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测试题带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47.50 KB
- 文档页数:4
《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中,多余的行为是指什么?A. 画蛇B. 添足C. 喝酒D. 比赛答案:B2. 成语“守株待兔”的寓意是什么?A. 等待机会B. 守旧不变C. 坐享其成D. 勤奋努力答案:C3. 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中,楚人为什么没有找回剑?A. 船在移动B. 剑已经沉入水底C. 船上没有剑D. 楚人忘记了剑答案:A二、填空题1.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南郭先生假装会吹______。
答案:竽2.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中,客人误将墙上的______看成了蛇。
答案:弓影3.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中,小偷认为只要自己听不见铃声,别人也听不见,这体现了“掩耳盗铃”的寓意是______。
答案:自欺欺人三、简答题1. 请简述成语“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答案: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为了不忘国耻,他每天睡在柴草上,尝一口苦胆,以此激励自己,最终成功复仇。
2. 成语“破釜沉舟”的故事中,项羽是如何表现其决心的?答案:秦朝末年,项羽在巨鹿之战前,命令士兵砸破锅,沉掉船,以此表明他们没有退路,必须全力以赴,最终大获全胜。
四、论述题1. 请论述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答案:成语“狐假虎威”源自《战国策》中的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其寓意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显示自己的威风。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却依靠他人权势来炫耀自己的人。
例如,在职场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与高层领导关系密切而显得格外有影响力,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相应的能力,这就是“狐假虎威”的现代体现。
2. 成语“塞翁失马”的故事中,塞翁的态度是怎样的?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答案:成语“塞翁失马”的故事中,塞翁面对失马的不幸,没有过度悲伤,而是保持了平和的心态,认为事情可能还有转机。
后来,失马带回了一匹好马,塞翁的儿子却因骑马摔断了腿,塞翁依然没有过度悲伤,认为这也可能是好事。
成语故事测试题中国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丰富、意义深远。
每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富有启迪意义的故事。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的测试题,来检验你对成语故事的了解程度。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吧!一、成语故事测试题1. 毛遂自荐的成语故事是什么?答案:毛遂自荐2. 以下哪个故事蕴含了“因风得名”这个成语?A. 董永与七仙女B. 吕洞宾取酒C. 赵普对秦王进言D. 李白挂帅答案:B. 吕洞宾取酒3. "钟鸣鼎食"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是什么?答案:周公舞于庭4.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答案:勾践5. “镜花水月”的成语故事是下面哪个故事?A. 西施斩扁鹊B. 汉武帝拜谒天子庙C. 柳毅传书D. 狄仁杰断案答案:A. 西施斩扁鹊6. “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中,最初的画蛇是给谁看的?答案:同行的人7.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的寓意是什么?答案:对事物过度戒备,疑神疑鬼8. 下面哪个故事与成语“关公面前耍大刀”相关?A. 曹操斩关羽B. 关公义释曹操C. 关公赴约单刀赴会D. 董卓欲杀关羽答案:C. 关公赴约单刀赴会9. 下面哪个故事与成语“杞人忧天”相关?A.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B. 杞人忧天C. 徐丽与愚公D. 孔明赚曹操答案:B. 杞人忧天二、成语故事的意义和应用通过以上的成语故事测试题,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来源和含义。
成语虽然短小精悍,但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成语的故事背景,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成语并正确运用它们。
