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格式:docx
- 大小:88.22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讲导论 (1)一、什么是社会科学 (1)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 (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1)2.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差别 (2)二、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3)1.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A、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本体论和认识论 (3)B、方法论对本体论的贯彻 (6)C、两种主要流派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实证主义和理解或阐释主义 (8)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与发展 (10)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和范式 (13)一、客观性与价值观 (13)1.客观性维度与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 (13)2.价值观和社会研究中的价值观 (14)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15)1.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15)(1)实证主义 (15)(2)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和普遍性 (15)(3)实证主义方法类型 (16)(4)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6)(5)实证研究的步骤 (17)2.马克思.韦伯的理解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17)(1)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思想来源于取向 (17)(2)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 (18)(3)韦伯社会科学功能规定及其应用 (21)3.批判主义 (22)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23)一、基本预设 (23)1.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物质生产决定的复杂系统 (23)2.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 (24)3.人类社会是一个矛盾系统 (25)4.社会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26)二、基本范式:基本原则、理论取向、基本方法、基本概念范畴 (26)(一)基本原则 (26)(二)基本理念取向 (27)(三)基本方法 (29)(四)基本概念范畴 (34)第一讲导论“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一、什么是社会科学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最早给科学下定义的是13世纪西欧的宇宙学者威赖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第一,社会科学方法是否可能?第二,社会科学与社会方法论第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形成、内涵和原则第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一、社会科学方法是否可能?在讨论社会科学方法的时候,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社会科学是否可能?也就是说,在研究社会现象的过程中,真的存在有所谓的社会科学方法吗?如果有的话,这种方法能像自然科学方法那样给我们提供正确地预测和控制社会现象变化和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吗?西方不少学者甚至著名的思想家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大名鼎鼎的现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开宗明义就表明:“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进程。
”“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拙劣的方法——不能产生任何结果。
”“由于纯粹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
”他所谓的纯粹的逻辑理由就是,人类历史的行程是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的,而人类本身不能用合理或科学的方法来预告我们科学知识的未来增长,因而所谓古代神话的俄底普斯预言在历史发展历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
”“所以历史决定论的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
”美国的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在《真理与进步》中也指出,社会科学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在“预测还是一个理论被归入‘科学’的必要条件”时,“我们对是否把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或文学批评归入科学感到犹豫不决,因为这些学科似乎都无法回答‘如果我们这样做,事情将会怎样?’这种形式的问题。
”二战之后,经济学一跃而成为显学。
但是,它被批判和被责难的命运也不比其他学科好。
美国的小阿尔弗雷德·马拉伯在其《迷惘的预言家:当代经济学家的历史》中曾不无讽刺地说,在美国,人们看到每当华盛顿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职位因种种原因空缺时,美国经济便处于二战后最好的时期,而“在哈伯·斯坦和查尔斯·舒尔茨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任职期间,贫困率以每年将近2%的可怕速度增长。
导论1.什么是社会?社会科学的特点是什么?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认为,社会是以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
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说明和合理评价。
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2)依赖性,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影响,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4)难验证性,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因而难以验证。
2.什么是方法?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今天我们所说的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于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有所差异,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因此这里所说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上包含了人文学科的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哪些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主体性原则。
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3)整体性原则。
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具体性原则。
导论 1.如何理解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 社会认识即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社会科学方法论即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一、总体来说,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二、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自发——自觉,具体来说,神话传说(原始社会自发认识)——非理性方式(第一种自觉形式)——理性求知(批判性的)、实证方式(发展性的)、非理性方式。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 2.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法论》复习资料导论⼀、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法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三)社会科学⽅法论的性质和特点1.⽅法:2.⽅法论:是关于⽅法的理论,以形形⾊⾊的⽅法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关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向。
