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丰集团组织架构图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18
香港利丰集团林至颖:将全球供应链价值做到极致错误!图为香港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至颖(2013年5月)对话嘉宾:林至颖,香港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客座教授这是一家香港甚至世界范围内商贸业的一个着名创新企业。
没有厂房、仓库、运输工具,也没有任何垄断权力,凭借着复合型的知识和人才、规范的工作流程、良好的商誉,为客户管理着采购、分销、物流、信息、在途资金等各种重要环节,并以这样的服务获取着稳定的回报和快速的成长。
它独具特色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更使其四度成为哈佛商学院MBA的教学案例,其当家人冯国经、冯国纶兄弟,被称为“亚洲最有头脑的商人”,这家企业就是香港冯氏集团(原利丰集团)。
从一个传统贸易商发展成为现代跨国商贸集团,香港冯氏集团在实际的市场运作中成功实践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操作方法,利用深厚的商业关系、敏锐的市场触角和创新的流程设计,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作为商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者,冯氏集团协调着供应链的每个流程,使在其供应链网络上的客户和生产商能更加专业化,从而结合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四大核心业务——出口贸易、经销、物流和零售。
其中,集团中历史最悠久的利丰贸易上市以来,实现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年均超过20%,平均PE高达30倍,市值增长150倍以上的神话。
当香港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至颖站在人大商学院EMBA智慧人生论坛上讲述这一百年企业的创新发展历程,阐述其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实践经验,台下满满的听众专注而认真,捕捉触动自身业务的灵感。
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1906年,冯柏燎和李道明在广州创立了利丰贸易公司,这是当时中国第一家华资的对外贸易出口商,距今已有107年的历史。
从其英文名称Li&Fung不难看出,利丰是创始人冯柏燎和李道明姓氏谐音的合称。
后来,合伙人李道明宣布退休,将所拥有的利丰股权全部转让给冯氏家族。
2012年8月1日开始,总部在香港、核心业务涵盖全球消费品市场的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香港利丰集团(Li&FungGroup)改名为冯氏集团(FungGroup)。
利丰案例附录1 案例:利丰贸易: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供应链管理1利丰集团(Li & Fung)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跨国商贸集团,经营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三大业务,其中,利丰有限公司(LI & FUNG LIMITECD, 上市股票编号0494)经营出口贸易业务,是全球最具规模的供应链管理企业之一;利和经销(上市股票编号2387)经营经销批发业务,为亚太地区客户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包括物流及品牌推广等;利丰零售包括上市公司利亚零售有限公司(上市股票编号8052)及其它私营业务:玩具反斗城、Branded Lifestyle 及利邦优先公司。
利丰集团的发展经验和模式一直来备受关注,尤其是从传统的华资贸易商转型为运用供应链管理概念来统筹生产和流通的模式。
本文内容主要关注利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丰贸易)的出口贸易业务模式及其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利丰贸易历史背景利丰于1906年在广州成立,是当时中国首家从事对外贸易的华资公司,打破了当时外国洋行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
1937年利丰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20世纪70年代,利丰业务的经营和管理传至冯氏家族的第三代,即冯国经博士和冯国纶博士。
2007年,利丰集团三大核心业务网络遍布全球40多个经济体,聘用员工超过25000名,年营业额超过135亿美元。
利丰集团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有效率的产品供应,以达到“为世界各地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合适、合时和合价的消费产品”的目标。
利丰集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了数项成功的并购活动,包括1995年收购老牌英资贸易企业英之杰公司旗下的采购出口业务(天祥洋行);1998年收购英之杰公司在亚太区的欧美快流消费品及医疗产品的经销业务及相关的物流与生产业务;1999年收购太古集团旗下的两家出口贸易公司:太古贸易有限公司及金巴莉有限公司;2000年收购香港从事采购出口的Colby集团;2002年收购香港出口商Janco公司。
1.你如何评价利丰贸易目前的成功?其目前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威胁和风险在哪里?利丰贸易适应形势与时并进,灵活地回应市场的挑战,不断地调整业务和角色:从传统贸易商转型为全球供应链管理者。
这是外贸企业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延伸服务范围,满足顾客购买产品寻求的利益,从而提高售价和销量和降低供应成本,实现利润的增长的成功案例。
