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 格式:pdf
- 大小:652.31 KB
- 文档页数:22
目录:1 有趣的九余数验算法(数与代数数学文化)2 和倍问题(一)(综合应用数形结合)3 差倍问题(一)(综合应用数形结合)4 趣味24点5 归一问题(一)(综合应用数形结合)6 归总问题(一)(综合应用数形结合)7 巧求周长(图形与几何数学转化思想)8 趣味24点1. 有趣的九余数验算法什么是九余数?九余数:一个数除以9所得的余数,叫做这个数的九余数。
利用九余数进行验算的方法叫九余数验算法,也叫“弃九”验算法。
求一个数的九余数:求出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如果一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两位数,再求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之和,直到各位数字之和是一位数为止。
如果求出的和是9,则九余数为0,如果和不是9而是其它数,这个数就是九余数。
例1:计算并验算。
7284+634=验算:……7+2+8+4=21=2+1=3……6+3+4=13=1+3=4……7+9+1+8=25=2+5=73+4=7,所以计算可能正确。
例2:验算5326-4178=1148,计算对吗?验算:5326-4178=1148九余数 7 - 2 = 5,等号两边九余数相同,说明计算可能正确。
及时巩固练习1:验算2483+727=3210,计算对吗?练习2:验算9768-452=9316,对吗?2. 和倍问题(一)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和倍问题。
要想顺利地解答和倍应用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正确列式解答。
解答和倍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两数的和以及与其对应的倍数和,从而先求出1倍数,再求出几倍数。
数量关系可以这样表示:两数和÷(倍数+1)=小数(1倍数)小数×倍数=大数(几倍数)两数和-小数=大数例1: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两个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2倍,问二、三两个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提示:将二年级所得图书的本数看作1倍数,则三年级所得本数是这样的2倍。
三年级下学期教学内容第一讲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与位置 (3)第二讲八个方向与位置 (6)第三讲趣味除法——简单的周期问题 (9)第四讲除法的计算 (11)第五讲小小统计员 (14)第六讲年、月、日 (17)第七讲生活中的乘法 (20)第八讲乘法速算 (23)第九讲面积的大小 (25)第十讲周长PK面积 (28)第十一讲认识小数 (31)第十二讲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4)第十三讲解决问题 (37)第十四讲数学广角 (40)第十五讲期末大练兵 (43)第十六讲期末测试快乐启航 走进生活1.小游戏:蒙上眼睛,假想自己是飞行员,在蓝天上飞翔,先顺时针转几圈,再逆时针转几圈。
2.(1)太空船在中心广场的( )面,摩天轮在中心广场的( )面,旋转木马在中心广场的( )面,大门在中心广场的( )面。
(2)大门在太空船的( )面,旋转木马在摩天轮的( )面。
(3)太空船的西面是( ),摩天轮的北面是( )。
趣味冲浪 发展思维3.下面是英才学校的平面图,请你根据说明把平面图填完整。
(1)大门的西面是传达室,东面是食堂,北面是运动场。
(2)教学楼在运动场的北面。
(3)教学楼的东面是科技楼,西面是办公楼。
扬帆远航 提升能力 4.选择"东、南、西、北"填空。
(1)下午放学兰兰出校门,太阳在背后,学校的大门对着( )面。
(2)兰兰坐公交车回家,她看到太阳在她的右边,公共汽车开向( )方。
(3)到了十字路口,公共汽车右转弯,公共汽车开向( )方。
(4)转弯后,兰兰看到路的左边是医院的大门,医院对着( )方。
(5)医院的对面是公园大门,公园对着( )方。
笑笑火车 摩天轮 北太空船 旋转木马 中心广场 大门 我的后面是( )面;左边是( )面;右边是( )面。
你的前面是南面。
晕! 欢欢 大门北快乐启航走进生活1.东与相对,与北相对。
2.早晨太阳从面升起,你面对太阳,两手向两侧伸直,你的背面是方,左手指向的是方,右手指向的是方。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目录第1讲倒过来推算 (1)第2讲反过来想问题 (4)第3讲找出无形的砝码 (7)第4讲画图分析找重叠 (11)第5讲镜子里的时间 (14)第6讲计算经过时间 (17)第7讲合理安排时间 (20)第8讲找准“一周”是关键 (24)第9讲巧转化求周长 (37)第10讲找规律数图形 (31)第11讲分清类型解植树问题 (34)第12讲抓住题眼一点突破 (36)第13 讲骰子中的数学 (40)第14讲逻辑推理 (46)第15讲游戏中的取胜策略 (51)第1讲倒过来推算自主探究:审题后,回答下面问题:小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5写成了3,结果得到的商是27,还余2。
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余多少?①小虎由于粗心大意把5写成3,计算的结果是一个错误的商,怎样才能求出正确的商呢?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出什么?点拨: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出被除数是多少。
可以先抓住错误的除数、商和余数,利用它们求出被除数,明白了吗?1牛刀小试:1.你能算出姐姐今年多少岁吗?姐姐,你今年多少岁了?用我的年龄乘6,加上6,除以6,再减去6,正好还是6。
学以致用:1.修一条公路,第一次修了全长的一半多20米,第二次修了剩下的一半少10米,最后剩下160米第三次修完。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2.每到生长季节,池塘里的浮萍长得特别快,浮萍的面积每天都比前一天增加一倍,经过16天2就可以长满整个池塘。
那么,需要多少天才能长满半个池塘?故事屋:古代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
每天这位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