依据其层次⾼低的不同可分为:哲学⽅法论、科学⽅法论、技术⽅法论3.社会科学⽅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法的理论,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法的概括和总结,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化的分裂会使受过⾼等教育的⼈再也⽆法在同⼀⽔平上共同就任何重⼤的社会问题开展认真的讨论。
由于⼤多数知识分⼦都只了解⼀种⽂化,因⽽会使我们对现代社会作出错误的解释, 对过去进⾏不适当的描述, 对未来作出错误的估计。
”——[英]斯诺:《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 陈恒六、刘兵译, 四川⼈民出版社,1987 年版。
译者序, 第5 - 6 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法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命变⾰1.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社会思想理论,都有⼀定地位作⽤,但因狭⼩⽣产规模+剥削阶级的偏见,导致其在不能在总体上给社会历史以科学说明,即便是在⾃然观上唯物主义,⼀旦踏⼊社会历史领域,马上就变成历史唯⼼主义。
2.19世纪中,马恩适应⽆产阶级解放⽃争的需要,吸收⼈类数千年的思想认识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盾运动,并科学总结了⽆产阶级⽃争的实践经验,创⽴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存的物质⽣活条件,并据此说明政治、法律、哲学和宗教观点,即⽤社会存在解释社会意识,⽽不是相反。
这样,唯⼼主义就从它的最后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被驱逐出去。
达尔⽂:⾃然界的规律——马克思:社会历史的规律。
4.马克思从实践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批判了历史唯⼼主义,认为⼈们的社会认识视野应该“从天上回到⼈间”,聚焦于现实⽣活。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许倩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近代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产生。
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推动了各门自然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使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也纷纷建立起来。
例如,现代意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都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当然,这并不是说近代以前,没有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思想。
但现代社会科学却只能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之上。
(2)人文科学的发展一般来说,人文科学主要研究恒久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人类历史进化的反映。
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政治、管理等领域的现象和活动。
从时间上讲,人文科学各学科在古代就已产生,而社会科学各学科产生于近现代。
但实际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所以,我们往往以“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统称之。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近几年,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在现代社会,如果说,自然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1)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不仅要探讨各种方法,而且要以对多种方法为对象,探讨方法的本体基础、基本性质、中介特点、传导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研究者和运用者的方法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所谓的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涉及基本立场、假设及出发点,可划分为哲学方法论与具体学科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涉及的是前者。
马克思主义阐述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描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并认为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方法论是对世界观的体现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了实践观、系统论、矛盾分析法等社会科学方法。
以下是对这几种方法的认识与说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马克思认为物质是以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形式存在的。
他认为物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发展变化,因此,他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的方法。
对一个问题的认识与解决,需要以实践为基础,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在物质实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观,并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他把实践分为三个阶段:确立实践目的与方案;实践主体根据实践目的及方案借助一定的手段作用于实践客体;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结果并以此修正实践目的、方案,反馈调节实践活动本身。
物质世界在时空中不断地运动、变化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认识和实践也要从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出发。
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并在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决定其它一切活动;实践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并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时间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并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咱们党的第二届领导人邓小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以此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重新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前进。
