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 格式:docx
- 大小:7.01 KB
- 文档页数:1
第1篇一、实验背景声音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它既是我们沟通的桥梁,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
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旨在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及其传播规律。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探究声音的传播介质。
3. 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规律。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材料1. 橡皮筋、钢尺、气球、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音叉、小锤、栓有细线的乒乓球、装有水的水槽。
2. 闹钟、塑料袋、水槽、水、玻璃钟罩、抽气机。
四、实验步骤(一)声音的产生实验1. 将橡皮筋绷紧,用手指拨动橡皮筋,观察并记录橡皮筋振动的情况。
2. 用钢尺拨动桌面,观察并记录桌面振动的情况。
3. 将气球吹起,轻轻挤压气球,观察并记录气球振动的情况。
4. 将装有水的矿泉水瓶轻敲桌面,观察并记录水振动的情况。
5. 用小锤敲击音叉,观察并记录音叉振动的情况。
(二)声音的传播介质实验1. 将闹钟放在空气中,观察并记录能否听到声音。
2. 将闹钟放入真空的玻璃钟罩内,观察并记录能否听到声音。
3. 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观察并记录能否听到声音。
4. 将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入水槽中,将耳朵贴在水槽上,观察并记录能否听到声音。
(三)声音传播规律实验1. 将音叉轻轻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观察并记录水波蔓延的情况。
2. 将栓有细线的乒乓球悬挂在音叉上方,观察并记录乒乓球弹跳的情况。
3. 将两块石头固定在地面,将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一块石头上,另一端固定在另一块石头上,将绳子绷紧,用手指弹拨绳子,观察并记录声音传播的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声音的产生实验结果显示,各种物体在振动时都能产生声音。
橡皮筋、钢尺、气球、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音叉等物体在振动时,都能产生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介质实验结果显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三)声音传播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引起介质振动,产生声波。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声音的传播途径。
2. 了解不同介质(气体、液体、固体)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
3. 验证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二、实验器材1. 音叉2. 水槽3. 玻璃钟罩4. 抽气机5. 橡皮筋6. 钢尺7. 闹钟8. 塑料袋9. 纸屑10. 计时器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耳朵靠近音叉,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远离音叉,保持相同距离,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2. 实验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音叉放入水槽中,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靠近水中的音叉,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远离水中的音叉,保持相同距离,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3. 实验三: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橡皮筋,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钢尺,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4. 实验四: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 将闹钟放入玻璃钟罩内,确保闹钟完全封闭。
- 使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
- 观察并记录听到闹钟声音的变化。
5. 实验五: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 将橡皮筋紧绷在钢尺上,使其产生振动。
- 用手指轻轻挠动桌面或桌腿,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动桌面或桌腿,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四、实验现象1. 实验一:随着耳朵与音叉距离的增加,听到声音的时间逐渐延长。
2. 实验二:将音叉放入水中,听到声音的时间明显缩短;将耳朵靠近水中的音叉,听到声音的时间也明显缩短;将耳朵远离水中的音叉,听到声音的时间略微延长。
3. 实验三: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橡皮筋和钢尺,都能听到声音,但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强度有所不同。
4. 实验四:随着玻璃钟罩内空气的逐渐抽出,听到闹钟声音的时间逐渐缩短,直至完全听不到声音。
5. 实验五:用手指挠动桌面或桌腿,听到声音的时间明显缩短;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动桌面或桌腿,听到声音的时间进一步缩短。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声音》单元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听听声音实验材料各类声音的音频实验过程1、播放一组声音素材2、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或者刺耳3、听一段乐曲,描述声音的高低实验结论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实验材料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实验过程观察下面几组发声物体,看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发声物体我看到的现象我听到的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在振动橡皮筋发出嗡嗡的声音拨动钢尺钢尺在振动钢尺发出振动的嗡嗡声轻击鼓面鼓面在振动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敲击音叉音叉在振动音叉发出振动的嗡嗡声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名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