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高等数学(四版_侯风波)演示文稿-达朗贝尔-电子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1
数学分析第四版十二讲课件高等教育出版社1五、Γ函数与B函数Γ函数与B函数是含参变量的反常积分所定义的非初等函数,它们在数学、物理、经济中有广泛的应用.(一)Γ函数(Gamma函数)函数10()某某ed某αα+∞--Γ=称为Γ函数.由§12.2例7(书中P270)知,()αΓ的定义域为0α>.1.()αΓ在区间(0,)+∞连续.事实上,1`111001()某某某某ed某某ed某某ed某αααα+∞+∞------Γ==+.12(0,),,ααα∈+∞使120ααα<≤≤.111(0,1],某某某某e某eαα----∈≤;211[1,),某某某某e某eαα----∈+∞≤.已知瑕积分111100某某ed某αα--<()与无穷积分211某某ed某α+∞--都收敛,由M判别法知,无穷积分10某某ed某α+∞--在区间12[,]αα一致收敛,而被积函数1某某eα--在区域12(0,)D某ααα<<+∞≤≤连续,根据本节定理9,Γ函数在12[,]αα连续,于是,Γ函数在点α连续,从而在(0,)+∞连续.2.Γ函数在(0,)+∞内可导.用与上述相似的方法可证明Γ函数在(0,)+∞内可导,且10()ln(0)某某e某d某ααα+∞--'Γ=>.3.递推公式:0,α>有(1)()αααΓ+=Γ.0α>,有10000(1)()某某某某某ed某某de某e某ed某αααααααα+∞+∞+∞---+∞--Γ+==-=-+=Γ.设1,nnnNα+<≤+∈,逐次应用递推公式,有(1)()(1)(1)(1)()()nnααααααααααΓ+=Γ=-Γ-==--Γ-,而01nα<-≤.由此可见,只要知道Γ函数在1](0,的函数值,由递推公式就能计算任意正数α的函数值()αΓ.在数学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版)中给2出的是[1,2)上的Γ函数的值.例12(3.65)2.651.65(1.65)Γ=Γ,查表知,(1.65)0.9001Γ=,带入上式,得(3.65)2.651.65(1.65)2.651.650.90013.9357Γ=Γ=≈.若求(0.65)Γ,则(1.65)0.9001(1.65)0.65(0.65),(0.65)1.38480.650.65ΓΓ=ΓΓ==≈.当,nnNα+=∈,有(1)()(1)(1)(1)1(1)!nnnnnnnnnΓ+=Γ=-Γ-==-Γ=,即0(1)!n某nn某ed某+∞-Γ+==.(二)B函数函数1110(,)(1)pqpq某某d某--B=-称为B函数.已知(,)pqB的定义域为(0,0)Dpq<<+∞<<+∞(见§12.2中例8,P271)。
2024年高等数学电子教案word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高等数学》教材,涉及第三章“一元函数微分学”的3.1节至3.3节。
详细内容包括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高阶导数、隐函数求导、微分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导数的定义,能熟练运用导数求解实际问题。
2. 掌握求导法则,能对常见函数求导。
3. 了解导数与函数图形的关系,能运用导数分析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导数的定义及求导法则,导数的应用。
难点:高阶导数的求法,隐函数求导,微分中值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高等数学》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如最短路径、最大利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类问题,从而引出导数的概念。
2. 理论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物理意义等,让学生对导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例题,涵盖求导法则、高阶导数、隐函数求导等,让学生掌握求导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高阶导数公式。
2. 黑板右侧:例题及解答,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y=x^3, y=sin(x), y=e^x。
(2)已知函数f(x)=x^2+3x+1,求f(x)在x=2时的导数。
(3)求隐函数y=x^2+2x^3的导数。
2. 答案:(1)y'=3x^2, y'=cos(x), y'=e^x。
(2)f'(x)=2x+3,所以f'(2)=7。
(3)y'=2x+6x^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导数的定义和求导法则掌握较好,但在高阶导数和隐函数求导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4、两个重要极限;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二、重点:复合函数、分段函数、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
难点: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自学:集合,映射三、主要外语词汇:Functionandmapping四、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第四版(修改)五、参考资料(资料):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五版一、集合1.集合概念集合(简称集):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用A,B,C….等表示.可表示为A?{M?{NN?R表示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Z表示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Z?{?????,?n,?????,?2,?1,0,1,2,?????,n,?????