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社会科学方法论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集体化为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2)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3)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布局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话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5)发展性原则;这就是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和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2)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坚持是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3)要反对“过时论”和“僵化论”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市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他能够把社会中的物质关心、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下来;科学阐明人们的社会存在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为什么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1)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防止主观随意性;是“先验论”和“反应论”的问题;原则是从人类历史和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只有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的原则才是正确的,应该是抽象后的结构研究后的结果2)原则属于意识的范畴,是一种认识;而研究的出发点要立足实际所以必然不能以原则这样的意识概念为出发点;同时,以实际为出发点的认识行为的根本任务是得到新的认识;3,如何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1)理论的正确与否,只能接受实践检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2)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长期的实践检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3)不存在永恒的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要发展防止思想僵化,不能固守已有理论成果;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不仅是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本身的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社会系统的复杂性1)社会系统要素多且种类多,自然环境系统、人口系统、生层建筑系统、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力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层次关系;社会系统是高度分层的,而且每一层次的价值标准,考虑问题的时空尺度是不一样的2)社会系统组织关系复杂,系统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逆转的,不具时间平移不变性;社会系统的组织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其中按主导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两种类型;3)对社会系统分析,存在定量方法运用上的困难;对于社会系统来说,目前通常只能限于定性的阐述,给出的理论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2,为什么说社会是有机体马克思主义把社会系统称为社会有机体,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内部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系统的发展,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形态;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血肉”的,则是政治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诸多因素,三者相互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生命有机整体;3,试述研究社会系统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整体功能具有非加和性,系统整体对于组成部分具有制约性2)结构性原则,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结构的变化决定功能的变化;合理的结构促进系统的优化3)层次性原则,社会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是共同的运动规律,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运动规律;社会科学研究既要重视研究社会系统之各个层次的层次分析,重点在于研究各个层次上的特有属性和特殊规律,研究各个层次上质的差异性;因此,社会系统层次研究能够达到系统各个层次协调有序,功能优化;4)开放性原则,开放系统就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源、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系统,系统只有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源、信息交换才能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系统处于不能正常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将不可避免的导致结构解体和混乱无序;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的关系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矛盾贯穿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之中;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生产力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序,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时,就要求变革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基本矛盾和规律,抓住了它就能抓住了理解人类社会矛盾全局、解释“历史之谜”的总开关;2,为什么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1)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方法;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问题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的矛盾观的重要方法论;3,试述利益分析方法与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的区别与联系;1)利益分析法:即主要是根据人们获得的不同经济利益,将社会成员划分为若干个利益群体;如有的学者根据人们在改革开放中的利益得失,将我国社会成员划分为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者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2)阶层分析法:这种方法以职业分工等多种因素为依据,对社会成员进行阶层划分,如有的学者将我国社会成员划分为农民、管理干部、工人、知识分子等阶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经历了从“冲突论”到“功能论”的重大发展,仍然能够用来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阶级层结构;对于正确分析当代中国的两大基本阶级与其他阶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正确分析当代中国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关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能够对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做出准确分析;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基本含义1)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东西;2)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都要在历史上消亡3)人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二,社会历史过程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行和曲折性;2,试述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和主题选择性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自然界的发展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意识的;社会历史发展是自觉的、有计划、有意识的,是人的活动的结果;这集中表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包括选择“做什么”和“怎么做”,即包括选择实践目标、实践手段、实践方法等等;但是,选择绝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客观的标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性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