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主旨
- 格式:pdf
- 大小:452.15 KB
- 文档页数:10
专题十二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考点透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要“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教学目标】提高对文本阅读的水平,尤其是整体阅读水平。
能够组织恰当的语言文字对阅读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一)请吃饭周海亮(2017年湘潭)这个周末,周小五请了三个人吃饭。
三个人中,有两位是他的上司,还有一位是相处多年的朋友,对他都很重要。
周小五提前一天就跟他们打了电话,每个人都说没问题。
于是周小五在酒店订好包厢,早早地赶到了。
服务生介绍说,酒店有一种火锅套餐,分180元、380元和680元三个档次,周小五不假思索,挑了680元这一档。
请这几个人吃饭,最重要的是面子。
周小五在新城区上班,父母还住在老城区,尽管离家并不远,但他很少回家,因为有做不完的事。
就是到了周末,也得学习韩语、电脑和国际贸易,还要打各种各样的电话、请别人吃饭或者被别人请……靠着这样一点一点的努力,他的事业慢慢发展起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请的人一个也没到,周小五就给其中一位上司打电话,问他现在走到哪里了。
上司在电话里先是一愣,接着一副恍然大悟的口气,说:“真不巧,刚才一个重要客户要我去一趟,事关重大,不能来了……”98 周小五说:“没关系,你忙你的。
”他说完,把服务生喊过来,说:“请把套餐换成380元钱那一档的,有一位朋友不能来……”这时,电话来了,是另一位上司打来的,说突然出了点事,得留在家里处理,不能来了……周小五忍不住自己的失望,问:“必须你处理吗?”上司说:“是的……这样吧,明天或者下个周末,我请你。
”话说到这个份上,周小五也只好认了。
他又一次喊来服务生,尴尬地问:“能不能换成180元钱那一档的?”服务生有些不乐意了,周小五连忙赔着笑脸,解释说,又有朋友不能来了,不想浪费。
专题九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透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要“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教学目标】1.提高对文本阅读的水平,尤其是整体阅读水平。
2.能够组织恰当的语言文字对阅读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忘季羡林(2017年衡阳)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
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
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
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
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
”他点头称是。
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
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
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
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
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
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
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
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
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
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
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
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
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
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
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
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
专题14 记叙性阅读一、【2018届中考广西百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生命真情①那年,爷爷病得不轻,喝水吃饭,都需送到床前。
我当时正读初三,面临中考,周末都在学校紧张复习,难得回家照看爷爷。
②我们几兄妹中,爷爷最疼爱的是我。
他常抚摸着我的头说:“小新子,好好念书,将来跳出农门,为爷爷争光!”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把奖状带回家,爷爷总小心翼翼地把奖状贴在堂屋那面凹凸不平的土墙上,爷爷非常珍惜它们,定期给那些奖状大扫除。
③说起爷爷对我的爱,还有许多往事让我记忆犹新。
④当年家里很穷,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爷爷长年到几十里外的山里打柴挣钱。
⑤那是一个冬日,爷爷担着百十斤的生柴,赶到镇上卖。
凛冽的寒风吹打在爷爷的脸上,如刀割刺扎。
或许足天气过冷,或许是生柴过生,直到天黑,仍然无人问津。
⑥掌灯时分,爷爷担着柴,疲惫不堪地回到家。
恰逢我感冒发烧,爷爷急忙丢下柴担,赶到床前,轻抚着我的颜头,气喘吁吁地说:“小新子,看爷爷给你带什么回来了?”我睁开无力的双眼,看见爷爷的掌心中,有两个皱巴巴的油豆腐。
一阵淡淡的油香沁入心脾,我精神为之一振。
晚上,爷爷用那两个油豆腐,加上一把葱,并上几个酸辣椒,煮了一碗酸葱拌豆腐,让我美滋滋地享受了一顿。
说来也怪,那晚我的感冒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⑦第二天早上,爷爷担着柴出门时,奶奶叮嘱道:“把柴卖了,别忘了还给人家豆腐钱。
”听到这句话,我心一惊,忙问奶奶缘由。
原来,爷爷昨天带回的两个油豆腐,是趁着天黑卖豆腐的商贩没注意时,夹在手心里头带回来的。
我心里明白,那是因为爷爷没卖掉柴,身无分文,但又惦记着我……⑧记得一个周末,恰好重阳节。
我从学校赶回家看望爷爷。
久病的爷爷,身体很虚弱,他拉着我的手说:“小新子,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去爬村后的状元山,好吗?”我心想:爷爷虚弱的身体,怎么能去爬山?爷爷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拍拍胸蹦说:“爷爷能行,重阳节登高,能祛邪避灾!”听了这话,我还能说什么呢。
中考总复习文学作品阅读之内容概括(2019.福州质检)(三)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21分)纸上留香包利民①记得多年前,在舅舅家的墙上看到一幅字画,四个篆体大字“梅馨入梦”,虽然当时尚是冬天,我们那里也没有梅花,却依然从四个字间感受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香气。
那不是墨香,而是少年的心中第一次生发出来的意境和想象,从此那四个字便印在了我的心上。
②读初中时,有一阵子很盛行一种带有香气的信纸。
那时我们常常写信,或是给远方的亲友,或是在杂志上看到的作者,而且那些好看且带有香味的信纸,被折叠成不同形状,蕴含着不同的意思。
那时也曾收到过这样的信,展读之际,淡香盈然,伴着字里行间的温暖,心儿便无比的宁静和欣喜。
③现在想来,那是纯真年代最朴素的一种香味,却是遥远得不可追溯。
回忆那些书来信往的时光,即使是最简单的信纸最简短的问候,也在生命中氤氲着无尽的香气,淡雅悠长,一如那些如月澄澈的年华。
那些写满思念与思绪的信,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一去不回。
在这个通讯没有距离的年代,我们失去了等候的味道,也失去了在小窗前在阳光下,捧读远方来信的芬芳心境。
④后来读书渐多,知道了唐代女诗人薛涛,也知道了她发明的“薛涛笺”。
那是一种深红色的纸,可写信,亦可题诗。
又叫“浣花笺”,就像李贺诗中说,“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词咏玉钩”,想来就让人神飞无限。
我觉得,薛涛制于浣花溪畔百花潭边的红笺,虽美在其色,更重要的,是其所蕴清馨,未题字句而先成意境,所以历来为人所钟爱。
⑤高中时有一阵子疯狂迷恋上书法,因为当时有个老师是书法家,给我们看过他的不少获奖作品,毛笔字各体皆佳,一下子镌.进心里。
当时有几个伙伴一起练,找来许多旧报纸,闲时便写,乐此不疲。
那时满室充盈着墨香,还有我们欢快的笑声。
随着学业的加重,书法渐渐地远去。
闲来写上几笔,却是无由的烦躁。