成语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往往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物的勇敢、智慧、品德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此外,成语故事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人们常常用成语来描述事物、表达感情或引用经典的智慧。
掌握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成语,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给我们的观点和观察带来独特的视角。
成语故事知识能力检测一、选择题1.《有备无患》中魏绛是个()的官吏,曾把晋悼公的弟弟杨干的仆人捉来斩首示众。
[单选题]*A.英明有为B.勇敢无畏C.执法严明√D.一心为公2.《迎刃而解》中杜预不理睬别人的不马上攻打吴国的意见,他想:()[单选题]*A.首领要赏罚分明。
8.痛打落水狗要及时。
C.执法严明才能打胜仗。
D.用强盛的兵力去打吴国,犹如破竹,等到劈破几节之后,下边就简单了V9.《望梅止渴》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他当时想鼓舞士气。
[单选题]*A.刘邦10项羽C.曹操√D.孟尝君4.《鸡鸣狗盗》原指齐国孟尝君的两个门客,一位像狗一样善于(),一位善于学鸡叫,这两个门客在关键时刻帮助了孟尝君。
[单选题]*A.钻洞B.偷盗√C看门D.嗅觉敏锐5.《东山再起》中的因为谢安长安隐居在东山,后人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成为〃东山再起〃。
〃东山〃指的是()[单选题]*A.东岳泰山B.山东省东山C.浙江省东山√D.福建省漳州市6请根据成语故事发生的时间,按照历史朝代的先后顺序把它们重新排列。
①风声鹤唳②人面桃花③指鹿为马④四面楚歌⑤单刀赴会[单选题]*A.⑤④①②③B.③④⑤②①C.③④⑤①②VD.⑤④①③②7.滥用成语的事越来越多,请火眼金睛找到错误的成语()[单选题]*A.脍炙人口8.闻机起舞√C.万事俱备D.一鸣惊人E.随遇而安8.《约法三章》讲的是()和浦上的当地父老日好〃杀人者处死,伤害人者及偷窃他人物品者都判有罪。
〃[单选题]*A.曹操9.刘邦√C.吕不韦D.李密10《有志竟成》讲的是东汉的读书人()投靠刘秀,成为一位大将军,在攻打张步的时候受伤了,没有等待刘秀的救援,而是乘胜追击打败了张步。
刘秀夸他〃有志者,事竟成〃。
[单选题]*A.耿算√B魏绛C.曹刿D季布11.()讲的是有的人声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喜欢,甚至还惧怕,心口不一呀。
[单选题]*A.《一鼓作气》12《笑里藏刀》C.《一窍不通》D.《叶公好龙》√11.()这个成语比喻什么都不懂。
小学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成语故事中缺失的成语。
- ()的狐狸:形容人不怀好意,心怀叵测。
- 画蛇():比喻做事做过头,反而弄巧成拙。
- 亡羊补():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补救,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守株待():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 刻舟求():比喻拘泥而不知变通,或固执己见,不知实际情况已变化。
二、选择题2. 下列成语故事中,哪一个成语表示“做事要适可而止”?A. 画蛇添足B. 亡羊补牢C. 守株待兔D. 刻舟求剑3.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勤奋努力B. 要善于观察C. 要耐心等待D. 要抓住机遇三、简答题4. 请简述“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5.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四、判断题6.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该恰到好处,不要画蛇添足。
A. 正确B. 错误7.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耐心等待,就一定能等到意外的收获。
A. 正确B. 错误答案:一、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成语故事中缺失的成语。
- 狡猾的狐狸:形容人不怀好意,心怀叵测。
-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做过头,反而弄巧成拙。
-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补救,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而不知变通,或固执己见,不知实际情况已变化。
二、选择题2. A3. A三、简答题4.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牧羊人发现羊圈的栅栏坏了,导致羊丢失。
他的朋友建议他及时修补栅栏,以防止更多的羊丢失。
牧羊人听从了建议,及时修补了栅栏,从此羊再也没有丢失过。
5.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
四、判断题6. A7. B。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专项测试练习题(附答案)1、“江郎才尽”讲的是南北朝时()的故事。
A、王珣B、江淹C、孟子2、如果你能(),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A、一毛不拔B、举一反三C、万众一心3、是说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益。