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
逆向思维使得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3第2讲反过来想问题自主探究:审题后,回答下面问题:用淘汰制比赛从100名乒乓球选手中产生1名冠军,请问:应进行多少场比赛?“淘汰制比赛”是什么意思呢?淘汰制比赛中,每赛1场就有1人被淘汰(这个人不能参加后面的比赛了)。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2022范文对教学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要明白重点和难点分别是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遇到重点和难点内容要多加讲解和强调。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2021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2021范文1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85页例题4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第1、2、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教学过程:一、导(3分钟)1、(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你能说一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吗?2、你能分别指出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3、看来同学们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二、思(10分钟)(一)探究长方形周长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2、可以怎样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3、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长方形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测量完了请你在学习单上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正方形的周长1、我们需要测量正方形几条边的长度?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正方形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测量完了请你在学习单上算一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三、议(6分钟)算完后同桌间交流计算周长的方法。
四、展(8分钟)(一)长方形的周长计算生汇报交流大致以下三种生1:6+4+6+4=20(厘米)师:你能说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吗?生1: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结合他所说用PPT动态演示)生2:6×2+4×2=20厘米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请你说一说。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安排本文档旨在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及其家长提供校本课程安排,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研究安排和内容。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的校本课程安排:语言课程- 语文:包括阅读、写作和诗歌鉴赏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学生将研究基本汉字、词语、句子和段落的构成,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 英语: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研究基本的英语单词和句型。
数学课程- 数字和运算:学生将研究基本的数字概念,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等,并进行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 几何:学生将研究平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图形的属性、分类和相似性等。
- 数量关系:学生将研究数的比较、排列和组合,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科学课程- 自然科学:学生将研究有关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 地理科学:学生将研究地球、地图、环境和气候等地理科学的基本内容。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环境,培养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社会课程- 历史:学生将研究国内外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文化的演变和影响。
- 文化:学生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地的民俗和文化特点,培养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美术和音乐课程- 美术:学生将研究绘画、剪纸、手工艺等艺术形式,培养审美观和创造力。
- 音乐:学生将研究音乐基本知识,包括音符、节奏和唱歌等。
通过合唱和乐器演奏,培养音乐欣赏和表演的能力。
请注意,以上校本课程安排仅供参考,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安排可能会根据学校的需求和教师的安排而有所不同。
如有任何变动或调整,学校会提前通知。
