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阅读答案]雪野里的精灵答案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本溪市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之歌纪伯伦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
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点——________ 解除——________ 清润——________(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诗人笔下的雨有什么特点?诗人借雨歌颂了什么?(4)这首诗诗人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片段一,回答问题。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 lú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 bēng)得紧紧的,全神(贯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军旅作家李存葆_2000 字
李存葆。
1946年生。
山东五莲人。
1964年入伍。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新时期以来。
己发表2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
中篇小说《高山卜的花环》获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山中。
那十九座坟莹》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参加改编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获全国第五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另有长篇报告文学
《大王魂》、《沂蒙九章))(与王光明合作)获全国报告文学奖。
其散文作品《我为捕虎者说》、《大河遗梦》分获全国第一、二届“韩愈杯”散文大赛
一等奖。
《鲸疡》获“孔子杯”散文大赛一等奖。
并获《十月》第六届文
学奖。
《祖槐》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后。
获该刊1998一1999年度优秀中篇小说奖。
被列为1999年全国散文排行榜。
《沂蒙匪事》获《十月》第七届文学奖。
《飘逝的绝唱》被列为2000年全国散文排行榜。
《钻石与
命运的对话》、《紫砂兴衰记略》、《雪野里的精灵》被列为2001年全国散
文排行榜。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
钊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
副院长。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2013年北辰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综合题)、第Ⅲ卷(作文)三部分。
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第Ⅲ卷第8页。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1大题共29分)一、(本大题共11个小题,1—4每题2分,5—11每题3分,共29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到答题卡上。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炽.痛(chì) 悚.然(sù) 耳濡.目染(rú) 敷衍塞.责(sè)B.捕.获(pǔ) 攫.取(jué) 奄.奄一息(yǎn) 宠.辱不惊(chǒng)C.宫阙.(què) 横亘.(gèn) 造福桑梓.(zǐ) 筋.疲力尽(jīn)D.鞭挞.(tà) 骨骼.(gé) 辗.转反侧(niǎn) 越俎代庖.(páo)2.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就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
而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甚至因为如果B.虽然或者除非只有C.即使或者除非只有D.即使甚至因为如果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随着中国航母出海训练次数的不断增加,将能更为有效地保护本国的海岸线。
C.虽然大家都说幸福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不是由物质条件决定。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第一节序论一、了解考纲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例1: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08北京《碧云寺的秋色》)例2: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07北京《湿湿的想念》)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例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07全国卷一《总想为你唱支歌》)例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例1: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08全国一《阳关古道苍凉美》)例2:作者认为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
(07浙江《泰山之思》)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例1: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答。
(07四川《焰火的变奏》)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例2: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07湖北《日月行色》)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例1: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
(6分).(08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例1: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07山东《灯火的温情》)3.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例1: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07全国一《总想为你唱支歌》)例2 :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全国卷一)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么?(07辽宁《炉火》)二、命题原则高考命题人拟定阅读题时大体会遵循以下原则:(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宿豫中学高二阅读理解训练作业——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
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
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
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
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
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
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
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
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
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
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
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
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
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
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
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
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标题考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2005年辽宁卷)切梦刀李健吾1.作者赋予了"切梦刀"怎样的含义?请根据文意加以阐释。
(4分)答:(1)它是切除"梦"的"利刃",是由"无情的超自然的智慧"磨成的。
(2分)(2)人有"梦",则有痛苦,"切梦刀"就是帮助人们摆脱痛苦的一种工具。
(1分)然而,现实中的人不可能有"无情的超自然的智慧",因而"切梦刀"也就变得虚无且荒诞,"梦"的切除只能是一种无奈之中的幻想。
(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2005年湖北卷)土地韩少功2、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
(4分)答:(1)生命的根基;(2)文化的源泉(或精神的家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005年黑、吉、桂卷)春天的梦苏叔阳3.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6分)[解析]“梦”代表着理想和希望。
她是灵魂的寄托,又是精神的安慰,也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答案]作者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两层意思:寒冬中,春天是一个梦,她给人以温暖和希望;艰难时,社会的变革、人间的真情是充满春天气息的梦,她更能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将“春天”和“梦”联系在一起,巧妙而有效地凸现了本文期盼春天、渴望变革、呼唤真情的主旨。
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层面分析出“春天”和“梦”的关系,给4分;分析出“春天”与“梦”在一起的效果给2分。
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2005年福建卷)日历冯骥才4.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门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
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
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
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
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
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
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
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
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
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
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
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
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
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
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
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