A、开卷有益B、专心致志C、不耻下问4“目无全牛”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庖丁的故事。
A、厨师B、画家C、医生5、小红的学习成绩(),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A、不学无术B、名列前茅C、有名无实6、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就叫()。
A、取长补短B、举一反三C、大材小用7、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说的就是成语()。
A、一鸣惊人B、青出于蓝C、天下无双8、“七步之才”说的是()的故事。
A、曹操B、曹不C、曹植9、“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说的就是成语()。
A、一蟹不如一蟹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C、大材小用10、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抓紧时间学习,说的是成语()。
A、手不释卷B、专心致志C、呕心沥血11、只要方法得当,就有可能收到()的效果。
A、举一反三B、事半功倍C、亡羊补牢12、孟母为了使()成才,曾经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A、孔子B、荀子C、孟子13、“拾人牙慧”中的“牙慧”是指说话中流露出的()。
A、聪明才智B、漂亮牙齿C、漂亮言辞14、“学富五车”中的“五车”指五车()。
A、菜B、书C、钱15、思想集中,一心一意,说的是成语()。
A、举一反三B、手不释卷C、专心致志16、淳于髡用谜语()来劝勉齐威王整顿朝纲,收复失地,振兴齐国。
A、废寝忘食B、一鸣惊人C、半途而废17、市场的某些产品的质量一个比一个差,真是()。
A、指鹿为马B、捉襟见肘C、一蟹不如一蟹18、赵王派()出使秦国,向秦王献和氏璧。
A、蔺相如B、胡亥C、李斯19、“运筹帷幄”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
A、项羽B、子路C、张良20、()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A、走马观花B、毛遂自荐C、掩耳盗铃21、对喜爱的物件玩赏不休,就会丧失进取心。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专题及练习(含答案)成语故事简介本文为小学生提供成语故事的专题,并提供相应的练和答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语的含义。
成语故事列表1. 卧虎藏龙:讲述一个老人的徒弟在一个古庙中发现了许多隐藏的武器和机关,展现了卧虎藏龙的意思,即“隐藏实力”。
卧虎藏龙:讲述一个老人的徒弟在一个古庙中发现了许多隐藏的武器和机关,展现了卧虎藏龙的意思,即“隐藏实力”。
2. 画龙点睛:讲述了一个画家在画龙时,加上龙的眼睛点睛,使画龙栩栩如生。
画龙点睛:讲述了一个画家在画龙时,加上龙的眼睛点睛,使画龙栩栩如生。
3. 班门弄斧:讲述了一个工匠拿出自己做的斧子,却受到了大师傅的嘲笑和指责,大师傅毫不掩饰地展现出班门弄斧的意思,即“在专业领域内表现不好反而引来嘲笑”。
班门弄斧:讲述了一个工匠拿出自己做的斧子,却受到了大师傅的嘲笑和指责,大师傅毫不掩饰地展现出班门弄斧的意思,即“在专业领域内表现不好反而引来嘲笑”。
4. 杀鸡儆猴:讲述了一个猴子因为调皮捣蛋而被打死,来警示其他猴子不要学他这样做。
杀鸡儆猴:讲述了一个猴子因为调皮捣蛋而被打死,来警示其他猴子不要学他这样做。
5.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园丁守在瓜地里,等待着狡猾的兔子再次来偷吃他的菜,后来发现兔子在一棵树下睡觉,于是成功捕获了兔子。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园丁守在瓜地里,等待着狡猾的兔子再次来偷吃他的菜,后来发现兔子在一棵树下睡觉,于是成功捕获了兔子。
练及答案1. 请问“卧虎藏龙”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请问“卧虎藏龙”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答案:隐藏实力。
2. 请问“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请问“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答案:在关键处加上一点,使整个事物变得惟妙惟肖。
3. 请问“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请问“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答案:在专业领域内表现不好反而引来嘲笑。
4. 请问“杀鸡儆猴”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请问“杀鸡儆猴”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答案:以惩戒一个人来警示其他人不要效仿他。
成语故事考试题库及答案
1. 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其含义是什么?
A. 多此一举
B. 画蛇时必须添上脚
C. 画蛇时不能添上脚
D. 画蛇时可以随意添上脚
答案:A
2. 成语“守株待兔”的典故中,农夫在田边等待的是什么?
A. 兔子
B. 老虎
C. 鹿
D. 狐狸
答案:A
3. 成语“杯弓蛇影”形容的是什么心理状态?
A. 疑神疑鬼
B. 心不在焉
C. 心如止水
D. 心旷神怡
答案:A
4. 成语“滥竽充数”中,滥竽是指什么?
