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指标统计表
- 格式:xls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附件4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统计调查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一、基本概念1、一村一品指以村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以及更大的区域范围,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或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2、一村一品专业村一村一品专业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收入(产值)比重:a、农产品生产型专业村,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产值)占全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70%以上;b、涉农服务型及非农产业型专业村,主导产业或产品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70%以上;c、极具地方特色的专业村,可适当放宽标准(在当地确实有特色,而且大家公认的产品,比其它三种类型专业村收入比重、从业农户、农民收入均低10个百分点)。
(2)从业农户:专业村6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3)农民收入: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全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以上。
3、一村一品专业乡镇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收入(产值)比重:专业乡镇主导产业收入(产值)占全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要达到60%以上。
(2)从业农户:专业乡镇50%以上的农户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活动;(3)农民收入:专业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全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以上。
二、填表说明1、一村一品统计调查,以县(市、区)为起报单位,采取基础表上报的制度。
2、本次统计调查的基本对象,为2008年底之前形成的符合一村一品专业村(乡镇)条件的行政村(乡镇),包括农产品生产型、涉农服务型及非农产业型专业村(乡镇)。
3、县(市、区)组织符合一村一品专业村(乡镇)条件的行政村(乡镇)填报基础表,在确认基础表数据无误后,使用统计程序统一录入。
农村经济情况统计表一、农业生产情况1、耕地面积总耕地面积:_____亩水田面积:_____亩旱地面积:_____亩2、农作物种植粮食作物:水稻种植面积:_____亩,产量:_____吨小麦种植面积:_____亩,产量:_____吨玉米种植面积:_____亩,产量:_____吨经济作物:棉花种植面积:_____亩,产量:_____吨油菜种植面积:_____亩,产量:_____吨蔬菜种植面积:_____亩,产量:_____吨3、畜牧业生猪存栏量:_____头牛存栏量:_____头羊存栏量:_____只家禽存栏量:_____只肉类总产量:_____吨蛋类总产量:_____吨奶类总产量:_____吨4、渔业养殖水面面积:_____亩水产品总产量:_____吨二、农村产业发展1、乡镇企业企业数量:_____个从业人员数量:_____人总产值:_____万元2、农村电商网店数量:_____个销售额:_____万元3、特色农业产业产业名称:_____种植/养殖规模:_____产值:_____万元三、农村居民收入情况1、总收入工资性收入:_____元经营性收入:_____元财产性收入:_____元转移性收入:_____元2、人均可支配收入数值:_____元3、收入来源构成务农收入占比:_____%务工收入占比:_____%其他收入占比:_____%四、农村消费情况1、生活消费支出食品支出:_____元衣着支出:_____元居住支出:_____元交通通信支出:_____元教育文化娱乐支出:_____元医疗保健支出:_____元2、生产性消费支出购买农资支出:_____元购置农业机械支出:_____元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交通硬化道路里程:_____公里通村公路覆盖率:_____% 2、水利设施灌溉渠道长度:_____公里有效灌溉面积:_____亩3、电力通信通电率:_____%网络覆盖率:_____%六、农村金融服务1、金融机构网点数量:_____个2、农户贷款余额:_____万元3、农业保险覆盖面积:_____亩七、农村劳动力情况1、总人口:_____人2、劳动力总数:_____人3、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_____人4、本地就业劳动力数量:_____人八、农村土地流转情况1、流转总面积:_____亩2、流转方式(转包、出租、互换等)及面积:转包:_____亩出租:_____亩互换:_____亩九、农村扶贫情况1、贫困人口数量:_____人2、脱贫人口数量:_____人3、扶贫项目数量及成效:项目名称:_____投入资金:_____万元受益人口:_____人通过对以上各项农村经济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表六)填报单位:勐海县农村经济经经营管理站单位:万元、个第1页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统计表(表六)填报单位:勐海县农村经济经经营管理站单位:万元、个第2页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统计表(表六)填报单位:勐海县农村经济经经营管理站单位:万元、个第3页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 年月日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统计表(表七)填报单位:勐海县农村经济经经营管理站单位:万元第1页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统计表(表七)填报单位:勐海县农村经济经经营管理站单位:万元第2页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统计表(表七)填报单位:勐海县农村经济经经营管理站单位:万元第3页单位负责人:陈祖明统计负责人:皮海华填表人:李愈春报出日期:2009年2月5日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统计表(表八)填报单位:单位:个、户、亩、件第1页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统计表(表八)填报单位:单位:个、户、亩、份第2页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情况统计表(表九)填报单位:农经机构队伍情况统计表(表十)填报单位:单位:个、万元、人、人次第1页平衡关系:7=8+16农经机构队伍情况(表十)填报单位:单位:个、万元、人、人次第2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表十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表十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表十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表十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表十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表十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表十一)省表一:云南省农村集体财务公开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