实验材料音叉、玻璃罩、水槽、闹钟实验过程1、将玻璃罩中空气抽出,闹钟的声音渐渐消失,说明声音要依靠空气传播2、耳朵紧贴桌面,听另一位同学在桌子另一边敲击,会发现声音比在更响3、击打音叉,放入水中,有波纹出现,在水中击打音叉,声音变弱,沉闷实验结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固体传播声音本领强、液体传播声音本领最弱实验名称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实验材料音叉、模拟鼓膜装置(杯子、气球)碎纸实验过程1、用杯子气球做一个模拟鼓膜装置,在上面放一些碎纸,击打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物体发出的声音“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声音距“鼓膜”的远近不变声音较强时“鼓膜“振动剧烈声音较弱时“鼓膜“振动平缓声音的强弱不变声音较远时“鼓膜“振动平缓声音较近时“鼓膜“振动剧烈实验结论物体的振动带动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发鼓膜振动实验名称声音的强与弱实验材料钢尺橡皮筋鼓实验过程1、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或敲击钢尺橡皮筋鼓,观察现象振动物体振幅大小声音强弱钢尺轻轻拨动振幅小声音弱用力拨动振幅大声音强橡皮筋轻轻拨动振幅小声音弱用力拨动振幅大声音强鼓面轻轻击鼓振幅小声音弱用力击鼓振幅大声音强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幅度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实验名称声音的高和低实验材料钢尺实验过程先确定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再按照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定能清晰地听到四种高低不同的声音。
声音传播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声音传播的特性和规律,包括声音的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以及声音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如气体、液体、固体)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
此外,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三、实验器材1、音叉2、共鸣箱3、示波器4、计时器5、不同材质的长管(如钢管、塑料管、玻璃管)6、水7、海绵四、实验步骤1、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择一个较为空旷的场地,避免周围有过多的障碍物和噪音干扰。
一名同学在一端敲击音叉,同时另一名同学在距离敲击点一定距离处(例如 50 米)拿着秒表开始计时,当听到音叉的声音时停止计时。
多次重复实验,测量声音传播的时间,并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平均传播速度。
2、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将音叉分别放入装有水的容器和插入填满海绵的长管中,重复上述测量声音传播时间的实验,计算声音在水和海绵中的传播速度。
对比声音在空气、水和海绵中的传播速度,分析介质性质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
3、研究声音的反射现象在一个较大的房间内,面对一面平整的墙壁大声说话或发出特定的声音。
用示波器记录声音的波形,并观察声音反射回来的时间和强度。
改变发声位置和墙壁的距离,重复实验,观察反射现象的变化。
4、观察声音的折射现象准备一根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长玻璃管,将玻璃管倾斜放置。
在开口端敲击音叉,同时在封闭端用示波器接收声音信号。
改变玻璃管的倾斜角度,观察声音折射导致的信号变化。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经过多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50 米的时间平均值约为 0145 秒,计算得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5 米/秒。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在水中,声音传播相同距离的时间约为 0112 秒,传播速度约为446 米/秒。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探究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3.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二、实验器材1. 音叉2. 钢尺3. 玻璃杯4. 水5. 空气6. 真空罩7. 耳塞8. 计时器9. 记录本三、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最终被人的耳朵接收。
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密度、弹性模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可以验证声音传播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音叉、钢尺、玻璃杯、水、空气、真空罩、耳塞、计时器和记录本齐全。
2. 将音叉固定在钢尺的一端,用手指轻轻敲击音叉,使音叉振动。
3. 将耳朵靠近音叉,观察并记录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4. 将玻璃杯装满水,将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5. 将音叉从水中取出,用耳塞堵住一只耳朵,将音叉放在钢尺上,观察并记录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6. 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使罩内形成近似真空状态,将音叉放入真空罩内,观察并记录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7. 重复步骤4、5、6,记录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
8.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空气中,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清晰可辨。
2. 在水中,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比空气中更加清晰,传播速度更快。
3. 在钢尺上,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比空气中更加清晰,传播速度更快。
4. 在真空罩内,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消失,无法传播。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2.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中最慢。
3. 真空不能传声,因为真空中没有介质。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验证了声音的传播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且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慢。
