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 《做个好娃娃》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2.05 KB
- 文档页数:3
《做个好娃娃》音乐教案第一篇:《做个好娃娃》音乐教案《做个好娃娃》教学内容认识四分休止符,有节奏的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
教学目标1.感受和认识四分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
3.演奏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游戏。
二、学念儿歌。
1.教师一拍一拍的有节奏的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叫出声或不叫出声。
2.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它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的出示红牌或绿牌。
4.学生跟教师学念儿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x x。
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
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向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
2.边念儿歌《做个好娃娃》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如:xx x 0 0 xx xx xx x x x xx 0 5.请同学自己设计节奏并表演。
五、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1.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处准确休止。
课堂小结:认识了多种打击乐器,还知道了四分休止符,今天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啊!第二篇:一年级音乐做个好娃娃教案一年级音乐做个好娃娃教案教学内容认识四份休止符,有节奏的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
教学目标感受和认识四份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
3演奏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游戏二、学念儿歌。
教师一拍一拍的有节奏的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模仿鸭子交出声或不叫出声。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1.2 读童谣做个好娃娃》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1.2 读童谣做个好娃娃》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童谣,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朗读技巧,同时教育学生做一个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娃娃。
教材中包含了简单的节奏和音高,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他们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
他们对音乐有天生的热爱,能够通过听、唱、跳等方式自然地感知音乐。
但同时,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逐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童谣,并掌握简单的节奏和音高。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朗读技巧。
3.教育学生做一个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娃娃。
四. 教学重难点1.童谣的节奏和音高的正确朗读。
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节奏和音高。
2.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童谣。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童谣的相关课件,包括文字、图片、音乐等。
2.教学乐器:准备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如拍手鼓、铃鼓等。
3.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音乐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如“抓手指”,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的状态。
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安静坐下,准备学习童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童谣《做个好娃娃》,并范唱歌曲。
同时,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童谣的歌词和节奏,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手持打击乐器,按照童谣的节奏进行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节奏错误,并引导学生注意音高的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朗读。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读童谣做个好娃娃》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读童谣做个好娃娃》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课程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简单易懂的童谣形式,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听话、懂事、孝顺的好娃娃。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和节奏感,能够跟随音乐进行合唱。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歌词的理解和唱腔的控制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耐心引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读童谣做个好娃娃》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通过学习歌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做一个听话、懂事、孝顺的好娃娃。
4.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高音部分。
2.歌词中的一些词汇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解释和引导。
3.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和唱腔的控制还需要加强,教师需要在这方面给予关注和指导。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首先为学生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讲解法:教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唱腔和节奏感。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歌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3.准备相关童谣资料,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其他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读童谣做个好娃娃》,并演唱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读童谣《做个好娃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节奏《红灯停绿灯行》»,巩固学生对休止符的认识。
2.学习童谣《做个好娃娃》,能用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并随节奏读童谣。
3.在读童谣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掌握休止符。
过程与方法以打击乐器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体会音乐的节奏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音乐的节奏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
【教学重点】以打击乐器为伴奏,有节奏的读童谣。
【教学难点】准确打击节奏并随节奏读童谣。
【教学准备】打击乐器、红绿灯牌、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学生:唱红灯时立正唱,唱绿灯时踏步唱。
在四分休止符的地方拍一次手。
教师:手风琴伴奏。
2.复习四分休止符。
做音乐游戏。
教师:出示红绿灯牌,绿牌代表一个四分音符,红牌代表一个四分休止符。
学生:看到绿牌模仿鸭子叫“ga”,看到红牌读“m”,代表声音停止。
二、学习童谣《做个好娃娃》1.感知童谣。
课件播放童谣《做个好娃娃》示范曲。
2.学习节奏。
2.1.教师拍击节奏,学生跟教师拍击节奏。
(教师先自编节奏,学生模仿;然后拍击童谣《做个好娃娃》的节奏学生模仿,休止符出拍肩。
反复练习几遍。
)2.2.引导学生用手拍击节奏、读童谣。
在休止符处拍肩、读“空”。
2.3.给学生分发打击乐器,分别简介每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2.4.教师拍击节奏,学生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
2.5.教师指导学生试奏童谣《做个好娃娃》的乐谱。
在休止符处教师敲一下锣。
2.6.学生齐奏乐谱。
3.读童谣3.1.教师指导学生逐句带伴奏读童谣。
3.2.学生带伴奏齐读童谣。
3.3.以领读、齐读的方式读童谣。
分别让不同的组扮演“小黑鸡、小青蛙、小白猪、小花猫、小黄鸭”来领读每段的1-4小节,然后全班齐读5-8小节。
教师用锣演奏休止符。
三、课堂总结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总结。