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学生用版本)2008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评价类命题(2)作者:运河示范学校张丰复习目标:鉴赏评价命题——如何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复习过程:一、2008江苏考纲《考试说明》要求:“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二、考点解析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的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及其精神面貌和性格物征。
譬如鲁迅笔下的河又、孔乙己、祥林嫂,茅盾笔下的吴孙甫,曹禺笔下的周朴园、繁漪、鲁侍萍等,都是著名的文学形象。
平时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我们所做的人物性格分析,实际上就是做的鉴赏文学形象的工作。
鉴赏文学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鉴赏作品的内涵通常指能够概括分析文章描写的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以及作品表达的感情,并能够对作者的观点看法作出中肯适当的评述,判断其正误,分析其意义,甚至要谈出自己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体会与认识,要融进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某一方面的感悟。
鉴赏作品的内涵要求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领会和把握的前提下,明白文章表达的言外之意。
三、高考题回眸[例1]阅读07全过卷《总想为你唱支歌》(原文略)回答: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解析]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察对所举事例的理解,领悟作品的内涵。
[参考答案][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黄土邹志安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
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
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的。
高考现代文阅读可能考查的角度以下归纳包括现代文阅读的散文、小说、戏剧、新闻、传记等体裁。
其中,散文包括: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咏物散文、哲理散文;小说包括:中外中长篇小说节选、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从近年高考题和相关模拟题来看,现代文阅读有可能考查的角度如下:词一、在文中的含义1.表达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例]14.“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2005全国卷Ⅰ一日的春光冰心〕2.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例]20.“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什么?(4分) 〔05某某贝多芬:一个巨人何为〕3.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例]20.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6分) 〔07 湿湿的想念〕4.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例]20.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4分〕〔07某某灯火的温情叶延滨〕6.需要辨别微妙区别的词语[例]20.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
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6分〕〔07某某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7.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19.解释词语并回答以下问题。
〔6分〕〔06 〕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8.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例]18.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
(4分) 〔05某某土地韩少功〕9.联系某段文字,谈谈对某个词的理解[例]17.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人狱,旋被朝廷发配来某某,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二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
(小学)语文课内外群文阅读《风雪中的精灵》典型测试题(附答案共8套汇编)第一章伊莎贝尔的小秘密一、填空1.《风雪中的精灵》作者是()国的()。
2. 《风雪中的精灵》的主人公是()。
3. 《风雪中的精灵》是一篇()小说。
4.伊莎贝尔在动物园的礼品店挑到的纪念品是()。
二、判断1.“风雪中的精灵”其实是指雪豹。
()2.孩子们募捐用的是锡皮罐子。
()3.露西和埃莉都是伊莎贝尔的老朋友。
()4.在新的学校,谁都不知道伊莎贝尔喜欢唱歌。
()5.在以前上学的地方,每年这个时候孩子们都会到老人们家里去唱圣诞颂歌。
()6.伊莎贝尔的妹妹是蒂莉,她非常喜欢企鹅。
()7.蒂莉唱的“小小毛驴!小小毛驴!”歌词是错误的,应该是“小小毛驴,驮着玛莉!”()8.伊莎贝尔转校是在圣诞节前几个星期。
()9.伊莎贝尔其实不愿意转校,但是父母想自己开店,搬了家。
()10.动物园离伊莎贝尔的新家很近。
()11.伊莎贝尔从企鹅馆出来,遇到了新同学黛西。
()12.伊莎贝尔在围场看见了雪豹达拉。
()13.伊莎贝尔很羡慕黛西能上马术学校,因为她老家附近没有驯马场,只有假期里去过几次。
()14.动物园举办了一个圣诞特别活动——驯鹿。
()参考答案一、1.英霍莉•韦伯2.伊莎贝尔3.长篇4.毛毡雪豹二、判断1——14 √第二章一只毛毡雪豹判断1. 伊莎贝尔买了一只毛毡做的小猫。
()2. 伊莎贝尔买了一个圣诞装饰品——毛毡雪豹。
()3. 伊莎贝尔买的毛毡雪豹是蒙古族居民手工制作的。
()4. 蒙古族居民们曾承诺不捕杀雪豹,还对它们进行保护。
()5. 毛毡雪豹是慈善机构帮蒙古地区的人卖的。
()6. 蒂莉和雪豹出生时眼睛都是蓝色的。
()7. 毛毡雪豹的标签上有一张全家福。
()8. 野生雪豹的数量在五千到六千五百只之间。
()9. 伊莎贝尔是一个喜爱动物的孩子。
()10. 伊莎贝尔很担心雪豹被捕杀,因为人们喜欢它的皮毛。
()参考答案: 1.× 2.√ 3. √ 4. √ 5. √ 6. √7. √ 8. √ 9. √ 10 √第三章帐篷里的新朋友判断1.哭声是蒂莉发出来的。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师者,。
(《师说》)(2)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
(《陈情表》)(4)各抱地势,。
(《阿房宫赋》)(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纵一苇之所如,。
(《赤壁赋》)(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
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已而晋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
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
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
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
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
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于是遂行。
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
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留齐凡五岁。
重耳爱齐女,毋去心。
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
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
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
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
”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
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
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
赵衰曰:“子亡在外十余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
”遂以客礼见之。
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余,未知所以报。
”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
高考现代文阅读可能考查的角度以下归纳包括现代文阅读的散文、小说、戏剧、新闻、传记等体裁。
其中,散文包括: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咏物散文、哲理散文;小说包括:中外中长篇小说节选、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从近年高考题和相关模拟题来看,现代文阅读有可能考查的角度如下:词一、在文中的含义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例]14.‚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2005全国卷Ⅰ一日的春光冰心)2.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例]20.‚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什么?(4分) (05湖南贝多芬:一个巨人何为)3.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例]20.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6分) (07北京湿湿的想念)4.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例]20.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4分)(07山东灯火的温情叶延滨)6.需要辨别微妙区别的词语[例]20.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
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6分)(07天津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7.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19.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
(6分)(06 北京)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8.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例]18.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
(4分) (05湖北土地韩少功)9.联系某段文字,谈谈对某个词的理解[例]17.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人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二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
河北省【独家特供】高一语文上学期二调考试【精选】河北省【独家特供】高一语文上学期二调考试【精选】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一、小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①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让成千上万的网民得到了一种别样的娱乐体验后,“恶搞〞一词就大放异彩。