一、实验背景声音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它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声音传播过程中必须满足的条件。
本实验旨在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四、实验器材1. 音叉;2. 水盆;3. 玻璃罩;4. 真空泵;5. 闹钟;6. 小纸屑;7. 记号笔;8. 记录本。
五、实验步骤1. 将音叉放入水盆中,敲击音叉,观察水波蔓延情况,记录实验现象;2. 将音叉放入玻璃罩中,抽真空,观察声音传播情况,记录实验现象;3. 将闹钟放在空气中,观察是否能听到声音,记录实验现象;4. 将闹钟放入真空的玻璃罩中,观察是否能听到声音,记录实验现象;5. 在桌面上轻轻挠动,将耳朵贴在桌面上,观察是否能听到声音,记录实验现象;6. 将小纸屑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观察小纸屑振动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实验现象记录:(1)将音叉放入水盆中,敲击音叉,观察到水波蔓延,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2)将音叉放入玻璃罩中,抽真空,观察不到声音传播,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将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4)将闹钟放入真空的玻璃罩中,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5)在桌面上轻轻挠动,将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6)将小纸屑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观察到小纸屑振动,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2.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而言,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中最慢;(3)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振动是关键因素,只有介质振动,声音才能传播。
一、实验背景声音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介质传播。
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特性,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分析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三、实验器材1. 音叉2. 水槽3. 小铁棍4. 纸杯5. 真空罩6. 声音接收器7. 计时器8. 米尺9.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声音的产生:将音叉轻轻敲击,观察音叉振动,并用耳朵感受声音的产生。
2. 声音的传播介质:a. 将音叉放入水槽中,观察水波的产生,验证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b. 将音叉接触小铁棍,用耳朵感受声音的传播,验证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c. 将音叉放入纸杯中,观察纸杯的振动,验证声音在气体中传播。
3. 声音传播速度:a. 在空气中,将音叉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空气,观察声音的传播变化。
b. 在水中,测量音叉振动频率,计算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c. 在固体中,测量音叉振动频率,计算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4. 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a. 改变音叉的振动频率,观察声音的传播距离变化。
b. 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观察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音的产生:实验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中的分子也会随之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2. 声音的传播介质:实验结果表明,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在气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慢;在液体中,声音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
3. 声音传播速度:a. 在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b. 在水中,声音传播速度约为1480米/秒。
c. 在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约为5000米/秒。
4. 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a. 音叉振动频率越高,声音传播距离越远。
b. 温度、湿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六、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实验背景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对于物理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效果。
3. 分析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1. 音叉2. 铁棒3. 水槽4. 玻璃杯5. 橡皮膜6. 透明塑料袋7. 计时器8. 毫米刻度尺9. 钳子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1)将音叉置于铁棒上,敲击音叉,观察铁棒振动情况。
(2)将耳朵贴近铁棒,倾听声音的传播效果。
(3)重复上述步骤,分别将耳朵贴近铁棒的不同位置,比较声音的传播效果。
2. 实验二:探究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1)将音叉置于水槽中,敲击音叉,观察水面波动情况。
(2)将耳朵贴近水面,倾听声音的传播效果。
(3)重复上述步骤,分别将耳朵贴近水面的不同位置,比较声音的传播效果。
3. 实验三:探究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1)将音叉置于透明塑料袋中,敲击音叉,观察塑料袋振动情况。
(2)将耳朵贴近塑料袋,倾听声音的传播效果。
(3)重复上述步骤,分别将耳朵贴近塑料袋的不同位置,比较声音的传播效果。
4. 实验四:分析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的关系(1)选取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水、酒精、油),分别进行实验一和实验二。
(2)比较不同密度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效果较好,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声音传播效果逐渐减弱。