个、第1页省表一:云南省农村集体财务公开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个第2页省表二:云南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有关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个第1页省表二:云南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有关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个第2页省表三:云南省一事一议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万元、万个、吨、个第1页省表三:云南省一事一议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万元、万个、吨、个第2页省表三:云南省一事一议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万元、万个、吨、个第3页省表三:云南省一事一议情况统计表填报单位:单位:万元、万个、吨、个第4页平衡关系:1=2+3+4+5+6+7+8 9=10+11+12+13+14+15-16 17=22+23+24+25+26+27+28 29=30+31+32+33+34+35+36 17≥18注:1、省表中有关指标应与部表(二)农民负担情况相应指标一致。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数字乡村的指标体系结构、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应用。
本文件适用于开展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数字乡村digitalcountryside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
4指标体系结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27个。
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5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内涵与计算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所有指标均为年度指标。
6数据采集与分析6.1 数据采集6.1.1 应通过统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农业农村管理部门等官方、正规的渠道获取相关数据。
6.1.2 无法直接从以上部门获得的数据,可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形式获取,并应组织行业内专家对相关数据进行论证,经判定真实、有效后,方可使用。
6.2 基准值确定6.2.1可根据数字乡村建设规划或政策文件中的要求确定评价指标的基准值。
6.2.2相关领域专家可研究确定评价指标的基准值。
6.2.3对于上述方法无法确定某项评价指标的基准值时,可采用所有评价对象中该项指标的最优值作为基准值。
6.3 权重确定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专家调查法(DeIPhi法)等主观赋权法或主成分分析法、燃权法等客观赋权法,合理确定各项指标权重。
•级指标信息基础设施的权重不应高于20%,一级指标农民数字素养的权重不应低于5%。
6.4 指标值的无量纲处理正向指标按式(1)计算,适度指标按式(2)计算。
❷=TX100% (1)0% (2)式中:Q——第介三级指标的标准化值;才一第介三级指标实际值;.一一第介三级指标基准值。
6.5 综合指数计算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采用线性加权方法,按式(3)计算。
调查表式(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5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有效期:填报单位:(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续)填报单位: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填报说明:指标平衡关系:2=3+4;7=8+9+10+11;17=18+19+20;21=22+25+27+29+31+33;(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1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有效期:填报单位(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续)填报单位: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填报说明:指标平衡关系:1=3+4+6+7+8=9+13+15+17+19+20+21+22+23+24=25+28;9=10+12;31=28+29+30=32+33+34+35+36+37+38;41=38+39+40。
注:本表在村级填报时,代号3不填;在乡镇级填报时,代号39不填(应填代号3)。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8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有效期:填报单位:(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统计表(续1)填报单位:(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统计表(续2)填报单位: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填报说明:指标平衡关系:7=8+9+10+11+12+13=14+15+16+17;29=30+34+38;30=31+33;34=35+36+37;39=41+44;41=42+43;44=45+46;51=52+53。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11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有效期:填报单位:(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续1)填报单位:(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续2)填报单位: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填报说明:指标平衡关系:1=9+11+12+15+16+21=22+24+25+26=27+28+29+30+31+32+33。
表一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1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单位:万元平衡关系:1、1=3+4+6+7=8+12+14+16+18+19+20+21+22+23=24+272、8=9+113、30=27+28+29=31+34+35+36+37+38+414、31=32+335、44=41+43注:本表在村级填报时,代号3不填;在乡镇级填报时,代号42不填(应填表报代号3)。
表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及负担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2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单位:万元填表单位:平衡关系:1、1=3+7+8+9+10+11+12+13+14+15=17+242、3=4+63、26=24+25=27+30+31+394、27=28+295、31=32+35+386、32=33+347、35=36+378、40=41+42+43+44表三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以乡镇为单位分组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3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单位:个、万人填表单位:平衡关系:1=2+3+4+5+6+7+8+9注:1)本表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指“农民人均所得”;2)本表发至县级。