利丰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威胁主要在于合作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企业文化不一致带来的风险,每个企业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就导致企业的处事方法和原则有较大差异,而供应链管理使不同文化的企业处于同一流程中,有时候需要协调一致才能达到目标。
此时文化冲突对供应链管理的冲击是很大的,如果处理不好则有可能造成供应链效率低下,最终导致供应链的破裂;第二是彼此依赖过度带来的风险,供应链形成后企业在上游有固定的供应商,在下游有固定的分销商。
这在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带来另一个问题,即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过分依赖从而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这样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
整个链条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崩溃;第三是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风险,供应链上的企业在发展规模、发展潜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往往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这就导致整个链条有非常强势的部分。
也有非常薄弱的环节。
根据木桶效应原理,供应链整体控制风险能力取决于最薄弱环节控制风险的能力。
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风险增大了供应链整体风险。
第四是业务流程优化的风险,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的过程必然影响到既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以势必会遭到阻挠。
一旦不能再一次成功地达到利益平衡,就会造成业务流程重组的失败,从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行;第五是供应链自身管理的风险;第六,信息技术风险。
供应链中企业安装使用新的IT运营系统,从旧流程转变到新流程,业务流程和技术方面都会出现麻烦。
新系统的运作达不到期望的效果,有时比所替代的旧系统还糟糕。
即使员工接受了新流程并且所有的技术障碍都解决了,将公司真正转换到新系统通常也需要一定时间的调整和积淀。
利丰集团供应链管理摘要20世纪80年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日渐加快,是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适应诸多变化,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本文通过对利丰集团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深入了解其运作流程,总结其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和成功的经验,以达到在未来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提供一些借鉴的目的。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特点和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启示目录一、引言 (3)1.1利丰集团简介 (3)1.2研究背景 (3)二、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及具体做法 (4)2.1 利丰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4)2.2利丰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做法 (5)三、丰供应链管理的结构 (6)3.1供应链的工作流程(一)上游段落:从设计、采购到生产 (7)3.2供应链的工作流程(二)中游段落:批发与代理 (9)3.3供应链的工作流程(三)下游段落:零售 (10)四、利丰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0)4.1上游段落的特点 (10)4.2中游段落的特点 (11)4.3下游段落的特点 (11)五、利丰供应链管理的经验 (12)六、利丰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14)七、结语 (15)八、参考文献 (15)一、引言1.1利丰集团简介利丰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础的大型跨国商贸集团,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经营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三大核心业务。
(详见图一)利丰于1906年在广州成立,是当时中国首家从事对外贸易的华资公司,打破了当时外国洋行对外贸易的垄断。
1937年,利丰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20世纪70年代,利丰业务的经营和管理传至冯氏家族的第三代,即冯国经和冯国纶。
2007年,利丰集团三大核心业务包括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业务网络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聘用员工超过25000名,年盈利超过135亿美元。
利丰集团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效率的产品供应,已达到“为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合适、合时、合价的消费产品”的目标。
