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350.50 KB
- 文档页数:24
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内容摘要:浪漫主义文学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文学主流,其影响巨大且持续时间长。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是个政治风起云涌、工业变革的时代,在文化领域引起激荡,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便是一个直接反应。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叙述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背景一、政治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首先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震撼了整个欧洲,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占了巴士底狱,拉开了一场持续几年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浪漫主义的产生就是这次大革命的直接反应。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然而,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热月党人推翻,人民生活更加恶化。
1799年11月,拿破仑政变,建立帝国,对内实行专制,对外连年发动战争,在对封建复辟势力进行斗争的同时,也进行独裁和侵略。
欧洲人们怨声载道。
1815年,拿破仑战败,俄、奥、普建立了“神圣同盟”,充当国际宪兵,镇压人民革命。
同年,在国际反动势力的扶持下,法国波旁王朝复辟,称“复辟时期”(1815-1830)。
20年代,民族民主解放运动高涨。
1830年7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
这短短几十年间,欧洲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宁中。
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人民的普遍失望,拿破仑战争、欧洲“神圣战争”的镇压,封建王朝统治的恢复,使人民深受封建专制独栽的奴役,引起普遍的不满,向往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整个19世纪文学的精髓。
19世纪文学中的“世纪病”、“个人反抗”,都是在自由主义思潮的背景下产生。
浪漫主义作家把政治自由的原则广泛运用到文学艺术领域。
由此可以看出,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政治倾向,它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文学艺术是社会的反映。
法国大革命没有彻底铲除欧洲的封建制度,资产阶级仍在曲折进行之中。
第八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基础解读】一、浪漫主义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不已。
(2)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3)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3、浪漫主义文学家及作品:(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3)德意志,诗人海涅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对自己国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抨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现实主义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2)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等,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3)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4)北欧,丹麦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贵;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5)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浪漫主义时期概述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ism)是19世纪初期至19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化运动。
它起源于欧洲,逐渐传播到全球各地,影响深远。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重要性,追求自由、独立、真实和原始的艺术和文学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浪漫主义时期的起源、主要特点以及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起源浪漫主义时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不安定,许多人开始反思现实生活的局限性和制约。
他们渴望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浪漫主义也受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英雄主义、自然崇拜以及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为浪漫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特点1.感性与理性的对立:浪漫主义强调情感、个人体验和直觉的重要性,与启蒙时代强调理性和科学的精神形成对比。
2.自然与超自然:浪漫主义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与自然界的神秘和超自然元素相联系。
自然被视为灵感的源泉和人类与上帝之间的中介。
3.爱情与独立:浪漫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由意志。
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恋爱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文学和艺术作品的重要主题。
4.情感的充沛和强烈: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的充沛和强烈表达。
作品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情绪,以及读者或观众对作品产生的情感共鸣。
5.反对现实的逃避:浪漫主义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社会等方面的失望和反抗。
许多浪漫主义作品具有理想化的情节和人物,以逃避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局限。
1.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常涉及到爱情、自然和个人命运等主题。
代表作包括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拜伦的《唐璜》,以及高尔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2.音乐:浪漫主义对音乐的影响巨大。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追求音乐的装饰性和超越传统规范的创新。
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都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精神。
3.艺术:浪漫主义艺术作品追求个人创作和想象力的自由。
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与特点1. 历史背景浪漫主义是一种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的文化运动,它在文学领域引发了广泛的影响。