表四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以村为单位分组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4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单位:个、万人平衡关系:1=2+4+5+6+7+8+9+10+11+12+13注:1)本表在乡镇级填报时,人口指标单位为“人”;2)本表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指“农民人均所得”;3)本表发至乡镇级。
表五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5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年单位:个、万人、万亩填表单位:平衡关系:1、6=7+8+9+10+11+12 2、19=20+21+22表六村合作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6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单位:万元、个填表单位:平衡关系:1、1=2+3+4+5+6+7;2、8=9+10+123、13=1-8;4、15=13+14=16+245、16=17+18+19+20+21+22+23;6、25=26+277、28=29+30+31表八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8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单位:个、户、亩、份填表单位:平衡关系:6=7+8+9+10+11+12表七村合作经济组织资产负债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7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单位:万元填表单位:平衡关系:1、1=2+3+4+5;7、19=20+21+22+232、6=7+8+14;8、24=25+263、8=11+12+13;9、27=28+31+32+334、11=9-10;10、28=29+305、14=15+16+17;11、34=19+24+276、18=1+6;12、18=34表九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9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函[2003]175号有效期:2年填表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情况统计表(试行)填表单位:单位:万元、个注:1、本表发至乡镇级;2、为避免重复计算,专业合作组织按组织机构所在地确认、填报。
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表格模板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表格模板评估主体信息:评估主体名称:评估主体联系方式:评估主体背景介绍:评估项目信息: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目标:项目计划执行时间:项目规模:评估指标及权重:1. 经济发展指标(权重:30%)1.1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权重:10%)1.1.1 农产品产量(权重:5%)1.1.2 农产品销售收入(权重:5%)1.2 农民收入增长情况(权重:10%)1.2.1 平均农民收入增长率(权重:5%) 1.2.2 贫困户收入增长情况(权重:5%) 1.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权重:10%)1.3.1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程度(权重:5%) 1.3.2 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权重:5%)2. 乡村建设指标(权重:30%)2.1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权重:10%)2.1.1 道路、桥梁、供水等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权重:5%) 2.1.2 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程度(权重:5%)2.2 乡村环境整治情况(权重:10%)2.2.1 农业环境保护情况(权重:5%)2.2.2 农村垃圾处理情况(权重:5%)2.3 乡村风貌保护和传统村落保护情况(权重:10%)2.3.1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情况(权重:5%)2.3.2 传统村落整治情况(权重:5%)3. 社会发展指标(权重:20%)3.1 教育情况(权重:10%)3.1.1 学校建设和师资配置情况(权重:5%)3.1.2 学生教育质量情况(权重:5%)3.2 医疗卫生情况(权重:10%)3.2.1 医疗设施完善程度(权重:5%)3.2.2 健康体检服务覆盖率(权重:5%)4. 政策落地指标(权重:20%)4.1 乡村振兴政策执行情况(权重:10%)4.1.1 政策宣传和普及程度(权重:5%)4.1.2 政策落地执行情况(权重:5%)4.2 政策支持效果评估(权重:10%)4.2.1 已获得的政策支持情况(权重:5%)4.2.2 政策支持带来的实际效果评估(权重:5%)评估方法:1. 文献资料分析2. 实地调研和观察3. 专家访谈和意见收集4. 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时间安排: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实施阶段:评估报告编写阶段:评估报告提交阶段:评估结果与建议:评估结果总结:问题与不足点:改进建议:评估报告编制人:评估报告审核人:评估报告批准人:。
(管理制度)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报表制度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09年7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组织单位名称网址用户名密码技术服务电话陇西县281104u1351920532-85930769乡镇级两年度的数据都要目录一、总说明4二、报表目录4三、调查表式7(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农市经年综5表) (7)(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农市经年综1表) (9)(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统计表(农市经年综8表) (11)(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农市经年综11表) (14)(五)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统计表(农市经年综6表) (17)(六)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情况统计表(农市经年综7表) (19)(七)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情况统计表(农市经年综9表)21(八)农民负担情况统计表(农市经年综2表) (22)(九)农经机构队伍情况统计表(农市经年综10表)24(十)农村经营管理情况季报26四、主要指标解释28五、主要数据的收集方法和应注意主要问题59一、总说明(一)统计目的为真实反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运行状况,为科学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二)统计对象和范围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或所辖)经营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经济情况和省以下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情况。