A. 乐器
B. 人名
D. 一种植物
答案:A
5. 成语“掩耳盗铃”的典故中,盗铃者掩耳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A. 为了听不见铃声
B. 为了不让别人听见铃声
C. 为了不让自己听见铃声
D. 为了让别人听见铃声
答案:B
6. 成语“刻舟求剑”中,刻舟的人最终能否找回剑?
A. 能
B. 不能
C. 可能
D. 取决于剑的大小
答案:B
7. 成语“对牛弹琴”用来形容什么?
A. 对牛弹琴
B. 对人弹琴
C. 对琴弹琴
D. 对人说话
答案:D
8. 成语“狐假虎威”中,狐狸借助的是什么动物的威势?
A. 狼
C. 狗
D. 狮子
答案:B
9. 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的是什么?
A. 视野狭窄的人
B. 井底的青蛙
C. 喜欢井水的人
D. 住在井底的人
答案:A
10. 成语“破釜沉舟”表示的是什么决心?
A. 放弃一切
B. 背水一战
C. 重新开始
D. 放弃战斗
答案:B。
《成语故事》闯关试题第一关:根据意思说出成语。
1、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非常虚心。
()2、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3、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4、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
()6、原指丑人模仿美女的打扮。
比喻盲目模仿,效果适得其反。
()7、像风那样奔跑,像电那样闪过。
形容速度非常快。
()8、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人皆知。
()9、形容对事物的了解非常清楚,就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让人看一样。
()10、欢乐到极点转而产生悲伤之事。
()答案:虚怀若谷囫囵吞枣自相矛盾安居乐业拔苗助长东施效颦风驰电掣家喻户晓了如指掌乐极生悲第二关: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吗?说出一个就算过关哦!负荆请罪()破釜沉舟()三顾茅庐()世外桃源()望梅止渴()完璧归赵()手不释卷()一诺千金()答案: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破釜沉舟(项羽、刘邦)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世外桃源(陶渊明)望梅止渴(曹操)完璧归赵(蔺相如、赵王)手不释卷(吕蒙、孙权)一诺千金(季布、刘邦、项羽)第三关:补充成语。
1、填上动物的名称,组成成语。
杯弓()影对()弹琴井底之()闻()起舞守株待()亡()补牢打草惊()飞()扑火老()识途车水()龙呆若木()惊弓之( )()急跳墙如()得水信笔涂()画()添足()死()悲 ( )毛( )角 ( )歌( )舞( )( )无声 ( )争( )斗沉( )落( ) 黔( )技穷()立()群指()为()()假()威( )( )为奸 ( )吞( )咽 ( )毛蒜皮万( )更新千军万( ) 心( )意( ) ( )目寸光杯弓蛇影对牛弹琴井底之蛙闻鸡起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打草惊蛇飞蛾扑火老马识途车水马龙呆若木鸡鹤立鸡群指鹿为马沉鱼落雁惊弓之鸟狗急跳墙如鱼得水兔死狐悲凤毛麟角莺歌燕舞鸦雀无声信笔涂鸦龙争虎斗黔驴技穷画蛇添足狼狈为奸狼吞虎咽鸡毛蒜皮万象更新千军万马心猿意马鼠目寸光2、补齐成语的下半部分。
成语故事考试题库及答案1. 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是?A. 画蛇时多画了脚B. 多此一举,做了不必要的事情C. 画蛇时少画了脚D. 画蛇时画得非常逼真答案:B2. 成语“杯水车薪”用来形容什么情况?A.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燃烧的柴火B. 形容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C. 形容非常节约用水D. 形容非常浪费资源答案:B3. 成语“对牛弹琴”的寓意是什么?A. 对牛弹琴,牛会欣赏音乐B.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C. 形容音乐家技艺高超D. 形容牛听音乐会变得很温顺答案:B4. 成语“破釜沉舟”出自哪个历史事件?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官渡之战D. 赤壁之战答案:B5. 成语“卧薪尝胆”描述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A. 项羽B. 刘邦C. 勾践D. 秦始皇答案:C6. 成语“纸上谈兵”的意思是?A. 在纸上画兵B. 比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C. 形容读书很多,但不会应用D. 形容书法写得非常好答案:B7. 成语“指鹿为马”的出处是?A. 《史记》B. 《汉书》C. 《左传》D. 《战国策》答案:A8. 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是?A. 偷铃铛时捂住自己的耳朵B. 比喻自欺欺人,做无用功C. 形容非常小心谨慎D. 形容非常大胆,不怕被发现答案:B9. 成语“刻舟求剑”的寓意是什么?A. 在船上刻记号来寻找丢失的剑B. 比喻拘泥于形式,不知变通C. 形容非常珍惜物品D. 形容非常不珍惜物品答案:B10. 成语“守株待兔”出自哪个典故?A. 出自《庄子》B. 出自《列子》C. 出自《韩非子》D. 出自《吕氏春秋》答案:B。
成语故事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中,多画了脚的蛇最终没有得到酒,这是因为:A. 蛇本来就没有脚B. 他画得最快C. 他画得最慢D. 他画得最像答案:C2. 成语“守株待兔”中的农夫最终没有再等到兔子,这是因为:A. 兔子不会再撞死B. 他不再守株C. 他去种田了D. 他去打猎了答案:A二、填空题3.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会因为______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答案:疑神疑鬼4.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南郭先生最终被识破,是因为他不能______。
答案:真正吹竽三、简答题5. 请简述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并解释该成语的含义。
答案:掩耳盗铃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为了偷铃铛,而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铃声。