以下是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和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背景:1.1 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与欧洲社会中的大规模变革和政治动荡密切相关。
这包括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其他国家中爆发的民族解放斗争。
这些事件触发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和个体权利的思考,并激发了浪漫主义作家追求自由和反抗旧体制的情感。
1.2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工业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但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人阶级的困境。
这种现实情况使得浪漫主义作家关注社会不公平、环境破坏以及人际关系缺失等问题,他们通过艺术表达来探讨人类情感、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
1.3 古典主义的衰落在浪漫主义出现之前,欧洲文学以古典主义为主导,注重理性、秩序和规则。
然而,随着18世纪后期对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怀疑,人们寻求反叛和个体自由的渠道。
这种对古典主义观念的挑战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土壤。
2. 特点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2.1 强调个体情感与体验浪漫主义作品强调个体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作家通过展示角色的深情厚意、激情澎湃以及苦闷孤独等复杂情感来吸引读者。
他们追求真实自我的表达,倡导诗意生活和灵魂之旅。
2.2 对自然的崇拜与画面化描写浪漫主义者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并认为大自然是一种超越理性的存在。
他们追求那种迷人的、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观,并借助鲜明的画面化描写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2.3 反叛与幻想浪漫主义文学常常探索非传统思想和价值观。
浪漫主义者反对旧有体制和规则,倡导个性的真实和独特。
他们也渴望逃离现实世界,通过创造出虚构的理想境界和奇幻故事情节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愿望。
2.4 对历史、神话与传说的兴趣浪漫主义作家对历史、神话和传说怀有浓厚兴趣,他们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
这种对过去时代和民族文化的回溯是为了寻找灵感,并加强作品的叙事力量。
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与发展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文学流派,它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并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标志着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变化。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
18世纪末,欧洲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追求自由、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同时,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也使人们对权威和传统产生了怀疑,追求个人独立和自由的思潮逐渐兴起。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浪漫主义文学以情感和想象力为核心,强调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
与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客观的思维方式不同,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主观情感和个人体验的表达。
浪漫主义作家常常以自然和超自然的元素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神秘的情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也关注个体的命运和内心的挣扎,强调人的独特性和个性的发展。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数不胜数,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雪莱的《悲叹》和《奥西安娜的诗篇》,以及德国作家歌德的《浮士德》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与启示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与发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鼓励作家们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为后来的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启示。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进一步拓宽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和主题范围。
五、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多以诗歌形式出现,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和郭沫若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英美文学经典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英美文学中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流派。
这两种文学风格的兴起和发展,既受到时代背景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也受到作家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的驱使。
本文将探讨英美文学中的经典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它们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浪漫主义的兴起与特点浪漫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随后传入英美文学领域,并影响了整个19世纪的文学创作。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与直观经验,提倡对自然、爱情和艺术的狂热追求。
浪漫主义作品中常常出现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和浪漫的情节,以及描绘自然的壮丽景色和情感的激烈表达。
在英美文学中,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有英国的威廉·华兹华斯和美国的爱默生。
威廉·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是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追求。
爱默生的《自然》和《代表作》则关注了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追求个人独立。
这些作品在思想和情感上积极回应了浪漫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二、现实主义的崛起与特点与浪漫主义相比,现实主义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人类生活的客观描述。