2. 实验二: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效果较好,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声音传播效果逐渐减弱。
3. 实验三: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效果较好,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声音传播效果逐渐减弱。
4. 实验四:不同密度的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六、结论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3. 学习声音传播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会带动周围介质分子发生振动,形成声波,从而传播出去。
声波的传播速度受介质密度、弹性模量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1. 音叉2. 玻璃杯3. 水4. 空气5. 钢尺6. 麦克风7. 耳机8.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声音的产生:将音叉用小锤敲击,观察音叉振动情况,并使用麦克风记录音叉振动产生的声波。
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将麦克风置于玻璃杯口,用音叉敲击玻璃杯,观察并记录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
3.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将麦克风置于水杯口,用音叉敲击水杯,观察并记录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4.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将麦克风置于钢尺一端,用另一端敲击钢尺,观察并记录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5. 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分别在不同介质中测量声音的传播时间,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音的产生:实验中,音叉敲击后产生明显的振动,麦克风记录到声波信号,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中,麦克风记录到敲击玻璃杯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情况。
与音叉直接敲击产生的声音相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效果较差。
3.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实验中,麦克风记录到敲击水杯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与空气相比,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效果较好。
4.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实验中,麦克风记录到敲击钢尺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与空气和水相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最好。
5. 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并计算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结果表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六、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探究不同物体传声效果;3. 分析影响物体传声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不同物体的材质、结构、形状等都会影响其传声效果。
本实验通过对比不同物体传声效果,分析影响传声效果的因素。
三、实验器材1. 音源:手机、电脑等;2. 传声物体:金属棒、塑料棒、纸杯、玻璃杯等;3. 介质:空气、水、沙子等;4. 测量工具:秒表、尺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比较金属棒和塑料棒在空气中的传声效果(1)将手机放在距离金属棒和塑料棒相同的位置;(2)分别用金属棒和塑料棒敲击手机,观察并记录传声效果;(3)重复实验多次,分析金属棒和塑料棒在空气中的传声效果。
2. 实验二:比较纸杯和玻璃杯在水中的传声效果(1)将手机放入水中,距离纸杯和玻璃杯相同的位置;(2)分别用纸杯和玻璃杯敲击手机,观察并记录传声效果;(3)重复实验多次,分析纸杯和玻璃杯在水中的传声效果。
3. 实验三:比较沙子、水和空气中的传声效果(1)将手机分别放入沙子、水和空气中,距离相同的位置;(2)分别用金属棒、塑料棒、纸杯和玻璃杯敲击手机,观察并记录传声效果;(3)重复实验多次,分析沙子、水和空气中的传声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金属棒在空气中的传声效果优于塑料棒,说明金属材质传声效果较好。
2. 实验二:玻璃杯在水中的传声效果优于纸杯,说明玻璃材质传声效果较好。
3. 实验三:沙子中的传声效果最差,其次是空气,水中的传声效果最好。
这是因为沙子颗粒较大,对声音传播的阻碍作用较强;空气对声音传播的阻碍作用较弱,但仍然存在;水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最快,传声效果最好。
六、结论1. 不同物体的材质、结构、形状等都会影响其传声效果;2. 金属材质传声效果较好,玻璃材质次之;3. 水中传声效果最好,其次是空气,沙子中的传声效果最差。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现象的基本原理和传播规律。
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
二、实验器材1. 扬声器2. 音频信号发生器3. 测距仪4. 玻璃板5. 水槽6. 纸张7. 直尺8. 计时器9. 线路连接器10. 真空罩三、实验原理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产生声波。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3. 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是由声波的传播特性决定的。
四、实验步骤1. 将扬声器与音频信号发生器连接,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000Hz。
2. 在扬声器前放置一张白纸,观察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在白纸上的波动情况。
3. 测量扬声器到白纸的距离,记录数据。
4. 将扬声器放入真空罩内,用抽气机逐步抽去真空罩内的空气,观察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在白纸上的波动情况。
5. 测量扬声器到玻璃板、水槽的距离,分别记录数据。
6. 将扬声器放在玻璃板和水槽中,分别测量声波在玻璃板和水槽中的传播速度。
7. 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白纸上观察到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波动情况,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在真空罩内,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在白纸上的波动情况与有空气时基本相同,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 测量扬声器到玻璃板、水槽的距离,分别记录数据,计算出声波在玻璃板和水槽中的传播速度。