这个成语比喻自欺欺人,明明做了坏事,却以为别人不知道。
6. 成语“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四、阅读理解题7. 阅读以下成语故事,回答问题:(故事内容省略)(1)故事中的人物是谁?答案:人物是愚公。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答案:愚公移山是为了让家人出行方便。
(3)故事的寓意是什么?答案:故事寓意着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
五、作文题8. 以“我最喜欢的一个成语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成语故事;(2)叙述故事内容;(3)阐述你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4)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示。
答案:(略)。
二年级成语故事理解题小明家的猫咪突然失踪了,小明四处寻找,终于在邻居家的花园里找到了它。
小明高兴地把猫抱回家,既然找到了就更加珍惜。
问题1: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哪个成语?请写出成语及其意思。
答案:成语是“关门捉贼”。
意思是关上门,捉住了窃贼。
比喻采取方法,迅速地制止坏事。
问题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
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物品,如果物品丢失了要尽快找到并好好保管。
同时也要学会从小事做起,及时解决问题。
小红的妈妈买了一只金鱼送给她,小红把金鱼放在水缸里照看,可是第二天金鱼不见了。
小红很着急,就四处找寻,结果在花园的池塘里找到了那只金鱼。
问题3:请问小红应该学到了哪个成语呢?写出成语和意思。
答案:成语是“一箭双雕”,意思是用一箭射中两只鸟。
比喻一举两得,一种举动同时达到两个目的。
问题4:小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请用你的话简单描述一下。
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待动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发挥想象力,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明和小红发现学校操场上的篮球正在被小偷偷走,于是他们躲在角落里,等待小偷的出现。
果然不久,小偷出现了,他们迅速冲出去,成功地阻止了小偷的行动,还将篮球送回了操场。
问题5:这个故事中,小明和小红通过什么行动成功阻止了小偷?请简要描述一下。
答案:小明和小红通过等待和观察,发现小偷的行动,并及时出击,将篮球夺回,阻止了小偷的行为。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帮助我们掌握了成语的意义,还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从生活中的小事中领悟道理,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成语,学会思考,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寓言故事成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论语》B.《孟子》C.《庄子》D.《韩非子》答案:D2.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A. 做事认真B. 做事不认真C. 做事过头D. 做事恰到好处答案:C3.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的“狐”指的是什么?A. 狐狸B. 老虎C. 狗D. 狼答案:A二、填空题1. “______”这个成语比喻人不自量力,妄图做力不能及的事。
答案:螳臂当车2. “______”这个成语形容人做事不彻底,留下后患。
答案:虎头蛇尾3. “______”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相似或近似的事物,实质上并不相同。
答案:东施效颦三、简答题1. 请简述“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故事内容。
答案: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讲述的是楚国有一个人乘船渡江,不慎将剑掉入江中,于是他在船上刻下记号,希望等船靠岸后再去捞剑。
结果当然是徒劳无功,因为船在移动,而剑沉在江底不动。
2.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是什么?答案: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故事讲的是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于是召集了三百人一起吹竽。
其中有一个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其中,他只是装模作样地吹,却也得到了同样的待遇。
后来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继位,他喜欢听独奏,那个不会吹竽的人就混不下去了。
四、论述题1. 请结合“拔苗助长”这个成语,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答案: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循序渐进。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短期效果而采取极端的方法。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和排名。
2.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不拓宽视野,就会像井底之蛙一样,见识短浅。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新知识,拓宽视野,不断挑战自我,这样才能不断进步,避免成为井底之蛙。
成语试题及答案1. 请解释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
答案:这个成语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2.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情况?答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