一,实践的客观性决定社会的客观性;第二,人的选择受到现实的生产力状况的制约;第三,历史是自然的历史人类活动的规律要服从自然规律;第四,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第五,历史是一个合力;3,试述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方法,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应坚持历史主义方法1)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2)历史的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不能把这种真实对立起来3)坚持历史主义原则,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特殊表现;4)坚持历史主义方法还要反对历史复古主义;历史复古主义在当代表现形式之一是文化保守主义;不同时代有不同文化,当代中国文化只能产生于我们正在进行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2,“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强调:不能从“现实的人”所构成的现实社会之外寻找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科学学科对象实际上只是“现实的人”的一方面属性,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例如有的经济学所定义的“人”是自利的“理性人”有的社会学所定义的“人”是生而平等的’平等人”有的政治学所定义的“人”是生而自由的“自由人”这些所谓的人的假说,只是从一定角度对现实的人的某种逻辑抽象,它与“现实的人’的现实特点是有很大差别的,它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王国,”现实的人“是这些属性和特点的具体集合,相互约束和相互补充的聚集在一起,共同表现着某个人的综合性特点,“现实的人”的综合性特点中哪一个表现为主要特点,要从他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条件的特点来研究;3,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社会是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条件第一人的本质是人所存在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规定的;第二,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关系的重要表现;第三,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关系的重要表现;第三,社会共同体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四,社会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第五,社会共同体性质与人的发展要求的矛盾推动社会结构的发展变迁;社会结构表现为不同社会共同体组成的复杂性体系共同体的利益和共同成员的利益一致时,这个共同体是真实的;相反,共同体的利益只是与小部分成员利益一致,这个共同体就是虚假共同体;不同性质的社会共同体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社会进步的总体趋势是社会进步的总体趋势是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的逐步消除和真实性不断实现的过程;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们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性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表现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起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的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1,真理与价值有何关系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的关联着客观事实,价值先是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一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的统一;二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便是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悦的属性;三真理与价值优势统一不可分的1,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2,真理与正取的价值观相一致,正取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四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2,试述社会认知的特点与方法;1社会认知与自然认知有所区别,社会认知是认识的自我相关,并因涉及人们的利益和价值观,需要人们给与体会和理解;社会的社会认知所追求的是揭示社会历史想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括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2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不是在实验室或试验田,而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只有在研究者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参与了观察对象的活动行为,把握住作为现象和本质之统一的“社会现实性”,进而如实地进行事实描述;3概括与综合,社会科学不只是关于对象的“实证性”研究和“描述性”把握,还包括了“批判性”研究和“规范性”把握;所谓“批判”,是思维和观念领域的分析、结构和重构:所谓“规范”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衡量对象,社会科学正是通过其批判性和规范性实现其影响人的行为和社会现实的功能;3,试述社会评价标准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人类是靠自己的能力,特别是社会生产能力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产能力是人类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自己最大的财富,也是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也构成了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是归根到底意义上的根本标准;社会生产力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力量而是一个丰富的社会概念,不止包括了人的体力和智力,还包括人们的分工与合作;并关联着人性的丰富和文明的不断提升;所以社会生产力标准不等于GDP至上论,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价值不等于利益,价值观不等于利益观,利益是现实的,价值则是理想性;这里所说的人民利益,既包括当下的现实的利益,也包括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表现在政治、道德、法律、审美等各方面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1,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他从客观历史整体的高度深入考察并论证了人类历史在生产力推动下分散向整体的发展趋势,指出这种趋势是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历史向普遍性和世界性的历史发展和转变,世界历史的未来就是共产主义,人类本身则同时从地狱性的封闭条件下的个人向世界历史性的自由发展的个人转变;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入手,分析历史的发展变化,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从价值目标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明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2,试述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目前世界经历从经济全球化向经济国家化的转变,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冷战后近20年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特别是美欧国家衰退和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国家化矛盾的加剧,以及由此导致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在经历了20年之后,陷入自身的发展困境,经济全球化正面临倒退,走向经济国家化,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打开了经济全球化这个潘多拉盒子,饥渴的资本纷纷从美国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