自此,恶搞的潮水越过影视大片,漫向名人、经典、历史、文化……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恶搞〞大潮中,近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恶搞者已从过去的草根人物,变为现在的专家、教授;“恶搞〞的范围也从娱乐圈扩大到学术圈;恶搞对象从娱乐人物、事件,转移至传统文化,如以孔子为噱头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式的诠释,正使这场“恶搞〞运动,从消遣娱乐演变成文化颠覆.②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戏说娱乐圈的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在这个娱乐化时代也无可厚非。
但时下恶搞之风正从少部分人的自娱自乐变成了一种集体狂欢。
在一些专家学者笔下,原本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劳、善良的人和物被推倒,美的贬成丑的,红的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要知道,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
他们中一些人对于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
③优秀文化的传承是要有纽带的,这个纽带就是文化偶像和经典。
当偶像和经典不断被颠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何在?当传统文化被解构,并且只有解构而没有架构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文化的脊梁一个个被消解之后,华夏文化该如何挺立?日本动画片风靡世界,韩国电视剧在亚洲引发了“韩潮〞,而国内的学者却在制造“孔子狗〞、“李白仔〞、“岳飞贼〞之类的“恶作剧〞,这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秩序的破坏,更给中国的“软实力〞留下了“硬伤〞。
④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不可避免会有颠覆传统的现象和对权威崇拜的质疑。
《雪野里的精灵》阅读答案那是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
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大无朋的莲花。
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所征服,所溶解。
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
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
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
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的生命进行曲。
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
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
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
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
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
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
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
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
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
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月的妩媚,日的明丽。
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2021中考语文阅读系列——李雪峰选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8分)回家的花朵李雪峰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一坨坨的细碎阳光,金黄在春天湿漉漉的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雾气的田塍上,印满纷乱的牛羊蹄印的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②蒲公英开花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当漫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块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丛里,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
它们黄茸茸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也就沉沉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地睡去了。
③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
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一两朵黄茸茸的花。
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的冰冷马路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筐里,在村庄女人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④它们是到城市来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沾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洗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食物,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活的自然气息。
⑥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一百二十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二十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的一个临近不惑的人。
[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阅读答案]雪野里的精灵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芙,苍茫刊舆,曾浩叹“寄蜉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真正体味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苔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
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
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
它那骑游时空的灵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
它的前句喻生命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
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如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尔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暂短,都是相对而言的。
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
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哨采访。
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
我与哨长挟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
这里,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菌,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
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
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
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
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
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
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荡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
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着的一片杉林里漫游。
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
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
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满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
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崂山雪地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人们惯常喜爱吟诵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
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
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报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
(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2008年8月号,有删改)
1.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
答:
2.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
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答:
3.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
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
答:
4.下一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银杏树以其在时空中的伟大,谱写了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我”从第一次见到它开始,就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
B.文章提到古人嘲笑“朝菌”、“蟪蛄”生命短暂的话,目的是以人的浅薄自大来补托小花小草的伟大。
C.“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其中的“美”,不仅指小花的外观,也指它们的精神。
D.本文先以苏轼的话开篇,然后用生活中的三个场景,从三个角度说明生命的力量,最后收束全文,含意深远。
E.结尾一段的意思是,我们应像天地公平地对待万物一样,善待那些弱小生命。
阅读答案:
1.美丽;纤弱,稚嫩;顽强,不怕困难;充满活力。
2.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行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3.浩歌的境界:宏大壮丽的生命形态,轰轰烈烈、激荡人心。
寂寞的境界:纤小柔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
相同点:二者都是生命的奇观,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
4. C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