3. 成语“杯弓蛇影”的意思是?答案:这个成语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4. “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多此一举,否则会弄巧成拙。
5.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寓意是什么?答案:这个成语的寓意是自欺欺人,明明做了坏事却以为别人不知道。
6. 成语“守株待兔”的出处是哪里?答案: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
7.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答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8. 成语“狐假虎威”的本意是什么?答案: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比喻借助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
9.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懂得变通,不能死板地照搬经验。
10. 成语“拔苗助长”的意思是?答案:这个成语比喻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1.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答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见识短浅,眼界狭小的人。
12. 成语“狗尾续貂”的寓意是什么?答案:这个成语的寓意是比喻事物的后一部分比不上前一部分。
13. 成语“破釜沉舟”的出处是哪里?答案: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14. “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个成语的故事告诉我们福祸相依,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15. 成语“指鹿为马”的意思是?答案:这个成语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6. “黔驴技穷”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哪里?答案: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
17. 成语“滥竽充数”的本意是什么?答案: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18.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的寓意是什么?答案:这个成语的寓意是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成语故事365》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谁)有关。
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
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
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在日历上”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
二、选择题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B、江郎才尽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A、破釜沉舟B、弄巧成拙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A、刮目相看B、罄竹难书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B、愚公移山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
A、守株待兔B、井底之蛙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A、司马相如B、王羲之7.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曹操B、谢安8. “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A、口吃B、好说谎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B、韩信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A、唐代一位诗人B、一种官职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
()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练习题及答案一、成语故事练习题1. 喜闻乐见故事梗概:在古代,有个贪官成天只知道追求享乐,不管百姓的疾苦。
百姓生活越来越艰难,但贪官却对此毫不关心。
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官员到来,他负责查办贪官。
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高兴,纷纷前去举报贪官。
那些曾经被贪官欺压的人们都大声欢呼:“追贪官真是喜闻乐见!”请你用不超过100字的篇幅描述这个成语故事的梗概。
答案:古代有个贪官,只知享乐,百姓生活艰难。
一位聪明的官员查办贪官,百姓欢呼“喜闻乐见!”2. 天衣无缝故事梗概:很久以前,有个富翁为了选儿媳妇,准备了一个考验。
他在地板上放了一根针,打算儿媳妇穿过一片大红布时,针会刺到她。
许多女孩都试过,都被刺伤。
直到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姑娘,她穿过大红布时,布上没有任何伤痕。
姑娘的衣物被称为“天衣无缝”。
请你用不超过100字的篇幅描述这个成语故事的梗概。
答案:富翁为选儿媳妇,设下考验。
许多女孩被刺伤。
直到一位善良的姑娘,她通过时没有被刺中,“天衣无缝”出现了。
二、答案1. 喜闻乐见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们对美好消息、正义行动表示欢迎并乐于接受,尤其是在不公平或不正义的情况下。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表达人们对于追捕腐败官员或惩治不法行为的支持和鼓励。