现实主义强调对社会问题和人类经验的观察和分析,形成了真实而全面的创作风格。
现实主义作品着重刻画社会人物的命运和人性的弱点,以此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人类的无奈。
在英美文学中,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查尔斯·狄更斯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双城记》以生动的笔触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问题,抨击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黑暗。
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则通过讲述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回应了社会和政治的问题,并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
三、两种文学流派的比较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代表了不同的文学创作倾向和价值观。
浪漫主义追求内心情感的自由和个体的情感表达,强调个人的理想和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
相比之下,现实主义更注重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客观观察和分析,力图真实地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个体的命运。
浪漫主义对文学的影响1. 引言1.1 概述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欧洲,并逐渐在19世纪传播至全球。
浪漫主义以强烈的情感体验、个人主义和对自然、想象力及超越现实的追求为特点,在文学中表现出了独特而鲜明的风景。
1.2 文章结构这篇文章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浪漫主义对文学的影响: "浪漫主义的定义与特点","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表现形式","浪漫主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意义"以及"结论"。
首先会介绍浪漫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并探讨其对文学产生影响的原因。
之后将深入探讨浪漫主义在文学中不同形式上的表现,包括主题与情感表达、艺术手法与语言风格以及角色塑造与故事情节。
进一步地,我们将探讨浪漫主义对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和意义,例如给予写作者更多创作自由度和个性表达空间,引领文学创作风潮,以及提升读者对作品情感共鸣与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我们将总结浪漫主义对文学的积极影响和贡献,并展望其对未来文学发展的启示和启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而详细地探讨浪漫主义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通过分析浪漫主义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在文学中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浪漫主义如何改变了传统文学观念并开拓了新的艺术领域。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浪漫主义给予作家和读者带来的积极效应,并展望未来文学发展可能从中获得的启示与借鉴。
最终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浪漫主义在文学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对其独特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
2. 浪漫主义的定义与特点:2.1 浪漫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浪漫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是一种反对启蒙时代理性思维的文化运动。
它最初起源于欧洲,并在19世纪迅速传播到其他地区和领域。
浪漫主义不仅影响了文学,还渗透到艺术、音乐、哲学和政治等各个领域。
2.2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特点:- 强调个人情感和体验:浪漫主义鼓励作家表达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追求个体独特性。
什么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强调感性和个性,以及对自然、人类和社会的理解和表达。
然而,许多因素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本文将分以下几点进行探讨:一、社会背景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密切相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城市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新兴的中产阶级追求天真、自由和人性的完美性,并倡导个性的彰显。
相比之下,贵族阶层的教育和文化却更注重礼仪和传统。
这种社会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成为一种与传统文学相反的文学形态。
二、个体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感性和个性,强烈主张个体主义,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
浪漫主义文学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强调人类本质应该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
它贬低机械的规则和社会习惯,反对传统。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三、古典主义文学在浪漫时期之前,欧洲文学界主要是以古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学为主,这种文学流派主张万物的规律性,尊崇理性和秩序。
然而,在浪漫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文学不再是唯一的评论对象,它的理性和秩序显得局限,在一些人看来,它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很大的脱节。
四、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对进步和革命的一种思想运动。
在某种程度上,启蒙运动促使了浪漫主义的兴起,这是因为启蒙思想强调人类理性的进步和自由,而浪漫主义文学则强调人类感性的进步和自由。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浪漫主义文学也是启蒙思想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总结起来,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其中社会背景、个体主义、古典主义文学和启蒙运动都是影响因素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发展和历史变迁。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影响1. 引言浪漫主义是一种在19世纪初兴起的文学运动,它强调个人情感、自由表达和对自然的热爱。
本文将介绍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以及它对后续文学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2.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2.1 理想化的个人感受浪漫主义作家强调通过个人感受来认识世界,他们追求内在情感的自由表达,并倾向于抒发个人心灵深处的痛苦、欢乐和梦幻。
2.2 对自然的热爱与描写浪漫主义作家饱含着对大自然无穷崇敬之情,他们喜欢赞美大自然壮丽辽阔的景象,并常以自然比喻人类内心世界。
