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里的力学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218.62 KB
- 文档页数:5
从大学物理教学的角度看中学物理教育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各专业的重要的必修课,也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基础课。
对学生来讲,这并不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他们在进入大学以前,已经学习了六年物理课程。
我们中学物理的构成体系跟大学基本一样,也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五大部分。
物理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大学物理的部分知识是在中学物理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
经过了六年系统的学习,学生的基础物理基础相对扎实,已经初步具有了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是它们今后学习普通物理的有利条件。
但是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过于要求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也使得我们中学的物理教育的很多方面不利于学生的继续深造。
下面我们分别说一下。
(1)中学物理教学普遍采用的是慢节奏、少容量、关注知识点、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这使得学生对大学的快节奏,大容量,注重知识框架,习题讲解很少的教学方法不太适应。
加之大学物理老师布置的课后习题数量相对高中来说较少,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学习。
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必然面临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转型,但是我们可以使用恰当的方法减少学生在转型过程中的不适应。
比如,高中的物理老师可以适当的从知识点的教学转向物理思想和知识结构的教学,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一方面,大学的物理教学可以适当放慢起始教学速度,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并且及时提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工作,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2)在中学,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应的,教师的作用由主导变成了主宰,在课堂教学中统得太多,导得过细,学生在教师所谓的“引导”下,按照既定的教学环节进行学习,完全丧失了主动权。
毋庸置疑,这对学生应对高考取得好成绩是有好处的,这样的老师通常被认为是负责任的老师。
但同样不可否认,教不是训练,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这样即使能够取得短时间的成绩也不会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之比较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李树祥暑假后,将会有一大批同学进入大学深造。
其中又会有很多同学将会学习大学物理,那么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有哪些不同?教材内容不同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虽然内容上都是由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这五大部分组成,但中学物理只是这些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不是非常紧密,物理中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已在数学课上学过,所以难度较小。
另外中学物理教材一般由演示实验、生产实际、生活经验等引入相关知识,配有较多的插图,所以比较形象生动;每节内容后都配置有关本节主要内容的练习题,这除了使学生掌握本节主要内容外,还有二个重要作用:一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复习所学内容,二是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因为每节内容后给出的练习题都是本节公式、原理的直接应用,大多同学能够做出,而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能正确求解习题时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会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会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中学物理实验编排在教材之中)。
大学物理教材很少从演示实验,生产实际,生活经验等引入相关知识,它注重理论上的分析、推理、论证;插图较少,所以比较抽象;每章后才配有思考题和习题,对学生及时巩固、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大学物理实验不编排在教材中)。
且大学物理教材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加深和拓展,而且与高等数学知识的结合比较紧密,所以难度增加了。
以“重心”概念为例,中学和大学是从不同角度对重心进行研究的,中学阶段对重心是这样讲述的: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从效果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实际上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及物体的形状都有关,重心可能在物体内,也可能在物体外。
大学阶段关于重心的讲述则是按以下方法进行的:将地面上的物体视为刚体,并将其分割成无数质元来看待。
高中物理教学与大学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与大学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中文摘要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它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向导和源泉,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如今,物理学的稳步前进和取得的成就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普通物理课程,是面向高等学校理工科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基础课。
由于普通物理的学习负担相对较重,使得大学新生所表现的不适应现象特别突出。
首先,本文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国内外教育衔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归纳;然后从教育衔接层面,比较和分析了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上的不同;再次,通过问卷调查法、教育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普通物理的教学和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大学普通物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建议,以期通过“教”与“学”的改进,让大学低年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物理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教育衔接问题 AbstractThe study of physics is the most basic and universal law of material movement in nature. It is the guide and sou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t is an important basic subject.Now, the physics of steady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vides extremely favorable conditions.The general physics course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physics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ue to the relatively heavy burden of learning in general physics,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Freshmen’s adaptation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First of all, on the basis of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ducation convergence;Then, the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niversity physics and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in the educational idea, teaching mode, learning method and learning motivation;Again, throug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education statistics, conducted a survey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ituation of college physics, and has carried on a more thorough analysis of college physics and high school physics problem of convergence;Finally,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method and learning method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 to better adapt to the University of low grade students in university physics learning.Key word:High school physics,College Physics,Education convergence problem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从上个世纪全面来看,物理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同时很多其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领域都受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科学发展。
大学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探讨摘要:提高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该文从教师教学的理念、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结合以及注重习题课教学四方面介绍如何进行大学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有效教学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习题课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生一门必修的通识基础课,根据《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大学物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物理课程一般于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下学期开设,是基于高中物理和高等数学基础上的一门学科,也是理工科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先修课程,所以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能[1]够牢固掌握大学物理知识,对学习后续课程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大学物理教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笔者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 教师教学的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树立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崇高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极强的课堂应变能力,科学的教学手段,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等等,要做到这些就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及时准确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教学最终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充分认识到目前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认真有效备课,尽可能多的思考剖析学生,思考新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关联,在备课过程中注意与学生专业的有机结合,例如:对于机械专业,在讲授力学部分时,可以进行拓展,深入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如理论力学等,而对于电信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对电磁学部分内容进行拓展。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运用多种媒体手段以及物理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索物理实质,深刻理解物理本质的能力,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案设计:初中物理力学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物理》章节:第五章力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计量单位,了解力的测量工具。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
4.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概念,了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力的计量单位。
2. 力的作用效果。
3. 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力的概念的理解。
2. 摩擦力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图片中的力的作用现象。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力的作用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力的概念。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力的计量单位及测量工具。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教师讲解力的计量单位及测量工具,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方法。
3. 教师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例让学生能够分析力的作用现象。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力的概念、计量单位和作用效果。
2. 学生分享复习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及作用。
2.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让学生能够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热力学比较分析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在热力学方面的比较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理论深度、数学运算、实验内容、实际应用以及教学方式。
中学物理对热力学的讲解相对较为简单和浅显,一般只介绍基本的热力学概念和定律,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并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
而在大学物理中,热力学的讲解更加深入和全面,涉及了更多的理论基础,如熵、焓、自由能等概念。
大学物理对热力学的数学运算要求更高,需要掌握更多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如偏微分方程、函数变换等。
在实验内容方面,中学物理主要进行一些基本的热力学实验,如热胀冷缩实验、热传导实验等,以加深对热力学概念的理解。
而大学物理的热力学实验则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涉及到更多的实际应用,如热力学循环实验、热辐射实验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际应用方面,中学物理的热力学主要是基于一些简单的物理场景,如理想气体的压力计算等。
而大学物理则会更加深入地研究各种实际工程中的热力学问题,例如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热力发电站的运行原理等。
大学物理热力学的实际应用更加广泛,既涉及到自然界的问题,也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在教学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学物理注重讲解和示范,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讲解,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来辅助教学。
而大学物理注重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通过一些探究性实验和问题解决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在热力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大学物理对热力学知识的讲解更加深入和全面,数学运算要求更高,实验内容更加复杂,实际应用更加广泛,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而中学物理则更加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定律的讲解,实验内容相对简单,实际应用相对局限,教学方式相对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