因为那里有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而美国和西方因为发展趋于饱和,投资回报空间越来越稀薄;其次,全球经济中心的转移导致全球经济结构两级的产生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态势,其三,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全球财富分布的改写,导致美国的衰退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其中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最引人入目,全球化不仅改变了国家之间的财富分部,同时也加剧了国家内部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现象;3,学习世界历史理论方法论有何意义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合理引导社会发展,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有助于正取认识和把握“国情”问题,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国情,何谓“国情”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恰恰在这里包藏着深刻的辩证;2有助于正取认识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超越问题,按照一般的理解,社会制度的发展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超越,但其所经历的生产力发展阶段是不能超越的;3有助于正取理解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主要涉及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唯物史观,任何社会发展都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然而如何理解和把握这种矛盾运动则有一个方法论或视野上的问题;。
第一讲导论【教学基本要求】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及方法论意义,通过对社会科学特点、研究范式的介绍与了解,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对存在于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各研究流派如实证主义、建构主义进行分析,明确其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区别和应用范围,从更宽阔的视界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授课对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课时】2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的演变;2.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特点;3.了解各种方法论流派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性。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现代人文社会科学流派的优缺点;2、科学研究中的研究范式、各层次方法及其应用;3、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价值。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现代各流派研究范式的承继与创新的关系。
【主要教学要点】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二、社会科学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一般方法与社会科学一般方法的关系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关系五、如何评价我国社会科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和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科学(一)科学“科学”现在成了一个使用范围最广、重复频率最高的字眼,似乎已为人人所理解和接受。
如:谈到21世纪,人们会说这是“科学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宣传中,我们经常听到“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在工厂、公司和建筑工地上,我们经常看到“科学施工、科学管理、节能增效”的标语;在农村,农民们开始讲究“科学种田”。
那么,究竟到底什么是科学呢?在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就是知识、学问的意思。
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原因的知识。
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进一步把知识与科学联系在一起。
“科学是知识”,那么“知识是不是科学”呢?有些知识是科学,有些知识就不是科学而是谬误,只有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系统的知识才是科学。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中给科学下了这样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导论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1、神话传说阶段神秘的原始思维互渗律集体表象2、自然哲学阶段有关社会的思想与有关自然的思想混合在一起。
3、宗教神学阶段领悟上帝的旨意是社会认识的主导方式。
“天启真理”4、近代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文艺复兴:人性复苏,以理性对抗神性,以人权取代神权。
启蒙运动:以“理性”之光驱散黑暗,将人类引向光明。
(Enlightment)宣扬自由、平等和民主。
重要的思想成果和学科代表科学主义:以自然科以自然科学为榜,以实证方法研究社会。
孔德:“社会学之父”奥古斯特·孔德自然人世本无隔,万象群学由孔德。
智识发展三阶段,进步秩序两相合。
实证学坛常罗雀,人道宗教诟病多。
孤独穷困终身事,贤愚成败怎评说?涂尔干与《自杀论》埃米尔·涂尔干问祖应寻涂尔干,边缘群学登教坛。
社会分工开宏论,机械有机团结观。
方法准则成一言,自杀类型分四端。
宗教生活源何处?神仙在世不在人本主义:关注人的情感、意志、欲望和个性。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1、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辨析科学(science),源于拉丁语scio(知,知识)自然科学就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2、自然科学的特点: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3、人文科学(The Human Sciences /Humanities):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学科范围:古典学、宗教学、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
“人文科学”还是“人文学科”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学教授林毓生“我认为‘人文学科’绝对不能把它叫做‘人文科学’”。
“人”不是机器,有对自己的特别要求,总要肯定自己的价值,总去寻找自己活着的意义。
4、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三种通行定义:美国《教育研究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探索人类关系的各种科学”。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探讨社会机构及团体行为及个人在团体中行为表现的科学”。
《大美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America, 1994):“主要是以人际关系为探讨对象,内容广泛,很难下简单的定义,而此学科所涵盖的范围也不易分类。
”简言之,社会科学专门探讨以人为主体而衍生出来的所有课题,这其中包括探讨人类社会生活层面的知识领域,探讨人类、文化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研究分析人类行为、人际关系及人类与其他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基本学科 :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律学主要学科 :人类学/历史学 /教育/统计相关学科:心理学/地理/礼俗/国际关系/公共行政/劳工关系(工业)/财政 /交通 /管理科学边缘学科:区域计划/心理分析/人口统计 /哲学/军事/语言社会科学范围在扩大:大众传播、教育心理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历史人类学、经济地理学、经济人类学……社会科学能称为”科学”吗?研究对象:复杂性、多变性与不可预测性研究水平:难以获得放之四海皆准的公式、定理与模型。