2.3 对历史与中世纪文化的追溯浪漫主义作家对过去尤其是中世纪时期持有浓厚兴趣。
他们对历史、传统和古代文化怀有浪漫情结,通过描绘骑士、城堡和激烈战斗来追求英雄主义和理想化的世界观。
2.4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浪漫主义作家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枷锁持有不满,并试图通过文学表达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批判。
他们呼吁个体自由和人性解放,反对束缚个人发展的价值观念。
3. 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3.1 文学领域浪漫主义在19世纪席卷欧洲,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定义了文学的面貌。
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和规范,提倡个性化创作方式,激发了众多富于想象力优秀作品的涌现。
3.2 艺术领域浪漫主义推动了视觉艺术、音乐和戏剧等领域的发展。
艺术家们开始以新的方式探索表现形式,追求符合他们内心感受并能够让观众充满共鸣的艺术表达。
3.3 社会变革浪漫主义文学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由,鼓励个体追求独立和真实的生活方式。
这种思潮为后来的政治运动如民族主义、女权主义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社会支持。
3.4 个人意识觉醒浪漫主义文学推崇个体内心的表达和探索,鼓励人们关注自己内在的情感需求。
它促使人们思考自我身份、命运和存在意义等问题,引发了个人精神和心灵觉醒的思潮。
结论浪漫主义文学以其个性化、自由表达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而成为19世纪文化领域中一股重要力量。
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一种情感充沛、追求自由和个性的文学艺术思潮。
它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并在现代文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体现了对自然、爱情、理想和人性的热情追求,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和挑战。
在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追求。
在浪漫主义的笔墨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常常充满激情和情感冲动。
例如,英国诗人拜伦的诗歌中,他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作品《唐璜》中,唐璜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对真爱的执着追求,成为了浪漫主义的经典形象。
其次,浪漫主义强调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在现代文学中,许多作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例如,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中,他通过对瓦尔登湖周围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情厚意。
梭罗在书中写道:“我在瓦尔登湖畔度过了两年多的时光,我在那里过上了真正的生活。
”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态度,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浪漫主义还强调理想和人性的追求。
在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常常通过对人性的探索,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例如,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通过描写主人公让·瓦尔简的艰难命运和对正义的追求,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雨果在小说中写道:“人人都有权利追求幸福。
”这种对理想社会和人性的探索,成为了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重要主题之一。
然而,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情感和个性的发泄,而是更加注重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在浪漫主义的笔墨下,现实世界常常被描绘成冷酷和无情的。
例如,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他通过对维尔的遭遇和对贫穷阶层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黑暗。
狄更斯在小说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种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使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更具有深度和思想性。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形成与风格特点在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浪漫主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时期。
它的涌现不仅代表着一种文学风格的转变,更是对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呼唤。
本文将讨论浪漫主义的形成与风格特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
一. 浪漫主义的形成1. 社会背景浪漫主义的产生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的。
18世纪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经济大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弱化了传统乡村生活所带来的质朴与纯真。
这种社会背景的转变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深处的寻找与瞩目。
2. 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也是浪漫主义兴起的必要条件。
英国文学的古典主义思想已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
但是,在枯燥的古典主义文学中,难以使人们感知到情感和个性的真实性。
加之当时英国正经历着“宗教衰退”和“知识分子独立”的现象,带来的是文化的去传统化和文化个性的崛起,为浪漫主义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3. 文学先行浪漫主义的兴起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系列的文学热门和文学形态的变化,在形成这一文学流派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诗经》等古典诗歌、约翰·米尔顿的史诗、塞缪尔·理查德森的长篇小说以及随着扫盲运动而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这一切都为浪漫主义的兴起提供了营造氛围的条件。
二. 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1. 强调个性、情感、直觉在浪漫主义的作品中,作者的个性与主观体验十分突出。
与此同时,对于情感和直觉的强调,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
在作品中,作者希望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迸发读者面对真实世界的热情和感悟。
2. 支持革命浪漫主义也是一种文化革命的反应。
在浪漫主义的作品中,作者试图对当时社会机构与制度进行审视,为新兴的知识分子和地位较低的人民争取更大的权益和自由。
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常被塑造成英勇、自由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于革命的支持态度。