那么多年过去,有时想起曾经泼墨挥毫的岁月,便有着一种沧桑感,我知道,我不可能再有那么单纯而无忧的心境。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透视根据考纲要求,记叙文阅读部分主要是测试考生对记叙性文章整体或部分的阅读、理解、分析等方面综合运用的能力。
具体指: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结构关系,明确记叙的详略。
3.能够抓住文章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
4.能够辨析记叙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能够结合文章的内容、情感、价值观谈看法或提出新的见解、话题,即学会对文章质疑、迁移和鉴赏、创新的能力。
知识讲解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并把它们交代清楚。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记叙文都会清楚地交待出六要素,记叙文的重点在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们是构成记叙文主要内容的主要因素。
理解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重点注意: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描绘与刻画。
1.从对象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2.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3.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4.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氛围或是人物的心情;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抒情: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等。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能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明确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顺叙过程通常不是平均用笔直接进行记叙,而是有详写,有略写;有正面写,有侧面写;有直接写,有间接写。
如何处理素材,安排笔墨,采用不同的写法,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
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
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课题记叙文阅读(五)主旨归纳教学目标 1.学会把握记叙文主旨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2.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概括文章主旨授课内容概要※知识精讲(一)概念中心思想,即主旨,也称文章的主题。
它是文章的主脑,整个文章都要围绕它选材、组材、构思、行文。
主旨可以指作者写作的目的,还可以指故事要告诉我们的事情,道理。
(二)常考题型1.要求直接概括(选择)文章主旨。
2013年中考语文: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4分)2018年中考语文:23.文章借酸橙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请写出两点。
(6分)2.通过对标题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2015年中考语文22. 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22、用“评语”为题,有利于凸显教师鼓励性评语具有激励作用这一主旨,而“误读”则不能;“评语”能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而“误读”则不能。
3.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间接概括主旨。
(20、19、17、16、14年中考)2020年中语文:22.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含义。
(5分)⑦他困惑,然而跑过去了。
片刻,回来告诉老师,所有的花骨朵都像被扭了一下,它们必须反着那股劲儿,才能开成花朵。
刘老师笑了,夸他观察得仔细,说喇叭花骨朵那种扭着股劲儿的状态,是在开放前自我保护的本能,每一朵花,都只能开放一次,为了唯一的一次开放,自我保护是合乎植物生长规律的。
说花瓣儿越多的花,骨朵越大,也越硬实,所以越大越硬的花骨朵,开放的过程越给人特别紧张的印象。
说若将人与花比,人太幸运了。
花儿开好开坏,只能一次。
人这一朵花,一生却可以开放许多次。
前一两次开得不好不要紧,只要不放弃开好的愿望,一生怎么也会开好一次的。
一联系到人,他听出,教诲开始了,却没太反感,因为刘老师那样的教诲,他此前从未听到过。
⑧刘老师话题一转,说星期一要到他的班级去讲一讲怎样写好作文。
他小声说,自己决定不上学了。
老师问:能不能为老师再上一天学?明天你可以不到学校去。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记叙文阅读理解(2018河南中考)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
2018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深度解析2018年上海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㈠默写(15分)1.空山新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X 《山居秋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XXX 《陋室铭》)3.青山绿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朴《天净沙·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X 《生查子·元夕》)答案】(1).天气晚来秋(2).苔痕上阶绿(3).白草红叶黄花(4).敏而好学(5).人约黄昏后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古诗、词、曲、文句子的能力,难度较小,一般错在汉字书写上。
考试内容延续了往年的风格,一到两句文章,其余为诗词曲,两个默写上句,三个默写下句。
易错字,一是字形相近(如“戊”“戌”和“戍”“匹马戍梁州”),二是音同、音近(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写成了“汉”),三是字词理解错误(“身老沧洲”的“洲”容易写成“州”,这个错误综合了前三项易错点,“洲”为水中陆地,大陆,而“州”是行政区域。
“沧洲”是滨水的地方。
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沧州市,简称“沧”,是河北省辖市,因东临渤海而得名,意为沧海之州),四是因语言惯干扰出错(如“身世浮沉雨打萍”中的“浮沉”写成“沉浮”,巧记作者最终沉水,所以是“浮沉”),“苔”容易写成台阶的“台”,这句话意思是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
留意易错字的写法: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XXX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专题14 记叙性文体阅读一、【2018年中考安徽卷】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
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
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
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
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
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
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
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
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
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
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
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