谢谢!。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班级:教师:学校:时间:《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课程名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教学材料: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数学学科三年级下册课时数:60课时左右授课教师:使用年级:三年级使用时间: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目标:一、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空间与图形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觉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
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善。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一、位置与方向1、填一填。
(1)晚上,面对北极星的方向,你的后面是()面,左面是()面,右面是()面。
(2)东与()相对,东北与()相对。
(3)旗杆的影子在西面,那么太阳在( )面。
(4)丽丽面向南方,她向右转,这时她面向()方,她的右面是()方。
(5)如果强强在芳芳的西南方向,那么芳芳在强强的()方向。
(6)东北风是从()方向刮来的。
(7)小狗家的北面是小猴家,东面是小羊家,小羊家在小猴家的()面。
2、看图回答。
少年宫2动物园(1)2路车的行车路线:从广场出发向()行驶()站到电影院,再向()行驶()站到商场,再向()行驶()站到少年宫,再向()行驶()站到动物园。
(2)、小明从商场出发坐了4站,他可能在哪站下车?写出行车路线(3)、小红坐了3站在少年宫下车,她是从哪站上车的?写出行车路线3、实践操作。
星期天,我们去动物园游玩,走进动物园大门,正北面有狮子馆和河马馆,飞禽馆在狮子馆的西北面,熊猫馆在狮子馆的东北面,经过熊猫馆向南走,可到达猴山和大象馆,经过猴山向西走到达狮子馆和金鱼馆,经过金鱼馆向南走到达骆驼馆,你能填出它们的位置吗?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口算除法口算除法(1)1、想一想,填一填。
(1)240÷4口算时可以这样想:240是()个十,()个十除以4等于()个十,也就是();也可以这样想:4×()=240,所以240÷4=()。
(2)1200是3的( )倍,是4的()倍,又是2的()倍(3)从420里面连续减去6,减()次,结果是0。
2、口算。
(1) 9÷3= (2)54÷6= (3) 40÷8=90÷3= 540÷6= 400÷8=900÷3= 5400÷6= 4000÷8=通过计算,你发现了()3、列式计算。
(1)1800里面有几个6?(2)什么数乘4的积是360?4、解决问题。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仍然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继续教学整数的除法和乘法,包括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应用这些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继续教学分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首次教学小数,有一位小数的意义、读与写、大小比较、加减计算等知识;还教学时间单位年、月、日,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较大的质量单位吨。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初步教学轴对称图形;继续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较简单的几何体,用图形表达看到的形状;教学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平均数的含义,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用平均数描述和分析一组数据的基本状况。
联系上面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了六次实践活动。
“我们的试验田”是场景型的活动,在试验田场景里提出并解决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运动与身体变化”是专题研究型的活动,用统计的知识与方法,研究体育运动引起的脉搏和呼吸的变化情况。
其它都是操作(制作)型的活动。
另外,还编排了十多篇“你知道吗”,大致有两类内容。
一类是与数学知识有联系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如划分一年四季的温度标准、大自然1等。
第二类是有和建筑里的对称现象、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只是在地球上的6关数学的历史故事,如我国明朝“铺地锦”的乘法计算、古代和近代测量长度和物重的工具、出土文物上的几何形状、古代表示小数的方法等。
这些内容能拓开学生的视野,增多知识,激发对数学与学习数学的热情。
编排了十多道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满足部分地区、学生的需要。
下面分单元介绍教材,提出的教学建议供广大数学教师参考。
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除法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从二年级(上册)起教学除法,在二年级(上册)、(下册)和三年级(上册)里各有一个单元教学除法。
三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备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备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备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备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备课记录
例2 下列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各是多少?