2013农经统计报表制度及指标解释(农业部)农村管理统计报表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1xxxx 2009年9月为了解农村双层管理体制的运行状况,为科学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和农村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2)统计对象和范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或管辖)事业单位、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省级以下各级农村管理组织的基本经济情况(3)统计内容农村集体组织和资源、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执行情况、农民负担、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财务状况、家庭农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农村管理主要工作和机构团队、农村管理信息化发展等(4)调查的时间和频率本报告系统中的表格为发送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表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该系统分为年报、半年度报告和年终预测。
年度报告应于次年2月25日前提交。
半年度报告应于当年7月15日前提交。
年终预测应在当年11月30日前提交。
(5)调查方法本报告系统采用综合统计与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6)本报告系统中的计量单位仅用于省级汇总。
以“万”为单位的指标应保持小数点后一位,其他指标应四舍五入(7)本声明由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管理司和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站负责解释。
22,报告目录提交日期和表号,表名,报告周期,报告范围,报告单位方法,次年2月25日,农业市(经济)农村经济基本年报,年度总结,表1,农村土地承包统计,农业市(经济)经营统计,年度总结,表2,农业市(经济)家庭农场统计,年度总结,表3,农业市农业厅(局)统计,委员会)在网上填写以下2月25日农业城(经济)农民专业合作年度报告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状况统计表农业城(经济)组织收入分配年度报告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城(经济)组织资产负债年度报告6农村集体资产状况统计表农业城(经济)财务管理年度报告7相关组织表,企业和市农业厅(局),在网上申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集体经济之日前,网上申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村集体经济之日前,于次年2月25日前,网上申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村集体经济于次年2月25日前,合作组织市农业厅(局、委)网上报告下一个2月25日前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网络家庭农业前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网络年度报告前组织市农业厅(局、委)网上报告下一个2月25日前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村集体经济小组。
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4年10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调查表式(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 (4)(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统计表 (6)(三)家庭农场情况统计表 (7)(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 (9)(五)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统计表 (13)(六)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情况统计表 (16)(七)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情况统计表 (18)(八)农民负担情况统计表 (20)(九)农经机构队伍情况统计表 (21)(十)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情况统计表 (23)二、主要指标解释(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表 号:农市(经)年综1表 制表机关:农业部 批准机关: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115号填报单位: 有效期至::2015年指标名称代码计量 单位数 量平衡关系逻辑关系甲乙 丙一、基层组织 - - ⒈汇总乡镇数 1 个 ⒉汇总村数2 个 2=3+4 (1)村集体经济组织数3 个 (2)村委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数 4 个 ⒊汇总村民小组数 5 个其中:组集体经济组织数 6 个 6≤5 二、农户及人口情况- -⒈汇总农户数 7 万户57=8+9+10+11 =34+36+37+38+39+40(1)纯农户 8 万户 农户家庭中第一产业收入占家庭纯收入比重:纯农户80%以上(含80%);农业兼业户50-80%(含50%);非农业兼业户20-50%(含20%);非农户20%以下(不含20%)。
农经统计报表制度及指标解释(农业部)————————————————————————————————作者:————————————————————————————————日期: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3年9月一、总说明(一)统计目的为真实反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运行状况,为科学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二)统计对象和范围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或所辖)经营单位、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经济情况和省以下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情况。
(三)统计内容农村集体组织及资源情况,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情况,农民负担情况,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情况,农村经营管理主要工作和机构队伍状况、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发展情况等。
(四)调查时间和频率本报表制度各表表式是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填报的综合表式。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本制度分为年报、半年报和年终预报,年报上报时间为次年的2月25日之前报送,半年报上报时间为当年7月15日前,年终预报上报时间为当年11月30日前。