香港利丰集团(以下简称利丰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跨国商贸集团,创立于1906年。
,为香港上巿公司及香港恒生指数和美国摩根士丹利香港指数成份股。
利丰集团旗下有利丰贸易、利丰经销和利丰零售三大核心业务,覆盖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其商务模式是贸易、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终端零售多元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营效率。
利丰集团运用供给链治理的概念经营出口贸易、经销及零售三项核心业务,迄今已有97年历史。
集团2002年营业额逾58亿美元,雇用员工超过18,000名。
利丰集团于1906年在广州成立,是中国当年首批从事对外贸易的华资公司,打破了当时外国洋行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
在不断的发展及演进之下,利丰贸易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商贸供给链的治理者,近年来,利丰集团在与供应链各个环节企业保持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实现多赢,价值网管理的不断创新和逐步优化使其跃居行业先锋的位置。
它与许多制纱厂、纺织厂、染色厂、缝衣厂、加工厂、印刷厂、批发商和零售商等合作生产成衣、玩具等多种商品,这些伙伴遍布亚洲各地。
因此为提高供应链的效率,需要把上下游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网络进行,使得各环节都在合适的时间完成恰当的工作。
从本质上而言,香港利丰集团是地道的价值网协调者,下面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分析其为价值网参与者带来的价值。
1、供应链的上游利丰贸易主要从事的是消费品的出口,以欧美市场为主要出口市场。
采购基地则主要集中于亚洲。
但利丰贸易并不是单纯的采购代理,它早已脱离了一手买进、一手卖出的简单代理模式,从1906年到2002年期间,利丰贸易经历了采购代理—>采购公司—>无疆界生产—>虚拟生产—>整体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阶段,转型为一个供应链的协调者。
利丰贸易在全球建立了采购网络,可以用最优惠的价格获得最优质的货源,这一优势不仅为利丰提高了利润空间,也使更多的客户忠实于利丰贸易的服务。
利丰商业模式的演进和发展chinahrd2014-02-11 11:100在不断的发展及演进之下,利丰贸易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商贸供应链的管理者,这个演进过程包含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规律。
利丰每一次商业模式的演进并不是对原有战略定位的完全替代,而是在原有模式基础上的创新(增加新的活动)。
在不断的发展及演进之下,利丰贸易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商贸供应链的管理者,这个演进过程包含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利丰商业模式关键资源和能力组织架构一、利丰商业模式的演进及其战略定位利丰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是借助创办人(现任公司总裁冯国经的祖父)良好的外语技能在买卖双方之间进行沟通,而每一笔经利丰“撮合”成功的生意,公司获得总合同金额的15%作为佣金。
这种状况持续了70年左右。
但作为中介,随着买者和工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公司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公司的佣金减少到了10%,接着减少到5%和3%.1976年,冯国经及其弟弟冯国伦自美返港接替父亲,自此,利丰便踏上了商业模式的设计、创新和变革之路。
1.第一次转变(1970年代中-1980年代初):由采购代理转化为采购公司。
利丰贸易通过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韩国和新加坡等开设办事处来拓展业务。
除了不时提供市场最新信息给买家之外,利丰贸易所提供的服务亦包括了对不同的厂家做出产品、生产力及质量方面的评估,然后向买家提供适合的厂家及供货商。
另一方面,利丰贸易亦协助工厂做生产管理以及帮助买家监控工厂在劳工法例、生产环境及环保方面所做出的处理以保证他们符合国际要求标准。
作为一家采购公司,利丰贸易主要的目标是建立起厂家及买家长期伙伴关系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2.第二次转变(1980年代初-1980年代末):由采购公司转变为无疆界生产计划管理者与实施者。
把一件货物分成不同的部分,在不同的国家做完然后再在一个地方组装。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节奏加快和竞争日益激烈,利丰于1980年代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成为无疆界生产计划管理者与实施者。
利丰公司案例分析今日利丰,代表了植根于亚洲的新一代跨国企业。
工商101ABOUT US香港利丰集团起源于广州的华资贸易(1906 -1949) ,利丰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出口贸易商号之一。
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跨国商贸集团,经营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三大业务,是从传统的华资贸易商转型为运用供应链管理概念来统筹生产和流通的跨国企业。
利丰简介利丰集团利丰集团总部大楼有关利丰利丰全球网络整体供应链管理虚拟生产无疆界生产采购公司利丰发展过程利丰整体供应链进出口清关手续和当地物流安排办理进出口文件办理清关手续安排出口运输安排当地运输利丰全球网络利丰贸易会对供应链进一步分解,分析与计划每个环节,力求不断优化供应链运作。
为境外买家以合理价格采购合适的产品并缩短交付周期。