3. 描述神秘幻想浪漫主义作品中的神秘幻想,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寻找心灵净土的一种表现。
第1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美术、音乐的主要成就。
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一、心灵的激荡1.背景(1)始于法国的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2)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向欧美各国延伸,世界在变革与震荡中向前发展。
(3)合乎理性的社会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2.特点:浪漫主义是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3.代表(1)英国:以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为主要代表,《唐璜》是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及其最辉煌的作品。
(2)法国:以雨果为主要代表,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3)俄国:杰出的民族诗人——普希金。
(4)德国:以霍夫曼、海涅为主要代表。
[易混易错]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追求理想、讴歌进步、改革和革命,抒发强烈感情,热爱自然,风格上大胆夸张,富有幻想。
二、浪漫乐章1.特色:富有诗意,注重情感的表达,充满幻想。
2.中心:德国和奥地利。
3.代表(1)贝多芬①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
②前期作品体现了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的时代精神,蕴含着革命的力量。
③后期作品突出描绘自然美景与人的心灵的浪漫主义。
(2)舒伯特:被誉为“歌曲之王”;代表作有《小夜曲》、《春之信念》、《野玫瑰》。
(3)舒曼:浪漫主义全盛时期的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蝴蝶》、《幻想曲》。
三、向着自由前进1.开始:法国画家籍里柯以《梅杜萨之筏》,发表了浪漫主义的宣言。
2.高峰(1)代表: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2)作品背景: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
(3)影响: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了高峰,他本人也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知识点拨]浪漫主义美术是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失望情绪的反映,和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不同,浪漫主义画家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注重情感表现。
主题一浪漫主义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是什么?(1)背景①18世纪后半期,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迅速向欧美各国扩展。
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与影响一、定义和起源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它强调个人感受、情感表达、自然景观和对过去时代的向往。
浪漫主义最早在欧洲兴起,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1.强调个人情感:浪漫主义作品常常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强调情感表达。
2.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作家渴望构建一个完美理想的社会或世界。
3.崇尚自然:自然被视为灵感源泉,浪漫主义作品经常描绘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
4.对过去时代的向往:浪漫主义者对中世纪等过去时代抱有一种浓厚的向往感。
三、浪漫主义文学在欧洲的发展1.苏格拉底学派及其影响(18世纪)•英国诗人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浪漫传统,强调诗歌与哲学的相通性。
•英国浪漫主义者将天才艺术家视为社会变革的先驱。
2.德国浪漫主义(19世纪)•古德和席勒等作家通过对神秘、奇异和超自然现象的描写,探索心灵深处未知的领域。
3.法国浪漫主义(19世纪)•维克多·雨果:以《悲惨世界》为代表,揭示社会不公及人性的复杂性。
•亚瑟·隆巴尔:通过超验主义手法,强调个人感受与直觉。
四、浪漫主义文学在其他地区的影响1.美国:华盛顿·欧文、爱伦·坡等作家借鉴了英国和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并形成了独特的美式浪漫主义风格。
2.俄罗斯: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用热情洋溢、情感深沉和对于命运不可抗拒的描写,创造了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独特风格。
3.东亚地区:浪漫主义思潮传入日本、韩国等地,对当地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与意义1.审美观念改变:浪漫主义将情感和理性结合起来,丰富了人们对艺术、文化的审美体验方式。
2.社会变革推动:浪漫主义作品对社会不公和压迫加以揭示,并引发人们对权利、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3.文学创作形式多样化:浪漫主义将诗歌、小说、戏剧等属于不同体裁的文学形式融合在一起,为后来各类文学作品探索了新路径。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点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第二,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
(2)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创作出数量惊人的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著作。
1831年,他完成了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它以离奇、紧张的故事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绚烂多彩的场面和浓郁的抒情气氛而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
1862年,雨果又完成著名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冉阿让,小说的情节始于1815年滑铁卢战役,终于1832年法国六月起义,展现了一幅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悲惨世界》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但作者在探索社会问题出路时,更多地宣扬的是仁慈和宽恕、博爱和感化。
拜伦和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拜伦最重要的作品《唐璜》是一部诗体长篇小说,通过游记方式记述贵族青年唐璜在希腊、俄国和英国等地游历的冒险及爱情遭遇,广泛地反映了欧洲的社会生活,抨击了封建势力,讽刺了资产阶级的虚伪狡诈,热情地呼唤人民起来革命。
他的诗歌洋溢着追求民主和民族解放的精神,饱含高昂的战斗激情。
雪莱在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独立,赞赏法国大革命。
他的诗歌音调优美,节奏明快,想象丰富。
《西风颂》和《致云雀》等举世闻名。
其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描绘了为人类“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诗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