F
三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备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备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备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备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备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备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备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备课记录。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手”,所以需要进行99场比赛。
点拨:有时候我们需要从反面思考问题,例如找到问题的相反或者反义词,或者考虑问题的反向过程,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牛刀小试:1.如果一支队伍在比赛中输了3场,就会被淘汰。
那么这支队伍最少要赢多少场才能进入决赛?2.在一个盒子里有4个红球和3个蓝球,从中任意取出两个球,至少要取几次才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学以致用:1.XXX的学校有1500名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相等。
如果每个班级有30名学生,那么这所学校共有多少个班级?2.在一场比赛中,A队比B队多得了25分。
如果A队最终得分是B队的2倍,那么B队得了多少分?故事屋:有一次,一位数学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有一条绳子,可以烧1个小时,但是不均匀,可能在前半个小时烧掉了3/4的绳子,在后半个小时烧掉了1/4的绳子。
那么,如果需要烧出30分钟的时间,应该怎样利用这条绳子呢?有一个学生反过来想,如果需要烧出30分钟的时间,那么只要把绳子两端同时点燃,烧完的时间就是30分钟。
这个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如何称量这只大象的重量。
最后,有一个人提出了一个方法:用一只大桶,把大象放进去,再用一些小石子往里面倒,直到桶满为止。
然后,把石子倒出来,再用天平称出这些石子的重量,就能大致估算出大象的重量了。
XXX听了这个方法,觉得很有道理,便让人试了一下,结果发现,这只大象的重量约为5,000斤。
这个方法虽然不是很准确,但却解决了XXX的疑惑,也让在场的人对这个聪明的提议者刮目相看。
在三国时代,XXX想知道XXX送给他的大象有多重,但却没有称量工具。
臣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一个人提出了用大桶和小石子的方法。
这个方法得到XXX的认可,试验后发现大象的重量约为5,000斤。
虽然这个方法不够准确,但它解决了XXX的疑惑,也让在场的人对这个聪明的提议者刮目相看。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趣味数学》让数学变得有趣起来!这是本教材的初衷。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它也可以是充满趣味和创意的。
本教材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和问题,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希望本教材能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份有益补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享受数学的乐趣。
第一课蚂蚁爬绳问题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计算蚂蚁爬绳的时间。
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动手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
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观察蚂蚁爬绳的过程,从而得出结论。
这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第二课 XXX吃了几个山桃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和乘除法。
但是,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题意,正确地推理出答案。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小熊开店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运用货币的概念,计算出小熊开店的收入和支出。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货币运算,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课 XXX师徒摘桃子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运用分组、分类和计数的方法,计算出XXX师徒摘的桃子数量。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第五课智斗XXX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运用一些数学技巧,如列方程式和解方程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第六课数字之间的故事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孩子们思考数字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这个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第七课老寿星故事这个问题需要孩子们运用一些数学知识,如年龄计算和时间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授课教师:李娜、郭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不仅仅是我们数学课本中的计算和图形,还有很多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和历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三、了解和数学有关的一些名词1、蝴蝶效应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
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是相同的。
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
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果。
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
在一小,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
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
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
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2、麦比乌斯带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
这是德国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纸袋试一试。
3、数字0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
他们使用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第一单元速算与巧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补数。
2.掌握巧算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第一课时:加法中的巧算1.什么叫“补数”?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22+78=100,44+56=100,55+45=100,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87362→12638,…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①36+87+64解:①式=(36+64)+87=100+87=187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①188+873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4、练习(1) 99+136+101(2) 1361+972+639+28(3) 548+996(4) 9898+2035、小结第二课时减法中的巧算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1 、300-73-27解:式=?300-(73+27)=300-100=200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2 ①?4723-(723+189)解:①式=4723-723-189=4000-189=3811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3 ①506-397②323-189解:①式=500+6-400+3(把多减的3再加上)=109②式=323-2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123+11=1344、练习(1)1000-90-80-20-10(2)2356-159-256(3)467+997(4)987-178-222-3905、小结第三课时加减混合式的巧算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a+(b+c+d)=a+b+c+da-(b+c+d)=a-b-c-da-(b-c)=a-b+c例1 ①100+(10+20+30)解:式=100+10+20+30=160例2 计算下面各题:①100+10+20+30解:式=100+(10+20+30)=100+60=1602.带符号“搬家”例3 计算325+46-125+54解:原式=325-125+46+54=(325-125)+(46+54)=200+100=300注意: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6,-125,+54.而32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