4. 观察到声音在玻璃板、水槽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近,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差不大。
5. 观察到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验证了声音的传播特性。
六、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产生声波。
2.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略有差异。
3. 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是由声波的传播特性决定的。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实验报告声音单元实验报告实验一: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1)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2)实验步骤:①如图1所示,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如图2所示,轻轻弹拨橡皮筋(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能听到声音时,观察橡皮筋是否振动。
将听到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将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现象:①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声音。
②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③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二:空气及真空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材料:闹铃、玻璃罩、真空泵等。
(2)实验步骤:①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②让空气进入玻璃罩中,注意声音的变化。
(3)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闹铃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了;空气又进入玻璃罩后,铃声逐渐增大。
(4)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三:固体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步骤:①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长桌子的一端,并用耳塞或手堵住另一侧的耳朵。
②另一个同学非常轻地敲击桌子的另一端或用手指轻轻抓挠桌面,记录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情况。
③将耳朵离开桌面,记录此时听到的声音情况,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之处。
(2)实验现象:耳朵贴在桌面上时可以清楚地听到敲击桌面或抓挠桌面的声音,耳朵离开桌面后,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弱,甚至听不到声音。
(3)实验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实验四:固体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材料:大水槽、音叉(带橡胶锤)、水。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验证声音可以通过介质传播,并探究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1. 音叉2. 水盆3. 小铁棍4. 空气球5. 塑料管6. 麦克风7. 音频播放器8. 耳机三、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受介质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 将音叉轻轻敲击,观察音叉振动,并听到声音。
2. 将水盆置于音叉下方,再次敲击音叉,观察水波蔓延,并听到声音。
3. 用小铁棍敲击音叉,将铁棍的一端伸入水盆,观察水波蔓延,并听到声音。
4. 将空气球置于音叉下方,再次敲击音叉,观察空气球的变化,并听到声音。
5. 将塑料管的一端插入水盆,另一端靠近耳朵,播放音频,观察声音在塑料管中传播,并听到声音。
6. 用麦克风和耳机分别测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敲击音叉后,音叉振动,并产生声音。
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当将音叉置于水盆中时,观察到水波蔓延,并听到声音。
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这种液体介质传播。
3. 用小铁棍敲击音叉,将铁棍的一端伸入水盆,观察到水波蔓延,并听到声音。
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介质传播。
4. 将空气球置于音叉下方,敲击音叉,观察到空气球的变化,并听到声音。
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介质传播。
5. 在塑料管中播放音频,观察到声音在塑料管中传播,并听到声音。
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管道这种固体介质传播。
6. 通过麦克风和耳机测试,发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在固体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较快,传播效果较好;在液体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较快,传播效果较好;在气体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较慢,传播效果较差。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声音可以通过介质传播,并探究了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受介质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清镇市中小学实验报告单
1米长的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音叉、音叉锤。
实验过程:
1、找一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抵住材料的音叉
2、仔细听比较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现象:
使用铝箔听不到音叉的声音,感受不到音叉的振动。
使用木质米尺听到音叉的声音较小,感受到音叉轻微的振动使用棉线听到音叉的声音较高,感受到音叉较强的振动。
使用尼龙绳听到音叉的声音高,感受到音叉强烈的振动。
实验结论:
声音在四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依次是:铝箔、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