观部分宏观部分〔自己看书吧内容加上去〕2、性质与态度具有双重性质,即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带有辩护的性质,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在具体内容上又具有有用性。
3、由来与发展从重商主义到古典经济学到庸俗经济学再到新古典经济学—现代微观学的由来与发展〔15世纪以来至19世纪末〕从凯恩斯革命到新古典综合派再到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二、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即时机成本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三、供求均衡理论供应与需求是经济学家最常用的两个词,它们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
经济学类论文(5篇)经济学类论文(5篇)经济学类论文范文第1篇依据笔者多年的微积分课程教学体会,目前微积分教学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
课时少,内容多,老师受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约,往往忙于赶进度,不易照看到同学的感受。
课堂教学仍旧是老师讲、同学听的模式,同学没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没有真正融入教学过程,同学与老师主客体倒置,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同学学学数学的爱好,肯定程度上挫伤了同学的学习乐观性。
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教材偏向于纯数学的理论和计算,同学得到的是一大堆的数学定理、公式,缺乏直观的演示,导致同学对微积分这门课程产生畏难心情。
缺乏数学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同学学习微积分的目的不明确,为学微积分而学微积分,很多同学学完微积分后不会详细应用,从而造成同学的学习爱好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微积分学习形成了一种不良循环。
尤其是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快速进展对高校毕业生技能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数学的教学工作必需跟上时展的步伐。
微积分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存在问题的缘由分析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大体上可以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的缘由。
2.1从教学内容方面看目前的微积分教材非常注意理论的严谨性。
微积分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长期以来基本沿用过去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模式,以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
从内容绽开的层次看,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概念(定义)定理(结论)例题'固定模式,过分强调了形式倾向严格化的东西,如极限的定义等,注意严密的规律推理和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微积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应是直观化和形象化。
理论介绍缺少实际背景的铺垫。
课堂上同学的思维总是被按部就班地朝着固定的方向引导,往往重视理论学问而忽视了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
这使同学感到微积分课程特别抽象,特别难学,特别神奇。
2.2从教学方法方面看目前大多数微积分的教学,出于对理论性和学问体系的严谨性考虑,教学方法仍显得抽象而陈旧,讲课中往往过于注意学问的系统传授而忽视了学问的产生和应用背景;偏重符号演算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从直观(主要来自应用和美感)和问题背景方面的引导。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三篇篇一摘要:文章分析了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提出了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创新管理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与以往大工业不同的发展趋势,即商业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这标志着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期。
此后经济学家及其他理论学者对新经济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新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新经济即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生物经济、风险经济等等。
狭义新经济是指美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是在实现低通涨和低失业率较长期并存的情况下的经济持续增长。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调整。
它具备了知识化、创新化、全球化、网络化、科技化和可持续化几大特征.二、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人才资源成为新经济的主体。
新经济时代所需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一般需要如下几个类型:(一)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创新化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再要求我们有强的记忆能力,而是要求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其次在新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识产品.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
另外,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要求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
最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科学家研究,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 世纪初为5%——20%,70年代至9o年代为70%_80%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将提高到90%.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唯有全面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维持经济的竞争力。
论通货膨胀
经济二班张丹丹
前言:近年来中国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问题的加剧,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和严峻考验已经不容忽视;当前房价、油糖蒜姜等农产品价格的猛升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冲击。
关键词:通货膨胀、物价水平、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自2007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走高,通货膨胀压力日趋加大,各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均超过2006年全年的1. 5%,绝大多数月份也超过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3%的目标综观各月份环比或同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007年中国通货膨胀的趋势明显加快。
2008年,[1]统计显示: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CPI同比涨幅连续回落。
与4月份8.5%的高峰相比,5月份、6月份、7月份的CPI涨幅分别为7.7%、7.1%和6.3%,逐月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
本次通货膨胀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当前的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当前的通货膨胀呈现非平衡性特点;居民对于通货膨胀的信念高度不一致等。
二、通货膨胀的表现及成因:
表现: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
实例,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的价格为0.3马克,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的价格为7000万马克。
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类似的程度上涨。
成因:
货币数量论: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货币流通速度;由数量方程式MV=PY
P表示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Y表示产量真是GDP M货币量V货币流通速度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的同比例变动,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和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
即,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三、通货膨胀的成本:
1、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2、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
3、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
4、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
5、混乱与不方便。
6、未预期到的货币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四、通货膨胀的影响
1、通货膨胀对GDP的影响
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升降低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变穷,这又减少了消费者支出以及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升提高了利率,抑制了投资支出,并降低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物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通货膨胀本国物价水平上升并引起本国利率上升时,本国货币的真实价值就会上升,而且这种升值减少了本国的净出口以及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由Y=C+I+G+NX得,通货膨胀,即物价水平上升影响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进而影响GDP。
2、通货膨胀影响财富再分配
物价水平的波动会引起财富的再分配。
通货膨胀会产生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的财富再分配,是因为借款者在偿还借款时,通常是按照借款本金的名义额来计算的。
3、通货膨胀影响收入再分配
物价水平的波动会产生收入再分配效应。
如果工资上涨率赶不上物价上涨率,通货膨胀会使工资收入者的实际收入下降,进而会降低工资收入者的实际生活水平。
4、物价波动于资源配置效率
物价水平的频繁波动会使人们的选择更为困难,从而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通货膨胀时期,有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就上涨得多些,而另外一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得少些,因此,相对价格就因通货膨胀而发生了改变。
如果物价水平的频繁波动扭曲了相对价格体系,那么就会相应的扭曲社会资源的配置。
5、通货膨胀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物价水平的剧烈波动还会对金融体系带来冲击。
在通货膨胀时期,各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的价格上涨,从而企业的净值不断增加。
这时,银行等贷款者发放贷款的道德风险和你向选择降低了,因而贷款会大量增加。
6、通货膨胀对总供给的影响
通货膨胀影响预期物价水平上升,预期物价水平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7、通货膨胀短期的影响
由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五、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国家方面:第一,明确中央银行反对通货膨胀的决心与态度,例如明确宣布货币供应与信贷投放的目标甚至是指标;第二,应当宣布目标如何达成;第三,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第四,在实践中寻找最佳沟通策略;第五,央行应该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可以采取提高基准利率,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来抑制经济过热,同时还可以采取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来回笼货币,例如买卖有价证券,发行央票等。
个人方面:第一,尽量多持有资产,比持有现金更为合算;第二,并非所有资产都会有超过通货膨胀的升值幅度;第三,持有多种资产。
参考文献:《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N.格里高利.曼昆;《金融学原理》彭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