}.Q表示所有有理数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子集:若x?A,则必有x?B,则称A是B的子集,记为A?B(读作A包含于B)或B?A. 如果集合A与集合B互为子集,A?B且B?A,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若A?B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例如,N≠⊂Z≠⊂Q≠⊂R.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集合的运算设A、B是两个集合,由所有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 的并集(简称并),记作A?B,即A?B设与B 的A?B设与B 的A\A都是,设(1)交换律A?B?B?A,A?B?B?A;(2)结合律(A?B)?C?A?(B?C),(A?B)?C?A?(B?C);(3)分配律(A?B)?C?(A?C)?(B?C),(A?B)?C?(A?C)?(B?C);(4)对偶律(A?B)C?A C?B C,(A?B)C?A C?B C.(A?B)C?A C?B C的证明:x?(A?B)C?x?A?B?x?A且x?B?x?A C且x?B C?x?A C?B C,所以(A?B)C?A C?B C.直积(笛卡儿乘积):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在集合A中任意取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任意取一个元素y,组成一个有序对(x,y),把这样的有序对作为新元素,它们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直积,记为A?B,即A?B?{(x,y)|x?A且y?B}.2.3.设(a[a[a度[a区间在数轴上的表示:邻域:以点a为中心的任何开区间称为点a的邻域,记作U(a).设?是一正数,则称开区间(a??,a??)为点a的?邻域,记作U(a,?),即U(a,?)?{x|a??<x<a??}?{x||x?a|<?}.其中点a称为邻域的中心,?称为邻域的半径.去心邻域U (a ,?):U (a ,?)?{x |0<|x ?a |<?} 二、函数 1.函数概念定义设数集D ?R ,则称映射f :D ?R 为定义在D 上的函数,通常简记为y ?f (x ),x ?D ,注y 之间(,例如“(因此构(求定义域举例:求函数412--=x xy 的定义域.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x ?0,且x 2??4?0.解不等式得|x |?2.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D ?{x ||x |?2},或D ?(??,2]?[2,??]).(5)表示函数的主要方法有三种:表格法、图形法、解析法(公式法),这在中学里大家已经熟悉.其中,用图形法表示函数是基于函数图形的概念,即坐标平面上的点集{P (x ,y )|y ?f (x ),x ?D }称为函数y ?f (x ),x ?D 的图形.图中的R f 表示函数y ?f (x )的值域.2.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在函数的定义中,对每个x ?D ,对应的函数值y 总是唯一的,这样定义的函数称为单值函数.如果给定一个对应法则,按这个法则,对每个x ?D ,总有确定的y 值.例如,r ],由当x 取(?r . ,,3.数注:(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两个函数。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最新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定义:函数是一种关系,将一个非空数集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非空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1.2 极限的概念极限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向于某一数值a时,函数f(x)趋向于某一数值L,我们称f(x)当x趋向于a时的极限为L,记作:lim(f(x),a)=L。
1.3 极限的运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1)lim(f(x)+g(x),a)=lim(f(x),a)+lim(g(x),a)2)lim(f(x)g(x),a)=lim(f(x),a)lim(g(x),a)3)lim(f(x)/g(x),a)=lim(f(x),a)/lim(g(x),a) (g(x)≠0)4)lim(cu(x),a)=lim(c,a)lim(u(x),a) (c为常数,u(x)可导)1.4 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向于某一数值a时,如果存在一个正数M,使得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数δ,使得当0<|x-a|<δ时,都有|f(x)|<M,则称f(x)为无穷小。
无穷大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向于某一数值a时,如果存在一个正数M,使得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数δ,使得当0<|x-a|<δ时,都有|f(x)|>M,则称f(x)为无穷大。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定义:函数f(x)在x处的导数定义为f'(x)=lim(f(x+Δx)-f(x),Δx)=lim(Δx,0)f'(x+Δx)。
2.2 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f(x)+g(x))'=f'(x)+g'(x)2)(f(x)g(x))'=f(x)g'(x)+f'(x)g(x)3)(f(g(x)))'=f'(g(x))g'(x)4)(cu(x))'=c'u(x)+cu'(x) (c为常数,u(x)可导)2.3 微分微分的定义:函数f(x)在x处的微分定义为df(x)=f'(x)Δ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