(五)调查方法本报表制度采取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采集数据。
(六)本报表制度中的计量单位只用于省级汇总,以“万”为单位的指标保留一位小数,其他指标取整数。
(七)本报表由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负责解释。
二、报表目录表号表名报告期别填报范围报送单位报送日期及方式农市(经)年综1表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2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3表家庭农场情况统计表年报各类型家庭农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4表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年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5表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6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情况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7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情况统计表年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及有关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8表农民负担情况统计表年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9表农经机构队伍情况统计表年报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和人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10表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情况统计表年报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和人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次年2月25日以前,网络在线填报农市(经)年综11表农村经营管理情况半年报年终预报半年报、年终预报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委)半年报为当年7月15日前,年终预报为当年11月30日前,网络在线填报(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表号:农市(经)年综1表制表机关:农业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107号有效期至:2013年填报单位:指标名称代码计量单位数量甲乙丙 1一、基层组织- -⒈汇总乡镇数 1 个⒉汇总村数 2 个(1)村集体经济组织数 3 个(2)村委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数 4 个⒊汇总村民小组数 5 个其中:组集体经济组织数 6 个二、农户及人口情况 - -⒈汇总农户数7 万户(1)纯农户8 万户(2)农业兼业户9 万户(3)非农业兼业户10 万户(4)非农户11 万户⒉汇总人口数12 万人三、汇总劳动力数13 万人其中:⒈从事家庭经营14 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15 万人⒉外出务工劳动力16 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7 万人(1)乡外县内18 万人(2)县外省内19 万人(3)省外20 万人(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续)填报单位:指标名称代码计量单位数量甲乙丙 1四、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21 万亩⒈耕地22 万亩其中:(1)归村所有的面积23 万亩(2)归组所有的面积24 万亩⒉园地25 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26 万亩⒊林地27 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28 万亩⒋草地29 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30 万亩⒌养殖水面31 万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32 万亩⒍其他33 万亩五、农户经营耕地规模情况 - -⒈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数34 万户其中:未经营耕地的农户数35 万户2.经营耕地10-30亩的农户数36 万户3.经营耕地30-50亩的农户数37 万户4.经营耕地50-100亩的农户数38 万户5.经营耕地100-200亩的农户数39 万户6.经营耕地200亩以上的农户数40 万户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1 年月日填报说明:指标平衡关系:2=3+4;7=8+9+10+11=34+36+37+38+39+40;17=18+19+20;21=22+25+27+29+31+33。
农经统计报表指标解释农经统计报表指标解释一、农村经济收益安排统计1、总收入:指统计范围内的各生产经营单位当年经营的收入中可以用于抵偿本年开支并可在国家、集体、农民及有关单位之间进展安排的农、林、牧、渔、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效劳业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
不包括那些不能用来安排、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如贷款收入、预购定金、国家投资、农民投资、救灾救济等。
国家事业单位在农村兴办的属于集体性质的实体,如养鸡场、养猪场等,假设土地全部权仍归乡、村集体全部,当地农民参与生产劳动,其全部收入都应统计在内;假设土地已征用,全部权已转移,则只统计农民参与劳动应分得的那分收入。
总收入中,乡村集体企业收入按各行业的全部收入计算,包括经营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其它收入等;家庭经营中的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按当年收获到手的主副产品计算收入,包括已出售、自食自用和储存的主副产品在内。
总收入应按当年价格核算,也就是按当年经济活动发生时的现行价格进展核算。
具体核算方法是:各种主产品、副产品出售局部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自食自用和储存的农副产品,按出售全部该产品(包括出售给国家和在市场上出售的)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
由于全国市场价格差异较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依据当地实际状况统一制定本地区的综合平均价。
2、出售产品收入:指农村各经营单位和农民个人出售给国家和其他购置者的当年生产的农、林、牧、渔、工业和其他产品的收入。
不包括农民自食自用、赠送亲友局部。
该指标用于衡量统计范围内的商品生产状况。
3、乡镇集体企业收入:指乡镇集体举办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及其它企业在本年度内所获得的各种收入。
4、村组集体经营收入:指村组集体组织和所属企业在本年度内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
5、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指农户家庭成员在当年各种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全部现金收入和实物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