四、作业回家选自己家的一件物品当做打击乐器来伴奏,把童谣读给家长听。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2 读童谣做个好娃娃》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1.2 读童谣做个好娃娃》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通过学习童谣,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童谣,旨在通过朗读、演唱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音乐充满热情。
但在音乐知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基础薄弱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能够熟练地朗读童谣。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3.通过对童谣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做一个懂事、礼貌、勤奋的好娃娃。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的掌握: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童谣,注意音准和节奏。
2.歌曲的演唱:学会歌曲《做个好娃娃》,并能熟练地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欣赏教学法:让学生聆听、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童谣、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
2.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音乐和童谣。
3.童谣道具:准备一些童谣中的角色道具,如娃娃、小鸟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童谣中的角色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喜欢的人物。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童谣,学生跟随朗读。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乐节奏,正确发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童谣进行演唱。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童谣。
如:填空游戏、接龙游戏等。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下《做个好娃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四份休止符,有节奏的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
教学目标1.感受和认识四份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
3.演奏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游戏二、学念儿歌。
1.教师一拍一拍的有节奏的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交出声或不叫出声。
2.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它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的出示红牌或绿牌。
4.学生跟教师学念儿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x 。
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
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向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
2.边念儿歌边用打击乐器伴奏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如:xx x 0 0 xx xx xx x x x xx 05.请同学自己设计节奏并表演。
五、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1.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出准确休止。
课堂小结:认识了多种打击乐器,还知道了四分休止符,今天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啊教案-《小胖胖》教学目标:学会演唱歌曲,自行设计动作进行合作表演了解领唱齐唱两种演唱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领唱和齐唱的演唱形式能参与合作演唱教学过程:一、复习1、课堂常规训练2、师生问好3、歌曲表演唱《小蚂蚁》4、小结二、学习歌曲。
1、节奏游戏--模仿打拍,提示注意倾听(培养良好的音乐倾听习惯)2、学习歌曲1)欣赏歌曲范唱,听听小胖胖是怎样的孩子第一段---回答问题2)用表情告诉老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2 读童谣做个好娃娃》人教版 (2)一. 教材分析《1.2 读童谣做个好娃娃》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通过学习童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同时,通过童谣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心,做一个听话、懂事、有爱心的好娃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唱歌、跳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节奏、旋律的概念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耐心引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做个好娃娃》这首童谣,并能流畅地唱出来。
2.通过学习童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心。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做个好娃娃》这首童谣,并能流畅地唱出来。
2.难点:童谣中的节奏、旋律。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着学唱。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音频:童谣《做个好娃娃》2.教学PPT:包含童谣歌词、图片等3.教学道具:小娃娃头饰、花朵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童谣《做个好娃娃》,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教学PPT,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童谣的歌词。
引导学生跟读歌词,注意发音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童谣,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旋律。
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对唱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掌声。
通过表演,巩固学生对童谣的掌握。
《做个好娃娃》教学设计
(读童谣)
一、教材分析
《做个好娃娃》是一项综合音乐活动,包括认识四分休止符、念儿歌、用打击乐器伴奏等内容。
在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中,学生认识了模仿鸭子叫声的四分音符。
本单元认识时值长短相同但表现方式不同的四分休止符。
《做个好娃娃》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借用动物的叫声告诫儿童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
儿歌节奏中有三个四分休止符。
在演唱中要注意休止符的准确运用。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儿歌《做个好娃娃》,使用打击乐为器歌曲伴奏。
2.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认识四分休止符,并能够在歌曲中准确地运用。
3. 培养学生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节奏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能按节奏念儿歌。
2. 能用打击乐器伴奏。
(二)教学难点:
1. 认识“四分休止符”,并能够准确地读出。
2. 聆听、模仿、拍击节奏。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导语:让我们一起演唱《小蚂蚁》
教师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表演唱《小蚂蚁》
游戏要求:老师举红牌时,学生在心里默唱;举绿牌时,学生放声歌唱。
(二)学习“四分休止符”
1. 认识休止符
过渡语:用0表示休息一拍,虽然不出声音,但是它也是一个音符。
当你
看到这个四分休止符的时候要更加关注它,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助你来表现它吗?
出示节奏:X X X O
学生活动:拍击节奏(根据学生能力,教师可示范拍击)。
用自己的办法准确读出四分休止符。
(在休止符处用点头表示;在休止符处用攥拳表示……)
2. 节奏练习
过渡语:谁能准确念出这些节奏呢?
学生活动: 拍击节奏
(三)学习儿歌
导言:欢迎来到“好娃娃”的聚会,来到这里的每一位小伙伴都要“做个好娃娃”!怎么样才能做个“好娃娃”呢?我先来听听“小黑鸡”是怎么说的吧!
1. 学习第一段儿歌
(1)听辨内容
教师活动:老师示范念读第一段儿歌。
学生活动:听辨
(2)学习第一段
学生活动:按节奏读第一段的儿歌。
(3)歌曲处理
教师活动:指导读得不准的地方。
(4)全班再读。
(5)多种形式念读
师生对读,按书上“领”和“齐”的要求进行。
课堂评价:师生评价。
2. 学习第二段儿歌
过渡语:你自己能试着念读第二段吗?
(1)学生自学第二段儿歌
学生活动:根据曲谱自学第二段儿歌
(2)多种形式念读儿歌
学生活动:以个别学生领,其他学生齐读的方式再读第二段儿歌。
3. 自学第三、四段儿歌
(1)学生自学
学习方式:同桌间相互合作一起把第三、第四段的儿歌自己读一读,可以按“领”和“齐”的方式交替进行。
(2)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活动:请学生展示念三、四段的儿歌。
(3)学习评价
课堂评价:学生互评,老师奖励。
4. 完整念读
过渡语:一起完整念读一遍吧!
学生活动:完整念读儿歌
(四)配器
节奏:
4/4
(也可视学生情况,教师设计其他节奏。
)
1. 分四人小组讨论:你会用什么样的打击乐器来伴奏,念儿歌呢?
2. 请学生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
3. 小组练习。
4. 小组展示。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学会儿歌的同时认识了四分休止符,并能够在儿歌中准确的读奏。
让我们再次用打击乐器伴奏儿歌,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