2. 天衣无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衣物制作得非常巧妙,看不出任何缝隙,以至于观察者无法发现其中的缝合痕迹。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事物结构或内容的完备和无懈可击。
以上是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
通过参与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并通过故事的方式记住这些成语。
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水平。
成语故事选择题及答案1、“江郎才尽”这个成语讲的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XXX的故事。
2、如果你能够举一反三,研究效果一定会更好。
3、开卷有益是说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益。
4、“目无全牛”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画家XXX的故事。
5、XXX的研究成绩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6、取长补短是指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
7、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说的就是成语青出于蓝。
8、“七步之才”说的是XXX的故事。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说培养人才需要长期的耐心和投入。
10、手不释卷是说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抓紧时间研究。
11、只要方法得当,就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XXX为了使XXX成才,曾经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13、“拾人牙慧”中的“牙慧”是指说话中流露出的聪明才智。
14、“学富五车”中的“五车”指五车书。
15、专心致志是指思想集中,一心一意。
16、XXX用谜语一鸣惊人来劝勉XXX整顿朝纲,收复失地,振兴齐国。
17、市场的某些产品的质量一个比一个差,真是一蟹不如一蟹。
18、XXX派XXX出使秦国,向XXX献和氏璧。
19、“运筹帷幄”原本指的是XXX帐下的谋士XXX。
20、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21、对喜爱的物件玩赏不休,就会丧失进取心。
这就是成语玩物丧志的意思。
22、蜀国丞相XXX劝告XXX应该发奋图强、振奋精神,万万不能够妄自菲薄。
23、人们常用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犯了同样错误,程度轻的讥笑程度重的人。
24、抗日小英雄XXX和XXX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贪生怕死的人。
25、成语亡羊补牢比喻及时设法补救出现的差错,免得再受损失。
它也含犹未为晚之意。
26、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27、“图穷匕见”讲的是XXX刺杀XXX的故事。
28、自相矛盾比喻言行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29、成语一毛不拔比喻此类人非常吝啬小气。
30、我们做人、做事要名副其实,表里如一,不能有名无实。
成语故事阅读与答案1.一日千里:1.(1)长江中下游(2)土地纵横(3)人口(4)长江(5)长厚的人(6)即使(7)我谦词2.(1)向东,名状(2)西进,名动(3)称王,名动(4)使亡,使动(5)让......为王,使动3.D2.一叶障目:1.B 2.D3.(1)(听了)多日就厌倦得不能忍受,哄她说:“看不见你了。
”(2)带着树叶到集市,当着人面拿人家的东西。
(3)县令受理这个案子,那个楚人自己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4.(1)土地,纵横(2)别人,物品。
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词,合起来恰似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
3.一鸣惊人:1.C 2.(1)官吏们荒于政事,胡作非为;诸侯共同侵犯(齐国)(2)诸侯震慑惊恐,都把劫掠的土地归还齐国。
3.“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省兵而出。
”4.(1)省介词‘于’;(2)省宾语“之”,省主语“楚人”(3)省主语“楚人”4.一箭双雕:1.(1)A(2)A(3)C 2.(1)嫁,名动(2)勇猛矫健的人,形名(3)当副手,形名(4)礼待,名动(5)亲切友好地对待,名动5.三人成虎:1.之,矣,而,也,于,者 2.(1)做人质(2)距离(3)超过(4)明察(5)结束 3.朕,不谷孤6.三令五申:1.曰;“前,心;左,手;右,手;后,背” 2.也,以,于,之,也,乎,以,之3.(1)A (2)C (3)C 4.(1)发布(2)熟悉(3)“促”(4)示众(5)略7.千金买骨:1.C 2.(1)B (2)D (3)A 3.C8.千变万化:1、帝王去世;自己死;交兵;上厕所;候任2、(1)中原地区(2)给坐席(3)确实(4)节拍(5)仔细(6)功效3、A 4、A,B,C,E9.亡羊补牢:1、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2、“专淫逸奢靡,不顾国政”3、(1)确实,诚心;(2)宠幸,幸运;(3)离开,往;(4)俗;(5)牲口圈;(6)只 4、(1)名动(2)形名 5、楚国虽败,若能及时总结教训,设法补救,砺精图治,还有补救10、五十步笑百步:1、曰:“寡也,矣。
《成语故事》测试题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B)
A掩耳盗铃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D叶公好龙
2、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B )
A 曹植B孔子C 张良D司马睿
3、下列哪个成语表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 B )
A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杏林春满
4、“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关于宋朝画家( A )的,比喻做事前已有全面考虑。
A文与可B南郭先生C董奉D张僧繇
5、下列哪个成语比喻人的学识、技能很高(A )
A升堂入室B生吞活剥C黔驴技穷D寻章摘句
6、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