社会科学的特点——社会科学是可能的吗?1、从研究对象看: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区别(1)复杂程度不同“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既不是机器,也不是生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因果联系不同社会因果关系极其复杂(3)受认识主体的影响程度不同“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人:情感、目的、意志情人眼里出西施马克思:“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4)社会科学研究主体的参与性“与自然科学所界定的自然界不同,社会科学的对象领域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仅研究对象包括了研究者本人,而且被研究的人还能够与研究者展开各种各样的对话或辩论。
在自然科学中,辩论的问题通常无须诉诸于研究对象的观点就能够加以解决。
相反,社会科学家所研究的民族(或其后代),不管其观点是否为学者们所探求,都越来越频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而对研究者来说,他们的闯入经常都是不受欢迎的。
”(华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1930年-,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1、研究侧重点不同:社会科学:社会整体性的社会存在,社会关系及社会制度的发生发展规律。
人文科学:社会关系中个体性的心理,意识,语言,思维,知识,信仰,行为规范,审美观念等主体意识的发生发展规律。
人文主义(Humanism):归属于思想史范畴,同一大类的还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精神等,它们表现为社会思潮和思想主张立场。
基于这四个原因,人们有理由问:社会科学是可能的吗?1、肯定性回答(绝大多数)代表人物:(1)恩格斯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也完全像在自然领域里一样,应该发现现实的联系,来清除这种臆造的人为的联系。
这一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2)涂尔干(又译“迪尔凯姆”)《自杀论》(1897年)自杀是一种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是客观事物,要研究它,就必须把它当做事物来看待……把一切现象都看做事物,是所有科学的出发点。
社会现象毫无疑问体现着这种性质。
”自杀取决于社会的整合度。
2.否定性回答代表人物:(1)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年-1911年,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 )社会科学的重点应在于个体化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而非像自然科学那样去追求所谓的普遍规律。
(2)席勒(Ferdinand Canning Scoot Schiller , 英国哲学家,1864年 -1937 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情感与理性互动的过程。
“人文主义就是对于下面这个见解的系统一贯和有方法条理的发挥:每一种思想都是一种个人的行为,做这个行为的是某个思想者,而对于这个行为是可以让他来负责的。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趋同的迹象“自然科学一直都朝着一个新的方向转变,它日益地将宇宙看成是不稳定的、不可预测的。
于是,宇宙便被设想成是一种能动的实在,而不是一架受处于自然之外的人操纵的自动机器。
与此同时,社会科学也在朝着一个新的方向转变,日益地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
自然科学与社会的趋同比以往更加明显,一直于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两者都是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
”(“重建社会科学委员会”,1993)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三个”统一”.1.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Eg:希特勒与德国人、姚明与中国人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述:“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2.实证性和理解性的统一实证性:从孔德到马恩到涂尔干理解性:狄尔泰“解释学”“‘理解’是日常生活的一个普通的过程;‘理解’作为关于人的最基本的知识(更不用说关于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知识)之源泉乃是重要的;‘理解’是一个唯一性的过程,亦即是说,是一个既不能从一个过程派生出来,又不能为另一个过程所代替的过程;最后,‘理解’是人文科学方法的一个基本方面,这个基本方面使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
”区别:人类社会有自己特殊的运动规律联系:人类仍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运动包含全部生命运动、化学与物理运动等较低级的运动形式。
研究方法上社会科学应该坚持实证与理解相结合。
3、必须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科学应该保持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
即只讨论“是什么”、“不是什么”,而不讨论“应该”或“不应该”。
马克斯·韦伯群学三足有其一,价值中立不可欺。
进步岂止生产力,宗教伦理辨东西。
权威政治可类析,除俗祛魅尚法理。
韦伯若见铁笼摧,大师来生能无泪?科学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判断,与判断者的价值取向无关。
“‘价值’的问题完全是在知识的范围以外。
那就是说,当我们断言这个或那个具有‘价值’时,我们是在表达我们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在表达一个即使我们个人的感情各不相同但仍然是可靠的事实。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克隆人:(1)能不能?(2)应不应该?该不该制造出来?该不该发表?荷兰科学家培育出史上最强毒,一旦外泄可导致上百万人死亡.《科学》杂志,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咨询委员会(NSABB)社会科学研究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实现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哲学家论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库恩(Thomas Sammual Kuhn , 1922年 -1996年,美国科学史家,哲学家 )《必要的张力》:“不同创造性学科的特点,首先在于不同的共有价值的集合。
”帕特南(Hilary Putnam, 1926- ,美国哲学家) :“每一事实都含有价值,而我们的每一价值又都含有某些事实。
”,“一个没有价值的存在也就无所谓事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概言之,社会科学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社会活动中人的主体能动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要考虑到人的主体参与性,要从主客体统一的角度去认识社会现象和规律.第二,社会现象表现出个体性、偶然性、随机性,这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困难性。
第三,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宏大复杂的系统,这决定了对社会现象认识的极端复杂性。
第四,社会科学具有意识形态性。
社会科学的作用:1.认识世界2.传承文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3.咨政育人4.服务社会(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1、方法、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1)方法从词源学看,“方法”来源于μεταδο s[metods] . “沿着” +”道路”•遵循正确道路的行动.“方法”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的意思.“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方法就是人们从事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行为方式,或者说,方法是一切活动领域中的行为方式。
方法的重要性黑格尔:“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关系.”爱因斯坦的公式A=X+Y+ZA:成功X:艰苦的劳动Y:正确的方法Z:少说空话弗兰西斯·培根: “正如俗语所说的,一个能保持着正确道路的瘸子总会把走错了路的善跑的人赶过去.不但如此,很显然,如果一个人跑错了路的话,那么愈是活动,愈是跑得快,就会愈加迷失得厉害 .”关于学问与方法的几种比喻:1)点石成金之“指”(吕洞宾寻传人的故事)2)开门之钥匙3)切物之刀4)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2)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