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工艺流程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91.50 KB
- 文档页数:17
第五章注水第一节水源、水质及注水系统一、水源及水质要求(一)水源类型1、目前作为注水用的水源主要有下述几种。
1)地面水源2)地下水源3)油层采出水4 除上述三种水源之外,还有工业废水等可利用的水源。
2、选择水源的原则:(1)水量充足,供水量稳定;(2)水质良好或相对良好,水处理工艺相对简单或水处理技术可行;(3)优先考虑含油污水,以减少环境污染;(4)应考虑注水的二次或多次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二)注入水的水质要求1、水质:是指对注入水的所规定的质量指标,包括注入水中的矿物盐、有机质、气体以及悬浮物的组成及含量等。
它是储层对外来水适应程度的内在要求。
2、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不堵塞孔隙,不产生沉淀,没有腐蚀性,具有良好的洗油能力。
二、注入水处理工艺1、曝晒作用是除掉水中含有的重碳酸盐类。
2、沉淀1)作用是除掉水中悬浮的较大的固体颗粒杂质。
2)原理:沉淀是让水在沉淀池内有一定的停留时间,使其中所悬浮的大固体颗粒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淀下来。
沉淀池结构如图所示。
3)对沉淀池的要求:要有足够的沉降时间,以便使悬浮固体凝聚并沉淀下来。
一般在池内装有迂回挡板,利于颗粒凝聚与沉淀。
为加速水中的悬浮物和非溶性化合物的沉淀,一般在沉淀过程中加入聚凝剂。
常用的聚凝剂有硫酸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和偏铝酸钠。
3、过滤1)作用:除掉水中悬浮的细小固体颗粒杂质。
2)过滤设备:常用过滤池或过滤器,内装石英砂、大理石屑、无烟煤屑及硅藻土等。
3) 滤池分类:滤池中的水面与大气接触,利用滤池与底部水管出口或与水管相连的清水池水位标高差进行过滤的,叫做重力式滤池。
滤池完全密封,水在一定压力下通过滤池叫压力式滤罐。
4、杀菌1)目的:地面水中多数含有藻类、杂质、铁菌或硫酸盐还原菌,在注入水时必须将这些物质除掉以防止堵塞地层和腐蚀管柱。
因此,要进行杀菌。
考虑到细菌适应性强,一般使用两种以上的杀菌剂,以免细菌产生抗药性。
2)常用的杀菌剂:有氯化物或其他化合物,如次氯酸、次氯酸盐及氟酸钙。
第二章基本技能操作第一节注水站启动润滑油系统操作风险提示:1.启泵时检测启动盘面是否带电,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2.启泵操作时必须侧身。
一、检查和准备:1. 检查油箱油位在1/2~2/3之间,油质合格,油温在35℃~40℃以下。
2. 打开油泵出口阀门,润滑油过滤器阀门,打开安全阀阀门,打开冷却器润滑油和冷却水进出口阀门。
3. 稍开总油压调节阀门,检查供油工艺是否畅通。
4.检查各压力表阀门是否打开。
二、注水站启动润滑油系统操作操作:1. 将油泵自动切换开关调至手动位置。
2. 合上润滑油泵电源开关,检查三相电源是否正常。
3. 按启动按钮启动油泵,调整回流阀门,打开事故油塔排气阀门,气体排净后关闭,控制总油压在0.15~0.25Mpa之间,总油压应高于冷却水压力。
4. 调整好分油压阀门,控制分油压在0.06~0.08MPa之间。
5. 观察机泵轴瓦看窗油位在1/2~2/3之间。
6. 将自动切换开关调至备用泵位置。
三、启动润滑油系统注意事项1. 启动润滑油系统的注意事项:1) 润滑油泵出口流程必须畅通,防止憋压;2) 油箱必须保持一定液位,防止油泵抽空;3) 润滑油总油压应保持在规定值,防止油泵自动切换装置启动;4)安全阀阀门必须打开。
2. 热交换器的注意事项:1) 注意观察油箱的液位和油质的变化,油箱液位无原因上升或下降时,说明润滑油冷却器有渗漏穿孔现象;2) 润滑油温超过规定值,应及时清理管式交换芯体;3) 保证一定的工作压力;第二章基本技能操作第一节注水站启动冷却水系统操作冷却水泵机组由电机和冷却水泵、进出口阀门、单流阀及工艺流程组成。
它的作用是为注水机组提供稳定的冷却水压力和流量。
一、检查和准备:1. 检查冷却水泵进出口阀门是否开关灵活。
2. 检查冷却水罐水位应在高液位报警和低液位报警之间。
3. 检查轴承是否缺油。
4. 盘泵3~5圈,转动无阻卡现象。
5. 打开注水泵机组冷却水进出口阀门,打开润滑油冷却器进出水阀门,检查冷却水罐和冷却水塔流程是否畅通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