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 D )
A 妙笔生花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画龙点睛
7、下列哪个词语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D )
A请君入瓮B掩耳盗铃C胸有成竹D狐假虎威
8、下列哪个词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A )
A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9、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
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D )
A叶公好龙B呆若木鸡C胸有成竹D妙笔生花
10、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刘胡兰机智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他们不是(A )的人。
A.贪生怕死
B.不学无术
C.卧薪尝胆 A. 废寝忘食
二、填空题
1.“运筹帷幄”出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原本指的是刘邦帐下的张良。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是心甘情愿地上了别人的圈套。
3.负荆请罪是指的战国时期赵王的大将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留下了“将相和”的佳话。
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其中的“瓴”指的是水瓶。
三、阅读题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
有个南郭
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请用“”画出南郭先生吹竽的样子的句子。
2.南郭先生同样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俸禄是因为;而后来只好逃走的原因是。
3.根据你对“滥竽充数”意思的理解,造一个句子。
滥竽充数——
掩(yǎn)耳盗(dào)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 "画出来。
2.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面"√"。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1)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 )
(2)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 T )
(3)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 )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
船到江心,挂在身上的宝剑从剑鞘滑出,掉进水里去了。
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沉没了。
同船的人都觉得很可惜。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同船的人不理解,问他:“你在船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啊?”
那个人得意地说:“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
到了码头,我就能把宝剑找回来。
”
不久,船靠岸了。
那个人顺着刻得记号下水去捞宝剑。
可捞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宝
剑的影子。
他望着自己刻得记号,自言自语地说:“奇怪,我的宝剑明明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呢?”
1.宝剑掉进河里,那个人当时怎么做的?( A )
A.在船舷上刻上记号。
B.立即跳下河去捞。
C.不管不顾。
2.那个人的宝剑是在什地方掉进河里的?( B )
A.江边
B.江心
C.剑鞘
3.“宝剑”的“宝”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 ( B )音序。
A.J
B.B
C.b
4.短文有 4 个自然段?
熟能生巧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射箭能手,名叫陈尧咨。
一次,他练习射箭,箭箭都命中了靶心,他得意极了。
一个卖油翁看见他得意的样子,就说:“不要骄傲,这没什么希奇!”陈尧咨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哼!你有什么本领呢?”
这时,卖油翁取出一个油葫芦,把一个小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然后舀起一勺子油,高高举起说:“我能把这勺油从铜钱中央的小方孔灌进葫芦里去,而油一点也不沾在钱上。
”结果,铜钱上真的没沾半点油迹。
卖油翁又说:“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手熟罢了。
”
后来,人们用“熟能生巧”表示这样一种意思:任何事情只要经常做下去,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做得又快又好。
1、短文共有()节。
第节写练习射箭,箭箭都,就十分。
第3节写()能把油从()灌进葫芦,而油()。
2.写出近义词:
经常—()特别—()希奇—()
3.“熟能生巧”这个成语表示什么意思?从文中找找答案用“——”划出来。
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坐井.观天( A ) A.jǐng B.jǐn 弄.错( B ) A.lòng B.nòng
2.填合适的量词
一(口)井一(句)话一(条)路一(个)朋友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 A )。
A.看问题要全面,眼光放远,不要坐在井里看天,那样是错误的。
B.青蛙不爱动脑筋。
C.天是无边无际的。
5.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A )
A.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天。
B.青蛙认为小鸟在骗它。
C.天本来就只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