利丰贸易根据客户需求,为每份订单创造一条最有效益的供应链,为客户提供具有成本竞争力的产品。
主要目的利丰成就管理理念,令企业可专注发展核心业务,提升竞争力。
在不断的发展︑演进下︐利丰贸易已成为全球商贸供应链管理者网络遍布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66个分公司和办事处。
现时利丰贸易的客户包括欧美著名的品牌如Gymboree 、Abercrombie & Fitch 、玩具“反”斗城、和路迪士尼、Kohl ’s 、Avon 、Reebok 、可口可乐、Esprit 、Debenhams 、Adams 等等。
部份客户如可口可乐和和路迪士尼都把其下部份采购业务外包给利丰贸易如何评价利丰贸易的成功?利用了哪些全球供应链驱动因素?成功因素:1、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2、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满足客户需求。
3、现代信息系统与技术的应用。
4、全球化视野。
驱动因素:库存、运输、设施、信息、采购、定价。
问题分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威胁和风险在哪?利丰是否规避了管理中一些风险?(1)利丰贸易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存在着长鞭效应的问题。
(2)对信息技术的依存度过高。
(3)供应链环节多,且每个链条都高速运作,密切协助。
一、背景简介世界著名的《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佳创意、最具有竞争力公司,整个亚洲只有15个,香港只有两个,它不是和记黄埔、也不是新鸿基地产,而是很多人还不熟悉但是是香港最大的贸易公司利丰集团和ESPRIT 公司。
从一个传统的贸易商,发展为一家跨国的商贸集团,利丰是在实际的市场运作中实践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操作方法的。
其成功并不基于发明了某项伟大的产品或软件,而是利用其深厚的商业关系、敏锐的市场触角和创新的流程设计,处理好与客户和生产商之间的互动关系。
利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垂直配套服务组合,包括产品设计及开发、原料采购、选择工厂、生产安排及管理、品质监控,以至出口批文和装货付运等服务。
在世界变“平”的今天,利丰并不谋求在一个地方生产出最好的产品,而是通过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分解,对每个步骤进行优化并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然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
二、利丰集团供应链结构图1 利丰集团的供应链(一)上游段落:从设计、采购到生产利丰集团供应链上游的主要工作流程为:分析顾客(消费者/客户)需求,设计和开发产品,选择生产商和供货商,制定生产计划,采购原料,监控生产和保证质量。
利丰贸易不会去影响每个供应商或制造商完成工作的方式,因为它将自身定位为整个供应商网络的指挥者。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利丰贸易只需确保每个供应商都达到指标,并且最终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及准时交付到顾客手中。
(二)中游段落:现代经销、批发与代理利丰集团供应链中游的主要工作流程为:委托生产、顾客(消费者/客户)需求分实物流程信息流程资金流程工作流程内部分工图3 利丰经销——供应链的中游图2 利丰贸易——供应链的上游析、市场营销和销售驱动(批发)管理。
相对于利丰贸易代客户采购的业务而言, 利丰经销专注于供应链中游的业务, 即以市场推广、批发销售和物流配送为主, 并辅以与之相关的生产加工活动, 为世界各地的品牌产品在亚太地区提供“ 一站式” 的全面服务, 为其所代理的产品开拓更大的市场。
国际物流题目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专业物流工程班级研1309班学生陈红霞学号**********一、利丰集团简介利丰公司是由现任公司董事长冯国经的祖父,于1906年在广州创立的。
时值清朝,公司的获利资本是祖父做商务翻译所获的15%的佣金。
到父亲那一代,基本上是作为经纪人联系买卖双方,从中获益。
随着买方与工厂影响的不断扩大,作为中介的利丰公司的生存空间也日渐缩小,公司佣金逐渐由10%降至3-5%。
1976年冯国经结束了在哈佛商学院的教书生涯,与获得哈佛MBA学位的弟弟冯国纶一起回到香港,领导利丰公司开始了一个阶段的公司经营管理变革。
第一阶段:逐渐演变成区域货源代理商,通过在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新加坡开设办事处,拓展利丰业务。
这一阶段与利丰传统商业相比,其最大的进步在于改变了只从香港进货,提供单一产品的局面,走上了从多国进货、分类包装、提供一揽子产品服务的新路子。
这个阶段虽然从中获利并不多,但积累了有别于传统商业盈利模式的宝贵经验。
这一阶段的管理变革是内部企业资源规划(ERP)下的“推式”供应链管理,管理的出发点仅限于规划、管理企业内部资源,按用户提出的产品需求,自己采购材料、组装、推向市场至客户端。
第二阶段:在区域货源代理商的基础上,成为生产计划的管理者与实施者。
这一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即由用户需求、多国采购、分类包装、提供需求;采用了新的商业模式,即用户需求、制定生产计划,签订合同、控制工厂生产、按质按量按时交付。
这一阶段的管理变革是把“推式”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供应链管理,ERP管理模式已从企业内部拓展到外部,围绕产品把从事采购、生产制造、物流、分销等相关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产品供应网络的“虚拟企业”,并对其进行管理,管理进入了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
但这一阶段的原料采购在亚洲各国,生产过程仍在香港。
第三阶段:价值链分解,也即分散生产。
亚洲四小龙的出现,使香港地区生产成本增加,香港经济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